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病房大樓建設工程拆撐換撐施工方案(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74695
2022-09-07
18頁
1.05MB
1、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病房大樓建設工程拆撐換撐施工方案目錄1 編制說明.1 2 工程概況.2 2.1 基坑工程概況.22.2 支撐體系設計概況.22.2.1 內支撐梁.22.2.2 立柱樁.42.2.3 二層腰梁.42.2.4 換撐.43 施工部署.5 3.1 拆撐總體部署.53.1.1 拆撐分區.53.1.2 拆撐順序.63.2 施工準備.63.2.1 拆撐必要條件.63.2.2 技術準備.63.2.3 勞動力安排計劃.73.2.4 物資材料準備計劃.83.2.5 施工機械設備準備.84 施工方法.9 4.1 整體施工順序.94.2 換撐施工.94.3 拆撐施工.11 4.3.1 拆撐施工順2、序.11 4.3.2 拆撐原則.12 4.3.3 腳手架搭設.12 4.3.4 支撐拆除.12 4.3.5 砼塊外運.13 5 施工進度計劃.13 6 成品保證措施.13 7 應急措施.13 8 安全保證措施.14 9 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措施.14 1 編制說明為保證本基坑工程安全、科學、合理組織施工,結合基坑支護設計、工程設計圖紙和現場特定條件,我部特編制拆撐換撐專項方案,以指導現場具體施工。編制本方案主要依據和采用的主要技術規范標準:1、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病房大樓建設工程(以下簡稱本工程)招標文件及相關附件;2、中南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病房大樓、污水處理站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3、武漢市建筑設計院提供的結構圖紙及武漢市勘測設計研究院提供的基坑支護的相關圖紙。4、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病房大樓基坑工程設計方案論證意見。5、基坑支護設計變更、洽商往來聯系函件;6、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7、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YB9258-97;8、深基坑工程技術規定DB42/159-2004;9、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10、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0)11、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GB50194-93)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范(JGJ33-2001)13、施工現場臨4、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4、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JGJ59-2011)15、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 80-91)16、國家和行業現行的相關施工及工程質量驗收規范;17、中建三局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和企業現行施工工藝和工法。2 工程概況2.1基坑工程概況工程概況表工程名稱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新病房大樓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建設單位建設規模基坑開挖面積約5963m2,基坑開挖深度為場地自然地面下10.5512.15m,基坑底邊線周長約316m。總占地面積 7570m2,總建筑面積 63108 m2,地下 2 層、地上 20層,框剪結構,地面以上至 20 層屋面高度為 5、81.75m。勘察單位設計單位2.2支撐體系設計概況本基坑采用灌注樁排樁+1 道混凝土支撐支護,局部采用2 道混凝土支撐支護,樁頂以上放坡掛網噴射混凝土支護。2.2.1 內支撐梁內支撐梁采用鋼筋砼梁1 道支撐支護,局部采用2 道混凝土支撐支護,按設計施工 ZC1、ZC2、ZC0 三種截面尺寸分別為800800mm、600700mm、900900mm。一層支撐平面布置圖二層支撐平面布置圖腰梁ZC1 梁為一層主撐梁,截面尺寸800mm800mm(bh),主筋為 20C25(上下每側 6C25,左右各 4C25),箍筋為 A8200(節點處 1.5m 范圍內箍筋加密A8100),梁頂面處標高 20.6、70m,中心線標高 20.30m。ZC2 梁為一層、二層輔撐梁,截面尺寸為600mm700mm,主筋為 12C25(上下每側 4C25,左右各 2C25),箍筋為 A8200(節點處 1.5m 范圍內箍筋加密A8100),梁頂標高 20.65m,中心線標高 20.30m。ZC0 為二層主撐梁,梁截面尺寸900mm900mm,主筋為 16C25(上下每側5C25,左右各 3C25),箍筋為 A8200(節點處 1.5m 范圍內箍筋加密A8100),梁頂面處標高 15.05m,中心線標高 14.60m。一層支撐結構各桿件中心線同高,標高為20.30m。砼強度為 C30。二層支撐結構各桿件中心線同高7、,標高為14.60m。砼強度為 C40。2.2.2 立柱樁支撐下設置鋼格構與鉆孔灌注樁組合立柱。鋼構截面bh=430430mm,采用L12514 角鋼+41020010800鋼板焊接。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及時對立柱樁焊接止水片。2.2.3 二層腰梁在二層支撐梁處設置腰梁,腰梁截面尺寸為 1200900mm,砼設計強度為 C40。2.2.4換撐地下室底板施工完畢后,待底板與支護樁之間C40 素砼、底板結構砼強度達到75%時,進行西側二道支撐拆除。-2F 結構施工完畢,-2F 外墻模板拆除后,盡快完成-2F 外墻的卷材防水施工,然后馬上進行支護樁與地下室外墻周邊C20素混凝土回填。待回填的素混凝土8、-2F外墻、-1F 樓板混凝土養護至75%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一道支撐。拆撐時,應先拆輔撐,再拆主撐,并加強監測。車道兩側墻間設置I32600 工字鋼臨時支撐傳力構件,將荷載傳至地下一層樓板;支撐拆除前,在地下室后澆帶處設置I16500 工字鋼進行傳力。3 施工部署3.1拆撐總體部署3.1.1 拆撐分區根據本工程內支撐支護體系的整體分布及受力分析,考慮拆撐過程中支撐力系的再分布情況,可將該一層內支撐體系分為三個區域(1 區、2 區、3 區),分別進行拆除。二層拆撐節點編號平面圖J1J2J3J1J2J3J3J2J1J1J2J3腰梁一層拆撐分區及節點編號平面圖J1J2J3J4J4J5J4J4J8J9、7J6J6J7J8J8J7J6J6J7J8J4J4J5J4J4J3J2J1J1J2J3J3J2J11區3區2區3.1.2 拆撐順序根據地下室底板分區施工圖及現場施工實際情況,拆撐方向總體是按照從兩側角撐區向中間主對撐區施工的方向,先拆除二層角撐,再進行一層支撐的拆除,先拆除一層支撐 2 區(西側利濟北路角撐)支撐梁,再拆除 1 區(東側角撐)支撐梁,最后拆除 3 區(中間主對撐)支撐梁。3.2施工準備3.2.1 拆撐必要條件1、底板砼澆筑完成、支護樁與地下室底板間已用素砼填實,底板砼及回填素砼達到設計強度 75%;2、-1F 樓板、-2F 外墻及外墻與支護樁間回填砼已按本方案要求澆筑完畢并養護10、達 75%強度。3、施工縫及后澆帶處加設支撐全部按要求施工完成。4、拆撐前一天觀測記錄基坑支護體系的各項原始數據。5、在拆撐起始時間2 天前清除基坑平臺上所有堆載。6、編制、審核、報審完拆撐方案,確定拆除方式、順序。以上條件必須全部達到,方可進行拆撐施工。3.2.2 技術準備1、施工前完成拆撐換撐方案三級技術交底,即技術負責人管理人員施工班組長。交底以書面形式表達,隨同任務單一起下達到班組,班組長在接受交底后,認真貫徹施工意圖。2、拆撐前,支護樁與地下室底板間應用砼填實。3、根據拆撐施工分區及拆撐方向方案,進行拆撐施工前,-1F 樓板、-2F 外墻及回填混凝土已澆筑完畢并養護達75%強度,即混11、凝土試塊同條件養護強度達到設計強度 75%后再拆撐。4、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塔吊設置在基坑邊,增加了拆撐的風險。加強對塔吊周邊基坑監測,若發現的基坑位移較大,停止拆撐施工。5、拆撐原則先行回填再拆撐,應遵循先拆輔撐,后拆主撐的原則。先拆除二層支撐梁,再進行一層支撐梁的拆除。拆二層支撐梁時先拆ZC2,再拆除 ZC0。拆一層支撐梁時先拆除 ZC2,再拆除支撐梁 ZC1,加強對支撐體系內支撐梁軸力、冠梁位移、支護樁測斜及立柱樁抗拔等參數的監測,無較大變化時再按上述原則依次拆除支撐梁ZC2、ZC0、ZC1。6、每一區拆撐時應對稱拆除支撐,保證基坑支護體系受力變化的均衡性。7、基坑監測開始拆撐前一天必須對12、基坑支護體系進行一次全面監測,獲取反映基坑支護體系在拆撐前的各項原始數據,包括支撐梁軸力、冠梁及坡頂位移、支護樁測斜及立柱樁抗拔等數據,作為砼支撐梁拆除后進行監測對比的依據。拆撐過程中,基坑監測單位應加強對基坑支護體系的監測頻率,對基坑進行及時有效監測,能夠及時反映基坑支護體系的變化情況,便于指導拆撐施工,出現異常情況時可及時采取應急加固措施。8、基坑邊坡在拆撐起始時間2 天前必須將基坑平臺上堆載清除,減少基坑邊坡的荷載;在拆撐過程中及拆撐后直到基坑回填的時間內,禁止在基坑邊坡上堆載,確保基坑在無支撐梁情況下安全。3.2.3 勞動力安排計劃拆撐換撐勞動力需求表如下:勞動力計劃表序號工種人數工作13、內容1 砼工10 回填砼澆筑2 風鎬工人30 支撐破除3 清渣工人25 砼塊外運4 電焊工9 鋼筋焊接、切割5 架子工20 支撐架搭設6 塔吊司機2 操作塔吊7 塔吊指揮2 指揮塔吊3.2.4 物資材料準備計劃根據施工要求,編制施工機械設備、材料供應計劃,確保機械設備、材料規格、數量的準確性和質量,以滿足施工工期及質量的要求。所有用于施工生產的物資材料、設備進場時有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及使用說明書,并按相關施工規范要求抽檢合格。3.2.5 施工機械設備準備為確保拆撐換撐順利按照計劃進行,結合工程的特點及工程要求,我部將根據施工需要和現場進度情況及時安排各種機械設備的進場。本工程拆撐換撐所需機械14、設備見下表:主要機械設備需用一覽表序號名稱型號規格數量(臺/套)備注1 全站儀TKS202 1 臺測量放線2 砼輸送泵HBT60 1 臺砼澆筑3 空壓機17 立方15 臺支撐破除4 手推斗車卡特5 輛砼塊外運5 農用車2 輛砼塊外運6 塔吊TC6516 1 臺砼塊轉運7 吊斗1 個砼塊轉運4 施工方法4.1整體施工順序底板砼及底板與支護樁間回填砼強度達到75%拆除第二道支撐梁-2F 墻柱、-1F梁板砼澆筑-2F外墻防水施工-2F外墻與支護樁間 C20砼回填-1F樓板、-2F外墻及回填砼混凝土強度達到75%拆除第一道支撐梁(破碎砼塊清理外運出場)4.2換撐施工1、底板混凝土澆筑之前,在底板后澆帶15、設置I16500 工字鋼傳力帶,每邊伸入后澆帶 100mm,兩端設 16016010 鋼板。墊層-160 x160 x10鋼板樓板(底板)I16工字鋼500后澆帶傳力構件大樣圖100100板筋2、地下室底板與支護樁間隙采用與底板同等級C40 砼一次性澆筑。3、底板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以上,經設計同意,方能拆除第二道支撐。4、-2F 外墻防水施工完成后,將外墻與支護樁間用C20 素砼進行回填。5、3#車道兩側墻間設置I32a600工字鋼臨時支撐傳力構件,將荷載傳至-1F層樓板。3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16、00600600600600900750032工字鋼 600150502205032032010mm 鋼板32工字鋼 60015018鋼筋外墻5011011050502205018鋼筋穿孔塞焊角焊縫 hf=10mm6、-1F 樓板、-2F 外墻及回填砼混凝土強度達到75%以上,經設計同意,方能拆除第一道支撐。4.3拆撐施工4.3.1 拆撐施工順序換撐結構施工 拆除準備工作 梁下搭設支撐腳手架 風鎬鑿除支撐梁砼 鋼筋切割 破碎砼外運出場4.3.2 拆撐原則為不影響結構施工進度,腳手架搭設完畢后,對-2F 墻柱進行定位放線。首先破除-2F 墻柱水平投影范圍內的支撐,為-2F 墻柱鋼筋綁扎及模板支設17、提供條件。待地下室封頂后,繼續剩余支撐的破碎拆除,并通過2#坡道外運。4.3.3 腳手架搭設1、腳手平臺采用 A48 3 鋼管搭設,立桿間距不大于900mm,水平桿步距不得超過 1500mm。腳手平臺搭設順序為:鋪槽鋼立桿掃地桿大橫桿、小橫桿木跳板密目安全網片。在腳手平臺立管下墊14#槽鋼,以確保腳手架底部均勻受力及穩定性。在離地200mm 處應設置一掃地桿。2、支撐拆除時應在底板及已澆筑好的負一層地下室頂板上鋪設舊木模,以防掉落的混凝土碎塊破壞地下室頂板結構實體。4.3.4 支撐拆除1、根據現場施工實際情況,首先破除二層支撐梁,破除方式采用人工風鎬。1)大面破除按照破除節點編號順序,依次進行18、J1、J2、J3節點的破除,破除過程中進行基坑監測。如基坑監測數據變化不明顯,進行下一步拆撐施工。支撐梁破開缺口處的主筋不能割斷。2)采用人工風鎬破除砼支撐梁。3)割斷支撐梁的鋼筋及鋼格構。先割斷支撐梁鋼筋,后割斷鋼格構。割斷鋼筋及鋼格構時應有塔吊或其它設備配合施工,集中放置、清理。4)割斷鋼格構前應先將鋼格構上混凝土剝除,避免放倒鋼格構時將底板損壞。2、按照上述方法,根據拆撐分區、方向及節點編號順序,依次進行一層2區、1 區、3 區的拆撐施工。為避免施工振動破壞底板內鋼格構止水片,在破除砼梁前,將與立柱樁連接的支撐梁在立柱節點處破開缺口后,再進行拆撐施工。4.3.5 砼塊外運當破碎完支撐梁后19、,將樓板面上的混凝土廢渣裝到吊斗上,再運用塔吊運輸到靠近地面出土口的基坑邊。或用人工清理到人力斗車或農用車上,再運至基坑邊。5 施工進度計劃拆撐起始時間為拆撐底板澆筑混凝土完畢養護達75強度時開始進行拆撐施工的時間。拆撐換撐進度計劃表工作內容時間底板混凝土澆筑(含底板與支護樁間)2012.8.182012.9.14 二層支撐拆除2012.8.272012.9.21-1F 層板砼澆筑2012.9.22012.9.26-2F 外墻與支護樁間素砼回填2012.9.42012.9.30 一層支撐拆除2012.9.132012.10.7 6 成品保證措施由于支撐梁的拆除采用風鎬,則應在所鑿除支撐梁、板等20、施工區域的樓板面上鋪設模板或腳手片,防止履帶對樓板表面損傷。支撐梁在拆除前應先對周邊的成品進行保護,如對基礎底板和各樓層的現澆砼面,對板墻留置的鋼筋保護,支撐梁底應搭設防護架體,上鋪設腳手片,以防止砼碎塊砸落碰掉混凝土結構或墻、板預留鋼筋等,并落實專人及時清理掉上面的堆積物,在拆除過程中落實專人進行監管,保證成品的完整性。7 應急措施1、應急搶險組織措施成立以公司為首,現場負責人為主的基坑工程應急工作組,確保基坑出現險情時,各項措施能及時實施。并要求全體成員在拆撐施工期間,必須24 小時保持通訊暢通。2、應急搶險技術措施1)在每一類節點處破開支撐梁缺口后,若基坑監測過程中發現內支撐支護體系的冠21、梁變形速率超過3mm/d 或內支撐梁軸力超過設計值80時,首先,應及時在缺口處采取加設鋼板、澆筑高強混凝土的應急加強措施,確保支撐梁及時達到承受抗壓的能力;在位移或彎矩過大的區域加設型鋼支撐,待基坑穩定后再進行拆撐施工。2)支撐梁破除后,若基坑監測過程中發現內支撐支護體系的冠梁變形速率超過3mm/d 或內支撐梁軸力超過設計值80時,應及時在冠梁和地下室外墻或底板間加設型鋼斜撐。3、應急搶險設備、物資現場應準備各種必需的應急搶險設備、物資,在出現險情時,能夠做到及時處理,控制險情,確保基坑安全。8 安全保證措施1、施工現場布置安全警示牌;2、拆除碎塊直徑控制在30cm以內,不得破壞地下室結構、降22、水井及型鋼支撐結構;3、現場設置專人對拆除支撐施工進行安全監控;4、拆除人員必須系高空安全帶,戴安全帽及防護眼鏡;5、確保拆除人員站立的架子穩定牢固,并進行隨時檢查;6、各種設備處于完好狀態,機械設備的運轉部位有安全防護裝置。7、現場隨時拆除隨時清理拆除垃圾。8、樓板面鋪設兩層模板或兩層腳手片,保護樓板面不受到破損。9、所有電器設備有可靠保護設施,并不得帶病工作;按規范配置施工用電,加強用電管理;配置必要的降排水措施和手段,設置專人管理。9 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措施1、嚴格遵守武漢市環衛、市容、場容管理的有關規定和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細則,加強現場排污及運輸車輛的管理。2、活完料凈腳下清,施工垃圾要及時清運。對現場垃圾清運,采取遮蓋、撒水措施,減少揚塵。3、設專人指揮進入現場的機械車輛,做到少發動、不鳴笛,以減少噪聲。4、車箱內裝載砼塊不宜太滿,同時應派專人對出入口及現場道路負責清掃。5、指定專人負責車輛的協調調度,避免出現堵車現象。6、施工中盡量減少噪音、粉塵、振動、煙霧和強光等對周邊的干擾。7、現場按總平面布置圖確定的位置堆放各種材料、設置臨時設施等,不得隨意擺設或堆放。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