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窯鎮拆遷安置房巖土工程勘察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4489
2022-09-07
14頁
65.54KB
1、淮南市上窯鎮拆遷安置房巖 土 工 程 勘 察施工組織設計目 錄 一、工程概況 二、 勘察工作的依據,目的與任務、工作方法 三、 場地區域地質條件、地基巖土體組成 四、 擬建場地的水文地質條件 五、 場地地震效應六、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七、勘察工作設計八、基礎的選型及基坑支護的措施九、質量保證措施十、安全和文明施工 十一、工期安排 十二、提交的成果一、工程概況擬建淮南市上窯鎮拆遷安置區位于淮南市206國道北側,西面為窯河。擬建工程總規劃用地面積204181.50m2,總建筑面積176850.00m2。擬建物包括:擬 建 物 特 征 表擬建物名稱層數擬建物概況預計基礎形式安置房3F長16.50362、.50m、寬10.00m,框架結構復合地基或天然地基安置房6F長16.5036.50m、寬10.00m,框架結構復合地基或樁基教堂1F長10.00 m、寬9.00 m,框架結構復合地基會所3F長15.00 m、寬12.00 m,框架結構復合地基或樁基詳見規劃平面位置圖。 依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的規定,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三級;場地的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地基的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此次巖土工程勘察為詳細勘察階段。 二、勘察工作的依據,目的與任務、工作方法 (一) 勘察依據: 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3、07-2002);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2008年版);4、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范(JGJ120-99);6、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7、原狀土取樣技術標準 (JGJ89-92);8、土工試驗方法標準 (GB/T50123-1999)。(二) 勘察的目的和任務: 1、查明建筑場地地形地貌,各巖土層分布特征、性質、成因、時代、結構、構造及場地地質構造、成因、產狀、分布規律及工程特性,評價地基土的均勻性 ; 2、提供滿足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確定地基承載力; 3、查明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的類型4、埋藏條件、補給及排泄條件、初見及穩定水位,提供主要土層水文地質參數,確定建筑防滲設計水位和抗浮設計水位的基本依據和建議,判定地下水及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及毒性評價,同時收集區域氣象、水文資料;4、對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做出判定,對地基土層地震進行液化評價,合理劃分場地類別;5、查明場地內有無不良地質作用,若有則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意見;6、查明地基巖土層的工程特性、地基的穩定性及適宜性;7、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濱、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8、預測地基沉降、差異沉降和傾斜等變形特征;提供設計計算變形所需的計算參數;9、提出5、地基與基礎設計、基坑支護方案的建議;10、對工程施工和運行期間,人類工程活動可能引發的巖土工程問題提出預測及預防措施。三、 場地區域地質條件、地基巖土體組成 擬建場地地貌單元為河漫灘。根據我院現階段掌握的擬建場地區域地質條件為 : 層素填土(粉煤灰)(Q4ml):層厚7.009.00m,灰黑色、松散稍密、稍濕,主要成份為粉煤灰等,局部有少良淤泥質土,該層在場地內分布較普遍。 層粉質粘土(Q4 al+ pl):層厚5.006.00m,淺黃色,呈軟可塑狀態,含鐵、錳質浸染,干強度中等,韌性低中等,該層在場地內分布較普遍。 層粉土夾粉細砂(Q4al+ pl):層厚3.004.00m,淺黃色、灰白色,6、呈稍密中密狀態,含鐵、錳質結核,具搖振反應,該層在場地內分布較普遍。 四、擬建場地的水文地質條件 場地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素填土中的上層滯水、粘性土中的潛水和粉土夾粉細砂中的承壓水,水量一般,水質類型為HCO3 Ca、Mg型。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補給,排泄以蒸發和向區外側向徑流為主,年變化幅度約1.001.50m,據區域水文地質資料,粘性土的滲透系數約為0.001m/d,粉土夾粉細砂的滲透系數約為0.00001m/d,地下水及土對砼具微腐蝕性。五、場地地震效應根椐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淮南市抗震設防烈度為度,設計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 場7、地覆蓋層厚度約32.0035.00m,根據我院地區經驗,擬建場地場地土為中軟土,場地類別為類。六、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對淮南市上窯鎮拆遷安置區進行巖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擬建場地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及工程地質條件,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分區并進行綜合評價。工作方法步驟如下: 1、收集資料和研究:收集的資料包括區域地質資料、水文地質資料、工程地質資料、氣象、地震資料等,結合本地區相關的建筑經驗進行綜合分析研究。 2、現場的踏勘和調查:通過現場踏勘,合理的布置觀察點、工程點和觀察線路。調查內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不良工程地質現象、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環境污8、染情況等,合理布置工程勘察控制點。對室內試驗的土樣應進行巖性及物理力學描述。 3、通過地表水,鉆孔及民井調查來了解場區內水文地質條件,查明地下水埋藏深度,類型,水位變化規律,歷年高水位記錄及幅度,流向及水力坡度,評價地下水和淺層土對建(構)筑物材料的腐蝕性,確定建筑防滲設計水位和抗浮設計水位的基本依據和建議。 4、依據區域地震資料以及對土進行的膨脹四項指標實驗,確定場地土類型、建筑物場地類別及抗震設防烈度。 5、室內資料整理,編制圖表和文字報告 。 七、勘察工作設計 (一)勘探點布置、工作量及技術要求: 本著科學合理布孔的原則,即符合有關規范規程的規定,又滿足設計要求,我院根據相關規范及招標文9、件中的技術要求,結合具體建筑物及設計院的布孔參考圖進行勘探孔的布置,孔距及孔深嚴格按規范要求確定。 本次工程地質勘察預計共布設各類勘察孔600個。預計完成勘察工作量一覽表類 別單 位數 量備 注室外部分鑒別孔米/孔1000/50取樣孔米/孔4000/200取土樣件/孔300/200標貫孔米/孔1770/40標貫次數次/孔300/40靜探孔米/孔1600/310工程測量點次601含BM1點室內部分土工試驗常規件300顆分件20滲透件20資料整理文字報告份1平面圖張1剖面圖張240(二)現場原位測試:1、標準貫入試驗 標準貫入試驗是依據標貫數據擊數,按照規范及地區經驗,劃分土層,對粘性土的狀態、強10、度、地基承載力作出評價,判定地震液化的可能性及液化等級,并合理劃分出強、中風化的分界層面。標準貫入試驗間距為1.0m, 按照國家規范每個標貫孔在每一個主要土層不少于6次。 2、靜力觸探試驗 靜力觸探試驗可測定比貫入阻力、錐尖阻力、側壁摩阻力和貫入時的孔隙水壓力。合理劃分土層,估算土的塑性狀態或密實度、強度、地基承載力。 綜合以上幾種現場的原位測試及試驗,可以對場地地層的分界層面、巖土體的力學性質進行準確判斷、劃分及確定。(三)取樣及室內試驗 室內試驗工作見工作流程圖,取樣及室內樣品測試是為了獲得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為建筑物基礎設計、基礎施工方案提供有關巖土參數依據。 1、取樣孔位置及間距11、 取樣孔根據建筑物位置及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結合國家規范和招標技術文件布置。取樣間距按技術要求取土樣間距為050m每1.02.0m,取樣1件;按照國家規范每一個主要土層每個取土孔不少于6件土樣。 2、樣品的測試項目 所取樣品除作常規測試外,由于場地內存在大面積的開挖,考慮到基坑開挖、基坑滲水及邊坡穩定性驗算,加做特殊項目測試,如:靜三軸試驗等。室內試驗方法嚴格按照 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執行。 綜合以上室內土工試驗的測試成果,可以對場地內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基坑支護所需要的設計參數提供科學合理的指標。八、基礎的選型及基坑支護的措施現提供場地內各巖土體承載力特征值經12、驗值,如下表:預計承載力特征值一覽表地層承載力特征值(KPa)層素填土50*層粉質粘土120*層粉土夾粉細砂100*根據擬建物的特征及我院在周邊地區的勘察施工經驗,我院對此次工程的基礎選型預計如下:(一)、基礎形式1、擬建6層安置房(1)、樁基預計選擇樁型及樁端持力層一覽表擬建物名稱預計可采用樁型樁端持力層安置房預應力管樁或鉆孔灌注樁層粉質粘土根據地區經驗,我院提供樁基參數如下表:樁 基 參 數 經 驗 數 據 一 覽 表 樁基參數巖土層預應力管樁鉆孔灌注樁樁側阻力標準值qsikKPa樁端端阻力標準值qpkKPa樁側阻力標準值qsikKPa樁端端阻力標準值qpkKPa層粉質粘土55*1400*13、53*450*層粉土及粉細砂35*32*400*注:以上基礎選型及地質參數為我院根據在周邊地區的經驗所選擇與預計,只作為地質參考(“*”為經驗值)。各類樁型的優點與缺點:(1)、預應力管樁優點:單樁承載力較高,施工工藝也較簡單,施工周期短,生產及養護時間也較短。缺點:樁體自身抗剪性較差,施工中容易出現斷樁,且本次工程存在大范圍地下室,土方開挖時容易容易擠斷,粘性土本身也具有蠕變性,養護不及時易產生樁體偏移。(2)、鉆孔灌注樁優點:施工設備簡易,施工周期較短,由于是鉆機施工,不會產生過大噪音及振動。缺點:單樁承載力不高,切對環境會產生較大污染。(2)、粉噴樁擬建安置房也可采用粉噴樁復合地基,樁端14、擬選層粉質粘土,預計粉噴樁巖土設計參數如下表:預計粉噴樁巖土設計參數表 巖土參數地層巖土參數層厚m含水量w%摩擦系數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kPa)樁側摩阻力特征值qsiaKPa層粘土5.00*26.0*0.30*120*26*注:“*”為經驗值粉噴樁復合地基價格較低,施工周期短,質量也有保證,是良好的基礎選型。(3)、換土墊層擬建安置房可采用換土墊層法,將場地內層素填土(粉煤灰)開挖至少2.00m,換填成密度大或水穩定性好的土或灰土、砂石,并分層夯實或碾壓使其密實。換土墊層法主要作用:(1)提高持力層的承載力;(2)減少地基變形量;(3)砂石墊層還有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結作用,而灰土墊層則能促使其下15、土層含水量均衡轉移的功能,從而減少土性的差異。2、擬建3層安置房及會所、幼兒園(1)筏板基礎若施工過程中,層素填土(粉煤灰)工程性質均勻,可采用筏板基礎,基礎持力層放置于層素填土(粉煤灰)上,承載力特征值為50kpa。(2)、粉噴樁擬建安置房也可采用粉噴樁復合地基,樁端擬選層粉質粘土,預計粉噴樁巖土設計參數如下表:預計粉噴樁巖土設計參數表 巖土參數地層巖土參數層厚m含水量w%摩擦系數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kPa)樁側摩阻力特征值qsiaKPa層粘土5.00*26.0*0.30*120*26*注:“*”為經驗值粉噴樁復合地基價格較低,施工周期短,質量也有保證,是良好的基礎選型。(3)、換土墊層擬建16、安置房可采用換土墊層法,將場地內層素填土(粉煤灰)開挖至少2.00m,換填成密度大或水穩定性好的土或灰土、砂石,并分層夯實或碾壓使其密實。換土墊層法主要作用:(1)提高持力層的承載力;(2)減少地基變形量;(3)砂石墊層還有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結作用,而灰土墊層則能促使其下土層含水量均衡轉移的功能,從而減少土性的差異。(二)、基坑支護布孔、支護類型選擇與排水措施若采用換土墊層法,擬建場地存在大面積開挖,勘察期間對此范圍進行勘探點控制,孔間距與孔深嚴格按規范要求。開挖支護形式擬選用勁性樁結合土釘墻支護。具體支護參數待勘察結束后提供準確數值。基坑內排水可采用集水坑(井)明排。九、質量保證措施 根據 巖17、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本)、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等相關規范要求進行工程勘察綱要編制,各工作程序嚴格按勘察綱要的要求實施進行。對本次勘察中遇特殊情況,做到及時與設計單位、甲方協商處理。我院按照創優工程要求予以實施,力爭勘察質量達到全優。 具體措施是: 1、成立項目經理部,定員定崗,責任到人; 2、鉆孔定位、孔口高程測量由專業測量人員測量,因施工場地原因,勘探設備無法達到孔位需移位的,應經項目負責批準; 3、野外工作嚴格執行勘察綱要,遇特殊情況或與勘察綱要不符,需變動綱要的,應及時報告項目負責,經總工程師批準方可變動; 4、野外鉆探嚴格按有18、關操作規程執行,回次進尺對于螺紋鉆探一般應1.0米,巖芯鉆探應2.0米。巖芯采取率對于巖石應不小于85,特殊巖土層中應盡量提高巖芯采取率; 5、野外分層仔細認真,分層準確,野外編錄100%自檢及互檢。 6、取原狀樣采用重錘少擊法,巖樣采用巖芯管取樣,樣品要及時用樣筒包裝并進行蠟封,以保證取樣質量; 7、野外原位測試嚴格按操作規程認真操作,保證所取得的數據準確可靠; 8、室內土工試驗嚴格按操作規程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123-1999)執行; 9、室內資料整理要仔細認真,報告編寫要內容齊全,滿足設計要求,文字圖件要認真校對,經項目技術負責審核,報總工程師審定后方可提交。 十、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 : 1、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健全安全責任制; 2、做好安全教育,認真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遵守操作規程,不得違章作業,杜絕安全事故; 3、文明施工,施工人員團結和睦,密切合作,與周邊搞好群眾關系。 十一、工期安排 合同簽定后根據甲方要求進場施工,預計野外施工20天,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