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防洪應急預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490
2022-09-08
12頁
58.50KB
1、*市河道防洪應急預案一、總則(一)編制目的河道防洪應急預案是針對因突發事件導致河道面臨重大險情威脅,影響河道防汛安全,為有效防止和減輕洪水災難,最大程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到有計劃、有預備地防御洪水,為各級防汛指揮部門實施指揮決策和防洪調度提供科學依據,增強防汛工作的針對性和預見性,保證防汛指揮系統科學化、規范化,保證河道安全而預先制定的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搶險救災應急預案。(二)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防洪法、防汛條例、河道管理條例、水庫大壩安全治理條例、山西省河道管理條例等,制定本預案。(三)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長治市流域內突發性洪水災難的預防和應急處置。防洪應急預2、案是在現有工程設施條件下,針對可能發生的各類洪水災難所預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對策和措施,是各級防汛指揮機構實施指揮決策和防汛調度、搶險救災的依據。本預案適用于長治市河道遭受大洪水、超標洪水等特大自然災難及突發性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當發生以下情況時,考慮申請啟動本預案:(1)超標準水文氣象災難;(2)超設防標準地震災難;(3)地質災難;(4)工程本身突發的重大險情事件;(5)上游潰壩;(6)戰爭或恐怖事件及其它不可預見事件;(7)其他上級部門要求啟動本預案的。啟動程序根據工程特點、面臨的災難或重大突發事件可能產生的險情,由市防汛指揮部(以下簡稱“市防指”)實施啟動。(四)工作原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治理轉變,不斷提高防洪減災的現代化水平。1、防汛工作實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嚴格服從上級防汛部門統一指揮、調度,服從大局,團結抗洪。2、防汛工作遵循“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方針,克服麻痹僥幸心理,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抗大災”,團結協作,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3、堅持依法防汛,實行公眾參與,軍民結合,專群結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主要承擔防汛抗洪的急難險重等攻堅任務。4、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采取緊4、急搶護措施,力保水庫安全,減輕災難損失。5、以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為目標,在規定的防洪標準內,保證主要河道堤防不決口,水庫不垮壩。遇超標準洪水時,采取相應對策,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大限度地減少財產損失。二、流域基本概況(一)河流水系:本市河流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流域,主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河以及黃河流域的沁河、丹河、入汾小河等。濁漳河是長治市的第一大河,流經全市12個縣(市、區),流域面積9991km2,占全市流域總面積的71.9%。流域呈扇形分布,上游分南源、西源、北源三大支流,主干流的流向為由西向東貫穿全市除沁源以外的所有縣區。濁漳河南源發源于長子縣西5、部發鳩山圪洞溝。流經長子縣、長治縣、長治市郊區、潞城市、襄垣縣,在襄垣縣甘村與濁漳河西源匯合。南源河道全長104km,流域面積3477km2。主要支流有丹河、陶清河、嵐水河、石子河、絳河等。濁漳河西源發源于沁縣漳源鎮巖村北,流經沁縣、襄垣,在襄垣甘村與濁漳南源匯合進入濁漳河干流,濁漳西源河道全長80km,流域面積1689km2。主要支流有迎春河、圪蘆河、白玉河、郭河、徐陽河、淤泥河等。濁漳河北源發源于晉中市榆社縣北部的三縣垴,經榆社流入我市武鄉縣,境內涉及武鄉、沁縣、襄垣三縣,在襄垣縣小蛟村南匯入濁漳河干流。流域面積2010km2,長治市境內河長55.5km。主要支流有云簇河、涅河、賈豁河、洪6、水河、史水河等。濁漳河南源、西源在襄垣甘村合流后始稱濁漳河干流,在襄垣縣小蛟村濁漳河北源匯入。濁漳河干流除接納濁漳河三源外,還有平頭河、源莊河、小東河、平順河、露水河匯入。境內流域面積2715km2,河長124.7km,其中甘村-小蛟29.7km為上游部分。濁漳河干流涉及襄垣、黎城、潞城、平順,在平順縣馬塔村東出省流入河南林州。沁河屬黃河流域,是黃河的一級支流,也是長治市的第二大河流,發源于霍山東麓沁源縣王陶鄉的二郎神溝,境內河長98km,流域面積2302km2,占全市總面積的16.6%。境內匯集了聰子峪河、赤石橋河、紫紅河、白狐窯河、狼尾河、柏子河、青龍河等支流,至中峪鄉龍頭村流出長治市境。7、(二)工程概況建國60年來,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水源工程建設,興建了大批供水工程和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對抗御旱、澇、洪等自然災害發揮了顯著作用。全市現有水庫75座(不包括在建水庫),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8座,小型水庫64座。總庫容達10多億立方米。濁漳南源流域內修建有水庫38座,包括大型漳澤水庫1座;中型水庫6座,申村、鮑家河、陶清河、西堡、莊頭、屯絳水庫;小型水庫31座;西源建有水庫17座,包括大型后灣水庫1座,中型圪蘆河、月嶺山水庫兩座,小型水庫14座。北源有水庫5座,包括大型關河水庫1座,小型水庫4座;濁漳河干流流域內建有小型水庫11座。清漳河流域建有小型水庫1座。衛河水系郊溝河流8、域建有小型水庫1座。沁河流域內建有小型水庫2座。(三)水文、氣象本流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氣候差異分明,日照充足,氣候宜人。年均日照2418-2616h,平均氣溫,年無霜期155-184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73.3mm,降水年內分布極不均勻,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降雨充沛,秋雨多于春雨。汛期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且年際變化較大,而且有連續干旱與連續豐水的特點,局部地區極易形成山洪和大暴雨。從地理位置來看,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略低,中部地區相對平坦,居民密布,工農業集中,河網發達。濁漳南源設有漳澤水庫基本水文站、北張店水文站和申村水庫、屯絳水庫、陶清河水庫、西堡水庫專用水文站;9、西源有后灣水庫基本水文站;北源設有石棧道基本水文站、關河水庫專用水文站;濁漳干流設有石梁基本水文站;沁河流域在沁源境內設有孔家坡水文站。流域內設有省轄雨量站65處、氣象部門雨量站12處,邊界晉中、臨汾、晉城境內雨量站27處。(四)洪水災害概況濁漳河是我市的主要河流,這一地區暴雨洪水發生相對頻繁,從元朝開始就有史料記載,600多年間發生較大洪澇災害20余次,平均30年左右發生一次,小洪災害不計其數。濁漳河歷史最大洪水洪峰流量達11500m3/s,發生在1849年6月;第二大洪水發生在1937年8月,石梁站調查洪峰流量5300m3/s。1949年以后,56年、62年、75年、82年、93年均出現過10、較大洪水。濁漳河的洪水均系暴雨形成,洪水主要集中在7、8兩月,峰高量大,洪水漲落迅猛。南源、西源、北源和干流同時發生大水和情況還未曾出現過,但局部同時發生洪水的情況存在,西源、北源一次洪水的過程一般在一天左右,一次完整的洪水歷時不足三天,干流和南源一般在二天以內,最長不超過五天。從歷史資料看,濁漳河洪水主要發生在北源及其支流,其次是南源。西源洪水不很突出,干流雖受太行山東麓暴雨的波及,范圍不大,但是局部暴雨形成的洪水時有發生,范圍小、時間短、易造成災難。沁河流域降降雨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暴雨多集中在6-9月,最長持續時間為2天,每遇大雨或暴雨,山洪暴發,河水猛漲,極易形成洪災。歷史記載最大洪水發11、生在1993年8月4日,沁河洪峰流量為2210m3/s,重現期為150年左右,242個村遭受洪災,死亡10人。其次是1988年8月14日,洪峰流量為613m3/s。三、突發事件危害性分析(一)重大工程險情:出現重大險情的主要因素一是水庫出現重大險情的因素:流域內的64座小型水庫除幾座改造達標外,大多水庫防洪標準低、質量差、隱患多、遇有大水或地震、地質災難,有漫堤決口的隱患,給下游河道造成洪澇災難。二是河道出現重大險情的因素:河道防洪標準低,遇有大水,洪水將會泛濫成災。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直接危及兩岸居民、工礦企業、學校安全。根據形成重大險情的因素,流域出現重大險情的種類有:水庫漫頂垮壩,12、堤防出現滲水、脫坡、管涌、漏洞、跌窩、裂縫、坍塌、崩岸和漫溢等類型。 (二)水庫大壩潰決1、導致水庫大壩潰決的主要因素:流域內大中型水庫基本進行了除險加固,達標過關,而且防洪標準相對較高。主要是小型水庫存在問題嚴重:一是輸水管淤塞嚴重;二是庫內淤積嚴重;三是大壩壩體年久失修;四是溢洪道阻水嚴重,設施老化,影響行洪。2、可能發生的水庫潰壩形式主要有漫壩潰決、管涌潰決。(三)河道堤防決口1、導致堤防決口的主要因素:一是河道堤防防洪標準低,僅滿足除澇標準;二是河道中下游阻水建筑較多,河道狹窄,排洪不暢;三是河兩岸堤防殘破不連續。2、河道堤防決口主要形式有壅水漫堤和堤防坍塌、崩岸等。(四)工程安全監測13、水庫工程安全監測項目主要有雨量、水位、流量(入庫、出庫)、滲流、變形等項目。河道堤防工程安全監測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河勢演變、險工變化、堤防隱患等項目。目前,流域內主要以水文部門和部分大中型水庫專用水文站觀測為主。堤防安全監測重點是堤身和堤基,對堤身和堤基的裂縫、滲水,危及堤身安全的較大問題要及時處理。(五)洪水調度方案1、水庫調度方案:水庫洪水調度方案具體按各水庫相應防洪預案執行。涉及庫群聯合調度要充分考慮上、下游協調一致,及時通知下游轉移、撤離等安全措施。2、河道洪水調度方案:防御標準內洪水,當遇不超過20年一遇洪水,確保濁漳干流、三源、沁河及主要支流堤防安全,確保河堤兩岸縣城、沿河鄉14、縝、主要村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主要河段20年一遇洪水設計流量見附表)防御超標準洪水,當遇超過20年一遇洪水,要搞好流域內大、中、小型水庫的優化調度,最大限度攔蓄洪水,根據河流水量情況迅速通知下游,分析下游河道水情,適時把握水庫開閘時機。加強市區、主要縣城段防守,確保左右堤防安全。當河道洪水位超過保證水位且水位繼續上漲時,市防指發布緊急汛情命令,組織動員社會各部門力量全力搶險,力保水庫安全,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四、險情監測與報告(一)險情監測與巡查:汛期主要對水庫各要害部位、啟閉設施,河道堤防、涵閘、排水溝;對險工險段及正在建設的河道治理工程巡查。1、工程險情監測、巡查:水庫險情檢測與巡15、查按水庫防洪預案執行。檢查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日常檢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在汛前、汛中、汛末對河道和在建工程等進行全面檢查。當河道達到或接近正常水位,天天進行一次巡查,當河道碰到可能嚴重影響安全運行的情況下(如發生特大暴雨、洪水、有感地震、水位漲幅或降幅超過、水位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等),相應增加巡查次數;當發生比較嚴重的破壞現象或出現其他危險跡象時,迅速組織專業人員對可能出現險情的部位進行連續監視觀測。對穿堤建筑物及涵閘的檢查主要有:閘門是否損壞、漏水;涵閘是否發生嚴重的位移、變形;與土堤結合處是否有集中滲漏等。2、監測、巡查人員組成及監測、巡查結果上報程序。對重點河段監測、巡查16、人員要由各鄉鎮以各責任段組織人員為主,結合水利工程技術人員組成巡查組,巡查組要熟悉河道堤防情況,了解河道特點、堤防薄弱地段,做到全方位的巡查工作,對河道的重要部位要認真、仔細的觀察、檢查,認真做好巡查、檢查記錄,及時上報帶班領導及上級防汛指揮機構。(二)險情上報與通報:汛期發生險情時,各縣區及沿河鄉鎮、村堤防責任單位應及時向各防汛值班室和市防指逐級匯報,方式以電話、傳真的形式為主。當險情不斷擴大時,市防指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加強防汛工作指導,密切關注汛情、工情的發展變化,同時做好搶險隊的組織調集工作,根據預案轉移危險地區群眾,組織巡堤查險和堤防防守,同時做好分洪的各項預備工作,及時控制險情,把洪17、澇災難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五、應急調度與措施(一)流域內水庫應急調度:進入汛期后,各水庫所在轄區防汛部門要按規定安排專人值班和報汛;同時各水庫所在轄區防汛部門應及時到位,做好測流工作,及時、準確的向上級防辦提供進出庫流量數據;各報汛點要及時、準確的向上級防辦報告雨情、水情;各防汛負責人到水庫現場了解自己的防區和任務,落實防汛搶險具體措施。當水庫預告上游將出現洪水時,要加強監視和防守,防汛隊伍要密切注視雨情、水情、工情變化,隨時投入搶險,同時將汛情報告各縣區防指、市防指。由市防指適時發布緊急信號,各級政府迅速組織下游群眾安全轉移,防汛隊伍全力搶險,確保水庫安全。若遇超標準洪水或出現險情,防汛18、隊伍全力搶護,并利用大壩防御超標準洪水,最大限度地減少災難損失。(二)河道應急調度:1、當各水位觀測站水位達到相應河段警戒水位,且預告洪水位繼續上漲時,由市防指向沿河相應各縣區防指發布巡堤查險命令,沿河各縣區防指根據分工組織防汛專業隊伍上堤查險,對防洪工程進行嚴格、細致的巡查、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理。2、當水位超警戒水位,由市防指發布緊急汛情命令,公布進入緊急防汛期,各級防汛指揮部領導成員立即到達所分管崗位,組織防汛搶險隊伍出動,沿河群眾上堤搶險防守,并做好預備搶險隊的組織調集工作,同時向當地駐軍通報防汛抗洪搶險情況,請部隊做好投入抗洪搶險預備工作,并全面做好群眾轉移安置工作。對所轄河段險工險19、段進行嚴密監視,依據制訂的防護方案組織搶險物料,及時對險情進行處理;對漲水、落水階段的險情變化進行監測。對可能出現漫溢堤段,備足物料,加修子埝。必要時由市防指調動防汛機動搶險隊、武警或請示調用當地駐軍部隊參加搶險,同時要組織動員社會各部門力量全力搶險,按照批準的超標準洪水防御方案做好分洪各項預備工作,并組織轉移分洪區群眾。(三)人員應急轉移:當上游水庫泄洪或河道出現超標準洪水時,迅速向下游推進,其破壞力甚強。市、縣防指要充分利用電臺、廣播、報警裝置等手段及時發布洪水警報,立即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按已定路線、方式做好滯洪區群眾撤離、財產轉移工作。做到組織落實、方案落實。轉移地點以就近高地、樓房為主。20、洪水過后,各區防汛指揮部要及時做好退水處理、救災、防疫、恢復生產等工作。六、應急保障(一)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防汛抗洪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全流域實行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1、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防汛指揮部的共同領導,在本地區行使防汛指揮權。貫徹上級有關防汛工作的方針、政策,執行上級防汛指揮部的防汛指令,負責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防汛指揮部報告工作,做好防汛全面工作。2、各縣(市、區)防汛指揮部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轄區內沿河防汛工作。制訂有關防汛抗洪政策制度,制訂防汛工作方案,防洪應急預案以及洪水調度方案。檢查督促沿河各鄉鎮認真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21、防汛責任制。了解沿河各鄉鎮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督促應急度汛工程建設、防汛物資儲備、預案制訂等防汛預備工作,按要求清除違章建筑、行洪灘地植樹和其他阻水障礙。及時了解汛情,指導督促沿河鄉鎮及早作出部署,組織當地干部群眾參加抗洪搶險,果斷貫徹執行上級的防汛調度命令。指導沿河兩岸在發生洪澇災難后迅速開展生產自救工作,盡快恢復生產,搞好災后重建和水毀工程修復。保證標準內洪水正常行洪;遇超標準洪水時,要確保左右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3、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各級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分別按照各部門職能建立有關部門的防汛責任制。當發生重大險情時趕赴現場,協助市防指制定切實可行的抗洪搶險方案,處理重大險情。(二)22、搶險隊伍:河道防汛搶險隊伍主要由專業搶險隊伍、群眾搶險隊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三支隊伍組成。實行專業隊伍和群眾隊伍相結合、軍警民聯防的原則。1、專業搶險隊由各大中型水庫、重點小型水庫、重點防洪工程治理單位人員組成,平時進行工程維修養護,汛期進行防汛。主要職責是負責巡堤壩查險、工程監測、防洪工程設施啟閉和簡單險情隱患的處理,自己不能處理的及時上報防汛指揮機構調搶險隊處理。當河道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時,應晝夜上堤檢查。2、群眾防汛隊伍擔負著堤防防守、巡堤查險、工程搶險及運送搶險物料等任務。防汛隊伍由各縣區防指責任人組織,以基干民兵為基礎、黨團員為骨干組建。沿河每個鄉鎮組建一支民兵專業搶險隊,23、隊員從一線防汛隊伍中選拔,組成文化水平高,年富力強,能打硬仗的防汛搶險機動隊伍。協助河道專業防汛隊伍參加防汛搶險,作為防御較大險情的突擊力量,并做好緊急搶險的各項預備工作。3、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是抗洪搶險的主力軍,當發生流域性或超標準洪水,人民生命財產和重要城市、重點目標受到洪水威脅時,由市防指負責協調,請求部隊支援抗洪搶險,有關各縣區政府應當為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提供必要的抗洪搶險用具和后勤保障。(三)搶險物資保障1、防汛物資儲備:各區、各部門根據“分級負責,分級治理”的原則,制訂本級防汛物資儲備及經費治理辦法,備全備足防汛搶險、救護物資。要保證質量,做到存放有序,調度靈活。儲備的防汛物24、資,要按規定登記造冊,實行專庫、專人管理,嚴格調運程序。有關部門儲備的物資,情況緊急時,要服從同級防汛指揮部的調用。群眾性儲備的梢秸料、編織袋等,由區、鄉(鎮)政府或辦事處采取“號料登記、備而不集”的辦法儲備,并向群眾講清調用、結算辦法,多層次、多渠道備足備好抗洪搶險物資。2、防汛物資調運:具體調運程序:當某地發生較大洪水,各縣區防汛搶險物資不能滿足需要時,向市防指提出防汛搶險物資支援申請,市防指根據實際情況,下達調令,就近在第一時間將搶險物資運往搶險現場。假如市區大范圍普遍發生了較大洪水,市區籌備的常用防汛搶險物資不能滿足需要時,由市防指緊急在社會上籌集。同時,市防指向省防指提出支援申請,調25、運急需物資支援。(四)通訊保障:出現突發事件后,通信部門應啟動應急通信保障預案,迅速調集力量搶修損壞的通信設施,努力保證防汛通信暢通。必要時,調度應急通信設備,為防汛通信和現場指揮提供通信保障。在緊急情況下,應充分利用公共廣播和電視等媒體以及手機短信等預警手段發布信息,通知群眾快速撤離,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五)其它保障措施1、物資運輸保障:物資運輸由交通局負責,公安局負責交通運輸和物料的安全保障。汛前登記的運輸車輛及指揮車輛要集結待命,并根據水利部門和交通部門提供的路線,隨時預備投入搶險,要確保物料迅速、安全、準確地送達指定地點。2、衛生防疫及食品衛生保障:防汛醫療救護及食品安全保障由衛26、生局負責,搶險期間醫護人員要組成救護小組上堤巡護,并組織好機動醫療救護隊,備好各種藥品和醫療器械,隨時預備投入搶險救護和防疫工作。3、安全保衛保障:抗洪搶險的治安保衛工作由公安局負責,防汛搶險期間公安人員要維護好社會治安和保障搶險通道暢通,嚴厲打擊破壞防洪設施,盜竊防汛物資的不法行為,要堅持搶險通道執勤和堤防險段執勤,確保防汛干部群眾安全和防汛指揮機關的安全。七、應急預案啟動1、按洪澇災難的嚴重程度和范圍,建立防洪應急啟動機制,應急啟動行動分為四級。統一由防汛指揮機構會同同級人民政府發布。2、進入汛期,各級防汛指揮機構應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全程跟蹤雨情、水情、工情、災情,并根據不同情況啟動相27、關應急程序。3、市防指負責全市河道的防洪調度,濁漳干流、濁漳河三源、沁河及主要支流、上游水庫調度由所屬地方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揮機構負責,必要時,視情況由市防指直接調度。市防指各成員單位應按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職責分工開展工作,并及時報告有關工作情況。4、洪澇災難發生后,由各縣區人民政府和防汛指揮機構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組織實施抗洪搶險、排澇和抗災救災等方面的工作。造成人員傷亡的突發事件,可越級上報,并同時報上級防汛指揮機構。任何個人發現堤防、水庫發生險情時,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5、對跨區發生的洪澇災難或者突發事件將影響到鄰近行政區域的,在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防汛指揮機構的同時,應及時向受影響地28、區的防汛指揮機構通報情況。因洪澇災難而衍生的疾病、交通事故等次生災難,各縣區防汛指揮機構應組織有關部門全力搶救和處置,采取有效措施切斷災難擴大的傳播鏈,防止次生或衍生災難的蔓延,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防汛指揮機構報告。八、應急結束當洪澇災難得到有效控制后,事發地的防汛指揮機構可視汛情,報經上一級防汛指揮部同意,公布結束緊急防汛期。1、依照有關緊急防汛期規定征用、調用的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在汛期結束后應當及時歸還。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他處理。2、緊急處置工作結束后,事發地防汛指揮機構應協助當地政府進一步恢復正常生活、生產、工作秩序,修復水毀基29、礎設施,盡可能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長治市主要河道20年一遇洪峰流量表河流河段起止點設計流量(m3/s)長度(km)河底寬(m)所在縣區濁漳南源申村水庫陶清河匯入口2331950100長子縣陶清河匯入口嵐河匯入口30012嵐河匯入口石子河匯入口4307.8郊區石子河匯入口漳澤水庫5501.6漳澤水庫壩下甘村30030.580100郊區、潞城、襄垣一級支流陶清河水庫入南源口110254070長治縣、長子一級支流石子河角沿村入南源口2474.14070城區、郊區一級支流嵐河鮑家河水庫入南源口2353850100長子、郊區一級支流絳河屯絳水庫漳澤水庫3354060100屯留縣濁漳西源漳源水庫梁家灣水庫7942.215100沁縣梁家灣水庫西湖水庫60西湖水庫徐陽河匯入口211徐陽河匯入口后灣水庫37228.580100襄垣后灣水庫甘村380濁漳北源關河水庫蟠洪河匯入口109030.1150300武鄉襄垣蟠洪河匯入口史水河匯入1560史水河匯入口小蛟1630一級支流涅河匯入北源口3305708550150沁縣、武鄉一級支流蟠洪河匯入北源口4006003680120武鄉縣濁漳干流甘村小蛟76329.7100250襄垣縣小蛟馬塔23109580250襄垣、平順一級支流平順河匯入干流口461492250平順縣沁河郭道沁源縣城6522250150沁源縣沁源縣城龍頭出境86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