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火應急準備管理控制程序(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4175
2022-09-06
12頁
24.50KB
1、消防救火應急準備管理控制程序單位:_部門:_日期:_年_月_日消防救火應急準備管理控制程序1.0目的為預防火災和火災危害,防止事態的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根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程序。2.0范圍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范圍內所有的人員、活動、設施和區域。3.0主要職責和權限3.1總經理確保在本公司范圍內配置適當的應急設施。3.2總經理助理負責監督本程序的實施。3.3各部門負責人在火險發生時組織人員并及時報告,組織好現場搶救工作,必要時組織人員安全撤離現場。3.4報警員、滅火員、疏散員、急救員負責在火險發生時的報警、滅火、疏散和急救工作。3.5員工在發現險情時及時報告并安2、全撤離現場。4.0工作程序4.1關鍵信息數據本公司在招收新員工時以及在廠區的信息欄里將會向員工介紹公司應急準備的關鍵信息數據,如警報信號、緊急關閉設備程序、主要/備用疏散通道、以及集合區等,確保所有員工在緊急事件發生時都知道如何安全撤離。本程序可作培訓數據對員工進行培訓。4.2指揮系統及人員職責本公司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建立企業內部EHS管理委員會,負責應急指揮系統以減少緊急情況誤解發生時的混亂現象。具體參見EHS委員會組織結構圖及EHS委員會崗位職責,確保管理層及員工明確各自職責包括緊急情況發生時的職責。此中指定了協調應急行動的負責人。4.3警報系統用以向員工3、通報緊急事件與緊急撤離的報警系統應能在緊急情況下清晰識別。本公司的警報信號有消防報警器。報警器的鈴聲為急促的鈴聲。本公司的報警信號為單獨的報警系統,即發生緊急情況如出現電力中斷情況,報警信號仍能發揮作用。聽到疏散警報或廣播指引,所有人員均按以下4.7應急計劃之規定,采取行動。4.4緊急電話號碼本公司制定緊急求助電話一覽表,此表也是應急計劃的一部分,并給予張貼。此緊急求助電話號碼包括本廠內部的任何分機號碼、本地政府消防隊的電話號碼、本地醫療機構的電話號碼、火警電話119、急救電話120等以及EHS管理委員會管理人員的電話號碼。4.5緊急疏圖解及說明本公司制定應急詳細資料圖解及說明逃生路線圖并在每4、個樓層(或車間)的醒目位置張貼。此程序根據樓層(或車間)的不同,分別制定若干份,包括各個樓層(或車間)的疏散路線、緊急出口、滅火器的位置、報警器、消防栓、應急燈的位置、當前所在地位置等其它涉及緊急安全的因素。4.6集合區本公司設立緊急事件發生時的全體員工集合區,該集合區確保安全、遠離火災危害、且不妨礙車輛往來及救助工作。緊急事件發生時清點員工人數在集合區內進行。4.7應急計劃4.7.1發生火險時,各樓層(或車間)報警員迅速打破消防報警器開關外罩并報警,火速聯系部門負責人或根據緊急求助電話一覽表聯絡公司常務副總或消防指揮中心,由他們聯絡消防部門,報出詳細位置、火勢大小、起火物資、本公司電話號碼等5、詳細情況并由報警員去路口接警。此時消防中心要用廣播通知各部門負責人組織滅火疏散和急救。4.7.2發生火險時各部門(或車間)滅火員迅速使用滅火器材撲滅火災,這種情況下的滅火必須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如火勢較猛,本公司無法控制。則根據疏散員或部門負責人的安排疏散到集合區,在政府消防隊員的允許下可協助他們滅火。本公司滅火員必須經過政府消防部門的培訓。4.7.3聽到疏散警報或廣播疏散通知后,各樓層(或車間)疏散員立即組織工人按正確的出口疏散并檢查所有的地方(包括洗手間和小房間)確保所有工人全部離開廠房,此時所有的工人均應按照逃生路線圖的文字指引關掉機器及聽從疏散員的安排到達集合區。同時疏散員關閉樓層(6、或車間)防火門及電總閘。4.7.4因本公司集合區設在門口綠化區,疏散過程中由保安人員懸掛必要的標識,并提醒員工提防危險;疏散過程中由保安人員維持秩序,保護員工安全到達集合區后所有的工人在指定的地點排好隊,各車間負責人清點人數并報告公司常務副總。如本部門人員已全部疏散到集合區,在公司常務副總同意下,帶隊離開廠區至廠區外的更為安全的地方。如任何一個部門的人員未及時到達集合區,則在公司常務副總的同意下組織搜尋及營救。4.7.5在政府消防隊員未到達且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只有經過培訓且取得許可的人員方可參加搜尋工作并及向公司常務副總報告。在政府消防隊員已經到達的情況下,可在政府消防隊員的許可下協助搜尋。47、.7.6在政府消防隊員來到之后,本公司所有人員均應聽從政府消防隊員的一切指揮。4.7.7當有人受傷或昏迷,在政府醫療機構尚未到來之前,公司急救員對意外事故受傷或突發性垂危病人進行緊急救助,防止病情惡化,及時挽救生命。在急救醫療人員到來之后,在急救醫療人員的同意下可協助進行急救醫療救護。公司急救員必須接受過緊急救助以及心肺腹蘇法的培訓,且其有關資質在有效期內方可參加急救工作。4.7.8未經公安消防機構同意,本公司任何人員不得擅自清理火災現場。4.8消防檢測及消防警報系統。4.8.1在本文件發布的一個月內或在每年6-10月的人員高峰期及未參加過演習的新員工超過30%時,本公司至少每年組織一次緊急疏8、散演習。在每次緊急事件發生或緊急疏散演習結束后,公司常務副總應對演習目標達成情況進行評估。在未達到管理目標或公司常務副總認為有必要時則應增加演習次數。使其更能發揮作用。4.8.2修復策略及應急安全措施。本公司制定提供設備及維修服務公司名單,以及能夠為本公司生產服務的臨時承包商名單。以確保本公司萬一發生火災,能夠及時修復并恢復正常作業,保證本公司生產正常有序的進行,并確保客戶滿意。包括消防檢測及消防警報系統)按照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執行。4.8.3本公司規定對報警器、滅火器、消防栓、應急燈、出口標識等每月由保安進行檢查及測試,如有不適用的情況,立即進行維修或更換,以保持應急設施良好并保持記錄。其9、中便攜式滅火器應每年由合格的技術人員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維護,并保存有關記錄數據。4.8.4逃生路線圖及緊急求助電話一覽表應張貼在各部門醒目位置,如有損壞,各部門負責人要立即報請公司常務副總更換。4.8.5詳細的消防系統(包括消防檢測及消防警報系統)按照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執行。5.0相關文件5.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5.2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程序5.3逃生路線圖5.4緊急求助電話一覽表5.5EHS委員會組織結構圖5.6EHS委員會崗位職責6.0相關記錄6.1應急設施檢查表6.2消防演習/緊急疏散演習(包括評審結果)6.3員工培訓記錄消防最常見訓練傷及其防護由于消防部隊任務特點,戰士訓練以體能和消防10、業務技能為主,官兵們每天都與訓練塔、拉梯、掛鉤梯及水帶等消防器材打交道,易引發各種損傷。一、消防部隊最常見的訓練傷及其防護訓練性“膝關節痛”:即訓練所致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通過對九個支隊所屬的十三個消防基層中隊的調查,發生率占訓練所致骨關節損傷的47.9%,其中70%以上是新兵。膝關節是人體關節面最大、杠桿作用最強、負重較大且容易損傷的關節。在關節囊內面襯以滑膜組織,分泌滑液潤滑關節,具有保護關節面、增強關節活動度的作用。新入伍的戰士在進行隊列或消防業務訓練時,如果基本要領掌握不熟練,動作不協調,加之對訓練場地的適應性差,特別是長時間進行單一動作重復訓練,極易導致過勞損傷,使關節骨滑膜遭到損害11、,形成非感染性的創傷性滑膜炎,表現為滑膜組織水腫,滲出液增多以及大量黏液素產生對神經末梢的刺激等,均可引起關節疼痛,使之活動受限。輕者僅為訓練后關節輕微腫脹、酸痛不適,多數經過休息可不治自愈或緩解;重者關節腫脹明顯,關節內積液,嚴重者穿刺抽出液可呈血性。預防上應強調科學合理安排訓練計劃,克服長時間單一動作的反復訓練,熟練掌握動作要領,按照動作要領操練。下腰部損傷:包括急性腰損傷、慢性腰肌勞損、肌筋膜炎、腰椎間盤脫出癥等。在操拉梯或掛鉤梯時,如果不講究科學的操作方法,盲目追求速度,使腰部受力大而頻繁,致使腰部肌肉和肌腱撕裂、出血和滲出,斷裂組織修復和出血、滲出被吸收后,可遺留瘢痕和組織粘連。反復12、的操練,使得損傷的肌肉、筋膜、韌帶修復不良,產生較多瘢痕和粘連,這些組織易牽拉、壓迫內在神經纖維產生腰痛。主要癥狀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復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腰部可有廣泛壓痛,脊椎活動多無異常。急性發作時,各種癥狀均明顯加重,并可有肌肉痙攣,脊椎側彎和功能活動受限。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散布整個背部。脛骨內壓增高癥:即訓練后小腿內側痛。實驗證明,小腿內側痛的主要原因是脛骨髓腔內壓增高,其發生率占骨與關節損傷的20%左右。多發生在進行5公里越野長跑等體能訓練之后,一般只需對癥處理,初步處理方案是減輕疼痛、抬高患肢、減少活動等,防止進一步損13、傷。輕者調整訓練科目,重者停訓休息。下肢應力骨折:即疲勞骨折。是消防部隊常見而嚴重的訓練傷之一,多因長時間進行單一動作的反復訓練或超負荷超強度的訓練。該類訓練傷發生隱匿,沒有明顯的暴力外傷史,即使感覺到受傷了,往往認為是一般性損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常常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而致畸致殘,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多血的教訓。今年發生了一例嚴重左下肢應力性骨折左股骨頸骨折。該傷者是一名新兵,在5公里越野長跑之后,隱隱感到左髖部疼痛,而后出現腫脹,次日到總隊醫院就診,攝片檢查診斷為左股骨頸骨折,隨即在市六醫院急診手術,術后仍需臥床半年。踝關節韌帶扭傷及骨折:踝關節的扭傷是訓練中最常見的損傷之一,14、踝關節的距腓韌帶力量較弱,且周圍缺肌肉保護,易扭傷。一般以軟組織韌帶扭傷為多,傷后即出現局部腫痛、淤血、不能行走等癥狀,應立即實施冷敷,在可以忍受的情況下用手推散局部的血腫,有條件者可用“護踝”保護,根據傷情適當休息制動,然后請醫師診治,進行x線檢查,排除骨折損傷,并采取相應的診治措施。軟組織挫傷:由于場地適應性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訓練中易導致軟組織的摔傷及挫傷,癥狀多較輕,一般對癥處理后均可繼續參加訓練。但雙小腿脛前皮膚挫傷,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該部位皮膚張力高,皮下軟組織少腔隙大,血供差,抗感染的能力弱,一旦傷口或創面感染,極易導致炎癥的彌漫和擴散,傷者常常高燒不退,體溫可高達40以15、上,若不及時治療,細菌侵入骨髓腔,可因骨髓炎而致殘。我們下基層巡診遇到這樣一例病例,傷者是剛入伍的第二年新兵,操練時不慎左小腿撞在訓練塔上,左脛前皮膚挫傷腫脹,沒及時對創面進行清創消毒,卻貼上止痛膏藥,結果導致創面感染,左小腿紅、腫、熱、痛,體溫40.6。后經積極清創消毒,左脛前切開引流減壓,并使用抗生素補液消炎,一個半月后傷者才康復。抽筋:所謂抽筋,是指局部肌肉發生不自主的強制收縮而不能主動放松引起的局部疼痛和活動障礙的現象。在訓練時出現這一現象,常見原因就是訓練前準備活動不充分,導致肌肉突然猛力收縮,另外長時間的劇烈訓練,身體出汗量增多,大量體內鹽分的喪失,也可能引發肌肉的不自主強制收縮,16、出現抽筋現象。有時在寒冷刺激、疲勞、饑餓、精神過度緊張的情況下也可誘發肌肉痙攣。在訓練時一旦出現抽筋現象,需即刻休息,對抽筋的部位輕輕按摩,并將抽筋部位的肌肉輕輕拉長,因當你將肌肉拉長時,會使肌腱的張力增加,當張力達到某一強度時,神經會將沖動傳至大腦,大腦為了避免肌腱受傷會釋放信息放松抽筋的肌肉。拉長肌肉時不可用力過猛,以免拉傷肌肉造成二次傷。若肌肉抽筋的時間很長,則可使用熱敷或冷敷的辦法來減輕疼痛,或局部的噴灑或擦一些松筋止痛的藥水或藥膏也很有效。若很容易再次發生抽筋,則需考慮肌肉是否過度疲勞、或脫水,前者則必須停止活動休息,后者則需補充水份和電解質。但關鍵在于預防,只要訓練前充分做好準備活17、動,大部分抽筋現象都是可以避免的。二、訓練傷的預防1、加強領導,搞好教育。負責新兵訓練的領導、干部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訓練傷防護的組織與領導,提供安全衛生保障工作計劃。搞好安全衛生教育,加強訓練理論教育,使新兵學會動作要領,不斷理解和體會動作技巧,掌握各種訓練傷的防護要點。根據新兵的心理特點及軍訓心理學規律,進行訓練心理學教育,提高新戰友的訓練心理應激能力,正確認識軍事訓練與訓練傷的關系,端正訓練目的,排除訓練中膽怯和恐懼心理因素,保持穩定的訓練情緒,使心理活動與動作協調,軀體各部位能密切配合,提高訓練效果,減少損傷。2、科學安排,合理施訓。訓練中要因人施教,區別對待;作業量由少到多,由弱到強18、,逐步增加;訓練科目要由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全面發展。訓練活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準備階段,通過準備活動,使身體逐漸適應即將開始的劇烈運動;施訓階段,逐漸增加運動量,達到訓練要求;結束階段,通過整理運動,解除疲勞,恢復正常狀態。軍事、政治和文化教育,課堂教學和野外作業,應穿插進行,以調節體力和腦力勞動,提高軍訓效果。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防止過渡疲勞。3、加強訓練,提高素質。全面加強身體素質訓練,熟練掌握動作要領是預防訓練傷的關鍵。全面加強身體素質訓練是指在軍訓過程中完成訓練任務指標的同時,通過綜合的、多層的次的訓練方法,使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和增強。特別在力量、速度、19、耐力、靈敏和柔韌性等方面得以全面的提高。這樣不斷能較快地提高訓練水平,而且有效地預防了因身體素質欠佳而發生地訓練損傷。強健的身體素質還要靠反復的鍛煉才能獲得,必須堅持經常。已經掌握的運動技能和技巧,也需反復練習才能鞏固和提高。4、加強衛生監督,做好醫學指導。位了保證訓練落實,提高訓練素質,部隊的衛生人員應充分運用訓練傷防治知識和技術,進行經常性的衛生監督與指導工作,其主要任務是:(1)從訓練傷防治角度出發,了解訓練計劃的執行情況,監督預防各類訓練傷的發生及存在的問題。(2)檢查訓練傷防治措施的落實情況,并不斷地提出改進意見。(3)加強訓練現場的衛生監督工作,摸清損傷環節,針對損傷特點提出預防措施,提高對訓練傷的防治水平。(4)普及訓練醫學常識,搞好運動生理、心理學教育,糾正受訓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指導參訓人員做好防護工作,提高參訓人員的防護技能,學會在訓練中保護自己。
表格合同
上傳時間:2021-01-15
1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