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3898
2022-09-06
9頁
21.50KB
1、曲阜市小雪中心衛生院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山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山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并結合我醫院實際,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導思想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實行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信息暢通、反應及時,加強協作、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保證及時、準確、有效地實施預防、控制和救治措施,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二、適用范圍適用于我鎮區域內地震災害以及由地震災害引起的次生災害事件的應急活動。受其他破壞性地質災害而危害社會公眾身體健康、甚至危及人2、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公共衛生事件,可參照本預案組織實施相關衛生應急處置工作。三、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力減損失。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地震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預防為主,平震結合。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救助相結合,全面做好地震應急的各項準備工作。3、加強管理,規范有序。單位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針對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預案,加強培訓與演練,確保及時、規范、有效地處置地震災害引發的醫療衛生事件。4、依靠科技,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和專業人員的作用,鼓勵開展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同時,加大對社會公眾的地震防護知識宣傳,強化防范意識,提高3、自救和互救能力。四、組織機構為加強全鎮地震防控工作,醫院成立了以院長任組長,分管院長任副組長的地震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名單見附件1),全面負責我鎮地震災害的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工作。主要職責:提供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建議,協調、指揮全鎮救災防病工作,組織協調全鎮醫療衛生機構人力、物力、財力開展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醫院成立了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地震救護工作組織(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疫應急領導小組見附件),備足備齊應急所需要的藥品、器械、消毒、隔離、防護用品等,具體物資應列表備查,專人管理。開展地震應急演練,提高地震應急意識和應變處置能力,將各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一旦我鎮發生地4、震災情,確保醫療救治、疫情處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五、地震災害醫療衛生應急響應和終止1、啟動預案響應在曲阜市衛生局的統一領導下,由抗震救災小組宣布啟動相應級別的地震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響應機制,并在衛生局的指導下和曲阜市小雪鎮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領導下,迅速開展各項醫療衛生救援工作。2、信息發布遵循歸口管理、政府發布,區別情況、分層報道,講究方式、注重效果的原則,及時向社會發布震情、災情和抗震救災等信息。3、特殊處置當地震突發事件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超出我院自身處置能力時,醫院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向市衛生局請求支援。4、應急結束地震災害現場醫療衛生救援任務結束,傷員在各醫療機構得到科學救治,5、經市政府或抗震救災指揮部批準,可宣布終止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轉入常規性工作,并上報曲阜市衛生局。六、應急措施(一)緊急啟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組織系統和保障體系醫院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在小雪鎮政府和衛生局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和指導下,迅速開展以下工作:1、對地震災害進行快速醫學評估,確定災害所引發的重點衛生問題,調配相應的專業救援隊伍。2、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執法等各項抗震救災工作。3、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并接受社會各界為幫助地震災區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捐助的資金、防治藥品、器械等。(二)建立抗震救災衛生技術保障體系1、組建抗震救災醫療救治隊伍。醫6、療救治隊伍以醫院外科人員為主,適當配備其它相關專業的臨床醫護人員,負責傷員的分級救治和轉運工作。2、組建抗震救災衛生防病隊伍。衛生防病隊伍由醫院防保人員共同組成,負責災區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執法工作。3、組建抗震救災宣傳報道隊伍。宣傳報道隊伍由醫院辦公室人員組成,負責災后的宣傳報道及災情上報等工作。4、組建抗震救災救濟隊伍。救災救濟隊伍由醫院后勤人員組成,負責救災物資、救災藥品、器械的接收、下發等工作。5、抗震救災醫療救治隊伍和衛生防病隊伍要根據各自職能職責配備必需的交通、通訊工具,現場醫療救護設備、藥品、消殺滅藥械、預防用生物制品、檢驗設備、試劑及個人防護物品和必要的生活物資,以保障應急7、任務的執行。(三)醫療救治工作1、醫療救治。醫療救援要在地震災害應急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工作領導小組的指揮下進行。首先搜尋、集中傷員,然后檢傷分類,先重后輕,現場搶救,及時轉運。2、檢傷分類。到達災區的醫療救治人員要及時將傷病員轉送出危險區,按照國際統一的標準進行檢傷分類,分別用藍、黃、紅、黑4種顏色的傷病員卡,對輕、重、危重傷病員和死亡人員作出標示,以便后續救治辨認或采取相應措施。以保證危急傷員及有搶救價值的傷員優先得到搶救,一般傷員得到及時治療。3、早期救治。采取先救命、再治傷的救治原則。二級醫院對接收的傷員要盡早治療,包括進行心肺復蘇、盡早氣管插管及輔助呼吸,包扎、固定、清創、止血、補液、8、保溫、吸氧、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療。對有生命危險的傷員實施緊急處理。同時要做好救治傷員的統計匯總工作,及時上報。4、傷員轉送。超出二級醫院救治能力的傷員,二級醫院要寫好病歷,在市衛生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及時將其轉往就近或指定的醫院救治,并妥善安排轉運途中的醫療監護。(四)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醫院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在小雪鎮人民政府和衛生局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和指導下,要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監督管理,及時組織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實施疾病預防控制措施。1、緊急建立災后疾病監測系統,組織開展震后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對災區可能發生的傳染病及其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預測,并提出防治措施。2、加強疫情報告,實9、行災區疫情日報和零報告制度。市、鄉、村三級防疫人員要按照村鄉市的程序向市疾控中心規范上報傳染病疫情,一旦發生重大疫情和特殊醫學緊急事件,要及時報告市衛生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便及時組織力量開展調查處理,迅速控制和撲滅疫情。3、抓好水源保護和飲水消毒。要劃定臨時水源區域,并做好水源保護工作,選擇臨時性水源的總原則是先選用深層地下水,如有困難,依次選擇泉水、淺層地下水、地面水。著重做好分散式飲用水消毒,鼓勵群眾喝開水,在沒有條件的地方,要推行用漂泊粉或含氯消毒劑對飲用水進行消毒,飲用水消毒措施要落實到每家每戶。保證飲用水衛生。4、指導開展環境衛生清理。加強災民聚集地的廁所及垃圾場的設置和管理10、。盡量利用尚存的儲糞設施儲存糞便,在災民聚集地選擇合適地點搭建臨時應急廁所,并及時對糞便進行衛生處理或掩埋。5、當發生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泄露或放射性污染時,要組織專業人員盡快判定危害范圍,開展監測,指導防護。6、傳染病控制。重建安全飲用水系統,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對蚊、蠅、鼠等病媒生物的監測,安全合理使用殺蟲、滅鼠藥物,采用多種措施,及時有效開展殺蟲、滅鼠等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理傳染源,加強病人的隔離、治療,做好疫點(疫區)的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工作。及時開展應急免疫工作。(五)災后的衛生監督執法工作要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進一步落實食品衛生監督網格化管理責任制和食品衛生信息公示制度;加強食品11、食品原料的采購索證和臺賬登記管理;嚴格執行衛生許可發放標準;加強從業人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和預防性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污染食品,消除食物中毒的隱患,預防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患。(六)開展衛生防疫防病知識的宣傳醫院抗震救災領導小組要組織全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所人員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對災區群眾進行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識宣傳,最大限度地提高宣傳教育的覆蓋面,提高群眾自身防護、自我保健意識和心理調節能力。七、地震后期的工作(一)開展災區醫療衛生機構的恢復和重建工作1、醫療救治隊伍在完成醫療救護任務撤離災區前,主動做好交接工作,確保災區傷病員醫療救治工作的延續性。2、災區衛生醫療保健機構與設施的恢復12、和重建工作,要在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做好災后重建整體計劃,統一規劃,優先安排,確保醫療救護與衛生防病工作的正常運轉。(二)災區傷病傷殘人員的治療與康復1、繼續做好災區留治傷病員的治療工作??梢圆扇¢T診、巡回醫療、家庭病床等多種形式,對傷病員進行檢查、治療,同時還要對發現的漏診傷病員及時治療。2、醫療衛生人員須對傷愈出院的傷病員進行回訪、復查,對有功能障礙的傷員指導他們科學地進行功能鍛煉,促進康復。對因地震造成精神疾患的病人給予心理康復治療。(三)災區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及時組織開展與健康相關的災害后果評價,繼續做好衛生防病工作,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1、迅速恢復和重建疾病監測系統。(1)要盡快恢13、復醫療預防保健網底,加強對傳染病監測和疫情報告各個環節的督導檢查,落實各項防病措施。(2)繼續加強災區重點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3)加強疾病監測與報告工作,及時評價和反饋監測信息。報告內容包括法定傳染病報告、主要疾病的流行態勢、居民臨時居住地周圍的嚙齒動物和媒介生物消長的情況等。2、要加強流動人口的衛生管理,及時發現傳染病人,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播散。3、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接種與預防性服藥。盡快恢復和重建計劃免疫設施和冷鏈系統。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接種或預防服藥工作,提高人群保護能力,預防相應傳染病的發生。盡快恢復受災地區計劃免疫常規接種工作,尤其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查漏補種,14、保護易感人群、消除免疫空白。4、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按照“部門組織,地方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動手,科學治理,社會監督,分類指導”的工作方針,整治臨時居住區和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清運垃圾污物,做好人畜糞便、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消滅蚊、蠅孳生地,開展居住地及周圍的滅鼠工作,努力消除傳染病可能發生或傳播的條件。5、繼續深入開展衛生防病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自我防病意識。(四)災區的衛生執法監督工作醫院防疫人員要在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領導下,加強開展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嚴防食物中毒事故發生。1、加強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的監督管理。(1)強化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衛生監督管理,加強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工作。(2)盡快恢復和重建飲用水供應系統,加強飲用水水源和臨時供水設施的衛生監督管理,定期監測水質,保障供水安全。2、加強對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公共衛生監督與指導。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工業企業、公共場所、城區規劃的衛生監督與評價。控制職業危害,加強放射源的清理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