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工程王~王區間聯絡通道及泵站工程凍結法加固開挖及構筑施工應急預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4061
2022-09-06
19頁
2.66MB
1、軌道交通三號線一期工程王王區間聯絡通道及泵站工程凍結法加固開挖及構筑施工應急預案 編制: 日期: 審核: 日期: 審批: 日期: 目 錄1.總則31.1 編制目的31.2 編制依據31.3 適用范圍31.4 工程概況31.5 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42. 施工危險源、風險分析及主要技術措施52.1凍結施工風險分析及主要技術措施52.2開挖與構筑施工風險分析及主要技術措施63. 施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73.1凍結施工應急預案73.2開挖與構筑施工應急預案83.3常規風險應急預案84. 應急救援組織結構及職責84.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84.2應急搶險小組94.3應急小組組織職責104.4預防與預警112、4.5 應急響應134.6 保護措施程序154.7 信息發布與公眾教育154.8 事故后的恢復程序164.9 應急保障措施165.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195.1 應急預案培訓195.2 應急預案培訓內容195.3 應急演練19王王區間聯絡通道及泵站工程凍結法加固開挖及構筑施工應急預案1.總則1.1 編制目的 為有效應對武漢軌道交通3號線王家墩中心站王家墩北站區間聯絡通道及泵站工程凍結法加固開挖及構筑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重大事故,及時采取應急控制措施,組織實施搶險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城市道路管3、理條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湖北省省建筑市場管理條例建質200987號文件1.3 適用范圍本應急救援預案適用于武漢地鐵3號線王家墩中心站王家墩北站區間聯絡通道及泵站工程開挖及構筑施工過程中的緊急安全情況。1.4 工程概況王家墩中心站王家墩北站區間出王家墩北站后以400m的曲線半徑上穿10號線,下穿云飛路、清江路及王家墩公園假山后進入王家墩中心站北端停車線。區間共設2個曲線,曲線半徑R=400m,線間距10.014.50m。沿線穿越王家墩公園假山(假山為2011年9月份堆載完成,山頂距地面約15米,區間正上方堆載約7.2米規劃10號線,根據既有資料暫未發現區間范圍內存在管線4、。區間左線里程位置為左DK15+633.780左DK16+368.455,右線里程為右DK15+633.780右DK16+368.455,在右DK15+915.480(左DK15+900.852)里程處區間的最低點設置一個聯絡通道兼排水泵房。聯絡通道平面示意圖區間隧道為外徑6m,內徑5.4m,管片拼裝襯砌的單洞圓形隧道,管片環寬1.5m,管片砼C50,S12。擬構筑聯絡通道所在位置的隧道管片為鋼管片,隧道內徑為5.4m,管片厚度300mm。襯砌采用二次襯砌方式;臨時支護層和永久結構層之間設防水層。其中與泵站合建的在聯絡通道結構層底部左、右線各預埋一根DN250球墨鑄鐵管。1.5 工程地質及水文5、地質條件聯絡通道兼泵房結構主要處于(3-5)層粉質粘土夾粉砂、粉土、(4-1)粉砂、(4-2)粉細砂,依據詳勘地質報告,按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5)將聯絡通道兼泵房站結構所處土層分為VI級圍巖。擬建場區的地下水主要有賦存于填土層中上層滯水和賦存于(3-4)層、(3-5)層及(4)層中的孔隙承壓水兩種類型。依據詳勘報告區間場區內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有微腐蝕性。根據電阻效率測試結構,場區土層場地土對鋼結構有中強腐蝕性。 土層參數表:層號巖土名稱密度狀態天然重度承載力特征值壓縮模量基本承載力抗剪強度指標靜止側壓力系數基床系數粘聚力摩擦角垂直水平C KVKXkn/m3(kPa6、)MpakPakPa()(MPa/m)(MPa/m)3-5優質粘土夾粉土可(中密)18.51208.515510220.4416184-1粉砂稍中18.916514.51500310.420324-2粉細砂中密19215201950330.3725352. 施工危險源、風險分析及主要技術措施2.1凍結施工風險分析及主要技術措施凍結施工風險分析(1) 因供電、供水中斷、冷凍機組或其他輔助設備的機械故障引發的停機,而中斷冷凍施工,使凍結帷幕溫度回升或融化,強度降低。(2) 各凍結管串聯支路的供冷不平衡而引起的凍結帷幕發展速度不均衡,導致凍結帷幕易出現薄弱環節。(3) 由于砼和鋼管片相對土層容易散熱7、,會嚴重影響隧道管片附近土層的凍結速度,使凍結帷幕與管片接合處膠結不好,易出現薄弱點。 (4) 因凍結鹽水濃度過小結晶發生堵管,造成鹽水循環中斷而發生鹽水管脹裂事故。(5) 凍結過程中,因發生斷管事故而造成鹽水泄漏入加固土體內,使土體不易凍結,強度降低,易出現薄弱環節,甚至造成凍結失敗。在開挖階段則會發生透水、涌泥、涌砂事故。(6) 凍結施工中,土體的凍脹是不可避免的,在凍脹過程中必然產生一定的凍脹力,會對隧道及周圍環境產生影響,造成管片變形等。凍結施工主要技術措施(1) 因聯絡通道的施工危險點多,發生事故損失嚴重,事故影響大,為了防止開挖期間突然斷電,位于地面上的現場變電所上源供電采取雙電源8、供電模式;從現場變電所引到聯絡通道凍結機組處采取單回路供電。開挖期間再備用一臺300KW發電機組。(2) 凍結站在隧道內總蓄水達100m3。在供水中斷的情況下,可利用蓄水箱清水保證冷卻用水需求。同時積極聯絡各方,及時恢復供水。(3) 凍結站安裝有兩套冷凍機組,正常情況下需一臺冷凍機組運轉。一旦發生機械故障,可隨時利用第二臺備用冷凍機組繼續凍結,同時修復故障機組。平時加強設備的管理與維修,冷凍機運轉時安排有熟悉機器性能的操作工人對機組進行全面細致的檢修和維護,確保其安全性。值班配備富經驗的制冷機修工人,以便及時發現、解決問題。根據需冷量計算分析,在積極凍結期,需一臺機組凍結,當發生停凍后,可通過9、適當延長凍結時間的方法,以滿足凍結帷幕的設計要求;在維護凍結期(開挖階段),聯絡通道一臺機組運轉則滿足冷量需求,因機械故障的停車對凍結帷幕的影響并不大。(4) 在每個凍結串聯支路上的鹽水出、入口安裝閥門。在凍結過程中,監測各個支路的鹽水溫差情況,一般各支路的溫度差別控制在3范圍內。根據測量溫差情況,通過閥門相應地調節各支路的鹽水流量,直到各支路的溫差滿足控制要求。(5) 加強對旁通道加固土體區域內的管片的保溫。在凍結站的對側隧道(凍結管的末端處)布置冷凍排管;在此基礎上再對整個凍結區域的管片進行鋪設保溫層保溫。在管片與凍結帷幕接合處,布置測溫點,有針對性測量凍結情況。(6) 加強凍結過程中對鹽10、水濃度的檢測,要求其比重控制不小于1.26(29.8Beo),其結晶溫度在-38.6。一旦濃度偏小,及時補充CaCl2。(7) 加強凍結過程中對鹽水箱液面的測量,一旦發現鹽水泄漏,及時匯報,并及時對現場所有鹽水管路進行檢查,首先判斷是因凍結管斷裂或焊接質量有問題出現的鹽水泄漏(此鹽水漏入凍結土體內),還是從凍結膠管或是鹽水干管及閥門中泄漏的 (此鹽水未漏入凍結土體內)。若鹽水漏未入凍結土體外,直接根據情況及時修復,再恢復凍結;若鹽水漏入凍結土體內,則要用排除法進一步確定是哪些組出現了問題,最后確定到具體的凍結管,采用下套管的方法,再恢復凍結。 (8) 在凍結帷幕內,單座聯絡通道布置4個卸壓孔,11、左、右線隧道各2個,凍結過程中,加強對卸壓孔內壓力的觀測,當壓力上升超過靜水壓力0.15Mpa0.3Mpa時,需及時打開卸壓孔閥門,釋放因土體凍脹引起的凍脹力,減少對管片和地表的危害。同時在凍結交圈之前,安裝預應力支架,進一步控制管片的變形。2.2開挖與構筑施工風險分析及主要技術措施開挖與構筑施工風險分析此階段為在凍結帷幕的保護下進行人工開挖和臨時支護和永久結構的施工,只要凍結帷幕的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則不會發生風險事故。(1) 聯絡通道及泵站開挖后,地層中原有的應力平衡受到破壞,引起通道周圍地層中的應力重新分布,這種重新分布的應力不僅使上部地層產生位移,而且會形成新的附加荷載作用在已加固好的凍12、結帷幕上,凍結帷幕及凍結管在這種應力作用下會產生蠕變。蠕變變形量過大,則會引起凍結管斷裂,使凍結不能繼續進行,直至凍結帷幕破壞。 (2) 因凍結帷幕各部分發展速度的不平衡、凍結土體周圍有暗流水流過、凍結管鹽水泄漏入凍結土體內、與管片處的膠結不好、大量的超挖凍土體,都會引起凍結帷幕出現薄弱點,在開挖過程中,都有可能引起流水、流泥砂等現象。如不做早發現早控制,則會造成大量的泥砂涌出,控制不及時,直到坍塌。開挖與構筑施工主要技術措施(1) 對于因凍結帷幕各部分發展速度的不平衡、凍結土體周圍有暗流水流過、凍結管鹽水泄漏入凍結土體內、與管片的膠結不好等原因而引起的薄弱點,則在凍結孔施工和凍結期間,積極采13、取措施,完全得以控制。開挖過程則要求不得超挖,確保凍結帷幕的有效厚度和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并且減少后期融沉量和地表沉降量。(2) 根據測溫孔溫度情況,在凍結可能存在的最薄弱部位打設探孔,以確定凍土強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打開鋼管片。(3) 在開挖過程中,檢測凍結帷幕的變形,根據變形情況及時調整開挖步距及臨時支護方式。檢測頻率每天2次,集水井部分每天2次。(4) 加強臨時支護壁后的充填密實,使臨時支護層與凍結壁之間沒有間隙,可有效控制凍結帷幕的變形。(5) 為防止隧道變形與破壞,把開口部位的鋼管片縫全部焊接;在打開預留鋼管片之前,在隧道兩側設有8個支點的鋼支架各兩榀。(6) 安裝安全應急門,以14、防緊急情況發生時使用。(7) 在開挖與掘砌過程中,現場應配備應急沙包、水泥、麻絲、木板等,搶險物資應堆放整齊,搬運方便。(8) 開挖過程中,工作面出現不正常現象采取的措施:當發現凍結帷幕變形過大時,則進一步加強凍結,同時減少開挖步距,縮短臨時支護間距;當發現有冒砂涌水現象時,應及時采用應急砂袋等搶險物資及時充填,控制事故的擴大;當控制無效時,則關閉安全應急門,向通道內注水,確保土體不得坍塌。3. 施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3.1凍結施工應急預案 (1) 采用市電電源線路,在位于地面上的現場變電所上源供電采取雙電源供電模式;從現場變電所引到聯絡通道凍結機組處采取單回路供電,停電時電工切換電纜。另備用315、00KW發電機機組,專業人員啟動發電機組,在1小時內供電。距離發電機組100米處有道達爾加油站,現場備用2個油桶提供柴油。(2) 在水池內需滿水,以防應急之用。(3) 凍結站安裝有兩套冷凍機組,機組間安裝切換閥門,必要時可用一臺機組維持冷凍,搶修另一臺機組。3.2開挖與構筑施工應急預案(1) 在開挖與掘砌過程中,現場應配備應急沙包、水泥、麻絲、等。搶險物資應堆放整齊,搬運方便,一旦出現險情封閉開挖面,繼續凍結。(2) 施工過程中,如發現涌水、涌砂,用砂袋和粘土袋壓住出水點,在上述搶救措施無效時,關閉安全門,從預留閥向內注漿,然后繼續凍結。 (3)成立應急處理小組,小組成員由各隊伍等組成及時處理16、各種應急措施。3.3常規風險應急預案(1)發生火災,在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生小的火災,現場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并疏散人員;如果發生較大火災,疏散人員的同時聯系當地消防部門進行搶救。(2)施工觸電,在施工過程中,非電工人員禁止電工作業,如有觸電情況發生,緊急聯系附近醫院進行救治。4. 應急救援組織結構及職責為實施在發生重大生產安全質量事故時的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擴大,竭力搶救人員及設備物資,盡量減少事故的危害,保障項目員工和周邊居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項目財產安全和周邊單位財產安全,特成立應急救援組織機構。4.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指揮(由項目經理擔任)的職責: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啟動。負責事故應急行動期間17、各單位的運作協調,按照應急預案合理部署應急策略,和事故現場指揮者協同工作,保證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完成。如項目經理不在現場時,總指揮按下列順序崗位人員擔任: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安全總監。事故現場指揮者(由項目副經理擔任)的職責:負責對事故現場的控制,協調應急隊員的救援工作,識別危險物質及存在的潛在危險并對事故現場進行分析,執行有效的應急操作,保證應急行動隊員的個人安全,并負責事故后的現場清除工作。保持與總指揮的聯絡。公共關系代表(由項目經理或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擔任)職責:負責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與新聞媒體的聯系工作,接受他們的采訪,必要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并與安全人員和法律人員及其18、他事故應急者保持聯系。支持人員(由負責資料和經過培訓的醫療人員擔任)職責:在事故應急期間,接受事故指揮者的調遣,提供各類應急所需的技術支持和醫療支持。如負責傷員的治療、救護,并回答醫療方面的問題。信息管理人員(由調度擔任)職責:負責接受事故報警信息,并在事故應急期間向事故應急者提供他們所需的信息,負責各應急小組之間的通訊聯系,設置專線電話。應急總指揮應急副指揮應急副指揮技術部物設部計合部綜合部應急搶險各響應小組安質部應急副指揮財務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機構圖如果調度不在時,按以下順序崗位擔任信息管理人員:調度安全主管安全員。4.2應急搶險小組以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為基礎,成立應急反應指揮部,下設應急搶19、險工作小組,結構如下圖所示。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急搶險一組物資供應組醫療救護組資金保障組善后處理組應急技術組應急搶險三組應急搶險二組疏散警戒組通信聯絡組應急處理組織機構圖4.3應急小組組織職責4.3.1 、應急救援總指揮(1)分析緊急狀態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2)指揮、協調應急響應行動;(3)與項目部外應急響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4)直接監察應急操作人員行動;(5)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6)協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響應組織;(7)應急響應組織的啟動和結束;(8)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20、;(9)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10)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域的安全性。4.3.2、 應急救援副指揮(1)協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2)向應急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響應對策和建議;(3)保持與事故現場各應急響應組組長的直接聯系;(4)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5)根據施工場區的實際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議。4.3.3 疏散警戒組應急程序啟動后,疏散警戒組人員在疏散警戒組組長帶領下,分別對各出口進行封閉、警戒,未經應急總指揮許可21、情況下,嚴禁任何人員及機械出入。4.3.4 通訊聯絡組負責內外部信息溝通,項目車輛使用以及對外聯絡。4.3.5 應急搶險一組在突發狀況下組織應急人員搶救被困人員,進行應急材料運輸,隨時聽從總指揮的安排。4.3.6 應急搶險二組配合搶險一組進行救援工作。應急響應擴大時,根據領導小組安排,進行響應的搶險救援活動。4.3.7 應急搶險三組配合搶險一組進行救援工作。應急響應擴大時,根據領導小組安排,進行響應的搶險救援活動。4.3.8 應急技術處理組在應急搶險過程中,負責提供技術支持,根據現場情況制訂應急響應方案。4.3.9 物資供應組保證現場應急搶險物資充足、到位。4.3.10 醫療救護組負責緊急情況22、下對受傷人員的救援及初步救護工作,并會同應急搶險一組護送傷亡人員。4.3.11 資金保障組保證所需應急資金及時到位,確保現場使用。4.3.12 善后工作組負責應急響應后的現場恢復,協調各方關系,做好后期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盡可能將事故造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4.4預防與預警4.4.1 危險源監控根據項目組織實施對區間聯絡通道工程的各工序及特點采取專項檢查、日常巡檢、重點盯防、等針對性方法對聯絡通道工程可能出現的危險源進行監控,并采取相應措施。4.4.2、預警行動應急救援行動是指在緊急情況發生時,為及時營救人員、疏散撤離現場、減緩事故后果和控制災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搶救援助行動。一旦事故發生時,應及時23、調動并合理利用應急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資資源投入行動;在事故現場,針對事故的具體情況選擇應急對策和行動方案,從而能及時有效地使傷害和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圍。4.4.3、 信息報告與處置1)事故發生區事故現場、項目負責人或安全主管部門應采取以下行動:(1)掌握情況。不論現場何種局面,必須掌握的情況有:事故發生時間與地點;種類、強度;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現場傷亡情況,現場人員是否已安全撤離;是否還在進行搶險活動;有無火災與爆炸伴隨;現場的方向、風速;事故危及項目外的可能性。(2)報告與通報。在掌握事故情況,并判明或已經發現事故危及項目外時,應立即向有關單位或部門進行報告:報告負責本項目部的24、業主和業主代表(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及駐地監理(北京磐石建監理部);報告本系統直接領導部門(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城軌分公司);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及情況的緊急程度,按預案的應急級別發出警報。(3)組織搶救與搶險。制止危害擴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擴展。同時,因本單位最熟悉事故設施和設備的性能,懂得搶險方法,必須組織盡早搶救與搶險。要迅速集中力量和未受傷的崗位職工,投入先期搶險,包括:搶險受傷害人員和在危險區域的人員,組織經培訓過的醫務人員搶救傷員,并將傷員轉移至安全地帶;停止設備運轉、滅火、隔離危險區等;清點撤出現場人員數量,組織本單位人員撤離危險區;組織力量為前來應急救援的隊25、伍創造條件。2)應急指揮中心(1)值班人員的行動:記錄事故發生區報告的基本情況;按預案規定,通知指揮部所有人員到達集中地點,并規定時限;根據情況的危急程度,或按預案規定通知各應急救援組織做好應急出動準備。(2)應急救援小組的行動:根據事故發生區報告的情況,指示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危害估算;會同專家咨詢組判斷情況,研究應急行動方案,并向總指揮提出建議。其主要內容是:事故危害后果及可能發展趨勢的判斷,應急的等級與規模,需要調動的力量及其部署,公眾應采取的防護措施;按總指揮的指令調動并指揮各應急救援組投入行動。4.5 應急響應4.5.1、響應分級本工程應急級別劃分為三級一級預警,最低應急級別,可以控制的26、異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二級現場應急,屬于中間應急級別,不會超出項目界限。外部人員和財產一般不會受事故的影響。這種級別表明項目內人員不能或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需要外部援助(如消防、醫療單位的援助)。三級全體應急,這是最嚴重的緊急情況,表明事故已擴散到項目外。根據不同事故類型和外部人群可能受到影響,可決定進行安全避難或疏散。同時需要醫療和其他機構的人員支持。應急響應開始通知外部機構事故發生被人員發現通知報警中心事故評價應急狀態宣布應急行動流程圖4.5.2、 響應程序1) 報警系統和通告程序一旦由項目人員、操作人員或警衛人員發現緊急情況,要立即用電話通知信息管理人員,確保應急級別,臨時擔任項目應27、急總指揮、管理層和項目外機構(業主、業主代表、監理工程師)通報,項目總指揮接到匯報后,按實施程序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根據應急類型、發生時間和嚴重程度,依照法律、法規和標準必須向項目外通報。在應急總指揮的指導下,通訊聯絡負責人按應急預案規定行動;按法律、法規的要求向員工、公眾提供有關活動的信息;新聞發布和事故報告;向報紙、電臺、電視臺發布,緊急事故和任何人員受傷的信息,只有以下人員有權發布: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程師。2) 應急處理程序完成應急處理恢復正常施工 實施應急處理方案 出現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開始工作報告有關單位及部門 報告業主報告工程報告現場監理加強監測 分析原因 制定應急28、處理方案、措施 實施應急處理方案觀察處理效果調整應急處理方案、措施 應急處理程序工作流程圖4.5.3應急結束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事故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批準后,現場應急結束。應急結束后,應明確:(1)事故情況上報事項;(2)需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3)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4.6 保護措施程序4.6.1 、人員、財產保護項目經理是授權發布疏散項目員工、周邊居民指令的負責人。項目經理是人生、財產保護的負責人。當事故危及施工現場人員、財產、周邊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時,由總指揮宣布實施保護程序。人員疏散:由項目副經理組織應急保衛組首先對受29、安全威脅的人員進行疏散到安全地帶。人員查點:由安質部部長指定警衛人員對疏散人員進行查點。并對查點情況向項目副經理匯報,項目副經理向總指揮匯報。財產疏散:確保無受安全威脅的人員后,在對受安全威脅的財產實施轉移,轉移至安全地帶。危險區進出管制:根據現場危險情況,設立警示或警告標示,只能由搶險人員進入,確保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4.6.2 事故現場保護(1)各工區負責人在向安全負責人報告的同時組織人員對現場進行區域圍護,保護事故現場不被破壞(2)安全員到達事故現場后,用警示牌和警示帶進行進一步的圍護確保施工現場不被破壞。(3)安全員對事故現場實施圍護后拍照、攝像、取證。4.7 信息發布與公眾教育(1)30、在應急過程中,如有媒體和公眾在場,由項目總工程師對媒體和公眾發言。(2)負責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與新聞媒體的聯系工作,接受他(她)們的采訪,必要時召開新聞發布會。(3)與安全人員和法律人員及其他事故應急者保持聯系。(4)當項目的緊急情況對周圍居民造成危險,指定的通訊負責人應該與當地主管部門、消防部門、衛生部門或環保部門保持聯系。周邊居民應該得到緊急情況的簡單介紹和必要的說明。4.8 事故后的恢復程序(1)項目經理是決定事故終止應急,恢復正常秩序的負責人。(2)事故現場由保安人員值勤,施工現場的進入人員:拍照取證人員(包括上級調查人員)。未經授權的任何人員不得進入事故現場,以免破壞事故現場,給調查取31、證帶來困難。(3)應急救援結束后,由項目經理宣布應急救援結束。4.9 應急保障措施4.9.1、 通信與信息保障 緊急事故聯絡表序號姓名職務手機部門1林建平項目經理經理部2詹 森項目常務副經理經理部3李 戈項目總工經理部4劉 奇安全總監經理部5趙勇項目副總工經理部6趙延新物設部部長物設部7杜雅麗計合部部長計合部8姚俊東技術部部長技術部9范立俊財務部部長財務部10劉亞飛安質部部長安質部11翟秀軍綜合部部長綜合部12丁軍軍測量主管技術部13白天蕭測量組長技術部14邵海彬領工技術部15高 苗技術部副部長技術部16趙建赟技術員技術部17朱 偉試驗主任技術部18邵紅丹資料員技術部19魏佳軍測量技術部20王32、立偉測量技術部21潘文濤測量技術部22李俊卿技術員技術部23楊發源物資物設部24劉玲玲料庫物設部25孫 江電氣工程師物設部26胡偉峰安全員安質部27殷 紅資料員安質部28韋 偉調度員計合部29張 揚計價員計合部30王 娜計價員計合部31金 棟司機綜合部上述所列人員的電話必須24小時開機,確保在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能保持聯絡暢通,保證應急救援工作及時。 武漢市工傷事故急救特色醫院清單醫院名稱醫療特色地址電話號碼武漢市十一醫院醫院現有開放床位430張,有骨外科、胸外科等特色專科。江漢區香港路392號武漢市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始建于1927年,是全國最大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33、院。江漢區中山大道215號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又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是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綜合醫療機構,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之一,湖北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之一。漢口解放大道1277號同濟醫院同濟醫院由德國醫生寶隆1900年創建于上海,1955年遷至武漢,現附屬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培干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1095號 緊急事故對外聯絡表單位或部門電 話火警電話119急救120匪警電話110武漢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8292 2506武漢市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8273 7839武漢地鐵應急救援指揮34、部8374 9071武漢地鐵保衛處8374 9072建設事業總部項目部8374 9064報警救助電話須知:(1)說明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基本情況和已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救援人員事先做好急救準備。(2)講清楚事故發生的具體位置。(3)說明報救者單位、姓名(或事故地)的電話,以便救護車(消防車、警車)找不到地方時隨時電話聯系。(4)獲取進一步信息,確認聯系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5)通完話后派出人員在現場外等候接應,同時清楚現場道路上的障礙,以便救護車輛能及時進行救護。4.9.2、 應急隊伍保障 應急隊伍保障圖4.9.3應急物資清單 應急物資清單表序號設備名稱數量用途存放地點1棉紗30KG封堵現場2注35、漿機1臺注漿止水現場3聚氨脂(油機)8桶注漿止水現場4速凝水泥1噸封堵現場5砂袋200袋封堵現場6鐵鍬10把搶險現場7應急燈3把搶險照明現場8編織袋500個填充沙袋現場9堵漏王200KG封堵現場10注膠機1臺注漿止水現場11污水泵5.5/7.52臺應急排水現場12專線電話1套通訊現場13水泥15t注漿材料現場14發電機(300kW)1臺預防停電現場5.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 5.1 應急預案培訓1)、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計劃確立后,項目部應急反應組織每年進行二次以上培訓;2)、項目部應急小組每一項目開工前或半年進行一次培訓;3)、新加入的人員及時培訓; 5.2 應急預案培訓內容1)、各種安全防護設備的使用以及應急救援程序的訓練;2)、施工安全防護、作業區內安全警示設置、個人的防護措施、施工用電常識;3)、事故報警;4)、緊急情況下人員的安全疏散;5)、現場搶救的基本知識。 5.3 應急演練應急預案確立后,為了在出現險情時處理迅速,不至于手忙腳亂,對預設險情進行實地演練,使所有人員均參與其中,并填寫應急演練記錄表,記錄演練內容、人員分工、方案、處理程序等。經過有效的培訓,項目部全體人員每年演練四次,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施工項目部在項目開工后演練一次,根據工程工期長短不定期舉行演練,施工作業人員變動較大時增加演練次數。每次演練結束,及時作出總結,對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