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5716
2022-09-08
11頁
55KB
1、 輻射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目 錄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1事故類型31.2危害程度32 輻射事故應急原則33 組織機構及職責33.1輻射應急組33.2職責44 預防與預警44.1預防44.2事故報警4報警途徑4報警內容54.3預警5預警范圍5預警行動55 應急信息處置及報告65.1輻射事故信息處置程序65.2事故報告66 應急響應76.1響應分級76.2響應程序7內部響應7外部響應程序76.3響應擴大86.4應急處置措施86.5應急結束86.6恢復96.7后期處置9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08 附則10輻射事故應急預案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事故類型職業危害電離輻射。1.2危害程度2、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是超過劑量限值的放射線作用于肌體而發生的,長期接受超劑量的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傷害。在短期內接受超過一定劑量的照射會發生急性放射性傷害。如未嚴格按放射線裝置的操作程序進行曝光,射線裝置曝光時,無關人員誤入或未離開、防護用品使用不當或者安全防護設施故障將導致不必要的照射。2 輻射事故應急原則(1)以預防為主、加強運行監控,消防事故隱患為主;(2)自救與政府救援相結合。3 組織機構及職責3.1輻射事故應急組公司設立輻射事故應急工作組,負責組織和指揮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急工作組組長由公司的輻射安全管理負責人擔任。3.2輻射事故應急工作組職責表3-2輻射事故應急工作組職責工3、作內容組長/組員職責現場應急組長:XXX組員:XXX、XXX、XXX、XXX組長:XXX組員:XXX、XXX、XXX、XXX(1)組織制定本公司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建立定期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磋商機制;定期實施應急培訓。建立類醫療射線裝置管理臺賬,根據相關規定報環保局登記備案。(2)當發生輻射事故時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參與應急搶險救援,下達應急響應指令,指揮現場人員完成搶險任務。(3)根據搶險現場需要向上級報告應急替補人員,應急物資等保障。(4)及時向公司及政府環保部門報告事故處理信息。(5)落實輻射事故安全防護設施,加強安全防護。事故調查(1)協助涉事的醫療機構開展現場監察、處置工作;(2)調查事4、故發生原因,做出調查結論,為事故處理提供依據;(3)監控輻射安全,接受專業機構檢驗檢測;(4)對事故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指定射線裝置的處置和環境修復方案并組織實施。(5)配合公安部門追查丟失的帶有輻射的儀器裝置。現場救護(1)配合疏散周邊環境人員,及時聯系醫院等相關機構,協助現場受傷害人員進行護送就醫。配合做好搶救轉運和醫治受傷、中毒人員工作,力求將人員傷亡降低到最低程度。后勤保障/善后處理(1)為接觸輻射的相關人員提供可靠的個人防護用品;(2)組織調度公司各種應急物資,保證應急物資的供應和運輸。(3)根據實際情況協調各有關部門,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協作完成財產保險、人身保險的理賠工作。4 5、預防與預警4.1預防(1)射線裝置含有有害物品,其放射性可直接或間接對人體產生危害,影響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因此,工作人員除了安裝、維護、檢修和在有必須在室輻射區域內進行標定外,不要隨意接近放射設備;其它作業在輻射區域外進行。(2)凡是接觸射線裝置設備的工作,必須配帶輻射檢測儀,個人劑量儀,穿防護服,戴防護手套及防護眼鏡;(3)進行射線裝置設備的維護、檢修和開箱,必須先用檢測儀器對周圍的放射性強度實行測量,確認安全后方可工作,并盡量避開輻射強的方位;(4)在進行射線裝置設備的安裝,拆卸過程中,其總電源開關應一直保持在關閉位置,并確認開關狀態正常良好; (5)安裝完畢后,應當再次檢查確認是否安裝6、到位,并對現場工作人員做好安全防護或確認撤離后方可開啟測試。;(6)施工或檢修完畢后要確保現場衛生清潔,并對現場操作使用人員講解注意事項;(7)制定有關管理制度。4.2事故報警報警途徑(1)技術人員如發現異常事故動態,應及時向應急工作組報告;(2)應急工作組組長應根據現場報警情況,及時向公司負責人報告;(3)經分析事故影響范圍有可能引發政府級以上事故的,公司應急工作組組長在規定時間內及時向當地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響應中心報告。4.2.2報警內容事故應急報警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1)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2)事故類型;(3)估計造成事故的損失;(4)事故可能持續的時間;(5)健康危害與必要的醫療7、措施;(6)聯系人姓名和電話。4.3預警預警范圍(1)控制臺上的監視器不能停止、按鈕不能復位或其它情況,造成射線裝置一直出射線;(2)放射裝置安裝或維修過程中,發現重要零配件在工作現場掉落,無法確定其具體位置;(3)放射裝置安裝或維修過程中在工作現場丟失或被盜,經查確認其已被帶離工作現場。以上情況一旦發生,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和和財產損失以及對環境破壞。現場技術人員發現作業場所符合以上情況、立即按下應急開關或切斷主控電源,保護好事故現場,并立即向應急工作組報警。預警行動公司應急工作組接報警后,分析預測事故險情,由應急工作組長與公司負責人決策啟動應急預案,應急組織和人員進入應急預警狀態,組織作好應8、急救援準備工作:(1)現場搶險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熟悉預案中射線裝置的位置,可利用的應急器材位置,危險源控制措施等預案規定內容;(2)做好應急物資、臨時工作人員、外協救援隊伍以及其他保障措施調配準備工作。5 應急信息處置及報告5.1輻射事故信息處置程序應急工作組人員做好事故信息管理和報告工作,事故信息處置程序及內容見表5-1。表5-1事故信息處置程序序號處置程序信息內容提供單位/人員提供時間1事故現場信息(1)事故發生地點、時間及類型(2)事故異常情況及輻射量(3)事故現場其他信息事故發生現場公司人員、所屬機構相關人員報警時2事故發生場所基本信息(1)事故單位詳細地址、道路交通、企業規模、人員數9、量(2)事故輻射程度,現儲存能力(3)事故單位應急保障能力等基本信息事故發生區的負責人、應急相關人員接警時3事故預測信息(1)根據事故可能影響范圍內的人員情況,預測可能造成的事故等級、危險程度;(2)預測應急救援需要的人力、物資、醫療救護等綜合保障資源需求(3)啟動預案、通知應急相關人員應急工作組啟動預案時4應急指揮信息(1)調集應急資源、下達應急響應指令;(2)跟蹤應急搶險現場;(3)向組長反饋現場救援信息;應急工作組搶險救援搶險中;5應急搶險信息(1)應急救援效果;(2)現場險情、擴大勢態;(3)應急保障供給需求;(4)現場及清理情況;應急工作組搶險救援中6應急保障信息(1)應急物資供給;10、(2)應急物資準備情況;應急工作組搶險救援中5.2事故報告發生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害,在規定時間內向政府相關部門上報。報告部門及聯系方式見表5-2。表5-2 事故報告部門及聯系方式分類名稱聯系電話輻射事故主管部門廣州市環保局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廣州安監局 公安部門廣州市公安局110 衛生部門廣州市衛生局16 應急響應6.1響應分級級(公司級)應急響應有可能造成人員受傷或未遂(未達到政府級),影響到裝置所在機構或單位和人員時,由公司的應急工作組組織啟動應急響應,調派各人員參與搶險。級(區間級)應急響應這類事故的有害影響局限在小范圍內,可被現場的操作者遏制。未影響到裝置所在機構或單位的人員時,由現11、場人員匯報上級后進行現場應急響應,并將相關情況及時報告給應急工作組。6.2響應程序內部響應執行公司響應程序。外部響應程序(1)立即報告發生輻射污染事故時,如為級事故的響應級別時,如有必要則同時向當地環保局、安監局等聯系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發單位、事發地點、時間、起因、污染及影響、涉及周邊情況等。(2)快速出動現場應急人員立即進行應急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匯報由應急工作組決定是否全面啟動應急預案。如需啟動應急預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組立即組織、指揮事故的應急工作,進入輻射事故應急處置程序。(3)控制現場初步確定污染性質和控制范圍,迅速布控現場,公司負責配合當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部門的安排,與環保、12、公安、衛生部門及事發地區相互協作,協同作戰,初步劃定警戒范圍,禁止無關人員進入。(4)現場調查現場應急工作組應按照當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部門的安排部署,迅速展開監測布點和攝像、拍照等調查取證工作,確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污染物種類、性質、數量,已造成的污染范圍、影響程度等情況。(5)情況上報輻射應急辦按照1小時速報、24小時確報的要求,及時向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工作組報告已掌握的重要情況,并報市環保局。(6)污染處置根據調查取證和現場監測結果,結合專家意見,公司配合當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部門確定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污染物處置方案,減少污染危害。(7)信息發布根據市環保局、安監局等相關政府部門的13、要求向公眾發布必要信息。(8)污染跟蹤輻射應急辦結合專家組的意見確定污染事故可能長期存在的潛在或間接危害及社會影響,對污染危害實施跟蹤調查、監測,直至危害消除。6.3響應擴大事故影響有可擴大到公共區(社區),需要動用地市級以上力量才能控制,公司在政府應急隊伍沒有到來時,積極組織自救,當政府應急隊伍進入現場后,響應政府應急指揮部指令,配合政府開展應急救援工作。6.4應急處置措施由應急工作組根據事故情況,遵循表5-1事故信息處置程序進行指揮、安排相應措施。6.5應急結束(1)終止條件輻射事故得到控制,事故條件已經消除;采取并將持續采取一切必要的防護措施,保護公眾免受污染,使事故的長期輻射影響降至最14、低限限度。(2)終止程序公司及周圍輻射應急辦在充分聽取專家組意見后做出設立污染警戒區域和時限的決定,并提出輻射事故應急工作終止的請示報相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經批準后,宣布終止應急狀態,并撰寫應急處置工作的詳細書面報告,應急響應結束。6.6恢復期輻射應急事故應急終止后,應急工作組執行下列行動:(1)評價所有應急日志、記錄、產生過程,書面信息等;(2)回顧評價造成應急狀態的事故產生過程,查出原因,防止重復出現類似事故;(3)回顧評價應急期間所采取的一切行動;(4)根據實踐的經驗,修改現有的應急方案和程序;(5)應急終止后,應及時向政府相關部門(安監局、環保局)提交總結報告。6.7后期處置(15、1)善后處理應急工作組組織對參與輻射事故的應急響應人員及事故受害人員所受劑量進行評估;本公司做好評估后受照人員的醫療救助和撫恤工作,對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進行妥善安置,對緊急調集、動員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規定給予補償,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下撥救助資金和物資,對事故影響區域的居民開展心理咨詢服務和有關輻射基本知識宣傳。負責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的資料歸檔和總結,收集所有的應急日志、記錄、報告等書面材料,評估應急處置期間所采取的一切行動,撰寫調查和總結報告,提出加強防范突發輻射事故的建議。(2)保險建立輻射事故社會保險機制,為輻射應急處置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輻射事故發生后,協調各保險企業快速介入,及時做好理賠工作。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應急車輛根據不同事故的應急響應要求,輻射事故應急辦配置與應急工作相適應的應急車輛及配套裝備。(2)應急監測設備根據輻射事故的特點配備各類應急監測的儀器設備,并進行經常性地維修保養,保證應急監測的需要,配備電離巡測儀1臺。(3)應急人員防護裝備應急人員配備個人劑量儀和必要的防護用品。穿防護服,戴防護手套及防護眼鏡;8 附則(1)本制度解釋權屬于XXX有限公司。(2)本規定于2016年8月25日制定; 于2016年8月26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