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632
2022-09-08
13頁
58.50KB
1、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試行)1總則1.1 編制目的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導和規范全市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急性職業急性中毒事件的發生和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技術方案。1.2 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衛生部)、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急辦法、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行動方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車間空氣檢驗2、方法(第三版)、作業場所空氣和生物材料檢測推薦方法和化學物質毒性全書等。1.3 分類分級職業中毒事件按照其造成危害的嚴重程度,一般分為三級:一般職業中毒事件、重大職業中毒事件、特大職業中毒事件。一般職業中毒事件(藍色):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以下的,未出現死亡病例;重大職業中毒事件(橙色):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下的;特大職業中毒事件(紅色):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上的。 1.4 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全市范圍內發生的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1.5 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3、預防為主。大力開展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勞動者對職業中毒事件的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職業病危害隱患,不斷提高職業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實行分級管理。有關醫療衛生機構做好職業中毒人員的救治工作。(3)依法規范,加強管理。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預案等的規定,使應對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制度,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迅速有序、運轉高效的處理機制。(5)依靠科技,增強能力。采用先進的監測、預警、報告和應急處置技術及4、設施,充分發揮專家隊伍的作用,提高應對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揮能力;加強宣傳和培訓教育工作,提高公眾自救、互救和應對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綜合能力。2 組織體系2.1組織機構在市衛生局的領導下,市疾控中心成立急性職業中毒事件處置的領導小組、應急處置組、專家咨詢組等,開展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2.2 工作職責市疾控中心的職責接到急性中毒事件報告后,進行調查核實,并及時報告市衛生局及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上級部門進行調查處置。調查處置一般職業中毒事件,指導醫療衛生單位救治中毒人員;協助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處置重大以上職業中毒事件。2.2.2各小組的職責(1)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協5、調、指揮中心的職業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對事件性質快速做出初步判斷,對調查控制措施做出決策與指令;協助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動員當地群眾參與預防控制,協助公眾傳媒開展健康教育和公眾宣傳;掌握情況,及時、合理調配資源;負責向政府和上級業務部門報告中毒事件相關信息。(2)專家咨詢組對中毒事件相應的級別的劃定以及采取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議;對中毒事件應急準備提出咨詢建議;參與制訂、修訂職業中毒應急處置預案和技術方案;對職業中毒事件應急處理進行技術指導;對職業中毒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后期評估提出咨詢意見;承擔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和應急辦交辦的其他工作。(3)現場流調組負責職業中毒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6、;及時提出控制措施建議;協助中毒事件現場監測、采樣;對事件性質和應采取的措施作出階段性評價,并最終完成職業中毒現場調查報告。(4)檢驗檢測組完成現場監測、采樣、保存和運送;按實驗規程要求,及時檢測所有送檢的樣品,并報告檢驗結果;(5)健康教育組負責對職業中毒事件發生地的用人單位開展針對性的多種形式衛生宣教;對中毒者及家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消除心理障礙;配合公眾媒體開展區域內的正面引導性宣傳教育。(6)后勤保障組確保交通運輸工具、通訊器材齊全,調度及時,落實現場應急電源和工作場地;儲備、供應各種防護裝備和用品等。3 應急響應3.1 信息報告報告程序(報告流程如圖)市疾控中心按照規定的程序、形式、7、時限向市衛生局和上一級疾控中心報告。 職業中毒發生的單位或個人醫療衛生機構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部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報告內容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報告內容包括:報告單位、報告時間、報告人(聯系電話、聯絡人姓名)、中毒事件發生單位的名稱及地址、中毒事件發生的地點及時間、可能引起中毒的毒物及其數量、毒物接觸人數、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中毒人員就診醫院、主要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中毒事件處理情況。3.2 分級響應市疾控中心負責全市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調查處置。重大和特大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由省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8、中心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職責進行調查處置。3.3應急準備調查用表:(1)急性職業中毒患者現場勞動衛生調查表;(2)急性中毒個案調查表;(3)現場采樣記錄表。采樣儀器設備:個人防護用品:頭盔、防護服、防護口罩、防護眼睛、防護手套、靴子、攜氧式防毒面具、參考資料: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中華職業病學、職業病臨床指南、作業場所空氣和生物材料檢測推薦方法、化學物質毒性全書及與職業衛生相關標準及其它有關專業技術參考書籍和數據庫軟件等。其它: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電話、傳真、車輛等。3.4 現場處置現場處置采取邊搶救、邊調查、邊核實、邊開展宣傳教育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同時就現場中毒9、患者救護、人員疏散、現場應急處置工作人員的個人安全防護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現場調查(1)主要調查發生急性職業中毒時間、地點(車間)、接觸化學品的原料、敷料、中間體、產品名稱,生產工藝流程及操作步驟;(2)可能發生中毒事件的危害物及影響范圍;(3)事件發生時的生產狀況,操作過程、防護設備、措施與個體防護情況;(4)接觸人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中毒病人的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和搶救經過以及臨床診斷等;(5)填寫急性職業中毒患者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表。3.4.2現場監測(1)了解事件現場毒物或可疑毒物存在狀態,進行現場濃度快速監測,不能進行現場測定的項目,應采集樣品送實驗室檢驗;如遇中毒現場改變時可10、利用模擬現場進行檢測。(2)空氣樣品采集按照GBZ159-2004衛生標準要求執行。常見毒物的檢測檢驗方法和處理要點見附錄。(3)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患者生物材料(血、尿、胃內容物、組織等)采樣送檢。健康教育 (1)有針對性的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消除公眾心理障礙,開展心理應激和危機干預工作。 (2)注意加強與媒體溝通,協助有關部門按國家規定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做到及時、準確和有序。 總結評估急性職業中毒事件處置結束(急性職業中毒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達到國家衛生標準、病人得到救治、接觸人員得到醫學觀察)后,應急處置組應組織有關人員對事件的處置情況進行調查總結, 并提出是否終11、止響應的建議。總結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病人救治情況、現場調查處置概況、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調查報告及時報告市衛生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 名詞術語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從事職業活動的人員一次或短時間大量接觸外源性化學物(毒物),引起機體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而引起職業人群中毒的事件。5 附件附件1:工作流程示意圖附件2: 急性職業中毒現場衛生學調查表附件3: 急性職業中毒個案調查表附件4: 常見毒物的檢測檢驗方法附錄5: 書面報告內容附件6: 常見現場救治特效解毒藥品附件1: 工作流程示意圖發生中毒事件單位單位醫療12、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定后報上級疾控中心、同 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急響應檢測檢驗健康教育咨詢件現場調查調查中毒原因、程度、提出建議調查、總結、上報附件2: 急性職業中毒現場衛生學調查表一、基本情況發生事件單位: 地址: 經濟類型: 電話: 聯系人: 郵編: 行業: 企業規模: 大 中 小二、事件情況事件發生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發生場所: 中毒的毒物名稱: 空氣中濃度: mg/m3 空氣中濃度: mg/m3 空氣中濃度: mg/m3 空氣中濃度: mg/m3產品名稱: 生產工藝流程: 現場急救:有 無 主要急救措施: 接觸人數: 中毒人數: 其中死亡人數: 中毒報告;有 無 13、報告單位: 三、事件原因1、無“三同時” 2、無衛生防護設備或效果不好3、設備跑、冒、滴、漏 4、無個人衛生防護用品或使用不當5、無或違反安全操作規程 6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7、無職業衛生教育和危害告知 8、產品包裝或作業崗位無警示標志9、首次使用,未報送毒性鑒定資料和注冊登記 10其它四、事件經過(事件起因、救援過程和中毒者主要臨床表現。可加附頁): 五、事件控制措施:1、警告 2、限期治理 3、責令停產停業4、封存發生中毒事件的設備和原材料5、嚴格落實上崗前、在崗期間職業衛生知識培訓6、其他負責處理事件單位(簽章): 單位負責人: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 年 月 日附件3 急性職業中毒個案調14、查表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身份證號: 住址: 文化程度: 單位: 工種: 聯系電話: 中毒發生單位或地址: 發生時間: 發生原因:1、無“三同時” 2、無衛生防護設備或效果不好3、設備跑、冒、滴、漏 4、無個人衛生防護用品或使用不當5、無或違反安全操作規程 6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7、無職業衛生教育和危害告知 8、產品包裝或作業崗位無警示標志9、首次使用,未報送毒性鑒定資料和注冊登記 10其它臨床表現: 救治情況: 職業病診斷結論: 診斷機構名稱 同時中毒人數: 死亡日期: 調查單位: 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 年 月 日附件4 常見毒物的檢測檢驗方法名稱衛生標準快速檢測法檢驗方法備注氯氣15、GBZ/T 160.372004直讀檢測儀快速檢測管甲酸橙分光光度法氯化氫GBZ/T 160.372004直讀檢測儀快速檢測管離子色譜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氨氣GBZ/T 160.292004直讀檢測儀快速檢測管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氟化氫GBZ/T 160.362004快速檢測管離子選擇電極法離子色譜法一氧化碳GBZ/T 160.282004直讀檢測儀快速檢測管不分光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法/氣相色譜法氰化氫GBZ/T 160.292004異菸酸鈉-巴比安酸鈉分光光度法硫化氫GBZ/T 160.332004直讀檢測儀快速檢測管硝酸銀比色法甲烷氣相色譜法苯、甲苯、二甲苯GBZ/T 160.422004直讀16、檢測儀快速檢測管溶劑解吸-氣相色譜法熱解吸-氣相色譜法無泵型采樣-氣相色譜法正己烷GBZ/T 160.382004快速檢測管熱解吸-氣相色譜法二硫化碳GBZ/T 160.332004快速檢測管二乙胺分光光度法或解吸-氣相色譜法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GBZ/T 160.702004GBZ/T 160.742004快速檢測管溶劑解吸-氣相色譜法/吸收液采集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紫外線分光光度法二氧化碳GBZ/T 160.282004快速檢測管不分光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法二氧化硫GBZ/T 160.332004快速檢測管四氯汞鉀-鹽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緩沖液-鹽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離子色譜法附17、件5 書面報告內容(1)初步書面報告負責急性職業中毒事件調查處理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在完成現場初步調查和處理后24小時內,將事件的基本調查和處理情況以書面形式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報告,主要內容應包括:事件簡要情況(接報時間、發生單位及地址、事件發生經過);中毒患者情況(發病時間、接觸人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中毒主要表現、就診地點、救治情況);企業情況(工藝流程、使用毒物名稱、種類、數量、存在方式);事件發生時,發生地地理環境、氣象情況,周圍居民居住地等有關情況;樣品采集情況(包括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毒物、空氣、水源等樣品);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隔離區、防護區、人員疏散、中毒人員救治、環18、境污染等狀況);中毒事件初步結論。(2)終結書面報告在對中毒事件調查處理結束(結案)后24小時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對本起事件的發生、發展、處置、后果等進行全面地匯總和評價,以書面形式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最終報告。主要內容應包括:中毒事件概況、接報過程、中毒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中毒、死亡的人數、臨床表現等情況;調查人員的組成、調查對象的確定與選擇、調查的樣本數、調查的內容、方法及數據處理等;中毒事件發生單位的基本情況、事件發生時中毒現場的各個生產活動狀況;現場和實驗室的檢測方法和檢測結果;中毒事件的結論,包括中毒事件發生單位、中毒人數及救治結果,毒物種類、名稱等。附件6 常見現場救治特效解毒藥品氰化物中毒:亞硝酸異戍脂、亞硝酸鈉、亞甲蘭、4-二甲氨基苯酚、硫代硫酸鈉;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亞硝酸鹽中毒等:亞甲蘭;重金屬及其化合物中毒:二巰丙磺鈉、二巰丁二鈉、依地酸二鈉鈣、青霉胺;有機磷中毒:阿托品、解磷定、氯磷定;其它中毒:乙酰胺(解氟靈)、納絡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