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青蘭線東阿界至聊城段土凝巖改善土新建工程試驗段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73428
2022-09-06
15頁
99.04KB
1、國高青蘭線東阿界至聊城(魯冀界)段工程土凝巖改善土首件施工方案目錄一、編制依據4二、工程概況4三、試驗段選擇及目的4四、工期安排5五、施工準備61、材料準備62、機械準備63、人員準備74、測量準備85、施工準備8六、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案81、施工工藝流程82、測量放樣83、布土94、撒布車布灰105、拌和116、整平127、成型碾壓128、報驗139、養生1310、質量控制措施13八、安全保證措施16九、文明、環保保證措施16一、編制依據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2、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 F20-2015);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G F12、0-2015);4、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5、國高青蘭線東阿界至聊城(魯冀界)段招標技術規范;6、國高青蘭線東阿界至聊城(魯冀界)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7、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8、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第一冊 土建工程;9、總監辦下發的關于下發土凝巖改善土施工作業指導意見的通知(齊魯交發青蘭總監技201752號)文件要求。二、工程概況施工四合同段K194+100K225+030段(除橋梁及臺背回填范圍內),一般路段路床頂面以下30cm80cm采用4%土凝巖土進行改善補強,處理工程量共計643322.33m3,一般路段路床頂面以下30cm采用6%土凝巖土進行改3、善補強,處理工程量共計373712.15m3。根據總監辦關于下發土凝巖改善土施工作業指導意見的通知(齊魯交發青蘭總監技201752號)文件要求,選擇具有水泥所具有的物理、力學性能優點,且受時間因素的影響較小,便于施工等優點土凝巖作為改善材料,其中路床頂面以下40cm80cm采用3%土凝巖改善土進行改善補強,路床頂面以下40cm采用4%土凝巖改善土進行改善補強。三、試驗段選擇及目的1、試驗段選擇根據四合同施工特點及現場施工情況,選擇K212+200K212+400段路床做3%和4%土凝巖改善土試驗段施工,試驗段長度為200m,壓實厚度分為40cm、40cm。2、試驗段目的(1)用于施工材料的質量4、要求和混合料的配合比。(2)用定點高程測量的方法確定混合料的松鋪系數。(3)標準的施工方法:材料的攤鋪方法和合適的攤鋪機具。合適的拌和機械、拌和方法、拌和深度和拌和遍數。合適的整平、整形機具和工藝方法。壓實機具的選擇與組合,壓實的順序、速度和遍數。運輸、攤鋪、拌和、整平和碾壓機械的協調與配合。(4)根據施工機械、材料供應、現場情況確定每一作業段的合適長度。(5)試驗路的檢驗方法、頻率和標準,其中試驗路段的檢驗頻率應是檢驗標準中規定的2倍。(6)試驗路段需對路床頂四層土凝巖改善土均進行施作,每層施工完畢養生七天后,均對其彎沉值進行檢測,以此判斷每層土凝巖改善土的改善效果,及改善完成后路床頂彎沉值5、能否滿足設計要求。四、工期安排K212+200K212+400段3%土凝巖改善土試驗段計劃開工時間2017年11月19日,完成時間2017年11月27日。K212+200K212+400段4%土凝巖改善試驗段計劃開工時間2017年12月4日,完成時間2017年12月11日。五、施工準備1、材料準備該試驗段取土場為張魯鎮取土場,土質為細粒土,液限34%、塑限22%、塑性指數12%、最大干密度為1.87g/cm3、最佳含水率為13.6%。土凝巖生產廠家為:北京東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成分為粉煤灰、赤泥和煤矸石,密度0.98g/cm3 ,初凝時間316min,終凝時間449min。3%土凝巖改善土6、最佳含水量為13.1%,最大干密度為1.868g/cm3,EDTA耗量為3.0ml。4%土凝巖改善土最佳含水量為13.5%,最大干密度為1.865g/cm3,EDTA耗量為3.3ml。2、機械準備施工投入的機械設備如下表:序號名稱型號任務分工數量1推土機東方紅901整平、初平22平地機三一200精平13振動壓路機三一22T壓實、收光14運輸車陜汽土方運輸155挖掘機凱斯360土方裝車26旋耕犁/翻松晾曬17灑水車/灑水養護濕潤18粒料撒布車陸達牌20方布土凝巖19路拌機常青2000型拌和土凝巖改善土210膠輪壓路機徐工XP302光面111GPS海星達放樣112水準儀DSZ2標高測量113滴定設7、備/土凝巖試驗檢測114電子天平JM-B5002土凝巖試驗檢測115分析天平JF土凝巖試驗檢測116烘箱101-2型土凝巖試驗檢測117電子天平JY502土工試驗檢測118電動擊實儀JZ-2D型土工試驗檢測119烘箱101-2型土工試驗檢測120電子天平LT5001土工試驗檢測121液塑限聯合測定儀FG-111土工試驗檢測122承載比試驗儀CBR土工試驗檢測123百分表0-10mm土工試驗檢測224測力環7.5KN土工試驗檢測125電子秤ASC-5土工試驗檢測126電子秤0.5g壓實度檢測127灌砂筒150*360壓實度檢測128金屬標定罐/壓實度檢測129基板/壓實度檢測130電子秤0.018、g含水量控制131烘箱101-2型含水量控制132滴定設備/灰劑量檢測133電子秤0.01g灰劑量檢測13、人員準備本次路床試驗段施工人員配備情況如下表:序號職務姓名備注1項目經理吳錫君2項目總工儲鋼3質檢工程師李明4測量工程師劉金5試驗工程師于健6安全工程師張友海7技術員于目昭8安全員馬季9試驗人員4名10現場管理人員蓋群、賈硯椿11司機及其他人員10名4、測量準備采用GPS進行導線控制測量滿足測量規范要求。利用水準儀布置了高程控制網。施工過程中利用水準儀進行施工測量。5、施工準備試驗段施工前對下承層進行檢驗,保證各項指標均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保證設備機具及人員配備準備就緒,具備土凝巖的施工9、條件;施工前重新將下承層進行灑水濕潤并碾壓密實;進行放樣測量,定出正確的中邊樁;設立施工標志標牌;設立各種安全標牌。六、施工工藝及施工方案1、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樣布土檢查布土厚度及含水率機械撤布土凝巖材料路拌機拌和檢查拌和深度、拌和均勻性、松鋪厚度、含水率和劑量穩壓粗平精平碾壓成型質量檢查覆蓋或灑水養生。2、測量放樣在土凝巖改善土填筑前,先對下承層邀請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下承層驗收合格后,用GPS間隔10米恢復路基中線、邊線,用木樁釘出中心樁位,用白灰劃出邊線。在路基邊線縱向釘樁掛線,釘樁采用長70cm的木樁,用紅白漆每10cm交錯標注,沿路線每10m處設一處,要求釘樁豎直,掛線平順。按每1010、m一個橫斷面,每一橫斷面布置5個高程測點,分別是路基中線和左、右9.75m、外側邊線處,測點布置圖如下。用GPS測量記錄測點的位置,并用水準儀測量填筑前各觀測點的標高(H1)同時做好記錄。路線前進方向 左邊線 左9.75m 中線 右9.75m 右邊線3、布土路床頂面以下0-40cm土凝巖改善土處理寬度為37.62m,處理厚度為40cm,分兩層施工,每層施工厚度為20cm,松鋪厚度為20cm*1.25(松鋪系數)=25cm;路床頂面以下40-80cm土凝巖改善土處理寬度為38.82m,處理厚度為40cm,分兩層施工,每層施工厚度為20cm,松鋪厚度為20cm*1.25(松鋪系數)=25cm;當施11、工3%土凝巖改善土時,在路基坡腳線內用白灰劃出上土方格線,間距為10m*10m(每車裝土20m3),現場專人指揮卸土,每格一車。每平方厚20cm的3%土凝巖改善土重量=1.868*0.20=0.374噸每平方厚20cm的3%土凝巖改善土素土重量=0.374*97%=0.363噸折合成素土厚度=0.3741.87t/m3=19.4cm當施工4%土凝巖改善土時,在路基坡腳線內用白灰劃出上土方格線,間距為10m*10m(采用同型號運輸車,每車裝土20m3),現場專人指揮卸土,每格一車。每平方厚20cm的4%土凝巖改善土重量=1.865*0.20=0.373噸每平方厚20cm的4%土凝巖改善土素土重量12、=0.373*96%=0.358噸折合成素土厚度=0.3731.87t/m3=19.1cm路床攤鋪采用“劃格上土,掛線施工,推土機平地機整平,撒布車布灰,路拌機拌和”作業。在攤鋪土方時,采用進行全斷面范圍攤鋪并初步推平,后穩壓一遍。攤鋪時保證路床填筑寬度每側應超出路堤設計寬度50cm,以保證路床邊坡修整后的路堤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采用挖掘機配合自卸車將檢驗合格的填料從取土場位置運到填土區,填筑過程中做好下層路基面的灑水濕潤,避免因下層表面干燥而導致上下層不能良好結合。先用推土機初平,推土機司機參照木樁掛線攤鋪土料,攤鋪過程中,注意木樁的保護。初平后由人工對填料進行檢查,對雜物、草根、過大粘土塊13、進行清除,對于初平后路床局部欠土的部位需人工填平。使路床表面基本平整、平順。由試驗人員測出素土的含水量,將填料的含水率控制在其最佳含水率2%范圍內。當填料含水率較低時,采用灑水濕潤,灑水之后馬上用旋耕犁翻拌均勻的措施;當填料含水率過大,采用旋耕犁翻松進行晾曬。碾壓過程中如填土含水率損失過快,表面干裂,則用灑水車適當灑水濕潤。當含水量滿足施工要求時,用推土機穩壓一遍后用壓路機靜壓一遍。4、撒布車布灰(1)K212+200K212+400段3%土凝巖改善土試驗段土凝巖改善土路拌法摻灰量計算:每平方厚20cm的3%土凝巖改善土土凝巖重量=0.2*1.868*(3+1)%*1000=14.9Kg(路拌14、法施工摻灰量加1%)折合成土凝巖厚度=0.01490.98t/m3(干灰堆積密度)=1.5cm(2)K212+200K212+400段土凝巖改善土試驗段土凝巖改善土路拌法摻灰量計算:每平方厚20cm的4%土凝巖改善土土凝巖重量=0.2*1.865*(4+1)%*1000=18.7Kg(路拌法施工摻灰量加1%)折合成土凝巖厚度=0.01870.98t/m3(干灰堆積密度)=1.9cm按土凝巖用量比例,用粉料撒布車撤布,采用現場檢測土凝巖撒布面積、撤布厚度及松鋪容重計算撤布量,以及采用撤布前后總質量差計算撤布量的雙控方法控制土凝巖撒布量,確保撒布的準確性。5、拌和土凝巖撒布完成后采用路拌機進行縱向15、來回拌和兩遍,拌和時有專人跟隨拌和機,隨時檢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機操作員調整拌和深度,每間隔10米挖驗一處。查驗拌和是否均勻、是否出現灰帶現場,有無花白料拌和深度切入下承層510mm避免出現素土夾層,土凝巖改善土存在漏拌條帶。拌和兩遍后及時檢測混合料含水量,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個百分點,若含水量偏小,及時進行灑水,灑水應均勻,防止局部水量過大,然后進行悶料12小時左右,過后再進行拌和,拌和帶重疊四分之一。拌和完成后混合料色澤一致、沒有灰條、灰團和花面,且水分合適、均勻,拌和結束時立即抽檢土凝巖劑量,使灰劑量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對土凝巖劑量不夠的應重新加灰拌和,至到滿足設計的土凝巖劑量為止。16、6、整平整平前對土凝巖改善土頂標高進行復測,每10米一個斷面,每個斷面布設5個點,并做好標志,以便推土機司機進行高程的控制。先用推土機對土凝巖改善土進行初平一遍,再用22T壓路機穩壓一遍,然后由測量人員跟班作業,根據設計標高在路床表面進行測設標高釘樁掛線,要求釘樁豎直,掛線平順,然后用平地機嚴格按控制點標高進行精平,對于高處料直接刮出路外。精平后形成路床橫坡,面層平整、厚度均勻,以保證壓路機的碾壓效果。用GPS找準觀測點位置,用水準儀測量各觀測斷面左中右觀測點的標高(H2),并減去填前測量的標高(H1)得出每一測量點的松鋪厚度(H2-H1)。7、成型碾壓壓實作業的碾壓原則為:先兩邊,后中間,先17、慢后快,先靜后動的操作規程進行碾壓,碾壓完成后表面無明顯的碾壓輪痕跡。碾壓時,縱向行與行之間的輪跡重疊不小于1/2。平地機精平后用22T壓路機由兩側向中間、縱向進退式進行,慢速靜壓2遍,速度為1.51.7km/h,由試驗人員用灌砂法檢測壓實度,之后每振動壓實1遍即檢測一次壓實度,接著用26T壓路機快速振動壓2遍以上,速度為2.02.5km/h,直至壓實度合格。最后用膠輪壓路機進行靜壓收面2遍(不計入碾壓遍數),速度為2.02.5km/h。土凝巖改善土壓實完畢后,一旦發現不合格應及時復壓,碾壓作業在拌合316min內完成。同時做好記錄,整理出壓實度與碾壓遍數的對應數據,繪制壓實度與壓實遍數之間的18、相關曲線。壓實度達到設計及規范要求后,用GPS恢復觀測斷面左中右點位,用水準儀測量各點位碾壓后的標高(H3),并減去填前測量的標高(H1)得出每一測量點的壓實厚度(H3-H1),然后計算出各點松鋪系數(H2-H1)/(H3-H1),并求得96區松鋪系數。施工質量要符合下表的規定。土方路基實測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權值1壓實度(%)96灌砂法:每1000m2至少測2點,不足1000m2測2點32彎沉(0.01mm)不大于設計要求值每一雙車道評定路段(不超過lkm)檢查80100個點,多車道公路必須按車道數與雙車道之比,相應增加測點。33縱斷高程(mm)+10,-15水準儀19、:每200m測4斷面24中線偏位(mm)50每200m測4點,彎道加HY/YH兩點25寬度(mm)符合設計要求米尺:每200m測4處28、報驗每層土凝巖改善土施工完成后,應及時組織人員對壓實度、壓實厚度進行檢測,經檢測壓實度96%合格后,及時向監理進行報驗。在每層填筑完成后,由現場驗收監理和現場施工人員留取影像資料存檔備查。9、養生底層土凝巖改善土施工完成并經監理專業工程師驗收合格后,覆蓋上層土凝巖改善土素土進行養生,養生時間不少于7天,鋪筑底基層之前應始終保持表面濕潤。在改善土完成,養生期結束后應盡早安排路基驗收和底基層施工。養生期間應封閉交通,除灑水車外禁止車輛通行。10、質量控制措施(120、)嚴禁使用含草皮、生活垃圾、樹根和腐殖土的土做填料,不得采用淤泥、泥炭、有機質土及易溶鹽超過允許含量的土。(2)填筑土方時在施工范圍外設置調頭區,并由專人指揮運輸車倒至卸土區域,避免破壞下承層。整形期間嚴禁任何車輛通行。(3)碾壓前要檢測填料的含水率、灰劑量,并嚴格控制填料的含水率。(4)拌和機械及其它機械不宜在已碾壓完成的路床面上調頭,如須調頭盡可能在未碾壓工作面上進行。(5)碾壓作業時要做到無漏壓、無死角,并安排專人記錄碾壓的遍數及壓實度的檢測情況和標高的測量數據。特別注意處治土施工的可延續時間,在施工組織及機械人員配置中應確保施工的連續性,確保混合料灑水拌和后在當天完成碾壓。(6)試驗段21、路段完成后,要及時對松鋪厚度、碾壓遍數、碾壓速度、最佳含水率、最佳機械組合等參數進行總結,以便為后續施工提供指導數據。(7)如果天氣預報24小時內有雨,工程應暫停施工,以免引起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七、質量保證措施(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總工程師、項目副經理為副組長的質量保證體系,嚴把現場質量關。質量保證體系如下圖:項目經理:吳錫君總工程師:儲鋼作業工班長各作業人員生產副經理:劉智兵技術負責人:于目昭安全環保負責人:張友海質檢負責人:李明試驗負責人:于健測量負責人:劉金質量保證體系圖框(2)開工前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熟悉土凝巖改善土路床的施工工藝,明確土方試驗段的工作程序,掌握需22、控制的標準,從而將各階段的質量責任分解到具體人員。(3)各種檢測、測量儀器鑒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在試驗段施工期間,保證測試儀器的準確性、真實性。(4)施工機具保持良好工作性能,進場前向監理報驗。(5)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測按三級進行,即“跟蹤檢測”、“復測”、“抽檢”,要加強現場質量監控,確保規范規定的檢驗、抽檢頻率。(6)在施工記錄表格上,及時、準確做好施工記錄。(7)施工中嚴格控制填土厚度并在每層填土頂面修筑橫向坡度,以利于排水。(8)每層填料應在當天完成碾壓,碾壓后的橫坡2%,路床面不允許積水。八、安全保證措施(1)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安全、高效、優質地施工。(2)開工23、前由項目部安全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一次安全技術交底、安全知識教育和一次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3)建立統一的調度指揮制度和機械管理制度。施工中人員、工程車輛、工程機械進行統一指揮。定期進行安全和紀律教育,杜絕違規操作責任事故。(4)推土機、自卸汽車、壓路機等大型機械駕駛員,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在同一作業面施工,前后兩機應保持一定的距離。(5)各種機械、器具必須防護裝置齊全、良好,嚴禁超負荷或帶病運轉。(6)嚴禁對運行中的機械設備進行修理或保養工作。機械設備要有專人負責保養、維修和看管,各種機械操作手、必須持證上崗。(7)施工機動車輛在國道或地方道路上行駛,要遵守地方政府及交通部門的管理規定,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九、文明、環保保證措施(1)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其它地方性法規。(2)加強檢查監督,對施工現場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3)施工區域每日安排灑水車對施工現場、便道進行灑水,確保路面場地清潔、無泥水、無揚塵。(4)土凝巖改善土攤鋪完成后,用灑水車高壓水槍對土凝巖進行濕潤,保證拌和土凝巖改善土時,無揚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