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亞太翻譯學校東側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5226
2022-09-07
7頁
32.92KB
1、原亞太翻譯學校東側(小北一路-北一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第一章項目總體概述第一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本工程道路(原亞太翻譯學校東側道路)位于鐵西區建大以北地區,該路南北走向。本次施工道路范圍,北起北一西路,南至小北一路,設計全長:411.19米,道路東側臨北一西路為剛建成的府興雅園住宅小區,臨小北一路為已入住的北一新村,沿道路方向府興雅園有網點,北一新村在該路上有人行出入口;西側為已拆遷完的空地,道路沿線堆積著建筑殘土。設計道路北側的北一西路和南側的小北一路均是現狀道路。該道路紅線寬度為18 米,道路斷面為 3 米+12米(機非混行車道)+3米(人行道)。根據該地區排水規劃,排水體制為分2、流制,污水出路為北一西路現狀D1.2m污水管道,再經重工街污水主干管,最終排入仙女河污水處理廠;但由于現狀北一西路污雨水為合流制,本次雨水經 Y1-W2接入現狀污水管道,遠期待北一路雨污水分流實施后,此段管道廢除,雨水直接接入北一西路規劃雨水主管道,再經重工街雨水暗渠,最終經現狀滑翔泵站提升排入細河。二、設計標準及主要技術指標道路部分:1.主要技術指標:1.1 全線無平曲線。1.2 設計縱坡:車行道縱坡0.27%。1.3 全線無豎曲線。2道路平面設計原亞太翻譯學校東側道路工程起點坐標:X=32650.876、Y=26380.088;終點坐標:X=32260.535、Y=26250.832;道路3、設計全長 411.19 米。設計道路與現狀相交道路的施工邊界以圖中所示為準。平面設計中無障礙的道路坡道分為A型、B型、C型三種,其中 A型適用于相交道路有人行道及非機動車道的交叉路口;B型適用于相交道路只有人行道的交叉路口;C型適用于人行道過街的無障礙設計;對于新建的單位或小區的出入口位置及形式均不明確,所以在施工時,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坡道位置及選擇形式。甲方提出,該路兩年后將在鋪設一層瀝青面層,考慮將來鋪設面層時不再調整邊石,因此本設計的邊石外露18cm,下臥邊石外露 4cm。樹池采用 1.00*1.00米的樹池,樹池中心間距 4.0 米,邊石采用花崗巖邊石。樹池的設置以道路緣石的切點向外返24、.0 米為中線的起點,3、道路橫斷設計道路紅線寬為 18 米,設計標準橫斷面布置如下:3 米(人行道)+12米(車行道)+3米(人行道)=18米本工程車行道采用1.5%的拋物線拱,人行道采用2%的直線坡。4、道路縱斷設計本工程為新建工程,道路縱斷基本以現狀地面高程為基礎,綜合考慮城市豎向控制標高,道路縱斷坡度要求,市政排水要求,相交道路高程,盡量減少土方量等因素進行設計。全線縱坡為 0.27%,無豎曲線。5、結構設計1)新建機動車道結構: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C)灑粘層瀝青(0.5 升/平方米)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F)灑透層瀝青(0.9 升/平方米)20cm水泥穩定碎5、石(廠拌,水泥重量比5%)20cm水泥穩定碎石(廠拌,水泥重量比5%)20cm級配砂礫(最大粒徑5.3cm)碾壓路床(重型擊實壓實度95%)2)新建非機動車道結構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C)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F)灑透層瀝青(0.9 升/平方米)20cm水泥穩定碎石(廠拌,水泥重量比5%)20cm級配砂礫(最大粒徑5.3cm)碾壓路床(重型擊實壓實度93%)新建人行道結構:20*10*6cm荷蘭磚4cm水泥沙漿(M10)20cm水泥穩定砂礫(廠拌,水泥重量比5%)6、道路材料技術指標:道路邊石:選用 A型、B型、C型A型邊石為機制花崗巖邊石(18*25*99cm)B型邊6、石為機制花崗巖邊石(10*15*50cm)C型邊石為機制花崗巖邊石(10*10*50cm)A 型邊石為機動車道邊石,B 型邊石為非機動車道邊石,C 型邊石為人行道外側邊石。樹池邊石采用機制花崗巖石(10*15*100)排水部分 1、設計線位本工程為鐵西區的道路排水工程之一,污水管道布置在規劃路中心線以東2 米;雨水管道布置在規劃路中心線上。2、流向設計污水出路為北一西路D1.2m現狀雨污合流管道,再經重工街污水主干管,最終排入仙女河污水處理廠;雨水暫時排入W2污水檢查井后與污水一同排入北一西路 D1.2m現狀雨污合流管道。3、縱斷設計路面自然標高及設計標高按 原亞太翻譯學校東側道路施工設計(北7、一西路-小北一路)的高程確定。縱斷面設計時,以該地區地形條件為基礎,結合道路網的整體設計要求,排水管線布置,路表縱向排水,新建污水管道設計縱坡為1.5;新建雨水管道設計縱坡為1.5,污水預留管道設計縱坡為2,雨水預留管道設計縱坡為1.5,預留雨水連接管道設計縱坡為10.4、管材、接口、基礎及井室1)、d=300mm 雨水連接管采用鋼筋混凝土承插管,坡度為 1%,180o砂石基礎,橡膠圈接口;詳見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礎及接口04s516-11、23;2)、d=400mm-500mm排水管道均采用鋼筋混凝土承插管,180o砂石基礎,橡膠圈接口;詳見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礎及接口04s516-11、23;3)8、排水管道等級按設計覆土高度H確定,0.7 米H4.5 米,采用級鋼筋混凝土承插管;4.5 米H7.0 米,采用級鋼筋混凝土承插管。管材應符合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標準。4)、本設計中管徑d=500 污水管道采用 1000mm 圓形磚砌污水檢查井(蓋板式),詳見排水檢查井 02s515-21,部分雨水檢查井采用沉淀井,沉泥槽深度為 0.5 米。5)、本設計中管徑d=500 雨水管道采用 1000mm 圓形磚砌污水檢查井(蓋板式),詳見排水檢查井 02s515-21,部分雨水檢查井采用沉淀井,沉泥槽深度為 0.5 米。6)、雨水口采用平箅是式單箅雨水口,鑄鐵井圈9、,詳見雨水口05s518-6.7)、井蓋采用重型球墨鑄鐵三防井蓋。三、主要工程量1、新建機動車道:4860m2;2、新建非機動車道:2400m2;3、新建人行道:2274m2 4、花崗巖邊石 A:825m;花崗巖邊石 B:825m 花崗巖邊石 C:825m 樹池邊石:825m 5、混凝土管承插式管徑(污水)400mm:60m;6、混凝土管承插式管徑(污水)500mm 以內:367m;7、混凝土管承插式管徑(雨水)300mm 以內:135m;8、混凝土管承插式管徑(雨水)500mm 以內:440m;9、平接(企口)式管道基礎(180o)管徑 300mm 以內:135m 10、平接(企口)式管道基10、礎(180o)管徑 500mm 以內:867m 11、檢查井:34 座;12、單箅式雨水井:22 座第二節工程交通情況本工程位于沈陽市鐵西區,交通便利、各種材料充足、運力充沛。施工采用的人力、材料、機械全部通過城市道路即可一次性抵達。第三節編制說明3.1 編制依據1、原亞太翻譯學校東側(小北一路北一路)道路排水工程招標文件2、原亞太翻譯學校東側(小北一路北一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圖紙3、施工現場的實際勘察4、本企業自身的施工、技術、管理能力5、相關的專業技術規范、規程和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行業標準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268-97 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11、08 3.2、編制原則遵循“完全履約,突出重點,兼顧平衡;科學合理,配套適用,資源共享”的原則:1、在充分研究招標文件、設計圖紙及認真踏勘工地現場的基礎上,采用先進合理、安全可靠、經濟可行的施工方案;2、確保工程質量、工期、安全要求;3、充分考慮環境保護、文物保護、文明施工等要求,確保施工順利展開;4、充分考慮和研究工程特點和難點,緊緊圍繞施工主線,配足配強現場管理機構和施工隊伍,投入先進、配套的施工機械設備,均衡、高效組織施工生產,確保工程總體目標的實現;5、堅持優化技術方案,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第四節施工總體布署4.1、施工組織若我公司在中標后將立即成立了原亞太翻譯學校12、東側(小北一路北一路)道路排水工程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部由參加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多年,經驗豐富的優秀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組成。項目部經理經公司法人代表授權后,按項目法管理,建立質量、進度、安全與成本控制的責、權、利結合的管理機制行使其職能,代表本公司對業主負責。施工組織機構框圖4.1.1 組織機構項目經理部設項目經理1 人、項目副經理兼技術負責人等領導結構。職能部門設置工程科(含測量隊)、材料科、技質科、安全科、綜合辦公室等四科一室,共 5 個職能部室,在項目經理的領導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相互配合,指導施工隊施工。項目經理部下設三個施工隊(土方作業隊、管道作業隊、道路作業隊)。4.1.2 項目經理部的主要責任和權利如下:4.1.2.1項目經理部按照項目法全面負責本工程的組織實施、調度指揮、施工管理、進度控制、工程創優、安全管理、環保、對外協調等組織指揮工作。4.1.2.2施工質量實施項目法人終身責任制。項目經理部必須確保本工程優良等級質量目標的實現。4.1.2.3項目經理部要履行保證工期目標、安全目標和文明施工等責任。項目經理計統負責人安全負責人材設負責人技質負責人綜合辦公室技術負責人測量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