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滬昆客專貴州段丫口寨隧道橫洞反坡排水專項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73097
2022-09-06
16頁
88.04KB
1、新建滬昆客專貴州段CKGZTJ-9標段丫口寨隧道橫洞反坡排水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一、編制依據3二、適用范圍3三、工程概況3四、水文地質情況4五、排水方案4六、設備配置5(一)、設備配置原則5(二)、抽水設備的確定5七、排水系統6(一)、管路6(二)、集水坑集水7八、排水管理與實施7(一)、勞動力組成7(二)、運行和檢修8九、安全防護措施8(一)安全卡控重點8(二)安全防護措施9十、應急救援預案11(一)安全應急救援小組11(二)救援設備、物資12(三)應急救援預案啟動程序12(四)突發性安全事故處理程序12(五)發生安全事故的應急措施13十一、污水處理16一、編制依據1、新建鐵路長沙至昆明客運專2、線玉屏至昆明段類變更設計施工圖丫口寨隧道施工圖;2、丫口寨隧道工程地質說明書;3、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4、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3-2010、J1149-2011);5、新建滬昆客運專線貴州段CKGZTJ-9標段丫口寨隧道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6、鐵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 10304-2009);7、國家現行有關施工規范、驗收標準及相似地質條件施工經驗;8、現有的施工技術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機械設備配備能力。二、適用范圍新建鐵路滬昆客專貴州段CKGZTJ-9標丫口寨隧道橫洞工區反坡排水施工。三、工程概況1、施工圖設計丫口寨隧道3、位于安順西-關嶺區間,雙線隧道,左右線間距為5.0m,進口至D2K845+854.9005段設計為平坡,D2K845+854.9005至出口段設計為25的上坡。隧道除進口D2K845+478D2K846+920.0260段位于半徑R=12000m左偏曲線上及D2K847+331.7655D2K849+102.7413段位于半徑R=12005的右偏曲線上,其余段位于直線上。隧道進口里程D2K845+578,出口里程D2K849+975,全長4497m。橫洞工區擔負正洞施工長度2460m,(D2K846+100D2K 848+560),其中反坡排水段為D2K846+100D2K 847+615,長4、度1515m。四、水文地質情況測區屬構造剝蝕中低山地貌,地表上覆第四系坡洪積層,下伏基巖為三疊系下統夜郎鎮組(T1y)砂泥巖、灰巖互層。主要構造為丁頭山背斜,麻龍宮斷層。不良地質主要為巖溶,屬于巖溶強烈中等發育地層。隧道地下水發育,預測最大用水量為25267m3/d。五、排水方案根據丫口寨隧道橫洞積水形成情況,反坡排水主要采用機械排水,設多級泵站連續抽排,施工工作面排水設臨時集水坑接力抽排至洞外,已施工地段水經仰拱引水槽匯集到集水坑。1、高差計算1169.47(橫洞三岔口內軌頂面高程)-1131.595(D2K846+100內軌頂面高程)=37.875m,按38m計算。2、涌水量計算根據設計圖5、紙D2K846+650D2K848+750段(2100m)估算最大涌水量25267m3/d;D2K846+650D2K845+478段(1175m)估算最大涌水量29105m3/d;估算橫洞工區D2K846+100D2K 847+615段最大涌水量V=25267/2100965+29105/1175550=25234m3/d。3、泵站級數的確定泵站級數:m=(LZ)/(hr)L-反坡抽水長度,L=1515m;Z-隧道排水坡度, Z=25;h-水泵揚程,h=30mr-壓力折減系數,取0.5。m=2.5,在施工中設3級泵站。4、抽水泵數量的確定抽水泵數量:n=V/(v24a)V-洞內涌水量,取V=6、25234m3/d;v-抽水泵排水量,v1=400m3/ha-流量折減系數,取a=0.9V1=400240.93=25920m3/dV總=V1 =25920m3/d取每級泵站設3臺400m3/h抽水泵可以滿足排水要求。六、設備配置(一)、設備配置原則1、隧道排水主要為裂隙水、巖溶水、溶槽水及施工用水,除地下水的本身外,還有巖石石屑、泥漿等,所以除考慮排出的水量外,還應考慮排水的組成。2、洞內水量隨著開挖掘進逐段遞增的,則在各級泵站的水泵選型上,應按排水能力遞增原則自下而上遞增加配,并考慮雨季影響。3、各級泵站排水能力應充分配備,并有一定的儲備能力。(二)、抽水設備的確定根據實際涌水量,泵站的匯7、水量相差不大而且揚程相近,考慮到在管理、操作維修上的方便,泵站相差相近,選用型號相近的水泵。工作面移動水泵,取用移動輕便的水泵,實際操作根據水量大小在數量上予以增減。抽水設備配備見下表。按最大涌水量考慮排水能力,選用大流量、低揚程抽水泵,設備分階段投入。掌子面處活動泵站水泵數量根據掌子面的水量配備。抽水設備配備表序號設備名稱及型號單位數量使用部位1WQ400-30-55型水泵臺12各泵站備3臺,備用一臺(水泵參數、性能:功率55kw,流量400m3/h,揚程30m;)七、排水系統(一)、管路采用雙管路進行排水,一路運行,一路備用。根據洞內水流分布及流量情況,結合選配的抽水設備,洞內反坡排水采用8、一套200mm鋼管,從開挖面通過集水坑接力到洞外沉淀池,鋼管之間用法蘭盤連接,各集水箱處斷開。利用風管作為備用排水管路,在各集水坑位置的風管上安裝變徑接頭和閥門,正常情況下,閥門處于關閉狀態,洞內可進行正常通風;當緊急情況發生時,利用變徑接頭和水泵連接,打開閥門,進行抽水。開挖工作面處設小型集水坑,用一套200mm軟管與200mm鋼管上的接頭連接。管路用量見下表。管路材料用量表序號材料規格名稱單位數量使用部位1200mm鋼管m1550集水坑到沉淀池2150mm鋼管m1550集水坑到沉淀池(風管)3200mm軟管m50掌子面到積水坑4變徑接頭個8各集水坑風管接口處5閥門個8各集水坑風管接口處6法9、蘭盤個520各鋼管連接處(二)、集水坑集水(三)、供電目前洞內分別在D2K847+465、D2K846+965、D2K846+415處在中心水溝處設集水坑,每隔400m充分利用隧道中央排水溝為集水坑,中央集水坑處分別用片石混凝土做一道50cm厚的攔水坎,水泵放于各集水坑的最低處。為保證洞內排水正常進行,不因停電問題導致抽排工作的間斷,設置兩條供電線路,一路運行(30KV貫通線),一路備用。當停電時,采用洞口配備的350KVA發電機進行供電。八、排水管理與實施在丫口寨隧道橫洞工班成立抽排水工班,組織專人負責排水作業以及日常的維修保養,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一)、勞動力組成勞動力安排見下表。勞動力10、安排表1主要人員單位數量主要職責2工班長名2對洞內抽水全面負責3檢修工名1設備維修4泵站管理員名2泵站管理5操作員名4現場水泵操作6電工名1供電及電路維修(二)、運行和檢修1、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和操作培訓,針對一些技術特點和操作要領做重點講解和現場示范。2、確保電路安裝的正確,檢查轉向是否正確,設置接地裝置和標志。3、施工人員及時對坑內污泥雜物進行清理。4、在進水口裹以防止污泥及雜物的進入而發生堵塞。鐵紗窗。同時把水泵或進水口放在竹筐內,可5、當水位下降超過底座,間歇出水時,應立即停機進行檢修,運行一段時間后須進行維護保養。6、配電系統全部采用TN-S系統,所用用電設備的外殼必須與專用的PE線11、相通,總接地電阻必須小于4。7、維修和操作均由專業人員進行。九、安全防護措施(一)安全卡控重點1、排水設備由專人負責,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操作。2、為防止洞外高壓停電影響洞內排水及其他施工作業,洞口配備350KVA發電機1臺,與變電站構成兩套完整的雙回路供電電源,一路外供電,一路自發電。3、固定泵站設專用配電箱,嚴格按照施工用電操作規程操作,其他部位施工用電不得接在抽排水專用配電柜或配電箱上。4、加強抽水設備的維修保養,備用抽水機必須保養完好,在其他抽水設備出現故障時保證能及時投入使用。5、洞內水溝必須保證排水通暢,水倉及排水管道要定期進行清淤及清理,確保排水設備及管道運轉正常。(二)安全防護措施12、1、任何人進洞必須佩戴安全帽和其它防護用品,遵章守紀,聽從指揮;同時加強安全保衛,禁止閑雜人員進入。2、進洞前接受登記并接受值班人員檢查,經班組長點名,并執行進洞掛牌、出洞摘牌制度。3、施工中如發現隧道內有險情,專職安全員、工班長必須立即報告施工領導人員及時采取處理措施。若情況嚴重,要立即將工作人員全部撤離危險地段。4、在洞口設置急救材料儲備庫,儲備防火、防水、防毒器材、支撐用料,各種適用工具。配備要保質保量,并不得隨意挪動,使用一次立即進行補充。5、在洞內設一名泵站管理員負責本系統的電力調度及對上聯系。6、電工必須熟悉安全規程、規章,認真執行。并建立臨電檔案,及時記錄有關資料。電工負責填寫檢13、查記錄和維護臨電線路及操作開關。7、線路開關及設備每周檢查一次,包括線路的絕緣測試,接地電阻測試,設備絕緣測試及線路設備檢查等。8、配電系統全部采用TN-S系統,所用用電設備的外殼必須與專用的PE線相連通,總接地電阻必須小于4。9、維修和操作開關時,電工必須穿戴絕緣鞋、手套,必須使用絕緣工具?,F場及洞內電力線必須采用三相五線制,嚴格遵守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的規定。10、洞內設備移動前進行檢查,不得與電力電纜相接觸或掛鉤。11、在抽水機站設置安全照明,漏水地段照明應采用防水燈頭和燈罩,不安全因素較大的地方必須加大照明。12、現場配備的滅火工具、器材,要擺放在醒目的位置,確?,F場電器設備及其它設備的安14、全。13、正洞沿左側邊墻底板以上1.5m位置布置一條通長的逃生繩,掌子面150m范圍內每隔10m懸掛一件救生衣、一個救生圈。掌子面處懸掛10件救生衣和10個救生圈,在逃生繩以上20cm處邊墻上每隔10m設置一處明顯的逃生線路反光標識,箭頭指向洞口方向。逃生用品配置表序號用品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逃生繩條11655m通長2救生衣件26掌子面150m范圍內每10m一件,掌子面處10件3救生圈個26掌子面150m范圍內每10m一個,掌子面處10個14、編制詳細、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15、每個集水坑處設置防撞墩,防撞墩長2.2m,寬0.5m,高0.6m,在大里程側堆碼砂袋,以起到緩沖作用。16、在每個集水15、坑四周搭設安全防護欄桿,并在欄桿表面設置明顯的反光標識。17、對澆筑的混凝土底板在初凝前及時進行拉毛處理,增大與輪胎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確保洞內車輛行駛安全。18、洞內每隔50m在右側供電線路高度位置設置一處應急照明設施,確保洞內發生緊急情況時,照明條件滿足要求。十、應急救援預案(一)安全應急救援小組指揮部成立安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安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及職責見下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小組成員姓名職務職責聯系電話組長馮軍武指揮長全面負責本標段的救援工作,負責安全事故向上級、建設單位、當地政府匯報,執行當地政府、建設單位、上級的指示。18085307555副組長王志軍副指揮長全面負責本標段的16、救援工作,負責安全事故向上級、建設單位、當地政府匯報,執行當地政府、建設單位、上級的指示。18685438811副組長岐峰軍總工程師負責救災時的技術工作。13508531912副組長王新亮副指揮長安全事故發生時負責自救的動員工作,救援指揮車輛的管理工作,救援通訊設備的管理工作;平時防災自救宣傳教育工作。13560180657副組長芮宗勤安全總監全面負責安全事故的處理、協調、應急方案等工作。13688531966組員馬 濤安全環保部部長安全事故發生時負責救援人員、物資、設備的調動工作。18676617433組員魏素貞綜合辦主任安全事故發生時負責傷員救護工作,聯系傷員轉院治療事宜;平時負責施工人員17、防災自救常識的培訓。187822749980組員張 華物資設備部部長安全事故發生時負責救援物資、設備的供應;平時負責對救援物資的儲備情況進行檢查。18708532599組員孫小勇施工隊長全面負責本隊的救援工作,安全事故發生時負責下情上達,上情下達,執行項目部的救援命令。18084307771(二)救援設備、物資指揮車、挖掘機、裝載機、運輸車,臨時發電機、空壓機、電焊機、氣焊設備,噴射混凝土設備、有線電話、擔架等應急救援設備。圓木、工字鋼、鋼架、鋼筋網、應急燈、撬棍、消防器材等救援物資。用于緊急救治傷員的藥品、醫療救治器材。應急救援電話:關嶺縣人民醫院電話0853-7223114。(三)應急救援18、預案啟動程序根據事故應急救援系統的應急響應程序,分為:接事故報告、響應級別確定、應急啟動、救援行動、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等六個過程。重大災情發生后,保護災情現場,凡與災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不得隨意挪動和破壞,因搶救人員為防止災情擴大、疏導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體的,應當通過拍照、繪制現場圖等方式對災情現場做出標記和詳細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證據。(四)突發性安全事故處理程序施工中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匯報程序如下:責任區負責人調度協調部部長項目經理本單位上級、建指、監理、地方相關部門。匯報要及時準確,使相關部門能隨時掌握事故的動態變化,以給予幫助指導。在特殊情況下聯系不上時方可越級19、匯報。安全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時間、地點;事故單位的行業類型、經濟類型、企業規模;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初步估算;事故的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項;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安全事件應急處理程序見下圖。啟動應急預案一般安全事故事故電話、電報重大安全事故填報事故報告施工監理單位本部建設單位上級主管部門單位本部地方勞動部門發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評定事故分析處理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程序圖(五)發生安全事故的應急措施1、組織協調措施接到險情或事故報告,應急小組根據險情性質啟動營救預案,由調度協調部部長組織,通過高音20、喇叭、對講機、手機等聯系方式組織工程搶修組、救護組、運輸組、物資組、外協組、施工隊長、施工班長、工人進入應急狀態,由衛生所長負責與當地醫院、急救中心聯系,安全環保部部長負責現場救人疏導,控制事故蔓延,指揮求援、救援車輛進出。由疏散引導組組織指揮事故現場人員、機械設備迅速有序疏散。由衛生所組織救護組、運輸隊及時、穩妥地疏散現場人員,正確快速地引導求援、救護車輛。救護小組及時聯系當地醫院和急救中心作好搶救準備。工地醫生在現場對受傷人員進行初步搶救,并將傷員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搶救,隨時將傷員的病情向指揮機構通報。待險情基本消除后,由項目總工程師、安全總監組織工程搶修組、物資組對事故現場進行清理和搶修。21、2、應急逃生為完善隧道應急預案,確保隧道施工在出現緊急情況下救援工作的順利實施,在隧道內設置逃生繩、救生衣、救生圈:正洞沿左側邊墻仰拱填充面上1m位置布置一條通長的逃生繩,掌子面150m每隔10m懸掛一套救生衣、救生圈。緊急情況下,由現場工班長負責指揮引導施工人員穿戴好救生衣和救生圈沿此逃生繩向洞外迅速撤離,并及時按突發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程序上報相關單位。掌子面附近設可移動式應急工具包:存應急電筒、燈具、活動扳手、鋼鋸、錘子、鋼釬、電話機等應急工具。掌子面設可移動式應急工具包:內存放10人左右一天應急食物及飲用水;箱內備包扎紗布、消毒藥水、常見外傷用藥等。應急食物定期更換。逃生繩需跟掌子面前移22、而移動。逃生線路結合施工工法妥善設置,確保緊急狀況下暢通。3、隧道坍塌事故應急措施有下述現象發生時,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圍巖量測所反映的圍巖變形速度急劇加快;圍巖面不斷掉塊剝落;支護噴混凝土表面龜裂、裂縫或脫皮掉塊,鋼架嚴重變形;掌子面節理裂隙中滲水量或涌水量明顯加大。發生坍塌事件后,由隧道及地質工程師對塌方處進行觀察、記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后方起拱線、邊墻設置橫向支撐,必要時在拱部設傘形支撐以防坍塌向后方蔓延。經綜合分析后制定相對安全、保守的處理方案和加固措施。在加固處理完成后經綜合檢測處理措施達到預期的作用和目的,確認險情排除后方可恢復工作面施工。4、隧道突泥突水事故應急措23、施突水段施工時,掌子面施工作業人員配備救生衣,遇突水時,所有搶險人員必須穿救生衣。當洞內出現突水,且突水量大于正常抽排水能力時,首先將作業面施工人員撤離,并切斷掌子面的電源,以保證撤離人員和搶險人員的安全,啟動洞內涌水處的備用抽水設施,啟動泵站備用水泵,增大排水能力。當此時仍不能滿足排水時,由施工隊長組織啟用洞外移動泵站進洞,再次增大排水能力。當洞內積水繼續增長時,組織增設排水管路和移動泵站數量,采用大揚程,大流量泵站排水。當積水下降時,由地質工程師對積水浸泡段、隧道初期支護進行檢查,由安全總監組織施工隊對有裂紋、松動處壁墻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初期支護因長時間浸泡軟化產生脫落傷及作業人員。十一、污水處理 在隧道進口設三級沉淀池進行污水處理,經沉淀后的水可以用于道路灑水,沉淀池的淤泥用吸泥泵抽出后裝運至棄渣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