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商住小區巖土工程勘察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2339
2022-09-06
11頁
74.54KB
1、巖土工程勘察施工組織方案目 錄 1、前言 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簡述(1) 地形、地貌 (2) 場地巖土層分布 (3) 地下水類型 3、勘察工作大綱 (1) 勘察主要依據(2) 勘察工作計劃(3) 勘察鉆孔布置及鉆孔數量(4) 勘察鉆孔深度(5) 勘察測試工作(6) 新技術、新方法4、勘察裝備、人員配置及工期(1) 勘察裝備配置(2) 勘察工作組織和人員配置(3) 工作進度計劃及工期保證措施5、質量保證措施及服務工作6、安全文明生產保證措施7、綜合業績1、前言南海建筑公司(建設單位)擬在高新區南側興建天藍商住小區二期工程,整個場地用地面積為58930.00,總建筑面積為19876.00,建筑物高2、25.00m,局部設有1層地下室,地下室面積19876。受建設單位委托,我院擬對該項目進行巖土工程詳細勘察投標活動,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為二級,勘察等級為乙級,主要工作目的是:(1)查明場地地形、地貌特征及不良工程地質現象,對建筑物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分析、評價。(2)查明場地巖土層分布特征、物理力學性質等,提供巖土承載力等各項參數指標。(3)查明地下水類型、埋藏條件及對砼有無腐蝕性。(4)提供場地地震卓越周期、地震烈度和場地類別。(5)提出合理的地基基礎方案和建議,特別對不良地質現象防治提供合理、經濟的施工方案和建議。(6)勘察報告保證準確、可靠,滿足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地質依據。2、場地工3、程地質條件簡述根據我院初步踏勘及已有的鄰近場地地質資料,對場地內工程地質條件簡述如下: (1) 地形、地貌 擬建建筑物場地地形比較平坦,局部有起伏,地貌單一,屬巖溶孤峰平原亞區地貌。 (2) 場地巖土層分布第層填土:雜色,結構松散,均勻性差,高壓縮性,成分復雜,主要有碎石、混凝土、碎磚瓦、塊石等建筑垃圾組成,該層平均厚2.0m。第層淤泥質土:黑色,飽和,流塑狀態,強度低,具高壓縮性,成份為粘性土及砂土,含有機質,具腥臭味,平均0.50m。第層粉質粘土:粉質粘土硬塑、可塑或軟塑狀態均有分布,厚度不均勻,一般26m,平均約4.0m,但局部有6.0m以上,具軟土發育條件。第層砂土:砂土有細砂、粉砂等4、,多為稍密松散狀態,厚度不均勻,一般24m,平均約3.0m,但局部有4.0m以上,具松散土發育條件。第層卵石或含粘土卵石:多為稍密中密、密實狀態,厚度不均勻,一般大于36米,平均約5米,具松散層或砂土透鏡體發育條件。該層局部分布于基巖面附近,第層灰巖: 基巖面一般埋深5.08.0m,局部大于10.0m,局部淺部有溶洞、溶槽(溝)、等巖溶現象發育,巖溶特別發育,地質條件復雜。 (3) 地下水類型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和巖溶水,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的補給,水位一般為2.03.0m。上層滯水分布于土層中,下部灰巖溶洞和裂隙中分布有巖溶水。根據水文資料和本次勘察分析,上層滯水水量較小,巖溶水水量豐富。場地5、內地下水位隨季節變化較大,年變幅為3.04.0m。地下水接受大氣降水補給,隨季節或降雨量大小而變化較大。 3、勘察工作大鋼 (1)勘察主要依據 勘察合同,總平面圖和設計要求;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 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01(2008版);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 50123-1999);其它相關國家現行標準和規范。(2)勘察工作計劃本工程為詳細勘察階6、段,按照相應規范要求進行,為達到勘察目的、完成工作任務,主要作好下列工作: 制訂可行性強的施工方案和組織措施,并在進場施工前向臨桂建設局進行申報備案。 勘察鉆孔采用高精度全站儀定向、定點及測量。 鉆探施工期間,保障施工進度和質量,現場編錄要按規范要求認真、細致地描述。 室內測試、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審核等工作做到認真、嚴謹、準確,保證成果的真實性和滿足設計要求。 提交報告后做好技術解釋和基礎驗槽等服務工作。 施工中聽從業主代表安排,做好安全、文明生產工作。 (3)勘察鉆孔布置根據提供的規劃總平面圖,由我院布設鉆孔,其中控制孔占1/2、一般孔占1/2。(4)勘察鉆孔深度 原則上控制孔設計鉆孔深度7、為12.0m,在該深度范圍內遇到基巖時,每棟樓選1個控制孔進行基巖鉆探,鉆入完整基巖3.05.0m,其余控制孔到基巖面或達中密實狀卵石5.0m,查明下臥基巖巖溶發育情況,為樁基設計提供地質依據。一般孔設計孔深為10.0m,在該深度范圍內遇到達基巖面則可終孔。 在設計鉆探深度內若遇土洞、軟弱夾層等地質異常情況時,進行補孔及加深鉆探深度等措施進一步探明異常情況。 (5)勘察測試工作量勘察測試采用標貫試驗和取樣室內試驗方法,測試工作量計劃如下: 標貫試驗:控制性鉆孔均應進行標貫試驗或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孔數不少于總鉆孔數1/2,即至少48個。 室內試驗:取樣孔數不少于1/3孔,取原狀土樣作常規試驗。 8、取36組巖樣進行抗壓試驗,取2件土樣和2件水樣作腐蝕性分析。4、勘察裝備、人員配置及工期 (1)勘察裝備配置根據該項目工程量,我院擬安排多臺鉆機進行施工,野外勘察機械裝備配置見下表:編號主要設備名稱數 量編號主要設備名稱數 量1無錫30型沖擊鉆機5臺650鉆桿100m2長沙100型回轉鉆機3臺7取樣器10件3巖芯管893套8提引器10個4標準錘、標貫器、觸探頭各8個9測量全站儀1套5沖筒146、127、108各10個10重 錘8套(2)勘察工作組織和人員配置為保質保量完成工程勘察任務,我勘察院將組織一支強有力的技術施工隊伍,主要配置如下人員:姓 名學 歷職務、職稱分工負責張玉博士院長、教授級工9、程師工程總負責劉建博士總工、高級工程師技術指導、報告審定等周同本科副總工、高級工程師項目負責人,報告審核等李利本科高級工程師野外檢查、室內試驗、報告編寫等野外編錄技術員按工程進度安排多名。(3)工作進度計劃及工期保證措施工作進度計劃野外施工分階段配合建設單位進行,根據工程量進多套設備。每天每臺鉆機施工23孔,野外工作一般10天內完成,外業結束后8天內提交正式勘察報告,共計18天完成整個工程任務。具體安排如下: 時 間 工 作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12天第13天第14天第15天第16天第17天第18天鉆孔定位-設備人員進場-鉆探、測試編錄-標高測10、量-室內試驗-資料、報告編寫-審核、提交報告- 工期保障措施a. 保障機械設備運轉良好,出現不良設備應及時維修或調換,防止停工現象發生。b. 野外工作人員必須認真負責,按規范要求仔細、認真施工。c. 當天的資料當天整理、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協商處理。d. 室內測試、資料整理和野外施工同步進行。e. 及時處理資料、編寫、審核、審定勘察報告,加班進行工作,保證按期完成任務。 5、 質量保證措施及服務工作 我院嚴格按國家技術規范、標準、規程和任務委托書及技術要求進行工程勘察,對所提交的勘察成果資料負責。 由于我院提供的勘察成果資料質量不合格,我院無償給予補充完善使其達到質量合格,因勘察質量造成重大11、經濟損失或工程事故時,我院負民事、法律責任。 在工程勘察前,提出勘察綱要或勘察組織設計,工程結束后與建設單位人員一起驗收提供的材料。 野外工作人員必須認真負責,按規范要求仔細、認真施工。 我院認真負責完成基礎及竣工驗收的簽證工作,其中包括于建設工程施工前對勘察意圖和勘察文件向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負責說明和解釋工作。6、安全文明生產保證措施為了強化安全文明生產管理,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減少各類傷害事故的發生,嚴格按照我院制訂的安全文明生產管理制度執行。 從事鉆探工作的施工人員,必須接受安全技術教育,經考核合格后方準進入崗位。鉆機操作員必須熟悉操作規程和鉆機性能。 上班前和上班時不準12、喝酒。各成員應注意自己的形象,穿戴合體的工作服、工作鞋和安全帽。不允許隨意大小便,不許喧嘩、打架斗毆,不許進行賭博活動。 進入機臺工作,必須穿戴合體的工作服、工作鞋和安全帽,不得赤膊、赤腳或穿拖鞋上崗操作。 鉆機應置于平坦地面,地基要穩固。安裝鉆機時,應避開地下管道、電纜及人防信道等,并注意高空有無障礙物或電線。 開鉆前,應對鉆機各部位進行檢查,保證鉆機處于正常作業狀態。 機臺場地應保持整潔,常用的管材等工具要擺放整齊。 加強管材的維護管理,對磨損嚴重或有裂紋、明顯變形等不合格的管材不準下入孔內使用。 鉆具起落范圍內不準非工作人員逗留或通行,嚴禁圍觀。 嚴格遵守有關防火規定,采取預防措施。做到13、無坑、無“黃灰、白龍”等污染,做好“三清五好”工作。7、綜合業績(1) 我勘察院在2007年、 2009年、2011度自治區、建設廳及中國有色勘察協會優秀勘察項目評選工作中,共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8項。(2) 我院是一家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巖土工程治理設計和施工、地基與基樁檢測等綜合類勘察院,通過了ISO9001:2000標準質量體系認證。我院技術力量雄厚,人員精干,完成了多項區內外優秀勘察項目,被建設單位譽為“講信譽、守合同、素質高、技術精、作風硬”的隊伍。第十三章:干燥通過本章的學習,應熟練掌握表示濕空氣性質的參數,正確應用空氣的HI圖確定空氣的狀態點及其性質參數;熟練14、應用物料衡算及熱量衡算解決干燥過程中的計算問題;了解干燥過程的平衡關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時間的計算;了解干燥器的類型及強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思考題1、工業上常用的去濕方法有哪幾種?態參數?11、當濕空氣的總壓變化時,濕空氣HI圖上的各線將如何變化? 在t、H相同的條件下,提高壓力對干燥操作是否有利? 為什么?12、作為干燥介質的濕空氣為什么要先經預熱后再送入干燥器?13、采用一定濕度的熱空氣干燥濕物料,被除去的水分是結合水還是非結合水?為什么?14、干燥過程分哪幾種階段?它們有什么特征?15、什么叫臨界含水量和平衡含水量? 16、干燥時間包括幾個部分?怎樣計算?17、干燥哪一類物料用15、部分廢氣循環?廢氣的作用是什么?18、影響干燥操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調節、控制時應注意哪些問題?三、例題例題13-1:已知濕空氣的總壓為101.3kN/m2 ,相對濕度為50%,干球溫度為20o C。試用I-H圖求解: (a)水蒸汽分壓p; (b)濕度; (c)熱焓; (d)露點td ; (e)濕球溫度tw ; (f)如將含500kg/h干空氣的濕空氣預熱至117oC,求所需熱量。 解 :由已知條件:101.3kN/m2,050%,t0=20o C在I-H圖上定出濕空氣的狀態點點。 (a)水蒸汽分壓p 過預熱器氣所獲得的熱量為 每小時含500kg干空氣的濕空氣通過預熱所獲得的熱量為 例題13-16、2:在一連續干燥器中干燥鹽類結晶,每小時處理濕物料為1000kg,經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40%減至5%(均為濕基),以熱空氣為干燥介質,初始濕度H1為0.009kg水kg-1絕干氣,離開干燥器時濕度H2為0.039kg水kg-1絕干氣,假定干燥過程中無物料損失,試求:(1) 水分蒸發是qm,W (kg水h-1);(2) 空氣消耗qm,L(kg絕干氣h-1);原濕空氣消耗量qm,L(kg原空氣h-1);(3)干燥產品量qm,G2(kgh-1)。解:qmG1=1000kg/h, w1=40, w2=5% H1=0.009, H2=0.039qmGC=qmG1(1-w1)=1000(1-0.4)=600kg/hx1=0.4/0.6=0.67, x2=5/95=0.053qmw=qmGC(x1-x2)=600(0.67-0.053)=368.6kg/hqmL(H2-H1)=qmwqmL=qmL(1+H1)=12286.7(1+0.009)=12397.3kg/hqmGC=qmG2(1-w2)精品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