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豐站碗口腳手架安裝工程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73276
2022-09-06
23頁
276.04KB
1、第一章 編制依據建筑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2008新建向莆鐵路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細則 (向莆鐵安質200743號)新建向莆鐵路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細則 (向莆鐵司安質2009115號)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建筑施工手冊第二章 工程概況本工程站房主體為一層,局部二層,一層層高7.2m,二層層高5.4m,建筑總高度為18.55m,建筑面積3499m2,建筑樓板厚120mm,其中5001350、4001800mm、6001800mm、400162、00mm四道高、大框架梁支撐體系已被專家論證,支撐方案見高支模施工方案,其余框架梁最大截面為400900mm。第三章 施工總體安排及部署1施工目標1.1工期目標本工程計劃開工日期2011年7月1日,計劃竣工日期2012年5月20日。 1.2安全目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消滅責任設備、火災、爆炸等事故;杜絕生產安全較大及以上事故;消滅鐵路交通一般C類及以上事故;創建安全文明標準工地。1.3 施工質量目標確保本工程質量標準全部達到國家和鐵道部現行的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及設計要求,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滿足全線創優規劃要求3、。1.4 施工環保目標努力把工程施工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至最低限度,確保站場周圍景觀不受破壞,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護;堅持做到“少破壞、多保護,少擾動、多防護,少污染、多防治”,使環境保護監控項目與監控結果達到設計文件及有關規定,做到環保設施與工程建設“三同時”。2施工準備及部署本工程滿堂碗扣腳手架,搭設高度約18米。2l 準備工作2.1.1技術準備 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依據有關腳手架的要求,對搭設和使用人員進行技術交底。2.1.2人員準備 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進行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2.4、1.3材料準備材料采用483.5鋼管 、5cm竹夾板、枕木、密目網,應對鋼管、扣件、腳手板等進行檢查驗收,不合格品不得使用。第三章 碗扣式腳手架搭設方案1.地基處理回填土原土分層夯實,密實度采用環刀取樣進行試驗,表面用C15砼進行硬化,厚度為10cm。所有的基礎必須平整。基礎上、底座設置活動托,布設必須平穩,不得懸空。并在四周距腳手架外立桿50cm處設一淺排水溝。2. 腳手架設計尺寸(1)腳手架底步距為0.6m,其余每步為1.2m。(2)立桿縱距為0.9m,橫距為0.9m。(3)頂排防護欄不少于二道,高度分別為0.6m、1.2m。(4)剪刀撐設置為間距為4跨一排剪刀撐。(5)連墻桿件設置為豎向5、每層、水平向為四跨。3.立桿站房主體腳手架采用滿堂立桿,立桿接頭采用對接連接,立桿與橫桿采用對接。4.縱橫向水平桿每一立桿與橫桿相交處都采用對接連接,使碗扣式腳手架成為一整體體系。5縱、橫向掃地桿當碗扣式腳手架高度大于15m時,立桿底部必須采用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處的立時柱上,橫向掃地桿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柱上。6.剪刀撐本腳手架采用剪刀撐與橫向斜撐相結合的方式,隨立柱、縱橫向水平桿同步搭設,用通長剪刀撐沿架高連續布置。雙立桿部位采用雙桿通長剪刀撐,單立桿部位則采用單桿通長剪刀撐。剪刀撐每6步4跨設置一道,斜桿與地面的夾角45。斜桿相6、交點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并沿架高連續布置。剪刀撐的一根斜桿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桿扣在橫桿伸出的端頭上,兩端分別用旋轉扣件固定,在其中間增加2至4個扣結點。所有固定點距主節點距離不大于15cm。最下部的斜桿與立桿的連接點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內。剪刀撐的桿件連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長度100cm,并用不少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的距離10cm。 橫向斜撐搭設在主樓腳手架部位,在同節內、由底至頂層呈“之”字型、在里、外排立柱之間上下連續布置,斜桿應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立柱或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上。除拐角處設橫向斜撐外,中間應每隔6跨設置一道。7.連墻件連接件采用剛性連接,豎7、向間距視層高而定且不大于5米,水平間距4.5m。連墻桿用483.5的鋼管,它與腳手架、建筑物的連接采用直角扣件。在結構每一外框架柱處設一組雙桿箍柱式拉桿與框架柱拉結。連墻件橫 、豎向順序排列、無勻布置、與架體和結構立面垂直,并盡量靠近主節點(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30cm)。連墻桿伸出扣件的距離應大于10cm。底部第一根大橫桿就開始布置連墻桿,靠近框架柱的小橫桿可直接作連墻桿用。8.防護設施腳手架要滿掛全封閉式的密目安全網。密目網采用1.86.0m的規格,用風繩綁扎在模桿外立桿里側。作業層網應高于平臺1.2m,產基作業層下步架處設一道水平兜。在架內高度3.6m處設首層平網,往上每隔五步呀設隔層平8、網,施工層應設隨層網。作業層腳手架立桿于0.6m和1.2m處設有兩道防護欄桿,底部側面設18cm高的擋腳板。9.結構臨邊的防護措施在結構四周邊線內50cm處設置全封閉式護身欄,使用材料均采用483.5鋼管。其高度不低于1.2m、立桿間距不大于2.5m 、豎向每隔0.6m設一道通長大橫桿、每隔一根立桿設一道三腳架。洞鋼管長度方向刷紅白間隔的油漆、掛醒目標志牌;護身欄桿四周滿掛密目安全網、白天設警示牌、夜間設紅色標志燈;臨邊四周1m范圍內不準堆料、停放機具。10.樓梯間防護措施樓梯的側邊利用腳手架做安全防護,架子立管從梯井內搭設,側邊沿樓梯坡度方向做一道1.2m高的護身欄,側邊底部設18cm高的擋9、腳板。11.防雷避電措施采用避雷針與大橫桿連通、連地線與整幢建筑物樓層內避雷系統連成一體的措施。避雷針共設置4根避雷針,避雷針以引下線框架柱鋼筋為避雷針,把腳手架上部外圈全部連通,用12鋼筋把框架柱引下線及腳手架焊接成一整體,形成避雷網絡。12.人行斜道的搭設(1)人行斜道的設置附在外腳手架上,斜道桿件獨立設置,采用之字型斜道,斜道寬度為1.2m,坡度為1:3,拐彎處設置平臺,其寬度同斜道寬度。(2)斜道兩側及平臺外圍均設置欄桿及擋腳板,欄桿高度為1.2m,擋腳板高度為180mm,并按腳手架的搭設要求設置連墻件、剪刀撐及橫向斜道。13.腳手架的驗收腳手架應由架子工嚴格按規范搭設,搭設前進行安全10、技術交底,腳手架主要受力桿件材質應一致,嚴禁鋼木混用。腳手架應分部、分段按施工進度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四章 腳手架質量的檢查驗收規定1、構架結構符合方案的規定和設計要求,個別部位的尺寸變化應在允許的調整范圍之內。懸掛部分桿件連接牢固,地錨結實。2、立桿垂直度偏差40mm之內。3、立桿縱距偏差50mm之內,橫距偏差20mm之內,步距偏差20mm之內。 4、橫向水平桿外伸長度平齊。5、扣件用扭力扳手校核在4065Nm。6、安全網無脫絲松動。7、作業層鋪板,安全防護措施應按要求執行。8、驗收和日常工作檢查合格后,方允許投入使用或繼續使用。(1)每次倒架或加高后。(2)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過11、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3)在遭受暴風、大雨、大雪、地震等強力因素作用之后。(4)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在顯著的變形、沉降、拆除桿件和拉結以及安全隱患存在的情況時。第五章 安全措施1、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現行國家國家標準(特種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進行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2、搭設腳手架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3、腳手架的構配件質量與搭設質量必須按國家現行規范要求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4、作業層每平米架面上的使用施工荷載(人、機、材)不超過3KN/m2。5、不得將模板支架,纜風繩等固定在腳手架上,嚴禁懸掛起重設備。6、在架面上設置的材12、料應碼放整齊穩固,不影響施工操作和人員通過。嚴禁上架人員在架面上奔跑、退行或倒退拉車。7、作業人員在架上的最大作業高度應以可進行正常操作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點墊器物或單塊腳手板增加操作高度。8、在作業中,禁止隨意拆除腳手架的基本構架桿件。9、工人在架上操作時,應注意自我安全保護和他人的安全,避免碰撞、閃失和落物,嚴禁在架上嬉鬧和坐在欄桿上等不安全處休息。10、當遇四級及四級以上的大風和霧、雨、雪天氣時應停止腳手架搭設和拆除作業。雨雪上架作業應采取防滑措施,并應掃除積雪。11、在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主接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連墻桿件。12、在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業人看13、守。13、搭拆腳手架,地面應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六、預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1)模板支撐必須嚴格按照本方案施工。(2)安裝梁底模板及木方前,確保梁底支架水平桿已拉設。(3)本支模采用碗扣架作支撐立柱,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支撐材料作立柱。立柱基礎應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斜支撐和門式架應牢固拉接,形成整體。(4)模板作業時,指定專人指揮、監護,出現位移時,必須立即停止施工,將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場,待險情排除后,方可作業。(5)樓面堆放模板及門式架時,嚴格控制數量、重量,防止超載。堆放數量較多時,應進行荷載計算,并對樓面進行加固。(6)裝釘樓面模14、板,在下班時對已鋪好而來不及釘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等要拿起穩妥堆放,以防止坍塌事故發生。(7)安裝外圍柱模板、梁、板模板,應先搭設腳手架,并掛好安全網,腳手架搭設高度要高出施工作業面至少1.2m。(8)拆模間歇時,應將已活動的模板、拉桿、支撐等固定牢固,嚴防突然掉落、倒塌傷人。(9)縱橫向水平桿靠墻柱邊部分應頂住墻柱,提高支撐的整體性。第四章 支撐體系計算4.1、支撐架的材料選取木枋: 50mm100mm木枋。支撐系統:碗扣式腳手管(483.5mm)、12對拉螺栓等;水平桿:碗扣式腳手管(483.5mm);剪刀撐:483.5mm鋼管及扣件。4.2、支撐系統的構造設計(1)梁底模板采用18mm厚竹15、膠板,梁底設置50100mm木枋,間距150,托梁采用雙肢腳手管(483.5mm),支頂采用扣件式腳手架,小橫桿長900mm,立桿步距1.2m;樓面模板采用18mm厚竹膠板,板底設50100mm木枋,間距300,托梁采用普通腳手管(483.5mm),支撐采用扣件式腳手架,橫桿長900mm,立桿步距1.2m。(2)為加強架體整體剛度,搭設時必須保證架身垂直,縱橫向基本順直,并用普通腳手管在架體頂層、底層設置縱向水平拉桿,水平拉桿用扣件與架體扣緊。剪刀撐在架體周圍全高連續設置,與地面傾角45,用扣件與架體扣緊。(3)所有支模必須待下層梁板砼強度達到50以上方可繼續搭設。上一層高支模施工時,下一層支16、架不能拆除,以便荷載能安全傳至基礎。4.3、支模驗算荷載首先作用在板底模板上,按照底模底模方木橫向水平鋼管可調托座立桿基礎的傳力順序,分別進行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驗算。其中,取與底模方木平行的方向為縱向。4.3.1、模板強度和剛度驗算模板驗算按五跨連續梁計算(1)荷載計算,按單位寬度折算為線荷載。此時,模板的截面抵抗矩為:w400182/6=2.16104mm3;模板自重標準值:x10.30.4=0.12kN/m;鋼筋混凝土自重標準值:x20.4250.9=9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x320.4=0.8kN/m。(水平面模板采用2.0kN/m2)以上1、2項為恒載,取分項系數1.17、35,3項為活載,取分項系數1.4,則底模的荷載設計值為: g1 =(x1+x2)1.35=(0.12+9)1.35=12.31kN/m; q1 =x31.4=0.81.4 =1.12kN/m; 圖一 五跨連續梁取值計算表根據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中等截面連續梁計算系數表計算結果如下:跨中最大彎矩計算:M1max = 0.078g1l2+0.094q1l2 = 0.07812.310.152+0.0941.120.152=0.0239kNm支座最大彎矩計算:M2max= -0.105g1 l2-0.067q1l2= -0.10512.310.152-0.0671.120.152= -0.030718、kNm;經比較可知,支座彎矩最大。Mmax=0.0307kNm;(2)底模抗彎強度驗算取Max(M1max,M2max)進行底模抗彎驗算,即 =0.0307106 /(2.16104)=1.42N/mm2底模面板的受彎強度計算值 =1.42N/mm2 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 fm =15N/mm2,滿足要求。(3)底模抗剪強度計算。荷載對模板產生的剪力為Q=0.606g1lc+0.567q1lc=0.60612.310.15+0.5671.120.15=1.214kN;按照下面的公式對底模進行抗剪強度驗算: =31214/(240018)=0.253N/mm2;底模的抗剪強度 =0.253N/mm19、2小于抗剪強度設計值fv =1.4N/mm2滿足要求。(4)底模撓度驗算模板彈性模量E=6000 N/mm2;模板慣性矩 I=600183/12=2.916105 mm4;根據JGJ1302001,剛度驗算時采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取荷載標準值計算,不乘分項系數,因此,底模的總的變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 =0.035mm;底模面板的撓度計算值 =0.035mm小于撓度設計值v =Min(150/250,10)mm ,滿足要求。4.3.2、底模方木強度和剛度驗算底模方木按兩跨連續梁計算圖二 兩跨連續梁取值計算表(1)荷載計算模板自重標準值:x1=0.30.15=0.045kN/m;鋼筋混凝土自重標20、準值:x2=0.15250.9=3.375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x3=20.15=0.3kN/m;以上1、2項為恒載,取分項系數1.35,3項為活載,取分項系數1.4,則底模的荷載設計值為:g2 =(x1+x2)1.35=(0.045+3.375)1.35=4.617kN/m;q2 =x31.4=0.31.4=0.42kN/m;跨中最大彎矩計算:M1max= 0.074.6170.92+0.0960.420.92=0.294kNm;支座最大彎矩計算:M2max= 0.1254.6170.92+0.0630.420.92=0.489kNm;(2)方木抗彎強度驗算方木截面抵抗矩 21、W=bh2/6=501002/6=8.35104mm3; =0.489106/(8.35104)=5.856N/mm2;底模方木的受彎強度計算值 =5.856N/mm2 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fm =13N/mm2 ,滿足要求。(3)底模方木抗剪強度計算荷載對方木產生的最大剪力為Q=0.6254.6170.9+0.5630.420.9=2.81kN;按照下面的公式對底模方木進行抗剪強度驗算: =0.843N/mm2;底模方木的抗剪強度 =0.843N/mm2小于抗剪強度設計值fv=1.3N/mm2滿足要求。(4)底模方木撓度驗算方木彈性模量 E=9000 N/mm2;方木慣性矩 I=501003/22、12=4.165106 mm4;根據JGJ1302001,剛度驗算時采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取荷載標準值計算,不乘分項系數,因此,方木的總的變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底模方木的撓度計算值 =0.202mm 小于撓度設計值v =Min(300/250,10)mm ,滿足要求。4.3.3、托梁強度和剛度驗算托梁為雙肢腳手管,取梁底正中托梁計算(承受荷載最大),驗算按五跨連續梁計算(1)荷載計算,按單位寬度折算為線荷載。此時,托梁截面抵抗矩為:w=5.08103mm3;模板自重標準值:x10.150.9=0.135kN/m;鋼筋混凝土自重標準值:x2=0.15250.9=3.375kN/m;振搗混凝土時23、產生的荷載標準值:x320.15=0.3kN/m。(水平面模板采用2.0kN/m2)以上1、2項為恒載,取分項系數1.35,3項為活載,取分項系數1.4,則底模的荷載設計值為: g1 =(x1+x2)1.35=(0.135+3.375)1.35=5.03kN/m; q1 =x31.4=0.31.4 =0.42kN/m; 根據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中等截面連續梁計算系數表計算結果如下:跨中最大彎矩計算:M1max = 0.078g1l2+0.094q1l2 = 0.0785.030.92+0.0940.840.92=0.382kNm支座最大彎矩計算:M2max= -0.105g1 l2-0.06724、q1l2= -0.1055.030.92-0.0670.420.92= -0.451kNm;經比較可知,支座彎矩最大。Mmax=0.451kNm;(2)托梁抗彎強度驗算取Max(M1max,M2max)進行底模抗彎驗算,即 =0.451106 /(5.08103)=88.8N/mm2托梁受彎強度計算值 =21.75N/mm2 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 fm =205N/mm2,滿足要求。(3)托梁抗剪強度計算。荷載對托梁產生的剪力為Q=0.606g1lc+0.567q1lc=0.6065.030.9+0.5670.420.9=2.96kN;按照下面的公式對底模進行抗剪強度驗算:=2Q/A=(229625、0)/(4892)=6.05N/mm2 托梁抗剪強度 =6.05小于抗剪強度設計值fv =205N/mm2滿足要求。(4)托梁撓度驗算腳手管彈性模量E=2.06105 N/mm2;腳手管慣性矩I=12.19104mm4;根據JGJ1302001,剛度驗算時采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取荷載標準值計算,不乘分項系數,因此,鋼管變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 =1.5托梁撓度計算值 =1.5mm小于撓度設計值v =Min(900/250,10)mm ,滿足要求。4.3.4、立桿穩定性驗算1、不組合風荷載時,立桿穩定性計算(1)立桿荷載。根據規程,支架立桿的軸向力設計值N應按下式計算: N = 1.35NGK 26、+ 1.4NQK 其中NGK為模板及支架自重,顯然,最底部立桿所受的軸壓力最大。將其分成模板(通過頂撐)傳來的荷載和下部鋼管自重兩部分,分別計算后相加而得。模板所傳荷載就是頂部可調托座傳力,根據前面計算結果加上腳手架自重,此值為F=3.429kN。立桿受壓荷載總設計值為:Nut=F1.35=3.4291.2=3.47kN;(2)立桿穩定性驗算。按下式驗算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根據長細比按規程附錄C采用; A -立桿的截面面積,取4.89102mm2; KH -高度調整系數,建筑物層高超過4m時,按規程5.3.4采用;計算長度l0按下式計算的結果取大值:l0=h+2a=1.2+20.2=127、.6m;式中:h-支架立桿的步距,取1.2 m; a -模板支架立桿伸出頂層橫向水平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取0.2m;=l0/i=1.6103 /15.8=101.2;查規程附錄C得 = 0.281;KH=0.63; =1.05N/(AKH)=1.053.47103 /(0.2814.891020.63)=42N/mm2;立桿的受壓強度計算值 =42N/mm2 小于 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滿足要求。2、組合風荷載時,立桿穩定性計算(1)立桿荷載。根據規程,支架立桿的軸向力設計值Nut取不組合風荷載時立桿受壓荷載總設計值計算。由前面的計算可知:Nut3.47kN28、;風荷載標準值按下式計算:Wk=0.7zsWo=0.71.250.2730.9=0.215kN/m2;其中 w0 -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w0 = 0.9 kN/m2; z -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的規定采用:z= 1.25 ; s - 風荷載體型系數:取值為0.273;Mw=0.851.4Mwk=0.851.4Wklah2/10=0.851.40.1270.91.22/10=0.0196kNm;(2)立桿穩定性驗算 =1.05N/(AKH)+Mw/W=42+0.0196106 /(29、5.08103)=63.86N/mm2;立桿的受壓強度計算值 =45.86N/mm2 小于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滿足要求。4.3.5、 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p fg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fg = fgkkc = 3000.5=150MPa; 其中,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300 kPa ;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 = 0.5 ;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p = 1.05N/A =1.053.47/0.0625=58.3kPa ;p=58.3kPa fg=150 kPa 。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4.4、板支撐系統強度和剛30、度驗算4.4.1、模板強度和剛度驗算板底模板為18mm厚竹膠板,方木截面尺寸50100mm,間距300mm,托梁為483.5mm腳手管,支撐腳手架立桿間距900mm,步距1200mm。模板驗算按五跨連續梁計算(1)荷載計算,按單位寬度折算為線荷載。此時,模板的截面抵抗矩為:w900182/6=4.86104mm3;模板自重標準值:x10.30.9=0.27kN/m;鋼筋混凝土自重標準值:x20.9250.12=2.7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x320.9=1.8kN/m。(水平面模板采用2.0kN/m2)以上1、2項為恒載,取分項系數1.35,3項為活載,取分項系數1.4,則底模31、的荷載設計值為: g1 =(x1+x2)1.35=(0.27+2.7)1.35=4.01kN/m; q1 =x31.4=1.81.4 =2.52kN/m;根據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中等截面連續梁計算系數表計算結果如下:跨中最大彎矩計算:M1max = 0.078g1l2+0.094q1l2 = 0.0784.010.32+0.0942.520.32=0.05kNm支座最大彎矩計算:M2max= -0.105g1 l2-0.067q1l2= -0.1054.010.32-0.0672.520.32= -0.053kNm;經比較可知,支座彎矩最大。Mmax=0.053kNm;(2)底模抗彎強度驗算取32、Max(M1max,M2max)進行底模抗彎驗算,即 =0.053106 /(4.86104)=1.1N/mm2底模面板的受彎強度計算值 =1.1N/mm2 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 fm =15N/mm2,滿足要求。(3)底模抗剪強度計算。荷載對模板產生的剪力為Q=0.606g1lc+0.567q1lc=0.6064.010.3+0.6172.520.3=1.195kN;按照下面的公式對底模進行抗剪強度驗算: =31195/(290018)=0.111N/mm2;底模的抗剪強度 =0.111N/mm2小于抗剪強度設計值fv =1.4N/mm2滿足要求。(4)底模撓度驗算模板彈性模量E=6000 N33、/mm2;模板慣性矩 I=900183/12=4.374105 mm4;根據JGJ1302001,剛度驗算時采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取荷載標準值計算,不乘分項系數,因此,底模的總的變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 =0.11mm;底模面板的撓度計算值 =0.11mm小于撓度設計值v =Min(300/250,10)mm ,滿足要求。4.4.2、底模方木強度和剛度驗算底模方木按兩跨連續梁計算(1)荷載計算模板自重標準值:x1=0.30.3=0.09kN/m;鋼筋混凝土自重標準值:x2=0.3250.12=0.9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x3=20.3=0.6kN/m;以上1、2項為恒載,取分34、項系數1.35,3項為活載,取分項系數1.4,則底模的荷載設計值為:g2 =(x1+x2)1.35=(0.09+0.9)1.35=1.337kN/m;q2 =x31.4=0.61.4=0.84kN/m;跨中最大彎矩計算:M1max= 0.071.3370.32+0.0960.840.32=0.016kNm;支座最大彎矩計算:M2max= 0.1251.3370.32+0.0630.840.32=0.02kNm;(2)方木抗彎強度驗算方木截面抵抗矩 W=bh2/6=501002/6=8.33104 mm3; =0.02106/(8.33104)=0.24N/mm2;底模方木的受彎強度計算值 =035、.24N/mm2 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fm =13N/mm2 ,滿足要求。(3)底模方木抗剪強度計算荷載對方木產生的最大剪力為Q=0.6251.3370.3+0.5630.840.3=0.393kN;按照下面的公式對底模方木進行抗剪強度驗算: =0.118N/mm2;底模方木的抗剪強度 =0.118N/mm2小于抗剪強度設計值fv=1.3N/mm2滿足要求。(4)底模方木撓度驗算方木彈性模量 E=9000 N/mm2;方木慣性矩 I=501003/12=4.17106 mm4;根據JGJ1302001,剛度驗算時采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取荷載標準值計算,不乘分項系數,因此,方木的總的變形按照下面的36、公式計算:底模方木的撓度計算值 =0.003mm 小于撓度設計值v =Min(300/250,10)mm ,滿足要求。4.4.3、托梁強度和剛度驗算托梁為普通腳手管,驗算按五跨連續梁計算(1)荷載計算,按單位寬度折算為線荷載。此時,托梁截面抵抗矩為:w=5.08103mm3;模板自重標準值:x10.30.9=0.27kN/m;鋼筋混凝土自重標準值:x20.9250.12=2.7kN/m;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標準值:x320.9=1.8kN/m。(水平面模板采用2.0kN/m2)以上1、2項為恒載,取分項系數1.35,3項為活載,取分項系數1.4,則底模的荷載設計值為: g1 =(x1+x2)37、1.35=(0.27+2.7)1.35=4.01kN/m; q1 =x31.4=1.81.4 =2.52kN/m; 根據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中等截面連續梁計算系數表計算結果如下:跨中最大彎矩計算:M1max = 0.078g1l2+0.094q1l2 = 0.0784.010.92+0.0942.520.92=0.445kNm支座最大彎矩計算:M2max= -0.105g1 l2-0.067q1l2= -0.1054.010.92-0.0672.520.92= -0.478kNm;經比較可知,支座彎矩最大。Mmax=0.478kNm;(2)托梁抗彎強度驗算取Max(M1max,M2max)進行38、底模抗彎驗算,即 =0.478106 /(5.08103)=94.1N/mm2托梁受彎強度計算值 =94.1N/mm2 小于抗彎強度設計值 fm =205N/mm2,滿足要求。(3)托梁抗剪強度計算。荷載對托梁產生的剪力為Q=0.606g1lc+0.567q1lc=0.6064.010.9+0.6172.520.9=3.59kN;按照下面的公式對底模進行抗剪強度驗算: 托梁抗剪強度 =14.7N/mm2小于抗剪強度設計值fv =205N/mm2滿足要求。(4)托梁撓度驗算腳手管彈性模量E=2.06105 N/mm2;腳手管慣性矩I=12.19104mm4;根據JGJ1302001,剛度驗算時采用荷載短期效應組合,取荷載標準值計算,不乘分項系數,因此,底模的總的變形按照下面的公式計算: =0.001mm;托梁撓度計算值 =0.001mm小于撓度設計值v =Min(300/250,10)mm ,滿足要求。-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