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工業公司環保事故應急預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553
2022-09-08
13頁
27KB
1、環保事故應急預案 目錄預案目的1一、應急預案適用范圍1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的職責劃分2三、工作程序3四、應急救援保障5五、報警和通訊聯絡方式7六、事故發生后的報告程序和注意事項8七、預案分級響應條件8八、事故應急預案終止程序9十、應急培訓計劃9十一、演練計劃11十二、獎懲12環保事故應急預案 預案目的: 為保障匯耕電子工業有限公司環保安全,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理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區域環境污染事故,指導和規范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將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2、大限度地保障企業利益和人民群眾身體及生命安全。為防止和妥善處置突發性污染事故的發生特制定了本預案。 一、應急預案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在匯耕電子工業有限公司所在區域內人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廢氣、廢水、固廢(包括危險廢物)等環境污染、破壞事件;在生產、經營、貯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發生的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故;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的其它嚴重污染事故等。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的職責劃分(一)指揮機構設置1、成立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陳澤源任組長,張建華和洪木生任副組長,小組成員由各生產及行政部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組成。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3、安監室,日常工作由安監室兼管。2、發生重大事故時,以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陳諾成總經理任總指揮,劉景法副總經理任副總指揮,負責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3、外部救援組織:工務部、生產部、行政部等部門。(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和指揮部職責領導小組(指揮部)負責受理轄區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報告,調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質及發展過程,立即作出應急處置措施反應;及時向上級領導報告轄區內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及其處理情況;組織轄區內重大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件的現場監察、監測及處理;領導環境監察應急小組的應急處理工作。環境監察應急小組由行政部和工務部組成。負責4、應急事故的現場調查、取證;提供應急處置措施建議;協助有關單位做好人員撤離、隔離和警戒工作;立案調查事故責任;做好應急處理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任務。具體職責:1、組織制訂環保事故應急預案應急救援預案; 2、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3、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4、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5、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6、明確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7、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 8、接受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指令和調動,接受安全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9、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10、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三)應急救援指揮成員職責及分工1、總指揮負責指揮協調全辦的應急救援;2、副總指揮:具體負5、責搶險、搶修、救護、供應、事故通報、安置工作的指揮;3、環境監察應急小組:協助副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報告、通報和事故處置工作;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調度工作;必要時可代表指揮部處理相關事宜。4、外部救援組織:負責事故現場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5、行政部:負責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6、行政部(兼職):負責疏散、隔離工作的指揮。三、工作程序(一)任務受領及要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在接到污染事故發生的警報后,應立即通知環境監察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當出現重、特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時,領導小組應有一名以上成員到現場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環境監察應急小組受領導任務后,6、應盡可能了解以下內容并及時向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匯報: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性質、原因以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圍;2、污染源種類、數量、性質;3、事故危害程度、發展趨勢、可控性及預采取的措施;4、本小組基本任務、到達時限等要求;5、上級指揮機構(指揮員)位置、指揮關系、聯絡方法;6、受領任務后24小時內發出速報,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污染源、經濟損失、人員受害情況等;7、其它需要清楚的情況。(二)趕赴現場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按指定路線組織環境監察應急人員和車輛趕赴現場,明確聯絡方法。(三)應急處置環境監察應急小組到達現場附近后,應根據危害程度及范圍、地形氣象等情況,組織個人防7、護,進入現場實施應急。要盡快弄清污染事故種類、性質,污染物數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圍等第一手資料,經綜合情況后及時向領導小組提出科學的污染處置方案,經批準后迅速根據任務分工,按照應急與處置程序和規范組織實施,并及時將處理過程、情況和數據報指揮部。1、現場污染控制(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與相關部門配合,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擴散;(2)及時通報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3)參與對受危害人員的救治。2、實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或放射性物質擴散。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在污染事故處理過程中,為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應建議有關部門對事故現場附近和受事故影響區域的通道實行有效的人員出入控制8、,并在初步確定水體中污染物質的種類、性質后,建議當地組織果斷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疏散周圍群眾,以便控制可能被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質污染人數范圍,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3、現場調查與報告(1)污染事故現場勘察;(2)技術調查取證;(3)配合環境監測部門采取污染跟蹤監測,直至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報解除。四、應急救援保障 (一)內部保障為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的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平時必須做好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有:(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專業隊伍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9、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救援組織的落實。(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搶修等器材,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3)定期組織救援訓練和學習,各隊按照專業分工每年訓練兩次,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能力。(4)完善各項制度。1、值班制度:環境監察應急小組堅持24小時值班制,環安組實行24小時工作制。2、檢查制度:每月結合安全生產工作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請況。3、例會制度:在每季度的安全總結會中,匯報上季度安全生產和救援工作備戰情況,布置本季度安全和救援準備工作。4、總結改進制度:與安全生產工作同10、檢查、同講評、同表彰獎勵,對排查的隱患制定整改措施并有效落實。(二)外部救援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現場情況,在自身救援條件受限,無力控制事故現場時,應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求援,由政府部門來協調政府救援力量。(三)通信保障1、應急啟動時的通信保障。應急通知下達與接收以有線通信為主,利用辦公電話,實現應急信息快速傳輸。在外應急員的聯絡以移動電話等無線通信為主,確保應急通知快速下達。2、以無線通信為主。應急指令的下達與接收,事故現場應急信息的通報與反饋,主要利用移動通訊。3、處置中的通信保障。采取無線通信、有線通信與運動通信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上情下達;應急小組在應急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移動電話,11、實現信息雙向交流。(四)運輸保障運轉的確認和調度由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實施。(五)其他保障1、醫療保障。應急過程中如出現人員中毒或受傷,可就近送至醫院救治或及時與醫療單位聯系,組織現場救治,也可送至現場指揮所指定的醫院、醫療單位救治。應急終止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轉院或繼續治療。2、生活保障。由應急領導小組擬定計劃統一組織實施。五、報警和通訊聯絡方式報警救援信號主要使用電話報警聯絡。24小時值班電話一部:消防報警: 119廈門同民醫院電話: 120/0592-7062120公安局: 110調度室: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電話:(陳澤源)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副組長電話:(張建華)(洪木生)六、事故發生后的報告程12、序和注意事項1、處置事件的組織主要是事件當事人、單位領導、公安部門、后勤領導、相關部門領導。2、報告程序(1)發生突發中毒事件,應立即向分管相關部門領導報告。(2)當事人單位領導向分管領導和公安部門報告。(3)經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批準后,向上級部門報告。3、注意事項(1)穩定職工情緒,要求各類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外擴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亂。(2)如有中毒或受傷人員親屬探視,由單位有關部門做好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3)事故發生后,要維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做好中毒或受傷人員的思想穩定工作。七、預案分級響應條件在值班人員或生產人員遇到下列情況時,應立即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突發13、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2、發現中毒現象或發現投毒情況。3、飲用水源地突發性污染事故。八、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1、應急救援終止當事故現場勢態被完全控制,確信已消除毒物擴散污染的根源,警戒區內無毒害危險時,傷員撤離現場后,由事故現場總指揮確定并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2、報告和發布信息由通訊聯絡人員通知本單位各相關部門,以及事故發生時所涉及的周邊社區、人員發布危險解除的信息,若事故發生時有請求政府協調的程序時,由指揮人員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危險解除。3、事故調查事故調查報告和生產恢復工作按正常程序進行。十、應急培訓計劃1、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本預案制訂后實施后,所有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14、各專業救援隊成員應認真學習本預案內容,明確在救援現場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救援專業隊成員每年進行兩次應急培訓,學習救援專業知識和有可能出現的新情況的處理辦法。每個人都應做到熟知救援內容,明確自己的分工,業務熟練,成為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的骨干力量。2、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對所有員工每年進行一次應急響應培訓,了解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能夠在現場第一時間做出判斷事故大小,是否符合事故應急預案響應條件,以便下步工作的順利進行。3、員工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根據環境污染有可能出現的事故情況,印制宣傳材料,向員工發放,了解相關的應急響應知識。十一、演練計劃1、內容(1)防護行動15、演練:指導公眾撤離,通道封鎖與交通管制,發放藥物與自救互救練習,食物與飲用水控制,特殊人群的行動安排,保衛重點目標報警的演練;(2)救護行動演練;(3)指揮協調能力演練2、演練頻次每年兩次。3、演練組織在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指導下,由主要負責人組織并實施。十二、獎懲(一)有下列事跡之一的單位和個人,可以申請表彰和獎勵:1、在處置應急事故中,組織嚴密,指揮得當,防守有力,奮力搶險,出色完成任務者;2、在危險關頭,保護企業和人民生命財產,搶救有功者;3、為處置應急事故獻計獻策,成效顯著者;4、其他有特殊貢獻,成績顯著者。(二)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視其情節和危害后果給與嚴肅處理。1、在應急事故發生后玩忽職守,遲報、漏報、瞞報、誤報事件情況,延誤處置的;2、在處理應急事故中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認真負責,或在緊要關頭臨陣逃脫的;3、阻礙工作人員執行任務的;4、其他危害應急增援救助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