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雪蓮超高層塔樓建筑工程施工測量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2185
2022-09-06
16頁
392.54KB
1、1 1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序號主要依據編 號備 注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2城市測量規范CJJ8-993建設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4建設工程監理規程DBJ01-41-20025鋼結構施工與驗收規范GB50205-20016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J01-51-20036北京市測繪研究院第六測繪分院提供的管線圖2006 普測 10657雪蓮大廈二期施工圖紙2 2 工程概況:工程概況:北京雪蓮二期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東路與京順路交接處路口北側,東西長約 250m,南北寬約 8m,建筑用地面積 9414.1m2,總建筑面積92700m2;本工程為一棟超高層塔樓建筑,地2、下 4 層(局部有夾層),地上 36層,建筑檐口高度為147.8m,最高為154m;0.000相當于絕對高程40.300m,基底相對高程為-20.960m;外框鋼柱 17 根(截面尺寸 1000mm1000mm),核心筒鋼柱 8 根,外框及核心筒鋼柱標準節長度為 12m;地下室部分采用鋼筋混凝土平板式筏形基礎,主體結構形式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3 3 施測依據:施測依據:根據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第六測繪分院提供的 A2、A3 及 A4 點 3 個已知點位,進行本工程場區平面及高程控制工作的施測。已知點位的具體數據見下表:點號坐標 X(m)坐標 Y(m)高程 H(m)備 注A2310331.823、1508023.49439.189A3310289.489508072.63639.160A4310229.413508140.44840.7964 4 場區控制網的施測場區控制網的施測:從建施總平面圖中可以看到,本工程的主樓與輔樓軸線間存在折角關系,且為超高層建筑物,這給我們的測量施測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對我們測量工作人員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同時也為我們測量工作人員帶來了一次很好的學習與鍛煉的機會。為此,我們測量工作人員會同公司測量科,以及項目部全體技術人員,多次進行專門的測量工作會議,研究針對本工程的測量控制措施和提高施測精度的控制方法。其具體施測措施及方法如下:1)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施測:根據4、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第六測繪分院提供的三個已知平面點位,選用全站儀三維坐標放樣法,以及極坐標的平面點位引測方法,施測出本工程的場區平面控制網。首先我們對現場進行實地踏勘,同時結合圖紙、建筑物的結構特點,及現場施工的需要等,施測本工程的場區平面控制網。這樣既能保證工程整體性,又能滿足測量工作的施工精度要求。然后選用極坐標的測量施測方法,施測本工程平面控制網的五個基線點,并將其布設成“十”字形(經過對基線點的四測回觀測、嚴密的測量平差以及基線點的調整后,確定本工程平面控制網的五個基線點);再次依據五個基線點,采用直角坐標和極坐標的測量施測方法,施測出本工程平面控制網的其余各控制網點(并在基坑的護壁5、上留出各軸線控制點的方向線);最后采用閉合導線的測量施測方法,將本工程的所有場區平面控制網點進行點位聯測,經過嚴密測量平差后,計算出各點位的坐標,并與設計坐標進行比較作改化,改化之后再次進行檢測,直至滿足精度要求,最終確定場區平面控制網點位坐標。(各控制網點在使用之前必須進行點位檢核)(場區平面軸線控制網設計圖,見附圖一)控制網點埋設形式其具體作法如下:首先根據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第六測繪分院提供的已知點位數據進行控制網點的初定位工作,施測出控制網點的樁位,然后在其初定位處挖200mm200mm800mm 的方形坑,用混凝土一次澆灌完畢,并在混凝土表面埋設 150mm150mm14mm 的鋼板6、作為中心標板。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將控制網點準確測設在中心標板上,并在其上鉆眼鑲銅絲作為點的標記。2)場區高程控制點的施測:為了保證本工程高程控制測量工作的整體精度,我們根據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第六測繪分院提供的 A2、A3、A4 三個已知水準點,首先采用附合水準路線的測量方法,對三個已知水準點進行高程復測工作,點位高程精度滿足要求后,按照三等閉合(附合)水準路線的測量方法,將布設在建筑物周邊堅固土層上的四個方向的水準控制點進行高程聯測,經過嚴密測量平差后,確定這四點的高程(定期對引測的四個高程點位進行檢核),并以此作為本工程場區高程控制的依據。5 5 建筑物平面及高程控制:建筑物平面及高程控7、制:1)平面控制的施測:根據施工現場情況,依據場區平面控制網點,施測出本工程的建筑物的平面外控點(施測方法同場區平面控制網)。依據建筑物外控制點位,地下結構部分選用經緯儀投點法與正倒鏡交點法相結合、地上結構施工時采用內控法及外控法相結合的測量施測方法對施工現場軸線進行控制。0.000 以下部分施工時,安置儀器對準后視方向線向下投測,投測好控制軸線,并相互間閉合,校核尺寸準確后再分別分測出細部尺寸,分出柱、墻體、門洞口等細部尺寸,同時采用正倒鏡交點法對軸線位置進行檢核;每放兩層作一次豎向偏差觀測,允許限差在 3mm 以內。0.000 以上各層施工時,為了保證控制點的豎向傳遞,地面一層以上施工采用8、內控法進行施測(建筑物平面內控法與建筑物外控法的施測工作同理)、外控法(經緯儀天頂測量法及經緯儀俯視測量法)進行檢核。內控點設在建筑物一層結構地面預埋鐵件上,同時在每層內控點的上方預留出200mm200mm 的孔洞并在預留孔的四周用砂漿做成 20mm 高的防水斜坡,其中本工程共布設測量內控點 17 點(內控點平面控制網設計圖,見附圖二);平面控制點的豎向傳遞方式如下:根據本工程建筑物的結構特點,在內控點的上方架設好儀器,并使其嚴密對中、整平,并在預留孔處水平設置一塊有機玻璃做成的光靶,光靶嚴格固定。施測時儀器從 0、90、180、270四個方向投點,用 0.200mm的筆定出這四個點,若四點重9、合,則傳遞無誤差;若四點不重合,則找出四點對角線的交點作為傳遞上來的控制點,所有控制點傳遞完成后則形成該樓層的平面控制網,對該層平面控制網進行角度及距離觀測,同時對觀測成果作導線網平差計算,根據平差結果與理論值相比較,若邊長較差超差,則必須進行改化,直至滿足精度要求為準。同時每二層作一次豎向偏差觀測,并采用經緯儀天頂測量法及俯視測量法進行檢核。第 15 層(避難層)內控點的施測:首先,將高精度的蘇光產 JC100 垂準儀架設于首層內控點上,將基線上經過改化的五個內控點,投測到 15 層上預先放置的接收靶上;然后將儀器架設于五個基線點(接收靶)的中心位置,同時將基線點間延長線投測到周邊的鋼柱上;10、接著將基線點所在位置的測量口,采用 C50 混凝土進行封閉,將鋼板預埋在基線點設計位置,待砼達到強度后,采用正倒鏡交點的方法將主軸線點投測到鋼板上,接著采用俯視投點或仰視投點法,與原有方向線進行校合,同時對基線點間的直線度和垂直度進行校核,如果基線點誤差超過允許誤差,則須對基線點進行相應改化,最后將改化之后的五個基線點,作為施測其它內控制點的依據。其余內控點的施測,采用直角坐標法及極坐標法進行施測(15 層以上共計布設內控點 11 點),同時對內控點間最弱邊進行檢核,點位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后,將此 11 個內控點作為本工程 15 層以上平面控制的依據。2)標高傳遞方式:0.000 以下部分,我11、們依據引測的四個場區高程控制點,按照三等附合水準路線的測量方法,采用在基坑上部懸吊鋼尺的方法,將已知點位高程引測到基坑底部穩固的樁位上(至少引測兩點)。如果其高差閉合差超限,則需對其引測過程進行重新施測;如果其高差閉合差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則需在高程點位處做上明顯的標志。然后再沿著基坑的坡道,采用三等閉合水準路線的測量施測方法,將已知點位高程引測到基坑底部的樁位上,對采用懸吊鋼尺的方法引測的高程點位進行復核。如果其兩次引測點位的高程之差超差,則需要對兩次所引測的高程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直至誤差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如果其限差在允許的范圍之內,則向基坑底部的四個方向分別引測 2-3 個高程點,同時選用12、全站儀三維坐標測量法,對引測至基坑底的點位高程進行復核,經過復核后的點位高程,作為地下部分高程控制的依據。0.000 以上部分,依據引測的四個場區高程控制網點,為保證高程的豎向傳遞精度,用經過檢定合格的鋼尺,沿鋼柱向上量距傳遞,水準儀配合施測,每施工作業層傳遞兩個以上的高程點,以便校核;并采用三角高程測量方法、雙經緯儀法或全站儀天頂測距法,每三層對引測的點位高程進行一次復測。同時在施工層作業時,必須對準至少兩個后視點,減小高程施測誤差,如果誤差在 1.5mm 以內,取其兩者平均值,作為此施工層的標高施測依據。3)鋼柱垂直度和平面彎曲的控制:安裝鋼結構前確定基準間,安裝時先安裝基準間,通過基準間13、控制結構整體垂直度和整體彎曲(基準間控制及整體彎曲示意圖見下圖)。基準間控制示意圖整體彎曲示意圖 鋼柱軸線位置的標定:核心筒鋼柱和外框鋼柱,在吊裝前標定每一鋼柱的幾何中心,吊裝后標定其柱軸線的準確位置,作為測控該節鋼柱垂直度的依據。鋼柱垂直度施測:用帶彎管的經緯儀,采用俯視直線投測的測量方法,從 3 個方向對鋼柱定位軸線鋼柱的垂直度進行控制。每個測量點確定原則:從柱頂放線的定位軸線偏移10003000mm 做為基準點,預測的柱頂沿牛腿中心線相同方向偏移 10003000mm,測量此兩點垂直度,測量方法如下圖所示:通過測量鋼柱三個面上的偏差量 a、b、c,計算鋼柱相對于軸線的偏差計算方法如下:x14、=(a+b)/2y=(c+d)/2d=c-a+(a+b)/2y=(4c-a+b)/4其柱頭扭轉引起的偏移量為 a-(a+b)/2測 點 A 1測 點 A 2驗收段測量校正段鋼 柱 垂 直 度 測 點 布 置 示 意 圖柱中心線柱軸線aabbaabb第一節圖3 第一節柱內傾斜校正后的情況柱中心線柱軸線第一節第二節第二節圖4 第一節柱外傾斜校正后的情況以 B1 軸與 A4、A5、A6、A7 交點上的鋼柱 GZ14 為例,具體的垂直度校正方法如下:施測 GZ-1 至 GZ-4 南北方向垂直度時,將帶彎管的經緯儀架設在 16#內控點上,后視 13#內控點施測出 GZ-1 至 GZ-4 南北方向的垂直度15、情況,同時邊測邊通過攬風繩及千斤頂調整鋼柱的垂直度偏差到允許范圍之內。然后將經緯儀旋轉 90,施測出 GZ-1 在東西方向的垂直度情況,同時邊測邊通過攬風繩及千斤頂調整鋼柱的垂直度偏差到允許范圍之內。施測 GZ-4 在東西方向的垂直度情況時,將經緯儀架設在 13#內控點上,后視 16#內控點,然后將經緯儀旋轉 90,施測出 GZ-4 在東西方向的偏差,同時邊測邊通過攬風繩及千斤頂調整鋼柱的垂直度偏差到允許范圍之內。施測 GZ-2 東西方向垂直度時,將經緯儀架設在 15#內控點上,后視事先預留在固定建筑物上的 14#與 15#內控點間連線延長線上的方向點,然后將經緯目鏡旋轉 90或 270,施測16、出 GZ-2 在東西方向的垂直度情況,同時邊測邊通過攬風繩及千斤頂調整鋼柱的垂直度偏差到允許范圍之內。施測 GZ-3 東西方向垂直度時,將經緯儀架設在 14#內控點上,后視事先預留在固定建筑物上的 14#與 15#內控點間連線延長線上的方向點,然后將經緯目鏡旋轉 90或 270,施測出 GZ-3 在東西方向的垂直度情況,同時邊測邊通過攬風繩及千斤頂調整鋼柱的垂直度偏差到允許范圍之內。其它鋼柱的的校正方法與此同理。為了不妨礙儀器的視線,所以鋼柱校正及安裝鋼梁的流程為:焊接外框鋼柱外框柱的三次校正安裝與核心筒 連接的鋼梁外框鋼柱二次校正焊接與核心筒 連接的鋼梁本節鋼柱驗收外框柱的四次校正安裝外框鋼17、柱安裝外框柱間鋼梁焊接外框柱間鋼梁校正外框鋼柱地腳螺栓的復測:柱子底段吊裝前,必須基礎復測合格,復測時根據總包提供的內控點進行復測,基礎復測的內容包括鋼柱網定位軸線和標高、地腳螺栓伸出長度和直徑等進行復測,做好測量記錄。其它軸線的施測方法與此同理。主體結構沉降及基坑水平位移觀測部分詳見沉降觀測方案及基坑水平位移觀測方案。多高層鋼結構施工與安裝主要技術指標:項目類別項目內容允許偏差(mm)測量方法邊長相對中誤差1/30000經緯儀測角中誤差7經緯儀角度閉合差28經緯儀主軸線直線度5經緯儀鋼鋼結構、地腳螺栓的定位軸線L/20000,且不大于 3.0鋼尺和經緯儀柱及地腳螺栓鋼柱的定位軸線1鋼尺和經緯18、儀地腳螺栓的位移2鋼尺和經緯儀底層柱柱底軸線對定位軸線的偏移3鋼尺和經緯儀基礎上柱底的標高2水準儀檢查螺栓露出長度+30游標卡尺檢查螺紋長度+30游標卡尺檢查鋼柱底層柱基準點標高2.0水準儀檢查同一層各節柱柱頂高差5.0水準儀檢查底層柱柱底軸線對定位軸線偏移3.0經緯儀和鋼尺檢查上、下連接處錯位(位移、扭轉)3.0鋼尺和直尺檢查多節柱中單節柱的垂直度H/1000,且大于 8.0經緯儀檢查主梁同一根梁兩端頂面高差L/1000,且大于 10.0水準儀檢查次梁次梁與主梁上表面高差2.0直尺和鋼尺檢查主體結構整體偏差垂直度(H/2500+10),且小于 50.0按各節柱的偏差累計計算平面彎曲L/15019、0,且小于 25.0按每層偏差累計計算注:H 為鋼柱和主體結構高度;L 為梁長;H 為單節柱高度控制軸線,軸線間互差 放樣工作按下述要求進行:鋼尺量距對懸空和傾斜測量應在滿足限差要求的情況下考慮垂曲及傾斜改正。標高施測時,采取獨立施測兩次法,其限差為3mm,施測的所有水平線應以水準點為后視。垂直度觀測,若采取吊垂球時應在無風的情況下,如有風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時,可將垂球置于水桶或油桶內。6 6 測量工作的原則要求:測量工作的原則要求:2)嚴格貫徹執行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細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測量工作原則;首先依據原始點測設精度較高控制點做為整體控制,然后再以控制點為依據進行建筑物的細部定位20、放線。3)測量工作要堅持方案科學、計算簡捷、精度合理的工作理念;同時儀器的選擇要適當,使用時要精心;其次在滿足工程精度需要的前提下,力爭使測量工作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4)要嚴格審核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5)嚴格執行測量工作的自檢、互檢制度。以及安全、保密等相關規定,用好、管好設計圖紙和有關資料;實測時要做好原始記錄,同時要及時保護好已知控制點樁位。6)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盡量利用施工間隙放線,為施工創造條件。7)同時細部放樣還應遵循下列原則:用于細部測量的控制點或線必須經過檢驗。有方格網的必須校正對角線。方向控制盡量使用距離21、較長的點。所有結構控制線必須清楚明確。7 工作程序及報驗工作:明確各分項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后,由技術組測量人員負責對各分項工程的測量工作進行測量初檢及報驗工作。2)初檢工作要求及各部位工作程序 驗線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首先觀測誤差必須小于限差、驗線部位關鍵部位與最弱點位、驗線成果和放線成果間的誤差處理,其次各分項工程測量放線后,首先應進行測量工作的自檢、互檢。報檢程序基礎工程監理報驗地下結構底板放線 底板標高施測基底標高引測墊層標高施測驗槽監理報驗底板邊線施測(砌磚模)底板防水及保護層監理報驗基坑標高復測報驗引測控制網點(定位放線)測繪院提供原始控制點(接樁)地下結構工程橫向結構施工橫向結構標22、高施測標高報驗建筑物+0.500 標高施測豎向結構施工監理報驗地下四層底板放線(地下三、二、一層)地上結構施工各層在豎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施測+0.500m 水平控制線標高并報驗,以便檢查澆筑后的質量情況,同時為下一步施工做準備。模板及混凝土結構引測上一層+0.500 標高控制點豎向鋼筋施工監理報驗 地上一層頂板放線(地上二層-十六層)模板上施測+0.500 標高二次結構及其他專業工程監理報驗裝修等工程的施工施測建筑物+0.500 標高砌筑細部二次結構墻施測細部軸線3)報檢程序施工測量記錄和報驗單由測量負責人按照北京市 建筑安裝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J01-51-2003)及建設工程監理規程(D23、BJ01-41-2002)文件要求,按區域分別填寫,主管工程師驗線后簽字報資料室,由資料員統一報監理簽認,以簽認后的有效文件為準進行資料整理和存檔。8 8 測量資料管理測量資料管理對北京市城建勘察測繪設計院提供的測量通知單要進行嚴格校對,實測數據要予以存檔,對所有資料都要認真細致地整理、保管好,其內容應包括:紅線樁坐標及水準測量成果通知單;交接樁記錄表;工程定位圖、建筑總平面圖、建筑場地原始地形圖;設計圖紙及變更、洽商文件;現場平面控制網和水準點成果表及驗收單;工程位置、主軸線、標高預檢單;必要的原始測量記錄;竣工驗收資料、竣工圖。9 9 施工測量儀器工作的組織與管理施工測量儀器工作的組織與管24、理2)施工測量管理人員組成人員崗位名稱資格備注李慧強工程總負責高級技師王忠義現場負責持證焦云凱現場負責持證毛于波分包負責持證黃文分包負責持證3)主要儀器的配備情況儀器名稱規格型號精度數 量備注全站儀TC12011(1mm+2Dppm)1GTS-6022(2mm+2Dppm)1垂準儀DZJ22(1/10000)2經緯儀TDJ2E24水準儀AL325-A1.5mm2DSZ312.0mm2水準標尺5m1mm4鋼卷尺50m1mm230m1mm45m1mm6暫定注:以上儀器設備,必須經專業計量單位檢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1010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儀器保養和使用制度2)儀器的檢驗及注意事項進入現場前,所有25、的經緯儀、水準儀、鋼尺一律送有關計量單位進行計量檢定(儀器每年檢定一次),并在儀器上粘貼校準狀態標識,具備合格的計量檢定證書,并由項目部測量負責人每半月一次進行自檢;確保儀器運行可靠、安全。實測時必須使用檢定合格的儀器,以確保測量放線成果的精度,滿足施工和規范的要求,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儀器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測量儀器管理臺帳,由專人保管、填寫。4)儀器必須置于專業儀器柜內,儀器柜必須保持干燥、無塵土。5)儀器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擦拭,并填寫使用情況表格。6)儀器在運輸過程中,禁止置于有振動的車上。7)儀器現場使用時,測量人員不得離開儀器。8)儀器在架腿上時,要及時旋緊連接螺旋,26、操作過程中動作要輕。制動螺旋不要擰得過緊,擰緊制動螺旋后不要硬托、硬轉。9)在交通頻繁、車輛多和各種穿插作業場地,要注意行人及車輛,防止碰撞儀器。10)儀器在強光及陰雨天氣使用時,要用遮陽傘對其進行保護。11)鋼尺在使用過程中,要保持水平位置,不要有卷曲、打折,不要在泥中拖拉。更要防止人踩、車碾。同時如果遇到電焊作業,應特別注意不要讓鋼尺和帶電物體接觸,以免發生危險。鋼尺用完后,應用油布擦凈。防止生銹,水濕或受潮的鋼尺要擦凈風干再存放,經檢定的鋼尺更應妥善保管。12)水準尺不得躺放,架腿、水準標尺不得用來做工具使用。1111測量管理制度測量管理制度2)所有測量人員必須持證上崗。3)上崗前必須學習并掌握城市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 及公司技術部制定的計量器具管理實施細則等相關文件。4)到現場放樣前,應首先檢查控制點位的保存情況,如有破壞應及時匯報。5)測量人員應了解工程進度情況經常同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進行工作交流。6)經常與專業測量人員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圖紙變更、工程洽商記錄,并及時將變更內容反映到圖紙上。7)愛護儀器經常進行擦拭,施測時儀器保持清潔、靈敏,并不定期維修,保證其狀態完好。8)有關外業資料要及時收集整理。9)定期開展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測量人員綜合素質。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1-04-30
2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