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025
2022-09-08
12頁
26.50KB
1、高校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為科學、規范、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學院正常的工作、教學秩序,確保校園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其他法律法規性文件,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預案。一、指導思想堅持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針,以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為中心,實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建立傳染病防、控、治長效機制,確保不發生校內疫情傳播。二、組織管理(一)建立學院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指揮組,統一領導全院的應急處理工作。應急處理工作指揮組是學院預防與控制傳染病事件的領導機構,2、由學院相關院領導任正、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名單附后),負責傳染病事件突發時全院的組織管理與指揮協調,向上級有關機構負責,并及時報告工作。其具體職責為:1、指揮有關部門立即到達規定崗位,采取相應控制措施;2、調動學院衛生所開展救治工作;3、根據需要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交通工具等;4、根據需要決定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并報請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及社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取緊急措施;5、根據需要決定對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6、對本院的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理程序進行督察和指導;7、組織專家對傳染病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并在第一時間內決定是否啟動該應急預案;8、向上級有關機構及時報告傳染病事件3、信息與處置情況等。(二)建立健全若干工作小組,各負其職。指揮組下設綜合協調組、疫情防控組、預防醫療組、物資保障組、法制宣傳組、學生管理組、安全保衛組(成員名單附后)。1、綜合協調組:設在黨院辦,主要負責如下:(1)承辦和指導全校防治工作中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置,協調解決防治工作中的有關問題。(2)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和兄弟高校的聯系溝通。督查領導小組部署的重大問題,重大事項和重點工作的落實。做好防治工作信訪,案件查辦工作。(3)收集和管理全校傳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編報有關信息及工作簡報。(4)有關會議材料起草,編發及管理。(5)防治工作情況資料匯總整理、歸檔。2、疫情防控組:設在產業后勤管理處,主要負4、責:(1)指導和協調全校傳染病防治工作,了解、掌握全校疫情動態和防治進展情況。(2)督查全校傳染病防治預案中多項措施的落實,指導各有關部門疫情預防控制工作。3、預防醫療組:設在校衛生所,主要負責:(1)組織制定、落實防治工作的醫療技術方案。(2)制定校園環境及公共場所的消毒技術方案。(3)聯系定點診療醫院,組織協調病人診斷,防治工作。(4)協調、指導實施隔離的現場控制措施。4、物資保障組:設在后勤總公司,主要負責:(1)組織防治物資的采購,發放和儲備。(2)負責隔離點人員的食品供應和生活垃圾的收集。(3)協調開展防治期間的食堂供應,商貿超市、應用水供應等質量和價格監督管理工作。5、法制宣傳組:5、設在宣傳部,主要負責:(1)組織開展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2)依法規范管理疫情通報和信息發布。(3)報道傳染病防治工作先進事跡,編發各類宣傳資料。6、學生管理組:設在學生處,主要負責:(1)協調學院的學生管理工作。(2)掌握和管理學生請假和缺課情況,并進行每日編報。(3)協調學院學生在實習點實習過程中的防治工作。(4)負責學生節假日離校,返校的健康表發放及收集管理工作。7、安全保衛組:設在保衛處,主要負責:(1)加強校園的安全防范,負責師生進出校門的驗證和管理。嚴禁閑雜人員進出校門。(2)負責隔離點的警衛工作。(3)協調和管理臨時工的工作,制定管理方案。(三)院內各6、系、部、處、教輔系、部、后勤服務總公司等部門分別成立系、部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指揮組,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具體負責本系、部的日常工作及傳染病事件的應急工作。三、日常工作措施在學院尚未發生傳染病事件時,學院采取以下日常工作措施:1、 宣傳組和院內各系、部要結合學院和本系、部實際,通過校園網、院報、廣播等院內新聞媒體,加強衛生知識、防病防毒知識、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2、 技術組對國內外傳染病的爆發動態和新型傳染病進行收集、匯總和分析,并針對可能出現的疫情作出預警。3、 后勤服務總公司負責做好教室、圖書館、活動區等公共場所的通風換氣、衛生工作,各系、部所屬公共場所由本系、部負責。4、 做7、好校園衛生,各系、部每周對室內外進行一次大掃除;學生宿舍內部的清潔衛生工作由學工處和后勤服務總公司學生宿舍物業管理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和檢查。5、 學工處、體育部牽頭,各系組織學生開展小型多樣的戶外鍛煉,教育學生注意均衡飲食,提高免疫力。6、 學院衛生所要做好隨時迎接傳染病事件病人的接診工作,并進行相關的登記備案和動態監測工作。7、 疾控組要定期檢查重點地區的消毒及醫學觀察區的準備情況,確保預案啟動時能及時投入使用;保障組要儲備一定的消毒藥品、預防器材等,做到有備無患。四、預警與應急(一)疫情分級傳染病疫情分為疫情預警、C級疫情、B級疫情和A級疫情四級。1、 疫情預警(藍色警報)其他省、市有疫情發8、生或其他國家或地區有疫情情況發生,我省存在疫情輸入可能、并有疑似病例或多個醫療觀察病例,但未出現傳染病臨床診斷病例。2、 C級疫情(黃色疫情)本省發現首例臨床診斷病例或輸入性臨床診斷病例,住院病例數在5例以內(包括5例),或病例局限在5個縣(市、區)以內,且無繼發臨床診斷病例或醫源性傳播。3、 B級疫情(橙色疫情)本省住院的臨床診斷病例數在6至30例之間(包括30例);或出現繼發臨床診斷病例或醫源性傳播;或病例分布在5個以上縣(市、區)。4、 A級疫情(紅色疫情)疫情在本省發生爆發流行、出現較多的繼發臨床診斷病例或醫源性傳播,住院的臨床診斷病例數在31例以上;或有11個以上縣(市、區)出現臨床9、診斷病例。(二)應急措施校內各系、部應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衛生所對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立即送指定醫院隔離治療,加強重點系、部、重點人群、重點環節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擴散;后勤服務總公司及相關系、部加強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處理。當發現甲類傳染病、非典型肺炎或乙類、丙類傳染病爆發、流行時,采取以下應急措施:1、 宣傳部在指揮組的領導下負責在校園網、校報、廣播等校內新聞媒體上及時通報學校采取的預防措施,每天在校園網主頁上發布學校每日疫情(含病例和疑似病例),保持信息透明度,避免因師生猜疑而引起恐慌;同時與組織部、辦公室、學工處分別向全院教職工、學生分發預防知識10、材料,并舉辦有關小型知識講座。2、 憑證進出校園;學生、教職工和外聘職工一律憑證進出學院,在校的施工人員及其他外來服務人員由后勤服務總公司、基建處等有關系、部到學院保衛處辦理臨時出入證;因事需要進入校園的外來人員必須在大門設立的登記點進行登記,外來車輛必須由其所聯系的校內系、部提前報保衛處批準、經門衛登記后按指定路線行駛;繼續嚴禁出租車進入校園。3、相關學院、教務處等教學系、部在必要時可提出申請,調整教學計劃、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不安排外出實習活動;正在聯系工作系、部的畢業班學生,暫不到疫區聯系工作或參加面試,可通過網絡、電話、傳真等不直接前往疫區的多種方式進行聯系。4、全校師生職工盡量減少校11、外活動,不參加校外大型集會活動;節假日和公休日,師生在學校和當地休假,不外出旅游,外地學生不離校回家。5、所有人員暫不外出,如有特殊情況需外出的,實行請假制度:學生必須向班主任書面請假,班主任必須當天報告所在系登記備案,由所在系報告學校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組辦公室,經批準后方可外出;教職工經教職工所在系、部黨政主要負責人審批同意后,報學校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組辦公室備案,方能出行;外聘人員經教務處審查后,報學校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組辦公室批準,方可出行;在校的外來務工人員需經保衛處及后勤服務總公司審查,報學校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組辦公室批準,方能離開。所有離校的師生員工12、返校后都必須在院衛生所登記,經隔離醫學觀察確認未感染后,方可進入正常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學校對未經批準擅自離校的學生給予嚴重警告直至留校察看的處分,教職工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直至開除公職。未經批準擅自離校的外聘人員由保衛處、后勤服務總公司處提出處理意見報學校審批,未經批準擅自離校的外來務工人員,一律不再返校。6、學生宿舍一律不得留宿校外人員,后勤服務總公司學生宿舍物業管理服務中心要加強學生宿舍的管理;學生輔導員要掌握家庭在疫區的學生情況,并進行登記;疫區的師生親友不得來校。7、后勤總公司負責檢修完善各食堂的洗手設備,提供流動水和肥皂,要求食堂員工堅持戴口罩、帽子,著工作服,并加強健康和衛生情況13、監控;繼續對學生宿舍、食堂、教室、圖書館、檔案館等重點場所進行消毒,每周兩次。各系、部負責對本系、部的辦公區域、實驗室等地進行消毒。8、 學院衛生所嚴格規定醫務人員必須堅持戴口罩,著工作服及做好保護措施。9、 一經診斷為甲類傳染病、非典型肺炎或疑似患者,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積極救治確診患者,實行先治療后結算的措施,對確診患者活動的相關區域及環境由學院衛生所請衛生防疫部門指導進行“終末消毒”;辦公室立即上報上級有關部門,由疾控組和安全組立即隔離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進行醫學觀察;發現1例臨床診斷病例,對其住所及樓層采取隔離措施,同一公寓樓發現2例以上臨床診斷病例,對整個公寓樓實行隔離控制;學校師14、生中發現1例臨床診斷病例,根據其活動范圍,相關系、部相應調整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若出現繼發病例,全校不再集中上課,通過合理調節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采用網上授課、電話咨詢與指導、學生自學、完成作業等方式進行學習。(三)應急反應學校將根據所在地區衛生部門公布的傳染病疫情預警級別,做出響應的應急反應。1、 疫情預警的反應學校全面啟動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工作,實行傳染病防治值班制度,指導督促各校區做好應急準備。大力開展預防傳染病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防治意識和能力。2、 C級疫情警報的反應在疫情預警基礎上,學校進入傳染病防治緊急狀態,啟動傳染病防治應急措施,傳染病防治辦公室實15、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各校區落實各項防治工作,及時解決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啟動全校傳染病疫情“零報告”制度,取消一切校內外大型群體性活動,實行校園封閉式管理。3、 B級疫情警報的反應B級疫情警報發布后,在C級響應的基礎上,全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落實傳染病應急防控措施。取消一切校內外大型群體性活動,對校園實行嚴格的封閉式管理。4、 A級疫情警報的反應A級疫情警報發布后,在B級響應的基礎上,根據省市教育部門的指示,對全校的教育教學進行調整,采取停課停學等緊急措施。五、結束響應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要求,由技術組研究提出建議報告,經學校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組研究報學校維護穩定與安全領導小組批16、準后,應急響應結束。六、信息報告與信息發布1、信息報告(1)學院設立24小時值班聯系電話。各系、部在第一時間(事件發生后30分鐘內)立即向學院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組辦公室進行報告,緊急或特殊情況隨時上報,報告內容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事件性質、涉及人數,造成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已采取或擬采取的措施等。辦公室匯總各方面信息,及時報告指揮組,同時向學院有關部門、省、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并隨時保持密切聯系。在傳染病爆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堅持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2)對于院內發生的影響師生員工生命健康的傳染病事件,學院值班室在接到電話后應在立即通知有關系、部運送患者的同時報告學工處、17、教務處及后勤服務總公司等相關職能部門及有關院領導,必要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3)學院衛生所在日常診治工作中,如發現我院學生有傳染病發生時,應立即向學院值班室報告。(4)當發現甲類傳染病、非典型肺炎或乙類、丙類傳染病爆發流行時,學生以宿舍為單位,由宿舍長每日統計有相關癥狀的學生人數,匯總到班級,由班長報到學工處;學院、部、處、教輔系、部、后勤服務總公司每天上午10:0010:30將有相關癥狀的教職工人數報學校總值班室;緊急或特殊情況隨時上報:學校黨委辦公室負責在每天下午3:00前,按時向省、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防疫部門報告疫情,并按規定報告省、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學院衛生所按照上級和學院要求,18、做好各項防治和診治工作,在每日向省、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疫情(診斷病例、疑似病例)及相關情況的同時,抄報學院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組辦公室。(5)任何系、部和個人都不得隱瞞、遲報、謊報、漏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遲報、謊報、漏報。 2信息發布 學院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指揮組負責院內媒體有關信息的審核、發布。除經學院領導批準和省、市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同意公布的信息外,院內各媒體不得隨意傳播、發布關于傳染病事件的信息。七、技術和物資保障1、傳染病事件未發生時,技術組應建立傳染病事件應急處理的專家庫和后備人員儲備庫,定期對有關專業人員進行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推廣最新知識和先進技19、術;對國內外傳染病的爆發動態和新型傳染病進行收集、匯總和分析,并針對可能出現的疫情做出預警。2、傳染病事件突發時,保障組積極采購儲備防護用品、有關器材、消毒和預防藥品,保證防治工作中的物資供應;所需經費由學校財務處從學校準備金中撥給辦公室統一掌握,嚴格審批,以保證開展傳染病事件調查、控制和醫療救護、現場處置、監督檢查、監測檢驗、衛生防護等工作,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3、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提高全校師生員工的思想認識。建立全校傳染病防治組織網絡和值班制度。制定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進行演練。根據傳染病防治的要求,建立臨時隔離觀察室。4、學院衛生所應配備相應的搶救設備、隔離服、口罩、鞋套等必要的預防設施及藥品。八、指揮組及其辦公室與各工作小組成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