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風機安裝項目應急救援預案與應急響應(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4505
2022-09-07
14頁
170.74KB
1、.風電服務管理制度編號名稱現場應急預案編制校對審核會簽審定審編批準風電服務管理制度1/13 目錄一、總則 2 二、本工程危險性事件分析 2 三、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3 四、預防與預警 5 五、事故的分類及救援措施 6 六、應急響應 12 七、應急培訓和演練 13 風電服務管理制度2/13 一、總則1、目的為了在本工程發生重大生產事故緊急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保障社會公眾安全、維護公司及業主的聲譽和社會形象、防止環境的破壞及影響,使本項目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指揮、調度、協調事故搶險、救護,有效控制和妥善處理,確保風場現場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運轉并可持續發展,特2、制定本預案2、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各風場現場吊裝、調試、維修、檢修、留守人員在工作現場現場可能發生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緊急情況的應急預案。3、相關文件中國核工業中原建設公司工程機械公司應急預案中國核工業中原建設公司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匯編(2010 版)4、工作原則4.1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保障公司員工、合作伙伴員工以及社會公眾的生命是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的根本出發點;重要性排序為:人、環境、財產、業務。4.2 平危結合、有序切換。在應對突發事件時,仍能保持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轉。要平時樹危機意識,盡可能降低突發事件發生的幾率,而且要做好練習;突發事件發生后能夠采取有效3、措施降低事態發展,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4.3 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風場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按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如實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二、本工程危險性事件分析2.1 工程概況風機安裝一般都為環境惡劣,偏遠的地區,大部分都是重型機械設備。工程項目主要任務是安裝東汽1500kW、2000kw 的風力發電機組。風電服務管理制度3/13 2.2 危險源與風險分析(一)高處墜落風場現場布置有400 500 噸吊車,吊60m高的風機塔筒,因此這些部位在施工時存在高空墜落危險因素,容易發4、生人員傷亡事故。(二)物體打擊和擠壓傷害風場現場的各類施工作業活動中,均存在操作人員受到墜落物的打擊、運動著的重型設備的打擊(如吊車、吊臂)等危險因素。(三)機械傷害、大型機械倒塌風場現場施工中使用的機械設備多,主要有履帶式起重機、汽車式起重機、平板拖車等。(四)觸電傷害使用的用電設備多,存在觸電傷害,主要是檢修設備及臨時用電、照明等。(五)交通事故風場現場工作中運輸車輛較多,可能由于施工現場內視野不良、疲勞作業、違章駕駛、車輛機械故障等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傷害危險。(六)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風場現場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數量較多,且集體生活、集體用餐,存在發生傳染性疾病的隱患,還有可能因蚊、蟲等5、叮咬引起傳染病傳播。(七)中暑、沙塵暴、暴風雪、寒流等自然災害風場場地一般都處于自然環境惡劣、偏遠地區,中暑、沙塵暴、暴風雪、寒流等自然災害較多,隨時觀看當地氣候變化可防止此類事件發生。三、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3.1 應急組織體系本項目應急組織體系由片區經理、風場現場負責人、風場成員、業主、應急保障隊、上級部門、當地救援隊伍組成。風電服務管理制度4/13 3.1 指揮機構及職責3.2.1應急指揮領導機構1)片區應急領導機構為風場現場負責人,綜合協調指揮本項目應急事件及日常應急管理工作。2)根據人事變動情況,及時調整應急救援指揮部及領導小組成員。3.2 項目部應急辦公室組成人員組長:片區經6、理副組長:風場現場負責人組員:風場工作人員、3.3 職責與分工應急指揮片區經理總指揮請外部支援業主向外部求援(醫院、消防隊)傷員急救全體人員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現場急救全體人員對現場火勢進行控制、有條件時對危險源進行轉移或隔離人員疏散兼職安全員將現場人員安全撤離財產保護和搶救現場負責人有條件時最大限度的進行財產保護和搶救3.4 應急人員聯絡電:片區經理:風場負責人:3.5 外部援助機構聯系電話:當地消防隊電話:119 業主有關部門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支持保障部上級部門風場現場應急辦風電服務管理制度5/13 當 地 醫 院 電話:120 當 地 公 安 局:110 四、預防與預警4.1 主要危險源監控7、在風機吊裝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吊裝工作,由于風機設備體積大、重量大,受風面大,作業面最高達 61.5 米,風場現場屬于多風地區,氣候環境惡劣、而且吊裝平臺為項目修建的臨時簡易平臺,吊裝時需要多工種多人配合。有發生設備碰撞或吊車傾覆的危險,可能造成重大事故。高溫、沙塵暴、寒流、暴風雪、雷雨、蚊、蟲叮咬等自然災害。主要采取以下監控措施1)按照現場及被吊物具體情況制定吊裝方案、應急預案、安全技術交底方案,并按相關程序審批通過。并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2)編制專項方案,并認真審查,無方案嚴禁施工。3)對大型設備及擋風面積較大設備吊裝時設置地錨、對被吊物進行固定和定位。4)加強監督檢查,實行旁站監護8、,及時設置警戒線。5)遇有大雨、大霧和六級以上大風等惡劣天氣禁止吊裝作業。4.2 預警行動片區經理、現場負責人應當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對可能引發特別重大事故的險情,自然災害的監控或者其他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重要信息應及時上報。發生安全生產事故要及時、主動向應急辦公室、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提供與事故應急救援有關的資料。應急辦公室接到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后,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并通知服務處安全組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4.3 信息報告與處置4.3.1 應急負責人 24 小時開機值班制度,值班電話在發生事故時應立即撥打片區經理或現場負責人的手機,對較大、重大和特大事故可9、直接匯報到服務處安全組領導。五、事故的分類及救援措施5.1 事故的分類風電服務管理制度6/13 在風電現場施工現場可能出現的事故有:高處墜落、機械傷害、大型機械倒塌、物體打擊和擠壓傷害、觸電傷害、交通事故、傳染性疾病、中暑、沙塵暴、暴風雪、寒流等自然災害等。5.2 救援措施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現第一人應立即大聲呼救,報告負責人(項目經理或管理人員)。風場現場管理人員獲得求救信息并確認事故發生以后應:A、立即組織風場現場職工自我救護隊伍進行施救;本項目部配備應急急救藥箱1 只。藥箱存放在現場辦公室。B、立即向風電服務處應急搶救領導小組匯報事故發生情況并尋求支持;C、立即向當地醫療衛生(1210、0)、公安部門(110)電話報告;D、嚴格保護好事故現場。5.3 現場急救5.3.1 調查事故現場,迅速使傷病員脫離危險場。5.3.2初步檢查傷病員,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傷口、固定、預防感染、止痛等措施。5.3.3 呼救:迅速呼叫救護車,送醫院醫治。5.3.4如果沒有發現危及傷病員的體征,可作第二次檢查,實行必須的急救和穩定病情,降低并發癥和傷殘的措施。5.3.5 傷員口渴時可給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5.3.6 經現場處理后的傷員要迅速轉送醫院醫治。5.3.7 嚴重創傷出血傷員的急救5.3.7.1可采用以下幾種止血辦法:壓迫止血法:先抬高傷肢,然后用消毒紗布或棉墊覆蓋在傷口表面,在現場11、可用清潔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織品代替,再用繃帶或布條壓包扎止血。指壓法:按出血部位分別采用指壓面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額動脈、股動脈、脛前后動脈止血法。彈性止血帶止血法:當肢體動脈創傷出血時,一般的止血包扎達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采用之。先抬高肢體,使靜脈血充分回流,然后創傷部位的近端放上彈性止血風電服務管理制度7/13 帶,在止血帶與皮膚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以免扎緊止血帶時損傷局部皮膚。止血帶必須扎緊,要加壓扎緊到切實將該處動脈壓閉。5.3.7.2包扎、固定:創傷處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潔的醫用紗布覆蓋,再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既可保護創口預防感染,又可減少出血幫助止血。在肢體骨折時,可借助繃帶包扎12、夾板來固定受傷部位上下二個關節,減少損傷,減少疼痛,預防休克。5.3.7.3傷員搬運:經現場止血、包扎、固定后的傷員,應盡快正確地搬運轉關醫院搶救。在肢體受傷后,應在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運。在搬運嚴重創傷伴有大出血或休克的傷員時,要平臥運送傷員,頭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冰帽,路途中要盡量避免震蕩。在搬運高處墜落傷員時,若穎有脊椎受傷可能時,一定要使傷員平臥在硬板上搬運,不準只抬傷員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傷員。5.3.7.4傷病員心跳驟停的急救在施工現場的傷病員心跳呼吸驟停,即突然意識喪失、脈博消失、呼吸停止的,在頸部、喉頭兩側摸不到大動脈搏動時應采用以下方法急救:口對口(口對鼻)人工呼吸法呼吸停止,心13、臟仍然跳動或剛停止跳動,要用人工的方法使空氣進入傷員肺部,給予人體需要的氧氣。方法有:1)將傷員平放在平整的地上,清除口內異物,一手捏住鼻孔,另一手抬起下巴,深吸氣后對準傷員口部用力吹氣,待傷員胸廓擴張后停止吹氣,迅速移開緊貼的口,每分鐘進行 20 次。2)口對鼻吹氣:傷員口封閉撬不開,清除鼻孔內異物,一手捏住傷員的嘴緊貼傷員鼻孔吹氣。體外心臟擠壓法1)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用外力擠壓心臟,暫時維持心臟輸血功能。將傷員仰臥在平整的地上或木板上,頭放平跪在傷員一側,用一手掌根部放在傷員胸骨體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另一只手放在按壓的手背上,二手背伸直,用自身的重量和上臂的力量有節奏的垂直按壓。(切忌14、用力過大,防止肋骨骨折),力量要均勻,有要搖晃,使其下陷約三厘米,然后放松。反復進行,每分鐘70-80 次,同時,要注意觀察傷員的情況,如果傷員面有紅潤,摸到脈搏,說明急救有效,重復上述動作,直至有風電服務管理制度8/13 心臟的自律搏動,才可以停止。2)2)心臟按摩和人工呼吸并用3)一般由兩人同時進行,兩人各司其職,保證供給傷員氧氣,恢復傷員心跳。通常,吹一口氣按壓胸骨3-4 次。5.3.8 創傷救護的注意事項護送傷員的人員,應向醫生詳細介紹受傷經過.如受傷時間地點等凡屬高處墜落致傷時還要介紹墜落高度,傷員最先著地部位或間接擊傷的部位,墜落過程中是否有其他阻擋或轉折。高處墜落的傷員,在已確診15、有顱骨骨折時,即使當時神志清楚,但若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仍應勸其留在醫院嚴密觀察。在設備倒塌、交通事故中,在肢體受到嚴重擠壓后,局部軟組織因缺血而程蒼白,皮膚溫度降低,感覺麻木,肌肉無力等應立即送往醫院救治。5.3.9 現場的火警、火災急救5.3.9.1 火災急救施工現場及材料設備倉庫發生火警、火災事故時,應立即了解起火部位,燃燒的物質等基本情況,撥打“119”向消防部門報警,同時組織撤離和撲救。在消防部門到達前,對易燃易爆的物資正確有效的隔離,如切斷電源,撤離火場內的人員和周圍易燃易爆的一切貴重物品,根據火場情況,激動靈活地選擇滅火器具。5.3.9.2 火災現場自救注意事項;救16、火人應注意自我保護,使用滅火器材時應站在上風位置,以防因烈火、濃煙熏烤而受到傷害。必須穿過濃煙逃走時,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身體,用濕毛巾或濕布捂住口鼻。身上著火時,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覆蓋壓滅火苗。5.3.9.3 燒傷人員現場救治在出事現場,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傷員盡快與致上傷因素脫離接觸,以免繼續傷害深層組織。傷員身上燃燒的衣服一時難以脫下時,可讓傷員躺在地滾動,或用水灑撲滅火焰。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以免助長火勢,防止手的燒傷。如附近有河溝或水池,可讓傷員跳如水中。如為肢體燒傷則把肢體直接浸入冷水中滅火和降溫,以保護身體組織免受灼燒的傷害。用清潔包布裹蓋燒傷面簡單包扎,避免創面污染。自17、己不要隨便把水泡弄破,更風電服務管理制度9/13 不要在創傷面上涂任何有刺激性的液體或不清潔的粉和油劑。因為這樣不能減輕疼痛,相反增加了感染機會,并為下一步創面處理增加困難。經現場處理后的傷員要迅速轉送醫院救治,轉送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呼吸、脈搏、血壓等變化。5.3.10 中暑的防治當人們在夏季長時間受到強烈陽光的照射,或停留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中,以及在炎熱的天氣里長途行走過度疲勞等情況下,均容易導致中暑的發生。在上述條件下,一旦出現大量出汗、口渴、頭暈、胸悶、惡心、全身無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時,應想到這是中暑的先兆。此時,要盡快離開高溫潮濕的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坐下休息,喝些糖鹽水或其他飲料,18、在兩側太陽穴擦些清涼油,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后多可恢復。如果對中暑先兆中出現的癥狀未予以重視,繼續停留在強烈陽光照射或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則會出現面色潮紅,體溫升高,皮膚發熱,嘔吐、眼前發黑甚至昏迷、抽搐等嚴重癥狀;若是在氣溫炎熱的天氣里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或大量運動,導致機體極度疲勞。則會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心慌、眼前發黑甚至昏迷等癥狀。此時的病人多因無力支持而難以進行自救,體弱者甚至可能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當救助者發現有人中暑倒下時,要根據病人不同的癥狀給予不同的治療。如果是因為在強烈的陽光下或悶熱的環境中停留時間過長,表現為面色潮紅、皮膚發熱的病人,要根據現有條件給予降溫處理。迅速將病人19、抬到陰涼通風的環境下躺下,頭稍墊高、脫去病人的衣褲,用紙扇或電扇扇風。同時用冷水擦身或噴淋,以加快病人體內熱量的散發。有條件的可用酒精擦身加散熱。也可將冰塊裝在塑料袋內,放在病人的額頭、頸部、腋下和大腿根部。若無電扇冰塊等降溫條件,也可將病人直接浸泡在水中降溫,救助者始終保持病人頭部露出水面,以防病人溺水。上述降溫處理時間不宜過長,只要病人體溫下降并清醒過來即可。為避免皮膚很快冷卻引起皮下血管收縮,妨礙體內熱量散發。救助者還應不時按摩病人的四肢及軀干,直至皮膚發紅,以促使循環血液將體內熱量帶到體表散出。神志清醒者,可喂以清涼飲料、糖鹽水及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氣水等清熱解暑藥。若病人昏迷不醒,則20、可針刺或用手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位于鼻唇之間中上1/3 交界處;內關穴,位于手腕內側上方約5 厘米處以及合谷穴,即虎口等。促使病人蘇醒。出現嘔吐的,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引起窒息。對于高燒不退或出現痙攣等表現的病人,在積極進行上述處理的同時,應將其盡快送往醫院搶救。風電服務管理制度10/13 如果是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中大量活動過度疲勞,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心慌、呼吸困難的病人。應盡快將病人抬到涼爽通風的地方躺下,松解解衣領、腰帶,保持呼吸通暢。用冷手巾濕敷前額及頸部即可,不要給予其他任何降溫處理,以免使癥狀惡化。對于昏迷不醒的病人,則可針刺或用手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內關穴及21、合谷穴等。促使病人蘇醒。然后給予足量的清涼飲料、糖鹽水,以補充出汗造成的體液損失。經解救清醒后的病人,必須在涼爽通風處充分安靜休息,并飲用大量糖鹽水以補充體液損失。因此此時體內的抗中暑機能處于疲勞狀態,若再重回炎熱的環境或參加體力活動,則后果將比上次中暑更加嚴重。5.3.11 發生食物中毒的急救食物中毒的范圍比較多,但常見的是下列幾種:1)細菌性食物中毒 2)毒蘑菇中毒 3)發芽馬鈴薯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人吃了被細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在夏季最容易發生。這主要是細菌容易生長繁殖和生產毒素,加上此期間人們出汗多,胃液分泌少,身體防御機能降低而造成引起中毒的食品,多數中毒22、者以急性胃腸炎癥狀為主,表現為惡心、嘔吐、伴有臍周疼痛、腹瀉,排便一日數次至便有膿血、粘液等。有些中毒者還拌有頭痛、畏寒發熱、乏力、瞳孔散大、禮物模糊、呼吸困難、脫水、休克而危及生命。搶救方法:A、進食后不久就中毒者,如未嘔吐,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后壁、舌根催吐;如以發生嘔吐,嘔吐完仍惡心嘔吐,可用生姜汁1 匙加糖沖服以止嘔吐。B、若中毒者能飲水,應多飲茶水、淡鹽水,以補充水分及鹽分。如不能飲水,應送往醫院輸液。C、中毒者應禁食 8-12 小時,病情好轉后可吃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D、病情嚴重者應盡快送往醫院治療。5.3.12.現場急救注意事項在施工現場發生傷亡事故后4-8 分鐘是關鍵時刻,失23、去這段時間傷勢會急劇惡化,甚至死亡。因此采取現場急救有很大的必要。風電服務管理制度11/13 一方面要緊急呼救并立即撥打“120”急救大電話,另一方面要搞清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機智、果斷、因地制宜地采取急救措施,防止傷害的進一步擴大。如現場十分危險,傷害會進一步擴大。就要及時、穩妥地幫助傷員脫離危險區,但一點要確保自己和他人和傷員無危險。要正確迅速地檢查傷員的傷害情況,如發現心跳、呼吸停止,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按摩,直到醫生到來;如有大出血,要立即進行止血;如有骨折,要設法固定等等。醫生來后要簡要反映受傷情況,搶救經過和采取的措施。對傷員檢查要細致、全面,特別是當傷員沒有危險時,要再次進行24、檢查,防止臨陣慌亂,疏忽遺漏。六、應急響應6.1 應急響應過程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驟應急響應的過程可分為:接警、判斷響應級別、應急啟動、控制及救援行動、判斷事態是否擴大、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七個步驟(見圖5.1)。對上述應急響應過程的每一項活動制定程序,以便在應急響應時,具體負責人按照事先制定的程序執行。遇突發事件后,應迅速匯集報告信息,判斷性質及嚴重程度,確定是否啟動應急系統。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規定,通知報告單位或有關人員后應急關閉。確定啟動應急響應程序后,應急風場現場成員進入應急狀態并實施如下行動:通知應急有關人員到位、開通信息與通訊網絡,調配應急資源、派出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人員、明確向上級25、報告的內容、組織對媒體發布信息、內部員工通報、商務法律事務協調等。采取控制行動,應急辦公室應支持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人員完成下列救援行動:應急隊伍及時進入現場,積極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醫療救助、人群疏散、環境保護、現場監測、專家支持、政府聯絡等。行動完成后,進入臨時應急恢復階段,完成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警戒解除、善后處理、取證調查等工作。應急響應結束后,應急總指揮宣布應急響應結束,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人員撤回。其后,組織原因分析、補償損失、評估應急響應情況,提供最終報告為今后的應急處理做參考。風電服務管理制度12/13 現場應急措施流程.七、應急培訓和演練開始建立現場安全保障制度進場人員安26、全教育制度施工現場安全員監督制度現場、庫房存放急救箱現場人員醫護急救培訓制度突發事件處理過程立即停機/停止吊裝工作發生人身傷害事件立即向現場其他人員求助、進行急救保護傷者,將其置于平穩的位置故障分析平靜的對傷者說話通知應急小組、業主公司管理層是通知應急小組、業主、公司管理立 即 用 逃 生 設備,逃離機艙與電網斷開撥打 119報火警向 現 場 其 他 人員求助立即逃離風機250 米外撥打 119報火警向 現 場 其 他 人員求助封鎖現場立 即 用 滅 火 器滅火,搶救設備火災突發事件保持冷靜、不要驚慌風機上風機下火情是否可控否否立即停機撥打 120 求助,必要時撥打 119 風電服務管理制度13/13 6.1 培訓各片區經理負責組織各應急救援隊伍的相關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和業務培訓。6.2 演練6.2.1應急演習的組織方式1)各片區經理制定演習計劃和編制具體的演習實施方案,報服務處應急安全小組批準后組織實施。2)能夠實地模擬應變處理過程的,按照相應的應急處理程序,以接近實戰形式模擬進行。3)對無法以接近實戰模擬進行的應急演習,可以“桌面方式”按照應急處理程序進行演習,記錄相應過程內容。附錄現場應急救護聯絡系統圖1.2.受傷者或最先發現事故的人員報告業主辦公室組織現場急救應急副總指揮應急總指揮消防大隊119 報告總部現場指揮公安局110 急救中心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