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廠房設備管線拆除項目異丙苯過氧化氫泄露處置應急方案(1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2470
2022-09-06
15頁
841.59KB
1、精品*有限公司舊廠房設備管線拆除項目有限公司舊廠房設備管線拆除項目異丙苯過氧化氫泄露處置應急方案異丙苯過氧化氫泄露處置應急方案項目名稱項目名稱:*:*有限公司舊廠房設備管線拆除項目有限公司舊廠房設備管線拆除項目業主業主:*:*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現場現場:*:*0版本日期用于批準狀態編制審核批準批準日期監理異丙苯過氧化氫泄露處置應急方案一、異丙苯簡介及危害性概述可修改編輯精品異丙苯過氧化氫又稱過氧化氫異丙苯,簡稱 CHP 或 CHPO,結構式為 C6H5C(CH3)2OOH,分子量 152.19。白色結晶體,相對密度1.040。熔點5255。半衰期tl/2=0.1h(195)、1.0h(165)、2、10h(145)。分解溫度 75。活性氧含量 10.51%,活化能 132.56kJ/mol。閃點 61。溶于乙醇、丙酮、異丙苯等。可燃。有毒。危險性類別:第 5.2 類有機過氧化物。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攝入或經皮吸收后對身體有害。高濃度時,對眼睛、皮膚、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接觸后可引起燒灼感、咳嗽、喉炎、頭痛、惡心和嘔吐。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大氣可造成污染。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燃爆危險:本品易燃,具爆炸性,有毒,具強刺激性。若操作不慎,可能發生危險化學品的泄漏事故易引發火災爆炸、中毒等次生、衍生事故。爆炸物危險特性第 5.2 類有3、機過氧化物易燃,具有強氧化性。遇熱、明火或與酸、堿接觸劇烈反應會造成燃燒爆炸。與還原劑、促進劑、有機物、可燃物等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有燃燒爆炸的危險。嚴禁與酸類、易燃物、有機物、還原劑、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等并車混運。車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顛簸、震蕩。夏季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曝曬。可燃性危險特性儲運特性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砂土壓蓋。二、簡述為了有效地應對拆除施工過程中可能突發的異丙苯過氧化氫泄露事故,提高突發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組織指導和規范所屬部門應急管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減少衍生事故的發生,保障職工生可修改編輯精品命安全和履行企業的安全職能,使事故損失降到最低,4、火災事故突發時能夠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行動,保證外部環境的穩定和正常的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項目重大危險源事故專項應急預案。三、編制依據1.消防法2.安全生產法3.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四、適用范圍廠區內成品儲存、相關設備及管道拆除區域及廠區裝置五、制定本預案的原則、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把預防事故發生放在首位,對重大危險源作業管理部門、操作員工實行全面安全教育,提高這些人員的崗位操作技能以及處置突發事故的能力。堅持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認真執行重大危險源的巡檢制度。建立建全重大危險源檔案,完善出入庫登記制度。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六、預案啟動條件發生5、事故后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事故應急預案啟動。1.重大危險源不論發生什么事故,現場操作人員未能及時消除2.重大危險源發生較大物料泄露并著火,崗位操作人員未能及時處置3.接到作業現場發生泄露事故及衍生事件、請求支援的報告。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1.1.應急組織機構應急組織機構現場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應急辦公室)是應急指揮部的火災事故日常辦事機構,設在項目現場,接受應急工作任務安排。可修改編輯精品應急機制響應期間,辦公室安排專人值班。拆除工程應急組織機構圖:1.11.1 施工現場應急指揮部施工現場應急指揮部組織機構重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1.6、21.2 現場應急指揮現場應急指揮應急指揮部是項目部發生突發事件時臨時應急機構。現場指揮由應急指揮部指派,一般情況下由項目最高領導擔任。當現場指揮喪失指揮職能時,應急指揮部立即重新指派或由現場最高領導接替。1.31.3 技術保障組技術保障組項目部建立生產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技術保障組,由各部門負責人負責1.41.4 救援專業組及職責救援專業組及職責項目應急演練人員構成及分工表項目應急演練人員構成及分工表序號應急組織負責人職位姓名成員及分工成員名單職責范圍人數可修改編輯精品1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組織生產系統的緊急停工及事故應急演練。對現場事故進行分析并安排處理負責進入施工區域車輛安排事故警戒區警戒工作7、32現場技術組組長43現場警戒組組長104現場消防組組長使用砂土、二氧化碳、泡沫、化學干粉等滅火劑125現場搶險組組長事故現場工藝處理救出受傷、中毒人員到達安全位置,以及診療前的清洗工作46現場搶救組組長67現場搶修組組長保障救援設施正常使用、對泄漏源進行檢修發現事故報告調度事故情況現場異丙苯過氧化氫含量監測,外排水異丙苯過氧化氫的含量監測組織傷員現場救護及護送58現場報告組組長310現場監測組組長411現場醫療組合計組長5742.2.人員職責人員職責2.12.1 總指揮總指揮1)接受和服從上級主管部門應急指揮中心的領導與指揮,落實可修改編輯精品具體的應急指令;2)負責發布啟動應急預案命令;38、)確定事故現場搶險救災指揮人員;4)負責落實上級部門對應急處置的要求;5)宣布救援工作結束;2.22.2 副總指揮副總指揮1)協助總指揮收集事故的相關信息,對事故的嚴重性作出迅速而準確的判斷;2)負責分管部門應急處置工作的落實;3)協助總指揮處理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的其它相關事宜;4)完成總指揮交辦的其它任務;2.32.3 應急指揮辦公室應急指揮辦公室應急指揮辦公室是應急指揮部的負責辦事機構,在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開展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1)安排項目部應急指揮部的值班;2)接受所屬單位突發事故報告,根據事故的類型和級別向應急指揮部匯報;3)按照應急指揮的要求向公司報告,通知應急機構各職能組啟動預9、警系統;4)向應急救援人員分發統一的現場應急救援標識;5)及時掌握事故發展動態,并向上級應急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發展情況;6)協調公司各職能部門應急工作;7)起草上報材料;8)負責現場應急處置工作資料的收集和總結;9)建立、更新、管理公司與區域聯防單位、協議救援機構及社可修改編輯精品會救援機構檔案;10)安排我廠應急指揮部的交通、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11)完成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它事項。2.42.4 現場指揮現場指揮1)掌握火災現場動態和發展趨勢;2)全權負責第一線事故現場搶險,應急救援工作;3)及時組織非搶險人員和受傷人員撤離現場;4)迅速組織制定現場處置方案,及時處置;5)準確分析事故動態,對可10、能造成次生災害、波及區域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和通知相關單位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防止衍生災害發生,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6)應急救援結束及時清理現場;2.52.5 技術保障組技術保障組1)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針對發生事故的類別、性質,及時向指揮部提供科學搶險行動方案;2)及時向現場指揮部及應急搶險人員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持;3)對各專業救援隊伍開展救援工作提出技術性建議和指導;4)協助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原因進行技術性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5)完成應急指揮中心交辦的各項任務。2.62.6 現場搶險隊現場搶險隊1)嚴格執行指揮部下達的滅火命令,嚴格執行搶險救援、滅火行動方案實施搶險救援;2)貫徹11、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協助醫療組搶救受傷人員,將其及時撤離危險區域;3)在事故現場受傷人員撤離同時迅速組織消防人員用大量水冷卻相鄰非事故罐體,同時撲滅火源、堵塞泄漏點,并協助現場工藝操可修改編輯精品作人員倒罐、收集泄漏物料,嚴防發生次生、衍生災害;4)做好事故的掃尾工作;2.72.7 通訊聯絡組通訊聯絡組1)根據指揮部的命令,負責向公司應急指揮中心進行事故上報;2)負責各救援專業組與指揮部及各成員之間的聯系暢通;3)通過廣播等通訊工具指導本企業事故可能波及區域內人員的疏散和自救;4)向周邊相關單位,通報事故動態,提出防范措施;2.82.8 醫療救護組醫療救護組1)根據指揮部命令,第一時間內組織醫12、護人員、應急救援醫療器材、救護車輛進入事故現場,對受傷人員進行及時急救、處置和轉移;2)及時與上級醫療機構取得聯系,通報傷亡情況和事故動態;3)為現場搶險救援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和醫療咨詢;2.92.9 交通保障組交通保障組1)負責交通路線保持暢通;2)非應急救援車輛不得進入事故現場;3)執行事故狀態交通管理機制;4)按照指揮部下達的命令,保證處理突發事件和應急救援所需交通工具及運輸車輛按時到達指定位置;2.102.10 物資供應組物資供應組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搶險物資的及時供給。(即應急搶險器材、救援防護器材、監測分析器材和指揮通迅器材)。可修改編輯精品2.112.11 治安保衛組治安保衛組113、)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維持廠區治安;2)負責事故現場人員疏散和警戒工作,控制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人員及車輛的進入現場;3)根據事態發展,負責做好非安全區域人員的疏散及轍離工作,如發生人員傷亡,配合醫療救護部門搶救運送傷員;4)負責交通道路的暢通,為內部、外部救援車輛通行創造條件。5)根據指揮部的命令,協助公安部門及時控制事故責任者;2.122.12 電力保障組電力保障組1)根據指揮部的命令及時切斷事故現場電源;2)根據規范要求,負責事故搶險過程中臨時專用線路的架設;3)保障事故現場專用電的供給;4)搶修應急救援、搶險救災所需電器設施;5)應急救援工作結束,負責修復、測試事故現場受損電器設施;做到14、滿足正常生產需要;2.132.13 后勤保障組后勤保障組1)負責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一線搶險人員的生活保障;2)負責安置事故中傷亡人員家屬的食宿接待工作;3)負責兄弟單位搶險救援人員、上級有關領導的食宿工作;2.142.14 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1)事故調查組在事故發生事故后進入事故現場,在搶險救災的同時進行取證;2)調查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事故經過并負責組織取證;3)負責組織召開專題事故分析會,查明事故原因、事故責任者;可修改編輯精品4)負責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5)寫出書面事故報告,總結經驗教訓、提出對策;應急處置措施應急處置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控制、滅火、隔絕、堵漏、倒灌、攔截、稀釋15、覆蓋、泄壓、收集等專項技術措施。1)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氣體的影響區域劃定警戒區,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2)人員佩戴防毒面具、防護眼鏡,穿防靜電服,備好堵漏工具3)查明泄漏原因,通過關閉閥門等措施控制泄漏的發展,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4)對泄漏處進行堵漏處理,作業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5)隔離泄漏區直至氣體散盡,并收集泄漏的固態危險化學品1 1、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泄漏應急處理、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泄漏應急處理在正常生產過程中釋放的有毒有害介質一般在短時間內不會造成急性中毒,但如果一旦發生事故,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緊急處理,采取相應急救措施。1.11.1 一氧化碳、16、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 150m,大泄漏時隔離450m,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可修改編輯精品1.21.2 液氧、液氮液氧、液氮皮膚接觸:若有凍傷,就醫治療。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至上風處,并17、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化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1.31.3 異丙苯過氧化氫異丙苯過氧化氫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如有不適合感,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 10-15min。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術。就醫。食入: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危險特性:易燃,具有強氧化性。遇熱、明火或與酸、堿接觸劇烈反應會造成燃燒爆炸。與還原劑、促進劑、有機物、可燃物等接觸會發生劇烈反應,有燃燒爆18、炸的危險。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砂土壓蓋。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可修改編輯精品離。2 2、可燃物料的滅火方法和泄漏應急處理、可燃物料的滅火方法和泄漏應急處理應急行動: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19、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蘇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 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易(可)燃物、還原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禁止震動、撞擊和摩擦。3 3、火災事故處置措施、火災事故處置措施3.13.1 如發生火災事故,應堅持:“先救人后滅火”“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則。3.23.2首先切斷物料泄漏源,而后全力以赴將火源撲滅。4.34.20、3在應急救援的過程中,應急救援人員要采取科學的防護措施,觀察風向,嚴防中毒、窒息。4 4、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處置措施、危險化學品火災事故處置措施4.1、先控制,后滅火在撲救可燃氣體、液體火災時,可燃氣體、液體如果從容器、管可修改編輯精品道中源源不斷的噴散出來,應首先切斷可燃物的來源,然后爭取滅火一次成功。如果在未切斷可燃氣體、液體來源的情況下,急于求成、盲目滅火是一種危險的做法,很容易導致二次事故的發生,因此在氣體、液體著火后,可燃物來源未切斷之前,撲救應以冷卻保護為主,積極設法切斷可燃物來源,然后集中力量把火災撲滅。4.2、先救人,后救物在發生火災時,如果人員受到火災的威脅,人和物相比人是主21、要的,應貫徹執行救人重于滅火的原則,先救人后疏散物質。4.3、防中毒、防窒息許多化學物品燃燒時全產生有毒煙霧,火場附近空氣中氧含量降低。所以撲救火災時,人應盡可能有針對性的采取自我防護措施,佩戴防護器材,穿戴專用防護服等。5 5、處置程序、處置程序5.1、當發生危險化學品泄露、火災、爆炸事故時,最早發現者應立即通過所有通訊方式向項目應急部報警。5.2、項目應急部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領導、部門、車間,要求迅速查明危險化學品事故發生的部位(裝置)和原因,構成重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下達按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同時向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發出報警;通知指揮部成員、義務消防隊和各救援組迅速趕往事故現場22、。5.3、發生事故的車間,應迅速查明事故發生地、泄露部位和原因,凡能經切斷物料或倒槽等處理措施而消除的,則以自救為主。如泄露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應向指揮部報告并提出堵漏或搶修的具體措施。可修改編輯精品5.4、義務消防隊到達現場后,消防人員佩戴好個人防護裝備,首先了解現場有無受傷人員,以最快速度將受傷者送離事故現場,交后勤保障組,然后再組織滅火。5.5、指揮部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狀態及危險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救援組立即開始救援。如事故擴大時,應請求外部支援。5.6、項目安保人員到達現場后,擔負治安和交通指揮,在事故現場周圍設崗,劃分禁區并加強警戒和巡邏檢查。如當危險化學品23、擴散危及到工廠內外人員安全時,應迅速組織有關人員協助相鄰單位、廠區外過往行人向上風側方向的安全地帶疏散。5.7、后勤保障組到達現場后,與消防隊配合,應立即將傷員和中毒人員,采取相應的搶救措施,及時送往醫院。5.8、搶修組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指揮部下達的命令迅速進行設備搶修,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故擴大。6 6、人員緊急疏散與撤離、人員緊急疏散與撤離指揮部根據對事故發展趨勢的預測,通過指令、電話作出撤離報警。撤離報警發出后,保安人員將廠區大門開至最大,指揮廠內人員及車輛單向離開,并禁止再次進入。同時指揮外部救援車輛有序進入廠區。撤離報警發出后,全體員工應按照要求關閉正在操作的電氣設備。在發現有人員受傷或中毒時,應先判斷環境的安全性,再進行救援。全體員工盡快離開后,應迅速在指定的地方集中,同時由授權人員統計應到人數,并及時向集中區統一報告,以便及時了解是否存在有員工停留在危險區域中。可修改編輯精品7 7、危險區的隔離、危險區的隔離確定化學品泄漏區域為危險區。事故發生后要對以上區域進行隔離,采用鐵絲網對事故現場及周邊區域,道路進行隔離,保安人員對現場交通進行疏導及管制。可修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