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浦江城122-15#地塊住宅項目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73205
2022-09-06
15頁
1.89MB
1、 上海新浦江城122-15#地塊項目基坑支護工程(基坑專利新技術部分)施工專項方案 第1章 工程概況第1節 工程概況1.1 一般概況(1)項目名稱:上海新浦江城122-15#地塊項目(2)項目位置:上海市閔行區浦江鎮,陳行路、浦錦路、浦馳路(3)建設單位:(4)基坑設計:(5)項目規模:基坑總面積約5.0萬m2,基坑周長約1000m1.2 基坑概況本工程基坑總面積約5.0萬m2,基坑周長約1000m。設置一層地下室,建筑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5.100m,周邊道路路面絕對標高約4.400m,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板面相對標高統一為-5.600m,地庫底板厚度400mm,主樓底板厚度650mm,一2、般地下車庫底板開挖深度為5.40m,主樓區域底板開挖深度為5.65m。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級為三級。經與建設單位、總包單位溝通,基坑西側浦錦路中部約120m范圍擬采用排樁+內拋式注漿鋼管工藝,相關專利新技術相關設計參數為:剖面:采用鉆孔灌注樁+內拋式注漿鋼管工藝,注漿鋼管樁采用27310鋼管,平均間距約3.6m,水平傾角為50,樁長21.0m,單根水泥用量不小于4.0噸。7剖面:采用土工法(雙軸攪拌樁內插H700300型鋼)+內拋式注漿鋼管工藝,注漿鋼管樁采用27310鋼管,平均間距約3.6m,水平傾角為50,樁長21.0m,單根水泥用量不小于4.0噸。本施工方案主要針對基坑專利新技術部分編制。 3、新工藝特點:排樁支護體系+注漿鋼管樁內拋撐新工藝具有如下特點:1、融合多項國家專利。2、代替了原有復雜的支撐體系,施工內容大大減小。3、施工速度較快,且可實現土方的敞開式開挖,施工工期大大節約。4、無支撐施工、養護和拆除工況,地下結構施工可連貫進行。5、無換撐工序。節約成本及工期。6、有利于基坑的風險控制。內拋式支撐可在基坑回填后割除,基坑變形完全可控。7、綠色環保,環境及社會效益明顯。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用量遠少于常規方案,又避免了拆撐時對環境的二次噪音、粉塵污染。8、施工性價比較高,同樣的深度條件下,圍護成本較常規工藝可以節約1030%的造價。該工藝一般用于12層地下室基坑,目前已經在上海多4、個工地獲得了成功應用,現場施工的照片如下: 圖1.1青浦區盈浦街道漕盈路(03A-02、03A-03、03B-1、03C-01)地塊項目 圖1.2 旭輝車墩安貝爾花園項目圍護1.3 周邊環境概況基坑西側: 紅線:地下室邊線與該側基地紅線最近距離約為5.20m。道路:紅線外為浦錦路人行通道,浦錦路為主干道,車流量較大。管線:該側地下管線較多,其與地下室邊線的相互關系如下表所示:表1.1浦錦路管線分布情況管線類別埋深(m)與地下室邊線最近距離(m)信息管線1.306.46電力管線1.507.26DN300給水管1.709.57DN200燃氣管1.6012.63DN400污水管3.8018.20D15、200雨水管3.0021.20圖1.3 基坑西側浦錦路(由南向北看)第2節 編制依據(1)本工程基坑圍護設計資料;(2)業主提供的周邊環境資料、總平面布置圖、樁位平面布置圖和地下車庫結構圖;(3)業主提供的本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報告;(4)現場踏勘情況及我司類似工程施工經驗。(5)涉及的有關國家及地方規范、規程,包括:& 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02)& 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15)& 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 50007-2011)& 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0-2010)& 國家標準6、鋼結構設計規范 (GB 50017-2003)& 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12)& 國家標準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 (GB50497-2009)& 行業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 120-2012)& 行業標準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JGJ 18-2012)& 行業標準型鋼水泥土攪拌墻技術規程 (JGJ/T 199-2010)& 上海市標準基坑工程技術規范 (DG/TJ08-61-2010)& 上海市標準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DGJ08-11-2010)& 上海市標準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DG/TJ08-40-2010)& 上海市標準基坑工程施工監測規程 (DG/T7、J08-2001-2006)& 其他有關的規范、規程及文件要求等第3節 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概況一、工程地質條件根據本場地勘察資料,該勘察場地位于長江三角洲入海口東南前緣,其地貌屬于上海地區四大地貌單元中的濱海平原類型。受周邊建設項目堆土影響,擬建場地內部地勢起伏較大,局部區域堆土厚度超過3.00m,根據項目要求,基坑圍護施工前需將擬建場地整平至絕對標高+4.400m,即相對標高-0.700m。擬建場地地基土在勘察深度范圍內均為第四系松散沉積物,主要由飽和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組成,具水平層理。按其沉積年代、成因類型及其物理力學性質的差異可劃分為7個主要土層(若干個亞層),基坑開挖影響深度范圍內場8、地分層主要有以下特點:(1) 層填土,遍布,可分為1層雜填土和2層素填土,雜填土,厚度約0.62.5m;素填土厚度約1.52.5m。(2) 層褐黃灰黃色粉質粘土,層底較平緩,含氧化鐵斑點,稍有光澤,局部夾少量粉土團塊,可塑,中等壓縮性,土質均勻。(3) 層灰色淤泥質粉質粘土,遍布,呈流塑狀,含云母,有機質,局部夾薄層粉砂,土質不均勻。具有壓縮性高、強度低、滲透性小和靈敏度高等特性,該層在不同深度含有有多層薄層粉土。(4) 夾層灰色粘質粉土,遍布,中等壓縮性,局部夾少量粘土,中等搖震反應,無光澤低等干強度,低等韌性,場地北側層厚約 1.5m,場地南側約 5.0m。(5) 層灰色淤泥質粘土,遍布,9、呈流塑狀,夾少量極薄層粉性土,具有壓縮性高、強度低、滲透性小和靈敏度高等特性。(6) 層灰色粉質粘土,土質不均,含云母及貝殼碎屑,夾薄層粘性土。無搖震反應,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呈軟塑狀,中等-高等壓縮性。場地典型工程地質剖面及靜探曲線詳見圖1.4。 基坑坑底圖1.4 工程典型靜力觸探曲線圖地下三層基坑坑底H=11.7m地下三層基坑坑底H=11.7m二、水文地質條件對本工程基坑有影響的含水層為淺層的潛水層,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和地表水。(1)潛水本次勘察期間測得地下潛水穩定水位埋深為0.50m4.00m(局部人工堆土較厚),其相應標高為+2.65 m+4.17m。根據上海市工程建設10、規范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GJ08-11-2010)有關條款,上海地區水位埋深一般在0.5m1.5m,年平均水位埋深為0.50.7m,設計時取地下高水位埋深0.50m考慮計算。(2)承壓水深部第層為上海地區第一承壓含水層,據上海地區已有工程的長期水位觀測資料,第層中的承壓水,水位年呈周期性變化,水位埋深的變化幅度一般在3.0m12.0m,均低于潛水水位。因本工程基坑開挖深度7.0m左右,承壓水對本工程基坑開挖無影響。三、不良地質條件根據勘察資料,擬建場地紅線南側約 20.0m 分布有寬度約 40.0m 的周浦塘,水深約4.0m左右,淤泥厚度約1.0m左右,場地因周邊建設場地人工堆土影響,現狀雜填11、土厚度約 0.6-2.5m,據現場踏勘,局部高度超過3.0m,素填土厚度最深約7.0m 左右。因場地內存在大量堆土區域且堆土較厚,勘察期間部分螺紋孔及小螺紋孔加孔受場地條件限制無法施工,待場地內部明暗浜經補勘探明后再進行針對性處理。四、基坑圍護設計參數基坑圍護設計主要參數如表1.2所示。表1.2 基坑圍護設計主要參數一覽表層序土 名重度BB(kN/mP3P)固結快剪峰值滲透系數K (cm/s)C(KPa)()粉質粘土18.51818.03.0E-06淤泥質粉質粘土17.51218.04.0E-06夾粘質粉土18.5630.53.0E-04淤泥質粘土16.61112.03.0E-06粉質粘土夾粘12、質粉土17.91319.08.0E-06第2章 施工方案 第1節 施工工藝流程基坑專利新技術(前撐式基坑支護組合技術):采用單排或雙排排樁圍護結構,包括壓頂板/圈梁、圍護墻以及多組型鋼、鋼管,根據工程特點,鋼管前撐入基坑內部,交錯分布,形成穩定體系,保證基坑安全。前撐式基坑支護組合技術主要施工工藝流程如圖2.1所示。開挖溝槽、測量放線鋼管加工鉆機就位鉆孔、引孔鉆機移位鋼管就位挖機、機械手吊裝就位角度校正鋼管安放碎石填充分階段注漿注漿鋼管與圈梁連接 結束 圖2.1 前撐式基坑支護組合技術的主要施工工藝流程圖第2節 技術參數鋼管型號:27310等。鋼管長度及傾斜角度:注漿鋼管長度21m,水平傾角為13、50。水泥強度等級:P.O 42.5。第3節 施工技術準備3.1 對于施工順序的要求:工程樁施工圍護樁施工注漿鋼管斜撐施工圈梁施工分段坑邊開挖坑邊配筋墊層施工。3.2 對于加工場地的要求:1、場地尺寸要求1800cm1200cm,厚度20cm。2、場地要求素混凝土澆筑。3.3 對于技術的要求:1、熟悉基坑的圍護形式、地勘報告。2、熟悉設計圖紙并領會設計要求3、要求熟悉施工材料的材質、鋼管的的連接方式、以及注漿段的構造要求。4、要求熟悉注漿量、注漿水灰比、注漿壓力以及注漿停止標準。3.4 對于施工設備的要求:1、引孔斜向鉆機,適用于引孔以及角度參照。2、挖機(200型號),適用于現場溝槽開挖、鋼14、管運輸等。3、機械手(450型號),適用于鋼管安放。3.5 對于材料的要求:1、對于材料的采購,盡量選用長度滿足最少接頭長度,保證鋼管的整體強度。2、對于材料的驗收必須有質保書、合格證書以及需要的檢測報告。3、材料的堆放,盡量整齊、有序,避免現場的二次傷害造成鋼管的垂直度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第4節 施工工藝4.1 溝槽開挖1、溝槽開挖深度70cm,高于設計標高50cm,溝槽開挖寬度80cm。2、施工工作面必須滿足平整,有足夠的強度,保證鉆機施工時候平穩(若有必要鋪設鋼板)。4.2 鉆機引孔1、孔位定位是要考慮到引孔的直徑大于鋼管直徑,所以以樁位底標高定位引孔的底標高,避免施工誤差。2、根據土層的15、地質條件來調節引孔深度。原則上不小于2米。4.3 安放鋼管1、鋼管運輸過程必須在1/3處設置兩個吊點,保證鋼管運輸的安全,嚴禁托運。2、鉆機移到安全距離,設置到同角度,作為鋼管安放的參照角度。3、安放過程中有機械手拎起端部,挖機配合吊住另一端,協助機械手將鋼管調整到孔位。4、在鋼管下放過程中,以鉆孔機的傾斜角作為校正,下放過程中務必做到準確、均速、平穩。4.4 碎石填充鋼管安放后進行碎石填充。選用孔徑為2040mm大小的碎石。填充前需挑出雜質、清洗碎石,避免注漿時堵塞注漿孔口。 4.5 孔底注漿1、注漿鋼管在使用前應檢查有無破裂和堵塞,接口處要牢固,防止注漿壓力加大時開裂跑漿。2、注漿時通過注16、漿泵加壓,低速注入孔底。3、注漿分三次注入,第一次注漿以漿液泛出注漿孔壁為止,時長40分鐘左右。間隔時間不小于1.5小時。注漿量每根不小于4噸。4.6 鋼板焊接1、鋼板焊接必須選用502焊條,采取滿焊保證焊縫質量。2、鋼板的焊接必須和壓頂梁(板)做到有效的接觸,滿足設計要求。4.7 裝配式墊層施工裝配式墊層施工前做好基坑開挖的跟蹤,基坑開挖到底后立即進行安裝。安裝時先將基地鑿平,在底部開槽或填干水泥鋪平。裝配式墊層按照圖紙進行加工。4.8 鋼管支撐拆除1、鋼管支撐拆除時,需先焊斷與結構接觸部分的鋼管,而后露出填芯。2、采用鋼筋混凝土切割機割斷填芯素混凝土。3、采用同樣的辦法分別切斷鋼管同外墻及17、結構底板的連接。4、采用風鎬鑿除多余的填芯素混凝土。4.9 施工注意事項場地、氣候條件由于前撐式注漿鋼管施工工藝周期較短,各個工序需連續施工。因此場地、氣候條件對施工的成本、質量、安全影響很大。1、進場前必須有甲方提供滿足材料堆放及加工的場地。以保證鋼管的堆放要求及連接質量。2、如有連續降雨應停止進場施工,避免出現大的工程質量隱患。測量定位由于內支撐項目是在圍護結構完工后進行施工,斜拋撐樁的位置有可能跟場地內的工程樁、圍護系統的型鋼立柱發生重疊。進行鋼管樁定位時,如發生重合是應做適當調整。開挖要求1、內拋撐施工完畢后需養護1015天后方可局部開挖;開挖至基坑底標高時,配筋墊層需即刻澆筑。2、內18、拋撐附近2米左右墊層需養護3天后周邊土方可繼續開挖。第3章 施工質量控制第1節 鋼管加工質量控制焊接的滿焊的程度,例如外觀質量(無焊渣、氣泡)、焊材的選材等。保證焊接的強度不低于母材。亦或采取機械連接方式以便提高施工速度。對接鋼管時需保證垂直度符合要求,以便保證鋼管焊接的水平、垂直方向各自在一條中軸線上。管壁外側的鋼筋滿足設計要求,以確保增加鋼管的側摩阻力。第2節 鋼管施工的質量控制整個施工過程中,應從原材料供應開始,到樁機定位、鉆進、鋼管的安放、鋼管注漿、石子回填、鋼板焊接,對各道工序層層把關,以形成優質的圍護結構體。本次將加強下述方面的控制:1)樁機垂直度控制a、開機前必須探明和清除一切地19、下障礙物,須回填土的部位,必須分層回填夯實,以確保樁的質量。b、樁機行使路軌和軌枕不得下沉,樁機垂直偏差不大于0.5%。2)合理選擇水泥漿液配合比a、水泥采用P.O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選用0.55。b、采用標準水箱,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水灰比,水泥漿攪拌時間不少于2min,集料池中要不斷的攪拌,防止水泥離析壓漿應連續進行,不可中斷。3)控制注漿量和注漿速度注漿量需達到設計量,若過程中未達到設計量而出現注漿壓力較大的情況,需與設計溝通確定后續處理方案。注漿速度易采取“低壓、緩速、慢凝”標注。 4)做好樁與樁施工順序的的工作可以采取跳打施工,減少相鄰樁之間的相互影響。第3節 鋼管注漿的質20、量檢測 (1)應進行鋼管注漿樁靜載荷試驗確定單樁承載力,靜載荷試驗要求:a.靜載荷試驗樁的數量:不少于3根。b.變形按總沉降量30mm控制。c.加載方向:沿注漿鋼管樁軸向方向加載。d.荷載分級要求:分5級加載,分級加載間隔時間為1小時。(2)每間隔6根內拋注漿鋼管樁進行內力監測,每根注漿鋼管樁離樁頂1.5m2.0m處設置個內力監測點,注漿鋼管頂、底面各設置一組,每組四個應力片(計)。(3)內拋注漿鋼管樁內力監測宜采用專用測力計、鋼筋應力計或應變計,量程為02000kN。(4)注漿完成后鋼管內填滿2040mm級配碎石,并用純水泥漿液灌滿。第4章 設備選型及人員配備 本工程擬投入的主要機械設備如下21、表4.1所示。表4.1 擬投入的主要施工機械配備表序號設備數量用電量(kw)說明1斜向鉆機230采用2臺15kw的電焊機同時施工2泥漿泵115泥漿泵用于鉆進過程中進行泥漿護壁3電焊機215采用2臺7.5kw的電焊機同時施工4注漿后臺119.5鋼管后注漿用電,包含15kw的注漿泵及4.5kw的攪拌桶5機械手1用于鋼管插入施工6挖機1用于開挖溝槽及配合鋼管插入施工本工程擬投入的主要施工人員如下表4.2所示。表4.2 擬投入主要人員配置表序號班組人數說明1鋼管施工班3負責控制鉆機進行引孔、負責鋼管焊接、負責協助插拔機進行插拔施工2注漿班3負責水泥漿的制備、負責注漿施工3插拔機司機1負責操作插拔機,進行鋼管插入施工4挖機司機1負責操作挖機,進行溝槽開挖及配合鋼管插入施工合計8第5章 進度計劃工期目標:按照一個機械手每天34根注漿鋼管計算,本工程共計15個日歷天。施工工期應結合工法樁施工進度調整。基坑專利新技術鋼管最后一批的施工工期應在排樁施工完成后順延7天。本工程新工藝施工進度計劃如下表5.1所示(表中工期按一次進場計)。表5.1新工藝計劃工期編號日 歷 天1234567891011121314151現場準備2注漿鋼管插入施工3鋼管注漿施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