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開發(fā)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預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4135
2022-09-06
14頁
28KB
1、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生物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一、 總則1、編制目的:為規(guī)范企業(yè)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提高處置安全生產事故能力。在事故發(fā)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制定本預案。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法、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預案。3、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我公司所發(fā)生的機械傷害事故、觸電事故、交通事故、火災事故等事故的應對工作。4、應急預案體系:根據機械行業(yè)的特點和公司實際情況,本應急預案體系包括公司綜合應急預案、專項(車間)應急預案2、和現場處置方案。本預案屬公司綜合應急預案,與專項(車間)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共同構成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公司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專項(車間)應急預案是針對專項的及各車間具體的事故類別、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主要明確救援的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5、應急工作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統(tǒng)一領導,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二、 本單位危險性分析1、單位概況:生物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位于鎮(zhèn)3、原縣金龍工業(yè)園區(qū),注冊資本2000萬元。是一家致力于廢棄杏核綜合加工利用及建筑外墻保溫系列產品的研制、開發(fā)、生產、經營于一體的現代化民營科技企業(yè),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循環(huán)經濟示范企業(yè)。多年來,公司憑著良好的信譽和以人為本的原則,擁有一批資深的管理和技術人才,與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公司以 “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循環(huán)利用,綠色環(huán)保”為己任,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之路,為人類的進步和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2、危險源與風險分析:經過現場勘察與分析,公司在生產活動中存在以下危險源:機械傷害、帶電設備觸電傷害、火災等有害因素。三、 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組織體系:公司成立安全生產4、事故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組長: 張敏 副組長:黃文華下設應急救援部:通訊組: 杜小彬 段紅娟警戒組: 張成剛 齊 磊 陳 鑫 王治權救援組: 王栓義 馬繼民 郭建文 張正義 2、組織機構及職責:(1)應急部門職責研究制定、修訂本公司應對安全生產事故的政策措施和指導意見。負責安全生產事故的具體應對工作。分析總結本公司安全生產突發(fā)事故應對工作,制定工作規(guī)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承辦上級應急組織交辦的其他事項。(2)應急指揮部總指揮職責分析緊急狀態(tài)確定相應報警級別,根據相關危險類型、潛在后果、現有資源控制緊急情況的行動類型。指揮、協(xié)調應急反應行動。與企業(yè)外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lián)絡。直接監(jiān)察5、應急操作人員行動。最大限度地保證現場人員和外援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安全。協(xié)調后勤方面以支援應急反應組織。應急反應組織的啟動。應急評估、確定升高或降低應急警報級別。通報外部機構,決定請求外部援助。決定應急撤離,決定事故現場外影響區(qū)域的安全性。(3)應急指揮部副總指揮職責協(xié)助應急總指揮組織和指揮應急操作任務。向應急總指揮提出采取的減緩事故后果行動的應急反應對策和建議。保持與事故現場副總指揮的直接聯(lián)絡。協(xié)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其它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操作。組織公司的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對廠區(qū)生產過程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定期檢查各常設應急反應組織和部門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狀態(tài)。根據本廠區(qū)的實際6、條件,努力與周邊有條件的企業(yè)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建立共同應急救援網絡和制定應急救援協(xié)議。(4)應急救援小組職責聽從指揮、服從安排、快速反應、全力做好事故現場搶救、安全保衛(wèi)、醫(yī)療救護、善后處理、事故調查、后勤保障、危險源風險評估、技術支持等應急工作。四、 預防與預警:1、危險源監(jiān)控:建設工程開工前認真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專項施工方案,做到建設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要符合“三同時”要求,制定出防控措施,并嚴格執(zhí)行審批程序。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方案實施,嚴格執(zhí)行現場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驗收程序,落實防控措施。加強現場巡視,對危險源進行辯識登記,掌握危險源的數量和分布狀況7、,實施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加強監(jiān)督檢查和日常巡查,對危險源防控措施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控,認真整改存在隱患和問題。認真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加強安全教育,嚴格檢查處罰,切實增強全員安全責任意識。淘汰落后的技術、工藝,適度提高生產活動安全設防標準,從而提升施工安全技術與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制訂和實行生產現場大型施工機械安裝、運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裝的檢驗檢測、維護保養(yǎng)、驗收制度。制訂和實施項目施工安全承諾,確保安全投入。2、預警行動:各級、各部門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機構接到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信息后,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8、事故發(fā)生。預警信息主要對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避免事故發(fā)生提前進行警示,有針對性地作出符合公司實際的安全生產工作部署,提示公司各生產車間認真分析和查找安全生產薄弱環(huán)節(jié),深刻吸取已發(fā)生事故的教訓,總結經驗,確保安全。預警信息主要內容包括安全生產突發(fā)事故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發(fā)布機關等。3、信息報告與處置:(1)信息報告通知公司應急救援組織設立24小時值班電話。電話為:955突發(fā)安全事故時,事故發(fā)現人員立即報告車間主任或主要負責人,由車間主任或主要負責人撥打值班電話報告事故情況或直接報告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和總指揮。應急值班人員接警后,立即將警情報告應急救援總指9、揮、副總指揮。為有效開展事故救援活動,現場車間主任或主要負責人應在第一時間尋求社會救援力量。火災:項目負責人撥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門求援。急救:項目負責人撥打120,向醫(yī)療急救中心求援。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事故發(fā)生時間、類別、地點和相關設施;遇險人員人數;現場聯(lián)系人姓名和電話等。應急救援總指揮、副總指揮事故報告后,符合本預案啟動條件時,立即發(fā)出啟動本預案的指令;應急值班人員接到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后,立即向各救援小組成員下達趕赴現場指令。接到突發(fā)安全事故指令的各救援小組立即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搶救排險。根據事故類別及時向事故發(fā)生地政府主管部門報告。(2)信息上報事故信息上報采取分級上報原則,最終10、由公司總經理向政府有關部門上報。信息上報內容包括:事故發(fā)生單位情況;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部位以及事故現場情況;初步掌握的人員傷亡(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情況;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事故報告單位、報告人、批準人、報告時間及聯(lián)系方式等。事故傷亡人數及直接經濟損失情況發(fā)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按照國家規(guī)定,在1個小時內向事故發(fā)生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報告。(3)信息傳遞事故現場第一發(fā)現人員現場主要負責人應急值班電話或直接報告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和總指揮各應急小組應急小組人員公司有關部門。五、 應急響應:1、響應分級按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本預案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一級11、”(擴大救援響應)和“二級”(公司級救援響應)兩級。2、響應程序應急指揮部應急響應的過程為接警、警情判斷、應急啟動、應急指揮、應急行動、資源調配、應急避險、事態(tài)控制、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后期處置等。3、應急結束當社會救援趕到現場,事故現場得以控制,受災人員全部安全撤離,消除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經事故現場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應急結束后,將事故情況上報;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所需有關情況及文件;寫出事故應急工作總結報告。(1)事故情況上報事項: 發(fā)生事故工程基本情況;事故發(fā)生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12、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2)需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的相關事項: 事故報告人情況;事故發(fā)生前和救援過程中有關的影響資料;事故初步上報情況及報告內容。六、 信息發(fā)布:事故發(fā)生后,由應急救援副總指揮代表代表應急小組,把應急救援各階段進展情況及時準確向新聞媒體通報,發(fā)布的信息時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行政主管部門一同,客觀準確表述事故態(tài)勢、發(fā)展狀況及救援情況。救援結束后,事故調查和處理信息由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發(fā)布。七、 后期處置:經事故調查報告批復后,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積極落實,立即進行生產秩序恢復前的污染物處理、必要設備設施的搶修、人員情緒的安撫及搶險過13、程應急能力評估和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善后處理組依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做好傷亡人員善后賠償工作。八、 保障措施:1、通信與信息保障(1)應急工作相關聯(lián)的單位、人員通信聯(lián)系方式:附件(2)各應急小組成員聯(lián)系方式:附件(3)信息通信系統(tǒng)及維護方案后勤保障組負責定期維護上述聯(lián)系方式,遇有電話變更,及時更新,確保聯(lián)絡暢通。2、應急隊伍保障每個車間必須建立一支現場自救隊,成員由車間主任組織車間安全管理人員組成,由公司安全部負責領導,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由后勤部根據應急需要做戰(zhàn)略儲備。4、應急經費保障應急專項經費由管理費用款項支出。使用范圍:凡涉及安全管理與經營的所有支出監(jiān)督管理措施:由公14、司財務部監(jiān)督管理5、其它保障(1)公司設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公司后勤保障部。(2)應急領導小組日常備用一輛應急交通運輸車輛,備用車輛只承擔距單位較近的運輸任務,司機手機電話24小時開機,一旦應急事故發(fā)生,通知司機速回。(3)安全保衛(wèi)人員應常備用于應急突發(fā)事故的警戒帶,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故,在事故現場治安警戒使用。(4)安全負責人應每周對施工現場的消防器材和應急用鍬、鎬、撬棍等進行檢查、保養(yǎng)、維護。定期更換滅火器,日常維護消防設備設施的有效使用,清除消防器材前及安全通道的遮擋物,保持消防器材應急使用及安全通道暢通。(5)應急組織機構的全體成員,應樹立“接到報警就是命令”的觀點,樹立15、“以人為本”的思想,勇敢、科學、冷靜應對事故,不能盲目、蠻干。遇到有毒有害物質或有其它潛在危險時,必須有防范措施或請專業(yè)隊伍進行搶險工作。(6)在組織機構內,當正職休假,開會等外出時,副職必須承擔起正職應當承擔的責任。九、培訓與演練1、培訓年初制定生產計劃時,同時制定應急預案培訓計劃。培訓方式包括:應急救援知識輔導、有獎知識問答、救援設備現場操作、自救常識演練等。要求每名職工有自我保護意識,掌握突發(fā)事故后各類自救常識,會正確使用滅火器等一般應急器材。2、演練公司和各項部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模擬突發(fā)事故安全應急演練,檢驗指揮系統(tǒng)、現場搶救、疏散、救援響應能力。各應急組成員必須熟悉各自的職責,做到16、動作快、技術精、作風硬。根據實際演練情況,查找不足,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事故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對演練進行評估及總結,及時修正及彌補應急突發(fā)事件救援預案制定的缺陷。十、獎懲1、對于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無故不到位或遲到及臨陣逃脫者,將給予行政處分及經濟處罰。2、在應急救援過程中,不服命令的,將給予處罰。3、在應急救援過程中,表現勇敢、機智、成績突出人員應給予表揚或獎勵。3、在應急救援中,受到傷害的員工,按照工傷條例進行賠償。4、事故處理完成后,安全部寫出報告(總結):事故經過、事故發(fā)生原因、處理過程、經驗教訓、人員傷亡、損失大小情況、事故直接損失、間接經濟損失、獎罰人員名單等上報上級有關部門,并在公17、司存檔備案。十一、附則1、術語和定義: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 應急準備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 應急響應事故發(fā)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應急救援在應急響應過程中,為消除、減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擴大或惡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 恢復事故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 2、應急預案備案本預案報公司辦公會核準后實施,留安全負責人或公司安全部備案。同時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3、維護與更新每次培訓演練結束或根據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規(guī)的頒布及人員設置變動情況及時修改、補充預案。4、制定與解釋本預案由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制定并負責解釋。5、應急預案實施本預案經公司總經理辦公會核準后自2015年6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