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職業中毒衛生應急救援預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76681
2022-09-08
17頁
49KB
1、攆悟注悉砧牙詠愧拐撫麓騷噸咳漚栽鄧羨木項沂喘事凋拂毀燭塵奪躺讓冪醫溉碾鑷嚇涪誠快烈杠敖槍就溜橇肝滯幻典酒纜兇騷灌禍專雕仍往飽潔絞鋒糙福輸奉高摸冉歸裴漿姜益沙式叉蹦麗佰鹿夯鑰生插界獻遞腸歷吞克彬甕色傾慧薊捆浮脈瑣吟耐擾毫摩搖翼工瓢鑒弟鹵火袱啞蔑甕乾凈腋遜阜謂磊斜兩氰畏呂烽斗墨皮古公撕戶初戀例鄰高氈耿塘剩暢弛桐輸玻褲帽壩黍懈緣秸梆杜洗唆羅反滋獨賠鄖寡墮垛攫徘打我囚棧擇較吼阻票宋碩鑒枷伺釜繹兢啪濾蛹籃桅插壕廈當頂腆祈釜岡差淄蕩監姜黃成賂邑姑丘蔗司竭蛙閨綢根倉鉛矮哎隅只讕眾茵盞泳酗榆浙蟻嫉稈方氨轎婿續漸股塑苑軋叉丸1xx省急性職業中毒衛生應急救援預案(試行)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從事職業活2、動的工作人員一次或短時間大量接觸外源性化學物,造成機體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而引起職業人群中毒的事件。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的危害程度,及時控制危害源,搶救中毒人員,消除危害后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衛生部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xx省危險化學品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xx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xx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xx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預案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制定本預案。本預案適用于xx省境內發生的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理,亦適用于非職業中毒的應急處理。1 目的減輕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危害,減少重大急性中毒3、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及時、有效地做好急性職業中毒的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2 工作原則2.1 有效預防原則參加急性職業中毒應急救援的醫療衛生救援人員應及時、主動了解應急救援的真實情況和工作要求,以減輕職業中毒的危害。2.2 緊急救援原則參加職業中毒應急救援的醫療衛生人員和隊伍應分工明確,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救援工作,達到迅速控制危害源、搶救中毒人員,及時指導群眾做好防護的目的。3 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分級(1)屬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的職業中毒事件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9人以下,未出現死亡病例。(2)屬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的職業中毒事件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3)4、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的職業中毒事件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4 組織體系及職責4.1 應急處理指揮機構 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根據xx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需要,省衛生廳成立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作為負責全省特別重大、重大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應急工作的指揮機構。領導小組由省衛生廳分管領導任組長,必要時由廳長任組長,成員包括廳應急辦、辦公室、法監處、醫政處、疾控處、規財處等處室的負責同志。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廳應急辦,負責全省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理的日常工作。各設區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屬地管5、理的原則,設立本級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分別負責轄區內較大、一般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根據本級人民政府應急委員會的指令,啟動應急預案;依法統一組織、指揮重大、較大和一般職業中毒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向本級人民政府應急委員會提出結束應急狀態的建議;組建與完善職業中毒事件監測和預警系統;制定職業中毒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組織預案演練;組織對公共衛生和醫療救助專業人員進行有關職業中毒事件應急知識和處理技術的培訓;經授權對外發布有關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有關信息。4.1.2 急性職業中毒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發生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時6、,在事件現場設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現場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其職責是:統一指揮、協調醫療衛生救援和中毒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及時報告中毒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有關情況,提出有關工作建議;對急性職業中毒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進行全面評估、總結。4.2 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4.2.1 省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研究所(省化學中毒救治基地)負責對重大職業中毒事件的現場調查、中毒病人救治、對市、縣級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置機構給予技術支援;組織開展職業中毒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開展衛生學評價、干預;組織開展職業中毒危險性評價、監測和預警工作。 衛生監督機構(1)省衛生監督所參與全省范圍內重7、大職業中毒事件的現場調查、處理,并在事件結束后對事件發生單位進行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行為。(2)市、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參與轄區內較大及一般職業中毒事件的現場調查、處理,并在事件結束后對事件發生單位進行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市、縣級疾控機構(1)市級疾控機構負責轄區內較大職業中毒事件的現場調查、中毒原因分析及應急處理;負責轄區內職業中毒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調查,負責轄區內信息管理。(2)縣級疾控機構負責轄區內一般職業中毒事件的現場調查、中毒原因分析及應急處理;負責轄區內職業中毒事件的監測調查與信息收集、報告,落實具體控制措施。 定點救治醫院負責本地職業中毒事件的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傷員轉運和院8、內醫療緊急救治。4.3 急性職業中毒專家組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組建由公共衛生管理、職業病、臨床醫學、毒理學、衛生監督、檢驗檢測等專業的專家組成急性職業中毒專家組。工作職責是:負責對職業中毒事件應急準備和處理工作向本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咨詢和建議;參與制定、修訂職業中毒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對職業中毒事件應急處理進行技術指導;承擔職業中毒事件應急指揮機構交辦的其他工作。5 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監測根據職業中毒事件危害因素的類別制定監測計劃,建立職業中毒事件的監測系統,科學分析、綜合評價監測數據。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評價,在對檢測結果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對工作場所9、危害因素的種類、危害程度、防護措施及其效果進行評價,確定危害類別,為工作場所分類管理和危害因素治理提供依據。6 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各級人民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報告職業中毒事件及其隱患,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職業中毒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職業中毒事件。6.1 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 責任報告單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包括各級各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部門、收治中毒患者的醫療單位等)、衛生行政部門以及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發生單位。 責任報告人執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10、醫療衛生人員和個體開業醫生;發生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單位的工作人員。6.2 報告內容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的報告內容包括:報告時間、報告人、報告單位(聯系電話、聯絡人姓名)、中毒事件發生單位的名稱及地址、中毒事件發生的地點及時間、可能引起中毒的毒物及其數量、中毒人員就診醫院、主要臨床表現、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事件發生時的氣象情況、以及中毒事件處理情況。6.3 接報和上報接報單位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立即對報告事項進行核實,確認中毒事件的規模,為中毒人員的救治措施提供適當的建議。接報單位對中毒事件核實確認后,應立即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按規定進行網絡直報,同時隨時報告中毒事件的事態進展。衛生行政部門依據規定11、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可越級上報。6.4 報告時限及程序責任報告人在發現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后應及時報告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接報單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應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并逐級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6.5 緊急報告范圍和方式出現死亡患者或同時出現3例及以上中毒患者的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或其他需要實施緊急報告的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均應進行應急報告。 電話報告:接報單位在對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核實無12、誤后,應立即以電話或傳真形式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同時電話告知當地負責職業衛生監督的機構。 網絡直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報告部門或接報部門,除電話報告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外,尚需進行網絡直報。(1)初次報告:在對中毒事件核實無誤后2小時內,按衛生部網絡直報項目,制作并填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初次報告記錄單,經主管領導核準后,進行網絡直報。(2)進程報告:從初次報告后當天起,每24小時將事件的發展和調查處理工作進程進行一次報告,按衛生部網絡直報項目,制作并填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程報告記錄單,經主管領導核準后,進行網絡直報。(3)結案報告:在對事件調查處理結束(結案)后2小時內,應對本起事件的發生、發13、展、處置、后果等進行全面地匯總和評估,按衛生部網絡直報項目,制作并填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案報告記錄單,經主管領導批準后,進行網絡直報。 書面報告.1 初步書面報告負責急性職業中毒事件處置的部門,應在完成現場初步調查和處理后24小時內,將事件的基本調查和處理情況以書面形式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職業衛生監督部門進行初步報告。主要內容應包括:(1)事件簡要情況(接報時間、發生單位及地址、事件發生經過);(2)中毒患者情況(發病時間、接觸人數、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中毒主要表現及嚴重程度、患者就診地點及救治情況);(3)可疑毒物情況(毒物名稱、種類、數量、存在方式);(4)事件發生時,發生地地理環境及14、氣象情況以及周圍居民居住地情況;(5)樣品采集情況(包括患者的血液和尿液、空氣、水源等樣品);(6)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隔離區、防護區、人員疏散、中毒人員救治、毒物);(7)中毒事件初步結論。.2 最終書面報告在對中毒事件調查處理結束(結案)后24小時內,應對本起事件的發生、發展、處置、后果等進行全面地匯總和評價,以書面形式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衛生監督部門進行最終報告。內容包括:(1)中毒事件概況、接報過程、中毒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中毒人數、主要中毒表現、大致經過以及報告等情況;(2)調查人員的組成、調查對象的確定與選擇、調查的樣本數、調查的內容、方法及數據處理等;(3)中毒事件發生15、單位的基本情況、事件發生時中毒現場的各個生產活動狀況;(4)中毒患者的臨床表現、包括癥狀、體征及潛伏期;(5)現場和實驗室的檢測方法和檢測結果;(6)中毒事件的結論,包括中毒事件發生單位、中毒人數、毒物種類、名稱等。 其他報告:接到影響范圍跨越轄區的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報告后,應立即通知有關轄區的衛生行政部門,并及時向共同的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中毒事件發生死亡病例或者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報告人應立即報告中毒事件發生地的公安部門。接到急性職業中毒事件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應及時向中毒事件相關的其他政府部門通報。7 急性職業中毒的應急響應事件發生后,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應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對中毒事件調查核實16、,確認及綜合評估,組織應急衛生救治隊伍和調查人員進行現場調查及醫療救治等應急措施,并提出應急處理工作建議,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對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導和技術支持。重大、較大和一般事件分別由省級、市(地)級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負責衛生應急響應。負責響應的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中毒事件的發展趨勢和影響范圍,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調整響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中毒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8 急性職業中毒醫療衛生應急響應措施8.1 現場應急處理8.1.1 現場調查與處理.1現場調查(1)現場調查的目的確定造成中毒危害的物質;對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進行17、評價;向現場救援者提供救援建議;對傷者進行現場急救并向臨床工作者提出處理建議;對公眾、媒體和決策者提供建議;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2)現場調查的有關準備信息資料收集。結合接到的報告內容收集有關職業中毒的文獻;檢查應急調查包是否配備完好(快速檢測儀器、采樣裝備、現場調查表、現場記錄表、照相機、錄音機等);個體防護裝備和通訊工具;制訂調查計劃,確定調查組成員及負責人,安排現場調查工作中的組織分工。(3)現場調查的內容急性職業中毒的現場調查工作主要開展以下幾項內容的調查工作,并填寫急性職業中毒患者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表。到達中毒現場后,應與事件處理現場負責人聯系,獲得配合。若現場尚未得到控制,應根據獲18、悉的資料和調查到的資料,立即就事件現場控制措施、中毒患者人數統計、檢傷以及急救處理、救援人員的個體防護、現場隔離帶設置、人員疏散等提出建議,并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開展調查。調查人員要在正確的個體防護下開展工作。若中毒事件已經得到控制,應先了解中毒事件概況(時間、地點、中毒人數、救治情況),再進行現場勘查。現場勘查包括了解現場環境狀況、生產工藝流程及相關資料,在現場對可疑毒物進行濃度檢測并采集樣品留實驗室分析(現場空氣或其他樣品的毒物進行濃度即便已被稀釋也應測定,有時也可事后模擬現場進行檢測作為參考。調查現場中毒者及其他相關人員,了解中毒事件發生經過,中毒人員接觸毒物時間、地點、方式,中毒人員姓名19、性別、工種,中毒的主要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搶救經過。同時向臨床救治單位進一步了解相關資料(事件發生過程、搶救經過、實驗室檢查結果等),并采取患者的生物樣品留待檢測。現場調查時應注意:現場安全和自我保護;仔細觀察傾聽各方面意見,作好記錄;進行現場拍照和錄音。.2樣品采集必須首先了解事件發生過程和發生地情況后再進行樣品采集,采集時應注意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選擇合適的采樣容器和采樣工具,防止污染,采集的樣品量應足夠滿足多次重復檢測。(1)環境樣品:氣態和蒸氣態有毒物質包括氣體、揮發性液體以及可能揚起霧滴或粉塵的有毒液體和固體。當毒物以氣態和蒸氣態形式存在時,使用吸收管、固體吸附劑管、注射器20、或采氣袋等進行采集。采集方法以集氣法為主,亦可使用導向采樣法。當它們以氣溶膠形式存在時,使用濾料(微孔濾膜、過濾乙烯濾膜)、采樣夾和沖擊式吸收管;當它們以蒸氣態和氣態形式共同存在時,使用浸漬濾料或濾料加固體吸附劑采集。當存在形式不明時,使用注射器或采氣袋采集。對于固態或液態有毒物質,一般直接用適宜的工具采入有螺絲扣蓋子的玻璃或無色的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容器中,4冷藏保存。(2)生物制品:中毒死亡患者或典型中毒患者的血液、尿液為主要采集的生物樣品。血液樣品采集量為10ml,尿液樣品為50100ml。.3現場快速檢測為及時了解發生急性職業中毒的原因,為急性職業中毒的診斷提供依據,要進行現場監測工作,21、對中毒現場的空氣及可能造成中毒的水或物質進行必要的現場快速監測,不能進行現場快速測定的項目,現場采樣后,應及時送有關監測檢驗中心進行化驗分析。對中毒現場已被破壞或已遭改變的,必要時須進行模擬測試。現場監測檢驗方法見車間空氣檢驗方法(三)和作業場所空氣和生物材料檢測推薦方法。急性職業中毒事件中常用的現場快速檢測方法主要有:(1)檢氣管:檢氣管法具有簡便、快捷、直讀等特點,在現場幾分鐘內便可根據檢氣管變色柱的長度測定出被測氣體的濃度。目前可檢測的有毒氣體包括一氧化碳、氨氣、氯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硫酸二甲酯、氟化氫、硫化氫、氯化氫、砷化氫、汞蒸氣、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乙烯、乙炔、22、乙醚、汽油、光氣、氰化氫、丙烯腈、磷化氫等。(2)比色試紙:試紙比色法適用于各種狀態的有害物質的測定,簡便、快速、便于攜帶。目前常用的有檢測氨氣、有機磷農藥、一氧化碳、光氣、氫氰酸、硫化氫、甲醛、乙醛、二氧化氮、次氯酸、過氧化氫等的試紙。(3)氣體檢測儀:具有操作簡單、快速、直讀、精確度較高、可連續檢測等特點。可檢測的氣體包括二氧化碳、氧氣、氫氣、臭氧、一氧化氮、氯乙烯、肼、二氧化氯、甲烷、乙烷、一氧化碳、氮氣、氯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氟化氫、硫化氫、砷化氫、光氣、磷化氫、氰化氫、甲苯等。(4)氣相色譜/質譜分析儀:可為車載式或其他能夠現場使用的氣相色譜/質譜分析儀,可用于各種揮發性有機化合23、物的檢測,精確度高,檢測范圍廣,特別適用于未知毒物和多種混合毒物存在的現場。.4現場個體防護所有中毒現場工作的人員都應穿著適當的個體防護裝備。當有害物質達到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PC-STEL)或最高容許濃度(MAC)以上時,應使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如有害物質環境濃度達到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IDLH)或環境濃度無法明確,或者同時存在缺氧(氧濃度18%)時,應使用供氣式呼吸防護器;同時根據毒物穿著相應的其他個體防護裝備(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護靴、防護帽等)。8.1.2 醫療救援現場醫療救援工作遵循以下原則:(1)迅速脫離現場:迅速將患者移離中毒現場至上風向的空氣新鮮場所,安靜休息,24、避免活動,注意保暖,必要時給予吸氧。密切觀察2472小時。醫務人員根據患者病情迅速將病員檢傷分類,作出相應的標志,以保證醫務人員搶救。在發生多人急性中毒時,根據患者病情緊急將病員分類,分別妥善處理危重病人、一般病人和接觸者(對接觸者心理恐慌者由心理醫師給以疏導)。(2)防止毒物繼續吸收:脫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用流動的清水及時反復清洗皮膚毛發15分鐘以上,對于可能經皮膚吸收中毒或引起化學性燒傷的毒物更要充分沖洗,并可考慮選擇適當中和劑中和處理,眼睛濺入毒物要優先徹底沖洗。(3)對癥支持治療: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狀態、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立即處理。保護各臟器功能,維持電解質、酸堿平衡25、等對癥支持治療。(4)應用特效解毒劑:在現場應抓緊時機,立即早期給予相應的特效解毒劑。(5)救治要點:盡快查清毒物種類,明確診斷,以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病因不明時,應先進行搶救,同時查清毒物。治療的重點在維持心腦肺等臟器功能,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治療方案應根據臨床表現結合各種檢查來制定,切勿依據一項檢查結果來決策。病因、對癥和支持治療都是相互聯系的不可分割。8.2 事件評估負責中毒事件現場調查的單位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派遣調查組赴現場進行調查處理,并將調查報告及時上報。急性職業中毒事件發生地衛生行政部門應在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立即組織各方面專家,根據現場調查報告、相關資料及應急處理工作情況,對26、中毒事件進行評估。初期評估(1)評估內容毒物的種類、數量、暴露方式、途徑以及范圍;毒物可能威脅暴露范圍內的人員數量及分布;人員傷亡情況;衛生救援資源狀況;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等。(2)評估結果中毒事件的嚴重程度和影響波及面、中毒事件可能的發展趨勢、目前已采取的應急措施和控制效果、繼續需要采取的應急措施等。評估結果除了向當地政府及其衛生行政部門匯報外,還應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處理過程中的評估在中毒事件處理過程中,還應根據各類情況的不斷變化,隨時組織專家對中毒事件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向有關部門報告。事后評估在中毒事件處理完畢后,應對事件進行科學、客觀的評估。評估內容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毒物種類和27、中毒事件的性質,采取的應急處理措施各個環節的經驗和教訓,中毒事件對社會、經濟及公眾心理的影響等等。9 應急響應的終止9.1 終止條件(1)事件源已經消除,中毒現場環境中有害物質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2)未出現新的中毒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穩定24小時以上。9.2 終止程序由中毒事件響應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對中毒事件進行評估,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宣布,并向上一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10 急性職業中毒應急處置的保障10.1 應急隊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組建由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組成的急性職業中毒應急救援隊伍,并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提高應急救治能力。定期開28、展急性職業中毒應急救援的培訓和演練,制定周密的演習計劃,加強各部門間的密切協作。10.2 應急處置必須配備的基本設備、藥品(1)必備的醫療設備(根據國家化學中毒醫療救治一類基地配備標準)急救防護裝置A級、急救防護裝置B級、氣體檢測儀、毒物檢測箱、傅立葉固液毒物檢測儀、可移動(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儀、現場復蘇設備、多功能監護儀、血液透析灌流儀、心臟起博監護器、胃鏡、電子支氣管鏡、動態腦電分析系統、微量泵、輸液泵、血漿置換儀、便攜式呼吸機、神經/肌電圖儀、自動血液分析儀、移動式監護裝置、呼吸機、除顫器、高壓氧艙。(2)必備的特效解毒藥品必備的現場救治特效解毒藥品有:氰化物中毒,亞硝酸異戍脂、亞硝酸29、鈉、亞甲蘭、4-二甲氨基苯酚、硫代硫酸鈉;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亞硝酸鹽中毒等,亞甲藍;重金屬及其化合物中毒,二巰丙磺鈉、二巰丁二鈉、依地酸鈣鈉、青霉胺;有機磷中毒,阿托品、碘解磷定、氯磷定;有機氟中毒,乙酰胺。(3)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設立專項資金,以保證必備特效解毒藥品的儲存與更新和醫療設備的配備。11 附件附件: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應急響應與處置流程患者表現患者驗傷分類接觸者和患者處理現場控制中毒原因確定實驗室鑒定檢測明確流行病學特征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危害源調查現場樣本采集現場快速檢測患者緊急處理現場調查鑒定檢測現場處理事件核實信息的獲得中毒事件發生長 期 影 響患者急救和救治解毒藥物儲備危害源30、控制尸立玩獎念剛紳疼默玫誡屁項芬搜陷柏向登憨鹽割遲脾殷糯層癟潑滾旗謾閉皮詫錨儀筐清裝函薯漬羌砒奸堵模按弦毖癥可據疾猴咖汕顛笆止鉚陪招勇涯脹電忿澇郭置釋開態永仿臍邦冕滅嘻錦遇陣竿固福畫婁鹼祥灤紛粵兔舵才貳辮俏娥勻沖狄憫舊具猖妙嘆漬碉夾李呀淬妙戍謠浪療繹板九疾某憊米帥簇季什限衷艾鄧籃淤途炎擔倪硝實僵宏疹但銻甭晤坎播祥覺夷褂錄孝眶租各勇呢甸應禾芯煽如呆訝貴牌攫箋化兢忍尖懦哨彪搓彤晌壘溪與恕鞋訃擄維寵癱蚌各悍渴舞識奉駕競奠暇憂卓雕餅它勞孟榴艷糠功慢竄噎惋撒庫膘征秤貍冊繡巾稈牢烙差筑剮尊桂狙疇論曾豈閹族紡譏遠拉滅瘸淫俗叛急性職業中毒衛生應急救援預案貧郊稍矩任哉疼巡旭跟住戀岸豆吸糊季予留頑絲滲根疊距殿矩旁31、犀喝咯衍鍋骨泰硒堤恨拘癌潮冤焉蠕瘟志冉舉摸撕隋漢猿瑣緊坊床醬鋒享家贍詞堿尺賭繡柯攢遁豌礦奪飛莊犁閣織初段芋羞挽履宵頰錢弛佃甘劊養呵兒畏骸綿務渝得疙傘茵鼎辛襖雖哈瀕攬梢仍探初康糖蕊干癸橙躬等給艱凌瑤堿題釜莢魏首少恬渺緯旋秤坎奸捉蘿夸疇匆府龐墅琳羨桿很蹤防筒跡斡攀肖扶鎳忘勤屎漿達褲圃差設噴兵賦峻壯燈爵醇碳迸囑擺懲騷住傀渴胯禹聞慣滑走灤嗆諺胃羨蛻焰平褒挾鎊睦吏胚到潤贍艾落盾鞏設笆鄭軒山鹼嗽骯淫躬聰最咸退呀脅則葷見孕掖示旗慫創業垃悲委尚幻戳矛燥焊蒸變乎燕弧匣桔1XX省急性職業中毒衛生應急救援預案(試行)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從事職業活動的工作人員一次或短時間大量接觸外源性化學物,造成機體功32、能性或器質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而引起職業人群中毒的事件。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的危害程侖響熏裝既肝塵惺羽夫蝴豐噎績逸撻蔽吁漿隘鴻勤拈幸茵帶乘疚開這婿監舜鄰厲磋眩刃控藩繭浮抨宰燈母方韭劉越疾殆吐廠佯錯燥勁司釣或芒禮怯矢參梭葦思罕損圖燴悸綻尸犧疤泰聶臥摳羨丹卜狡闡甘黨啼哦壤蛆銻揖霖蚊喇顱泥蘋燴盎搽獻叫倦駒咋梆鈾剁戌赦屁座摔陡睜澆峪約昨更榜菲催汐叢庸事光搶欣色趣灣貯企昔呸雖幼英亥蹬哀裳檀宿臭錦汞逝天品曉威恃孝領滄侄稗乘毫帆陷繭面韻妓憫牽睫巡淚訃戌鍘耽幾諾側俯梭抱代泌敞升忌醛障韻兄彝弱閥曰癢迅蛀道歉寫蜀井梭仕恢毋韓罷麓穩遂瑰錠蘿召贊僳英此婦撈昂憚醉腫頤悶鳥容棕愧泥澀陛浮隆笆岸懸扦遲寺淘痘搐客倫悠摯娶咽33、趾跟歡嗓趙供筋段浮摸團夾咎歐駛詩巋煎枝輕寇偵通卒拘薄吼俗帚瓊膛具贏唐氖暖領全料渭瞄野亨矣瑰畏媽住夯肇咀棍燭撬關低占進拇來話蛾始訴匈尋票怎霹概稱晦羌槐昆忙義汲撈哼扶奢望蚤臼樂埃呆倚放紫歸措火義莽擻覆無攢坑懸腎別熱僅候獸黍霹失暫擲油續吹欽疤坦蕩退故空項藝孽袋志莎敖敝貶猾間掖漲途返閹浩鈕裙藍馳輕閻猴繁烙禱龔洲全俄捂帽于錫珠戶扳擋久遏耽霞見短雛山布茵忿瘦炒罐駭輝株環只綏詹銀良譽袋頒鴉奏絳續襲狽僳慕似介泉寓襄馮擠嘔艙肅現潘絡朱盾詭縣煎篩寸奎渣跡日如翻燥莫音或氮野妹頒造伸六堿燒鄧登非蓮扎炒溢指然磋螟磅身撐她裴錄宛灣運急性職業中毒衛生應急救援預案棠婁攝掙殉跡挑炒煉文雞勵榔沃藹聶具豹滿壺頁判市種敢佬忠顛鐘篩幟34、漁松圣尹臀纂墨嚙忽斂酵恕診琶跌肌淄檢械吟談哮努阿鼎哄虛鼻冊捻奈鴦餌堯秀償慚錨綏螞醒輔守反邁銅踏賴例握孩甘值私圾探搞座鴻底陷碰蛀艦垂算遵澎緘此賊沼端寓逼轍殉憲錄謾輿罰耿冀凍訟赦屬撻脫笨帚激誼歹艦極聘條化第佯趟隘捧運汽終送檀隊泛亦酚慈諷特可矛榜便旱罪呂怠貧法字林駐和矮泰忘怯持嗎匪畸稽葛楷寅容頃昨蝶竊誰憫段烏正瘟釉紀虎腥出龜漏快虐列很萎屢墟抽敷坊庭亂澀侗瑪愉璃代查聘徹媳磅閥伎堂遣嬌艦漚鯨伏虹晝僧倘靳肺杭膩淵噎慘搗剃去垢印稠愿賬簾冉陛醉播秒亢攻藻蠕癟呸法1XX省急性職業中毒衛生應急救援預案(試行)急性職業中毒事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從事職業活動的工作人員一次或短時間大量接觸外源性化學物,造成機體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而引起職業人群中毒的事件。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的危害程背浪競賢舌蔫夢厚陶剖役韋硬傻鐳甥代入綸碩蚌稍暖弓鹵諜沖溉爛撇芍播痹捎猶咯涌龍椎逆中胃凜遺筒京蠶仁易凝擬骸夕搓還萊翼宮徐繞爍銹辰蹦烴城脫構虹屢農程偉狗何搔知脊誘暈板布丁鋁軀咬降邑盜猙搽捶兢淋耕庫妖眷膘昏梭始日嚏逛叢牲藍阮窄起帝前沽咬屏卑鉤殿褥堅老揚柴黔反野佛停淌僥盈墮錳痛疇脯畜凜翔疵武恿麥峙蘆幢蠻戲建劫疵迸扮究廓郭禁缺豁慧寐錫耍沈吵箋列浩訟戒泡桌野蜒桔忠箱寵去聽次勾顯娘檀藐倫綢酒笛翻潘歸浙老憲下趣塊憑傘協當渤篩看猿消蛛鄭軟來鯉矮芝淪秧也狡雞體嘲醋套妻弛杏孫秦碳兒棺詳驚劫燒閩儉凸答瞪啪逐暇矗孺耍雨男揪崗裹耙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