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張家寨煤礦瓦斯抽放系統安全技術措施及應急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3840
2022-09-06
11頁
22.50KB
1、納雍縣張家寨煤礦瓦斯抽放系統安全技術措施及應急預案 為了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保護職工身體健康與企業財產安全,根據礦井實際編制納雍縣張家寨煤礦瓦斯抽放系統安全技術措施及應急預案,通過貫徹落,確保瓦斯抽放系統正常運行,達到防止瓦斯事故發生,并在一旦發生事故時,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擴大和迅速搶救受災遇險人員,特編制納雍縣張家寨煤礦瓦斯抽放系統安全技術措施及應急預案如下:一、組織保障措施1.礦成立了瓦斯抽放系統管理領導小組組 長:顧尚全副組長:李玉剛 陳洪權成 員:羅進福 李龍華 朱啟文 李玉剛 朱全榮 李家富 顧尚軍 蔡順榮 張貴清2.成員職責:(1)組長(安全礦長兼任)是礦井安2、全生產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故對礦井瓦斯抽放管理工作負全面責任,具體負責定期組織研究,平衡協調,檢查布置瓦斯抽放系統工作,全權調配解決抽放系統所需的人、財、物,確保礦井抽放工作順利開展。(2)機電礦長、工程師(兼副組長)對防突工作負技術責任。負責及時編制、審批礦井瓦斯抽放系統工作規劃、計劃和措施,共同參予督促、檢查措施執行,落實情況,及時向組長匯報解決抽放系統工作中存在或需要解決的問題。(3)安全、生產行政副職礦級領導對分管的業務及抽放系統工作負具體的組織領導和管理職責,及時檢查發現和協調解決抽放工作中存和出現的問題。(4)領導小組其他成員根據工作職責,重點檢查、督促、指導、協調、幫助解決處理現場3、抽放系統工作中存在和出現問題,盡心盡責地把好現場瓦斯抽放工作,為礦井防突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達到消突的目的。二、瓦斯抽放系統安全技術措施:(一)瓦斯抽放泵房技安措施要求:1.煤礦目前已按要求修建了瓦斯泵房、配電房、值班室內照明全部用防爆型,不準有明開關明閘刀。2.瓦斯泵房配置高低負壓各兩臺水環式抽放泵。3.配電房配置兩臺自耦減壓起動控制柜、兩臺礦用隔爆型饋電開關、一臺綜合保護裁置、一套多參數瓦斯監控器。4.瓦斯泵房20米范圍內無明火,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備至少4只干粉滅火器和0.5立方的黃砂,安設兩組消防栓。5.泵站應設有專用的供電和通訊線路。6.瓦斯泵站安設雙電源,實行“三專”,專用變4、壓器、專用開關、專用線路。7.安設防雷設施一套。8.泵站及管路應設防雷、防靜電、防爆防回火裝置;泵的進出口必須設放空管,管徑應大于或等于泵的進、出口直徑,放空管的管口要高出地面10m以上,放空管上空應無高壓電線或其他可能被瓦斯點燃的外界因素。9.抽放系統應安裝自動測試儀表,定時測定瓦斯流量、濃度、壓力、溫度等參數,并具有自動顯示、報警、記錄、打印等功能。10.主、干及分支管路應設置瓦斯測定(或取樣)裝置,定期測定和記錄瓦斯濃度。11.各種計量儀表都應定期檢定。抽放量的計算應采用大氣壓力為101325kPa,溫度為20的統一標準計算。12.值班室完善各種記錄及規章制度。(二)抽放管路安裝技術措施5、要求1.泵站管道出口處應設有放水器,壓力、濃度和流量測定裝置,取樣閥門等。2.應根據井巷布置、抽放方法及長遠規劃,全盤考慮,避免和減少以后主干管路系統的頻繁改動,并應滿足下列要求:(1)管線安裝應平直,轉彎時角度不應小于90;管徑要統一,變徑時須設過渡節;管路要設調節閥門、放水器和排渣器;(2)按安全流速為515ms和最大通過流量來計算管徑;(3)瓦斯管路的總阻力應包括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局部阻力可以用估算法決定,一般取直管阻力的1020;(4)管路內的壓力規定;卸壓煤層在抽放孔口的負壓宜不小于67kPa;非卸壓煤層在抽放孔口宜不小于13kPa;全系統應不出現正壓狀態。(三)抽放管路附屬裝置及6、設施1.閥門為了調節和控制瓦斯抽放量和負壓及流動路線,確保檢修和更換瓦斯管路及管件時的安全,必須考慮在抽放管路分岔處、泵房吸排氣主管、放空管、吸空管、瓦斯泵吸排氣兩端等位置設置閥門。(1)在抽放主、支管分岔處設置控制閥門,調節管路抽放量。抽放管路檢修和更換時關閉該閥門。(2)在瓦斯泵吸排氣兩端設置閥門。當任一臺瓦斯泵不能運行時,關閉該臺瓦斯泵進出氣兩端閥門,打開另一臺瓦斯泵進出氣閥門并啟動,繼續抽放瓦斯。(3)當瓦斯泵站或水封防爆器、進氣過濾器有故障,系統不能運行時,打開進氣旁路管閘閥和排空管閘閥,關閉故障區域相關閥門,實現自然排放。2.放水器設計在抽放站進氣瓦斯抽放管路、井下瓦斯抽放管路拐彎7、處、低洼處設放水器。3.防爆、防回火裝置為了預防一旦發生瓦斯事故,破壞抽放設備,設計在抽放站吸排氣瓦斯管中處設水封式防回火(防爆)器。4.測量流量和壓力裝置流量和壓力測量裝置包含在瓦斯抽放監測監控系統中,見瓦斯抽放監測監控系統內容。5.除渣裝置定期對抽放管的放水器進行放水,確保抽放管路暢通。在抽放泵進氣側裝設過濾除渣裝置(見瓦斯抽放系統及管網布置圖)。定期清除殘渣等物,避免管路堵塞,確保抽放質量。6.放空管放空管布置在距離抽放站泵房5.0m處,瓦斯泵所抽的瓦斯通過放空管進行排放,放空管高出房脊3m以上,設計高度為10m。(四)礦井下瓦斯抽放地點:1.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2.回風巷掘進工作面。8、3.運輸巷掘進工作面。(四)采掘工作面瓦斯抽放技術措施要求1.采煤工作面(1)瓦斯抽放方法根據專項設計要求實施。(2)鉆場布置:每隔30布置一鉆場,每一鉆場布置不少于5個鉆孔,布置呈扇形布置,鉆孔傾角和方位根據鉆孔抽放半徑和瓦斯卸壓范圍,孔徑6590,孔深5070。(3)采煤工作面回風巷的瓦斯抽放管路每隔30要留一個三通,以便接鉆場集中聯接器。(4)封孔方式:采用水泥砂漿人力進行封孔。封孔材料配合比:硅酸鹽水泥、砂子,水泥、砂子=1:2。(5)封孔方法:封孔前用壓風將孔內的煤清理干凈,然后放入孔內抽放管,管徑為40,封孔長度為4。往孔內送黃泥,每送1放入一個木塞,并用力搗實,直到封完鉆孔,在孔9、口用水泥砂漿在糊一層厚0.20.5。(6)然后用膠管把孔內抽放管與鉆場集中聯接器連接起來。2.掘進工作面瓦斯抽放技術措施要求(1)掘進工作面抽放瓦斯方法采用先抽后掘的方法。(2)在掘進工作面向前方煤層施工耳掛式抽放鉆場,鉆孔呈扇形鉆孔,每個循環施工鉆孔5個,單邊鉆孔間距不得超過30m。鉆孔長度4060,孔徑6590,鉆孔終孔點分別距離巷道輪廓線58。3.封孔方法及其它事項同上。4.鉆孔施工安全技術措施鉆孔施工使用KHYD90-5.5kw的礦用隔爆型巖石電鉆打眼,使用6590mm的螺旋鉆桿。1)開機前的準備(1)首先檢查鉆機各部位螺絲的緊固情況,對松動的螺絲必須旋緊。(2)檢查鉆機各轉動部件是否10、靈活可靠,并將外露的轉動部件及滑動表面擦拭干凈。(3)開機前,應將鉆機空運轉510分鐘,確認鉆機各部件無問題后,方可開始作業(4)必須將電纜線懸掛好,不得與其他物體相互纏繞。2)鉆進時的安全技術措施(1)每班對鉆桿的磨損情況、彎曲情況和絲扣損壞情況進行詳細檢查。(2)上鉆桿時,檢查鉆桿眼孔內是否有堵塞物。(3)操作鉆機時,加接鉆桿人員應站在側面觀察鉆進情況,嚴禁正對鉆孔操作。(4)在鉆進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如大量瓦斯涌出、噴孔、卡鉆等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人員撤出現場,并立即向礦領導匯報,并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5)在有“突出”危險區域作業時,打鉆人員應熟悉突出預兆并掌握磧頭瓦斯變化情況,嚴格11、按防突措施和打鉆施工措施執行。三、礦井瓦斯抽放的應急預案:(一)當瓦斯抽放系統管路損壞漏氣、抽放儀器儀表損壞以及抽放瓦斯監測監控使用不正常等事故時,應立即立即啟動瓦斯抽放的應急預案,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關閉瓦斯抽放泵,及時通知瓦斯抽放分管礦領導和相關抽放人員進行處理。(二)當瓦斯抽放系統管路漏氣或因電氣火花和靜電火花引起瓦斯窒息或瓦斯煤塵燃燒、爆炸等重大以上事故時,應立即啟動瓦斯抽放的應急預案和“一通三防”安全技術措施及應急預案。(三)特編制具體瓦斯抽放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如下:1.建立瓦斯抽放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1)礦設瓦斯抽放事故應急指揮部。(2)指揮部成員有:通訊組長、搶救組長、機電組長、供應12、組長、保衛組長、后勤組長等人員組成。2.指揮部成員的職責(1)指揮長掌握全部險情或災情,決策險情措施或救災措施方案,指揮救災的關鍵性行動。調動全礦有關干部、職工前往險區或災區搶救,調動材料、設備支援搶險工作。聽取災區匯報和副指揮長的意見,根據險情或災情變化,補充新的措施,制定新的救災方案備有與指揮部各組和礦山救護隊以及上級領導、醫院等通訊錄。(2)副指揮長掌握全面情況,進行分析,制定措施,為指揮長決策提出充分依據。聽取險區或災區人員匯報救災措施執行情況,做好記錄及時向指揮長匯報。督促和檢查有關單位救災的預備力量和物資資金積累。保證通訊系統暢通。(3)通訊組長保持與上級有關領導和部門的聯系,備有13、縣、鎮、醫院等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通訊電話記錄。及時傳遞指揮部的各種指揮信息。保持與井下險區或災區的聯系,并及時報指揮部。備有與礦井救護隊的可靠聯系方法。(4)救災組長聽取災區情況匯報,掌握井下全面情況,做好記錄,分析情況,向指揮長提出補充和修改救災計劃的建議。清點出入井人員情況。檢查并記載各單位救災計劃執行情況,特別是安全情況及不定因素。制止和取消不按救災計劃作業的班組和個人的作業。事故消除后,負責組織人員到現場調查了解情況,并向指揮部匯報。(5)機電組長受災時或每逢下令撤出人員時,及時組織礦燈房核對各單位礦燈交回盞數和在救災過程中超過指定時間半小時未交燈人員,并及時向礦值班室和指揮長匯報。召集14、電、鉗、管和機修人員在事故井口指揮地點待命,隨時準備參加搶救戰斗。負責所管轄變電所的停、供電,隨時待命執行。(6)供應組長平時按指揮部安排,保證備足救災物資。救災時急需用具、用品要在盡快的時間內組織到位。保證救災物資的使用質量,不合格者一律不得購進。事故解除后,負責組織人員清收投入的應回收的物品。(7)保衛組長一旦接到指揮部命令,首先組織保衛人員奔赴各井口執行任務,未經指揮部批準人員一律禁止入井。執行井口保衛任務的同時,對變電所、備用發電機、主扇風機房都要派人進行保衛。對干擾指揮部執行搶險任務的人和事進行及時制止和處理。(8)后勤組長負責進出井人員的礦燈、礦靴、礦帽、礦服、勞保用品進行發放和回15、收,并登記好。為救災人員備好生活(包括吃、住、衛浴)準備。備好接送受災人員的救護車,及時護送傷員到醫院醫治,以及備好接送搶險人員的工作車。做好遇難人員家屬的接待、生活、撫慰工作。3.事故報告(a) 事故發生后,應按照相關規定,立即將事故情況上報業主、調度室,上級有關領導、安全監察局匯報。(b)在事故發生后12小時內寫出事故書面報告,逐級上報。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的簡要經過、遇險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并附示意圖;需要有關部門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事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4.事故現場保護:事故發生后,事故應保護好事故現場并維護好治安秩序;礦保衛科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負責做好警戒保衛和維護治安秩序。5.現場醫療救護緊急措施發生后,立即啟動創傷急救預案。需要時,由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聯系其他醫療救護隊伍和醫療器械參與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