電纜溝有限空間作業及應急指導書(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1752
2022-09-05
14頁
26.54KB
1、事務文書:_電纜溝有限空間作業及應急指導書單位:_部門:_日期:_年_月_日電纜溝有限空間作業及應急指導書4.作業內容:定期檢查及故障處理。5.危險特性:此類空間外觀呈半封閉狀態,作業場地狹小、通風不暢、照明不良、人員進出困難且與外界聯系不便。主要危險因素為空間通風不良或存在有毒氣體造成人員窒息(中毒、缺氧)。6.勞保用品:安全帽、工作服、帆布手套、水鞋。7.工具:安全帶、氣體檢測儀、對講機、通風風機、安全照明設施、絕緣梯等。8.作業程序:8.1作業前8.1.1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辦理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所涉及的其他作業要按有關規定執行;8.1.2明確具體作業人員及其安全職責。8.1.3作業2、審批。作業前必須經綜合科長、主管領導對有限空作業審批,對不合格事項在作業前及時調整,從而保障作業人員安全。8.1.4安全交底。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將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和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業人員。現場負責人應當監督作業人員按照方案進行作業準備。8.1.5封閉作業區域及安全警示。作業前,應封閉作業區域,并在出入口周邊明顯位置設置安全標志和警示標識。8.1.6開啟出入口通風。作業者應站在有限空間外上風側開啟出入口,對自然通風不暢的區域可采取強制通風等措施。8.1.7安全檢查。對污泥池附近設施進行檢查,尤其是涉煤氣設施,防止煤氣泄漏進入有限空間內造成人員中毒窒息。8.1.3、8氣體檢測。有限空間作業應嚴格履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在有限空間外按照氧氣、可燃性氣體、有毒有害氣體的順序,對有限空間內氣體進行檢測。檢測時應記錄檢測的時間、地點、氣體種類、濃度等信息。檢測記錄經檢測人員簽字后存檔。正常時氧含量為19.5%-23.5%。低于19.5%為缺氧環境,存在窒息可能;高于23.5%可能引發氧氣中毒。8.2作業中8.2.1電氣設備和照明安全。作業時所用的一切電氣設備,必須符合有關用電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照明應使用12伏以下的安全燈,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8.2.2監護、檢測。監護者應在有限空間外全過程持續監護。監護者應能跟蹤作業者作業過4、程,實時掌握監測數據,并適時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發現異常時,監護者應立即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報,并協助作業者逃生。監護者應防止未經許可的人員進入作業區域。作業過程中應對有限空間作業面氣體濃度進行連續監測,并隨時采取必要措施。8.2.3個體防護。應根據危害程度正確選擇佩戴有效的防護用品進行作業。包括安全帶、安全繩、安全帽和呼吸防護用品等8.3作業后。必須經有關人員確認,清查工具及人員,確認無誤,經工作負責人許可后,方能關閉人孔。及時將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存檔。9.救援方式:根自救或進入救援。自救是最佳選擇方式。進入作業過程中,發現有任何暴露變化或者其他的報警提示,進入人員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5、迅速撤離。進入救援風險較大,需要救援人員做好必要防護,嚴禁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擴大。10.救援裝備:空氣呼吸器、通訊對講機、安全繩索、氣體檢測儀、手電筒、急救箱、氧氣包、警戒帶、車輛等。11.救援流程:11.1一旦發生事故,立即報警。啟動相應預案。11.1.1在發生事故以后,監護人員應在第一時間向班組長或車間主任匯報事故現場情況,包括:時間、地點、受傷人員及現場情況等。11.1.2班組長或車間主任立即通知救援人員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對事件進行評估,決定是否啟動預案。11.1.3如果不符合啟動預案的條件,按照常規處理后終止。11.1.4如果符合條件應立即啟動預案,通知車間成立應急救援小組并將事件電話6、通知廠部及安環生產部。11.1.5應急救援組馬上實施應急救援措施,排除各項安全隱患。11.1.6隱患排除后,終止應急預案。11.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按照先檢測、后施救的原則;凡要進入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場所,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事先測定其氧氣、有害氣體、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進入。在未準確測定氧氣濃度、有害氣體、嚴禁進入進行施救防止事故擴大。11.3救援人員實施救援時,應首先做好自身防護。救援人員應佩戴空氣呼吸器。11.4受困人員被救出有限空間后,應第一時間對受傷人員做簡單的處理,以減輕傷害。并送醫院進行救治。11.5針對事故應急處置方法11.5.1出現缺氧窒息事故7、處理發現有毒氣體中毒或窒息事故的人員先采取急救措施,強制通風或切斷有毒戒指來源,同時向車間主任匯報。嚴禁盲目施救。車間領導向廠級領導匯報,并由辦公室按本預案的職責范圍通知相關人員趕往事故現場。做好對危急事件現場的安全管理,避免由于混亂造成系列不安全事故發生,對事故現場采取必要的組織措施,保障救援工作的有效性。經過現場采取急救措施,有關人員配合醫務人員將傷者送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救護和觀察直至結束。11.5.2出現觸電事故處理立即拉開電源開關切斷電源。如電源開關距離太遠,用有絕緣柄的鉗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斷開電源線。或者用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斷流經人體的電流。當電線搭落在觸電者身上,可用干8、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棍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及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撥打急救電話8721,說明傷情和已采取的相關措施,以便讓救護人員事先做好急救的準備。講清楚傷者(事故)發生的具體地點。說明報救者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并派人在現場外等候接應救護車,同時把救護車輛進事故現場的路上障礙及時予以清除,以利救護車輛到達后,能及時進行搶救。現場知情人員應做好受傷人員的現場救護工作。如受傷人員出現骨折、休克或昏迷狀況,應采取臨時包扎止血措施,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盡量努力搶救傷員,將傷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損失降到最小。應急人員趕赴現場后,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對事故現場進行隔離和保9、護,嚴禁無關人員入內,為應急救援工作創造一個安全的救援環境。同時,應立即組織開展事故調查,為盡快事故恢復創造條件。電纜蓋板作業指導書1適用范圍本節適用于35kV及以下配網工程電纜溝蓋板施工。2編寫依據表2編寫依據序號引用資料名稱1GB502042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2Q/CSG1110528南方電網工程施工工藝控制規范3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基建工程質量控制作業標準(WHS)3作業流程圖4安全風險辨析與預控4.1電纜蓋板作業前,施工項目部根據該項目作業任務、施工條件,參照電網建設施工安全基準風險指南(下簡稱指南)開展針對性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形成該任務的風險分析表。4.2按指南中與10、電纜蓋板作業相關聯的電網建設安全施工作業票(編碼:DJ-04-01/01),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分析,確定風險等級,現場技術員填寫安全施工作業票,安全員審核,施工負責人簽發。4.3施工負責人核對風險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會上對全體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業人員負責將安全措施落實到各作業任務和步驟中。4.4安全施工作業票由施工負責人現場持有,工作內容、地點不變時可連續使用10天,超過10天須重新辦理作業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項目部保存備查。表4.1作業任務安全基準風險指南序號危害名稱風險種類風險等級風險控制措施1工器具操作不當碰撞打擊可接受的風險加強防范保持距離2盤圓鋼筋拉伸調直時,11、沒有安全圍護,人員隨便進入摔絆打擊低風險操作人員設置安全隔柵,非作業人員禁止進入3鋼筋彎曲時,違反操作規程剪切夾傷高風險1.機械本身轉動部位的安全防護罩要齊全;2.彎曲時,鋼筋應貼緊擋板插頭放入的位置和回轉方向正確;3.彎曲長鋼筋時應有人扶抬,并站在鋼筋彎曲方向的外側;4.鋼筋掉頭時應防止碰撞更換插頭時、加油以及清理等工作必須再停機后進行4鋼筋切割時,違反操作規程剪切夾傷低風險1.機械運轉正常后方可斷料,斷料時手與刀口的距離不得小于15cm,活動刀片前進時嚴禁送料;2.切斷鋼筋不得超過機械的負載能;3.切長鋼筋時應有人扶抬,操作時,應動作一致,切短鋼筋應用套管或鉗子夾料,不得用手指接送料;4.12、切斷機旁應設放料臺,機械運轉中嚴禁用手直接清除刀口附近的短頭和雜物在鋼筋擺動范圍內及刀口附近,非操作人員不得停留5鋼筋制作安裝時,設備或電源線漏電觸電灼(燙)傷高風險嚴格執行一機一閘一漏電的電源箱,使用合格電源線,設備外殼直接接地6焊渣造成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低風險現場施工的焊渣及焊條的剩余物必須及時清理7電焊作業無證上崗觸電灼(燙)傷高風險電焊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8電焊作業沒有穿戴勞動保護用品灼(燙)傷感染低風險電焊作業必須穿戴勞動保護用品9氣焊作業完,沒有及時關閉氣源爆炸高風險焊割后氣瓶的閥門必須關閉好10氣瓶擺放不規范爆炸高風險1.氧氣瓶與乙炔氣瓶擺放間距不能少于8m;2.氣瓶與動火點間距不13、少于10m;3.氧氣瓶與乙炔氣瓶不能混放儲存、搬運11乙炔氣焊作業未安裝使用防回火裝置爆炸高風險乙炔氣焊作業必須安裝使用防回火裝置12戶外使用氣瓶沒有防曬措施爆炸高風險氣瓶應設防曬措施13混凝土澆筑時,平板振動器或電源線漏電觸電高風險嚴格執行一機一閘一漏電的電源箱,使用合格電源線,操作人員穿戴膠鞋、膠手套及防護眼鏡14作業人員前后間距不足碰撞打擊低風險確保作業人員前后間距不得小于3m15手推車運送混凝土時撒把碰撞低風險禁止手推車運送混凝土時撒把16混凝土攪拌時,攪拌機料斗的鋼絲繩斷股碰撞打擊低風險發現鋼絲繩斷股,必須更換17混凝土攪拌時,料斗提升后下方站人碰撞打擊低風險混凝土攪拌時,料斗提升后14、,下方不準站人18混凝土養護不足、強度不夠坍塌低風險混凝土養護時間應不小于7天,有添加劑時應不小于14天19人員在潮濕的混凝土板面上滑倒摔絆低風險養護現場進行圍蔽,禁止人員進入20拆模時,將帶釘模板隨意亂放刺傷低風險拆模時,不得亂扔亂放,做到工完料清5作業準備5.1作業前施工條件表5.1作業前施工條件序號項目內容確認人說明1任務單根據工程項目實際設置內容(包含本項工作)馮滿天審批2相關證照根據需要辦理涉及進入工作場所的手續、證件馮滿天審批3工程合同或協議合同及安全協議馮滿天審批4圖紙設計圖紙馮滿天有效5施工方案施工措施、安全技術交底(項目部級)李金亮合格5.2人員、主要工器具及儀器儀表配置表515、.2人員、主要工器具及儀器儀表配置序號項目內容說明1人員配置施工員、施工作業人員等技術崗位必須持有與作業工種相應、有效的上崗證2施工內容相對應的設備材料施工所需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3施工內容相對應的器具、機械及工器具儀表施工所需的工器具、機械、測量儀器等根據現場情況使用的工器具、機械符合相關要求。儀器、儀表使用前必須經有資質的單位檢驗合格且在檢測有效期內才能使用4完成開工程序現場施工負責人向項目負責人報開工施工準備完成后可報開工,當施工準備不足時,上報該項目負責人協調解決6作業方法表6作業方法序號項目內容說明1施工準備(1)現場施工負責人向進入施工范圍內所有人員詳細交待本次施工作業內容、進度要16、求、特殊項目施工要求、作業標準、安全注意事項、危險點及控制措施、危害環境的相應預防控制措施、人員分工,并簽署(班組級)安全技術交底。(2)現場施工負責人負責辦理相關的工作許可手續,開工前做好現場施工防護圍蔽警示措施;夜間施工的須有足夠的照明。(3)現場施工負責人檢查所有工作人員是否正確使用勞保用品及著裝,并帶領施工作業人員進入作業現場按安規規定佩戴統一的安全帽,統一佩戴有個人照片的作業證(或胸卡證),穿著統一的工作服2開始主要作業現場施工負責人發出許可開工命令3模具安裝拼裝一般在地面進行,組裝模具場地應平整、堅實,組合時,應使其接縫相互錯開,合縫嚴密,各部位的尺寸、形狀及相互位置符合要求4鋼筋17、制作(1)鋼筋品種、級別、規格、間距、根數、型狀等必須符合設計要求。(2)鋼筋的綁扎成型時,鐵絲必須扎緊,不得有滑動、折斷、移位等情況。(3)成型后的網片或骨架必須穩定牢固,在安裝及澆筑混凝土時不得松動或變形。鋼筋網片和骨架成型允許偏差如下表所示。5混凝土澆筑(1)混凝土應拌合均勻;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要求。(2)澆筑混凝土前,應清理干凈模具,模具內壁涂刷脫模劑,鎖緊螺栓,堵好縫隙。(3)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預留孔洞等情況,若發現移位,立即停止澆筑,并在凝結前修整完好。(4)混凝土振搗時,必須掌握好每點的振搗時間,一般為(1)混凝土應拌合均勻;混凝土強度滿足設計要求。(2)澆筑混凝土前18、,應清理干凈模具,模具內壁涂刷脫模劑,鎖緊螺栓,堵好縫隙。(3)澆筑混凝土時,應經常觀察模板、預留孔洞等情況,若發現移位,立即停止澆筑,并在凝結前修整完好。(4)混凝土振搗時,必須掌握好每點的振搗時間,一般為6養護拆模(1)拆模時間應根據當時氣溫及混凝土強度情況而定,不宜過早或過遲拆模。(2)拆模應把所有螺釘松下,不能用力過猛、過急,注意保護棱角。(3)澆筑完畢后,應在12h內加以覆蓋和澆水養護,養護日期應符合規范要求7質量控制措施及檢驗標準7.1質量控制措施7.1.1現場負責人應根據現場情況安排技術人員負責質量監控。7.1.2作業人員必須熟悉工程作業流程和質量檢驗標準;技術崗位人員必須持有與19、作業相應、有效的上崗證。7.1.3現場負責人在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時必須詳細介紹本作業質量控制要點、常見的質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7.1.4作業現場必須有經審核批準的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作業人員必須按圖施工。7.1.5施工質量檢驗一般按以下方式進行。質量檢驗一般采用三級檢驗制,施工隊(組)對所施工的分項工程應進行1%的質量自檢;項目部對所負責施工的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組織質量檢查,復檢比例不宜低于50%;公司對單位工程組織檢查,抽檢比例不宜低于20%。7.1.6隱蔽工程施工完成以及全部工序作業完成(轉序)時,必須提前24小時通知監理現場驗收。7.1.7混凝土澆筑施工,應提前24小時通知監理進行現場旁站20、。7.2檢驗標準質量檢驗按10kV5kV輸變電及配電工程質量驗收與評定標準第8冊:配網工程中的Q/CSG表8-7.22要求執行。附件1安全施工作業票編碼:DJ-04-01/01工作時間工作地點技術員現場安全員現場施工負責人安全風險分析及控制措施序號危害名稱風險種類風險等級風險控制措施1工器具操作不當碰撞、打擊低風險現場作業應嚴格執行相關安全規程及安全技術措施,并重點關注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加強防范保持距離。操作人員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非作業人員禁止進入加工區。嚴格執行使用“一機一閘一漏電”的電源箱,使用合格電源線,設備外殼直接接地。電焊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電焊作業必須穿戴勞動保護用品。焊割后氣瓶21、的閥門必須關閉好。氧氣瓶與乙炔瓶擺放間距不能少于8m。氣瓶與動火點間距不能少于10m。氧氣瓶與乙炔瓶不能混放儲存、搬運。乙炔氣焊作業必須安裝使用防回火裝置。氣瓶應設防曬措施。操作人員穿戴膠鞋、膠手套及防護眼鏡。禁止手推車運送混凝土時撒把。發現鋼絲繩斷股,必須更換。混凝土攪拌時,料斗提升后,下方不準站人。混凝土養護時間應不小于7天,有添加劑時應不小于14天。養護現場進行圍蔽,禁止人員進入。拆模時,不得亂扔亂放,做到工完料清2違反操作規程拉伸調直、彎曲、切割鋼筋摔絆、打擊低風險3鋼筋制作安裝時,設備或電源線漏電觸電、灼(燙)傷高風險4電焊作業無證上崗觸電、灼(燙)傷高風險5氣、電焊作業沒有穿戴勞動22、保護用品灼(燙)傷、感染低風險6氣焊作業完畢,沒有及時關閉氣源爆炸高風險7氣瓶擺放不規范爆炸高風險8乙炔氣焊作業未安裝使用防回火裝置爆炸高風險9戶外使用氣瓶沒有防曬措施爆炸高風險10平板振動器或電源線漏電觸電高風險11手推車運送混凝土時撒把碰撞低風險12攪拌機料斗鋼絲繩斷股碰撞、打擊低風險13料斗提升后下方站人碰撞、打擊低風險14強度不夠、人員滑倒坍塌、摔絆低風險15帶釘模板隨意亂放刺傷低風險安全補充事項/平面布置圖現場接受交底人員簽名備注說明:(一)本票由現場技術員填寫,現場安全員審核,現場負責人簽發生效。現場負責人開工前核對風險控制措施并宣讀。(二)工作內容、地點、安全措施不變時本票最長可使用十天,否則應重新辦票,用后上交備查;當人員發生變更時,應在備注欄記錄變更情況。對新增人員進行交底,并簽名確認。(三)應根據現場條件、范圍和環境,補充安全事項或平面布置圖。(四)當風險等級與基準風險等級不一致時,項目部應組織相關人員重新進行風險評估并制定措施。(五)基準風險等級與風險控制措施在開工前現場打“”。(六)簽名不齊全(含代簽名的)均作廢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