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水庫左右岸基礎處理工程監理實施細則(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奈何
編號:582567
2022-09-14
20頁
318.54KB
1、水利水電集團目 錄第一章 編制目的和依據41.1編制說明與目的41.2編制依據4第二章 鉆孔異常現象與地質初步判定52.1返水呈黃色52.2不返水或返水小且不掉鉆52.3掉鉆52.4塌孔52.5涌水5第三章 灌漿方法與步驟63.1 返水呈黃色63.2不返水或返水小且不掉鉆83.3掉鉆103.4塌孔123.5涌水12第四章 灌漿施工過程質量控制124.1 質量要求124.2 質量控制手段或方法13第五章 附則14第一章 編制目的和依據1.1編制說明與目的武都水庫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巖溶極為發育,在灌漿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掉鉆、鉆進中進尺加快、塌孔、漏水、涌水、耗漿量大、多次復灌無法達到結束標準等異常2、現象。為了能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在武都水庫建設管理局建管部的組織和各參建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次專題討論、研究,提出了多種處理措施。為了便于現場技術、施工和監理等人員針對上述現象采取相應的辦法和措施進行科學灌漿,經參建各方多次討論并制定本實施細則。本實施細則適用于武都水庫帷幕灌漿目前已經出現的異常孔段處理,不盡之處另行研究決定。1.2編制依據 編制依據主要有:(1)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6294);(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DL/T 51482001);(3) 武都水庫工程大壩帷幕灌漿施工技術要求川設武(基2008)01號;(4) 武都水庫右岸3、F5斷層帷幕灌漿施工技術要求川設武(基2009)02號;(5) 武都水庫工程底層帷幕灌漿深層巖溶處理施工與技術方案研究會會議紀要; (5) 相關合同文件;(6) 參建單位類似工程施工經驗。第二章 鉆孔異常現象與地質初步判定帷幕灌漿鉆孔時,因為地質條件復雜,鉆孔時顯示出不同的現象,現場人員應在帷幕灌漿鉆孔記錄表中詳實記錄。目前本工程可溶巖帷幕灌漿鉆孔中反映為以下幾種異常現象:2.1返水呈黃色現象:鉆孔返水呈黃色且鉆進進尺短暫變快后恢復正常時,可以初步判定此段鉆孔遇到溶蝕裂隙且夾有黃泥或黃色泥沙(即充填型溶蝕裂隙);若鉆進進尺依然較快且進尺長(大于0.5m),可初步判定該段為充填型溶穴(腔、洞)。4、要求:對鉆孔遇到充填型裂隙的情況,繼續鉆進至設計段長或小于設計段長,進行裂隙沖洗、灌漿;對充填型溶穴(腔、洞),應繼續鉆進至溶穴(腔、洞)的底板,探明其高度。2.2不返水或返水小且不掉鉆現象:若鉆孔時不返水(或返水小)且鉆孔進尺沒有明顯變化,可初步判定為溶蝕裂隙型;要求:需在鉆孔周圍或相鄰的洞室內檢查有無漏水點。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鉆灌段長,并進行裂隙沖洗、灌漿;灌漿時漏水點冒濃漿立即封堵。2.3掉鉆現象:鉆孔過程中鉆機無負荷,初步判斷為溶洞(腔)。要求:立即探明掉鉆高度(采用提引器和加鉆桿的方式),直至脫空底部,然后繼續加桿鉆進,探明底部是否存在充填物。若有充填物,探明其厚度和充填物性狀,采取處5、理措施。2.4塌孔現象:鉆進過程中,孔壁坍塌,縮徑。具體表現為提鉆后鉆具不能到底、過程中卡鉆。要求:若出現塌孔現象,應立即停止鉆進,根據返水顏色和巖心判斷塌孔原因,并縮短段長(按實際情況定)。2.5涌水現象:灌漿段鉆孔結束后,孔內有水涌出。要求:測定涌水量和涌水壓力,并記錄。第三章 灌漿方法與步驟3.1 返水呈黃色按5:1純水泥漿液開灌,按實際最大壓力進行,根據設計技術要求進行漿液變換。最濃漿液大于30L/min或者注入量干耗量超過400kg/m,采用水泥粉煤灰混合漿液(粉煤灰摻量按水泥量的30%控制)灌注,降壓限流。具體為:(1)在最大壓力下降低20%,灌注1小時。若壓力無明顯升高或注入率無6、明顯降低,再降低當前壓力的20%,灌注1小時后,若壓力無明顯升高或注入率無明顯降低,即待凝8h。在上述過程中,若壓力有升高或注入率有降低的趨勢,繼續灌注(但是必須分級升壓,暫按0.5Mpa控制),直至結束,不得待凝。(2)待凝后復灌,采用5:1水泥漿開灌,如果壓力和注入率與待凝前相近,即改用待凝待凝前水灰比灌注。如果壓力和注入率比待凝前升高和降低,則采用水泥漿灌注,但要分級升壓(分為0.5Mpa、1.01.5Mpa、2.02.5Mpa、3.03.5Mpa、4.04.5Mpa五級)。若此時壓力小于1Mpa,則采用水泥漿摻砂灌注,直至灌漿壓力達到1.0 Mpa后待凝,待凝時間8h。在灌漿過程中,若7、出現相鄰孔段冒水、冒黃泥等情況,應一直灌注,直到被串孔返濃漿。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同時灌注;否則應將被串孔堵塞,按照上述要求進行灌注。灌漿材料:水泥漿、水泥粉煤灰混合漿液(粉煤灰摻量按水泥量的30%控制)、水泥漿摻砂(摻砂量可按水泥量的15%、30%、50%、70%、100%)等。 流程圖見圖1圖1 返水呈黃色灌漿流程圖3.2不返水或返水小且不掉鉆如果不返漿,采用水泥漿摻砂灌注,直至回漿且壓力1Mpa,待凝8h。如果有返漿且壓力1Mpa,確保一定流量的回漿量,利于孔內充分循環。按5:1純水泥漿開灌(防止多條細小裂隙造成不返水現象),根據設計技術要求進行漿液變換至最濃漿液。最濃漿液大于30L/8、min或者注入量干耗量超過400kg/m,采用水泥粉煤灰混合漿液(粉煤灰摻量按水泥量的30%控制)灌注,首次灌注10t干灰量后,待凝8h。待凝后復灌,采用5:1漿液,如果壓力和注入率與待凝前相近,即改用待凝前水灰比灌注。如果有回漿,在保證有回漿的情況下灌注干灰量10t后,摻加水玻璃灌注(方法1:灌注混合漿液。水玻璃摻加水玻璃的摻加量按照試驗確定;方法2:采用水玻璃和水泥漿液分開灌注。為了現場便于操作,根據現場攪拌槽容積定為:先灌注200L水玻璃,然后緊接著灌注水泥漿液400L),待凝8小時。 在灌漿過程中,有壓力升高趨勢的情況下,必須采用分級升壓的方式(按0.5Mpa)。灌漿材料:純水泥漿液、9、水泥粉煤灰混合漿液(粉煤灰摻量按水泥量的30%控制)、水泥漿摻砂(摻砂量可按水泥量的15%、30%、50%、70%、100%),水泥漿摻水玻璃等。流程圖見圖2 圖2 不返水(含返水小)且不掉鉆灌漿流程圖3.3掉鉆掉鉆0.5m以下,直接采用水泥漿摻砂(可采用孔口加砂,摻砂量可按水泥量的50%、70%、100%)。(1)有回漿后,采用水泥粉煤灰混合漿液(粉煤灰摻量按水泥量的30%控制)灌注,要盡量保證有回漿,干灰量達10t后摻加水玻璃灌注(方法1:灌注混合漿液。水玻璃的摻加量按照試驗確定;方法2:采用水玻璃和水泥漿液分開灌注。為了現場便于操作,根據現場攪拌槽容積定為:先灌注200L水玻璃,然后緊接10、著灌注水泥漿液400L),待凝8小時。(2)待凝后復灌,采用5:1純水泥漿液,如果壓力和注入率與待凝前相近,即改用待凝前水灰比灌注。如果有回漿,在保證有回漿的情況下干灰量10t后摻加水玻璃灌注(方法1:灌注混合漿液。水玻璃的摻加量按照試驗確定;方法2:采用水玻璃和水泥漿液分開灌注。為了現場便于操作,根據現場攪拌槽容積定為:先灌注200L水玻璃,然后緊接著灌注水泥漿液400L),待凝8小時。掉鉆0.5m以上,根據實際情況先采用水泥漿摻砂,干灰量達10t后,無回漿的情況下,根據鉆孔深度、掉鉆高度和施工作業條件,擴大孔徑,回填高流態混凝土等。回填飽和后,按照設計技術要求灌注純水泥漿,有回漿后,采用水11、泥粉煤灰混合漿液(粉煤灰摻量按水泥量的30%控制)灌注。施工過程中,參數和待凝時間按照上條執行。流程圖見圖3 圖3 掉鉆灌漿流程圖3.4塌孔砂層:根據塌孔情況和砂層厚度確定段長,控制2m左右,采用清水沖洗,直到返水清潔,采用純水泥漿灌注。若可灌性差,即采用濕磨水泥或化學漿液灌漿。具體處理措施專題研究決定。軟弱地層、破碎巖層: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段長灌注。施工措施根據孔內的情況按照第3.1、3.2、3.3條進行處理。具體處理措施專題研究決定。3.5涌水在有涌水的孔段,灌漿前需測記涌水壓力和流量,通過采取縮短段長、加大灌漿壓力、純壓式灌注、PVC管代替射漿尾管下入孔段灌注,摻加速凝劑、延長持續灌漿時間12、和待凝時間等控制措施來確保此類灌漿孔的施工質量效果。 灌漿過程中,每隔1015min測定一次漿液濃度。當發現回漿變濃時,應加強漿液濃度檢測的頻率,并形成記錄。回漿變濃時,灌漿應換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漿進行灌注,若效果不明顯,延續灌注30min,即可停止灌漿。提高灌漿壓力(設計壓力 +涌水壓力);提高結束標準,必須進行屏漿4小時以上,以遏止涌水;必要時采用閉漿作為屏漿的補充手段,閉漿待凝2448 小時。第四章 灌漿施工過程質量控制4.1 質量要求1.1 孔位偏差10cm;帷幕灌漿孔口段孔徑91mm;終孔孔徑56mm;帷幕灌漿壓水檢查孔及先導孔76mm;抬動觀測孔91mm。1.2 孔斜帷幕灌漿鉆孔孔斜13、按下表控制 帷幕灌漿孔孔底允許偏差 (單位:m)孔 深2030405060允許偏差單排孔0.250.450.701.001.40二或三排孔0.250.500.801.151.801.3 實際灌漿孔段段長與設計灌漿段長相差不得大于20cm(遇異常情況縮短段長時除外),終孔標準按設計技術要求執行;終孔孔深不得小于設計孔深。1.4鉆孔沖洗:回水清潔,孔內沉淀小于20cm1.5漿液變換1.5.1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少時,或當注入率保持不變而灌漿壓力持續升高時間,不得改變水灰比;1.5.2 當某一級水灰比漿液注入量達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1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顯著改變時,應改濃一14、級水灰比漿液;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可根據情況越級變濃。1.6灌漿壓力:灌漿壓力應盡快達到設計壓力,但對于注入率較大(第三章所述情況除外)或易于抬動的部位應分級升壓。1.7 灌漿結束標準:按設計技術要求執行,當注入率不大于1L/min時,繼續灌注90min后結束灌漿。1.8 底層帷幕灌漿孔終孔標準:(1)終孔段灌前壓水試驗的透水率q3Lu;(2)終孔段水泥干耗灰量50kg/m;(3)終孔上一段的灌前透水率5 Lu,干耗灰量200kg/m4.2 質量控制措施與方法4.2.1 灌漿施工實行許可制度。鉆孔布置完畢、質檢人員校核孔位后,填報許可證,通知現場監理復核及時開孔,孔位誤差小于10cm15、;開鉆前,質檢人員要檢查鉆機是否周正、穩固,確保孔斜滿足設計技術要求,鉆孔過程中應每10m測斜一次。接觸段灌漿栓塞必須置于混凝土內,灌前栓塞安裝和灌后孔口管安裝過程必須在質檢人員和監理人員的旁站下進行,并作專門記錄。鉆孔過程中施工方應實時詳細記錄鉆桿長度,以便于控制孔深和段長。段長控制在5m,誤差小于20cm(異常情況除外)。現場質檢人員應負責檢查孔深和鉆桿長度,并簽字確認。監理人員根據情況隨機進行抽檢,終孔必須通知監理人員進行檢查。結束鉆孔后立即進行鉆孔沖洗,直到返水清潔,并作記錄。4.2.6 裂隙沖洗和簡易壓水可合并進行,尾管距孔底不得大于0.5m,但異常情況下可不下入尾管,例如涌水孔段。16、4.2.7 定期(半個月)系統校核壓力、流量傳感器,壓水過程中進一步檢查壓力、流量傳感器與壓力表,讀取的數據要一致;同時檢查灌漿設備的工況,對于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的,要及時維修,否則不予施工。4.2.8在灌漿過程中,如出現壓力表和記錄儀數據不一致或實際灌漿情況與資料不一致等情況,中斷自動記錄,采用手工記錄。該段結束后,應及時查找原因予以解決。4.2.9 正常孔段灌漿要盡快升至設計壓力,異常孔段按照第3章相應要求執行。4.2.10嚴格執行準灌證制度和工序質量三檢制,準灌證必須每完成一道工序后如實填寫,經質檢人員簽字確認后交現場監理人員復核簽認后方可進行施工作業。第五章 附則5.1 本實施細則自2010年7月10日起試行。5.2在執行過程中,不盡之處及時研究、補充完善。5.3本實施細則解釋權和知識產權歸編寫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