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壇煤業防治水應急救援預案(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5391
2022-09-08
16頁
29.22KB
1、錦壇煤業水災事故應急預案一、目的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及我礦井下生產過程中存在著水災的可能性,為了在發生突發性水害事故時,礦井各級職能部門能做到反應迅速,忙而不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組織上、技術上、材料設備上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特制訂本預案。二、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分析1、根據水源不同,礦井水害分為地表水水害、老窯水水害、孔隙水水害、裂隙水水害及巖溶水水害。針對本礦井屬簡單型水文地質條件情況,在礦井進行采掘過程中,受到的主要水害有:礦井采空區的積水、頂板導水裂隙帶范圍內分布的含水層及地表水灌入等,并可能因此形成水災事故,造成礦井2、局部采區被淹,形成人身傷亡事故等。2、礦井水害對礦井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現在:(1)當礦井發生突然涌水時,輕則造成局部停工停產,重則淹井,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2)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安裝防、排水設施及設備,增加了工作面和生產成本。(3)礦井水對井下各種金屬設備、支架、軌道等均有腐蝕作用、縮短其使用壽命。(4)可使井下空氣濕度增大,惡化了井下作業環境、影響生產效率和職工健康。三、應急處理原則1、啟動原則:在礦井發生井下水事故及災害時,本預案由礦井調度指揮中心啟動。2、響應原則:礦井救援指揮領導組成員、各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和相關生產隊組事故處理處理指揮中心成員在接到事故及災害報告后,無論何時,只要3、在本地區,必須馬上以最快的方式趕赴事故現場,按相應的事故處理預案正確有效地開展事故應急處理和救災工作,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盡最大努力減少事故損失和縮小事故影響范圍。3、有事請假原則:礦井各救援小組組長在離開本地區時,必須向礦井救援指揮部總指揮請假,同時將救援小組組長的職責向副組長交待清楚。4、指揮原則:在隊組事故應急處理指揮中心成員未到達現場前,事故處理由當班帶班長負責指揮;在礦井救災指揮部成員未到達之前,由事故應急處理指揮中心指揮;礦井救災指揮部總指揮到達現場后,事故處理由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5、應急處置基本原則:井下發生水災事故后,救援人員應按照“緊急救災、妥善避難、安全撤退、救人優4、先”的原則搶險救災。(1)以搶救遇難人員為主,必須做到有巷必入,本著“先活者后亡者、先重傷后輕傷、先易后難”的原則救險。(2)在進入災區偵察時首先對災區巷道進行通風,盡快恢復原有的通風系統,加大風量,排除有毒有害氣體,既有利于搶救遇難人員,減輕遇難人員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對井下其他人員的威脅。(3)消除巷道堵塞物,以便救人。(4)尋找出水點,災區封閉等工作。四、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1、錦壇煤業有限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總 指 揮:趙成柱副總指揮:李向陽何清正熊玉新唐志章楚丙辰成員:慎紅然邢軍占段存峰田長江盧愛軍顧宗遠王利鋒王順昌黃亞飛晉國強李達爽主要職責:全面部署應急救援工作制定搶險救援方案,指定5、相關人員組成前線搶險救援指揮部,并成立相應工作小組,迅速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根據事故情況,對搶險救援方案實施辦法和措施進行決策指導,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問題進行裁決和緊急處置。指揮礦山救護,工傷搶救醫療,后勤支援等項工作,調度解決搶險救援所需資金、物資、設備等救災資源。對維護礦區秩序、事故調查處理、恢復生產和善后工作進行檢查和督促落實。2、工作機構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辦公地點在礦調度室。辦公室主任:慎紅然(兼)辦公室每天 24 小時值班,并有一名副礦級以上領導干部值班。6001 6002 聯系電話:主要職責:(1)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的通訊聯絡工作,傳達領導小組和搶險救援指揮6、部對搶險救援的決定、命令,并負責督促落實。(2)調度應急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并及時向相關領導和集團公司有關部門匯報。(3)參與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了解其執行情況和相關信息,及時為指揮部提供決策依據。(4)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等工作。第七條為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科學高效,緊張有序,搶險救援物資及時供應和礦區穩定,成立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后勤保障組、治安保衛組、善后處理組。1、專家組組長:趙成柱副組長:李向陽何清正熊玉新唐志章楚丙辰專家組下設四個專業組:(1)采掘組:組長:李向陽,成員由技術科、調度室等部門的技術負責人組成。采掘組職責: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7、事故作戰計劃,負責組織處理事故所必需的人員,及時調集救災必需的設備材料,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所用入井特別許可證。(2)機電運輸組:組長:唐志章,成員由機電科、機運隊等部門的技術負責人組成。機電組職責:根據礦長的命令,負責指揮礦井內的停送電工作,及時搶救或安裝機電設備。同時,為保證救災人員和器材及時運送到事故地點或遇難人員及時運送上井提供快捷安全的提升運輸條件,滿足救災需要。礦調度室結合機電車間根據入井人員領取礦燈數量、入井人數和井下定位系統顯示,查清在井下的人數和姓名。(3)防治水組:組長:熊玉新,成員由技術科負責人及防治水專家組成。防治水組職責:參加現場搶險救援,協助制定搶險救援方8、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持。指導各單位正確辨識重大危險源,幫助制定切實有效的應急救援預案。2、后勤保障組:組長:楚丙辰,成員由綜合辦公室等相關人員組成。后勤保障組職責:(1)做好物資儲備,確保搶險救災物資按時運到指定地點;(2)協調解決搶險人員辦公、住宿等有關事宜;(3)加強通訊設備和線路維護,確保通訊暢通3、治安保衛組:組長:黃亞飛,成員由礦保衛科全體人員組成。治安保衛組職責:(1)負責維護礦井治安秩序,保證搶險救災工作有序進行;(2)協助后勤保障組運送搶險救災物資,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及時運到指定地點。4、善后處理組:組長:楚丙辰,9、成員由綜合辦公室、勞資科等相關人員組成。善后處理組職責:協調各方面關系,協調處理事故善后工作。五、預防與預警1、危險源監控礦井在生產中,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則,落實采空區、相鄰礦井及廢棄老空(窯)積水防治措施,制定承壓水開采安全技術措施及地表水監控防范措施情況;查清與相鄰礦井連通情況,建立完善的防、排水系統情況。做好危險源的監控工作,主要有:(1)“掛汗”。積水區的水通過煤巖裂隙而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巖壁上聚結成許多水珠。(2)“掛紅”。礦井水中含有含鐵的氧化物,它通過煤巖裂隙滲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巖表面,會呈現暗紅色水銹。(3)水叫。含水層或積水區的高壓水向煤10、壁裂隙擠壓時,與兩壁摩擦會發出嘶嘶聲,說明采掘工作面距積水區或水源較近了,透水即將發生。(4)空氣變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積水區時,空氣溫度會驟然下降,煤壁發涼,人進入工作面有陰冷的感覺,但如果積水區內的水溫較高,采掘工作面接近時反而升高。(5)礦山壓力明顯增強。采掘工作面接近積水區時,壓力明顯增加,片幫、冒頂次數增加。2、危險源預防措施(1)地面水防治在地面修筑排放水工程,防止地面降水匯集于工業廣場或地表水涌入井下。主要措施有:修筑排洪渠、河床鋪底、填堵陷坑、河流改道或取直、井口及工業廣場修筑堤壩、疏通水路。疏通河道,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刷到的地方。對礦井內的大林河11、,其在雨季地表流經地段下方大部為采空區的情況,一方面要在雨季前對地表明顯裂縫進行調查,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填充工作,盡量減少地表水下滲;另一方面要對河流中的雜物進行清理,使河水能及時排走。積極對工業廣場排水渠道和各井口進行整治,在各易積水的地方,修筑水渠、排除淤積。防止積水沖垮建筑和滲入井下(2)井下排水在地面或井下打專門鉆孔排水。安裝排水設施、設備排水。(3)井下探放水利用鉆孔探查前方的水情,然后有控制地將水放出。采掘工作面有下列情況的必須停止工作進行探放水:接近水淹或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空或小煤窯時;接近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區域,并有出水征兆時;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溶洞和陷落柱時;打開隔離煤柱時12、;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時;接近出水可能的鉆孔時;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漿區時;向老空打鉆時,為防止瓦斯事故及其它有害氣體的危害,應加強探水點的供風量,及時檢查探水地點的瓦斯和其它有害氣體濃度,探水工作面一切電氣設備的防爆性能必須良好。出現危險情況,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4)井下截水。在井下適當地點修筑水閘門及水閘墻。井下局部突水時,將其截住,不致危害其它地區(5)注漿堵水。將水泥漿或化學漿通過專門鉆孔壓入地層空隙,漿液在空隙中擴散、膠結、硬化,最終起到加固地層和堵隔水源作用。六、信息報告程序1、報告程序(1)當發生水災事故時,任何部門和個人應馬上13、向調度指揮中心。(2)發生水害事故或險情時,現場工人應馬上向當班班長報告。(3)發生水害事故或險情時,當班班長第一時間應報警和向調度指揮中心報告,然后向隊組有關領導報告。(4)礦井調度指揮中心接到水害事故報告后,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及各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5)發生特大水害事故時,礦井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總指揮的指令,向市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并請求緊急救援,向附近兄弟部門求援。聽從上級救援工作命令,服從上級指揮。2、報告內容:發生事故的具體地點、有無人員傷亡、事故嚴重程度、范圍。3、相應分級調度指揮中心接到水災事故匯報后,立即通知值班領導,值班領導根據情況,通知礦井水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成14、員立即到調度指揮中心集合,總指揮決定是否啟動哪一級別應急預案。(1)發生特別重大傷亡事故時,事故后30 人以上,已經或可能導致 30 人以上死亡,為I 級響應。(2)發生特大傷亡事故時,事故后10 人以上、29 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10 人以上 29 人以下死亡,為II 級響應。(3)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時,即事故后 3 人以上、10 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39 人死亡,為 III 級響應。(4)發生一般傷亡事故時,即事故后1 人以上、3 人以下被困災區,已經或可能導致3 人以下死亡,為IV 級響應。七、響應程序調度室接到事故電話后,要問清事故地點、類型、嚴重程度及人員撤離情況,15、在指揮搶險的同時,立即向礦值班人員和公司調度室匯報事故情況,匯報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已經采取的措施等;現場人員狀況,人員傷亡及撤離情況(人數、程度、所屬部門)等。八、應急啟動相關人員接到調度指揮中心的電話時,要立即趕到調度指揮中心,接受總指揮命令,按各自職責開展搶救工作,由總工程師帶隊,組織相關人員到現場協助事故搶救及處理工作。九、救援行動救援工作由礦長負責統一指揮,發生事故后礦長要迅速組織人員開展救災工作。1、撤人井下發生災害后,在禹州市救護大隊及醫護人員未到達之前,職工應迅速組織自救和互救,按照水災事故避災路線,迅速撤至遠離出水點的巷道遇到無法撤退時,應16、迅速進入躲避硐中(或進入臨時構筑避災硐室)等候營救。調度指揮中心要迅速核查入井人員、上井人員和被困人員的數量及被困人員姓名。2、偵察救護隊到達礦山后,首先應組織人員進行偵察工作,準確探明事故性質、原因、范圍、被困人員可能的位置以及巷道通風、瓦斯等情況,為指揮部制定搶救方案提供可靠依據。3、制定搶救方案待偵察清楚災情時,礦長要立即組織人員制定救災方案。4、搶救處理事故時,應在受災地點附近的新鮮風流中選擇安全地點設立急救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急救站盡量靠近災區。急救站要鋪設通往指揮部和受災地點的電話,設置必要的裝備和救護器材,并由專人經常檢查急救站風流和氣體變化情況。處理事故時,進入災區的救護大17、隊隊員人數不得少于6 人,要攜帶必要的技術裝備。救護隊員除佩戴氧氣呼吸器外必須攜帶一定數量的隔絕式自救器,發現被困人員后,首先將其搶救脫險。否則指揮部必須采取保證安全作業的措施。5、擴大應急災情較大或救護人員有困難時,礦井指揮部可向外求援,啟動上一級預案。6、應急結束待人員全部救出,由調度指揮中心向指揮部進行匯報,指揮部總指揮下達應急結束命令,全體搶救人員才可撤離。應急結束后,事故部門、辦公室、安監部、生產部、財務部等部門參與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工作。十、應急處置措施1、探水原則(1)采掘工作面必須執行:“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2)采掘工作面接近老窯,老空及不明情況的井巷時(3)18、接近含水層,超前含水層,導水斷層,含水裂隙密集帶,涌水量較大的地帶時(4)接近封閉不良或未封閉的導水鉆空時(5)接近水文地質復雜地段,采掘工作面有突水征兆時(6)接近承壓含水層威脅地段時發生透水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盡量了解事故地點及災害程度,設法堵住出水點。如無法搶救,應沿著避災路線,避開壓力水頭,迅速撤退到涌水地點的上部水平或地面,而不能進入附近的獨頭巷道。如果獨頭上山下部的唯一出口被淹沒無法撤退時,則可在獨頭工作面躲避,這是因為獨頭上山附近空氣因水位上升逐漸壓縮能保持一定空間和空氣量。當被水堵在巷道內時,應保持鎮靜。2、職工的自救與互救透水后現場人員撤退時的注意事項(1)透水后,應在可能的情19、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況,根據預防災害計劃中規定的撤退路線,迅速撤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而不能進入透水點附近及下方的獨頭巷道。(2)行進中,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滿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矸石和木料撞傷。(3)如透水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4)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5)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在獨頭工作面躲避,等待救護人員的營救。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等冒險行為。3、20、被礦井水災圍困時的避災自救措施(1)當現場人員被涌水圍困無法退出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避難硐室中避災,或選擇合適地點快速建筑臨時避難硐室避災。如系老空透水,則須在避難硐室處建臨時擋墻或吊掛風簾,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氣體傷害。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時顯標志。(2)在避災期間,遇險職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情緒安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堅信上級領導一定會組織人員快速營救;堅信在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帶領下,一定能克服各種困難,共渡難關,安全脫險。要做好長時間避難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其余人員均應靜臥,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3)避災時,應采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間斷地發出呼救21、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4)被困期間斷絕食物后,即使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也應努力克制自己,決不嚼食雜物充饑。需要飲食井下水時,選擇適宜的水源,并有紗布或衣服過濾。(5)長時間被困井下,發覺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度興奮和慌亂。得救后,不可吃硬質和過量的食物,要避開強烈的光線,以防發生意外。4、安全出口和避災路線(1)當事故發生后,所有人員要根據事故地區的位置、破壞程度和影響范圍,科學地選擇捷便路線作為安全出口,以盡快脫離險區。(2)避災路線圖(附后)十一、恢復生產事故發生后要做好一系列的事故善后工作,安定思想,組織力量恢復生產。(1)由救護隊詳細檢查井巷、通風設施破壞情況及運輸系統堵塞情況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2)首先恢復通風系統,排除積水,處理塌落巷道。(3)組織對機電設備的檢查,維修與更換。(4)恢復運輸系統,進而逐步恢復采掘面的生產。(5)針對每個系統的恢復和每項工程的施工都要制定措施,并要嚴格貫徹執行。十二、其它(1)在救援過程中,必須有高度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一切聽從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的安排。(2)在救援過程中,如有不聽從調動指揮的,總指揮有權進行處理。(3)在救援過程中,嚴防壞人乘機破壞,查有實據的破壞者要嚴加懲辦。(4)在貫徹執行本預案時,若與上級有關規定相抵觸,以上級規定為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