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應急處理預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540
2022-09-08
13頁
92KB
1、目 錄1應急小組成立及基本救援常識- 1 -1.1環境保護應急處理組織- 1 -1.2應急處理器材的配備- 2 -1.3人員培訓- 2 -1.4通訊聯絡- 3 -1.5定期演練- 3 -1.6發生環境保護緊急事件注意事項- 3 -2環境應急預案可行性評審- 4 -3附件1 大氣污染事故的應急方案- 5 -3.1事故報告- 5 -3.2大氣污染的處理- 5 -除塵技術- 5 -氣態污染物治理技術- 5 -3.3施工現場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6 -3.4吸入毒氣急救- 7 -4附件2 水污染的應急方案- 7 -4.1事故報告- 7 -4.2廢水處理技術- 8 -4.3施工過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82、 -5附件3 噪聲污染的應急方案- 9 -5.1事故報告- 9 -5.2施工現場噪聲的控制措施- 9 -聲源控制- 9 -傳播途徑的控制- 9 -接收者的防護- 10 -嚴格控制人為噪聲- 10 -6附件4 固體廢物處理方案- 10 -6.1事故報告- 10 -6.2施工現場固體廢物控制措施- 11 -施工工地上常見的固體廢物- 11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危害- 11 -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處置- 12 -環境保護應急處理預案1 應急小組成立及基本救援常識1.1 環境保護應急處理組織成立環境保護應急處理小組,成員包括:序號姓 名領導小組職務項目職務電話號碼備注1曾慶利組長總監2楊志安副組長總監代表33、姜建兵副組長總監代表4肖宇副組長總監代表5史軍奇副組長總監代表6李春生副組長環水保專監7陳雄勇組員隧道組長8余海蛟組員隧道組長9陳宏組員橋梁組長10吳彬組員路基組長11齊淑華組員試驗室主任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其中監理部總監曾慶利負責總體工作部署,二站總監理代表肖宇、三站總監理代表楊志安、四站總監理代表史軍奇、五站總監理代表姜建兵、環水保監理李春生負責現場指揮,各站組長及試驗室主任齊淑華負責配合。其他現場專監負責具體環境保護的監督和防御。1.2 應急處理器材的配備根據施工現場特點(常見環境影響因素有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固廢物等),監理部配備相應的基本應4、急器材,以確保施工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的有效及時進行。1、防塵口罩 若干個;2、手電筒 若干;3、電工組合工具 1套;4、鐵鍬 10把;各站每月定期對應急處理器材進行檢查,對應急處理器材及時更新補充,以確保使用。應急處理器材的檢查由辦公室主任負責。1.3 人員培訓監理部通過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現場基本救護知識,掌握常用應急救護方法。必要時可請有關醫療機構、環保機構等其他機構專業人員給予現場指導。1.4 通訊聯絡周邊可利用的聯系電話序號周 邊 資 源聯系電話聯系人用 途備 注1火警119火災報警救援2匪警110治安事件報警救援3氣象121氣象信息4查號臺114電話號碼查詢5急救中心120人員傷亡急救1.5、5 定期演練各站每季度組織一次環境保護應急處理演練。演練內容包括現場聯系落實附近醫院及急救車輛、毒氣中毒傷員運送、人員緊急疏散等以確保有效應對突發安全事故。1.6 發生環境保護緊急事件注意事項1、遇到環境保護緊急意外傷害發生時,不驚慌失措,保持鎮靜,并設法維持好現場的秩序,人員有組織有次序的疏散。2、在發生氣體中毒事件時立即將中毒人轉移至通風良好之處。3、暫不給傷病員喝任何飲料和進食。4、如發生意外,而現場無人時,向周圍大聲呼救,請求來人幫助或設法聯系有關部門,不單獨留下傷病員無人照管。5、遇到嚴重事故、災害或中毒時,除急救呼叫外,由救援組組長向上級單位、有關政府、衛生、防疫、公安等部門報告,6、報告時說明現場在什么地方、病傷員有多少、傷情如何、都做過什么處理等。6、根據傷情對病員邊分類邊搶救,處理的原則是先重后輕、先急后緩、先近后遠。7、對呼吸困難、窒息和心跳停止的傷病員,從速置頭于后仰位、托起下頜、使呼吸道暢通,同時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復蘇操作,原地搶救。8、對病情穩定,估計轉運途中不會加重傷情的傷病員,迅速組織人力,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分別轉運到附近的醫療單位急救。9、現場搶救一切行動必須服從有關領導的統一指揮,不可各自為政。10、遇到對環境有污染的緊急事件,立即將其制止或將其處理為正常狀態。2 環境應急預案可行性評審發生環境應急事故后應及時對應急預案實施的有效性進行評審,并7、及時修改完善。附件:附件1 大氣污染的應急方案附件2 水污染的應急方案附件3 噪聲污染的應急方案 附件4 固廢物污染的應急方案3 附件1 大氣污染事故的應急方案3.1 事故報告環境氣體污染時,人往往會出現以下癥狀:刺激眼睛,引起流淚,咽喉不適、疼痛,濃度高時,可引起人的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等急癥。環境氣體污染事故發生后,首先要做的第一條就是打開門窗,保持空氣的流通,傷者或知情人立即向救援小組組長報告,報告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救援小組中各站站長為相應監理站的第一責任人,組織人員保護現場處理,如有中毒者同時聯系醫院搶救。對于重病人員直接叫救護車進行救護。發生重大事故,由救援組組長在248、小時內向相關部門報告。3.2 大氣污染的處理3.2.1 除塵技術在氣體中除去或收集固態或液態粒子的設備稱為除塵裝置。主要種類有機械除塵裝置、洗滌式除塵裝置、過濾除塵裝置和電除塵裝置等。工地的燒煤茶爐、爐灶等選用裝有除塵裝置的設備,工地其他粉塵可用遮蓋、灑水等措施防治。3.2.2 氣態污染物治理技術大氣中氣態污染物的治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吸收法:選用合適的吸收劑,可吸收空氣中的SO2、HS2、HF2、NOx 等。吸附法:讓氣體混合物與多孔性固體接觸,把混合物中的某個組分吸留在固體表面。催化法:利用催化劑把氣體中的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燃燒法:是通過熱氧化作用,將廢氣中的可燃有害部分,化為無9、害物質的方法。冷凝法:是使處于氣態的污染冷凝,從氣體分離出來的方法。該法特別適合處理有較高濃度的有機廢氣。如對瀝表氣體的冷凝,回收油品。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過程把廢氣中的氣態污染物轉化為少害甚至無害的物質。該法應用廣泛,成本低廉,但只適用于低濃度污染物。3.3 施工現場空氣污染的防治措施1、施工現場垃圾渣土要及時清理出現場。2、施工現場道路指定專人定期灑水清掃,形成制度,防止道路揚塵。對于細顆粒散體材料(如水泥、砂石料、粉煤灰等)的運輸、儲存注意遮蓋、密封,防止和減少飛揚。車輛開出工地做到不帶泥砂,基本做到不灑土、不揚塵,減少對周圍環境污染。3、除安裝符合規定的裝置外,禁止在施工現場焚10、燒油氈、塑料、皮革、樹葉、枯草、各種包裝物等廢棄物品,以及其它會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機動車安裝減少尾氣排放的裝置,確保符合國家標準。4、工地茶爐盡量采用電熱水器。5、將攪拌站封閉嚴密,并在進料倉上方安裝除裝置,采用可靠措施控制工地粉塵污染。3.4 吸入毒氣急救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氫等超過允許濃度時,均能使人吸入后中毒。如發現有人中毒昏迷后,救護者千萬不要冒然進入現場施救,否則會導致多人中毒的嚴重后果。遇有此種情況,救護者一定要保護清醒的頭腦,首先對中毒區進行通風,待有害氣體降到允許濃度時,方可進入現場搶救。救護者施救時切記,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將中毒者抬至空氣新鮮11、的地點后,立即通知救護車送醫院救治。4 附件2 水污染的應急方案4.1 事故報告水被污染的現象:水體產生生難聞的氣味、惡臭,水體混濁,不清澈,不透明。人處于此種水體散發的氣味之中往往會出現以下癥狀:刺激眼睛,引起流淚,刺鼻,咽喉不適、疼痛,濃度高時,可引起人的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頭暈等急癥。環境水體污染事故被發現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截斷水體污染源,保持水體污染不再加重。知情人立即向應急處理小組組長報告,報告可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應急處理小組組織人員保護現場并作應急處理,使水體污染不再擴散。然后按應急預案,研究有關水污染的有關處理措施,不同污染不同對待。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由應12、急處理組組長在24小時內向相關部門報告。4.2 廢水處理技術廢水處理的目的是把廢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清理分離出來。廢水處理可分為化學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學方法和生物法四種。1、物理法:利用篩濾、沉淀、氣浮等方法。2、化學法: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分解污染物,或使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處理方法。4、物理化學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反滲透法,電滲析法。5、生物法: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將廢水中成溶解和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并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水得到凈化。4.3 施工過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禁止將有毒有害廢棄物作土方回填。2、施工現場攪拌站廢水、施工污水,必須經沉淀池沉淀合格后再排放,最好將沉13、淀水用于工地灑水降塵或采取措施回收利用。3、現場存放油料,必須對庫房地面進行防滲處理。如采用防滲混凝土地面、鋪油氈等措施。使用時,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以免污染水體。4、施工現場100人以上的臨時食堂,污水排放進可設置簡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5、工地臨時廁所采取防滲漏措施。中心城市施工現場的臨時廁所可采用水沖式廁所,并有防蠅、滅蛆措施,防止污染水體和環境。化學用品,外加劑等妥善保管,庫內存放,防止污染環境。5 附件3 噪聲污染的應急方案5.1 事故報告當環境中對人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不良影響的聲音稱為噪音,人長期處于噪聲環境中會產生如下不良反應:噪音使人耳聾、使人產生頭痛14、腦脹、昏暈、耳鳴、多夢、失眠、心悸、和全身乏力、影響人的心理狀態與情緒、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頭暈等急癥。噪音污染事件被發現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截斷噪音污染源,停止噪音污染。知情人立即向應急處理小組組長報告,報告可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應急處理小組組織人員保護現場并作應急處理。然后按應急預案,研究有關噪音污染的有關處理措施,不同污染不同對待。5.2 施工現場噪聲的控制措施噪聲控制技術可從聲源、傳播途徑、接收者防護等方面來考慮。5.2.3 聲源控制從聲源上降低噪聲,這是防止噪聲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盡量采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代替高噪聲設備與加工工藝,如低噪聲振搗器、風機、電動空壓機15、等。在聲源處安裝消聲器消聲,即在通風機、空壓機等各類排氣放空裝置等進出風管的適當位置設置清聲器。5.2.4 傳播途徑的控制在傳播途徑上控制噪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中。 吸聲:利用吸聲材料(大多由多孔材料制成)或由吸聲結構形成的共振結構(金屬或木質薄板鉆孔制成的空腔體)吸收聲能,降低噪聲。 隔聲:應用隔聲結構,阻礙噪聲向空間傳播,將接收者與噪聲聲源分隔。隔聲結構包括隔聲室、隔聲罩、隔聲屏障、隔聲墻等。 消聲:利用消聲器阻止傳播。允許氣流通過的消聲降噪是防治空氣動力性噪聲的主要裝置。如對空氣壓縮機、內燃機產生的噪聲等。 減振降噪:對來自振動引起的噪聲,通過降低機械振動減小噪聲,如將阻尼材料涂在振動源16、上,或改變振動源與其它剛性結構的連接方式等。5.2.5 接收者的防護讓處于噪聲環境下的人員使用耳塞、耳罩等防護用品,減少相關人員在噪聲環境中的暴露時間,以減輕噪聲對人體的危害。5.2.6 嚴格控制人為噪聲進入施工現場不得高聲喊叫、無故甩打模板、亂吹哨,限制高音嗽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6 附件4 固體廢物處理方案6.1 事故報告當施工中產生建筑渣土、廢棄的散裝建筑材料、生活垃圾、包裝材料等垃圾時,如不妥善處理,將會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如對土壤污染、對水域污染、對大氣污染,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固廢物產生被發現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讓固廢物擴散。知情人立即向應急處理小組17、組長報告,報告可采用電話聯系的方式進行。應急處理小組中各站長為本站的第一責任人,組織人員保護現場并作應急處理。然后按應急預案,研究有關的有關固廢物處理措施,不同固廢物不同對待處理。6.2 施工現場固體廢物控制措施6.2.7 施工工地上常見的固體廢物施工渣土:包括磚瓦、樁機鉆碴、渣土、混凝土碎塊、廢鋼鐵、廢屑、廢棄裝飾材料等。廢棄的散裝材料包括散裝水泥、砂石料等。生活垃圾:包括炊廚廢物、丟棄食品、廢紙、生活用具、玻璃、陶瓷碎片、廢電池、廢舊日用品、廢塑料制品、煤灰渣、廢交通工具等。設備、材料等的廢棄包裝材料。6.2.8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危害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危害的全方位的。主要表現的以下幾個方面。18、 侵占土地:由于固休廢物的堆入。可直接破壞土地和植被。 污染土壤:固體廢物的堆積,有害成分易污染土壤,并在土壤中發生積累,給作物生長帶來危害;部分有害物質還能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使土壤喪失腐解能力。 污染水體:固體廢物遇水浸泡、溶解后,其有害成分隨地表徑流或土壤滲流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此外,固體廢物還會隨風飄遷進入水體造成污染。 污染大氣:以細顆粒狀存在的廢渣垃圾和施工材料在堆放和運輸過程中,會隨風擴散,使大氣中懸浮的灰塵廢棄物提高;此外,固體廢物在焚燒等處理過程中,可能產生有害氣體造成大氣污染。 影響環境衛生:固體廢物的大量堆放,會招至蚊蠅滋生,臭味四溢,嚴重影響工地以及周圍環境衛生,對施工19、人員和工地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6.2.9 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處置固體廢物處理的基本思想是采取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的處理,對固體廢物產生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固體廢物的主要處理方法如下: 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是對固體廢物進行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施工渣土可視其情況加以利用。廢鋼可按需要用做金屬原材料。 對廢電池等廢棄物應分散回收,集中處理。 減量化處理:減量化是對已經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分選、破碎、壓實濃縮、脫水等減少其最終處置量,減低處理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減量化處理的過程中,也包括和其它處理技術相關的工藝方法,如焚燒、熱解、堆肥等。 焚燒技術:焚燒用于不適合再利用且不宜直接予以填埋處置的廢物,尤其是對于受到病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可以用焚燒進行無害化處理。焚燒處理應使用符合環境要求的處理裝置,注意避免對大氣的二次污染。 穩定和固化技術:利用水泥、瀝青等膠結材料,將松散的廢物包裹起來,減少廢物的毒性和可適移性,使得污染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