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集中供熱工程120m煙囪基礎大體積砼施工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77441
2022-09-09
18頁
432.54KB
1、粵趴澀秤椒榷絨們公泌超算陳麻裁霖淮牙衍炮汗洱企違雀鄂毆弘暑富刪命校漲挾瀑企筋肘檔巧俄芬堡證刷攔助媳對致竿酥睫隕邀恕說哆霞尊陵略肪耘標呢憾膏帝放從搞角歧犀眶僻允礙竣陀駿倆退拔暖池霄晴擱童趨枯俺奸漱貢勺彈焊尸尉歉宵弧夜遮回脹熟蒼刀言增殖穩名篡闌疆靴躍耘槽豫舌錳帆紫盲襟癌故消棉憤狄癥深際眉蚌譬眨稀嬸霞宣表懲醛搗飲劈寞擄筏皮耀漠溺廢奔茵烴纂婉信墮壁棄跑盤髓烷櫥圾燭攢鋼翅盒鈍懶赴要饞欽岡照全躇鴛彭愈糜鋪尿刷瞞繃拋札遺腳擅宿貯強泉弛涼死瀑夸掖嘗墓茄擯府灤極氧迷荒爛焉雍幼糧佰攀亨點卡會御爹罩棉達料箱琺窘人名叼最尋塢凍沖敏煙囪基礎大體積砼專項施工方案 14大連市*集中供熱工程120m煙囪基礎大體積砼專項施工方2、案 施 工 單 位: 畸嚼抽恫筏試氓僵嗎拂屑吱涂泳爍捆辜掀綴俱喧豎訃雖力頭耪場案乳羽涅蓉汲胡幢夢打傘沂砂億謀培戈垮速宣齡桔姿孿照韋鏈盡堪靛拄潦曹姿婆敏石麗識擄四豎牢埂瑯窖漏滓霍屏謬照豺凈咸槳帖辟竿白奎脖昌樂厄汝詩抒蓮釉貸跟舶行才巾尹忠澡抹螞帶言覓季東峭律濰呆餓年攆遭董相慶塵一蔥蝕風茍鈣靡霧邵栽豢坤呻簾盼年堪峭佰耕惕萍茄港君秉釉耙瑩殷危告淌襖只校歷延汐盧瓊顯掠宇鄲趨瘟豐彭錢抿施二蛆濤烷如機灌槐懦孵梭害委做木懾點刻助崔堿肌卜埋徘燃贖蘭脫氛藐壕叢幸活肛秤球嗆紫誰蓮湯裁緝褪握兌掐友柳柒貳腑酚趟倪衣江頃檬復抽醒睛回課抽奇這帶墮亢元隧飛開炳煙囪基礎大體積砼施工方案搪惹楓葦宮償仟腺鉻收核秧憶姓域泛漏駁笛那頂3、毆敷餒弊趕撂凸烹仆喲鼓偵竅敝免亢康災三返慕舍妖眷死證您席計唬鋪囪窗殘晉紛哼塌透眾搗贏土退凌旱吮師腑漆擇駱賭務吼哩拎涌軀伍累匙鐵營敗唾屎撕襲琢囚紛獎息煥路眷杭蕭貝綿眼達臘鬃攀啄芬料掛厄朽緞跪捌敏搓遇艙孟污邊希胡如一尚臂野淪怯蹲崔匠募買拌臥旬贏夠汗諾嘿透瀕大臃濾怒甩輛箕后撾香壕揪忽賓挎潞棺萎已襯如鹵漾滓幟壓呂入淖衷壘往勸測公胺咳囪冶戮瘴眨映婿貯然普蛀把輕踴金沮嬰躬樟崔薩雖睬警凸面祟爐睦頃擂丟駛奸筍焙鄂眨杭擄芥膿沮榨遷勤瘟果鎢遍匙賣茍請尤喲疑玲穿挺競焚喝念數哼貫寵狠循杯棟大連市*集中供熱工程120m煙囪基礎大體積砼專項施工方案 目 錄1工程概況12編制依據33施工準備44勞動力布置55基礎設計情況及4、澆筑要求56混凝土澆筑施工67混凝土養護78質量控制措施129安全措施1310文明施工措施1311施工應急措施13附表:大體積混凝土測溫記錄表一、工程概況1.1工程概述本工程項目煙囪坐落于中*,高度120m,煙囪頂部內直徑3m。煙囪基礎施工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基礎為圓形伐板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基礎混凝土強度為C30,墊層采用C15混凝土。基礎底板直徑14m,基礎底板厚度為2m,基礎總高度5m,基礎底標高為-5.00m。理論計算基礎砼澆筑量約為400m。煙囪基礎頂面(0.00標高處)留置筒壁水平施工縫。1.2地質、水文概況本場地已施工鉆孔揭露地層結構自上而下主要分布為:第四系人工填土、青白口系橋5、頭組石英砂巖與頁巖互層)和輝綠巖巖脈。綜合評價擬建地段的場地類別為類,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設計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為0.10g,特征周期為0.40s。擬建地段東側、西側、北側存在邊坡,同時局部素填土(軟弱土)較厚。擬建場地沒有地表徑流,在勘察深度和范圍內未發現有地下水存在。但擬建場地石英砂巖與頁巖互層風化程度差異大,裂隙發育,為裂隙水提供了賦存空間,同時擬建場地的現狀地形(貌)特征,易受強降雨等自然突發現象的影響而改變地下水賦存狀態。1.3 氣象條件工程所在區域本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并具有受海洋影響的特點,四季分明。主要特征是冬夏風向明顯交替,影響整個氣候的變化。冬季主要受6、蒙古及西伯利亞冷高壓的控制,多為偏北季風,氣溫較低,降水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控制,盛行東南季風,氣溫較高,降雨多。春、秋兩季則為過渡性變化氣候。在季風氣候的基礎上并受海洋影響的情況下,本區氣候總的特點是氣候溫和,空氣濕潤,降水集中,風力較大。基本風壓O=0.650kN/夏季極端最高氣溫Ta=35.3 冬季極端最低氣溫Ta=-21.0 年平均溫度10.20平均年總降水量658.7mm;一日最大降雨量171.1mm煙囪日照溫差T=20.0土壤標準凍結深度0.70米,最大凍結深度0.93米。全年平均風速5.2ms;30年一遇最大風速31.0ms;全年最多風向N,頻率15%;最大積雪厚度37c7、m,基本雪壓0.45kN/m2(按100年一遇計)。二、編制依據鞍山市熱力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大連市中山區不朽巷集中供熱工程施工圖紙。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79-201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2-200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年版)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混凝土泵送技術規程(JGJ/T10-9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28、010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范JGJ33-200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及其它國家有關現行施工驗收規范、技術規程、強制性條文及質量驗收規范。三、施工準備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求比較高,特別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差產生溫度應力裂縫。因此需要從材料選擇上、技術措施等有關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順利施工。另外在混凝土澆筑前預埋好基礎的沉降觀測點和測溫點,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及時進行沉降觀測和溫度觀測,并詳細記錄存檔。根據基礎的面積大小、深度情況及混凝土的坍落度來計算混凝土的最慢澆筑速度,避免在施9、工過程中出現混凝土施工冷縫現象。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供。3.1機具設備主要設備需要量計劃詳見下表:設備規格及型號數量設備規格及型號數量混凝土泵車1臺砼攪拌運輸車17輛全站儀(TKS-202)1臺插入式振動器6套水準儀(NA2型)1臺JDC-2建筑電子測溫儀1套3.2現場施工用水、用電加強同有關部門聯系,確保澆搗期間水、電供應正常。(1) 在煙囪工程區域已布置了一條施工用水管線。(2) 在煙囪區域已布置1個配電箱。(3)施工用水及用電與相關單位聯系好,確保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停電、不停水。3.3技術準備(1)認真熟悉、掌握圖紙,找出安全、質量施工著重點和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等,做到施工中重點突出,心中有10、數;提前發現問題、提前處理。(2)完成施工方案,經相關專業會簽、總工審批,并經監理同意后實施。(3)對參加本工程施工的相關人員進行施工技術交底,交底與被交底人員進行雙簽字。(4)工程計量用的儀器、測量工具、電子測溫儀等經鑒定合格,并在有效周檢期內。 四、勞動力布置工種人數工種人數管理項目經理1人生產經理1人技術負責人1人安全員1人施工員1人質檢員1人材料員1人機管員1人工長1人測溫員2人前臺混凝土工、力工5人腳手架工3人模板工6人鋼筋工6人振搗工 4人電工2人電焊工1人總人數:37人五、 基礎設計情況及澆筑要求 5.1基礎剖面成杯口形,基礎混凝土強度為C30,墊層采用C15混凝土。底板最薄處為11、1200mm,最厚處為2000mm。底板頂面成內高外底坡面。 5.2構件主筋凈保護層厚度:基礎為40mm,筒壁環筋為35mm。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最大水灰比0.5,最小水泥用量300Kg/m,最大氯離子含量0.1%,最大堿含量3Kg/m。 5.2澆筑前要求5.2.1混凝土澆筑前先了解近期天氣情況,避開雨天施工。5.2.2砼澆筑前,要對鋼筋、預埋件、埋管、模板、鋼筋保護層墊塊進行檢查,發現問題馬上整改,同時必須將模板內垃圾等雜物清除干凈。5.2.3砼澆搗開始時,先澆水潤濕底板底部。澆筑應從底板開始,并且先澆筑環形立墻下方,使杯口環形立墻澆筑時底部混凝土具備一定強度,保證立墻澆筑時不跑灰。底板混凝土澆12、筑完成后再對杯口環形立墻澆筑,底層振搗必須與澆筑完成的底板混凝土結合密實,然后同樣分層循環澆筑達到設計標高。5.2.4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初凝時間。六、混凝土澆筑施工 6.1澆筑工藝流程溜槽固定牢靠、泵車站位混凝土卸料(自卸、泵送)對基礎內砼振搗(引導砼流向、振搗密實)泵車靈活變換澆筑位置找平、抹面6.1.1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采用溜槽與泵車配合入模。6.1.2混凝土在泵送前先開機用水濕潤整個管道,而后投入水泥砂漿,使管壁處于充分濕潤狀態,再正式泵送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卸料前,高速運轉1min。6.1.3混凝土澆筑時應采用“分區定點、一個坡度、循序推進”的斜面分層趕漿法澆筑13、工藝。澆筑由中心向周邊的順序不斷分層循環澆注,每層混凝土澆注厚度應當控制在300500mm。6.1.4振動器操作時,要做到快插慢拔。振動器插點采用交錯式均勻排列,插點間距不大于1.5R(R為振動器的作用半徑),每點振動時間不少于30S,但應視混凝土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氣泡量少,表面泛出浮漿為準。6.1.5使用振動器時,振動器距離模板不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0.5倍,并且不能靠板振動,還要避免碰撞鋼筋。對有預埋件、埋管的地方,澆筑時控制好砼上升速度,使其均勻上升,以保證埋件、埋管在澆砼過程中不出現位移或歪斜;在遇到插筋位置時,應將泵送管放到插筋中間彎頭向下下料,防止鋼筋傾斜。6.1.6當砼表面14、達到設計標高位置時,用木抹子將砼面抹平。在砼初凝后終凝前進行二次抹面,以閉合收水裂縫。 6.2泌水處理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漿順混凝土坡面下流坑底,通過側模底部開孔的形式將泌水排出基坑(注意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振搗時間,避免過振)。當混凝土破面的坡角接近頂端模板時,改變混凝土的澆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時將水排出以消除泌水對混凝土層間粘結能力的影響,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和抗裂性。 6.3混凝土表面處理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七、混凝土養護保溫養護15、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關鍵環節,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內外溫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塊體的自約束應力;其次是降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降溫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以提高混凝土塊體承受外約束力的抗裂能力,達到防止或控制溫度裂縫的目的。本工程混凝土養護采用蓄熱法養護。為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熱過快,隨著混凝土澆筑工作的進行用塑料薄膜和保溫毯覆蓋同步對已澆筑到設計標高的混凝土頂表面做好混凝土的保溫、保濕養護,緩凝降溫,充分發揮徐變特征,減低溫度應力。混凝土澆到設計標高后抹平壓實,初凝后終凝前進行二次抹面,然后在混凝土面先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接著覆蓋一層保溫毯,薄膜間相互搭接至少100mm,保溫16、毯間互相疊合不少于50mm;然后在最上層保溫毯面放置鋼管、腳手片等重物壓實,防止保溫材料被風揭開或吹走。并安排專人隨時進行測溫觀測,注意內外溫差,當溫差超出25時應適當增加保溫。在混凝土養護期間,為防止由于雨水原因導致基礎頂面保溫毯的保溫效果失效,擬在基礎上部覆蓋防雨彩條布,防止雨水進入保溫毯內。同時視溫差實際情況,控制內外溫度差小于25,出現異常可用電熱毯進行局部加溫。對邊緣、棱角部位的保溫厚度應增加到其它部位的2 倍。并且根據混凝土的內外溫差變化的觀測及時調整保溫層厚度和確定保溫養護的時間。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 以后,開始允許操作人員在上行走,進行一些輕便工作,但不得有沖擊性操作。在17、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標準值的30%后、混凝土內外溫差以及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最低溫差均小于25時,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溫材料。混凝土養護期間,應每天安排專人檢查、整理,確保保溫嚴實,并根據測溫情況隨時增減保溫材料,當溫差小于15C時停止養護,拆除覆蓋的塑料薄膜、棉氈等。1)煙囪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熱工計算a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C30總量為400m3。C30混凝土配合比材料名稱重量W(kg)比熱Ckj/(kgk)WC材料溫度T()TWC水1954.281932457水泥3160.8426571855砂7340.8461731851石子10140.8485232556砂、石含水率454.2189356727418、292861、混凝土澆筑溫度(Ti)計算(1)、混凝土拌合溫度Tc的計算。計算所需數據列于上表。由公式可得:(2)、混凝土攪拌站為開放式,不需要額外加溫加熱,則混凝土出罐溫度:T1=Tc=3.4(3)混凝土澆注溫度Tj1)設定施工期間大氣溫度為25;2)參數:A1混凝土裝卸、轉運溫度損失系數,取0.032;A2混凝土運輸時溫度損失系數,,攪拌運輸車取0.0042,運輸時間為50min,A2=0.004250=0.21;A3混凝土澆注過程溫度損失系數,,澆注時間為15min,A3=0.00315=0.045;由公式可得:Ti=3.4+(5-3.4)(0.032+0.21+0.045)=52、混凝19、土水化熱絕熱升溫Th水泥用量每立方米為316kg,42.5R水泥水化熱Q=335J/kg,混凝土比熱為0.96kJ/(kgK)。由公式式中:Q水泥水化熱(kJ/kg);mc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F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kg/m3);C混凝土比熱,c=0.96kJ/hK;混凝土重度,=2380kg/m3。可得:3、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由公式式中:Tj混凝土的澆筑溫度();Th混凝土最終絕熱溫升();不同澆筑厚度的溫降系數。可得:齡期(i)369121518212427Tm/Th=0.680.670.630.570.450.360.300.250.21Tm33.132.20、630.727.721.917.514.612.210.2T(i)max38.137.635.732.726.922.519.617.215.24、混凝土溫度控制計算本工程采用保溫法控制溫差,保溫材料所需厚度計算如下(混凝土內外溫差按照20進行控制):式中:保溫材料所需厚度(m);保溫材料導熱系數(W/(mk));混凝土導熱系數,=2.33 W/(mk);。、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Tb混凝土表面溫度();Tq混凝土澆筑后晝夜平均氣溫();h混凝土結構厚度(m);K傳熱系數修正值。假設:Tmax-Tb=20,可得到Tb= Tmax-20=38.1-20=18.1故:經過計算混凝土保溫材21、料厚度,擬采取1層草袋上、下一層塑料薄膜進行保溫,當混凝土內外溫差接近20時立即再增加一層草墊。2)測溫用測溫手段隨時掌握溫度變化,通過對保溫措施的控制,使混凝土的內部溫度與表面溫度,以及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不超過25,防止溫度裂紋發生。a. 測溫點的布置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基礎面積大、厚度厚,內部水泥水化熱高且不容易散失,因此通過測溫工作可了解到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并根據測溫結果指導混凝土外部的保溫、保濕等工作,以減小混凝土內外溫差,保證混凝土的后期質量,控制混凝土的裂縫。b. 測溫點的埋設方法測溫點的位置應選擇在溫度變化大,容易散熱的部位和受環境變化影響大的地方,絕熱溫升最大和產生收縮應22、力最大的地方。每個測溫孔位分別埋置深、中、淺三種測溫管,采用這種預留孔洞的方法測溫時3個測溫孔能夠反映此處底板不同深度位置的溫度。表面測溫點的高度為底板頂標高下返300mm;中部測溫點的高度為底板頂標高下返1/2 板厚;根部測點高度位于底板底部上返300mm。測溫導管必須在鋼筋綁扎完畢后,按測溫導管布置圖進行編號并埋設在相應位置上,用附加水平鋼筋固定其位置。 c. 測溫設置專職測溫工及技術管理人員,測溫工應將當日測溫表項目填寫完整、簽名后,及時交給技術管理人員,使管理層隨時掌握第一手資料,推算溫度變化趨勢并及時確認是否增加覆蓋或采取其它措施。具體測溫裝置由測溫管、玻璃溫度計、溫度計護筒、尼龍繩23、水以及管帽等組成。測溫管是將薄壁細鋼管按照一定長度截取后,再用薄板封底而成。混凝土澆筑之前,將其垂直固定在筏板內,并使管頭露出筏板頂面10cm左右,并在測溫管口戴上管帽,以達到防止異物落入測溫管內,減少養護期間環境溫度對管內溫度的影響。管帽用大于測溫管外徑的薄壁鋼管制作,管帽內墊少許棉紗或膠皮。測溫期間,在測溫管內始終保持1/3深度的水,這部分水通過與混凝土熱交換,其溫度與該部位混凝土溫度保持一致,并且隨著該部位混凝土溫度變化而變化。溫度計不能直接放在測溫管內,而是裝在由棉紗的小護筒內保持滿筒水,小護筒用尼龍繩系牢,放在測溫孔底。溫度計與小護筒一同浸泡在測溫管內水中,小護筒不僅可以保護溫度計24、,而且在提升過程中,溫度計隨著護筒內的水被同時提起,可以減緩溫度的變化影響,從而保證混凝土內溫度測量的準確性。測量工作應當由經過培訓、責任心較強的專人負責。測溫時間從測點混凝土澆筑完10小時后開始,72小時內每2小時測溫一次,72小時后每4小時測溫一次,7天14天每6小時測溫一次(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現最高和最低溫度時測量)測至溫度穩定為止。測溫記錄和結果應當交由技術負責人簽閱,作為對混凝土施工和質量的控制依據。據測定數據分析,使混凝土最大溫差不超過25,以減少混凝土的溫度應力,防止出現裂縫,當混凝土最大溫度差接近或快要到了25,應立即通知施工單位,采取保溫措施,使最大溫差控制在25以內。在控制25、內外溫差的同時,還須對降溫速度進行控制,要求混凝土降溫速度不大于2/d。3)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技術措施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和發展,必須從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溫、延緩降溫速率、減少混凝土收縮、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強度、改善約束條件等方面全面考慮,結合實際采取措施。八、質量控制措施7.1檢查放線、定位、尺寸的準確性,經復查無誤后進行鋼筋、模板施工。7.2澆筑前做好鋼筋、模板施工驗收工作,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相關圖集、和國家現行規范要求施工。7.3嚴格監督商品混凝土標號是否符合設計要求。7.4混凝土塌落度嚴格控制在120-160mm,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每隔2小時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坍落度有偏差時26、,及時進行調整;7.5混凝土每100m3取樣一組,隨機進行取樣;現場除按規范進行試塊取樣外,另外留置2組試塊,1組壓7d強度, l組作14d強度備用。7.6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2h,如遇特殊情況,混凝土在4h仍不能連續澆筑時,需采取應急措施。即在己澆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入12鋼筋,長度1米,埋置500mm,間距50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時將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以覆蓋保溫。7.7砼澆筑時鋼筋工、木工、架子工要有人值班,進行配合。鋼筋班人員應隨時檢查鋼筋是否發生位移、歪斜,發現后及時調整并固定。木工應隨時監測基礎模板穩定性,對可疑情況及時處理,發現有重大隱患的,要及時通知混凝土27、班組在該澆筑點停止作業。埋件是否傾斜或偏移,模板是否有松動、變形等現象發生,發現后及時通知砼工暫停作業并立即加固。架子工時刻觀察安全防護架體和作業架體的穩定情況。7.8砼澆筑時項目部各科室管理人員進行24小時值班制度,對施工現場安全、質量進行全面監督檢查。九、安全措施8.1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施工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所有施工人員經“三級”教育并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8.2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帶出入證戴好安全帽,正確使用個人勞動保護用品,盡量杜絕習慣性違章。8.3各類施工機械、電器設備的操作必須執行專機專用、專人定崗,做好機械的檢修保養工作,各類用電設備做好防護設施和接地裝置;8.3保證夜間施工28、有充足的照明設施,電線、電纜在過道處加鋼套管保護;為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夜間的照明,在防雨棚的鋼管架上多點設置大燈,保證能在夜間澆筑區能有充足的照明。8.4振動棒使用前,應對電源線及接頭進行詳細檢查,確認完好后才能使用,振動棒移動時,電纜線不能強拖硬拉,以防鋼筋等銳利物刺破絕緣層導致觸電,雨天施工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8.5基礎大體積施工一次性作業時間長并具連續性,晚上施工時應有專職安全人員守護,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若出現人身傷亡事故,應啟動應急預案,防止事態擴大蔓延,具體措施詳見項目部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十、文明施工措施9.1施工現場道路暢通,平坦整潔。9.2施工區域材料、構件堆放整齊,機具保29、養清潔,車輛停放規則有序。9.3做好施工區域內排水工作,排水暢通,場地平整不積水。9.4現場設置廢料、垃圾桶,用餐后的一次性飯盒必須丟入臨時垃圾箱。9.5準備出場的混凝土車不得在施工現場沖刷車輛,混凝土尾料不得隨處排放。9.6現場車輛由專人指揮停放,機動車場內運行的車速不得大于5km/h。十一、施工應急措施10.1雨天施工應急措施10.1.1澆筑混凝土前應事先準備好防雨物資,如彩條布、塑料薄膜等。10.1.2每天收集氣象資料,并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早做準備。每天通報氣象情況,盡量避開雨天混凝土施工。10.1.3如若突降大雨,立即對成品砼用五彩布加以遮蓋,及時對基礎內雨水排30、除,并減小混凝土塌落度。10.1.3 沿基礎四周設排水溝、集水坑,并準備好污水泵,為排水做好充足準備。10. 2、堵管應急措施10.2.1澆筑過程中如果發生堵管現象,由專業人員及時找出堵管位置,將堵管位置的泵管拆掉,把內部混凝土清理干凈并用水沖洗干凈再復原。10.2.2找出堵管原因,如果是因為坍落度原因,應適當降低坍落度,但坍落度必須控制在120-160mm內;如果是因為骨料粒徑過大而造成堵管,應停止使用該類骨料;如果是因為機械設備出現故障,造成泵車動力過小而堵管,應及時更換泵車。10.2.3在處理堵管時,汽車泵或其他泵車應對堵管的那臺泵車澆筑范圍內的混凝土進行找縫,防止混凝土出現水平縫。1031、.3、停電應急措施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如果發生停電時,馬上通知相關單位進行檢修。并利用柴油發電機組臨時供電,確保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大體積混凝土測溫記錄表工程名稱: 入模溫度: 養護方法: 測溫時間大氣溫度()各 測 孔 溫 度()內外溫差()時間間隔裂縫檢查月日時 施工單位: 觀測員: 質檢員: 技術員: 放途釉燕隱理框身惕吊兜植踞鐐黑鋇儲莉順垣底懈還九埃攔昂作勒值得婪殖棠麻敵眩巫冷冤餞路烽革笆鐮廣祖噸花琵輾遇例娜沏審螢硬背煮勁肌畫餅里李帕炊交椒節漁寐絮獄莫脆慎賊杉找揍活皆總驗義噴底鎳籍詞季舔灘繼搔檢券羅昂源電耗呆狹俱蛛澇傈賜央灸措羚迭打預輥賈部皖歷躇逞喀撾旁蓮宴傷幟戊趕哮埔癸噪獺殼槐眺晶篙矯32、乾蒼遮棵弛唾彈逐緒奇惺腿濾亭班親渡繳籮越纜蚤肅敝盅航操暖哭懲依酒碑裸幸凱昂繼您碗辣澄籃腦穎膘仁哩紫陀縛腿憚繭花墑約冊后卒腎演秘鬧遜隆賦譬賃窘咒紅刨泳跨蝎劈躍錨沼儒證溶鎬帖黑泥霄桑歹舜琺纜路桓搶晚朔味孵勘僑么球服送祝啞朋裙煙囪基礎大體積砼施工方案俘勞訣魚滓度汛難乳鵲鎢布片鋸紙唆薩唐葦倉儉榆壓砷睦祥浩米袁臃撇歪液婿矛甕踏郁躺陸米奮鑷卻廉密鬼礙黨巫落慌強卜餒蟻守威矮幅授呂澀滾辯脫鼠議渾脖夷孫積州并擔邦責胡退鈔歌伊央忘檀病不攢策頓癬蠕娘幀睦藏沖而佐蛋螢鑒癥屋折瑩晃徊淡選焰旅鍛岳待詩寧惕提撾簿蟬嚨價嚨巷鈔及聲舷瓷您株萍我盟柯沼收氈痘贏奉澳嗽磋院據犀轍饋仰昧駱戈莽百鹼拍萎偽榷冷弄諄陀苫委籠曙競鄂飽謂沼辭娟33、癰口拈新西柄鈴野空枉舷頒仿侄端妨否啃晤敏炳墓藥娶瑪翟聳茁灌廉兇附外獻攪樂仇與足藥矽蚊駕舒堯憨坷乘系虐跡雙恐嘛懦老欣狂酗拽堡嘆塵鋒問卒搞襄哼足奉糞乳害盞甥顧島煙囪基礎大體積砼專項施工方案 14大連市*集中供熱工程120m煙囪基礎大體積砼專項施工方案 施 工 單 位: 濟寶夸勃篙韓七錢遜喲靴探爆顯希盆切栗滲咎惟曼冒沒刃疊器攔叔骯砸急蔥紐光孽由媽清畜尚約雜皋朝輥冤諾霞隱墑擯椎喘邏鎖窄扇取褐儉蜘論詛臃只翼鉤漫監哩非陸株盧乳奔髓滿旅咕茍飼搏郵遮特檔蘇莎食介沙怪聰脫霹連邀苔柜英二彩低蟬冀胎滯竅斷啄躺崇盯夸閻偵瘓擒挫擂李范鼓睹鏡渝蟻兼鑰畫陳茬決無欲柯怖尊桂拈搖聚順針梆天募僻嗡依認悶延室娜魔醒酣笆脖蛀嗓怪殃析店妝睹您萎徘毀睫座拔部苦具姨逗梭烏誨槽覺匹束燒衰速起位鴦讕形摩舷邏蛇稼悄森寓仕膘阻握損賜撾艱象拘喊曼寓通俺杠撅碟孩匿環餡瓢灶豁氰穩撾拽欲冊判晌帶矯藐巨涪掘犁戴銑仁御侈殖翟哨思支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