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湖國際新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強夯專項施工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77192
2022-09-09
18頁
136.04KB
1、目 錄路基強夯施工方案- 1 -一、工程概況1二、編制依據2三、技術指標及參數2四、施工準備5(一)設備準備5(二)勞動力準備6(三)技術準備6五、施工方案6(一)工藝流程6(二)施工參數確定7(三)施工方法8(四)潮濕軟基地段強夯9(五)雨期強夯施工措施9(六)質量控制流程10(七)注意事項12(八)質量驗收標準14六、施工質量控制及保證措施14(一)施工質量控制14(二)質量保證措施15七、安全保證措施16八、文明施工17路基強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梅溪湖國際新城(二期)規劃范圍北至楓林三路、西到黃橋大道、南靠象鼻窩森林公園、東臨西三環,總面積約23.4 平方公里。本項目包含長沙梅溪湖國際2、新城(二期)內 3 段市政道路,道路總長度約1874m。工程項目造價約為54107379.42元其中強夯施工直接費約為:1314499元,總工期為300日歷天。1、聽雨路(三環線油松路)道路工程,其中油松路梅溪湖路西延線標準段寬度為22m,拓寬段寬度29m(含綠化帶62m);梅溪湖路西延線雪松路標準斷面為30m,拓寬段寬度為37m(含綠化帶為70m),雙向4車道,設計車速40km/h。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道;道路路基工程K0+300K0+360段先清除2m厚雜填土,再采用強夯法壓實路基,面積為5469m;K0+300K0+360段先清除設計路面標高下2m雜填土再采用強夯法壓實路基,面積為54543、m。2、賞月路南起梅溪湖西延線,北至東方紅路,樁號(K0+000K0+501.142)全長501.142m,為城市主干道,標準寬度為36m,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50km/h,路面設計,結構層為4cm厚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層為:6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下面層為8cm厚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基層為52cm厚的水泥穩定碎石,其中路基工程K0+130K0+300段先挖除表土3m,再整平進行強夯處理面積為8360m;K0+300K0+380段先整平再進行強夯處理,面積為:4210m。3、映日路南起梅溪湖西延線,北至東方紅路,樁號(K0+000K0+371.654、7)為城市次干道,標準寬度為30m,雙向4車道,設計車速40km/h,路面設計,結構表面層為4cm厚細粒式SBS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層為:5c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下面層為7cm厚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基層為52cm厚的水泥穩定碎石,其中路基工程K0+150K0+190段,該段先清除表土1m,再進行強夯處理,面積:2200m,K0+180K0+360段直接采用路基強夯處理,面積為:6110m。二、編制依據1、施工合同;2、路基部分施工圖;3、城鎮道路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4、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2013)55、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2-20026、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三、技術指標及參數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雜草、樹根等雜物。應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為填料。強夯應分段分層進行,各施工區域參數指標如下:1、映日路(1)主夯和幅夯夯錘采用錘重18噸,底面直徑2.4米,底面積4.5平方米,錘底靜壓力為40Kpa。滿夯夯錘采用錘重12噸,底面直徑2米,底面面積3.14平方米,錘底靜壓力為38.22Kpa。(2)、主夯點提升高度為18米,夯擊能為3240KN.m,夯擊影響深度為11米,副夯提升高度為18米,夯擊能為3240KN.m,夯擊影6、響深度為11米,滿夯提升高度為12米,夯擊能為2160KN.m,夯擊影響深度為9米。(3)、夯擊點的夯擊數應使土體豎向壓縮最大,而側向位移最小為原則,一般為510擊。最后兩擊的夯沉量不應大于50mm。(4)、夯機為50噸履帶式起重機。(5)、其余要求參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執行。(6)、路基強夯前先清除強夯范圍內雜填土至設計標高以下2.0米。強夯后,路基整體約下沉0.5-1m,回填60cm厚塊片石,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用重型機械碾壓緊密,然后在其上設砂礫反濾層20cm厚,在進行分層壓實。(7)、排水管道埋深若低于強夯頂面標高,則采用反開挖形式至管道底部以下80cm,回填7、60cm厚塊片石,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其余空間依據管道回填設計要求處理。2、賞月路(1)主夯和幅夯夯錘采用錘重15噸,底面直徑2.2米,底面積3.8平方米,錘底靜壓力為40Kpa。滿夯夯錘采用錘重12噸,底面直徑2米,底面面積3.14平方米,錘底靜壓力為38.22Kpa。(2)、主夯點提升高度為15米,夯擊能為2250KN.m,夯擊影響深度為9米,副夯提升高度為12米,夯擊能為1800KN.m,夯擊影響深度為8米,滿夯提升高度為10米,夯擊能為2160KN.m,夯擊影響深度為7米。(3)、夯擊點的夯擊數應使土體豎向壓縮最大,而側向位移最小為原則,一般為510擊。最后兩擊的夯沉量不應大于50mm8、,夯擊遍數為3遍,分別為主夯、幅夯、滿夯,第一遍主夯夯距為5m,下一遍副夯夯點布置在上一遍主夯點中間,最后一遍為以較低夯擊能進行滿夯,彼此重疊搭接1/3.(4)、夯機為50噸履帶式起重機。(5)、其余要求參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執行。(6)、路基強夯前先清除強夯范圍內雜填土至設計標高以下2.0米。強夯后,路基整體約下沉0.5-1m,回填60cm厚塊片石,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用重型機械碾壓緊密,然后在其上設砂礫反濾層20cm厚,在進行分層壓實。(7)、排水管道埋深若低于強夯頂面標高,則采用反開挖形式至管道底部以下80cm,回填60cm厚塊片石,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其余空間9、依據管道回填設計要求處理。3、聽雨路1)主夯和幅夯夯錘采用錘重18噸,底面直徑2.4米,底面積4.5平方米,錘底靜壓力為40Kpa。滿夯夯錘采用錘重12噸,底面直徑2米,底面面積3.14平方米,錘底靜壓力為38.22Kpa。(2)、主夯點提升高度為18米,夯擊能為3240KN.m,夯擊影響深度為11米,副夯提升高度為18米,夯擊能為3240KN.m,夯擊影響深度為11米,滿夯提升高度為12米,夯擊能為2160KN.m,夯擊影響深度為9米。(3)、夯擊點的夯擊數應使土體豎向壓縮最大,而側向位移最小為原則,一般為510擊。最后兩擊的夯沉量不應大于50mm。(4)、夯機為50噸履帶式起重機。(5)、10、其余要求參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執行。(6)、路基強夯前先清除強夯范圍內雜填土至設計標高以下2.0米。強夯后,路基整體約下沉0.5-1m,回填60cm厚塊片石,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用重型機械碾壓緊密,然后在其上設砂礫反濾層20cm厚,在進行分層壓實。(7)、排水管道埋深若低于強夯頂面標高,則采用反開挖形式至管道底部以下80cm,回填60cm厚塊片石,用較小石塊填塞墊平,其余空間依據管道回填設計要求處理。4、對所有強夯區域,夯擊遍數為3遍,分別為主夯、副夯、滿夯,第一遍主夯夯距為5米,下一遍副夯點布置在上一遍主夯點的中間,最后一遍是以較低夯擊能進行滿夯,彼此搭接1/3。511、單點夯擊時,夯錘直徑2.22.4m,圓形錘,夯擊次數通過現場試夯確定,以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超過5cm控制;滿夯夯擊時,夯錘直徑2.4m,圓形錘,夯點間距2.5m,每點夯1擊,兩夯點之間搭接1/3。夯錘設置200300mm直徑的排氣孔4個。6、每遍強夯的時間間隔不小于一周至兩周的時間。7、根據錘重及能量的不同,布置2個強夯試驗區,每一夯點夯擊次數按照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于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應符合土體豎向位移最大而側向位移最小的原則。8、雨水管及檢查井周圍10m范圍內,禁止強夯。9、強夯時影響范圍15米,在15米范圍外,對建筑物的影響較小。10、強夯時注意觀察周邊建筑物的穩定和安全,以免12、沖擊波對其造成破壞。當需要隔震時,可考慮挖設隔震溝,震溝寬度1m深度2m沿強夯路基兩側施工邊線開挖。 夯點平面布置圖四、施工準備(一)設備準備1、夯錘:用鋼板制作外殼,內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錘底采用圓形,并設24個排氣孔,孔徑為250mm。2、起重機械:選用50t的履帶式起重機,以滿足夯錘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設安全裝置,防止夯擊時臂桿后仰。3、自動脫鉤裝置:要求有足夠強度,起吊時不產生滑鉤,脫鉤靈活,能保持夯錘平穩下落,掛鉤方便迅速。4、鏟車、挖掘機: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做地錨用。5、檢測設備:有標準重力觸探儀進行規試驗儀器。6、測量儀器:全站儀、水準儀(二)勞動力準備強夯施工過程13、中,基本上都是以機械作業為主,雜工輔助。因此對勞動人員數量需求不是很大。勞動力如下:起重機司機1名,起重掛鉤工1名,測量、記錄人員3名,現場管理人員1名,旁站安全管理員1名。(三)技術準備1、研究工程地質報告,畫強夯平面布置圖,并在圖上標明各夯擊點編號。2、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專業工進行短期技術培訓。3、進行測量交底,準備現場測量記錄表格,強夯記錄表格見附表一。五、施工方案(一)工藝流程強夯施工工藝流程如下:第一遍夯點放樣標高測量場地平整第二遍夯點放樣標高測量夯坑補填料整平第二遍夯點施工整平標高測量滿夯(二)施工參數確定強夯施工參數根據本工程填筑材料情況確定。強夯施工前,在現場選取長度14、不小于50m的片區試夯,以確定相應的施工參數。主要參數有:單點夯擊能、夯擊遍數、夯擊間隔時間、夯點布置及夯距夯錘起吊高度。1、 映日路主夯點提升高度為18m,夯擊能為3240KM.M,夯擊影響深度11米,;副夯提升高度為18米,夯擊能為3240KM.M,夯擊影響深度11米;滿夯提升高度為12米,夯擊能為2160KM.M,夯擊影響深度9米。2、 賞月路主夯點提升高度為15m,夯擊能為2250KM.M,夯擊影響深度9米,;副夯提升高度為12米,夯擊能為1800KM.M,夯擊影響深度8米;滿夯提升高度為10米,夯擊能為1200KM.M,夯擊影響深度7米。3、 聽雨路主夯點提升高度為18m,夯擊能為315、240KM.M,夯擊影響深度11米,;副夯提升高度為18米,夯擊能為3240KM.M,夯擊影響深度11米;滿夯提升高度為12米,夯擊能為2160KM.M,夯擊影響深度9米。4、夯擊次數:應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主副夯各1遍,夯點間距2.5m,滿夯1遍,間距重疊80cm。5、夯擊間隔時間:需間隔2周左右才能連續夯擊。6、夯錘有效處理深度計算:強夯加固地基處理深度公式為: 其中:H-強夯加固土層影響深度(m) M-夯錘重力(KN) h-落距(m) K-修正系數16、,粘性土取0.6映日路主副夯:M=180KN,h=18m,K=0.6,滿夯:h=12m主副夯H=0.6SQR180KN18m/10=11m滿夯 H=0.6SQR180KN12m/10=9m賞月路主夯:M=150KN,h=15m,K=0.6,副夯:h=12m,滿夯:h=10m主夯H=0.6SQR150KN15m/10=9m副夯H=0.6SQR150KN12m/10=8m滿夯H=0.6SQR150KN10m/10=7m聽雨路主副夯:M=180KN,h=18m,K=0.6,滿夯:h=12m主副夯H=0.6SQR180KN18m/10=11m滿夯H=0.6SQR180KN12m/10=9m本次強夯的有17、效加固711m。(三)施工方法1、平整場地,施工放樣,布置夯擊點。各夯擊點用紅繩綁小石塊放置與夯點的中心位置即可。2、夯機就位,用50米尺量吊繩長度,按照起吊高度卡住吊繩,使重錘在起吊后能自動松開,自由下落。3、夯擊前測量夯前錘頂標高,每擊一次都記錄本次夯擊后的錘頂標高,并計算沉降差。測量人員應距離夯擊點50m以外,防止濺石飛出造成傷害,同時保證夯擊時水準儀受夯擊振動影響較小。除記錄高程外,一個點夯擊完成后還應觀察周圍土的隆起狀況,若隆起較大應及時分析原因,調整夯擊參數。4、夯擊應從路基一端邊夯邊退,以免夯坑回填不及時影響夯擊移動。重錘起吊要緩慢平穩,不要晃動過大,以免影響施工安全事故。掛鉤工18、及測量立尺人員必須遠離或站在吊機背后一定距離后方可起吊重錘,重錘下落過程中嚴禁人員靠近,應待落錘后進行操作。5、第一遍夯擊完成后,采用同種路基填料進行回填,回填用裝載機端料、鋪平,必要時可用挖掘機輔助。6、主夯完成后,夯擊面平整度較差,表面松散,需進行滿夯進行找平、密實。滿夯要求基本相同,每點只夯1擊,滿夯完成后再整平,壓路機碾壓表面。(四)潮濕軟基地段強夯1、清理整平強夯工作面遇地下水豐富及時在強夯工作面兩側開挖排水邊溝設置積水井,盡量將邊溝水引至現有溝渠,如不具備條件直接利用水泵抽排來降低地下水。2、軟基路段點夯連續夯擊夯沉量達到2m以上導致提錘困難并且最后兩擊夯沉量大于5cm時,可先對該19、地段進行加固。3、設計圖紙中對強夯軟基地段有強夯完成后拋填60cm的片石,在保證經濟和資源節約,質量可控的情況下可先將60cm片石鋪填壓實,現場計量驗收后再進行強夯。(五)雨期強夯施工措施1、在雨期施工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場地積水,導致土質變軟,以致出現擠出現象,降低強夯效果。2、根據總圖利用自然地形確定明溝排水方向,按規定挖好明溝排水,以確保施工質量,夯坑積水時應及時排出。3、對強夯區域及時進行表面碾壓。4、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做到事前預防。5、履帶式起重機在雨后強夯時,嚴禁在未經夯實的土虛上或低洼處作業,同時應進行試夯,將夯錘吊離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數次,確定穩妥后,方可進行強夯。(六)質量控制20、流程強夯施工質量控制流程見下圖:設 圖計 紙交 會底 審前 期 準 備夯坑回填、整平現場施工記錄監理確認隱蔽驗收夯擊點搭接控制監理確認滿夯第二遍副夯報 核監理審控制間隔期限跟蹤測量 監理 確 認 標高測量場地補填土、整平組織驗收資料整理檢測重復操作報監理復核監理確認夯擊能監理確認現場施工記錄分項質量評定隱蔽驗收標高測量場地清理測量控制施工放樣報監理確認清理場地雜物報監理確認夯點放樣第一遍主夯夯坑回填、整平標高測量場 測地 量布 復點 核安 技全 術教 交育 底機 進械 場人 員 方 及案 報編 審制(七)注意事項1、強夯施工:在點夯時,要對每一夯點的能量,夯擊次數,每次夯坑沉陷量、夯擊坑周圍土21、的隆起量以及埋設測點要進行量測和記錄,并注意夯擊振動的影響范圍和程度。點夯完成后按設計要求進行滿夯。在有建筑物段設置觀測點,觀測對相臨建筑物的影響程度。起重機就位后,夯錘對準夯點,并測量錘頂標高后開始施工。根據計算得出的夯錘下落高度進行錘擊施工。夯擊并記錄夯坑深度。當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時,停夯,采用推土機推平后填筑60cm片石鋪填壓實,現場計量驗收后再進行強夯。當夯點周圍軟土擠出影響施工時,用挖機可隨時清理。強夯按由內而外隔行跳打的原則完成全部夯點的施工。重新推平場地,用低能量滿夯,將地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標高。2、兩遍夯擊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間隔時間取決于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22、消散時間。當缺少實測資料時,可根據地基土的滲透性確定,對于滲透性較差的粘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應少于37天;對于滲透性好的地基可連續夯擊。3、點夯時要保證夯錘的下落高度,確保夯擊力。防止漏夯并要求夯擊點重疊80cm。4、強夯產生的振動、操聲、飛石對周邊的建筑物、生產設備、人居生活、休息等都有一定影響,根據現場情況,強夯區域應對周圍環境進行適當的防護,可在兩側安設安全擋板,防止石子、泥漿飛濺傷人。5、強夯施工壓實后,不得有松散、軟彈、翻漿,一經發現應立即采取返工或換填處理。6、強夯施工必須專人指揮。機械作業時,配合作業人員嚴禁處在機械作業和行走范圍內,配合人員在機械行走范圍作業時,機械必須停止作業23、。7、施工后,綜合分析測量記錄,然后做出初步的評價,并進行總結。同時配合業主組織專業部門進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檢測路基加固的效果,檢驗點數量應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8、夯點的夯擊次數,應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且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9、夯擊遍數根據地質土的性質確定。夯擊遍數采用主夯副夯各一遍、滿夯1遍。對于滲透性較差的細顆粒土,必要時夯擊次數可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滿夯1遍,滿夯時可采用輕錘或低落距多次夯擊,錘印相交。10、兩遍夯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時間:對砂性土,填石路基,由于其透水24、性能好,夯擊時孔隙壓力消散快,可連續夯擊。對粘性土,需間隔1周左右才能連續夯擊。(八)質量驗收標準檢測方法重型動力觸探試驗,地基承載力大于150KPa。強夯地基質量檢測標準及方法序 號項 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強夯點位50mm2夯錘落距300mm鋼索設標志3錘重100kg稱重4夯擊遍數及順序設計要求計數法5夯點間距250mm用鋼尺量測6夯擊范圍設計要求用鋼尺量測7最后2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用水準儀8夯錘傾斜度不大于30六、施工質量控制及保證措施(一)施工質量控制1、正式施工前,需進行試夯試驗以確定單擊能夯點的夯擊次數等參數。2、為避免夯錘過度下沉,夯擊能應由小至大逐漸增加。3、開夯前應檢查25、夯錘的質量和落距,以確保單擊夯能符合設計要求。4、在每遍夯擊前,應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夯完后檢查夯坑位置,發現偏差及時糾正。5、按設計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每擊的夯沉量。6、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參數及情況進行詳細記錄。7、施工后,綜合分析測量記錄,然后做出初步評價,并進行總結。(二)質量保證措施1、一絲不茍,把好圖紙復核關施工設計圖是工程的靈魂,要求100%的準確,是工程質量控制的第一道重要關口,本標段成立了專門的工地現場技術部,對圖紙嚴格復核、審查,沒經過審核的圖紙決不盲目施工,避免因設計圖紙有誤而帶來的嚴重返工損失,本標段對圖紙上的一些看法,已要求設計技術交底,對有疑問的地方已提出來26、,對錯誤的地方也改正。為一線順利施工,認真把好第一關。2、把好夯擊錘重質量關夯錘使用過久往往因底面磨損而使質量減小,將影響單擊夯擊能,因此,強夯機進入施工場地必須前進行過磅稱重,保證夯錘達到設計要求后報監理審核,并保存好過磅單才能進入施工現場。3、對細部做到施工完一工序,驗收一工序,再進行下一工序施工,技術人員深入現場指導。本標段要求技術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指導施工,把規范、圖紙技術要求落實到實處及每個施工環節,對每道工序都進行技術交底,關鍵部位必須全過程跟班檢查。4、資料及時整檔歸類,做到施工完成資料馬上就出來,并及時找監理簽認。對資料管理委派專人負責,并及時響應監理及業主所要求,使資料做到規范27、化、制度化,各施工部位資料分類整理及存放,采用統一的文件盒裝入,盒外用標準的字體粘貼,注明施工部位及工程名稱。5、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施工的進度、質量不但要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班組,而且要落實到人,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質量管理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然后層層落實。七、安全保證措施強夯施工是使用特種設備進行施工的,因設備本身和外界因素的影響極其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往往會造成重大的損失,項目部將采取更為全面的安全控制措施,保證人員、機械設備及場周邊建筑、交通等的安全,保證在施工期不出現安全事故。1、首先健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由項目經理全面負責。建立完整的安全組織機構,安28、全預防,人人有責。設立專職安全員,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巡視施工現場安全情況,發現隱患,及時處理。2、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管生廠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增強全員安全生產意識,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的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配備專職及兼職安全檢查人員,有組織有領導的開展安全生產活動。各級領導領導、工程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和具體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和遵守本條款的各項規定,做到生產與安全工作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和評比。3、參加的人員,必須接受安全技術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種的各項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定期進行安全技術考核,合格者方準上崗操作。對于從事本工程特殊工種的人員29、,經過專業培訓,獲得安全操作合格證后,方準持證上崗。施工現場如出現特種作業無證操作現象時,項目經理必須承擔管理責任。4、操作人員上崗,必須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施工負責人和安全檢查員應隨時檢查勞動防護用品的穿戴情況,不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的人員不得上崗。5、所有施工機具設備和高空作業的設備均應定期檢查,并有安全員的簽字記錄,保證其經常處于狀態;不合格的機具、設備和勞動保護用品嚴禁使用。6、按照本工程項目特點,組織制定本工程實施中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方案;如果發生安全事故,應按照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以及其它有關規定,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并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7、對施工班簽訂安全責任制,層層簽定安全承包責任書,嚴格執行項目部施工安全技術管理辦法。8、各施工機械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崗,不得操作與操作證不相符合的機械,無證人員嚴禁操作機械。9、設專職電工,專職抽排水和隨時檢查施工用電安全情況,對有隱患的線路立即進行整改。八、文明施工1、首先成立安全文明小組,由項目經理在現場全面管理負責,對有事故苗頭的立即制止,堅決杜絕事故的發生。2、實行安全文明生產責任制,層層簽定安全文明生產承包責任書。3、對飛濺砂石、泥漿等雜物要及時清理,防止污染四周環境衛生。4、搞好施工現場秩序,如強夯機的擺設,行走路線規劃,回填材料的堆放,均要做到排放整齊,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