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事故應急管理救援體系培訓課件(3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1974
2022-09-06
29頁
1.09MB
1、煤礦事故應急管理煤礦事故應急管理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體系 主要內容一、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及特點二、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的管理過程三、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建立一、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及特點(一)事故應急救援(一)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的基本任務 事故應急救援的事故應急救援的總目標總目標是通過有效的是通過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盡可應急救援行動,盡可能地降低人員傷亡、能地降低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等。等。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1 1、立即組織營、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2、域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內的其他人員。2 2、迅速控制事、迅速控制事態,并對事故造成的態,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測、監測,危害進行檢測、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以及危害程危害性質以及危害程度。度。3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現場恢復。、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現場恢復。4 4、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積極搶救、及時匯報、安全撤離、妥善避災積極搶救、及時匯報、安全撤離、妥善避災(二)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的特點1 1、不確定性和突發性、不確定性和突發性不確定性和突發性是各類公共安不確定性和突發性是各類公共安全事故、災害與事件的共同特征,3、大全事故、災害與事件的共同特征,大部分事故都是突然爆發,爆發前基本部分事故都是突然爆發,爆發前基本沒有明顯征兆,而且一旦發生,發展沒有明顯征兆,而且一旦發生,發展蔓延迅速,甚至失控。因此,要求應蔓延迅速,甚至失控。因此,要求應急行動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在事故的急行動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在事故的第一現場作出有效反應,在事故產生第一現場作出有效反應,在事故產生重大災難后果之前采取各種有效的防重大災難后果之前采取各種有效的防護、救助、疏散和控制事態等措施。護、救助、疏散和控制事態等措施。為保證迅速對事故作出有效的初為保證迅速對事故作出有效的初始相應,并及時控制住事態,應急救始相應,并及時控制住事態,應急4、救援工作應堅持屬地化為主的原則。援工作應堅持屬地化為主的原則。2 2、應急救援的復雜性、應急救援的復雜性應急活動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事故、災害或事件影響因素應急活動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事故、災害或事件影響因素與演變規律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的多變性。與演變規律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的多變性。應急活動的復雜性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現場處置措施的復雜性。應急活動的復雜性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現場處置措施的復雜性。重大事故的處置措施往往涉及較強的專業技術支持。針對生產安重大事故的處置措施往往涉及較強的專業技術支持。針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專業化要求,必須高度重視建立和完善重大事全事故應急救援的專業化要求,必須高度5、重視建立和完善重大事故的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專業檢測力量和專業應急技術與信息支故的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專業檢測力量和專業應急技術與信息支持等的建設。持等的建設。3 3、后果、影響易猝變、激化和放大、后果、影響易猝變、激化和放大后果一般比較嚴重,能造成廣泛的公眾影響,應急處理稍有后果一般比較嚴重,能造成廣泛的公眾影響,應急處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改變事故、災害與事件的性質,使平穩、有序、不慎,就有可能改變事故、災害與事件的性質,使平穩、有序、和平狀態向動態、混亂和沖突方面發展,引起事故、災害與事件和平狀態向動態、混亂和沖突方面發展,引起事故、災害與事件波及范圍擴展,卷入人群數量增加和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6、后果加波及范圍擴展,卷入人群數量增加和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后果加大,猝變、激化與放大造成的失控狀態,不但迫使應急呼應升級、大,猝變、激化與放大造成的失控狀態,不但迫使應急呼應升級、甚至可導致社會性危機出現。因此重大事故(件)的處置必須堅甚至可導致社會性危機出現。因此重大事故(件)的處置必須堅決果斷,而且越早越好,防止事態擴大。為此,要求應急救援行決果斷,而且越早越好,防止事態擴大。為此,要求應急救援行動必須做到迅速、準確和有效。動必須做到迅速、準確和有效。(三)應急救援體系的組成我國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是依據我國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是依據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法法、礦山安全法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監察條7、煤礦安全監察條 例例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建立的。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建立的。例如:例如: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規定,生產經第十七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具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具有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第三十三條規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職責。第三十三條規定:定:“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制定應急救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并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援預案,并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钡诹藯l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縣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8、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政區域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急救援體系。”該體系由該體系由礦山應急救援管理系統、組織系統、技術支持礦山應急救援管理系統、組織系統、技術支持系統、裝備保障系統和通訊信息系統系統、裝備保障系統和通訊信息系統五部分組成。五部分組成。1 1、礦山應急救援管理系統、礦山應急救援管理系統 該系統由該系統由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委員會、國家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委員會、國家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省級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市級及縣級礦山應急救援指揮部門心、省級礦山救援9、指揮中心,市級及縣級礦山應急救援指揮部門及礦山應急救援管理部門等組織及礦山應急救援管理部門等組織(機構機構)組成。組成。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委員會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委員會是在國家局領導下負責礦山應急救是在國家局領導下負責礦山應急救援決策和協調的組織。援決策和協調的組織。國家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國家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受國家局委托,組織協調全國礦山受國家局委托,組織協調全國礦山應急救援工作,其機構設置及職能如下:組織協調全國礦山應急應急救援工作,其機構設置及職能如下:組織協調全國礦山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作;組織起草有關救援工作;負責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作;組織起草有關礦山救援10、方面的規章、規程和安全技術標準;承辦礦山應急救援礦山救援方面的規章、規程和安全技術標準;承辦礦山應急救援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工作;負責礦山救護比武、礦山救護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工作;負責礦山救護比武、礦山救護隊伍資質認證工作,承辦全國礦山救護技術交流與合作項目;完隊伍資質認證工作,承辦全國礦山救護技術交流與合作項目;完成國家局交辦的其他事項。根據職責范圍,礦山救援指揮中心設成國家局交辦的其他事項。根據職責范圍,礦山救援指揮中心設四個處,即綜合處、救援處、技術處和管理處。四個處,即綜合處、救援處、技術處和管理處。2 2、礦山應急救援組織系統、礦山應急救援組織系統 該系統分為救護隊和醫療隊11、伍。救護隊由區域該系統分為救護隊和醫療隊伍。救護隊由區域礦山救援基地、重點礦山救護隊和礦山救礦山救援基地、重點礦山救護隊和礦山救 護隊組護隊組成。急求醫療隊伍包括國家局礦山醫療救護中心、成。急求醫療隊伍包括國家局礦山醫療救護中心、區域和重點醫療救護中心和企業醫療救護站,負責區域和重點醫療救護中心和企業醫療救護站,負責礦山災變事故的救護及醫療。礦山災變事故的救護及醫療。3 3、礦山應急救援技術支持系統、礦山應急救援技術支持系統 該系統該系統包括包括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專家組、國家局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專家組、國家局礦山救援技術研究實驗中心、國家局礦山救援技術礦山救援技術研究實驗中心、國家局礦山救援技術培12、訓中心培訓中心,負責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技術和培訓服,負責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技術和培訓服務。務。國家礦山救援技術專家組國家礦山救援技術專家組,從全國礦山、科研,從全國礦山、科研院校聘請救援技術專家,分設瓦斯院校聘請救援技術專家,分設瓦斯(煤塵煤塵)、火災、火災、水災、頂板、綜合、醫療六個專業組。水災、頂板、綜合、醫療六個專業組。以中國礦業大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科以中國礦業大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科技大學、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等單位為基礎,建設技大學、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等單位為基礎,建設礦山救援技術研究中心,承擔礦山救援技術研究、礦山救援技術研究中心,承擔礦山救援技術研究、科研攻關、制定技13、術標準,為救災提供技術咨詢和科研攻關、制定技術標準,為救災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以華北科技學院、平頂山煤礦安全技術培訓服務。以華北科技學院、平頂山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為基礎,建設礦山救援技術培訓中心,負責全中心為基礎,建設礦山救援技術培訓中心,負責全國救護中隊以上指揮員的技術培訓。國救護中隊以上指揮員的技術培訓。4 4、礦山應急救援裝備保障系統、礦山應急救援裝備保障系統 該系統的基本框架是:國家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購置先進的、具備較高技術含量的救災裝備與儀器儀表,儲存在區域礦山救援基地,用于支援重大、復雜災害的搶險救災;區域礦山救援基地要按規定進行裝備并加快現有救護裝備更新改造,配備較先進的救災技14、術設備,用于區域內或跨區域礦山災害的應急救援;重點礦山救護隊負責省(市、自治區)內重大特大礦山事故的應急救援,按規定配齊常規救援裝備并保持裝備的完好性。5 5、礦山應急救援信息系統、礦山應急救援信息系統 該系統以國家局中心網站為中心點,建立完善的搶險救災通訊信息網絡。使國家局礦山指揮中心、省級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各級礦山救護隊、各級礦山醫療救護中心、各礦山救援技術研究實驗培訓中心、地(市)及縣(區)應急救援管理部門和礦山企業之問,建立并保持暢通的通訊信息通道,并逐步建立起救災遠程會商視頻系統。礦山應急救援通訊信息系統在國家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與國家局調度中心之間實現電話、信息直通。二、事故應急救援15、的管理過程 事故應急管理是對重大事故的全過程管理,貫穿于事故發生前、中、后的各個過程,充分體現了“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的應急思想。應急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4個階段。事故應急管理包括預防、預備、響應和恢事故應急管理包括預防、預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階段復四個階段。響應響應預備預備預防預防恢復恢復(一一)預防預防在應急管理中預防有兩層含義:一是事故的預防工作,即通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等手段,盡可能地防止事故的發生,實現本質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發生的前提下,通過預先采取的預防措施,達到降低或減緩事故的影響或后果的嚴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離、工廠選址的安全規劃、減少危16、險物品的存量、設置防護墻以及開展公眾教育等。從長遠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預防措施是減少事故損失的關鍵。(二)準備(二)準備應急準備是應急管理過程中一個及其關鍵的過程。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效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所作的各種準備,包括應急體系的建立、有關部門和人員職責的落實、預案的編制、應急隊伍的建設、應急設備(施)與物資的準備和維護、預案的演練、與外部應急力量的銜接等,其目標是保持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的應急能力。(三)響應(三)響應應急響應是在事故發生后立即采取的應急與救援行動,包括事故的報警與通訊、人員的緊急疏散、急救與醫療、消防和工程搶險措施、信息收集與應急決策和外部求援等。其目標是盡17、可能地搶救受害人員,保護可能受威脅的人群,盡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四四)恢復恢復恢復工作應在事故發生后立即進行。首先應使事故影響區域恢復到相對安全的基本狀態,然后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要求立即進行的回復工作包括事故損失評估、原因調查、清理廢墟等。在短期恢復工作中,應注意避免出現新的緊急情況。長期恢復包括廠區重建和受影響區域的重新規劃和發展。在長期恢復工作中,應汲取事故和應急救援的經驗教訓,開展進一步的預防工作和減災行動。三、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建立(一)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基本構成(一)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的基本構成一個完整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應由一個完整的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應由組組織體制、織體制、運作機制18、運作機制、法制基礎和法制基礎和應急應急保障系統保障系統4 4部分構成。如圖所示:部分構成。如圖所示:應急救援體系基本框架結構應急救援體系基本框架結構應急體系應急體系組織體制組織體制法制基礎法制基礎保障系統保障系統管理機構管理機構功能部門功能部門應急指揮應急指揮救援隊伍救援隊伍統一指揮統一指揮分級響應分級響應屬地為主屬地為主公眾動員公眾動員緊急狀態法緊急狀態法應急管理條例應急管理條例政府令政府令標準標準信息通信信息通信物資裝備物資裝備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經費財務經費財務運作機制運作機制(二)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響應機制根據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事態發展趨勢和控制能力施行分級響應機制。典型的響應級別通常19、分為3級。1、一級緊急情況必須利用所有有關部門及一切資源的緊急情況,或者需要各個部門同外部機構聯合處理的各種緊急情況,通常要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解決整個緊急事件的決定,應該由緊急事務管理部門負責。2 2、二級緊急情況、二級緊急情況需要兩個或更多個部門響應的緊急情況。該事需要兩個或更多個部門響應的緊急情況。該事故的救援需要有關部門的協作,并且提供人員、設故的救援需要有關部門的協作,并且提供人員、設備或其他資源。該級響應需要成立現場指揮部來統備或其他資源。該級響應需要成立現場指揮部來統一指揮現場的應急救援行動。一指揮現場的應急救援行動。3 3、三級緊急情況、三級緊急情況能被一個部門正??衫玫馁Y源處20、理的緊急情能被一個部門正??衫玫馁Y源處理的緊急情況。正??衫玫馁Y源指在該部門權利范圍內通常況。正??衫玫馁Y源指在該部門權利范圍內通常可以利用的應急資源,包括人力和物理等。必要時,可以利用的應急資源,包括人力和物理等。必要時,該部門可以建立一個現場指揮部,所需的后勤支持、該部門可以建立一個現場指揮部,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員或其他資源增援由本部門負責解決。人員或其他資源增援由本部門負責解決。(三三)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事故應急救援系統的應急響應程序按過事故應急救援系統的應急響應程序按過程可分為接警、響應級別確定、應急級別確程可分為接警、響應級別確定、應急級別確定、應21、急啟動、救援行動、應急恢復和應急定、應急啟動、救援行動、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等幾個過程。如下圖所示:結束等幾個過程。如下圖所示: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1 1、接警與響應級別確定、接警與響應級別確定接到事故報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對警情作出判斷,初步確定相應的接到事故報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對警情作出判斷,初步確定相應的響應級別。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如果事響應級別。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響應關閉。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響應關閉。2 2、應急啟動、應急啟動應急響應級別確定后,按所確定的22、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如通知應應急響應級別確定后,按所確定的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如通知應急中心有關人員到位、開通信息與通信網絡、通知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急中心有關人員到位、開通信息與通信網絡、通知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隊伍和物資、裝備等)、成立現場指揮部等。資源(包括應急隊伍和物資、裝備等)、成立現場指揮部等。3 3、救援行動、救援行動有關應急隊伍進入事故現場后,迅速開展事故偵測、警戒、疏散、人有關應急隊伍進入事故現場后,迅速開展事故偵測、警戒、疏散、人員救助、工程搶險等有關應急救援工作,專家組為救援決策提供建議和員救助、工程搶險等有關應急救援工作,專家組為救援決策提供建議和技術支持。當事態超出響應級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向應急中心請求技術支持。當事態超出響應級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向應急中心請求實施更高級別的應急響應。實施更高級別的應急響應。4 4、應急恢復、應急恢復救援行動結束后,進入臨時應急恢復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現場清理、救援行動結束后,進入臨時應急恢復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警戒解除、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等。人員清點和撤離、警戒解除、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等。5 5、應急結束、應急結束執行應急關閉程序,由事故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執行應急關閉程序,由事故總指揮宣布應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