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公司油氣管道工程投產前智能測徑技術規定.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81692
2022-09-14
10頁
264.96KB
1、油 氣 儲 運 項 目 設 計 規 定 油 氣 儲 運 項 目 設 計 規 定 CDP-G-OGP-CDP-G-OGP-OP-071-1OP-071-1 -05-15 發布 -06-15 實施-05-15 發布 -06-15 實施 油氣管道工程投產前智能測徑技術規定 油氣管道工程投產前智能測徑技術規定 I 目 次 1 范圍.7 2 術語和定義.7 3 被檢測管道具備的條件.7 4 動力配置.7 5 檢測時機.8 6 管段劃分.8 7 檢測設備.8 8 檢測施工.9 9 變形檢測及處理.11 附 錄 A(資料性附錄)變形檢測報告.12 附 錄 B(資料性附錄)變形開挖處理作業流程.13 附 錄 2、C(資料性附錄)變形開挖驗證報告.14CDP-G-OGP-OP-071-1 7 油氣管道工程投產前智能測徑技術規定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油氣管道工程投產前智能測徑的管道具備條件、檢測時機、檢測設備、動力配置、檢測段落劃分,以及管道變形可接受的條件和處理措施。本文件適用于油氣管道工程投產前的智能測徑作業。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2.1 智能測徑 采用搭載變形感應探頭和數據采集系統的機構來檢測管道幾何變形的一種檢測方法。2.2 變形 形狀的改變,如彎曲、屈曲、凹陷、橢圓變形、波紋、褶皺或影響管道截面圓度或平直度的其他變化。2.3 凹陷 導致管道環形橫截面處直徑縮小的永久塌陷變3、形。3 被檢測管道具備的條件 3.1 應有管道施工記錄,包括焊口和彎頭編號、位置信息和壁厚數據。3.2 站間管道已經連通并埋地。3.3 管道截斷閥門處于全開狀態。3.4 管道試壓、清管合格。3.5 管道應具備臨時或永久收發球筒。3.6 地面三樁埋設完畢。4 動力配置 應按表1的要求配置空氣壓縮機動力源,并滿足智能測徑設備能順利通過所測管道的要求。CDP-G-OGP-OP-071-1 8 表 1 智能測徑動力配置 管徑(mm)空壓機排量(Nm3/min)空壓機額定壓力(MPa)1016 以上 90120 1.6 8131016 6090 1.6 457813 3060 1.6 457 以下 204、30 1.6 5 檢測時機 油氣管道工程智能測徑作業應在管道下溝回填完成后,在管道投產前進行。6 管段劃分 選取站間智能測徑的方式,有內涂層的管道站間距不宜超過 200km,無內涂層的管道站間距不宜超過 100km。7 檢測設備 7.1 設備運行能力 檢測設備的運行能力應滿足表2的要求。表 2 設備運行能力 序號 性能 參數 1 能通過直管段最大變形 25%OD 2 能通過 90彎頭最小曲率半徑 3D 3 能通過 90彎頭最大變形 20%OD 4 連續彎頭間最小直管段長度 500mm 5 能通過最大管道斜接角度 15 6 最大運行壓力 10MPa 7 運行溫度-2070 8 運行速度 0 m/5、s5m/s 9 最大運行距離 有內涂層:200km 無內涂層:100km 10 最大運行時間 120h 11 能通過的管道設施 等徑三通(帶擋條)、法蘭、主管道閥門 12 定位功能 120h 示蹤能力 注:OD 為管道外徑 CDP-G-OGP-OP-071-1 9 7.2 設備檢測能力 檢測設備的檢測能力應滿足表 3 要求。表 3 設備檢測能力 類型 檢測閾值 精度 凹陷 0.2%OD 0.2%OD 橢圓度 0.4%OD 0.3%OD 軸向定位精度 -距離最近環焊縫0.1m 周向定位精度 -10 采樣間隔 3.5mm 置信度 85%注:OD 為管道外徑 8 檢測施工 8.1 資料收集確認 應按6、第 3 章要求收集資料,并應收集下列信息:a)臨時收發球筒安裝的焊口編號(即被檢管段的首尾焊口);b)該段管線上的連續焊口信息(焊口編號、焊口坐標);c)該段管線上的彎頭、彎管信息(角度、方向);d)該段管線上的連續鋼管信息(位置、規格、管號、單根管長、相對長度累計等);e)該段管線沿線高程數據;f)清管試壓掃水記錄;g)清管器運行過程中的壓力波動;h)測徑鋁板的損傷情況。8.2 現場作業準備 8.2.1人員、場地應按下列要求準備:a)臨時收發球筒尺寸應滿足智能測徑檢測器的要求;b)設備進出場道路應暢通;c)干線截斷閥應全部打開。8.2.2人員、設備應滿足下列要求進場:a)進場前應向業主報批智7、能測徑方案,并辦理相關開工手續;b)應遵守工作場所制度,并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安全教育;c)到達現場的設備卸載過程要防止設備、物資損壞并擺放在安全位置;d)臨時收發球筒裝置應選擇在地勢較高,且 50m 內沒有建筑物和人口的區域內,并設置警示標志、警示隔離帶;e)手機、對講機等通訊設備已經準備就緒并經過測試,溝通渠道暢通。8.2.3相關設施應按下列要求安裝:a)臨時收發器筒及連接管道的設計壓力不低于空壓機最大輸出壓力;b)臨時收發球筒及連接管道的安裝應按照被檢測項目的相關要求執行;CDP-G-OGP-OP-071-1 10 c)發球端連接的空壓機,應能按智能測徑檢測器運行排量的要求持續穩定輸8、送壓縮空氣;d)發球筒上應安裝壓力表持續監測壓力;e)臨時收發球筒使用前應進行試壓,與主管線焊接收發球筒的焊縫必須保證滿焊;f)收發球筒上的螺栓全部上滿,滿足施工安全和質量要求;g)連接到管段的臨時管件和收發球筒設施處于良好狀態,收發球設施安裝方式參見圖 1。圖 1 臨時收發工藝連接示意圖 1和2空壓機;3空壓機注氣匯管;4發球筒;5注氣閥門;6發球端壓力表;7檢測器;8被檢測管道;9收球筒;10收球端壓力表;11排氣閥門 8.2.4 檢測設備應滿足按下列要求:a)檢測器機械安裝應安全可靠;b)檢測器電氣連接應完好;c)檢測器外部電纜捆扎應牢靠;d)測量里程輪外徑,磨耗大于 0.5mm 時應更9、換新輪,檢查里程輪轉動狀態應靈活;e)對電氣部分測試,應工作可靠;f)對各變形探頭應進行量化標定;g)對定位跟蹤系統應進行狀態測試。8.3 檢測器發送 8.3.1 檢測器發送前應進行清管器清管驗證,清管器應無障礙通過被檢測管段。8.3.2 檢測器發送應滿足以下要求:a)檢測器準備完畢后,打開被檢管段首端安裝的發球筒盲板,利用起吊設備將檢測器放置于發球筒側,利用專用頂杠將檢測器頂入發球筒內發送位置,然后關閉發球筒盲板并鎖緊全部盲板螺栓;b)啟動空壓機發出檢測器。檢測器的平均運行速度宜控制在 3km/h5km/h 之間。檢測器運行期間,末端收球筒上的放空閥門排氣應順暢;c)使用跟蹤定位儀確認檢測器10、已經發出。CDP-G-OGP-OP-071-1 11 8.4 檢測器的跟蹤與監控 8.4.1 在檢測器運行過程中,應對發球端、閥室、收球端進行壓力監控,隨時掌握檢測器運行壓差及變化情況,檢測器運行壓力不應超過管道設計壓力;當檢測器發生卡阻情況,宜根據運行情況采取調整檢測器上下游壓差的辦法解卡,此方法無效時,采取割管取檢測器的辦法處理。8.4.2 可選擇在管道沿線裸管、隧道、開挖的監聽坑、閥室等特殊地點進行定點跟蹤監控。應在檢測器上安裝信號發射器,使用信號接收器在管道正上方進行輔助定點監控。檢測器的運行位置可按公式(1)計算。L=(vt)/(Se)公式(1)其中:L檢測器距發球筒的距離,單位為米11、(m);v空壓機的排量,單位為標準立方每小時(Nm3/h);t檢測器運行時間,單位為小時(h);S管段截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e無量綱系數,其值為檢測器后的絕對壓力(kg/cm2值)。8.5 檢測器收取 確認檢測器到達收球筒后,應及時通知發球端停止空壓機運行,對管線進行放空。打開收球筒后將檢測器拉出,吊裝離場。8.6 數據下載及確認 檢測器收取后進行外觀檢查,并進行數據下載和確認。9 變形檢測及處理 9.1 檢測單位應在 7 個工作日內出具變形檢測報告,變形檢測報告應包含下列內容:a)所有深度大于等于管道外徑 2%的變形數據;b)檢測器運行數據;c)檢測出的管道變形信息,包括:變形的類型12、變形量、相對變形量、周向位置、管號、管節長度、上游焊口號、下游焊口號、距上(下)游環焊縫距離、鋼管類型及備注等內容;d)檢測結論;e)變形檢測報告的內容參見附錄 A。9.2 對檢測發現的深度大于等于管道外徑 2%的凹陷應參照附錄B的要求進行開挖驗證,并編制變形開挖驗證報告,變形開挖驗證報告的詳細內容參見附錄C。9.3 開挖驗證后的變形處理 9.3.1滿足下列條件時需作換管處理:a)影響焊縫處管子曲率的凹陷(包括制管焊縫和現場連接焊縫);b)外觀可見金屬損失且深度大于等于管道外徑2%凹陷;c)位于管道順時針周向10點至2點位置,凹陷深度大于等于管道外徑2%;(只指出周向位置不能確定具體位置,還13、應指出方向及零點位置,建議按順氣流方向,管頂端為零點位置)d)經檢測發現存在裂紋的凹陷;e)由于管溝內存在石塊、凍土等硬物引起的深度大于等于管道外徑2%且小于管道外徑4%的凹陷;f)深度大于等于管道外徑4%的凹陷。CDP-G-OGP-OP-071-1 12 附 錄 A(資料性附錄)變形檢測報告 A.1 檢測報告的內容 檢測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a)概述 b)檢測器運行數據 1)工程及管道描述 2)檢測器運行技術指標 3)檢測過程 c)變形檢測結果 變形檢測結果應按表 A.1 的要求填寫。表A.1 變形檢測結果 序號 類型 變形量(mm)相對變形量(%OD)檢測里程(m)管號 周向 位置(h:mi14、n)管節長度(m)上游焊口號 下游焊口號 距上(下)游環焊縫距離(m)鋼管類型備注 CDP-G-OGP-OP-071-1 13 附 錄 B(資料性附錄)變形開挖處理作業流程 B.1 現場開挖及初步的檢測和測量 B.1.1 開挖并暴露變形處的管道表面,手工清理去除變形表面泥土和松散材料,變形兩邊至少暴露2倍管徑的長度。B.1.2 目測變形區域防腐層是否破損,變形處是否存在腐蝕、溝槽、裂紋。如果存在,詳細記錄所含缺陷的類型、尺寸、形狀和位置。B.1.3 對變形進行多個角度的拍照,留下圖像資料。B.1.4 詳細測量并記錄變形尺寸,包括:變形的軸向長度、變形頂點處的深度、變形周向寬度、變形頂點到焊縫的15、軸向距離。注1:如變形處存在巖石,應進行清理。由于巖石去除后的回彈因素,變形的幾何尺寸將發生變化,因此巖石去除后需對變形進行重新檢查和測量。B.2 防腐層拆除 B.2.1 拆除變形區域的防腐層,對變形進行外觀檢查和量測。B.2.2 清理管道表面并進行處理。B.3 變形處的環境清理 如果變形是由于巖石擠壓造成的,在去除巖石約束物時,由于管道自身重力的下沉可能會對管道造成再次的損傷,因此去除巖石時需使用外部支撐物,對管道變形兩端的豎直方向給予支撐;如果使用手提沖擊鉆去除巖石時,應小心避免損傷管道。CDP-G-OGP-OP-071-1 14 附 錄 C(資料性附錄)變形開挖驗證報告 C.1 開挖驗證報告的內容 開挖驗證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a)概述 b)變形開挖驗證點測量工作描述 1)變形開挖驗證點測量時間表 2)測量變形點使用的儀器 c)變形測量結果統計表 變形測量結果應按表 A.2 的要求填寫。表 C.1 變形測量結果統計表 序號 類型 檢測里程(m)管號 周向(h:min)檢測變形量(mm)檢測相對變形量(%OD)實測變形量(mm)實測相對變形量(%OD)變形回彈量(%OD)變形成因照片 d)變形開挖驗證點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