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體育公園東側舊村改造工程卸料平臺安全專項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77492
2022-09-09
17頁
332.04KB
1、章丘市體育公園東側舊村改造項目卸料平臺專項施工方案 目 錄一、編制依據11.1、主要施工規范與施工規程11.2 參考手冊11.3 本工程相關資料1二、工程概況12.1、工程簡介12.2、卸料平臺設計概況1三、卸料平臺的制作23.1、材料及要求23.1.1、吊環用圓鋼23.1.4、安全網23.1.5、安全警示、限載牌33.1.6、槽鋼33.2、制作規格及詳圖3四、計算書54.1、計算參數54.2、次梁計算6五、卸料平臺安全要求85.1、吊裝要求85.2、操作平臺安全要求95.3、搭設安全技術措施11六、懸挑平臺監測措施以及應急救援預案116.1、監測措施:116.2、卸料平臺靜載試驗116.3、2、應急救援預案:12 一、編制依據1.1、主要施工規范與施工規程1.1.1、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 80-2016)1.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1.1.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2011)1.2 參考手冊1.2.1、建筑施工手冊第五版1.2.2、建筑施工計算手冊1.3 本工程相關資料1.3.1、設計施工圖紙1.3.2、施工組織設計二、工程概況2.1、工程簡介本工程位于山東省章丘市雙山西街,世紀大道以北福泰路以南,本工程建筑面積為98540.57,其中地上建筑面積74899.23,地下建筑面積23641,工程包括1#-6#樓,6棟住宅樓,A-3、E段商業樓,一個整體的負一層地下車庫及一棟幼兒園,其中1#樓地下一層為儲藏室,一、二層為商業服務網點,地上十五層為二類高層住宅樓,2#-6#樓地下一、二層為儲藏室,地上十八層為二類高層住宅樓。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主樓為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裂度為6級,建筑耐久年限為50年,其中1#建筑高度為48.00米,2#-6#樓建筑高度均為52.50米。2.2、卸料平臺設計概況本工程1#-6#樓設置卸料平臺,每棟樓設計兩處,采用工具式懸挑卸料平臺,搭設寬度為3m,長度為4m,采用兩條20號槽鋼作為主梁,橫向次梁采用16號槽鋼,次梁與主梁采用焊接連接,主梁焊接四個20的拉環,用四條21.5的鋼絲繩與穿4、過反梁的預留PVC孔上的勾頭螺栓拉結;窗臺處預埋固定懸挑平臺主梁槽鋼的卡環采用20圓鋼;平臺外側焊接設置48*3.5鋼管護欄。三、卸料平臺的制作3.1、材料及要求3.1.1、吊環用圓鋼1)圓鋼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及檢測報告,并按要求取樣送檢合格后方允許使用。2)預埋錨環由專業鋼筋工下料加工,不允許熱彎及冷拉鋼筋,防止脆裂。3.1.2、鋼絲繩鋼絲繩選用63721.5光面鋼絲繩,斷股、起毛、銹蝕嚴重的鋼絲繩不得使用,鋼絲繩扣緊繩卡應設置4個,并在最前面一道設置安全彎。心形環:鋼絲繩與吊環拉結點設置心形環,防止鋼絲繩出現死彎,處于受剪狀態。3.1.3、腳手板 采用木腳手板,板厚50mm,寬度不小于2005、mm;腳手板長度為4m,為防止腳手板炸頭,板兩端用直徑4mm的鍍鋅鐵絲綁扎兩道,不得使用蟲蛀、腐朽和有斷痕板。3.1.4、安全網安全網采用密目式全新標準安全網,每鋪安全網要求不少于2000目。3.1.5、安全警示、限載牌卸料平臺擋腳板、水平防護欄桿、立桿均刷紅白油漆間距40cm安全警線,卸料平臺兩側及內側主體結構內均懸掛限載標識牌。3.1.6、槽鋼工具式卸料平臺采用20#和 16#國標槽鋼,其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鋼結構(GB/T700)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的規定。不得采用焊接接長,加工制作過程中不得在主梁上打孔,焊接時避免燒傷主梁截面。3.1.7、卡扣:型號應配合鋼絲繩使6、用。每個卸料平臺用48個。3.2、制作規格及詳圖3.2.1、卸料平臺制作主梁為20號槽鋼,次梁為16號槽鋼,次梁間距為1米,每兩條次梁間需要焊接48*3.5鋼管滿焊與主梁上增加平臺整體性,卸料平臺平面圖見下圖3-1:說明:1、2道鋼絲繩與墻體拉結點在一個垂直面上,上下錯開200,且每側的2道鋼絲繩與平臺邊垂直。2、鋼絲繩卡扣固定時,需注意受力一側鋼絲繩靠近卡扣馬鞍(即螺母一側)。卸料平臺剖面圖見下圖:3-2圖3-1:卸料平臺平面圖圖3-2:卸料平臺剖面圖注:1、卸料平臺從二層頂板開始搭設。2、二層頂板以上,每層頂板均預埋直徑20的圓鋼地錨,PVC預埋孔應配合卸料平臺的鋼絲繩與主體結構拉結點預留7、。3、應注意懸挑板預埋地錨應與外挑單排防護架地錨錯開,保證卸料平臺的地錨位置,調整懸挑單排防護架地錨位置。地錨、吊點詳圖見下圖3-3:圖3-3:地錨、吊環詳圖鋼絲繩拉點詳圖見下圖3-4:圖3-4:鋼絲繩與主體拉點詳圖注:墻體吊環需使用直徑25mm的Q235-A圓鋼制作,環體的內徑以100mm為宜。四、計算書4.1、計算參數4.1.1、型鋼截面特征(鋼號:Q235)(GB/T706-2008)規格截面面積A(cm2)截面系數Wx(cm3)慣性半徑ix(cm)h(mm)b(mm)d(mm)鋼號20號槽鋼28.81787.86200737.0Q23516號槽鋼21.961086.28160636.58、Q2352.2鋼絲繩及配套卸扣特征 鋼絲繩直徑(mm)A(mm2)公稱抗拉強度(Mpa/mm2)鋼絲繩夾鋼絲繩夾間距21.5174.27170041604.2、次梁計算4.2.1、恒荷載槽鋼:采用3根16號槽鋼,單根長4.28m,自重F1=169N/m 腳手板與鋼管:取值600 N/F2=600 N/3=1800 N/m施工活荷載(可變載)以1500kg計,q =15009 .8/4 =3675 N荷載設計值:(169 + 1800)1 .2+36751 .4=7508 N/m7508N/m3.5m0.5m按次梁為單跨簡支梁,承受均布荷載計算彎距。當次梁帶懸臂時,由下列公式計算彎距:MmaxM9、max=1/8qL2(1-2)2式中=l/Ll懸臂長度(m)L次梁兩端擱支點之間的長度(m)q荷載設計值(N/m)按題意:=0.5/3.5=0.143Mmax=1/8qL2(1-2)2=1/875083.52(1-0.1432)2=11055 N.m若Mmax1Wn. f 則次梁強度滿足要求。查表知16號槽鋼 Wc=108103mm3按兩根12.6號工字鋼計算,Wn2f=108103mm3215N/mm2=23220N.m。Mmax=11055N.mMmax=11055N.mWn. f=23220N.m2、計算主梁外側主梁以鋼絲繩吊點做支承點,從安全考慮里側第二道鋼絲繩的作用忽略不計,里側槽鋼10、的作用也忽略不計,將次梁傳遞的恒荷載和施工活荷載,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載按單跨簡支梁承受均布荷載計算外側主梁彎矩值。主梁承受荷載計算q=10028N/m2500次梁采用3根16號槽鋼+2根,每根長4.28m,查表16號槽鋼自重為169 N/m次梁重P1=169 N/m4.285=3616.6N主梁采用20號槽鋼,每根長3.5m,查表得20a槽鋼自重為221 .8 N/m主梁重P2=221.8 N/m3.5 m=776.45 N鋼管與甲板以600 N/計鋼管與甲板重P3=600 N/3m4 m =7200N施工活荷載(可變載)以1500kg計施工活荷載(可變載)P4=15009.8=14700 N11、荷載設計值P=(P1 +P2+P3)1 .2+ P41.4P=(3617 N+776 N+7200 N)1.2 +14700 N1.4 =34492N假設作用在主梁上的荷載力均布q=p/L=34492/3=11497 N/m按單跨簡支梁承受均布荷載計算主梁彎距:Mmax=1/8ql2=1/811497N/m32=12934 N.m驗算主梁抗彎強度,若MmaxWn. f,則主梁抗彎滿足要求。式中Wn為20a槽鋼截面抵抗距,查表得Wc=178cm3式中f=為A3的許用應力,查表得f=215N/mm2Wn. f=178103cm3215 N/mm2 =38270NmMmax=15355N.mmWn.12、 f=38270N.m經驗算主梁的抗彎強度滿足要求。3、鋼絲繩驗算:每個側面采用兩根21.5鋼絲繩,現僅以外側一根作受力計算,鋼絲繩按下式計算其所受拉力 T=ql/2sinaT-鋼絲繩所受拉力(N)q-主梁上的均布荷載標準值(N/M)=11497N/mL-主梁計算長度=3ma-鋼絲繩與平臺面夾角, 跟據設計,最小角度為55因此T=11497N/m3m/20.819=21057N以鋼絲繩拉力按下式驗算鋼絲繩安全系數:K=F/TKF-鋼絲繩的破斷拉力,取鋼絲繩的破斷拉力總和乘以系數N查表得637結構的鋼絲繩破斷拉力=296KN,N=0.82因此F=2960.82=242720NK=242720/213、1057=11.53K=10角度a控制,鋼絲繩拉在平臺向上第二層。結論,鋼平臺設計活動荷載為1500kg,符合要求,因此,在施工中鋼平臺最大活動荷載限載1000kg,并掛牌示意.五、卸料平臺安全要求5.1、吊裝要求卸料平臺加工制座完畢經過驗收合格后方可吊裝。吊裝時,先掛好四角的吊鉤,傳發初次信號,但只能稍稍提升平臺,放松斜拉鋼絲繩,方可正式吊裝,吊鉤的四條引繩應等長,保證平臺在起吊過程中的平穩。吊裝至預定位置后,先將平臺槽鋼與預埋件固定后,再將鋼絲繩固定,緊固螺母及鋼絲繩卡子,完畢后方可松塔吊吊鉤,卸料平臺安裝完畢后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要求提升一次驗收一次。具體構造要求如下:5.1.1、懸挑14、式卸料平臺按照圖示設置地錨,安裝后可防止左右晃動。遇有六級(含)以上強風、濃霧等惡劣天氣,必須停止安裝作業。5.1.2、懸挑式卸料平臺的擱支點與上部拉結點,必須位于建筑物上,不得設置在腳手架等施工設備上。5.1.3、懸挑式卸料平臺安裝時,鋼絲繩應采用鋼絲繩卡卡緊,繩卡于不得少于三個,建筑物銳角利口圍系鋼絲繩處應加襯軟墊物,懸挑式卸料平臺外口應略高于內口。5.1.4、懸挑式卸料平臺吊裝,待橫梁支撐點電焊固定,接好鋼絲繩,調整完畢,經過檢查驗收,方可松卸起重吊鉤,上下操作。5.1.5、懸挑式卸料平臺使用時,有專人進行檢查,發現鋼絲繩有銹蝕損壞及時調換,焊縫脫焊及時修復。5.1.6、卸料平臺上應顯著15、地標明容許荷載值。操作平臺上人員和物料的總重量嚴禁超過設計的容許荷載,應配備專人加以監督。5.2、操作平臺安全要求5.2.1、卸料平臺的上部拉結點,必須設于建筑物上,不得設置在腳手架等施工設備上.5.2.2、圍護桿采用483.5鋼管制作,焊于四周16號槽鋼上,立桿間距1000,底部橫桿與平臺面之間的空檔作踢腳板,四周設置多層板擋板。5.2.3、卸料平臺上操作人員不得超過2人。5.2.4、卸料平臺使用時,應有專人負責檢查,發現鋼絲繩有銹蝕損壞應及時調換,焊縫脫焊應及時修復;每個樓號的卸料平臺應設置專人管理,負責檢查平臺及限載狀況。5.2.5、墻體吊環安裝時應使環體垂直向下,吊環內側貼緊墻面。5.16、2.6、墻體吊環內側采用200*200*15的鋼板墊片,貼緊墻面,用雙螺母擰緊,螺栓伸出螺母長度不得小于3扣。5.2.7、操作平臺兩側設置限載牌,顯著標明容許荷載,人員和物料總重量嚴禁超過設計容許荷載,配專人監督。限載牌如下圖5-1所示:圖5-1:卸料平臺限載牌及制作詳圖5.2.6、卸料平臺外側掛兩個限載牌,卸料平臺內側入口處掛限載牌,注明該平臺的承重量,本料臺最大載重量為1000Kg,切勿超載。限載牌應注明材料和堆放數量:2米以下鋼管100根;23米長鋼管80根;44.5米長鋼管50根;4.56米長鋼管40根;模板、木方堆放高度不大于1米;扣件不大于300個;標準磚400塊;水泥20袋;裝水17、泥砂漿或混凝土勞動車一部;其他各種一次性堆放重量不大于800KG的材料5.2.7、卸料平臺每次搬移時,應檢查平臺是否有過大的變形,焊縫是否存在細小裂縫等現象。5.2.8、卸料平臺每側兩道鋼絲繩拉緊程度是否接近,是否存在一根緊一根松的情況,否則應用倒拉鏈進行調整。5.2.9、卸料平臺的欄桿是否牢靠,在吊運中是否碰壞。5.2.10、卸料平臺轉移到新的地點,在松卸塔吊吊鉤前應檢查各部位,平臺搭設在主體大梁上是否穩定可靠,鋼絲繩是否卡牢,待一切檢查可行后方可松卸塔吊吊鉤。5.2.11、卸料平臺外口邊應略高于內口邊,不可向外傾斜。5.2.12、在正式使用卸料平臺前,應對作業人員進行一次安全技術交底,講解18、使用卸料平臺應注意的事項及平臺上作業人員與塔吊司機如何保持聯系,防止意外事故發生。5.3、搭設安全技術措施5.3.1、搭設時用起重機械吊裝到相應位置后,將平臺與建筑物連接牢固不得滑動,將鋼絲繩與平臺連接平穩后方可撤出其中機械。5.3.2、平臺每天使用前必須對平臺的鋼絲繩,吊環輔設的腳手板等進行全面的檢查,發現問題必須及時處理。5.3.3、平臺上裝料不得超過荷載并限載1000公斤,不得超長超過平臺50cm,超高堆放材料不得超過防護欄桿。5.3.4、平臺上的防護欄桿不得任意拆除。5.3.5、起吊時必須設專人指揮,扶平穩不能碰撞平臺,其他人員不得在平臺上逗留。5.3.6、放物料時必須按規格品種堆放整19、齊,長短分開,不得混吊,并且不得在平臺上組裝和清理模板。5.3.7、不得從平臺上向下亂拋物料。5.3.8、夜間施工平臺上必須保持足夠的照明。六、懸挑平臺監測措施以及應急救援預案6.1、監測措施:為保證懸挑卸料平臺的搭設及使用的安全,根據懸挑卸料平臺的受力特點,制定以下監測措施:6.1.1、懸挑卸料平臺的限定荷載控制在1000Kg內,不得超量堆放材料。6.1.2、鋼絲繩的滑動監測,在每根鋼絲繩的最后一個扣,扣出一個“安全彎”,如果鋼絲繩受力滑動,安全彎將被拉直,此時即為報警值,此項工作由棟號施工員每天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6.2、卸料平臺靜載試驗卸料平臺初次安裝完畢,檢驗合格后,使用之前應做靜20、載試驗卸料平臺靜載試驗加荷材料水泥荷載重量1000Kg負載時間24h負載24h后卸載后檢查內容1、拉環處焊縫有無開裂、主次梁焊接處有無開裂;2、鋼絲繩是否有無斷股斷絲等破損現象;3、鋼絲繩接頭處卸扣有無變動;4、型鋼平面有無出現移位、扭轉現象;5、NUT-2型線夾有無開裂或松動現象;6、限位處型鋼焊縫有無開裂,型鋼有無移位;7、平臺掛點處及支撐處砼有無變化;8、四周維護欄桿是否牢靠;9、其他規范及方案要求;6.3、應急救援預案:6.3.1、目的為確保施工期間發生物體打擊及高空墜落事故發生以后,能迅速有效地開展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及相關放生命安全風險,特制定本預案。6.3.2、組織機構及21、職責由項目部成立應急響應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組長:劉春吉成員:高宇峰、張偉、劉隆、張明鑫、雷鼎基、賈海波、李國續具體分工如下:1)、劉春吉 負責現場,任務是掌握了解事故情況,組織現場搶救。2)、高宇峰 負責聯絡,任務是根據指揮小組命令,及時布置現場搶救,保持與當地電力、行政、建設主主管部門及勞動部門等單位的溝通。3)、張偉 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做好當時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4)、劉隆 負責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負責保持與當地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5)、其余人協助上述人員。6.3.3、施工現場安全事故緊急情況的處理程序和措施a、由項目經理部經理負責組織,項目各部門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22、效、有序開展。項目部應在作施工前準備時,及時制定本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b、在搶險救援過程中的人員調動安排,物資、車輛設備的調用,占用房屋場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攔和拒絕。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和作業人員及其他在場的所有人員都有參加安全事故搶險救援工作的義務。c、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應急專業組人員應立即開展工作,及時發出報警信號,互相幫助,積極組織自救;在事故現場及存在危險物資的重大危險源內外,采取緊急救援措施,特別是突發事件發生初期能采取的各種緊急措施,如緊急斷電、組織撤離、救助傷員、現場保護等;迅速向項目經理報告,必要時向相鄰可依托力量求教,事故現場內外人員應積極參加援救。d、項目經理23、接到報警后,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不能及時趕赴事故現場的,必須委派一名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成員或事故現場管理人員,及時啟動應急系統,控制事態發展。e、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地的工地負責人和施工管理人員,必須嚴格保護好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道路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f、各應急專業組人員,要接受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應根據事故特點,立即按照各自崗位職責采取措施,開展工作。g、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向上級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對發生的工傷、損失在1024、000元以上的重大機械設備事故,必須及時向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傷者人數、姓名、性別、年齡、受傷程度、事故簡要過程和發生事故的原因。不得以任何借口隱瞞不報、謊報、拖報,隨時接受上級安全領導機構的指令。h、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應根據事故程度確定,工程施工的停運,對危險源現場實施交通管制,并提防相應事故造成的傷害;根據事故現場的報告,立即判斷是否需要應急服務機構幫助,確需應急服務機構的幫助時,應立即與應急服務機構和相鄰可依托力量求教,同時在應急服務機構到來前,作好救援準備工作:如:道路疏通、現場無關人員撤離、提供必要的照明等。在應急服務機構到來后,積極作好25、配合工作。i、事后,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要及時組織恢復受事故影響區域的正常秩序,根據有關規定及上級指令,確定是否恢復生產,同時要積極配合上級安全領導小組及政府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及處理工作。6.3.4、應急措施1)、高空墜落應急措施a、緊急救護的基本原則是在現場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并根據受傷程度進行救護。b、應配備急救箱有效急救藥品。c、出血必須先止血。傷口滲血:用消毒紗布蓋住傷口,然后進行包扎。若包扎后扔有較多滲血,可再加繃帶,適當加壓止血或用布帶等止血。傷口出血呈噴射狀或鮮血液涌出時立即用清潔手指壓迫出血點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斷,并將出血肢體抬高或舉高,以減少出血量。有條件用止血帶26、止轎。再送醫院。d、骨折急救肢體骨折可用夾板或木棍、竹桿等將斷骨上、下方關節固定,也可利用傷員身體進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動,以減少疼痛,防止傷勢惡化。開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應先止血,固守,并用干凈布片覆蓋傷口,然后速送醫院救治,切勿將外露的斷骨推回傷口內。疑有頸椎損傷,在使傷員平臥后,用沙士袋(或其它替代物)旋轉狀況兩側至頸部固定不動,以免引起截癱。腰椎骨折應將傷員平臥在平硬木板上,并將椎軀干及二側下肢一同進行固定預防癱瘓。搬動時應數人合作,保持平穩,不能扭曲。e、顱腦外傷應使傷員采取平臥位,保持氣管通暢,若有嘔吐,扶好頭部,和身體同時側轉防窒息。耳鼻有液體流出時,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輕輕27、拭去,以利降低顱內壓力。顱腦外傷,病情復雜多變,禁止給予飲食,應立送醫院診治。2)、物體打擊應急措施a、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b、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c、出現顱腦外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偶有凹陷骨折、嚴重28、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d、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e、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做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紗。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6.3.5、應急物資常備藥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繃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袋、氧氣袋、滅火器等救火物資。6.3.6、通訊聯系醫院急救中心 120 火警 119 匪警 110有關負責人電話: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