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竣工報告(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81699
2022-09-14
21頁
68.54KB
1、*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竣工報告*20XX年X月目 錄目 錄3緒 言1第一章工程施工技術規范1一、施工依據主要技術文件及規范1第二章工程概況2一、工程概況2二、主要施工條件及特點3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4一、施工測量控制方案4二、施工方法及施工基本要求5(一)施工順序5(二)施工方法6第四章 工程質量管理措施9第五章 確保安全生產的保證措施10一、保證安全生產的組織措施10二、安全管理及安全檢查制度11三、保證安全施工生產的管理措施14第六章 工期保證措施15第七章 文明施工、消防保衛的保證措施15一、現場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5二、現場消防保衛措施16第八章 完成工程量16第十章 結論17 緒2、 言*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施工任務由:*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項目部承擔,我項目部全體人員用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克服了施工區復雜的施工條件給生活和施工帶來的種種困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質量、安全保證的相關措施,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本次施工任務。*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合同工期為:2011年2月23日至2011年6月23日,合同工期總日歷天數120天;實際施工期為2011年3月3日至5月4日,歷時63天。第一章工程施工技術規范一、施工依據主要技術文件及規范 1、*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2)3、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3、規范(GB 50202-2002)4、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5、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DZ/T0218-2006)6、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7、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888、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 J119-2001)9、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10、安全生產管理辦法(KK/)11、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竣工驗收及質量檢驗評定(試行)(2006)12、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文件13、甘肅省建設項目(工程)竣工驗收暫行辦法第二章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一)工程基本情況1、工程概況:下猴子村危巖體和滑4、塌體治理工程,位于甘肅省*,距離武都城區26.9km,地理坐標為東經1044148,北緯333059,交通十分方便,有G212國道可直接到施工區域。甘肅省*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區山體屬典型的中山地貌類型,山體高度約200m,地形相對高差140m,平均坡度約4050,坡體上部較陡立,下部相對平緩,局部有鷹嘴崖。斜坡中上部發育貫穿裂縫多條,裂縫寬度230cm,主要可分為3段,每段2030m不等,累計長度大于50m。裂縫深度變化較大,約35m不等。該工程區斜坡全長約310m,主要可分為5片危巖體。主要治理措施:(1)、針對1#、2#、3#、4#、5#危巖體采用主動防護網攔護危巖體落石隱患。(2)、5、針對1#、2#、3#、4#、5#危巖體在坡體中下部采用環形被動防護網攔護,進一步阻攔危巖體及其下坡面產生的落石危害。我單位于2011年3月1日進駐施工現場,2011年3月3日監理部下達開工令,至2011年5月4日按合同工期提前完成全部施工任務。完成建筑工程總投資:貳佰叁拾玖萬陸仟貳佰壹拾伍元零肆分(¥2396215.04元)。2、地質情況(1)、該危巖體治理項目,斜坡整體基巖產狀2030510,巖層反傾,主要由中厚層志留系灰巖和板巖互層,呈整合接觸,無發育斷層從斜坡通過,坡體表面巖體呈強風化中風化,較破碎,巖石強度較低,大部分為坡積物,巖性與母巖相同。(2)、該危巖體無明顯地下水,無整體滑動痕6、跡,說明整體山坡穩定性較好,山體整體滑坡的可能性較小,局部殘坡積層穩定性較差,易發生落石掉落現象。3、結構特點本工程為危巖體加固治理工程,抗震設計按八度地震烈度設防,以柔性網防護工程技術措施進行地質災害治理。4、材料要求各種規格的柔性防護網及配件采取工廠標準化生產,施工現場組裝。二、主要施工條件及特點1、施工條件(1)、本工程總工期2個月,工期要求緊。在施工期間,主要以春季、夏季施工為主,雨水較為充足。(2)、本工程組織施工合理,計劃安排緊湊,流水作業清晰得當。(3)、工程施工區域在G212國道旁,材料進場條件較好。(4)、水泥從武都縣城購買,機械運輸至現場,運距26.9km。(5)、砂產地距7、現場20km,采用機械運輸。(6)、現場水電較為不便。2、施工特點(1)、施工現場位于下猴子村上部山坡上,坡下村民及村民房屋較多,安全施工要求高。(2)、工程施工區位于山坡上,基本無道路通行,所有施工材料均需要二次搬運,施工難度較大。 (3)、危巖體防治難度大,對施工自身協調安排和安全防護要求高。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一、施工測量控制方案(一)、技術依據1、本工程設計圖紙2、建設方提供的定位放線參考點及相關數據。3、工程測量規范。(二)、導線閉合測量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定位放線參考點進行導線閉合測量,根據施工平面布置設置測量中轉點(標高控制點),施工區域定位放線。測量成果報監理、業主單位進行審8、核后,對設置的測量中轉點(標高控制點)采用埋設水泥樁或挖坑現澆砼標樁進行保護設置。(三)、原始剖面測量用建設單位提供的定位放線參考點及測量成果中轉點(標高控制點)對施工區域原始坡面地形進行剖面測量,測量成果報監理、業主單位進行審核。(四)、剖面測量利用建設單位提供的定位放線參考點及測量成果中轉點(標高控制點)對施工區域根據設計要求對危巖體進行剖面測量,測量成果報監理、業主單位進行審核。(五)、定位放線利用建設單位提供的定位放線參考點及測量成果中轉點(標高控制點),根據施工設計要求,對攔擋墻進行測量定位放線,測量成果報監理、業主單位進行審核。(六)、標高控制方案1、本工程設置二個以上的標高控制點9、,其作用:一是供相互校核,二是施工現場的任何位置都能同時后視到二個標高控制點,三是滿足現場施工的需要。2、標高控制點設置在施工區域附近,有利于保護和利用。(七)、質量保證措施一是各種測量儀器、工具須經校驗后 才可用于測量。二是測量工作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三是導線閉合誤差滿足規范要求。四是用于定位放線、剖面測量的各有關數據經檢查無誤,對測量數據進行復核,報監理、業主單位進行審核,簽字確認后才能用于施工。二、施工方法及施工基本要求(一)施工順序 本工程共安裝RXI100型被動防護網840M2,GPS2型主動防護網4610M2。1、被動防護系統鋼柱基礎的位置,確定上拉錨桿及側拉錨桿孔孔位后即可進行錨10、桿鉆孔或混凝土澆筑工作,待以上工序完畢后既進行錨桿的安裝及錨固灌漿,養護24小時后,即可進行鋼柱、上拉錨繩、下拉錨繩、支撐繩的安裝;其后進行防護網的安裝;防護網安裝完畢后,再進行格柵網的安裝。2、主動防護網的基礎錨桿孔及上拉、側拉、錨桿孔的施工,施工完后再分別進行錨桿安裝、錨固灌漿、養護、防護網安裝。防護網自上而下的進行安裝。(二)施工方法RXI-1001、按設計并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對鋼柱和錨桿基礎進行測量定位。2、基座錨固(1)基座位置的地面(或基礎面)應平整,基座平面與地面(或基礎面)應保持水平。如果地面(或基礎面)凹凸不平,可用M20水泥砂漿抹平。(2)在基座頂部預埋地腳螺栓錨桿。3、錨桿11、孔的灌注(1)灌注應采用水泥砂漿,水泥標號不應低于425,宜采用中細砂,粒徑一般不大于2.5mm,使用前應過篩。(2)砂漿配合比:砂漿標號不應低于M30,水泥:砂宜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為0.450.5。(3)灌注采用人工注漿。4、基座安裝:將基座套入地腳螺栓并用螺帽擰緊。5、鋼柱及上側拉錨繩安裝:(1)將鋼柱順坡向向上放置并使鋼柱底部位于基座處;(2)將上拉錨繩的掛環掛于鋼柱頂端的掛座上,然后將拉錨繩的另一端與對應的上拉錨桿環套連接并用繩卡暫時固定(設置中間加固和下拉錨繩時,同上拉錨繩一起安裝或待上拉錨繩安裝好后再安裝均可);(3)將鋼柱緩慢抬起并對準基座,然后將鋼柱底部插入基座12、中,最后插入連接螺桿并擰緊;(4)通過上拉錨繩來按設計方位調整好鋼柱的方位,拉緊上拉錨繩并用繩卡固定。6、側拉錨繩的安裝:安裝方法同上拉錨繩,只是在上拉錨繩安裝好后進行。7、上支撐繩安裝:將上支撐繩的掛環端暫時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裝時為每一段的起始鋼柱)的底部,然后沿第1根鋼柱將支撐繩并放置于頂部的掛座的內側。在第二根鋼柱處,將支撐繩放在掛座內側;在第三根鋼柱處,將支撐繩放在掛座內側;如此安裝支撐繩在基座掛座內側,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鋼柱并向下繞至該鋼柱基座的座上,再用繩卡暫時固定;拉緊支撐繩并用繩卡固定;在距鋼柱40cm處用一個繩卡將兩根上部支撐繩相互連接(僅用30%標準緊固力)。8、底部支撐繩安13、裝:將第一根支撐繩的掛環掛于端柱基座的掛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統走向的方向上調直支撐繩并放置于基座的下側。在第二個基座處將支撐繩放在掛座內下側,;在第三個基座處,將支撐繩放在掛座內下側;如此安裝支撐繩在基座內下側,直到本段最后一個基座并將支撐繩纏繞在該基座的掛座上,再用繩卡暫時固定;拉緊支撐繩并用繩卡固定;按上述步驟安裝第二根支撐繩,但反向安裝。在距鋼柱40cm處用一個繩卡將兩根底部支撐繩相互連接(僅用30%標準緊固力)。9、環形網的安裝:將環形網按組編號,并在鋼柱之間按照對應的位置展開;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鋼繩穿過環形網上緣網孔(同一跨內兩張網同時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臨近鋼柱的頂端,另一端通過另14、一根鋼柱掛座繞到其基座并暫時固定;用緊繩器將起吊繩拉緊,直到環形網上升到支撐繩的水平位置為止,再用多余的繩卡將網與上支撐繩暫時進行松動聯結,同時也可將網與下支撐繩暫時聯結以確保縫合時更為安全,此后起吊繩可以松開抽出;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全部環形網暫時掛到上支撐繩上為止,并側向移動環形網使其位于正確位置;將縫合繩按單張網周邊長的1.3倍截斷,并在其中點作上標記;環形網的縫合:從系統的一端開始,先將縫合繩中點固定在每一張網的上緣中點。從中點開始用一半縫合繩向左逐步將網與支撐繩纏繞在一起,當到達柱頂掛座時,將縫合繩從掛座的前側穿過(不能纏繞到掛座上),轉向下繼續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基座掛座,直到跨越環形網下15、緣中點1m為止,最后用繩卡將縫合繩與環形網固定在一起,繩卡應放在離縫合繩末端約0.5m的地方。縫合繩的另一半從網上緣中點開始向右縫合,直到與另一張網交界的地方轉向下將兩張網縫合在一起,當到達下支撐繩時轉向該張網縫合,當兩個方向縫合繩有0.5m交錯后,可分別將縫合繩固定在環形網上。環形網也可以采用下支撐繩直接穿過環形網的方式安裝,縫合繩則在環形網左右側固定在環形網上。10、格柵安裝:(1)格柵鋪掛在環型網的內側,并應疊蓋環型網上緣,用扎絲固定到網上;(2)格柵底部應沿斜坡向上鋪設0.20.5m左右,并為使下支撐繩與地面間不留縫隙,用一些石塊將格柵底部壓住;(3)每張格柵網間疊蓋約10cm;(4)16、用扎絲將格柵固定到網上,每平方米固定約4處。GPS21、放線測量確定錨桿孔位(根據地形條件,孔間距可有0.3m的調整量) , 2、按設計深度鉆鑿錨桿孔并清孔,孔深應比設計錨桿長度長5cm以上,孔徑不小于42;當受鑿巖設備限制時,構成每根錨桿的兩股鋼繩可分別錨入兩個孔徑不小于35的錨孔內,形成人字形錨桿,兩股鋼繩間夾角為1530,以達到同樣的錨固效果;3、注漿并插入錨桿(錨桿外露環套頂端不能高出地表,且環套段不能注漿,以確保支撐繩張拉后盡可能緊貼地表),采用標號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漿,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漿或水灰比0.450.50的純水泥漿,水泥宜用425普通硅17、酸鹽水泥,優先選用粒徑不大于3mm的中細砂,確保漿液飽滿,在進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漿體養護不少于三天;灌漿采用人工灌漿。4、安裝縱橫向支撐繩,張拉緊后兩端各用24個(支撐繩長度小于15m時為2個,大于30m時為4個,其間為3個)繩卡與錨桿外露環套固定連接;5、從上向下鋪掛格柵網,格柵網間重疊寬度不小于5cm,兩張格柵網間的縫合以及格柵網與支撐繩間用1.5鐵絲按1m間距進行扎結(有條件時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將格柵網置于支撐繩之下);6、從上向下鋪設鋼繩網并縫合,縫合繩為8鋼繩,每張鋼繩網均用一根長約33m(或27m)的縫合繩與四周支撐繩進行縫合并預張拉,縫合繩兩端各用兩個繩卡與網繩進行固定聯結18、。第四章 工程質量管理措施我院成立了下猴子村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項目部,管理下猴子村危巖體和滑塌體地災治理項目。1、施工前,認真學習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質量、安全規定。2、認真檢查和處理作業區的危石,施工機具應布置在安全地帶。3、施工前在作好技術交底的同時,進行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前,對所用安全設施、安全用具進行仔仔細細的檢查,杜絕事故隱患。4、所有施工機具使用前檢查試運轉,方能專人使用。5、處理機械事故時,在設備停機時檢查,維修。6、堅持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教育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及事故調查處理制度,把各項安全施工指標層層分解到班組,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7、施工現19、場設置明顯的安全標志。進入現場設立“必須戴安全帽”標志等等。安全標語要規范。8、堅持“三不”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9、進入施工現場的一切人員必須戴安全帽。高空作業必須戴安全帶。10、施工現場文明整潔,材料、設備、機具堆放有序,各工序各完成后即使清理場地。材料按不同種類,規格掛牌堆放。第五章 確保安全生產的保證措施一、保證安全生產的組織措施我院嚴格按照安全管理體系及程序文件執行,現場實行全封閉管理,防止閑雜人員進入施工場地造成人身傷亡。1、安全管理目標:安全事故頻率降低2以內,杜絕重大傷亡事故。2、建立健全各級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實行層20、層安全責任制,明確操作人員、管理人員及領導干部安全責任制。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3、建立完善以項目經理為首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安全生產管理活動,承擔組織領導安全生產的責任。組員由現場管理人員及生產班組長,每周開展二次安全檢查活動,發現問題,立即整改。4、建立二級安全交底責任制。根據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要求,結合院有關安全規定及章程,工人進場前,先進行一次有關施工結構、現場周圍環境、安全操作規程等有關規定的教育活動。在每道工序操作之前,由項目部組織施工員、專職質安員對操作班組進行分部分項書面和口頭安全技術交底,并進行抽查和操作過程中的檢查,做到安全生產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人人21、有責。5、建立安全制度落實責任制。安全檢查的主要內容有:查管理、查制度、查作業面、查隱患、查整改落實。檢查的主要形式:有普遍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著重做好日常工作中的三檢查,即作業前檢查、作業中檢查、作業后檢查,做到安全生產以預防為主,如進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高空臨邊作業必須系安全帶等。6、建立安全保證體系,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及時管理、及時檢查。杜絕安全隱患。二、安全管理及安全檢查制度1、安全管理制度 (1)、分部工程安全交底制度:對分部工程必須有書面安全技術交底及記錄,并履行交底簽字手續。(2)、安全檢查制度:每周兩次安全檢查制度,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及時整頓,防患于未然。(3)、安全教育22、制度:對進入施工現場的操作人員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建立班前安全活動制度,并有安全活動記錄。(4)、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所有特種作業人員,要求必須持證上崗,不得使用未經培訓特種作業的人員操作。(5)、施工現場有安全警示標志。(6)、建立了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并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保證體系框圖安全保證體系思想保證組織保證制度保證提高全員意識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各項安全生產制度承包責任制施工技術安質科獎罰分明獎罰分明獎罰分明獎罰分明安全第一安全為了生產各工種安全生產制度月季年安全檢查制度安全總結評比制度總目標:杜絕重大傷亡事故,消滅因工死亡事故,年重傷率控制在0.23、4,嚴防高空墜落等各類事故發生經濟保證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圖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項目部質安科安全管理小組項目部安全監察員:施工隊專職安全員:2、安全技術交底制度(1)、由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對新進場人員進行工程概況安全防護、工程進度以及建筑常識進行教育,并有學習人員履行簽字手續。(2)、施工員對新進場人員進行入場教育,包括勞動紀律學習、公司勞動制度、勞保制度、各工種操作規程等學習。(3)、懸掛標志牌,用以警示。3、定期安全檢查制度項目部為了安全生產,消除事故隱患,減少事故損失和造成不良影響,制定強硬的安全檢查制度,對查出的隱患必須定人、定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由施工員負責及時進行復查達到合格,對出現24、違章作業、違犯勞動紀律的行為作嚴肅處理。(1)、積極配合上級部門的檢查,并做好安全檢查記錄。(2)、每兩周由項目經理組織進行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檢查,為加強安全管理與防護提供依據。三、保證安全施工生產的管理措施1、安全管理(1)、安全生產責任制各級領導、部門及相關人員嚴格執行院關于安全責任制的規定,企業全體職工都應牢固樹立“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思想觀念,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落實好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并認真考核;落實好各種安全技術規程。該工程配合專職安全員一人,負責工程項目安全管理工作,項目經理確保單位工程安全達標及經濟承包合同的安全生產指標。(2)、目標管理根據公司確定的安全25、管理目標,傷亡控制指標防止重傷事故發生,杜絕死亡事故、重大機械事故。一般事故頻率控制在3%以內。落實考核辦法,對責任目標按承包協議進行考核,實行獎罰制度。(3)、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做到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交底要全面,針對性要強,交底履行書面簽字手續。(4)、安全教育堅持安全教育制度,對新進場工人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組織學習本工種安全操作規程,提高人的安全素質,增強防范能力,做到特種作業持證上崗。(5)、特種作業持證上崗從事特種作業人員都是經特種作業培訓人員,并持證上崗。(6)、工傷事故處理發生傷亡事故后,應立即報告領導,填表并及時上報。重傷或重大傷亡事故,應立即將事故概況報告企業26、主管部門、行業安全管理部門和當地勞動、公安、人民檢察院及工會。事故的調查處理,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按時下列步驟進行:迅速搶救傷員并保護好事故現場;組織調查組;現場勘察;分析事故原因、確定事故性質;根據事故分析的原因,制定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的措施;寫出調查報告事故的審查并結案。(10)、安全標志施工現場在醒目的地方掛設安全標志。安全標志要嚴格按照總平面圖布置,以便查遺補缺。第六章 工期保證措施1、領導班子配置:配備強有力的高素質項目管理班子,項目經理全面負責工程質量、工期和經濟效益,對履行合同條款負有直接責任。2、施工進度管理:強化計劃管理,制定切實可行、有明確控制目標的施工網絡計劃,并隨施工27、進度的變化,及時對網絡計劃進行高整。3、制定獎罰制度:分階段制定目標責任狀,用經濟手段對管理人員、施工班組進行經濟獎罰,增強施工人員的工期意識。4、抓緊施工工期,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七章 文明施工、消防保衛的保證措施在本工程施工期間我院自始至終都做好了對現場文明施工、現場環境保護及現場消防保衛的管理工作。受到了當地群眾贊揚。一、現場文明施工保證措施(一)、場容管理 1、施工現場周圍封閉嚴密。2、施工現場大門醒目處設置標志牌,其內容如下:工程名稱:建筑面積、造價、建設和監理單位。工地管理人員姓名: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掛設:施工總平面圖和施工進度網絡圖、安全措施、文明施工措施28、及經濟技術指標計劃表。施工區域和生活區域應明確劃分,設置標牌,標明場容場貌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一律佩帶身份卡,質量員佩帶紅底,白字袖標,安全員佩帶綠底、白字袖標。現場設置質量和安全警示牌。(二)、施工現場治安保衛組織成立以安全員為組長,三名著裝統一的專業人員為組員,對現場進行巡邏,引導村民安全通行、制止閑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確保安全的施工環境。二、現場消防保衛措施1、確定專人負責消防保衛工作,施工隊實行對項目部班子負責的保衛工作制度。2、配備并及時檢查各種消防設施,以備萬一。第八章 完成工程量受*委托,由*承擔的*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我院在進入現場施工前,根據審查通過后的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29、了施工組織設計,嚴格按照施工圖設計審查會的要求對本工程進行施工。主要工作量均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工序完成。完成建筑工程總投資:貳佰叁拾玖萬陸仟貳佰壹拾伍元零肆分(¥2396215.04元)。表81 實際完成工程數量一覽表序號項目名稱計量單位設計工程量實際完成工程量1危石清理M310019524.5m錨桿工程根5145443GPS2型主動防護網M2443046104BXI-100型被動防護網M28408405裂縫夯填M2501256裂縫灌漿M31025第九章 治理效果、社會效益通過對*危巖體和滑塌體的治理取得了以下效果和效益:通過治理,消除了威脅*安全巨大隱患。通過治理,把黨和國家對災區人民的關懷真30、真切切落到了實處,消除了*村民及下猴子村小學全體師生對危巖體隨時可能墜落的恐慌,對促進社會安定起到了積極作用。第十章 結論自5.12地震后,在國家投入大批災區重建資金的前提下,經過項目主管單位的有效控制、監理單位的認真監督、施工單位的精心組織及廣大施工人員的辛勤勞動和努力,*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已如期竣工,關鍵部位和重要工序均按程序會同各方進行了嚴格檢查驗收。工程施工有關結論如下:(1)*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施工質量及完成工作量符合設計要求。(2)在陡崖、峭壁的復雜施工條件下,工程施工歷時63天,如期竣工。在工程施工期間,未發生一起質量事故或安全事故。(3)*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施工組織措施、技術得當,施工質量合格率100。(4)*危巖體和滑塌體治理工程,消除了*村民及下猴子村小學全體師生對危巖體隨時可能墜落的恐慌,對促進社會安定起到了積極作用。(5)本工程在施工期間,得到了*的大力支持、幫助,得到*監理的現場監督和認真檢查,使該治理工程得以順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