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環高速公路總體施工便道建設方案(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3732
2022-09-06
22頁
4.66MB
1、.深圳外環高速公路第6 合同段項目經理部施工便道建設方案編制:審核:.目錄一、項目概述.3二、建設方案.5三、施工便道標準化管理手冊.10 四、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投入.14 五、便道施工技術措施.13 六、施工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及措施.15 七、安全文明管理組織機構及控措施.17 八、施工環境保護組織機構及措施.20.一、項目概述(一)、工程概況深圳外環高速公路位于深圳市北、東部,為深圳市西東向的一條外環快速干線,是深圳市“七橫十三縱”干線路網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完善深圳市現代化交通路網體系,實現建成“七橫十三縱”的高、快速路網目標,也是廣東省“九縱五橫兩環”高速公路主骨架網中的加密線,位2、置如圖1-1 所示。本標段為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深圳段第6 標段,起訖里程K26+460 K35+670,全長 9.21 公里,計劃工期30 個月,主要包括路基4374.5 米,隧道 2 座,主線橋梁 8 座,互通式立交橋1 座,排水管線遷改2412 米,如圖 1-2 所示。圖 1 深圳外環高速公路線路圖圖 1-1 深圳外環高速公路線路圖圖 1-2 本標段線路圖.(二)、沿線地理、氣象、水文情況1、地形、地貌(1)本標段位于深圳北部及東莞南部丘陵谷底盆地地貌帶,跨越多種地貌單元,地形起伏相對較大,全線地形主要可分為剝蝕地形、剝蝕堆積地形、堆積地形三種類型。農田、河流、水塘、魚塘眾多。(2)白花洞大3、橋、章閣西大橋橋址區域地貌屬低丘陵,跨越一溝谷。(3)章閣大橋、馬池田大橋地貌屬低丘陵。(4)樟企路跨線橋橋址區域原始地貌屬臺地與谷地組合地貌。擬建橋址區地勢呈橋臺兩邊高,中間低,現橋臺間谷地被人工回填后建有廠房。(5)桂花大橋橋址區域原始地貌屬臺地與魚塘組合地貌。擬建橋址區地勢呈橋臺兩邊高,中間低,現橋臺間魚塘被人工回填。除東側橋臺被部分削坡,西側橋臺保持原始臺地地貌。(6)觀瀾河大橋跨越觀瀾河。(7)隧址區為低(殘)丘陵地貌,山體多呈渾圓狀,自然坡角 1525o,標高 80200m,山體植被發育,多開墾為果園、菜地。2、氣象、水文深圳地處亞熱帶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有陣寒,夏長不酷4、。多年平均氣溫為 22.2,1 月最冷,月平均最低氣溫為14.0;7 月最熱,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8.2;極端最低氣溫0.2,極端最高氣溫38.7。年平均無霜期 348天。雨量充沛,降水集中,降水主要為鋒面雨,其次是臺風雨。臺風的影響較為顯著,臺風次數較多,主要在夏秋兩季。此地對項目建設有不利影響的天氣有熱帶氣旋,暴雨,強對流,短期寒潮及低溫陰雨。3、地層巖性隧址區分布的地層為第四系坡殘積層、侏羅系沉積巖、震旦系變質巖及燕山期花崗巖。.K26+460 K27+900段主要為低山丘陵區。巖性為棕紅色、灰白色片麻巖、混合巖、混合片麻巖組成,由于巖層變質程度不同,內部強度極不均勻,巖質總體較軟。上覆蓋5、層較厚,為第四系硬塑狀粘土,淺黃色,中濕狀態。全強風化層一般大于10m。K27+900 K35+820段主要巖性有灰黃、紫紅色薄至中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其中 K27+900 K31+100段為灰黃薄至中厚層狀粉砂巖,巖質較堅硬,風化覆蓋層較薄;K31+100 終點段,主要為紫紅色薄層狀泥質粉砂巖,該組巖性較軟,風化強烈,強度普遍不高。二、建設方案1、主要依據1、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深圳段工程施工招、投標文件、補遺書、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合同談判會議紀要;2、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深圳段一期工程第六合同段(K26+460 K35+670)全長 9.21 公里兩階段施工圖設計文件;3、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6、地方性標準4、現場勘測調查資料5、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深圳段)標準化管理手冊6、地方關于征地拆遷及施工管理的相關規定及文件7、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8、公路工程技術規范 JTGB01-2014 9、路橋施工計算手冊10、深圳外環高速公路深圳段工程寶安段項目管理處和總監辦有關文件精神11、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有關管理體系文件2、便道選址方案及規劃.根據沿線實地調查研究,施工便道選址在符合標準化管理手冊中對施工便道選址工作各項要求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地形地物、交通運輸方便、滿足工程施工機械、材料進場等條件,二工區已定修建四條施工便道用于本項目施工。各條施工便道布設如下:(1)、3#便道口從樟閣7、路北部左轉沿武警部隊道路,從K29+080進入主線白花洞大橋,該便道主要為章閣村洞隧道、白花洞大橋、白花洞大橋至章閣西段路基施工交通所用,便道主要為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長1682.1m,平均寬度 5m。(見圖 2-1、圖 2-2)(2)、3-2#便道口從 3#便道接入,沿主線左側,利用原機耕道加寬及新修至K29+479 通道處。該便道主要用于調運路基土石方。便道總長587.2m(利用便道加寬 435.2m,新修 152m,路面寬 4m。)。(見圖 2-1、圖 2-2)(3)、3-3#便道口從 3#便道接入,沿主線右側,新修至K29+479通道處。該便道主要用于調運路基土石方及通道施工。便道長8、252m,路面寬 4m。(見圖 2-1、圖 2-2)(4)、4#便道口從樟閣路北部右轉沿既有水泥主干道路,途經興隆百貨,可從 K30+450進入主線章閣大橋,該便道在興隆北貨北面200m處有一鄉村道路接口,沿該道路進入主線章閣西大橋。該便道主要為章閣西大橋、章閣西大橋至章閣大橋段路基、章閣大橋施工交通所用。便道總長1774m。(其中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895m,路面寬 5m;加寬原便道879m,路面寬 4m。(見圖 2-1 、圖 2-2)(5)、4-1#便道口從 4#便道接入,沿章閣西大橋右側從K30+100進入路基主線。該便道主要為路基段調運土石方所用。便道為新修便道,總長104.6m,路面9、寬 4m。(見圖 2-1 、圖 2-2)()、4-2#便道口從 4#便道接入,沿章閣大橋從K30+100進入路基主線。該便道主要為路基段調運土石方所用。便道為新修便道,總長104.6m,路面寬 4m。(見圖 2-1 、圖 2-2).(7)、4-3#便道口從 4#便道接入,沿章閣大橋左側紅線外繞至K30+608進入主線路基。4-3#便道與 5#便道貫通,該便道主要為范圍內的路基、通涵施工所用。(見圖2-1 、圖 2-2)(8)、5#便道口從桂月路沿艾飛勝盛科技旁邊既有水泥道路一直往北,從梅觀高速跨線橋13-14#墩下穿,與主線左側平行貫通接至4-3#便道。該便道主要為梅觀高速跨線橋、梅觀高速跨線10、橋至章閣大橋段路基、通涵施工交通所用。便道總長1680m。(其中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747m,路面寬5.2m;新修便道 933m,路面寬 4m)(圖 2-3 、圖 2-4)(9)、6#便道口從泗黎路經工業區主道至南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面進入主線梅觀高速跨線橋、C匝道施工區。便道總長400m。(其中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 293m,路面寬 8.5m;加寬及新修段 107m,路面寬 4m。(圖 2-3 、圖 2-4)圖 2-1 3#、4#便道平面圖.圖 2-2 3#、4#便道衛星平面圖圖 2-3 5#、6#便道平面圖.圖 2-4 5#、6#便道平面圖各便道修建規模及主要工程數量如下表便道編號起終點總11、長度利用既有道路新建便道長度路面寬度主要用途3#章閣路北端左轉至百花洞大橋1682.1 1682.1 5 章閣村隧道百花洞大橋3-2#K29+080-K29+479 主線左側587.2 435.2 152 4 路基土石方調運涵洞3-3#K29+080-K29+479 主線右側252 252 4 路基土石方調運涵洞4#樟閣路北部右轉經興隆百貨至章閣西大橋1774 895 879 5/4 章閣西大橋章閣大橋4-1#K30+450-K30+100 章閣大橋右側104.6 104.6 4 路基土石方調運涵洞4-2#K30+450-K30+310 沿章閣大橋右側繞行265.9 265.9 4 路基土石方12、調運涵洞4-3#K30+450-K30+608 沿章閣大橋左側繞行200 200 4 路基土石方調運與 5#便道貫通5#桂月路艾飛勝經跨線橋13#墩往西北與4-3#貫通1680 747 933 5.2/4 梅觀高速西側跨線橋及路基6#泗黎路工業區主道至跨線橋 C匝道400 293 107 8.5/4 梅觀高速東側跨線橋及匝道.三、施工便道標準化建設(一)、便道修建1、便道的最大縱坡除個別點外均不大于 9%,通過挖高填地,土方就近利用,降低便道縱坡。施工便道邊坡坡率為 1:0.5。2、施工便道平曲線順直,視線開闊。3、施工便道路基寬度6m,路面寬度 5m,視地形條件和視距要求,每200m 范圍內13、設置一處長 20m、寬 2.5m 的錯車道;設置 1.52%的橫坡。4、施工便道采用泥結碎石路面,厚度20cm;與地方道路連接段、縱坡大于 5%的段落便道路面采用厚度20cm、C25 混凝土硬化。5、在便道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排水溝,溝底寬和深度40cm,確保便道路面排水暢通。水溝為土溝,撒草種進行植物防護。6、便道路面填方段及泥結碎石路面采用18-20t 壓路機分層碾壓密實,保持路況完好,無坑洼,無落石,無淤泥,不積水。(二)、便道標志1、各施工便道從起點依序編號,設便道標識牌于路口處,標識牌按照 0.8m2.0m 尺寸制作,白框藍底白字,標牌內容包括:帶圈的數字便道編號,方向(通往)等內容。在14、便道與地方主路連接處、路線明顯變化處、便道平面交叉處,設置指路和警告標識。.2、便道途徑工廠、學校等人口密集區時,設置限速和禁令標志。3.便道路口設置限速標志,施工便道與建筑物、城市道路等轉角、視線不良地段設置明示標志或可視鏡,道路危險段設置的“危險地段,注意安全”等警告標牌。4、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等拐彎處設置拐彎指向標志,并設置防撞墩、水馬等防護措施。.(三)、養護及拆除 1、施工期間應指定專人負責對施工便道的日常檢查和養護,配備一臺灑水車以用于晴天灑水,做到雨天不泥濘,晴天少粉塵,及時清理排水溝淤泥、雜物,保證排水通暢。2、泥結碎石路面出現坑陷時,及時用碎石材料填平,用平地機或裝載機15、攤鋪平整,用壓路機碾壓密實。3、及時修復、更換破損的標志牌,使各項指示、指路、禁令標志發揮作用。4、利用地方道路作為施工便道,提前與街道辦、工廠等道路權屬單.位簽訂協議,承諾待工程完工后按照協議進行補償或修復。使用期間對局部破損處及時進行修復。5、工程完工后,將施工便道拆除。當地街道辦、工廠要求保留時,要與相關部門簽訂好協議,否則予以復耕或綠化。四、勞動力、材料、機械設備投入勞動力計劃投入 20 人,其中技術工 5 人,各類司機 5 人,普工 10 人,材料計劃投入碎石3000m3,C25混凝土 6250m 3;機械設備計劃投入挖掘機1臺,壓路機 1 臺,裝載機 1 臺,自卸汽車 2 臺,。五16、便道施工技術措施(一)、計劃工期:2016 年 6 月 12 日2016年 9 月 12 日(二)、便道現場施工技術1、清理場地及拆除人工配合機械清除施工范圍內林木及有機質和腐植土,清除或移植妨礙視線、影響行車的樹木、灌木叢等。拆除不允許保留的結構物。2、便道挖方(1)土方開挖用挖掘機按設計要求自上而下進行取土,施工用挖掘機配合自卸汽車,將合適的材料直接調運到填方地段,用于便道路基填筑。對非適用材料,按規定要求,堆放在指定的棄方位置。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經常檢查便道的中線位置和標高,保證開挖邊坡不陡于設計,按設計及規范要求,控制壓實度。開挖路塹時,每層底面有大于2%4%的橫坡,以17、利于排水。(2)石方開挖便道開挖過程中如遇到石方或孤石,根據開挖難度,采用沖擊式挖掘.錐(俗稱炮機)將石頭打碎,或采用膨脹炸藥,將石方或孤石裂開,然后用挖掘機開挖,運到填方位置予以利用。3、便道填方由自卸車運至填筑地段的適用填筑材料用裝載機粗平,挖掘機精平,分層平行攤鋪,機械壓實。為保證施工道路暢通和優良的施工條件,視情況采取超半幅施工法。便道填筑按路面平行線分層控制,每層填土的松鋪厚度不超過30cm,每層填料鋪設的寬度,單側超出每層路堤的設計寬度3050cm,以保證整修后路堤邊緣有足夠的的壓實度。當填筑處,地面坡度大于1:5 時,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1m 的臺階,臺階頂面作成 4%的內傾斜坡,18、臺階保持無水,然后進行分層填筑。在潮濕地段路堤兩側開挖縱向排水溝、橫向排水溝,排除積水,切斷或降低地下水位,回填片石或滲水性良好的砂礫料,起到盲溝的作用,在洼地先進行挖溝排水疏干;挖除淤泥及腐植根莖后,再進行便道路堤填筑。在半填半挖交界處,將半填原地面開挖翻松或開挖成臺階,再進行分層填筑。填筑碾壓,采用18T 以上的振動壓路機進行碾壓,碾壓時,應從邊向中間按次序碾壓,并前后兩次論跡重疊1/3,使該層整個深度內的壓實度均勻,如發現有軟彈等不良現象,應立即處理。4、水溝便道水溝為 4040cm 的土溝,溝邊撒草種進行植物防護。日常加強清理維護,防止堵塞,保持水溝暢通。(三)泥結碎石面層1、備料(119、)石料:采用軋制的碎石或天然碎石。石料扁平細長顆粒不超過20%,近似正方形有棱為好,不能含有其它雜物。(2)粘土.粘土的塑性指數一般大于12,粘土中不得含腐殖質或其它雜物。粘土用量一般不超過碎石干重的15%。2、泥結碎石面層泥結碎石面層為 20cm。在壓實的路基上按松鋪厚度(壓實厚度1.2倍)攤鋪碎石,要求碎石大小顆粒均勻分布,厚度一致。碎石鋪好后,用壓路機碾壓 34 遍,直至石料無松動為止,碾速宜慢,2530m/分鐘。泥結碎石面層施工方法用拌和法。碎石攤鋪后,將適量的土均勻地攤鋪在碎石層頂上。然后拌和,拌和一遍后,隨拌隨灑水,一般翻拌34 遍,以粘土成漿與碎石粘結在一起為止,然后用平地機械或20、鐵鍬等工具將路面整平,再用壓路機灑水碾壓,使泥漿上冒,表層石縫中有一層泥漿即停止碾壓。過幾小時后,再用18t 壓路機進行收漿碾壓1 遍后,撒嵌縫石屑,再碾壓2遍。壓實后的路面表面平整、堅實,無松散、彈簧等現象,無明顯輪跡,無積水現象。六、施工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及控制措施1、便道施工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圖.2、便道施工質量控制措施為了確保施工過程的有序進行,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現,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預防,實現工程施工全過程質量達到要求,在施工當中采取以下措施:(1)明確各級人員的主要職責以及相關職責。(2)確保施工人員處于一種受控狀態,關鍵工種必須經項目經理部審批才可進入本工程進行施工。(3)所有施工人員必21、須登記造冊,上崗前必須培訓方可上崗。(4)特殊工種人員必須經過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5)質量檢驗員持證上崗,明確各項檢查與檢驗工作的標準與方法。(6)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對施工機組和個人實施質量否決權,真正體現干好干壞不一樣。(7)實施內部質量成本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重復出現。(8)不以降低質量水平來降低施工成本,嚴禁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不按規程辦事,弄虛作假的行為。施工質量領導小組組 長:李金鎖領導小組成員:汪育林、尹克思、胡江靈、鐘傳強第一負責人:許曉丹第二負責人:譚棉紅第三負責人:李智專職安全員:劉秋海綜合隊全體成員(40 人).(9)在施工過程中,當進度與質量發生矛盾時,把質量擺在第一22、位,優先考慮質量。(10)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圖紙、規范、標準進行施工。(11)施工中,確保所有在用設備、機器性能良好,運轉正常。(12)對違反操作規程而引起的質量事故,應嚴肅查處,舉一反三。(13)在施工中,施工人員嚴格按照三工序進行施工,“檢查上道工序,做好本道工序,服務下道工序”。(14)質量檢驗人員職責分明,嚴格把關,按三檢制進行施工(自檢、互檢、專檢)。(15)各級質量檢驗人員按照質量計劃和質量檢驗計劃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與監督。(16)施工操作員必須按照施工作業指導書進行操作。(17)加強工藝紀律的管理,明確貫徹工藝紀律的標準。(18)加強工程質量的檢查與評定,做到獎優罰劣。(19)23、在施工現場,推行定量管理,優化人流物流,以提高工效,保證質量。(20)關鍵工序設置質量管理點,嚴格控制,認真把關。(21)對施工的薄弱環節,認真、積極地開展群眾性的搟管理小組活動,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的質量素質,確保施工工程質量水平的提高。七、安全文明組織機構及保證措施1、便道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組織機構圖.2、現場安全和文明生產保證措施 (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2)嚴禁酒后上崗、作業。(3)嚴禁穿拖鞋、高跟鞋及赤膊上班。(4)嚴禁高空墜物。(5)嚴禁在施工現場玩水。(6)嚴禁帶小孩進入施工場地。(7)必須參加工地開展的安全活動。(8)施工人員及管理者嚴禁違章作業。(9)嚴禁在禁煙區吸煙。(24、10)嚴禁無證上崗作業。2、安全注意事項安全文明領導小組組 長:李金鎖領導小組成員:曹金爐、汪育林、尹克思、胡江靈、鐘傳強、申波第一負責人:許曉丹第二負責人:譚棉紅第三負責人:李智專職安全員:劉秋海綜合隊全體成員(40 人).(1)施工機械操作人員在工作中不得擅離崗位,不得操作與操作證不相符合的機械,不得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種操作證的人員操作。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書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工作前應檢查:工作場地周圍有無妨礙工作的障礙物;油、水、電及其他保證機械工設備正常運轉的條件是否完備;安全、操作機構是否靈活可靠;指示儀表、指示燈顯示是否正常25、溫度;油溫、水溫是否達到正常使用溫度。工作中應觀察:指示燈和儀表、工作和操作機構有無異常;工作場地有無異常變化。工作后應進行檢查保養:工作機構有無過熱、松動或其他故障;參照例行保養規定進行例保作業;做好下一班的準備工作;填寫好機械操作履歷表。駕駛室或操作室內應保持整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酒后操作機械,嚴禁機械故障運轉或超負荷運轉。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停放時,應選擇安全的停放地點,關閉好駕駛室(操作室),要拉上駐車制動閘。坡道上停車時,要用三角木或石塊抵住車輪。夜間應有專人看管。用手柄啟動的機械應注意手柄倒轉傷人,向機械內加油時附近應嚴禁煙火。柴、汽油機的正常工作溫度應保持在6090之間26、,溫度在 40以下時不得帶負荷工作。放置電動機的地點必須保持干燥,周圍不得堆放雜物和易燃物。啟動高壓電開關及高壓電機時,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膠鞋。(2)土方工程.清理場地:清除的叢草樹木嚴禁放火焚燒以防引起火災。大風大霧和雨不得進行伐樹作業。人工挖掘土方必須遵守下列規a.開挖土方的操作人員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橫向間距不小于 2m,縱向間距不小于3m;b.土方開挖必須自上而下順序放坡進行,嚴禁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在靠近建筑物設備基礎電桿及各種腳手架附近挖土時必須采取安全檢查防護措施。會車時應輕車讓重車;通過窄路十字路口交通繁忙地段及轉彎時,應注意來往行人及車輛重車運行前后兩車間距必27、須大于5m,下坡時間距不小于 10m,并嚴禁車上乘人,車道應有專人維修,懸崖陡壁處應設防護欄桿。車輛宜在平道上裝土,如在坡道上裝土時,必須在下坡方向車輪下加楔以防車輛滑溜,卸土時,在下方作業人員應避開,并應防止車輛傾覆,嚴禁在行走中卸土;卸土后應將鎖梢插好,數車同時卸土,應設專人指揮;兩車間距不得小于2m,其間嚴禁站人。施工遇有土體不穩、發生坍塌、水位暴漲、山洪暴發或在爆破警戒區內聽到爆破信號時,應立即停工,人機撤至安全地點;當工作場地發生交通堵塞,地面出現陷車,機械運行道路發生打滑,防護設施毀壞失效或工作面不足,以保證安全作業亦應暫停施工,待恢復正常后,方可繼續施工。八、環境保護組織機構及保28、證措施1、便道施工環境保護組織機構圖.2、便道施工環境保護保證措施1、對易產生揚塵的砂石料,進行遮蓋或適當灑水,淘汰落后工藝,降低粉塵排放。2、生產、生活區道路要定期灑水降塵。橋梁工程等集中作業場地,末鋪裝的施工便道在無雨日、大風條件下極易起塵,因此在早、中、晚來回灑水,縮短揚塵污染的時段和污染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起塵量。同時對施工便道進行定期養護、清掃,保證其良好的路況。3、土方、水泥等散裝物料運輸和臨時存放,應采取防風遮擋措施,以減少起塵量。4、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防止白色污染。施工機械產生的廢油料及潤滑油等,必須集中收集運至岸上業主指定的棄土場深埋。5、生產用油料必須嚴格保管,防止泄29、漏;施工機械運轉中產生的油污水,采取隔油池等措施處理,不得超標排放;清洗骨料及其他生產污水,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組 長:李金鎖領導小組成員:曹金爐、汪育林、尹克思、胡江靈、申波第一負責人:許曉丹第二負責人:譚棉紅第三負責人:李智專職安全員:劉秋海綜合隊全體成員(40 人).須進行過濾沉淀后排放。6、噪聲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盡可能減少機械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機械噪音;對于固體振動產生的噪聲,采取隔振措施以減弱噪聲;運輸車輛,采取禁(限)鳴措施,減少噪聲污染。7、建立嚴格的固體、廢棄物管理制度,廢棄物設專用場地堆放,集中管理;施工生活垃圾,定期處理或進行深埋;工地垃圾及時收集、清理,運至棄土場掩埋。8、對機械設備廢棄物的管理,加強廢棄物的回收管理制度。在維修或保養機械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廢棄物回收制度,對維修或保養機械過程中產生的廢機油、廢手套、廢棉紗等廢棄物,指定專人負責回收,并設立收集廢棄物的專門容器。9、加強施工現場的照明管理工作,減少對山地生態環境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