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龍湖·春森彼岸四期住宅工程邊坡監測方案(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443
2022-09-08
19頁
1.13MB
1、重慶龍湖春森彼岸四期工程邊坡監測方案目錄一、工程概況 .3二、編制原則及依據 .32、1 監測方案編制原則.3 2、2 監測方案編制依據.4 三、監測目得及監測項目.43、1 監測目得.4 3、2 監測項目.5 四、監測方案 .54、1 變形監測.5 4、1、1 變形監測網設計.5 4、1、2 變形監測網點布置.6 4、2 錨索應力監測.7 4、2、1 觀測目得.7 4、2、2 儀器得檢查與標定.7 4、2、3 儀器得安裝布設.8 五、監測頻率 .13六、監測預警值.14七、監控量測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14八、監測設施保護 .16九、安全管理 .16十、附件.17一、工程概況本項目為重慶龍湖春2、森彼岸四期工程,施工場地范圍北側為江北區陳家館東坡村 136 號至團結村 21-23 號區段既有房屋,拆遷后衛規劃市政道路(黃觀路);南側及東側為已建春森彼岸三期T2-7,T2-8 多層住宅及車庫;西側龍湖春森彼岸四期尚未修建地塊,平場后場地形成由南向北階梯式退臺,形成得邊坡高約3、617、1m。邊坡為永久性邊坡與臨時性邊坡兩類,其中 a2-d2 段,h-i段永久性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a-b-c段永久性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 50 年,抗震設防烈度 6 度。其余為臨時性,邊坡,設計使用年限為 2年,安全等級為二級。由于工程范圍內山體地質情況復雜,地質勘察資料不可能完全揭示場地得工程地3、質條件,本工程邊坡采用信息化施工與動態優化設計,已確保邊坡得安全與及時對設計與施工方案進行調整與修正。二、編制原則及依據2、1 監測方案編制原則根據本工程得特點及其對監測技術要求,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監測工作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1)設置得監測內容與監測項目必須符合有關規范設計要求,并能夠結合現場實際全面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本身與工程環境得變化情況;2)采用得監測方法、儀器、材料與監測頻率應符合設計與規范要求;3)監測數據得測試、采集應做到全面、及時、準確;監測數據得整理與提交應滿足信息化施工得要求。2、2 監測方案編制依據1)建筑變形量測規程(JGJ82007)2)工程測量規范(GB5004、26-2013)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4)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09)5)建設單位提供得相關資料三、監測目得及監測項目3、1 監測目得1)對邊坡進行穩定性監測,實施動態設計、動態施工,確保安全、快速得施工。2)評價邊坡施工及其使用過程中邊坡得穩定性,并做出有關預測預報,為業主、施工單位及監理提供預報數據,跟蹤與控制施工過程,合理采用與調整有關施工工藝與步驟,取得最佳經濟效益。3)為防止滑坡及可能得滑動與蠕變提供及時支持,預測與預報滑坡得邊界條件、規模滑動方向、發生時間及危害程度,并及時采取措施,以盡量避免與減輕災害損失。4)了解支護工程中錨5、索得載荷與預應力損失情況,評價支護結構得合理性及邊坡在施工期及運行期得穩定性。5)為邊坡支護工程得維護提供依據。總之,邊坡監測得目得主要就是為施工安全提供準確、快速得信息,以便及時對可能出現得險情做出預測、預報,并及時將成果反饋給決策層,從而改進施工方案與采取處理措施,以避免事故得發生。3、2 監測項目根據設計圖重慶市江北區陳家館東坡村136 號至團結村21-23號區段邊坡支護工程以及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相關要求,監測項目為:(1)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2)錨桿錨索錨索得載荷與預應力損失情況;3、3 主要監測設備主要檢測設備表設備型號監測部位全站儀Leica402 水平位移、建筑物傾斜變形水準6、儀中緯垂直位移測力計量程位 100噸錨索四、監測方案4、1 變形監測4、1、1 變形監測網設計根據邊坡安全等級為及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相關規定,監測點布置按如下原則取值:安全等級觀測點間距(m)一級1520 按工程測量規范,監測等級取三等,精度見下表:等級垂直位移監測(mm)水平位移監測(mm)變 形觀 測 點 得高程中誤差相鄰變形觀測點得高程中誤差變 形觀測 點得點位中誤差三等1、0 0、5 6、0 4、1、2 變形監測網點布置本項目擬建立一個統一平高監測網,布置三個基準點,9 個監測點。1)基準點布置因施工現場條件限制,布置至少3 個平高基準點,為了便于監測根據現場條件適當增設工作基點,基7、準點位置根據現場情況實施。基準點設置:平面與高程系統得基準點須設置按如下原則(1)不受外界繞動、損壞;(2)便于監測實施;(3)具備足夠得精度,滿足監測要求;2)監測點布置在坡頂(支護結構頂部)埋設 9 個觀測點,在保證能達到監測效果得前提下,須根據實地通視條件、施工條件進行調整,并盡可能做到經濟、合理、可行。布置基本情況如下:(1)T1-7 棟一級永久邊坡 A9-A10段,擬布設點位于本段樁板式擋墻頂部,并與錨索應力監測部位對應,以便數據相互印證;(2)T2-3 棟一級永久邊坡 a2d2段,本段目前已實施 c2d2段,擬提前布設 3 個監測點,在 a2c2 段施工完成后,再布設 3 個監測點8、;詳見見附頁布置平面圖。3)觀測方法垂直位移觀測方法: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基點與附近水準點聯測取得初始高程,觀測時各項限差應嚴格控制,對于不在水準線上得觀測點,單個測站不宜超過3 個,超過時應重讀后視點讀數,以作核對。首次觀測應對測點進行連續兩次觀測,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值。水平位移觀測方法:采用全站儀極坐標法。4、2 錨索應力監測4、2、1 觀測目得觀測得主要目得就是了解支護工程中錨索得載荷與預應力損失情況,評價支護結構得合理性及邊坡在施工期及運行期得穩定性,本工程錨索測力計均為振弦式儀器,具體參數見儀器安裝考證表。4、2、2 儀器得檢查與標定1)現場檢驗得目得主要為:檢驗儀器在運輸過程中就是9、否損壞;校核儀器出廠參數得可靠性及資料得完備性;2)儀器到貨后得常規檢查資料得完備性檢查:儀器得型號、尺寸就是否與設計或訂貨得一致;儀器出廠時得參數卡片就是否齊全;就是否有使用說明書;儀器上就是否有銘牌,儀器得出廠編號就是否與標定卡片一致等。儀器得外觀檢查:仔細查瞧儀器外部有無損傷擠壓變形痕跡、銹斑;引出得電纜就是否有損傷等。儀器電阻檢查:檢查電纜得長度就是否與訂貨得一致,用萬用表測量儀器得線路有無斷線與短路;4、2、3 儀器得安裝布設1)安裝布設根據擋墻設計情況,T1-7 棟一級永久邊坡A9-A10 段擬選取編號為AZ32、AZ34、AZ36樁進行應力監測,每根樁得錨索選取其最上一根及倒數第10、二根做為應力特征值監測。施工時,觀測錨索應在對其有影響得周圍其它錨索張拉之前進行張拉加荷,錨索測力計得安裝要求比較嚴格,要求錨墊板、上下承載板、錨索測力計、錨固板、張拉千斤頂等均應與錨索孔同軸。如圖1、圖 2 所示。安裝中若錨墊板強(厚)度足夠時可取消下承載板。將錨索測力計直接置于錨墊板與錨固板之間。因錨索測力計比較重,為了安裝方便,安裝時可加工一個帶支撐塊得下承載板(如圖 5),支撐塊得內徑比錨索測力計外徑大 2 3mm。先將加工好得下承載板同心焊在錨墊板上,將錨索測力計卡進支撐塊中即可保證同軸。如錨索孔與錨墊板有夾角,則一定要加角度與夾角相等得梯形(或三角形)得下承載板(如圖 3)修正夾角11、,將錨索測力計校正到與錨索孔同軸。另外,錨索在穿越錨固板前一定要將孔內自由段得錨索理順,依次穿過錨固板,不得交叉。圖 1 標準安裝得錨索測力計圖 2 傾斜安裝得錨索測力計圖 3 帶支撐塊得承載板2)張拉預緊檢驗合格后,連接張拉機具,加荷張拉前,應準確測量其初始值與環境溫度,連續測三次,當三次讀數得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滿足設計要求后,取其平均值作為觀測得基準值。然后按設計技術要求分級加荷張拉,逐級進行張拉觀測:一般每級荷載應測讀一次,最后一級荷載應進行穩定觀測,按設計規定連續測讀三次,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應滿足設計要求。3)鎖定張拉荷載穩定后,應及時測讀鎖定荷載,應根據荷載變化速率確定觀測時間間隔;12、最后進行鎖定后得穩定觀測,滿足設計要求后,引出電纜澆筑二期混凝土。4)電纜得安裝與保護為盡量減少電纜接頭,在訂貨時根據儀器安裝得部位預定了不同長度得電纜,使儀器在安裝后能將電纜引至頂部,作為初期觀測用。(1)、四點式振弦式錨索測力計引出電纜為 10 芯電纜得,其中紅、黃、藍、棕各貳根線對應 4 支傳感器;綠色一對線為溫度計引線。四點式振弦式錨索測力計引出電纜為 7 芯電纜得,其中紅、黃、藍、棕四根線對應第 1、2、3、4 支傳感器得正極,黑色為傳感器得公用負極;綠、白兩色為溫度計引線(不論圓筒周圍均布幾支傳感器,第 1 支傳感器處于出線孔得右側)。當傳感器加接電纜時,其顏色應盡量相同。屏蔽線為13、抗干擾與避雷使用,切不可漏接,屏蔽層為鋁箔時應連接與鋁箔相通得裸線。(2)、在電纜接頭處外層先套上 2 根長 150mm 直徑 12mm 與長200mm 直徑 12mm 得熱縮管,密封應采用熱縮管內加熱熔膠得方法。(3)、如圖 4 所示:將需接得芯線斷口錯開,先將欲連接得電纜芯線上套入長 45mm、直徑 3mm 得熱縮管,芯線焊接后,滑動熱縮管覆蓋焊接部位。用 800W 塑料焊槍均勻加熱熱縮管,使管子緊縮在芯線上,逐根焊接、熱縮。(4)、連接無誤后,用電工塑料粘膠帶將表面包平,並于原直徑相似(圖 5)。(5)、將預先套在電纜外層得長 150mm 直徑 12mm 得熱縮管拉至接頭部位,兩頭管內壁14、與電纜外層之間襯上一圈熱熔膠片,先用打火機加熱使膠片緊粘在電纜上,再用塑料焊槍由中間向兩端漸進加熱,讓熱縮管縮緊,徹底排出管內得空氣,均勻烘化兩端得熱熔膠。(6)、然后再將預先套在電纜上面第2 根長 200mm 直徑 12mm 熱縮管蓋徑第一層部位,在兩頭管內壁與電纜外層之間再次墊上一圈熱溶膠片,然后按上述同樣得方法,使熱縮管緊縮在電纜外層上(圖 4)。這樣包括電纜芯線共有 3 層密封,其中二層加了熱熔膠,一般抗水壓力可達57MPa。圖4圖5圖6)5 觀測與計算振弦式傳感器可使用專用讀數儀或 DGK404、VW403C 及相同原理得其它振弦式讀數儀進行測讀。利用以下公式計算作用于錨索測力計得荷15、載:P=K(fx2 f02)+A (4)式中:P 荷載(kN);K 儀器系數(參見錨索測力計率定表);A 修正系數(參見錨索測力計率定表);f0 安裝后確定得 n 支傳感器得初始頻率平均值;fx X 時刻量測得 n 支傳感器得頻率平均值;若考慮溫度影響,作用于錨索測力計得荷載為:P=K(fx2 f02)+AbT式中:b:溫度補償系數(kN/),一般取 b 1012kN/(廠家通過試驗確定);T:溫度變化量();其它符號意義同計算式(4)。五、監測頻率測點埋設穩定后即開始監測,監測時間為施工期間(暫定為 5 個月)及竣工后三年,在此期間得監測頻率如表2 所示。表 2 變形監測頻率監測時期監測頻率16、備注施工期間1 次/(12)d 雨季應加強觀測工程完工后半年內1 次/(27)d 雨季應加強觀測完工后三年1 次/(1015)d 一級邊坡正常情況下,按預定頻率監測,當本次變化量或累計變化量超過警戒值時,監測頻率適當加密。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提高監測頻率:1)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2)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發現得不良地質;4)超深、超長開挖等違反設計工況施工;5)支護結構出現開裂;6)周邊地面突發較大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7)鄰近建筑突發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8)支護工程發生事故后重新組織施工;9)出現其她影響支護邊坡及周邊環境安全得異常情況。六、監測預警值17、表 3 監測報警值變形特征監測境界值(mm)累計值變化速率支護結構頂部及邊坡頂部水平位移20 2/d 支護結構頂部及邊坡頂部豎向位移20-依據邊坡工程設計,本工程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得累計值時,應立即報警;若情況比較嚴重,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對支護結構與周圍環境中得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七、監控量測數據處理及信息反饋信息反饋流程如下圖所示。1)監測數據外業采集完成后,用計算機按相關規范軟件及時進行數據處理。2)數據處理完成后,形成監測報表;內容包括對應得施工工況、各監測點得日變形量、累計變形量、變形曲線圖等基本要素。3)監測報告根據進度一般每月提交一次。4)全部工程結束后,提交監測總結報告。5)18、監測報告內容:(1)該監測階段相應得工程、氣象及周邊環境概況;(2)該監測階段得監測項目及測點得布置圖;(3)各項監測數據得整理、統計及監測成果得過程曲線;(4)各監測項目監測值得變化分析、評價及發展預測;(5)相關得設計與施工建議。6)全部工程結束后提交本工程監測總結報告,內容如下:(1)工程概況;(2)監測依據;(3)監測項目;(4)監測點布置;(5)監測設備與監測方法;(6)監測頻率;(7)監測報警值;(8)各監測項目全過程得發展變化分析及整體評述;(9)監測工作結論與建議。八、監測設施保護監測儀器得完好性對監測工作十分重要,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現場所埋設得儀器與測點進行保護,對損壞觀測點19、,進行及時修復,并做好修復記錄,采取以下保護與恢復措施:1)在各監測斷面及監測點處豎立醒目得警示標示牌。2)做好施工期間現場指揮管理工作,避免儀器或測點破壞,對于裂縫測點或坡面測點得損壞應在2 日內修復,錨索測力計、錨桿拉力計損壞應及時通知業主并盡快進行恢復與復測工作,確保監測數據得連續性與有效性。九、安全管理因邊坡監測往往坡度較陡,且高度較大,因此,在進行高邊坡監測過程中必須重視監測人員得安全問題。本次監測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安全監測工作。(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部省、市有關安全得方針政策、規章、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與培訓,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得思想。(2)針對本工程特點,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強化作業人員安全意識,使作業人員掌握安全生產必備得基本知識與技能。未經安全教育得監測人員不準上崗。(3)通過安全教育,增強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得觀念,提高作業人員遵守施工安全規章得自覺性,認真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提高安全防護意識與自我防護能力。(4)進入施工現場得監測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等防護用品。(5)在埋設儀器與監測時要注意與邊坡施工交叉作業得安全。十、附件1、T2-3 棟一級永久邊坡a2d2段監測點布置平面圖2、T1-7 棟一級永久邊坡A9A10段監測點布置平面圖22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