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燃燒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3867
2022-09-06
16頁
86.50KB
1、瓦斯燃燒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為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防止瓦斯燃燒引起重大惡性事故,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使國家資源和財產不受損失,確保發生瓦斯燃燒事故時,干部職工能沉著、冷靜地安全“緊急救災、妥善避難、安全撤退、救人優先”的原則,制定如下應急預案:一、 編制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瓦斯燃燒事故是煤礦災害之一,它輕則影響生產,重者可能引發重大瓦斯、煤塵爆炸,毀壞煤炭資源和礦井設備,釀成人員傷亡的重大惡性事故。為提高全礦干部職工處驚應變能力,確保井下出現突發性惡性事故后,井下工作人員能夠沉著、冷靜、安全有序地撤退,并積極有序地控制災情,地面指揮部能夠正確指揮職工避災救災,制定瓦斯燃燒事故應急救援預2、案,使廣大干部職工熟悉救災避災的方法和處理災害的程序。二、礦井概況:1、 地位位置、井田范圍及開采方式:2、 礦井通風系統:3、 礦井運輸、提升系統:4、 礦井排水系統:5、 礦井供電系統:6、 礦井通訊系統:7、 簡要生產地區安排:三、災組織領導機構:礦成立救災組織領導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救災指揮部設在調度室。四、應急組織機構的組織分工及各小組職責:指揮部下設五個救災小組:1、 通訊供電主扇組:組長:成員:職責:(1)熟悉井下各條供電線路,并繪制各采區變電所供電系統圖。(2)確保井下通訊暢通,一旦發生災害時,能保持正常聯系。(3)根據礦長命令,必要時對主扇進行反風。2、 通風組:3、組長:成員:職責:(1)負責日常的通風系統管理,確保通風系統合理、穩定、可靠。(2)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程,組織瓦斯排放并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他措施。(3)完善必要的局部反風設施,確保重點地段能進行局部反風。3、 安全撤退指揮組:組長:成員:職責:(1)負責按礦指揮部要求有序撤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清點總人數,并及時匯報。(2)要求各施工單位撤退前負責將動力、主副風機饋電開關打到零位并閉鎖,同時關閉供水閥門。4、 后勤保障組:組長:成員:責任:(1)供應、財務部門必須保證所需物資、設備及時保質保量到位。(2)負責上級領導及其他客人的接待工作。5、 安全保衛組:組長:成員:職責:(1)參加搶險救災的4、全過程,根據批準的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調配檢查人員,對作戰計劃的各環節、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檢查,確保作戰計劃安全順利完成,發現不安全因素有權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補救措施,及時向指揮部匯報,聽取指令。(2)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并保證井口附近20米范圍內無火源。五、應急救援中有關領導的責任:礦井發生重大事故后,礦長、總工程師和其他領導必須立即趕到救災指揮現場,組織搶救,礦長是負責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長未到之前,由值班礦長負責指揮。各有關人員在處理災害事故中的任務和職責:(1) 礦長:5、是處理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總工程師和機電礦長的協助下,指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2) 礦總工程師:是礦長處理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礦長領導組織制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3) 各有關副礦長:根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負責組織和處理事故所必須的工人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須的設備材料。(4) 礦山救護隊隊長:對礦山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領導礦山救護隊和輔助救護隊,根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援救和事故處理。(5) 通風科科長:按照礦長命令負責改變礦井通風系統,為實現自然通風及恢復主扇運轉做好技術知道工作,注視主扇的工作狀況和組織完成必6、要的通風工程,組織瓦斯排放并執行與通風有關的其他措施。(6) 生產技術科、開拓科科長:按照礦長命令負責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協助礦長進行搶救、撤人和災害處理。(7) 井下各區隊隊長、班長“負責指揮部要求有序撤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清點人數,及時向調度室匯報,并隨時接受礦長命令,完成有關搶救和災害處理任務。在撤退前當班第一責任者負責將動力、主副風機饋電開關打到零位并閉鎖,關閉供水閥門。(8) 礦值班調度員:主值班人員負責發布撤人及其他相關指揮指令,并立即將事故報告礦長、礦總工程師、礦山救護隊、集團公司調度室以及其他領導和有關單位,及時向下達礦長的命令。通知召集有關人員到調度室待命,隨時調度井下搶險救災7、工作。副值班人員負責做好指令記錄,統計掌握出入井人數和留在井下各地區的人數,及時向礦長、總工程師匯報。(9) 考勤及礦井、自救器發放室負責人:根據入井人員的掛牌和領取礦燈、自救器牌號碼,查清在井下的人數及其姓名,并迅速報告調度室。(10) 供應站:及時準備好必須的搶救器材,并根據礦長的命令,迅速運送到指定地點。(11) 機電運輸科科長:根據礦長命令,現場落實機電隊調節設施,實現自然通風,負責停送電指揮、恢復主扇風機供電,并保證其正常運轉;及時搶救人員或安裝機電設備,保證人員撤退、升井,完成其他有關任務。(12) 地測科科長:負責準備好必要的圖紙資料。(13) 醫院院長:負責組織好對受傷人員的急8、救治療,組織護理和藥物供應。(14) 后勤管理科科長:保證對人員的妥善安置和救災人員的住宿以及生活事宜。(15) 保衛科科長: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逗留、圍觀,并保證井口附近20米范圍內無火源。(16) 安檢科科長:參加搶險救災的全過程,根據批準的處理事故作戰計劃,調配檢查人員,對作戰計劃的各環節、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檢查,確保作戰計劃安全順利完成,發現不安全因素有權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不久措施,及時向指揮部匯報,聽取指令。(17) 工資科科長:參加事故搶救的全過程,準確提出事故范圍區域中當班實際出勤人數、姓名、年齡等情況。(18) 機電隊隊長:9、接到礦調度室的事故通知后,立即切斷與事故沒有直接關系的一切童話,開放事故信號;發布停送電命令;命令配電工停送電,并做好記錄;保障通訊暢通。按照礦長的指令實現礦井反風,并做好記錄;保證正常提升及梯子間梯子完好絞車司機及信號工監守崗位。(19) 運輸隊隊長:根據指揮部的指示向井底信號工發布指令。六、應急預案的啟動程序:礦調度室接到瓦斯燃燒時候匯報后,立即通知礦值班領導,礦值班領導根據具體情況,通知指揮部成員立即到調度室,指揮長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七、匯報程序:礦調度室接到瓦斯燃燒事故匯報后,立即將事故概況向值班礦長匯報,并根據值班礦長的知識礦救護隊、礦長、礦技術負責人匯報,并向集團公司總調度室匯10、報。八、通知順序:礦井發生瓦斯燃燒事故后,調度員在向有關領導及上級部門匯報的同時,要通知井下按照避災路線澈人,并通知有關發生事故的區隊、事故涉及的區隊、有關業務科室及科長、其他礦領導、井口提升、調度室等。九、救援原則及方案:1、 應急救災的指導原則:(1) 安全原則:處理災害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且要盡量控制災害影響范圍的擴大。(2) 安全信息準確可靠原則:調度員接到事故匯報時,要問清發生的時間、地點、災區人數、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現狀和趨勢,通知鄰近災區人員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區。(3) 按程序匯報原則:調度員立即按照規定的匯報程序向礦長,總工程師及其他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調度員按領導指示11、立即通知有關人員觀察災情,研究應急措施,并通知保衛科維持好礦區秩序和做好各井口的保衛工作。調度室通知受災的區域內單位值班人員立即查清當班出勤人數,現場遇災人數和估計所在地點。調度員按照礦長、總工程師的指示,調動人力、物力搶救,并掌握事故搶救進展情況,做好詳細記錄。(4) 安全撤離原則:按照礦指揮部要求,安全有序地撤退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并清點人數,及時向調度室匯報。(5) 采取應急措施控制災情擴大的原則:出現瓦斯燃燒事故時,在安全的前提下,現場人員有責任采取應急措施,進行自保和控制災情的進一步擴大。2、 應急方案:井下發生瓦斯燃燒事故后,干部職工要沉著、冷靜地按照“緊急救災、妥善避難、安全撤退12、救人優先”的原則搶險救災。具體如下:1、 發生瓦斯燃燒事故后,現場跟干部或班組長要立即組織人員在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救災滅火,并將事故概況及現場情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2、 現場滅火效果不理想時,現場跟班干部或班組長要組織人員按照最短的避災線路迅速撤到新鮮風流中,直至地面。3、 調度室接到發生瓦斯燃燒事故的信息后,除按照規定匯報外,調度室要立即通知救護隊近況到調度室待命,隨時準備下井救人、搶險救災。4、 指揮部根據瓦斯燃燒事故現狀、對人員和礦井的危害程度以及可能的發展后果,絕對是否采用礦井反風和區域反風。5、 指揮部根據瓦斯燃燒情況,在安全的前提下安排救護隊員下井救人、滅火、構件防火墻。6、 機電13、通風部門要積極配合指揮部,保持提升運輸系統暢通,并準備隨時反風。十、 安全技術措施:1、 井上下作業的干部職工必須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做好日常的隱患排查及預防措施。2、 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應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工具不得挪做他用。3、 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m范圍內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4、 在有煤“巖”與瓦斯突出危險的礦井中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時,必須停止突出危險區內的一切工作。5、 井下各轉載點、泵列車、油液存放點、工具庫等處必須配備滅14、火器兩臺,砂箱一個(存砂不少于0.5m3),存放于各臺設備進風側5米處,并配備有不少于20米的灑水軟管,采煤機、掘進機上要掛兩臺滅火器。6、 井下各處要加強機電管理,杜絕電器失爆,消滅摩擦火源和電火花。7、 采煤工作面投產前、采掘工作面開工前必須完善監測系統及斷電裝置。8、 加強礦井通風管理,采掘工作面配風量要滿足需風要求。其他行人、運料巷道及聯絡巷道的風量要滿足最低風速要求。9、 采煤工作面要加強上隅角瓦斯管理,擋風障和導風障要按要求管理到位,杜絕上隅角瓦斯超限,每次移架前,要向上隅角及架間灑水。10、 掘進工作面要加強局部通風管理,杜絕掌子頭局部瓦斯聚集。11、 掘進巷道的空頂空幫要用物料15、充填或背板,避免瓦斯局部聚集。12、 瓦斯排放要按規定停電、撤人、設警戒,并呀個控制回風流的瓦斯濃度。13、 采區絕緣點的絕緣值要符合規定,并要按周期檢查。14、 加強放炮管理,禁止放糊炮、明炮和空心炮,爆破母線要隨用隨掛。15、 發生瓦斯、煤塵爆炸后,救援隊伍要及時到調度室待命。16、 事故情況應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17、 處理事故要做到沉著、冷靜、迅速、正確果斷、有條不紊,并將現象、表計、信號、命令、操作時間、對話人姓名設備名稱等做好詳細記錄,并錄音,錄音磁帶要保存好,以便分析事故。18、 調度室要做好日常入井人員分布情況統計。19、 供應、財務部門必須保證所需物資、設備及時保質保量到16、位。20、 災害處理后要認真做出總結。十一、物資、設備、材料儲備清單:(見附表)附表一:地面的物質準備明細表俯表二:井下必要的物質準備明細表十二、恢復正常狀態的原則和程序:1、恢復正常狀態的原則:(1) 安全原則:恢復正常狀態前,事故地點的隱患必須徹底排除,確定沒有再次燃燒或爆炸的可能性,同時有度有害氣息不得超過規定。(2) 先送風后送電的原則:恢復生產前,要先恢復事故區域內的正常通風,經仔細檢查無危險后方可恢復供電。2、恢復正常狀態的程序: 事故隱患排除后,指揮部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具備恢復正常狀態的條件后,安排救護隊現場偵察,救護隊將安全信息反饋到指揮部后,指揮部同志調度室組織恢復正常狀態,調17、度室通知通風部門恢復正常通風、排瓦斯、再通知相關單位恢復供電,恢復生產。十三、日常超前防范的九項準備工作:(1) 心理準備:瓦斯燃燒事故有可能引發瓦斯、煤塵爆炸,毀壞煤炭資源和礦井設備,釀成人員傷亡的重大惡性事故,所有領導干部及廣大職工必須有足夠的認識和充分的心理準備,干部遇事要沉著、冷靜的指揮,井下職工要做到安全、有序的撤退。(2) 技術準備:針對瓦斯燃燒事故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處理技術方案,并形成文件下發到有關單位。(3) 隊伍準備:建立協調統一的救援領導機構和反應快捷、能爭善戰的礦山搶險救災隊伍,提高職工處驚應變能力,確保井下出現土法性事故后,靜下工作人員能夠安全撤退,并積極有序的撤退,并18、積極有序的控制災情,同時,地面能夠及時成立得力的救災領導小組。(4) 物資準備: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庫要按規定配備足夠的材料和設備。機電隊要確保各風井反風設施處于完好狀態。(5) 圖紙資料準備:通風科負責準備礦井通風系統示意圖、通風網絡圖及井下供水、注漿、壓風管路系統圖、礦井自然通風系統圖;機電科負責準備礦井供電系統圖、井下生產調度遠程電話安裝圖、井下排水系統圖;地測科負責準備井上下地質對照圖。圖紙由調度室統一保管,有關科室圖紙每季度交換一次。(6) 安全學習、培訓準備:各單位要切實搞好職工的學習和培訓工作,使職工了解瓦斯燃燒事故的應急處理辦法、自救器使用常識及安全撤退原則。(7) 井下人員日常19、分布情況準備:調度室要做好三班入井人數分布情況統計,統計要分隊,分采區列清單。(8) 通訊準備:地面指揮部要配備4部行政電話和直通井下的生產電話,確保通訊暢通。(9) 素質準備:各單位由行政一把手組織職工學習災害應急預案,讓職工清楚避災路線。附表一:地面的物質準備明細表序號設備、器具材料名稱單位數量存放地點負責人1多級消防泵臺12 汽油消防泵臺13 消防水帶米4004 消防鍬把305 消防鎬把106 干粉滅火器1211型臺407 水槍頭個58 消防桶個209 粉末滅火彈個610 10升泡沫滅火器臺411 CO2滅火器臺212 28KW臺213 11KW臺214 電力開關臺315 擔架付216 20、輕型溜子臺217 探照燈盞418 風鎬臺219 安全帶條520 潛水泵臺221 12mm鍍鋅鋼絲繩米20022 水玻璃噸123 石灰噸424 玻璃綿公斤1000附表二:井下必要的物質準備明細表序號設備、器具材料名稱單位數量存放地點負責人1100mm消火水龍帶米100275mm消火水龍帶米300352mm消火水龍帶米4004 一寸膠管米505 風筒節206 水龍帶米807 棕繩米258 鐵鍬把49 鎬把610 大錘把211 手鋸把212 水槍支213 消防捅管個414 電纜米2015 木板帶米30.516 方木米30.517 水泥噸18 黃土米3219 沙子米3220 白灰米3221 鐵釬根222 鐵釘(2#、3#、4#)公斤2023伸縮梯付124 滅火巖粉公斤50025 接管工具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