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施工過程中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緊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584
2022-09-08
13頁
253.50KB
1、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 目 錄1 總 則11.1 編制目的11.2 編制依據11.3 適用范圍1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13 事件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3.1環境污染事故分類13.2主要環境污染危害因素14事件分級25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25.1應急指揮機構25.2應急指揮機構的職責36 預防與預警46.1 風險監測與預防46.2 預警發布與預警行動56.3 預警結束57 信息報告58 應急響應68.1 響應分級68.2 響應程序68.3 應急處置68.4 應急結束79 后期處置710 應急保障810.1 應急隊伍810.2 應急物資與裝備811 培訓和演練811.1 培訓811.2 演練812 附 2、則912.1 術語和定義912.2 預案報備912.3 預案修訂912.4 制定與解釋912.5 預案實施913 附件913.1附件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程序91 總則1.1 編制目的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建設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提高XXX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對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員工和周邊民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的環境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電力企業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試行)XXX公司突發事件綜合應急預案1.3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公司建設施工過程中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3、處置工作。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救人第一,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以及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預案演練等工作,做到常備不懈。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事件造成的社會危害。3 事件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環境污染事故分類公司可能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事故類型主要有以下四類:(1)水污染事故;(2)大氣污染事故;(3)噪聲污染事故;(4)固體廢物污染。3.2主要環境污染危害因素公司施工規模大、工期長、機械化程度高、機械設備數量多且以大中型為主,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環境污染危害因素包括:(1) 生產廢水、廢油與生活污水等如不處理直4、接排放,將對水質產生一定影響。(2) 各類燃油機械尾氣的排放,各類粉塵排放將會對大氣產生影響。(3) 沙料石系統和混凝土拌合系統、皮帶輸送機、空壓機、球磨機、振動篩等運行中會產生較大噪音。(4) 開采后不用的棄土、石渣、料石和淤泥等會造成固體廢物污染。 4事件分級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將公司突發環境事件級別分為級(重大)、級(一般):(1)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規定為級環境污染事故。1)國家規定的一般環境事件及以上的環境突發事件;2)產生重大社會影響、影響公司收益、公眾形象的;3)受到當地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批評以上處罰的;4)直接經濟損失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5)超出相關單位負責人處5、置權限或能力的。(2)符合下列所有規定情形的,規定為公司級環境污染事故。1)事故未造成重大社會影響,責任部門有能力自行處置;2)可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5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5.1應急指揮機構應急領導小組組 長:總經理副組長:副總經理成 員:移民環保部主任工程建設部主任工程建設部副主任總經理工作部主任總經理工作部副主任計劃合同部副主任機電物資部副主任財務管理部主任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5.2應急指揮機構的職責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應急領導小組除具備公司程綜合應急預案3.2中的職責外,本專項預案的主要職責有:(1)根據環境事件的等級、潛在后果決定相應的應急響應等級,發出啟動應急6、預案命令;(2)指揮、協調應急響應行動,審核并統一對外發布消息;(3)審議并決策應采取的防止環境污染擴散、減輕環境污染后果的應急反應行動方案和建議;(4)組織應急響應行動所需物資、設備、人員以支援現場的應急響應行動;(5)做好消防、醫療救護、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需要與各政府部門協調工作。5.2.2 各部門職責(1)移民環保部1)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組織下,牽頭實施環境污染事故現場應急的具體工作;2)負責環境污染事故預警信息的發布及其應急準備工作;3)負責組織本預案的培訓、演練及修訂工作。(2)總經理工作部1)負責應急救援工作中交通疏導及車輛的調度;2)負責災后資源調配工作;3)負責與有關政府部7、門建立防息溝通渠道,負責信息的對外聯系。(3)工程建設部1)協助移民環保部進行現場應急處理工作,監督各參建單位的應急行動;2)及時了解掌握工程建設項目中的重大環境隱患,及時組織專業分析,督促、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重大環境問題。(4)計劃合同部按照合同約定,及時辦理工程價款結算,確保應急中參建單位資金落實到位。(5)財務管理部財務管理部是應急救援資金、費用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保證應急準備(預案編制、培訓、演練等)和救援工作所需資金,負責公司的保險索賠。(6)思想政治部負責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的宣傳報道及對受災群眾的安置慰問工作。(7)各參建單位1)執行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的指令,組織實施現8、場救援行動;2)分析、研究突發事件的有關信息,制訂或調整應急措施,協調調度應急資源,并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匯報;3)根據分級響應原則負責或配合應急領導小組進行應急通報、發布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與處置進展情況;4)組織或配合本單位突發事件調查處理工作,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6 預防與預警6.1 風險監測與預防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開展對環境信息、環境監測數據等的綜合分析、風險評估;組織開展污染源、放射源調查工作;對產生、貯存、運輸、銷毀廢棄化學品、放射源進行普查,掌握環境污染源的產生、種類及分布情況等工作。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措施主要有:(1)做好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通過開展環境因素的識別、9、評價,全面找出重要環境因素,制定管理方案、應急預案等控制措施,對重要環境因素實施可靠的控制,使重要環境因素處于可控狀態。(2)做好環境隱患的排查治理。定期組織開展檢查,及時找出環境隱患,并落實整改措施,將環境事件消除在萌芽狀態。(3)加強對環保知識的培訓和宣傳,提高環保意識。6.2 預警發布與預警行動預警分級根據事件分級,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預警分為二級,預警級別由低到高,依次為級、級,預警條件對照事件分級。根據突發事件的發展態勢,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預警發布應急領導小組收到環境污染預警信號或信息信號后,判斷事件可能發展等級,通過電話、應急救援管理系統、視頻系統等發出預警信息,信息逐級向下10、發布,并做好應急準備工作。預警命令由移民環保部發布,經領導小組組長或其授權人簽發。預警行動進入預警狀態后,應急領導小組按相關程序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2)對環境污染事件進行預警報告。級預警由應急領導小組向上級公司、當地政府報告;(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4)應急領導小組進入應急狀態,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5)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6)調集應急處置所需物資和設備,做好其他應急保障工作。6.3 預警結束當確認隱患問題得到消除,預警信號結束,預警問題得到解決后,由應11、急領導小組組長宣布預警結束。7 信息報告(1)業主營地醫院24小時急救電話:XXXX XXXXXXXX。(2)事故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公司運行值班人員或現場負責人報告,同時撥打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3)移民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接到報告后,立即趕到現場察看情況,達到級應急響應標準的,應立即向應急領導小組報告。應急領導小組須在20分鐘內電話向上級公司預報。在發生突發環境事件1小時內,向上級公司書面報告,并于1小時內向地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地方環保局報告。事故升級或擴大時,應及時續報事故信息,續報可采用書面報告形式。(4)有關人員不得遲報、漏報或者瞞報、謊報事故情況。8 應急響應8.1 響12、應分級對應事件分級,將應急響應分為兩級,響應條件對照事件分級標準。8.2 響應程序公司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屬于級響應范疇的,由相關單位負責人組織應急處置,超出相關單位負責人處置能力范圍的,立即上升為級應急響應,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或其授權人宣布啟動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8.3 應急處置(1)當發生級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時,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應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實施事前制定的現場處置方案或根據現場情況對現場處置方案修訂后實施,對已確定的環境隱患,根據其可能導致事故的途徑,采取有針對性的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確保事件得到妥善處理。(2)當發生級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時,相關部門負責13、人應立即向應移民環保部報告,同時組織人員查找事故原因,按照現場處置方案開展應急處置,及時有效控制事故危害范圍和影響程度,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如有必要,應急領導小組或其授權人可以命令相關單位負責人根據實際情況對已有的應急處置方案略作修改后執行。(3)當事態的發展難以控制,事件級別有上升趨勢時,應按相關程序提高響應級別或啟動相關應急預案。若事態的發展超出公司現有的處置能力或污染可能波及周邊地區,需要周邊地區、政府提供支援救助的,應急領導小組應將情況及時上報當地政府。8.4 應急結束(1)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所有現場人員均得到清點,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14、現場應急結束。(2)在充分評估危險和應急情況的基礎上,經應急領導小組研究決定,由組長或其授權人宣布應急結束。9 后期處置在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和后期處置的相關工作。(1)對存在污染隱患的污染物,移民環保部繼續組織實施動態監測,包括人員、地下、地表水、土壤的跟蹤監測,必要時采取修復補救工作,以確保污染物在安全指標以下。(2)對在事故中受災人群由思想政治工作部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居住、飲食等安排,落實救災物資的發放,做好探望和慰問工作;對事故中受到傷害的人員及時送往就近或者對口的醫院進行治療,確保人身安全,并由思想政治工作部安排專人進行跟蹤和慰問。(3)做15、好事故損失核實和補償工作,在前期現場調查取證的基礎上,財務管理部要進一步核實事故中人員傷害或生態環境、財產等受破壞的損失情況。具體原則:1)受到傷害人員的補償應當依據醫院證明或相關材料,由移民環保部根據國家相關條例進行補償申報,并與當事人就有關補償費用進行協商。具體情況,書面匯報應急領導小組。2)對于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諸如污染面積、土壤污染、水質污染等補償費用,應當以具有資質的政府部門出局的證明、材料為準或雙方自行協商確定;對于索賠數額較小(10萬元以下)的,由公司負責談判協商解決;對于索賠數額較大的,公司匯報上級公司,由上級公司指定部門牽頭組織。3)索賠中涉及建筑物、設施等損壞的,由水公司16、委派專業人員進行核實損壞程度和修復的單價,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進行賠償。4)經過現場取證、事故分析和鑒定,雙方或多方協商,最后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確定賠償金額,由財務部負責與保險公司進行談判。(4)應急領導小組要將所掌握的事件的起因、性質、影響、責任、財產損失、經驗教訓和恢復重建等問題向上級公司有關部門做出報告,并協助上級公司或配合有關主管部門對突發事件進行調查評估,同時將資料移交事故調查組。明確對事件責任的處理意見和針對同類事故的防范措施。10 應急保障10.1 應急隊伍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落實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的應急隊伍保障。公司內部應急隊伍由運行部、檢修部、消防中心、生產管理部、效率部、保衛處17、醫療中心等部門人員組成,當公司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按照職責劃分,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同時,當突發事件超出公司應急處置能力時,將積極聯系外部應急力量,外部主要應急隊伍包括應急指揮中心、急救中心、消防中隊等。10.2 應急物資與裝備計劃合同部負責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的應急物資裝備保障。物資與裝備的準備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為確保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公司準備了如下應急物資與裝備:(有毒氣體、廢氣等)監測儀器、(防毒面具等)個體防護用品、緊急逃生工具和救援工具;以及消防設施、消防車、醫療設備、救護車、各種救援機械和設備、交通工具、應急照明裝置等設備18、設施。11 培訓和演練11.1 培訓預案發布后,每年制定培訓計劃時應包括應急預案的培訓計劃,培訓的主要對象是應急人員和施工人員,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應急人員的職責、預防和預警、應急響應的程序以及應急恢復。11.2 演練公司每兩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演練結束后,對演練的結果進行總結和評估,及時解決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和不足。12 附 則12.1 術語和定義環境污染事故:是指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環境受到污染,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經濟與人民財產受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突發性事件。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12.2 預案報備本預案報送XXX安全生產監督局備案,同時報備監理。12.3 預案修訂為不斷完善和改進應急預案并保持預案的時效性,應就下述情況對應急預案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修改或修訂。例如:(1)日常應急管理中發現預案的缺陷。(2)訓練或演練過程中發現預案的缺陷。(3)實際應急過程中發現預案的缺陷。(4)組織機構發生變化。(5)人員及通信方式發生變化。(6)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發生變化。(7)其他需要修改的情況。12.4 制定與解釋本預案由公司安全監察部負責制定與解釋本預案。12.5 預案實施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開始實施。13 附件13.1附件一: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