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口隧道3斜井與正洞交叉口改建工程專項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73565
2022-09-06
16頁
237.04KB
1、目 錄1、編制依據、范圍及目的11.1編制依據11.2編制范圍11.3編制目的12、工程概況13、工程持點、重點、難點分析及對策23.1工程特點23.2重點、難點分析23.3應對措施34、施工組織機構及主要管理人員配備35、總體施工方案45.1交叉口加強支護措施45.2導洞開挖方法45.3斜井進入正洞內的導洞施工方法45.4施工要點65.5監控量測76、施工工期及進度安排97、資源配置計劃97.1勞動力配置計劃97.2施工機械配置計劃107.3材料配備計劃108、施工安全保證措施109、應急預案129.1應急組織結構129.2應急物資儲備129.3應急響應139.4培訓和演練14南門口隧道3#2、斜井與正洞交叉口專項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范圍及目的1.1編制依據(1)改建鐵路南平至龍巖線擴能改造工程施工圖南門口隧道設計圖(南龍施(隧)74)。(2)改建鐵路南平至龍巖線擴能改造工程施工圖(南龍隧參)(3)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4)高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3-2010 (5)超前地質預報報告 (6)本單位以往的施工經驗1.2編制范圍 南門口隧道3#斜井與正洞交叉口段斜井及正洞加固、斜井與正洞交叉口段開挖、支護施工。1.3編制目的為確保斜井快速安全的進入正洞施工,遵循安全、快捷的原則,特制定斜井與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案。2、工程概況 南門口隧3、道進口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西陂鎮聯村,出口位于龍門鎮湖一村,隧道全長10301m,隧道最大埋深380m。進出口里程分別為:DK231+898,DK242+199。其中3#斜井與正洞相交里程DK238+950,長度445m,綜合坡度為10.12%。斜井無軌雙車道開挖斷面尺寸為8.78m(寬)6.93m(高),支護采用級復合式襯砌。交叉口段正洞設計為級圍巖,采用b支護參數。 斜井與正洞交叉區域為級圍巖,主要為粉砂巖與石英砂礫巖互層,節理稍發育,巖質軟硬不均;地下水主要為基巖裂隙水,不發育。斜井與正洞的平面位置關系如(圖一)。3、工程持點、重點、難點分析及對策3.1工程特點(1)3#斜井在施工期間4、作為輔助坑道,運營期間作為救援逃生通道,設計要求高,開挖斷面大,在交叉口處開挖斷面達到了54.2m2,這是本是本工程的特點。(2) 地質復雜,地下水發育,圍巖自穩能力較差。根據超前地質預報及設計圖紙與現場實際情況相對比,設計圖紙為級圍巖,實際圍巖節理發育,較破碎,自穩能力差,且隧道涌水較大,因此交叉口施工斷面不能太大。3.2重點、難點分析 (1) 斜井與正洞相交處應力集中,受力結構復雜,交叉口處圍巖節理發育,涌水較大,交叉口施工過程中防止坍塌是重點之一。 (2) 斜井在交叉口施工開挖斷面大,交叉口位置正洞鋼架架立后處于水平狀態,受力狀況差,在該段二襯施工前確保鋼架變形在控制范圍內,確保施工安全5、是重點和難點。 (3) 交叉口段受力復雜,圍巖自穩能力差,因此交叉口施工斷面不宜過大,施工中既要保證施工安全又要兼顧施工機械及進度是難點之一。 (4) 交叉口段施工工序多,場地狹小,施工過程中確保施工車輛、行人安全是重點。4、施工組織機構中鐵一局集團南龍鐵路NLZQ-8標ZNTJ-11項目五分部ZNTJ-11項目五分部項目經理: 孟維孝項目總工: 劉富強項目書記: 張乾東副 經 理: 張衛東安全總監: 周祖和試驗室寧小寶財務部劉泰崗物機部魏軍成辦公室劉建軍安質部孫正斌工程部 劉瑞工經部蔣紅英分部經理:張衛東分部總工:余雷分部書記:羅曉毅分部副經理:劉峰強試驗室李斌財務部李維芳物機部武炯辦公室閆6、婷安質部安鵬工程部 陳奇工經部何艷紅3#斜井架子隊工區長:杜苗 技術主管:徐向倫 技術員:儲召州試驗員:李斌 材料員:李小兵 安全員:宋啟強領工員:趙樹全作業班組5、 總體施工方案 根據設計圖紙及施工現場圍巖的實際狀況,擬采用在正洞內利用導洞進行爬坡轉向開挖,爬坡完成后再對導洞進行擴挖至正洞斷面,形成一定的工作面后封閉掌子面,然后進行反向開挖正洞的上臺階并及時施做初期支護。當反向開挖至斜井交叉口時利用I18型鋼門架作為正洞拱架的落腳點。5.1斜井交叉口加強支護措施 距交叉口80m時施作一次超前地質預報,探測前方圍巖巖性和滲水情況,根據地質預報結果優化施工方案,距交叉口30m時采用超前水平探孔復7、核前方圍巖狀況,并根據結果調整支護措施。為了便于通風排煙,在XD3K0+015處開始對斜井拱頂進行挑頂開挖,并采用10榀I18型鋼鋼架進行加強,間距為1m。緊貼正洞開挖輪廓線,架立3榀I18型鋼鋼架,鋼架法線與正洞中心線平行。在此型鋼鋼架上焊接18型鋼橫梁,并在橫梁兩端用螺栓連接I18型鋼立柱,為正洞鋼架提供落腳平臺。5.2導洞開挖方法5.2導洞施工方法在斜井的加強段及門架施工完成后,開始進行導洞的開挖,其斷面與斜井設計斷面相同。斜井施工至與正洞交匯里程后,采用導洞沿隧道中心線進入正洞進口方向,按照23%的坡率向上爬坡。導洞拱頂高程爬升到與正洞拱頂高程一致后,繼續按正洞設計坡度向進口方向開挖58、m,擴挖至正洞設計斷面,施做初期支護。開挖至DK238+915.3后,停止掌子面開挖,噴10cm厚噴射混凝土封閉掌子面。反向開挖出口方向上臺階,開挖通過交叉口后,開始從交叉口向進口方向施做中臺階開挖初支。同時開始下臺階開挖支護,形成正常工作面。斜井與正洞相交處施工程序表施工順序示意圖說明1正面圖正洞導洞爬坡斜井拱頂1、斜井掘進至正洞開挖輪廓線后,在交叉口處施作加強支護及斜交口處支撐架。2、向進口方向開挖爬坡導洞,導洞中線沿正洞中心線。3、爬坡導坑斷面5.4*6.4m。4、交匯段正洞及時施做二次襯砌。2(爬坡導坑縱斷面)圖爬坡導坑斜井正洞拱頂從交匯處起坡,沿隧道中線按12%的上坡開挖爬坡導洞,長9、約23m,直至爬坡導洞拱頂標高達到正洞拱頂標高。31、爬坡導洞拱頂標高達到正洞拱頂標高后,將導洞斷面擴挖至正洞上臺階設計斷面,按三臺階開挖方法施工上臺階,按照b支護參數進行初期支護,向進口方向施工5米后,暫停掌子面施工,噴10cm厚噴射砼封閉掌子面。4導坑爬坡上弧導坑鎖腳錨桿鎖腳錨桿1、然后調頭向出口方向開挖上臺階,施做初期支護。2、上臺階向出口方向開挖至交叉口過后,開始中下臺階開挖支護。5進行仰拱施工,形成閉合支護。按三臺階法進行正洞施工。5.4施工要點 正洞與斜井相交地段處于復雜的三維受力狀態,為保證正洞安全挑頂施工的完成,正洞初期支護必須座落于一個牢固的落腳平臺,同時應加強該段正洞初期支10、護的鎖腳錨桿施工,防止拱架下沉。斜井靠近交叉口段施工,應加強初期支護,設計參數應比正常斷面相應提高。交叉口處加強環向設置措施由于正洞開挖斷面較大,為確保擴頂段正洞施工安全,在斜井與正洞交接處設置一加強環,加強環由2榀18型鋼門架組成。加密設置正洞初期支護鎖腳錨桿,每榀鋼架單側不少于4根鎖腳錨管,錨管長3.5m,注水泥砂漿,鎖腳錨管與鋼架牢固焊接,防止拱架下沉。導洞開始施工前,加工一定數量的150格柵鋼架備用,鋼架的尺寸按導洞的尺寸進行加工。若實際圍巖級別為級或級時可立即架立鋼架,加強支護。5.5監控量測將監控量測納入施工工序。必測項目包括洞內觀察、拱頂下沉和周邊位移。 測線和測點布設原則交叉口11、處按級圍巖要求布置量測斷面,拱頂下沉和凈空變化的量測斷面間距為10m。量測點布置圖: 監控量測方法 地質及支護狀況觀察描述 在每次開挖后,對地質和支護狀況進行觀測,并對圍巖狀況、滲水情況、支護狀態進行描述,記錄。 拱頂下沉及周邊收斂量測將28cm長20鋼筋焊接在鋼架上,鋼筋外露3cm長,待初期支護完畢后將反射膜片粘貼在鋼架頭上,膜片方向朝向洞口方向。采用高精度全站儀進行無尺量測。 量測頻率量測頻率(按位移速度)位移速度(/d)量測頻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量測頻率(按距開挖面距離)量測斷面距開挖面距離(m)量測頻率(01)b2次/d(112、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注:b隧道開挖寬度 量測數據整理、分析現場量測數據及時整理,繪制量測數據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及量測數據與開挖面距離的關系曲線,并進行數據處理或回歸分析。量測數據處理、分析及反饋:A、 依據回歸分析(指數曲線圖、對數曲線圖和雙曲線圖) B、以位移時間曲線為基礎,根據位移、位移速率等分析、評定圍巖和支護的穩定性。 量測中的注意事項根據地質條件、量測目的、施工進程,編制量測計劃,組織專門監測隊伍,由具體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實施。量測點埋設盡要及時,保證開挖24小時內及下一次開挖之前可以測讀初讀數。準確及時地做好各項量測原始記錄,及時提供給相關人員,不得隨意涂13、改。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在施工中各項量測元件工具及儀器。 當拱頂下沉、水平收斂速率達5mm/d或位移累計達100mm時,應暫停掘進,并及時分析原因,采取處理措施。 6、施工工期及進度安排計劃2014年11月10日完成斜井及輔助坑道開挖,11月20日開始完成斜井口門架架立,11月30日完成工序轉換,進入正洞正常施工。7、資源配置計劃7.1勞動力配置計劃序號班組人員備注1開挖班302支護班203仰拱204運輸班125二襯226防水板37加工班67.2施工機械配置計劃序號名稱單位數量備注 1挖掘機臺22裝載機臺23自卸車臺64臺車臺25輸送泵臺26濕噴機臺27.3材料配備計劃交叉口加強地段材料計劃序號14、材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重量備注1工字鋼I18Kg123052工字鋼I22bKg1573門架3超前小導管42M1804中空錨桿25M4008、施工安全保證措施(1)加強培訓 交叉口段施工復雜,施工前組織全體施工人員學習方案、交底,使作業人員掌握施工工藝要領,知道施工過程中的主要危險因素,做到心中有數并提前預防。(2)加強地質預報和監控量測工作 距交叉口100m時施作TSP地質超前預報,探明前方圍巖狀況,并根據地質預報情況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方案。 距交叉口30 m時采用地質雷達或者超前水平探孔復核前方圍巖狀況,并根據探測情況調整施工方案。 加強監控量測,對交叉口段量測點按10m布置,并及時對量測數15、據進行分析,對圍巖的穩定性和支護措施作出分析判斷,以便于指導施工,防止坍塌。(3)專職人員值班 交叉口施工,工序繁雜,機械、人員多,安排一個專人專門指揮行車,避免交通及機械傷人事件發生。(4)加快二襯施工,確保安全 斜井施工完成,正洞開挖一定距離后及時施工交叉口門洞兩側二襯,根據監控量測數據適時施工斜井與交叉口二襯。(5)加強支護措施 斜井10m范圍內拱架間距調整為50cm,正洞與斜井交叉范圍內采用IV級圍巖加強襯砌,間距70cm。(6) 認真堅持執行定期安全教育,安全講話、安全檢查制度,設立安全監督崗,發揮安全人員的作用,對發現的事故隱患和危及工程、人身安全的事項,立即處理,做出記錄,限期改16、正,并落實到人。9、應急預案9.1應急組織結構根據隧道施工特點設置項目部隧道防坍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部經理擔任,副組長由項目部生產副經理、總工和書記擔任,組員由各部門人員組成。同時成立救援指揮組、搶險搶救組、技術保障組、通訊聯絡組、醫療救護組、疏散警戒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事故調查組。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項目部安全環保部。聯絡人: 安鵬 電話:13882405778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領導小組副組長事故調查組善后處理組后勤保障組疏散警戒組醫療救護組通訊聯絡組技術保障組搶險搶救組9.2應急物資儲備序號設備名稱數量用途責任單位1救援車輛4輛急救、指揮車綜合管理部2急救箱17、1套應急治療3擔架2副急救4小夾板若干急救5繃帶、無菌敷料若干急救6尼龍軟管50米通風供氧物資設備部7工字鋼10根搶修8原木(3-5米長)20根搶修9應急燈、手電30搶修10水管100米供水11鐵锨30把搶修12鎬30把搶修13雨鞋30雙搶修14安全帽30頂搶修15警戒線彩帶50卷警示16揚聲器2部指揮17報警器1套預警18電焊機2臺搶修隧道作業隊19氣割設備2套搶修20管鉗3把搶修21噴射混凝土設備1套搶修22注漿機2臺搶修23挖機1臺搶修24裝載機1臺搶修9.3應急響應 當工地發生安全事故后,現場施工人員應立即將事故信息以電話、口頭傳達等方式報告給項目部管理人員或項目部應急指揮機構的任何成18、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經理部應急領導小組。 當有人員傷害時,報警員負責打急救電話120,報告發生傷亡傷害的地點、傷害類型,同時告知工程附近醒目標志,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斷方位。 項目經理部迅速將事故情況向中鐵一局集團公司應急領導小組逐級快速上報。 各級應急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性質、嚴重程度和職責權限,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及搶險隊伍一旦接到通知,立即奔赴事故現場,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迅速開展各項救援工作。9.4培訓和演練項目部安全環保部負責組織 “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和演練。各部門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演練工作。演練結束后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預案”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存。 14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