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三環路快速化工程北三環中州大道互通立交橋高空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5559
2022-09-08
15頁
86.50KB
1、鄭州市三環路快速化工程北三環中州大道互通立交橋高空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審批:復核:編制:目錄一編制目的1二編制依據1三、.編制原則1四、適用范圍2五、組織機構2六、高處墜落重點防范部位4七、預防與預警4八、應急結束8九、信息發布8十、后期處置9十一、培訓與演練9十二、獎懲9十三、附件10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編制目的為了完善第一工程處應急救援機制,提高應急響應能力,以便我處在突發高處墜落事件后能夠迅速有效地展開緊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和二次傷害的發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消減由此引發的社會輿論和負面影響制定本預案。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2、安全生產許可證條列; 3、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一2007; 4、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5、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 87號); 6、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豫政2012 55號) 7、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 9002-2006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一2009、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2009),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AQ/T9007-2011);8、建筑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若干規定9、高處懸吊作業安全技術規程三、.編制原則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3、”的方針,體現“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理念,最大限度的保障參建員工生命和公司財產的安全。應堅持“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和“先易后難,先救人后救物,先重傷后輕傷”的原則進行救援。始終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 堅持“居妥思危、預防在先”的原則。把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工作落實在日常管理之中,認真做好預防事敵工作。加強基礎工作,完善網絡建設,增強預警分析。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將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四、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項目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現的高處墜落事故的應急準備和應急救援。五、組織機構根據鄭州市三環路4、快速化工程BT項目第一項目經理部第一工程處(以下簡稱工程處)實際工作情況,保證2013年本工程處安全生產工作的有序進行和高效管控,做到應急救援機構健全、組織到位,并能迅速有效的實施應急救援工作,工程處成立高空墜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應急指揮小組: 組 長:沈建平副組長:蔡明輝 楊小兵 李龍勝組 員:陳德州 王洪全 郭 軍 馬 軍 蔡亞東 黨虎平 全文博鄧志君 劉 一 黨忠友 劉欣銳 樊晶晶 孫立軍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綜合辦室,馬軍為辦公室主任。應急辦公室負責24h應急值班;突發事件時接受報告、信息傳遞;如織聯絡應急狀態下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1、指揮機構及職責:現場指揮領導小組:組織編5、制和修訂項目部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應急專業隊伍,并組織演練和實施,檢查和督促完成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時,負責應急救援指揮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管理;與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保持聯系;發布和實施應急救援命令信號;提供應急救援所需基礎技術資料與信息;組織指揮救援隊伍、救援物資實施救援行動;及時向總指揮部匯報事故災難情況和救援工作進展情況;救援力量、資源不足時,向有關單位發出增援請求;組織和配合有關部進行事故調查;完成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2、應急領導小組長的職責: 1)組織實施本工程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處理; 2)指揮、協調應急反應行動; 36、)與外部應急反應人員、部門、組織和機構進行聯絡;4)組織事故調查、分析和善后處理。3、應急領導小組副組長的職責:1)協助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指揮應急救援工作;2)協調、組織和獲取應急所需的資源,設備以支援現場的應急行動;3)定期檢查各應急救援小組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反應準備情況。4、應急辦公室及應急救援小組職責: 為確保及時、有效、順利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應急領導小組下設應急辦公室、技術保障組、物資保障組,搶險組、警戒組、報警組、疏散組、善后處理組。 技術保障組職責:提供應急處置方案建議和技術支撐;根據應急指揮部安排,參與制定應急方案或參加現場處置工作。 物資保障組職責:組織車輛和人員將所需物資運抵現場7、,保證救援所需物資發放到有關人員手中。 應急搶險組職責:按照工程技術管理部制定的方案,佩戴安全防護工具,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對受傷人員進行救護,對坍塌架體在設備的配合下進行妥全處置,避免引發次生災害。 警戒組職責:在相關范圍內設立警戒線,維持現場秩序,疏散車輛,引導救援車輛和人員到達指定位置。 報警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對外聯系,防止險情向周邊地區擴展。 搶救組職責:負責組織搶救隊員對傷員進行必要的現場自救。坍塌時造成受傷的人員大部分是屬于骨折等外傷,這需要搶救組人員及時進行包扎、止血的急救工作。 疏散組職責:及時和周圍的交警隊聯系,協助交警進行局部交通管制,用路障、移動護欄等設施對車輛和行必8、進行疏導避奔交涌法賓 善后處置組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的接待、安撫、理賠等工作,保證社會穩定;事故處理冤生后,應組織調查小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三要原因、類別、性質、責任、教訓、防范措施以及搶險工作的成效等。各小組根據實際可以增加或合并。為了確保搶修人員有效開展工作,各級指揮及搶修人員須佩戴相應的標志。第一工程處應急組織體系圖項目部應急領導小組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部綜合管理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各職能部門項目部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保障力量突發事件現場六、高處墜落重點防范部位外腳手架搭設、外腳手架爬升、外腳手架拆除、機電設備安裝、機電設備拆除、支護安裝、卸料平臺作業、墩身施工作9、業、箱梁作業、塔吊安裝、塔吊拆除等其它臨時性工程和腳手架搭拆、土建施工等。七、預防與預警(一)危險源監控工程處工程技術管理部、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工程處管理范圍內的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工作,對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并且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根據工程進展情況對新增危險源點才去有效的預防高處墜落措施,并及時全面掌握施工現場重要危險源的信息和防范措施,掌握高處施工過程中不可容許的危險狀況。建立健全工程處內重大危險源信息監控方法與程序,對高處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識別和評估。建立動態的危險源監控系統(即:現場技術負責人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專職安全員現場督導,施工負責人全程管控)在技10、術和管理措施上加強重大事故危險源的監控,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如遇重大危險因素及時上報工程處領導小組,對危險設備和區域予以明顯標識,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管理。(二)預防措施 1、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須列入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 2、施工前,由工程處技術人員以書面形式向作業班組進行高處作業安全技術交底,交底雙方履行簽字手續,作業班組應對照書面交底進行上、下班的自檢和互檢。3、凡從事高處作業人員應接受高處作業安全知識的教育;特殊高處作業人員,應接受專門的安全培訓,持證上崗。4、進入現場施工所有人員必須遵守有關規章制度,嚴禁帶病作業和酒后作業。作業時,嚴禁在腳手架、平臺上和臨邊危險處嬉11、鬧。5、高處作業人員應接受體檢,合格后方可上崗。患高血壓、恐高癥、年齡大于45歲的等不宜高處作業疾病的,禁止安排登高作業。6、物資設備部提供給作業人員的安全帽必須合格、安全帶等必備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具,并教育、檢查作業人員正確配戴和使用。7、作業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配戴安全帽;懸空作業人員須系安全帶,穿防滑鞋。凡在2m以上高處作業,必須系好符合要求的安全帶,有的懸空作業沒有掛安全帶的條件時(施工負責人應為工人設置懸掛安全帶的安全繩、安全欄桿等。8、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所有出入口,必須搭設防護棚。棚的寬度應大于出入口,棚的長度應根據建筑物的高度,分別為5m至10m為宜。9、施工中對高處作業的安全技12、術設施,發現有缺陷和隱患時,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10、 施工作業場所有墜落可能的物件,應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處作業中所用的物料,均應堆放平穩,不妨礙通行和裝卸。工具應隨手放入工具袋;作業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應隨時清掃干凈;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廢料均應及時清理運走,不得任意亂置或向下丟棄。傳遞物件禁止拋擲。11、雨天和雪天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凍措施。凡水、冰、霜、雪均應及時清除。對進行高處作業的高聳建筑物,應事先設置避雷設施。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氣候,不得進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暴風雪及臺風暴雨后,應對高處作業安全設施逐一13、加以檢查,發現有松動、變形、損壞或脫落等現象,應立即修理完善。12、高處作業點的下方必須設安全網:凡無外架防護施工,必須在高度4m至5m處設一層固定安全網。凡外架、橋式架、插口架的操作層外側,必須設置小孔安全網(安全網應符合標準),防止人、物墜落造成事故。13、 因作業必需,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防護設施時,必須經施工負責人同意,并采取相應的可靠措施,作業后應立即恢復。14、 防護棚搭設與拆除時,應設警戒區,并應派專人監護。嚴禁上下同時拆除。把好設施驗收關。作業前,應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需要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設施的,應經現場負責人審批同意后實施。施工完畢,應及時恢復安全14、設施,并經有關部門驗收。未經批準,嚴禁擅自拆除或變動安全設施。15、把好班組自查檢驗關。作業前施工人員應認真檢查設備、防護器材的完好性,在做好自身檢查后,還應做到互相檢查;對違反操作規程、安全防護設施不全,不符合要求時,操作人員有權拒絕作業,并上報安全員或相關人員。(三)事故現場的應急措施1、自救當工地發生高處墜落事件,最先發現情況的人員應大聲呼叫,呼叫內容要明確,事故發生的地點或部位以及受傷人員的情況,要將信息準確傳出。 聽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責任將信息報告給與其最近的管理人員、搶救小組成員。使消息迅速報告到現場負責人,現場負責人負責現場的救援組織工作。 2、報警綜合辦公室負責打急救電話1215、0,并將工程所在位置、工程名稱、事故種類、傷害情況等通知醫務人員前來救護。如遇特殊情況應撥打119通知消防官兵前來協助搶救傷員。報告發生傷害的身體部位、傷害類型,同時必須告知工程附近醒目標志建筑物,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斷方位。現場安全員負責將傷亡傷害情況及時報告上級安全監管部門。3、接車 接車員迅速趕到路口接車,引領急救車從具備駛入條件的道路迅速到達現場。 4、高空墜落、物體打擊自救 (1)盡量抓住其他物體,減緩沖擊力;(2)盡量避免頭部著地;(3)盡量用四肢保護內臟,身體外側著地5、搶救救援組應根據現場人員受傷情況,立即將傷者抬離危險區域,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1) 去除傷員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16、的硬物。 (2)在搬運和轉送過程中,頸部和軀干不能前屈或扭轉,而應使脊柱伸直,絕對禁止一個抬肩一個抬腿的搬法,以免發生或加重截癱。 (3)創傷局部妥善包扎,但對疑似顱底骨折和腦脊液漏患者切忌做填塞,以免導致顱內感染。 (4)頜面部傷員首先應保持呼吸道暢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組織碎片、血凝塊、口腔分泌物等,同時松解傷員的頸、胸部紐扣。 (5)復合傷要求平仰臥位,保持呼吸暢通,解開衣領扣。 (6)周圍血管傷,壓迫傷部以上動脈干至骨骼,直接在傷口上放置厚敷料,繃帶加壓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響肢體血循環為宜。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可用止血帶,原則上盡量縮短使用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為宜,作好標記,注明上止血帶17、時間。 (7)快速平穩地送醫院救治。迅速移走周圍可能繼續產生危險的墜落物、障礙物,為急救醫生留通道,使其可以最快速度到達傷員處。 (8)高空墜落不僅產生外傷,還產生內傷,不可急速移動或搖動傷員身體。 (9) 應多人平托住傷員身體,緩慢將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 (10)發現傷員呼吸障礙,應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11)發現出血,應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可在傷口近心端結扎,但應每半小時松開 一次,避免壞死。動脈出血應用指壓大腿根部股動脈止血。 (12)搶救傷員時,無論哪種情況,都應減少途中的顛簸,也不得翻動傷員。 6、保護現場 現場指揮人員在組織自救的同時,應派人保護現場,防止事態擴大,為今后的事故調18、查提供真實依據。應急警戒組在現場周圍設置警戒范圍,勸阻無關人員離開現場,防止其它相關事件的發生。在醫護人員來到后,應急救援人員和現場負責人應協助救治傷員并派專人隨救護車前往醫院(提供受困人員方位,協助搶救),同時保護好現場。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散人員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由專人負責,做出標志,繪出現場簡圖(拍照或錄像)并寫出書面記錄,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并按規定移交有關人員處理。 八、應急結束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確認無人員被困,架體穩定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現場應急結束。九、信息發布由事故現場指揮部及時準確向新聞媒體通報事故信息。1、在預19、案中規定對外公布事故信息、的負責人作為新聞發言人,負責接受媒體的采訪,新聞發言人應解釋事發經過及相關問題等。2、事故信息公布后,企業負責人還應及時與政府主管部門、政府應急搶險中心聯系,解釋事件經過、處理進展情況以及采取的應急措施。十、后期處置事故處理完畢后,善后處置組及時統計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組織調查小組對事故進行調查,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類別、性質、責任、教訓、防范措施以及搶險工作的成效等。 在現場搶救的同時,安全管理人員應將事故情況立即向監理和總包部以及投資公司,水電三局安全管理部報告,并寫出事故報告。 1)據國家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高處墜落事故發生后20、,應在1小時內上報上級管理部門。同時立即報告局主安全負責人。如來不及形成書面報告,可先用電話通知,然后再形成書面報告。 2)在24小時內寫出事故報告并上報所列部門。內容包括: 1、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單位概況;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3、事故發生的原因的初步判斷; 4、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5、事故報告單位。十一、培訓與演練 通過培訓使參加救援的人員熟悉掌握應急預案中應承擔的責任和救援工作程序,提高防范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 演練應明確急演練的規模、方式、頻次、范圍、內容、組織、評估、總結等內容。 通過演練檢查應急人員對應急預案和程序的了解程度,21、及時發現應急工作程序和應急準備中的不足,增強應急小組及人員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能力,確保預案一旦啟動,能及時有序地展開救援。 十二、獎懲工程處領導小組成員和應急救援小組在應急救援過程中應下列清形給予獎勵或處罰。1、在事故搶險過程中,因表現突出,減少事故損失的,給予表彰獎勵800-1200元的獎勵,并上報表彰。2、在事故搶險過程中,受到傷害的,按照工傷待遇處理。3、在事故搶險過程中,無故不到位給予罰款500元。4、不服從現場救援領導小組統一調度,正常情況下臨陣逃脫的,將給予罰款1000元,并在項目部范圍內給予通報批評。5、由于不聽從指揮冒險蠻干造成次生傷害的視情節輕重給予500-1000元的處罰,同22、時給予通報批評。十三、附件(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聯系方法職 務手 機處長項目總工副處長安全總監副總工總經濟師協調辦主任安全質量環保部主任(二)、相關人員聯系萬式總承包部主要聯絡人員電話職 務手 機總經理常務副經理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安全總監中水電鄭州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主要聯絡人員電話姓 名職 務手 機程子橋董事長高富龍總經理劉長海副總經理吳建平副總經理劉怡輝質安部副主任楊春利質安部副主任北環項目部主要負責人聯系電電話姓 名職 務手 機王立新副經理賀書偉副經理張永生副經理(三)應急救援物資儲備一覽表序號物資名稱及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存放地點1路錐、隔離水馬個40物資倉庫2安全警示帶米2000物資倉庫23、3急救車輛1綜合營地4醫用急救箱個1綜合辦公室5運輸車輛1綜合營地6擔架副1綜合辦公室7反光衣件20物資倉庫8應急燈把5物資倉庫9手持話筒個2物資倉庫(四)衛生醫療保障根據工程地理條件,我處與鄭州市人民醫院、河南亞太骨科醫院協商,將其作為應急搶險醫療救護醫院。醫院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醫院資質鄭州市金水區人民醫院金水區緯五路17號(近花園路)三級甲等河南亞太骨科醫院鄭州市經三路與晨旭路交叉口向東200米二級乙等(五)應急電話 (六)、應急響應流程事故發生報 警警情判斷響應級別否報警信息反饋指揮人員到位是有關人員趕赴現場應急資源到位應急啟動現場搶救信息收集聯絡、上報醫療救護應急增援擴大應急人員撤離、疏散否事態控制信息傳遞應急增援應急避險是現場清理應急恢復解除警戒善后處理事故調查總結評審應急結束圖1:應急預案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