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駐地辦鉆孔灌注樁首件工程監理實施細則(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9194
2022-09-09
8頁
62.04KB
1、xx高速公路J-1駐地辦鉆孔灌注樁監理實施細則編制: xxx 審核: xxx 批準: xxx xx高速公路J-1駐地辦2012年9月17日鉆孔灌注樁監理實施細則一、 質量控制的目標值1. 成孔工藝合理、經濟,清孔質量、孔底質量符合要求,孔底沉淀層厚度滿足設計、規范要求。2. 樁孔中心位置、孔徑和孔深必須符合設計、規范要求。3. 樁基鋼筋籠的制作、安裝應符合設計、施工規范要求。嵌入承臺或系梁的錨固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同時不得小于規范規定的最小錨固長度要求。4. 樁基混凝土連續、均勻、致密,無夾層、斷樁,強度滿足設計要求。5. 樁頂標高、成樁中心坐標等滿足設計、規范要求。6. 環保成果符合要求。鉆2、孔中的泥漿要用專用的泥漿池,不得任意排放。7. 無重大安全事故。本項目地處軟基,并且樁基普遍較長,一定要注意防止人員掉入孔中,鉆機整體下沉。鉆孔灌注樁實測項目表 表-1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權值1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每孔至少兩組32樁位(mm)群樁100全站儀或經緯儀:每樁檢查2排架樁允許50極值1003孔深(m)不小于設計測繩量:每樁測量34孔徑(mm)不小于設計探孔器:每樁測量35鉆孔傾斜度(mm)1%樁長,且不大于500用測壁(斜)儀或鉆桿垂線法:每樁檢查16沉淀厚度(mm)摩檫樁設計規定,設計未規定時按施工規范要求沉淀盒或標準測錘:每樁檢查2支承樁不大于3、設計規定7鋼筋骨架底面高程(mm)+50水準儀:測每樁骨架頂面高程后反算1二、 監理工作的流程鉆(挖)孔灌注樁質量監理工作流程審核開工條件,下達開工令參加設計交底、圖紙會審,學習圖紙、試樁記錄。定位放線技術復核審核施工組織設計鉆孔垂直度、深度、清孔質量控制原材料、半成品、設備儀器驗收鋼筋籠制作安裝質量控制樁基礎驗收初灌量、拔管、充盈細數控制樁基礎檢測質量控制混凝土質量控制三、 監理控制要點、方法與措施1. 事前質量控制1) 認真審核設計圖紙仔細查閱地質資料,掌握水文、地質情況,土層、巖層情況,在地質結構中是否有溶洞、很厚流砂、很厚卵石層、軟弱夾層、孤石等不良地質情況。鉆孔施工前,若發現沒有地質4、圖,應要求進行補探。開工前應認真閱讀地質剖面圖,根據不同地層選用適當的鉆(沖)孔方案,選擇適當的鉆(沖)錐(錘)、鉆進速度、泥漿性能等,并預見到鉆(沖)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以防止鉆進時的故障,加速鉆孔完成,并防止造成終孔錯誤,使樁基承載力不夠,甚至成廢樁。樁基的種類(摩擦樁、支承樁或嵌巖樁等)、樁徑、嵌巖要求(包括嵌巖深度和巖類)、樁底沉渣厚度要求等。了解下部構造、上部構造的設計概念,分析樁基設計是否存在漏洞及不合理處;認真復核樁基設計圖紙中尺寸、標高、鋼筋數量與直徑、混凝土設計強度與數量是否存在錯漏之處。若有,應書面上報業主和設計單位,以提前消除質量隱患。2) 定出樁基檢測方案與業主、質5、量監督站等商量,定出樁基檢測方法、頻率等,以書面形式向承包人公布。根據已定方案,在樁基正式施工前,要求承包人上報各座橋梁各根樁基檢測方法的方案,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承包人必須嚴格執行,中途不得隨意變更。本工程所有樁基均要求埋設聲測鋼管,施工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超聲導管的暢通無阻。3) 認真審批開工報告施工前,必須要求承包人提交分項或分部工程開工報告,監理工程師應認真審查、批復。審查內容主要包括:仔細分析承包人開工報告內的施工方案,特別是成孔方法、鉆孔機械、水上鉆機施工平臺設計方案、溶洞處理方案、清孔工藝、檢孔、灌注混凝土方案等是否能符合施工需要,是否既能保證樁基質量,又經濟,還能節省工期。審查施工進6、度計劃安排是否符合總體進度計劃要求,施工現場平面布置是否合理、適用?;炷恋呐浜媳仍O計是否合理,是否已經過中心實驗室平行試驗且已批復。砂、碎石、鋼筋、水泥等原材料是否有檢驗報告,結果是否合格。施工技術人員、機械設備等是否能滿足施工要求,是否已到位。根據本工程地質條件及鉆孔樁設計要求,可選用回旋鉆、旋挖鉆、沖擊鉆等。樁基施工前應復測承包人的中心線放樣、護筒頂標高測量是否準確?;炷恋牡倪\輸方案是否合理。施工現場必須有備用電源及備用攪拌設備,保證萬無一失。泥漿排放和環境保護方案必須可行。施工現場的安全用電和鉆機的規范操作,孔口的安全防護措施。高壓用電要有明確的操作規程和醒目標志。2. 事中質量控制7、1) 放樣后應認真復核、加以保護,在成孔過程和成孔后應經常檢驗樁孔中心的準確性,發現偏位應立即要求承包人采取糾正措施。如果樁位完全錯誤,會造成廢樁;如果樁位偏差較大,則可能成為缺陷樁2) 應檢查鋼護筒的剛度和焊接質量是否滿足規范要求3) 應檢查護筒頂高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4) 應檢查陸上護筒埋置是否牢固5) 應認真復核承包人的護筒頂標高和測繩刻度6) 應監督承包人經常檢查鉆孔支架是否平穩7) 應督促承包人根據地質情況選用合適的鉆錐8) 應檢查承包人的泥漿池設置是否符合要求,應督促承包人經常清除沉淀池中的沉渣9) 鉆(沖)孔過程中應檢查泥漿指標是否符合規范要求10) 鉆(沖)孔施工時,應督促承包人8、詳細做好施工記錄,并按要求撈取渣樣。11) 鉆孔過程中,地質變化時,應督促承包人及時調整鉆進速度12) 在輕亞粘土或亞粘土夾卵石、礫石層地質層的樁基,提醒承包人不應采用普通的鉆孔成孔工藝13) 遇軟土層,塑性土層鉆進時,應注意地下水位的影響,成孔后應測量孔徑14) 同一墩相鄰樁間距太小時,嚴禁同時進行相鄰兩根樁的施工15) 鉆進過程中應采用減壓鉆進16) 鉆(沖)孔過程中應認真觀察、檢查樁孔是否垂直,如果發現傾斜應及時加以處理17) 鉆(沖)孔過程中應認真檢查孔徑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如果發現孔徑偏小應及時加以糾正18) 摩擦樁終孔的控制要點與措施責任人要認真閱讀地質圖,仔細閱讀設計注意事項,認真9、領會設計意圖。有關責任人要根據進尺情況、返漿顏色、渣樣等綜合判斷整根樁孔地質情況。摩擦樁鉆孔施工時,應嚴禁不檢查實際地質情況,鉆到設計標高即終孔。因為如果實際地質情況與設計地質層不符,可能造成樁周摩擦力不夠,或樁底承載力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造成橋梁下沉。當發現實際地質情況比設計地質軟弱時,應嚴格按變更程序上報辦理,待方案確定后方可實施。19) 清孔的監理要點與措施鉆孔樁終孔后,應對孔深、孔徑、傾斜度進行檢查,符合規范要求后方可清孔。這些工作應抓緊進行,以免間隔時間過長,鉆渣沉淀過厚,造成清孔困難或塌孔。清孔方法有換漿、抽漿、掏渣、空壓機噴射、砂漿置換等,應督促承包人根據設計要求、鉆孔方法、機具設10、備條件和地層情況選擇適當的清孔方法。1.3.2.25鋼筋籠制作與安裝的監理控制要點與措施進場的鋼筋應經抽檢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鋼筋骨架的制作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紤]到本工程樁基較長,鋼筋籠數量大,建議采用工廠化加工,既能提高施工進度,又能保證制作質量。鋼筋籠在制作時可采用模架法和長線法。長樁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長度應根據吊裝條件確定,應確保不變形,接頭應錯開。分節鋼筋籠的對接質量和速度直接影響樁基灌注的質量和進度。骨架外側應設置控制保護層厚度的墊塊(如耳朵形鋼筋)。骨架頂端應設置吊環。樁基鋼筋籠下放前,應嚴格檢查驗收,下放時應嚴格檢查節段間接頭質量。如果鋼筋籠頂標高不正確或鋼筋籠下沉,可能使11、樁基頂預留鋼筋偏短,使其與立柱鋼筋的焊接長度不夠,或伸入承臺內的錨固鋼筋長度不夠,嚴重影響樁基的傳力效果及橋梁結構的安全性。此時,一般應將樁頭部分混凝土鑿除,按規范規定將鋼筋焊接接長,再裝模澆筑被鑿除的樁身混凝土。20)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監理控制要點與措施a) 混凝土攪拌設備的要求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攪拌機能力,應能滿足樁孔在規定的時間內灌注完畢.灌注時間不得長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時間。若估計灌注時間長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時間,則應增加攪拌機數量或攪拌機的容量,或者在混凝土中摻入緩凝劑,以延長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配備足夠的備用攪拌機,以防現用攪拌機故障,特別是很難及時修復時,否則是會發生斷樁等事故。b) 12、混凝土運輸設備的要求水下混凝土的泵送機宜采用混凝土泵,距離稍遠的宜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采用普通汽車運輸時,運輸容器應嚴密堅實,不漏泵、不吸水、便于裝卸,混凝土不應離析,否則不能采用,以免造成堵管而發生斷樁事故等。c) 導管的要求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鋼導管灌注,導管內徑為200-300mm,視樁徑大小而定,導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時期后,應對其各項質量指標認真檢查、試驗。導管要依次下放,全部下入孔內后,應放到孔底,以便核對導管長度及孔深。應進行水密承壓試驗,嚴禁用壓氣試壓。應進行接頭抗拉試驗。應進行接頭螺絲的拆卸試驗。應進行過球試驗。d) 其他要求應配備一個足夠大、設有一個出料口、能起吊的混凝土儲料13、槽,其作用是灌注首批混凝土時,在剪球后作為導管頂漏斗儲料的補充,以保證首批混凝土數量滿足導管首次埋管深度大于或等于1m的要求。若工和地點的供電不穩定,如有時會突然停電等,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應配備備用的紫油發電機組,一旦停電可以馬上放電,以防造成斷樁等事故。同樣理由,若工程用電是靠柴油發電機組發電提供,則應配備第二臺柴油發電機組,一旦原柴油發電機組出現故障時,可以啟用備用的柴油發電機組。有條件的話,現場最好配備一臺汽車吊機,以免鉆樁機故障無法正常操作時,混凝土澆灌無法繼續進行,而造成斷樁事故等。e) 水下混凝土配置的控制要點與措施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承包人在樁基施工前先完成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的試配、送駐14、地辦試驗室平行試驗等工作,并檢驗其是否符合有關要求,若符合要求,則對該配比進行批復,同意其使用,否則要重做,并暫時不能批復開工。施工時,混凝土拌制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混凝土配合比進行,不得隨意更改各種材料的用量比例,各種材料的用量計量要準確,最好使用準確的、經標定的電子自動計量系統?;炷涟韬臀镞\至灌注地點時,應檢查其均勻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應進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還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f) 首批混凝土數量的要求灌注水下混凝土時,如果首批混凝土的數量不夠,泥水可能會從導管底口進入,使首批水下混凝土灌注失敗,或混凝土內夾泥等,影響樁基質量。首批混凝土的數量應能滿足導管首次埋置深度(1.15、0m)和填充導管底部的需要,如圖所示,所需混凝土的數量可參照式2計算: VD2(H1+H2)/4+d2h1/4(式2)h1=HWYW/YC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數量(m3)D樁孔直徑(m)HWH1樁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一般為0.4m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導管內徑(m)h1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置深度H2時,導管內達到 混凝土柱平衡導管外(或泥漿)所需的高度 (m) HW井孔內水或泥漿的深度(m)YW井孔內水或泥漿的重度(KN/m)YC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g)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其他控制要點與措施剪球時,導管下口至孔底距離一般應在0.250.4之間。距離過大(大于0.4m)時,可16、能會造成導管內大量進水或首批混凝土埋置深度不夠1m,距離過小時(小于0.25m),會造成隔水栓(球)卡管事故??ü軙r,適當提高導管口至孔底距離(0.250.4m)間,然后用吊繩抖動導管或用附著式振搗器振搗。若不能下落時,則需將導管連同其內的混凝土提出鉆孔,進行清理和修改,然后重新吊裝導管,重新灌注。在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整個過程中,應專門安排一名施工人員準確、詳細做好記錄,監理工程師應進行監督和復核。記錄內容包括:樁基的編號、導管總長和節數、灌注日期及其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導管埋深(包括首批混凝土灌注后的埋深)、孔內混凝土面標高、已灌注混凝土槽數和方數、拆管時間、拆管節數和長度、灌注過程中發生的事故17、和處理情況等。監理將實行24小時全過程旁站制度。建立以高監、組長、現場監理層層把關的質量控制體系。而且應經常計算已灌注混凝土數量,根據理論灌入量和充盈系數比較核實,同時考慮到本項目樁基較深,探測砼面時要求用3mm鋼絲繩.并依此計算孔下混凝土頂面標高,當測完孔深后,應與此計算標高相對照,以避免誤測,確認無誤后再決定提管、拆管多少。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應連續灌注。灌注過程中,特別是潮汐地區和有承壓地下水的地區,應注意保持孔內水頭。水下混凝土灌注中,導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之間?;炷吝M入鋼筋籠底部時澆筑速度不能過快。為防止鋼筋籠骨架上浮,當灌注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下端1m左右時,應降18、低混凝土的澆筑速度,以減少混凝土上升的動能作用;當鋼筋骨架被埋入混凝土中4m以上時深度時,再提升導管,使導管下端高出鋼筋籠下端2m以上時,再按正常速度澆筑。水下混凝土灌注末期,漏斗底口離井口或樁頂應大于4-6m,否則會使導管內混凝土流布到導管外,并使導管外的首批混凝土頂升的超壓力不夠,使混凝土產生夾泥等缺陷?;炷恋臉俄敾炷撩鏄烁邞仍O計樁頂高出一定高度,一般為0.5m-1.0m,以保證樁頂混凝土強度不夾泥。多余部分混凝土在接樁前必須鑿除,殘余樁頭應無松散層、無夾泥等。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時間不得長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時間。否則會因首批混凝土已初凝,流動性降低,使續灌混凝土沖破頂層而上升,因而在兩層19、混凝土間形成夾泥。13)斷樁事故的處理若斷樁處于樁的下半部位或剛開始灌注不久即斷樁,可將鋼筋籠拔出,重新下鉆頭鉆進(或沖錘沖進),鉆(沖)進孔底標高后清孔、重新灌注。若斷樁處在離地面不遠處,則停止灌注。事后改用挖孔樁方式下挖至混凝土頂,見個有夾泥的頂層混凝土鑿除,然后采用空氣中灌注方法將余下樁身混凝土灌注完畢。若斷樁處在樁身中段,事后可壓入鋼護筒,并抽干孔內泥漿等,鑿除頂層不合格混凝土,沖洗樁孔,然后在空氣中繼續灌注混凝土。也可在當時故障排除后,采用第二次剪球、封底方法繼續灌注水下混凝土,但事后必須做斷樁缺陷處理,并經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五應督促留取足夠組數的混凝土試件3. 事后質量控制1) 20、澆注完成后護筒不能立即拔出,以免造成樁頭混凝土的松散.2) 應及時解除對鋼筋籠的約束,使鋼筋籠跟混凝土在后期的徐變一起變化.3) 搞好樁頭混凝土的養生工作,必要時可采取蓄水浸養.4) 及時整理內業資料,完成工序質量的鑒定,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個樁基的施工提供借鑒和參考.四、 常見的樁基質量缺陷及其處理1. 樁底沉淀過厚、橋梁結構特性等情況,采用不同的處治方案。2. 短樁事故 當樁頂標高不夠高而成短樁事故時,鑿掉樁頂松散夾泥部位(最少鑿0.51.0m),再裝模在空氣中灌注混凝土接長。 若成樁樁底標高未達到設計標高而造成短樁事故,應嚴格按照變更設計程序辦理,視地質情況、樁長和橋梁結構特性等,采取不21、同的變更方案。可能采用的方法有:若為支承樁,可先對樁底巖層取芯、做大應變檢測,視具體情況加樁、樁底持力層高壓噴漿加固、沖毀該樁返工等方法處理。若為摩擦樁,可先做大應檢測其承載力,然后視具體情況采取加樁、樁底持力層高壓噴漿加固、沖毀該樁返工等方法處理。3. 樁身有蜂窩孔洞、夾泥、斷樁等如果缺陷處離樁頂較近,且條件允許,可從樁頂往下鑿除混凝土,直到鑿除缺陷處并到密實、合格樁身處,然后安裝模板,在空氣中灌注樁身混凝土進行接長。待混凝土強度合格,且樁基經小應變檢測合格后即可使用。如果缺陷處離樁頂較遠,應在樁上鉆兩個孔到缺陷處,且在缺陷處兩孔通(或清孔后能聯通)。鉆兩個孔到斷樁處,利用兩個孔用高壓水泵對22、缺陷處進行清孔(清除夾泥等)、排渣,合格后,利用兩個孔用壓漿泵進行壓漿處理。事后經檢測合格后可投入使用,否則要沖毀重來或通過變更程序增加騎馬樁處理。4. 缺陷樁當摩擦樁已按設計標高終孔,但實際地質情況比設計地質軟弱,樁周摩擦力或樁底承載力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造成橋梁下沉,成為缺陷樁。應嚴格按變更設計程序上報辦理。可能采用的方法有:1)在樁周及樁底采用高壓旋噴水泥漿處理,以增大樁周摩擦力及樁底承載力。2)采用增加樁基數量,變更承臺方法處理。5. 混凝土強度不合格、縮頸露筋樁基經檢測合格,但混凝土試件強度不合格時,應對樁基進行抽芯檢查。若芯樣強度合格,該樁可投入使用。若芯樣強度不合格,則可以:1)當發生在樁的上部分,可采用鑿除不合格部分的樁身混凝土再接樁,待接樁混凝土強度合格則可使用。2)若發生在樁的中下部時,一般應原位沖毀重來或通過變更程序增加“騎馬樁”處理。若樁基有縮頸露筋缺陷,則按以上第(1)或(2)條方法處理。6. 樁偏位、傾斜超過規范值應報設計院驗算處理。可能的處理方法有:樁基報廢處理、增加承臺或增加承臺和蓋梁受力鋼筋,加樁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