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房鍋爐及管網系統壓力管道事故應急預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035
2022-09-08
17頁
70KB
1、鍋爐事故應急預案1 總則1.1 編制目的鍋爐是一種受壓設備,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運行。一旦發生事故,輕則停爐影響生產,重則發生爆炸;可能造成房屋、設備毀壞,人身傷亡。為了預防事故發生,或發生事故后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保護作業人員的生命和設備財產安全,特制定本鍋爐事故應急預案。1.2 編制依據 應急準備與響應控制程序、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程序、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理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司爐工讀本、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1.3 應急工作原則遵循“優先保護人員安全,防治和控制事故蔓延為主,統一指揮,分級負責,自救與外部救援相結合”的原則。1.3.1 優先保護人員安全就是指在2、應急過程中,當保護人員和保護財產不受損失發生沖突時,應優先保護人員安全。1.3.2 防治和控制事故蔓延主要是指事故應急救援初期,首先應采取確實有效辦法,控制事故的蔓延擴大。1.3.3 事故救援行動必須“穩、準、快”,并保持現場。2 適用范圍適合于本礦所有鍋爐房鍋爐及管網系統壓力管道等事故的應急處理。3 危險性分析3.1 生產概況:*煤礦現有兩座鍋爐房一是位于礦西場區的集中供熱供熱鍋爐房:共有四臺35噸蒸汽鍋爐和一臺10噸蒸汽鍋爐二是位于西風井工業場區的西風井鍋爐房:共有三臺4噸蒸汽鍋爐3.2 危險源辨識序號造成鍋爐事故的原因可能造成的事故1制造與安裝設計結構不合理一般事故(包括:缺水事故滿水事3、故超壓事故水沖擊事故)嚴重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材質不達要求焊接質量不好2運行管理司爐工違章作業設備失修未定期檢驗水質不合格運行工不懂技術3安全附件和輔助設備安全閥不全、不靈壓力表不全、失靈水位計不全水位計失靈連鎖機構失靈給水系統故障4突發原因系統突然停電3.3 鍋爐事故分類3.3.1 一般事故:是指無人員傷亡,設備損壞不大,經維護能恢復正常運行,且直接經濟損失在5萬元以下的設備事故。3.3.1.1 缺水事故:現象:鍋爐水位低于正常水位,或水位表中看不到水位。危害:可能造成鍋爐受熱面過熱變形,危害等級為一般。嚴重缺水但措施不得當時,可能是危害等級升級。3.3.1.2 滿水事故:現象:鍋爐水位高于4、水位表最高水位刻度線。危害:可能造成蒸汽大量帶水,使蒸汽管道發生水擊,降低蒸汽品質影響正常供汽,危害等級為一般。3.3.1.3 超壓事故:現象:鍋爐壓力超出正常工作壓力,超壓報警器報警或安全閥起跳。危害:受熱面受損爆破,危害等級為一般。3.3.1.4 水沖擊事故現象:鍋爐內部及管網系統發出響聲,有振動。危害:管網局部超壓泄漏,鍋爐受熱面變形,危害等級一般。 控制失當可能造成同下危害,等級同下。3.3.2 嚴重事故,是指造成受傷12人,或受傷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大于等于50萬元且小于100萬元,以及無人員傷亡的設備爆炸事故。危害等級:嚴重 3.3.3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5、9人,或者受傷2049人,或者直接損失100萬元(含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設備事故。危害等級:重大3.3.4 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者受傷5099人,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含500萬元)以上設備事故。危害等級:特大4 組織機構及職責4.1 應急組織體系組織機構:礦應急指揮中心(礦調度室)礦供應科礦消防隊礦醫院機電中心后勤中心西風井鍋爐房集中供熱鍋爐房熱能科值班室調度4.1.2 應急指揮部門:礦調度室、后勤中心調度室、熱能科值班室4.1.3 救援隊伍:礦消防隊、礦醫院4.1.4 物質供應和保障機構:礦供應科4.2 熱能科應急小組成員組長:科長、書記副組長:副科長、主6、任工程師成員:熱能科工程技術人員、站長、副站長、班組長、運行人員、維護人員、值班人員、材料員、保管員4.3 指揮機構、相關救援單位及職責4.3.1 指揮機構及職責4.3.1.1 礦應急指揮中心(礦調度室):負責發生重大事故時的指揮工作,組織相關單位開展事故應急處理搶救等工作,及時掌握事故的發展狀態和相關信息。4.3.1.2 熱能科:熱能科值班室負責發生事故后的匯報和熱能科內部的應急組織及對一般事故進行全權協調處理。4.3.2 相關救援單位及職責4.3.2.1 后勤中心:負責發生一般事故時的指揮和組織協調工作。4.3.2.2 機電中心:負責發生重大事故時協助礦應急指揮中心開展事故應急處理搶救等工7、作。4.3.2.3 礦消防隊:負責對發生鍋爐事故后所引發的火險的控制與響應。4.3.2.4 礦醫院:負責對傷情人員的救治工作。4.3.2.5 礦供應科:負責發生鍋爐事故時的應急裝備物資供應。5 預防與預警5.1 危險源監控5.1.1 設施配備5.1.1.1 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程序購置和引進鍋爐設備,確保鍋爐設備無先天性隱患。5.1.1.2 鍋爐設備的安裝,審驗安裝隊伍資質,全過程監視質量,做好驗收。5.1.1.3 鍋爐本體、燃燒裝置、鍋爐附件等每年必須按技術監督部門要求,經過技術監督部門年檢合格,持年檢合格證方可投入使用,并建立年檢資料檔案。5.1.1.4 引用先進水處理設備,制造合格的軟化水滿8、足工業鍋爐水質要求。5.1.1.5 引用先進鍋爐輔機設備,保證鍋爐運行安全。5.1.1.6 引用先進鍋爐儀表及自動調節與控制裝置,保證鍋爐運行安全5.1.1.7 考慮突然停電時對蒸汽鍋爐安全的影響,引用鍋爐蒸汽給水泵。5.1.2 人員組織與運行管理5.1.2.1 司爐工、水質化驗工必須持證上崗,通過技術監督部門專門培訓,考試合格,懂設備性能,能熟練操作,能判斷和處理常見故障。5.1.2.2 熱能科每年組織職工培訓,提高職工業務技術素質和操作水平,加強作業人員的責任心和素質教育,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率。5.1.2.3 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特別是鍋爐設備巡回檢查制度,盡早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問題,避9、免使小故障轉變為大事故,影響鍋爐的正常運行。5.1.2.4 建立了班組、站、科逐級查隱患排查、反三違制度,實行設備包機制,加強設備的檢查維護保養,對停運鍋爐設備進行系統保養維護,保證設備的完好。5.2 預警行動當運行中的鍋爐發生鍋爐超壓、缺水、爆管、安全附件失靈時;給水系統發生故障時;水質出現異常時;鍋爐房突然出現停電時:必須按照以下程序進行:5.2.1 報警:事故發生后,司爐人員要保持鎮靜,分析事故發生原因,進行相應處理必要時停爐滅火,并及時向熱能科值班室匯報。5.2.2 司爐人員一時查不清事故原因時,不得擅自盲目處理:應迅速報告值班室,請求救援,報告時要講清時間、地點、事故狀態、報告人姓名10、。5.2.3 接警:熱能科值班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在接到報警電話后,要根據報警情況認真做好文字資料記錄,組織熱能科應急小組成員到事故現場。6 信息匯報程序6.1 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熱能科值班室596.2 發生危害等級為一般事故中的I級響應事故時:熱能科值班室接到災情匯報后,立即用電話方式通知熱能科應急小組成員,要求到鍋爐房事故現場進行事故處理。6.3 發生危害等級為嚴重事故既II級響應事故時:熱能科值班室接到災情匯報后,立即用電話方式通知后勤中心、機電中心、熱能科應急小組成員.后勤中心負責通知礦應急指揮中心,并立即派人到鍋爐房事故現場;6.4 發生危害等級為重大、特大事故既III、III11、I級響應事故時:熱能科值班室接到災情匯報后,立即用電話方式通知后勤中心、機電中心、熱能科應急小組成員.后勤中心負責通知礦應急指揮中心,并立即派人到鍋爐房事故現場;礦應急指揮中心負責通知礦領導及相關救援單位,并派人到鍋爐房事故現場進行指揮事故處理。機電中心負責通知公司機電處,并立即派人到鍋爐房事故現場;7 應急響應7.1 響應分級及處置措施7.1.1 一般事故7.1.1.1 蒸汽鍋爐缺水事故: I級響應處置措施首先用叫水法,判斷是輕微缺水還是嚴重缺水。輕微缺水時,加大給水。嚴重缺水時,緊急停爐,報后勤調度。檢查設備有無異常狀態。7.1.1.2 鍋爐超壓事故: I級響應處置措施壓火,減弱燃燒,打開12、安全排氣閥緊急卸壓;控制不住時,緊急停爐,報后勤調度。檢查設備有無異常狀態。7.1.1.3 鍋爐及壓力管道水沖擊事故: I級響應處置措施鍋筒內水沖擊時,要加大給水,并減弱燃燒,或緊急停爐檢查。給水管道水擊時,檢查有無設備異常狀態,有管路破裂時,切斷汽源,迅速組織搶修。7.1.1.4 水沖擊事故 I級響應處置措施爐管輕微破裂,如水位尚能維持,故障不會迅速礦大時,可短時減負荷。不能維持時,緊急停爐。 7.1.2 嚴重事故 II級響應設備損壞嚴重,但無設備爆炸,事故造成受傷13人,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大于等于30萬元且小于50萬元,以及無人員傷亡的事故。處置措施報后勤中心,組織相關單位應急小組成員單位及13、成員迅速到場,根據情況,進行救援。7.1.3 重大事故 III級響應設備損壞嚴重,造成死亡12人,或者受傷310人,或者直接損失大于50萬元小于500萬元以下的設備事故。處置措施報礦調度中心指揮,由礦調度中心指揮組織相關單位和成員迅速到場,根據情況,進行救援。7.1.4 特大事故 IIII級響應設備損壞嚴重,伴有設備爆炸,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者受傷5099人,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含500萬元)以上設備事故。處置措施報礦調度中心指揮,由礦調度中心指揮組織相關單位和成員迅速到場,根據情況,進行救援。7.2 現場人員行動原則7.2.1 現場撤離:當鍋爐爆炸突然發生或尚未發生爆炸但人力不能避14、免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的情況下,當值運行人員要嚴格按照各鍋爐房所指示的“安全出口”進行撤離。撤離路線:集中供熱鍋爐房:事故鍋爐在東時:操作室 操作室大門 鍋爐房走廊 西邊樓梯 撤出。事故鍋爐在西時:操作室 操作室大門 鍋爐房走廊 東邊樓梯 撤出。西風井鍋爐房:操作室 鍋爐房南大門 撤出。7.3 響應程序7.3.1 發生危害等級為一般事故中的I級響應事故時:發生事故鍋爐房鍋爐房熱能科值班室 成員副科長、主任工程師科長發生事故鍋爐房現場7.3.2 發生危害等級為重大事故中的II級響應事故時: 發生事故鍋爐房鍋爐房熱能科值班室 熱能科應急小組成員機電中心后勤中心礦應急指揮中心相關礦領導位相關救援單位發生15、事故鍋爐房現場7.3.3 發生危害等級為重大、特大事故中的III、IIII級響應事故時:(圖附下頁)7.4 組織搶救包括兩方面工作,一是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二是采取各種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如撲滅火源,防止火災,切斷事故現場電源,以及防止引起連續爆炸事故等。7.5 保護現場為調查事故創造條件,包括現場飛散出去的零部件碎片。發生危害等級為重大、特大事故中的III、IIII級響應事故時:發生事故鍋爐房鍋爐房熱能科值班室 熱能科應急小組成員后勤中心機電中心公司機電處礦調度室市技術監督局相關礦領導位相關救援單位發生事故鍋爐房現場8 后期處置8.1 組織調查識別事故類型:8.1.1 一般事故由熱能科主任16、工程師組織調查,寫出事故追查報告。8.1.2 重大事故事故由市技術監督部門牽頭組織調查,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確定事故類型及原因。8.2 事故分析與處理8.2.1 鍋爐事故原因分析方法進行鍋爐事故原因分析,要根據鍋爐本體損壞情況的調查、鍋爐設備上所有附件儀表、附屬設備、管理、閥門、風煙道的調查、現場人員的調查各項運行記錄等調查材料綜合起來進行全面分析,以找到事故的直接原因。用文字整理歸納為若干條意見。然后,根據事故的直接原因,再同各種管理工作中的問題結合起來,進一步分析造成事故直接原因,即分析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整理歸納為若干意見。根據事故原因分析,最后必須確定事故的類別 。8.3.2 對事故責任17、者的處理8 根據事故發生原因,確定事故責任者和主要責任人,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或鍋爐事故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8 對于造成人員傷亡,損失嚴重或事故情節惡劣的主要責任者,按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責任。9 保障措施9.1 物資保障電話一部 鐵鍬20把以上 氧氣若干 鐵管若干 撬棍若干支 木板若干 被褥若干套 擔架若干 管材D50,D80,D100若干 氧氣、乙炔瓶及焊接工具、割具等一套。9.2 人力保障9.2.1 熱能科設有24小時值班電話。9.2.2 應急小組人員24小時電話暢通,隨叫隨到。10 應急預案的培訓、演練與評審10.1 應急預案制定完成后組織全科職工學習,要求每人清楚應急預案的具體實施步驟、本人職責以及預防措施。10.2 新調入本科的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應急預案培訓。10.3 應急預案每年至少演練一次。10.4 每次演練結束后,或事故結束后,要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針對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條文要及時進行修整、完善。11 附則11.1 應急預案備案:本預案報礦后勤中心、機電中心、礦安監處和礦應急響應指揮中心各一份。11.2 制定和修訂:11.2.1 熱能科負責本預案的制定和解釋。11.2.2 本預案根據潞礦王安字200996號文件要求進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