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京滬高速鐵路架梁工程監理細則(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79925
2022-09-13
16頁
361.50KB
1、架梁工程監理細則1、編制依據1.1新建京滬高速鐵路施工設計圖等相關資料。1.2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暫行規定(鐵建設200313號)1.3京滬高速鐵路運架設備研制技術條件(高速辦函200323號)1.4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補充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1.5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3-2005)1.6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1.7新建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99)1.8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上冊)(TB10401.1-2003 J259-2003)1.9鐵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下冊)( TB10401.2-20032、 J260-2003)1.10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 6067-85)1.11鐵路架橋機架梁規程(TB/T 10401.1-2003)1.12客運專線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0-2005)1.13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暫行技術條件1.14監理規劃、監理規范等2、設架前的監理工作要點2.1施工隊伍資質的審查在箱梁架設開工之前,應檢查確認承擔架設工程的施工單位資質。證明其具備開工條件。2.2材料質量檢驗應檢查預制梁場主要臨建工程的質量并對其進行驗收,如檢查由第三方提供的龍門吊(提梁機)、梁軌幾何形狀、軌枕、道岔、鋼軌扣件和其它附件的質量檢驗合格證;檢查承包商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材質3、報告單及鋼軌探傷資料,并要求承包商提供結構尺寸和生產能力充分性的樣品檢查。如有必要,應要求承包商將樣品送往有資質的試驗室進行檢測,以核實產品質量是否滿足主要臨建工程的設計要求。2.3橋梁的驗收在橋梁運架之前,應該根據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對預制梁進行檢查和驗收,重點檢查以下內容:2.3.1質量合格證書以及其它技術文件預制梁上應有如下內容,包括銘牌。駐地監理應檢查合格證書上的簽名以及各項內容細節是否齊全,確保制梁所用的圖號和材料滿足設計和驗收標準的要求。對于和圖紙不符的預制梁以及未通過鐵道部驗收的預制梁將不予驗收。每孔橋梁左右兩片梁(橋上相鄰兩片梁)的生產日期應盡可能接近。當架梁日期是在梁制成后的304、90天內,兩片梁的生產日期間隔應該小于10天。當架梁日期是在梁制成后的90180天內,兩片梁的生產日期間隔應該小于20天。當架梁日期與梁的生產日期間隔超過180天,兩片梁的生產日期間隔應該更長一些。當架梁日期與梁的生產日期間隔超過1年,對兩片梁的生產日期間隔不做規定。2.3.2橋梁外觀質量和構造尺寸橋梁外觀質量和構造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1)外形尺寸與設計圖紙相符,誤差在驗標允許范圍內;(2)表面平整密實,無蜂窩麻面,無空洞,無掉角等缺陷,通過表面色澤可以推定所用骨料潔凈,雜質含量在規范允許范圍之內; (3)預埋件位置和尺寸符合設計要求,誤差在驗標允許范圍之內,確保支座板錨栓孔位置與設計相符5、; (4)混凝土表面裂縫在驗標允許范圍內; (5)防水層無缺陷,防水層排水坡度符合設計,防水材料應符合國家環保要求,泄水孔通暢。2.3.3橋梁配件(1)應檢查橋梁配件是否齊全、無缺損,質量是否滿足設計要求。(2)梁配件應由制梁單位供給,并應捆放于梁頂,隨同運梁車發運。2.3.4不得使用無出廠合格證或復查后發現質量不合格的橋梁。預制梁成品外觀、尺寸偏差及其他質量要求見表預制梁成品外觀、尺寸偏差及其他質量要求項次項 目要 求備 注1梁體及封端混凝土外觀平整密實,整潔,不露筋,無空洞,無石子堆壘,橋面流水暢通對空洞、蜂窩、灌漿、硬傷掉角等缺陷,需修正并養護到規定的強度。蜂窩深度不大于5mm,長度不大6、于10mm,不多于5個/m22梁體表面裂紋橋面保護層、擋碴墻、端隔墻、遮板、力筋封端和轉折器處凹穴封堵等,不允許有寬度大于0.2mm的表面裂紋,其他部位梁體表面不允許有裂紋3產品外形尺寸橋梁全長+0、-20mm檢查橋面及底板兩側橋梁跨度+20mm、0橋面及擋碴墻內側寬度10mm檢查1/4L、跨中、3/4L和兩端腹板厚度+10mm、-5mm檢查1/4L、跨中、3/4L底板寬度5mm檢查1/4L、跨中、3/4L和兩端橋面外側偏離設計位置10mm從支座螺旋中心放線,引向橋面梁高+10mm、-5mm檢查兩端梁體上拱度L/3000終張拉/放張后30d時頂、底板厚+10mm、0檢查最大誤差處擋碴墻厚度5m7、m表面傾斜偏差3mm/m檢查兩端,抽查腹板梁面平整度3mm/m檢查1/4L、跨中、3/4L和兩端保護層厚度在90%的保證率下不小于35mm,(總數600點,不同部位)跨中、兩端的頂板頂底面、底板頂底面、兩腹板內外側面、梁兩端面、擋渣墻側面和頂面各20點底板頂面不平整度10mm/m檢查1/4L、跨中、3/4L和兩端支座板每塊邊緣高差1mm用水平尺靠量支座中心線偏離設計位置3mm螺栓孔垂直梁底板螺栓中心偏差2mm指每塊板上四個螺栓中心矩外露底面平整無損,無飛邊,防銹處理4電纜槽豎墻、伸縮縫裝置預留鋼筋齊全設置,位置正確接觸網支架座鋼筋齊全設置,位置正確泄水管、管蓋齊全完整,安裝牢固,位置正確橋牌標8、志正確,安裝牢固5防水層按標準中有關規定6施工原始記錄、制造技術證明書完整正確,簽章齊全2.4架梁前路基竣工資料、橋梁墩臺竣工資料的檢查查施工單位的路基、橋梁墩臺施工的竣工資料: (1)查的路基竣工資料包括:架梁前路基工程的完成情況 (路基密實度情況,路基寬度、標高及平整度情況。駐地監理應該檢查路基寬度、標高的實測值與設計值的誤差是否在驗標允許范圍內)。(2)檢查的橋梁墩臺施工竣工資料包括:橋梁中線和跨度、橋墩以及橋臺的檢查結果;駐地監理應該重點檢查中線、標高、跨度是否在驗標允許范圍內;并檢查施工單位在橋梁工程施工期間以及施工后的測量記錄;應注意檢查橋梁墩臺的施工日期和混凝土澆注日期,確保架梁9、之前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的要求,并核實橋墩的沉降記錄。(3)檢查中如發現資料不完備或資料填寫與實際不符時,應該停止預制梁的架設,并且對復查和復測工作進行核實。(4)如果在檢查中發現有不宜架梁的情況,例如橋梁墩臺混凝土未達到規定的抗壓強度,或者路基未能按設計要求碾壓等,應推遲架梁工作,并對此進行處理,直至滿足架設條件為止。墩臺檢查:(1)檢查支座墊石尺寸,包括支座板邊距。(2)箱梁架設時有充足的地方放置臨時千斤頂。(3)支座就位前墊石的混凝土質量檢查。(4)用于校準箱梁在墩臺位置的臨時測定標記 2.4.3箱梁支座的驗收(1)箱梁支座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鋼支座,一種是橡膠支座。在架梁之前,駐地監理10、應該檢查支座類型。不同跨度和不同類型的橋梁要求使用不同的支座,駐地監理應對照設計文件檢查所選支座是否與設計文件上的規定相符,避免使用錯誤類型的支座。(2)在支座板上或橡膠支座上設置銘牌,標明支座類型和編號系統。(3)對于鋼支座,要標出其受力運動方向 (4)出廠合格證及產品檢驗報告;(5)運往工地現場所有的鋼支座板必須在工廠置于“夾具”內;(6)原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的規范。(7)橡膠盆與鋼盆的接觸必須保持緊密,否則會降低支座承載力;(8)聚四氟乙烯板和不銹鋼板的材質和加工精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有無撞傷等缺陷。2.4.4支座交付到現場時,施工單位要按照設計要求以及現行的鐵道部頒發的客運專線11、橋梁盆式橡膠支座(TB/T2331)、橋梁橡膠支座技術標準(TB/T1853)以及橋梁鋼支座要求,檢查其外觀尺寸和質量并對其進行安裝。支座板安裝前,施工單位要檢查橋跨長度,支座板位置和預埋螺栓位置、尺寸以及支撐墊石頂面高程、平整度。2.4.6每一點反向力到平均值的差應該小于5%。 2.4.7螺栓孔、隔板和支座板之間要進行灌漿,灌漿壓強大于1.0MPa2.4.8支座的種類、型號、特性、結構以及粘結性能要符合設計以及相關規范的要求。2.4.9固定支座和活動支座的定位要符合設計要求。2.4.10支座上下支座板必須保持水平,并處同一平面。活動支座應橫向準確地固定,縱向的預置活動距離要根據場地施工溫度以12、及設計施工溫度之差計算確定,明顯的收縮、徐變和撓度壓縮等均要在施工階段予以考慮。箱梁或橋梁系統的轉換完成之后,支座中線要和設計要求相符。2.4.11支座和墊石應處于平面上,不得有裂紋,支座墊石的材料及其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輔助構件必須完整,和支座之間平整或無空隙。2.4.12支座板螺栓埋入的深度和留出的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在支座及其螺栓精確定位后方可上緊支座螺栓扣件。預留螺栓孔必須用合格的材料填滿壓實。2.4.13壓漿使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2.4.14支座的安裝要與下表要求相符合。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墩臺縱向錯動量一般高度墩臺20測量高度30m以上墩臺152墩臺橫向錯動13、量一般高度墩臺15高度30m以上墩臺103同端支座中心間橫向距離偏差與橋梁設中心對稱時+30-10偏差與橋梁設中心不對稱時+15-104鑄鋼支座下座板中心十字線扭轉下座板尺寸2000mm1下座板尺寸2000mm1%邊寬固定支座十字線中心與全橋貫通測量后墩臺中心線縱向偏差連續梁或跨度60m以上簡支梁20小于60m簡支梁10活動支座中心線的縱向錯動量(按設計氣溫定位后)3固定支座上下座板中線的縱橫錯動量3支座底板四角相對高差2活動支座的橫向錯動量3上下座板及搖、輥軸之間的扭轉15板式橡膠支座同一梁端兩支座相對高差1每一支座板的邊緣高差2上下座板十字線扭轉2活動支座的縱向錯動量(按設計氣溫定位后)314、6盆式橡膠支座支座板四角高差1上下座板中心十字線扭轉1同一梁端兩支座高差1一孔箱梁四個支座中, 一個支座不平整限值37盆式橡膠支座固定支座上下座板及中線的縱、橫錯動量1活動支座中線的縱橫錯動量(按設計氣溫定位后)33架設中的監理工作要點 3.1架設前的控制點(1)箱梁出廠前應具有出廠合格證或技術證明書,產品質量應符合有關技術條件的規定。(2)架梁前應具有墩臺里程、支座中心線、支承墊石高程及預埋件等竣工資料,并由架梁單位復核。(3)各類架梁機應經過檢查、驗收和試架試驗,所有運載工具、行走道路、起重機、起重機及其它設備,均必須經過重載試驗,并有簽證記錄。如果梁上有任何的吊孔,駐地監理都要對其尺寸、15、位置、預埋件、鋼筋布置、運輸支點的位置等進行檢查,確保其滿足設計要求,最后回填這些孔洞。(4)簡支梁在裝運過程中支點應位于同一平面,同一端支點相對高差不得超過2mm。(5)預制梁的架設應符合鐵道部頒布的有關客運專線鐵路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技術條件的規定和設計要求。(6)質量規格和其它標準應該滿足設計要求。(7)墩中心線和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3.2提梁(1)在制梁場起吊預制箱梁必須使用重型龍門起重機,沿著生產線的軌道可橫向運行到線路新橋。(2)龍門吊的起重臂上的起重點要和箱梁上的錨固點距離相匹配,支撐點應該大致在同一平面,同邊的支撐點高程差別要小于2毫米。架梁時的吊裝位置要和設計要求一致。3.316、運輸和就位(1)養護和終張拉后,應該用適合提梁機絞盤起重受力點的組合模具,把箱梁吊裝到運梁車臺板上。(2)完成箱梁的最終定位后,解除起重組合模具,倒回運梁車到梁場裝載下一孔梁。3.4箱梁運輸由于梁都是從制梁場里起吊到橋面上的,因此運輸只能在在鋪設后的梁面之上進行,也就不會和公共交通發生矛盾。按指定寬度畫出橋面中心線,利用該線段運輸梁。3.5梁就位(1)開始就位的時候,架梁機的兩部主絞盤車處于最后端的位置,架梁機由其后支腿和前擺支腿支撐。(2)不能有重物通過前腿到橋下。在架梁開始之前必須核實以下情況:1)架梁機后支腿:錨固桿連接到橋面并張緊。2)架梁機前支腿:錨固桿連接到橋面并張緊。(3)然后將17、前起重臂連接到位于箱梁前端的起吊點,把后面從構架框向上抬高50毫米(見上略圖)。(4)接下來絞盤車向前運行,同時啟動運梁車上水平方向由特殊同步裝置控制的拖拉系統,確保架梁機和運梁車兩者同步運行。(5)當吊梁車沿運梁車運行接近前端支撐臂(第二起吊點),架梁機的后部起重臂連接到箱梁末端的起吊點上(見下略圖)。(6)架梁機后端從運梁車上起吊箱梁后,架梁機的前后兩部絞盤機同步向前運行,進入到架梁機的中跨部位。(7)與此同時,運梁車可以準備返回梁場。(8)箱梁到達安裝位置后,精確微調架梁機絞盤確定梁體在支座上的最終位置。(見下略圖)(9)移開工作平臺,再次檢查提前安裝好的臨時千斤頂,以便準確地承接箱梁。18、(10)然后箱梁下落到液壓千斤頂,液壓千斤頂是放置在永久性支座旁邊的(見下略圖)。(11)箱梁完成最后定位和水平找準后,可以將起吊組合模具從起吊點上退出,起調設備自行離開橋面板。(12)在同一跨度兩片梁的標高差要小于10毫米,梁的標高不得大于設計要求,并且小于設計要求的幅度不能超過20毫米。(13)箱梁梁體和墊石與支座間的灌漿厚度要大于20毫米但小于30毫米。(14)架梁完畢后,梁體要穩固,相鄰的梁體接縫要一致,梁體無損傷。3.6施工安全 每一臺絞車由兩部自動關閉引擎驅動,每臺絞盤車的行程由限位開關控制其最大的前行距離和倒行距離。另外配有超速傳感器和過載指示燈,來分別進行緊急剎車。在提升和平移19、動作之間還要有連鎖裝置。4術語、定義4.1吊梁行車:在走行系統驅動下于主梁上前后運行,吊梁行車縱移為雙軌式。共兩臺,前后布置。4.2主梁:箱行結構,是架橋機直接承受荷載的主要構件。共5節,采用拼接板栓接。4.3前支腿:為主梁前支撐點,以滿足橋梁縱坡、變跨作業和最后一孔橋梁架設需要。4.4后支腿:為閉式O型結構,滿足喂梁凈高凈空需要。4.5輔支腿:位于前支腿的前部,架梁時不受力,但在過孔、變跨、調節縱坡、調運下導梁中起著很大作用。4.6懸臂梁:為板梁式桁架結構,滿足下導梁天車前移下導梁需要。4.7下導梁天車:采用雙軌自力運行,有利于下導梁對位,滿足起升、曲線過孔需要。4.8下導梁:為箱式結構,滿20、足輔支腿臺車運行需要,下部設有八字形箱式結構,滿足下導梁調平需要。4.9型式試驗:由國家指定機構進行,架橋機設計單位和使用單位配合完成。5附件:施工流程拼裝順序 千斤頂頂梁平面位置示意圖 砂漿強度性能指標抗壓強度(MPa)泌水性不泌水2h20流動度220mm12h25溫度范圍-10+3524h40凝固時間初凝30min,終凝3h28h50收縮率256d和90d后強度不降低膨脹率0.1支座灌漿示意圖支座反力測量記錄表橋 名及中心里程架梁方向孔 跨第 孔跨 度箱梁編號架梁日期架梁天氣及溫度初次支座反力1#千斤頂支座反力(KN)四個支座反力及平均值(KN)2#千斤頂支座反力(KN)3#千斤頂支座反力(KN)4#千斤頂支座反力(KN)最終支座反力1#千斤頂支座反力(KN)四個支座反力及平均值(KN)2#千斤頂支座反力(KN)3#千斤頂支座反力(KN)4#千斤頂支座反力(KN)施工單位記錄人技術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