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及以上輸變電工程驗收管理辦法(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3085
2022-09-14
13頁
39KB
1、輸變電工程驗收管理辦法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我司110kV及以上輸變電工程啟動驗收與試運行管理,適用于我司管轄范圍所有新建、擴建的110kV及以上輸變電工程。 2 規范性引用文件供電企業規程匯編 110kV及以上送變電基本建設工程啟動驗收規程供電企業規程匯編 110kV500kV架空送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電生2007 225 號 省電力有限公司電氣設備質量檢測管理辦法電生2005139號 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設備交接和預防性試驗規程(試行)DL/T782-2001 110kV及以上送變電工程啟動驗收規程 DL/T 5161.15161.17-2002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Q/FJ202、06-2004 省送變電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監督實施細則(試行)Q/FJ20024-2004 電網送變電工程啟動試運及竣工驗收管理規定(試行)電基建20081022號 省送變電工程階段性質量監督檢查大綱(2008版)電基建200910號 省電力有限公司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管理規定3 職責110kV及以上輸變電工程啟動驗收,由公司領導主持。4管理內容與方法4.1 送變電基本建設工程啟動驗收凡110kV及以上的輸變電基建工程,包括已運行線路的升壓,在投入生產運行之前,必須按部頒110kV及以上送變電基本建設工程啟動驗收規程及電網送變電工程啟動試運及竣工驗收管理規定(試行)(電建20054號)進行啟3、動驗收。技改工程的啟動驗收可參照執行。4.1.1 啟動驗收的目的和要求啟動驗收的目標是以設計文件、規程規范、制造廠技術資料為依據,對竣工的基本建設工程和生產準備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以保證工程質量合格,運行安全可靠和經濟合理。并通過啟動驗收,總結經驗,改進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凡110kV及以上的輸變電工程,須按照省送變電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監督實施細則(試行)(Q/FJ2006-2004)和 關于印發省送變電工程階段性質量監督檢查大綱(2008版)的通知(電基建2008 1022號)認真做好質量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檢查內容詳見附件驗收過程中發現施工及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分別加以解決,或由啟動驗收委員會責4、成有關單位限期完成。工程按設計要求建成并自檢合格后,由監理單位在施工單位三級(班組、部門、公司)自檢的基礎上對工程進行初檢,合格后由監理單位向建設單位提交設備具備驗收條件的申請報告。工程驗收檢查組根據監理單位書面申請、監理報告及相關資料(清晰的試驗數據記錄、設計修改通知單及其執行情況等)組織設計、施工、運行等有關單位對工程進行初步驗收、整理資料,為啟動驗收委員會的工作做好準備。不能有效提交上述資料的工程,驗收組可不予安排驗收。其驗收工作主要內容包括以下:4.1.1.1 對工程竣工預驗收的驗收大綱和驗收流程進行審查;4.1.1.2核查工程質量的預驗收報告;4.1.1.3組織各專業驗收檢查,聽取各5、專業驗收檢查組的驗收檢查情況匯報,審查驗收檢查報告,必要時可對新建設備進行抽檢;4.1.1.4 審查一次設備、繼電保護、通訊、自動化設備“三級驗收單”和“標準化驗收卡”;4.1.1.5 責成有關單位消除缺陷并進行復查和驗收;4.1.1.6 確認工程是否符合設計和驗收規范要求,是否具備試運行及系統調試條件;4.1.1.7 提出經小組成員簽字的驗收結論報告,提出工程質量評價的意見,并將結果向啟委會報告,為啟動驗收委員會的工作做好準備。通過啟動驗收和試運行,使運行人員熟悉操作,摸清設備特性,檢查原編寫運行規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必要時進行修訂。試運工作完成以前,全部工程和整套設備由施工單位負責,試運完6、成后即交生產單位負責。4.1.2 啟動驗收工作的組織110kV及以上送變電工程驗收,一般由公司領導主持,成立啟動驗收委員會。委員會由公司有關部門和施工(包括調試)單位的負責人、設計單位、監理部等有關方面代表組成,必要時請制造廠代表參加。啟動驗收委員會下設試運行組和驗收組,一般前者由施工單位,后者由生產單位擔任組長。啟動驗收委員會應在工程竣工前一個月組成,并于帶負荷試運完成移交生產,簽定驗收鑒定書后結束工作。我司參加驗收人員由生技部、調度所、營銷部計量中心、變電部、檢修部、調度所、安監部、保衛部、行政科組成。按照公司設備分界點規定負責各自管轄設備驗收。4.1.3 工程啟動試運行前準備4.1.3.7、1 工程啟動試運方案已經啟委會批準。4.1.3.2 工程驗收檢查組已向啟動驗收委員會報告,確認工程已具備啟動帶電條件。4.1.3.3 啟委會會議紀要中關于“啟動試運前必須完成的整改項目”已整改完畢,并經工程驗收檢查組組長簽字確認。4.1.3.4 工程啟動帶電運行令,經啟委會主任簽字后,送達調度所4.1.4 變電站的啟動試運行必須具備下列條件4.1.4.1調試、運行(包括遠動和通訊)及檢修人員均已配齊,進行了安全規程學習并經考試合格,試運行組已將啟動試運方案向參加試運人員交底。4.1.4.2 生產單位已將運行所需的規程制度(含運行規程)、系統圖表、記錄表格、安全用具等準備好,投運的設備已命名和標8、志編號。4.1.4.3投入使用的建筑工程和生產區域的設施,變電站的內外道路、上下水道、防洪工程等均已按設計完成并經驗收合格。生產區域的場地平整,道路暢通,平臺欄桿和溝道蓋板齊全,有礙試運行的腳手架、障礙物、易燃物、建筑垃圾等已清除。4.1.4.4 變壓器參數應有實測數據,記錄齊全。4.1.4.5 設計規定的所有設備及其保護(包括通道)、自動裝置、綜自系統及相應的輔助設施均已裝齊,調試、整定合格且調試記錄齊全。驗收中發現的缺陷已經消除,具備投入運行條件。4.1.4.6 各種測量、計量儀表裝置齊全,符合設計要求。4.1.4.7所有電源、照明、通訊、通風等設施按設計要求安裝完畢,能正常投入使用。4.9、1.4.8 消防設施齊全,符合設計要求,并經檢驗具備使用條件。4.1.4.9 變電站已安裝防誤裝置且已驗收合格。4.1.4.10 具備必需的備品及工具。4.1.5 變電站的啟動試運行4.1.5.1 啟動驗收委員會的試運行組應按調度下達的啟動試運行方案,經啟動驗收委員會批準后,按照批準方案進行啟動試運行。4.1.5.2 按照試運行方案,變壓器按額定電壓沖擊合閘五次,帶負荷運行二十四小時,如運行正常,試運行即告完成。由于客觀原因不能帶滿負荷時,試運負荷由啟動驗收委員會確定。4.1.5.2 二十四小時試運行完成后,應對各項設備作一次全面檢查,處理發現的缺陷和異常情況。對暫時不具備處理條件而又不影響安10、全運行的項目,由啟動驗收委員會規定負責處理的單位和完工時間。4.1.5.3 由于設備制造質量缺陷,不能達到規定要求,由建設單位或總承包單位通知制造廠負責消除設備缺陷,施工單位應積極配合處理,并作出記錄。4.1.5.4 試運行過程中,應對設備的各項運行數據作出詳細記錄。4.1.5.5 啟動過程中,新設備主管單位應加強啟動范圍內一次、二次設備的巡視檢查,發現設備有異常情況或者測試人員在測試時認為試驗設備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向啟委會匯報。由啟委會下達中止試驗的命令,并通知啟動試運組對有異常情況的設備組織搶修。當危及人身或設備安全的緊急情況時,變電站運行值班人員可不經指令,自行拉開試運行設備的電源開關11、。4.1.5.6 啟動調試期間運行系統發生事故時,試運組可根據電網調度事故處理的需要向啟委會提出:中止啟動試驗、系統維持原狀或迅速將試運行設備退出運行等要求。情況緊急時,試運組可直接下達將試運行設備與運行系統隔離的操作命令,事后向啟委會匯報。4.1.6 線路試運行的條件。在線路試運行以前,啟動驗收委員會應審查批準調度下達的試運行方案,全面檢查線路及其通訊設施是否符合安全啟動試運行的要求,并應具備下列條件:4.1.6.1試運行及線路維護人員均已配齊,試運行組已將試運方案向參加試運人員交底。4.1.6.2 線路已有桿塔號、相位等標志,并經運行單位與施工單位共同檢查驗收,有礙安全運行的問題已處理完畢12、。4.1.6.3 線路上的障礙物與臨時接地線已全部排除。4.1.6.4線路上已保證無人登桿作業,且在安全距離內的一切作業均已停止,并已做好試運前的一切檢查維護工作。4.1.6.5 按照設計規定的線路保護(包括通道)和自動裝置已具備投入條件。4.1.6.6 按架空送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進行下列電氣試驗:4.1.6.6.1測定線路絕緣電阻;4.1.6.6.2測定線路參數;4.1.6.6.3核定線路相位。4.1.7 線路試運行經檢查線路已具備加壓試運行條件后,啟動驗收委員會在調度所的密切配合下,對線路進行沖擊合閘三次。線路在額定電壓下帶負荷試運行二十四小時內,如二十四小時內正常運行未曾中斷,試13、運行即告完成,線路即交由生產單位管理。工程竣工后由于客觀原因不具備帶電條件,仍應在竣工一個月內進行驗收工作。啟動驗收委員會認為條件具備,即辦理正式交接驗收手續。如啟動驗收委員會認為條件不具備時,可先將線路移交生產單位維護管理,待將來補做試運行后再辦理交接手續。4.1.8 技術資料的移交施工單位應在啟動驗收委員會確定的時間內或最遲應在試運行完成后二個月內將規定的技術資料移交生產單位。需在試運行前移交的資料,施工單位應根據生產的需要提前移交。技術資料的內容應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主要有下列各項:4.1.8.1施工單位在試運行后1個月內移交所有施工文件資料。工程啟動帶電前需移交的部分應提前移交。14、移交的資料包括設計文件、設計變更、電纜清冊、設備產品資料、合格證、工廠產品試驗檢驗記錄、工程材料質量證明及檢驗記錄、工程質量檢查及缺陷處理記錄、隱蔽工程檢查記錄、設備安裝調試記錄、試驗報告、由施工單位負責辦理的全部協議文件等。4.1.8.2 設計單位應在結束后3個月內移交全部竣工圖(5套)、設計修改通知單和竣工圖電子文檔。4.1.8.2 工程監理單位在試運行完成后1個月內移交全面監理認可文件。4.1.8.3 物資采購部門在試運行完成后1個月內提交全部設備、材料招、投、評、中標文件,合同等文件。4.1.8.4 線路交叉跨越部分之檢查記錄及簽訂的交叉跨越協議;有關機場、公路等各項協議文件;經當地政15、府批準的線路、變電站及其他輔助建筑物的建筑執照,出線走廊、線路桿塔和保線站的土地、房屋、遷墳、伐樹等的協議文件及辦理賠償的有關資料等。此項工作中由生產建設單位自行辦理的,其資料由生產建設單位整理,經驗收委員會審查后移交給司檔案室。4.1.8.5 項目負責單位試運行完成后1個月內應向生產單位移交啟動驗收委員會會議紀要、工程啟動帶電運行令、送變電工程啟動竣工驗收證書、工程啟動試運總結報告(注:以上資料均需一式兩份,供生產單位及檔案室保存。4.1.8.6 關于財務帳冊、工程決算等,按上級主管部門的規定辦理。4.1.9 關于驗收鑒定書全部啟動驗收工作完成后,驗收委員會在半個月內編寫出驗收鑒定書,并附上16、未完工程及需要處理事項的清單(包括工程項目、范圍、負責完成的單位及完工日期),分送生產、施工、設計及有關上級單位。4.2 竣工驗收階段的收尾工作為了善始善終地把輸變電工程搞好,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嚴肅認真地做好竣工驗收最后階段的收尾工作,處理好竣工驗收項目的遺留問題。竣工驗收項目的遺留問題,應由啟動驗收委員會在驗收工作完成后提交的工作文件中,提出具體處理意識,并限期完成。施工單位對施工中出現的質量缺陷、或在竣工驗收后規定的保修期限內,因勘察、設計、施工、材料設備等原因造成的質量缺陷,應由施工單位負責返修,并承擔因施工原因造成的損失。4.2.1 凡已達到竣工驗收標準的建設項目,雖然存在一項或數項17、問題,均應立即辦理驗收和固定資產移交手續。4.2.1.1 遺留尾工的項目。應根據初步設計的規定,參照實際情況(由驗收委員會提出),在限定時間內由建設單位負責建成。少量的尾工可以一次劃給生產企業負責包干實施。分別建設分期投產的項目,前一期工程驗收時遺留的少量尾工,也可以在建設后期工程時,由建設單位一并組織實施。4.2.1.2 對劃交生產企業負責包干實施的少量收尾工程,其主管部門要切實安排好所需的投資、材料、設計和施工力量,確保按期完成。通過啟動驗收或竣工驗收確定需要改進的工程,可按上述遺留尾工項目的處理辦法進行。4.2 工藝技術有問題、設備有缺陷的項目,除應追究有關方面的經濟責任外,可根據不同情18、況區別對待。4.2.1經過投運考核,確定證明設備性能達不到設計能力的項目,征得原批準單位同意后,可在驗收中根據實際情況,重新核定設計的能力。4.2.2經過投運,調整攻關一兩年后,仍不能達到設計能力的項目也應區別不同情況,經主管部門審查分別采取下列措施:原則上繼續為作基建項目調整、攻關;在短期內技術上難以突破而又不能投運的,可分別予以封存或報廢。有的項目如交給生產方面進行技術攻關更為有利,也可先辦理固定資產移交手續,由生產單位繼續攻關。5 檢查與考核5.1 本標準接受上級主管部門檢查。5.2 本標準分別納入公司有關部門工作標準和考核標準。并按供電公司獎罰管理辦法)進行考核5.3 110kV及以上19、輸變電技改工程可參照此標準。6、附錄6.1變電工程施工(安裝)單位質量監督檢查內容 (附錄A)6.2送電線路工程施工單位質量監督檢查內容 (附錄B)附錄A(規范性附錄)變電工程施工(安裝)單位質量監督檢查內容1、 土建部分1.1 第一階段:三通一平轉基礎階段 填土擊實試驗報告完整,填方區填土密實度檢測方法及取樣數量符合規范要求,試驗結果真實可信,密實度符合設計要求。 擋土墻砌筑規范,砌筑工藝符合作業指導書要求,墻背濾層做法、泄水管布設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1.1.3 對軟土地基處理的工程,監測資料完整。1.1.4 現場實測內容:1.1.4.1 擋土墻、護坡泄水管間距,隨機抽測3處。1.1.4.220、 每400平方米,深度0.5米處取土樣進行密實度試驗,隨機取點。1.1.4.3 場地標高,隨機抽測5點。1.1.4.4 場地平整度,隨機抽測5點。1.1.4.5 磚砌圍墻平整度,隨機抽測5點。1.2 第二階段:基礎轉上部階段 地基驗槽、鋼筋隱蔽、模板工程等驗收手續完備。1.2.2 各建構筑物基礎施工放樣測量記錄準確完整。 混凝土構件外觀質量符合規范要求。有創優意識,斷路器、主變等正高基礎采取成品保護措施,陽角采用倒角工藝。現場檢查2個混凝土構件。 上一階段監督檢查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 現場將對以下所列實測項目進行抽測:1.2.5.1 基礎軸線偏差,抽測5處;1.2.5.2 基礎截面尺寸、標高偏21、差,抽測3處;1.2.5.3 水泥土攪拌樁樁徑、樁位偏差,抽測3處;1.2.5.4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樁頂標高、樁位偏差,抽測3處;1.2.5.5 灌注樁樁位偏差,抽測3處;1.2.5.6 梁、柱鋼筋保護層厚度、間距偏差,柱主筋搭接面位置及搭接面間距,梁柱箍筋間距,樓板鋼筋間距,抽測3處;1.2.5.7 構支架基礎杯底標高偏差,隨機抽測3處。1.3 第三階段:土建轉安裝階段 各已完成分部、分項工程驗收記錄、隱蔽驗收記錄完整。 構支架到貨,監理、施工單位已組織驗收,對存在的缺陷處理完畢,記錄完整。 工程實體質量符合規范要求,建筑物細部構造措施符合規范要求,未發現違反強制性條文的現象。 上一階段監督22、檢查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 嚴格按照國網公司“兩型一化”的要求開展施工。 現場將對以下所列實測項目進行抽測:1.3.6.1 鋼筋混凝土構支架安裝:中心線與定位軸線位移,抽測1處;垂直偏差;抽測2處。1.3.6.2 鋼管構支架安裝:中心線對定位軸線偏移,抽測1處;根開偏差,抽測3處;桿垂直偏差,抽測2處。1.3.6.3 主變基礎、設備基礎軸線偏差、頂面標高偏差抽測3處。室內、外預埋件軸線偏差、標高偏差,抽測5處。1.3.6.4 主變、GIS基礎預埋件是否空鼓,抽測5處; 對建筑物抹灰工程、樓地面工程、門窗工程、飾面磚工程、涂飾工程、裝飾裝修細部工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筑電氣工程、通風與空調工程進23、行檢查,并抽取2項進行實測,每項實測3點。1.4 第四階段: 投運前階段1.4.1: 土建部分 .1上一階段監督檢查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 完成各單位工程質量自評。 施工遺留物等清理完畢。 戶外工程實體施工質量滿足規范要求,道路平直、彎度順暢,電纜溝蓋板鋪設平整、色澤一致、表面無明顯裂紋、缺角。有創優意識,正高設備基礎、道路等陽角采用倒角工藝。電纜溝蓋板采用工業化生產,無異型蓋板。1.4.1.5 保護帽高度一致,露出地面高度符合設計要求,采用振搗棒振搗,無太多氣孔,無蜂窩麻面,接縫均勻。1.4.1.6 場地整平標高符合設計要求,雨水口標高一致,排水順暢。1.4.1.7 對建筑裝飾細部結構、建筑觀24、感、建筑電氣工程、通風與空調工程進行檢查;屋面防水、抗震縫、伸縮縫構造施工工法滿足規范要求。 對站內道路路面寬度、路面平整度偏差進行實測(現場抽測5個點)。2、 安裝部分2.1 主變壓器及電抗器 2.1.1 安裝技術記錄、器身檢查記錄、絕緣油、干燥記錄及調整試驗記錄均合格; 2.1.2 冷卻系統無缺陷且閥門均已打開,聯動試驗正常; 2.1.3 有載調壓切換裝置的遠方及就地調整操作正確無誤; 2.1.4 本體外殼、鐵芯和夾件及中性點工作接地安裝可靠,引下線截面及與主接地網連接符合設計要求; 2.1.5 避雷器、瓷套管及互感器等安裝合格,接地符合要求; 2.1.6 防火、排油等消防設施完善,符合設25、計要求,并經消防部門驗收合格,鵝卵石充填合格; 2.1.7 溫度測控裝置完善,指示正確,整定值符合要求; 2.1.8 瓦斯繼電器及繼電保護裝置整定值符合要求,操作及聯動試驗正確; 2.1.9 本體及附件無滲漏油; 2.1.10 相位顏色標識正確、清晰。 2.2 斷路器(含HGIS、開關柜) 2.2.1 電氣連接牢固、可靠,接觸良好,接地正確、可靠; 2.2.2 斷路器及操作機構完好,無漏氣、無漏油,動作正常,“分”、“合”指示正確,無卡阻現象; 2.2.3 開關動作特性符合制造廠技術條件,電氣試驗合格; 2.2.4 戶外端子箱和機構箱密封、防潮效果良好。端子接線連接可靠,無銹蝕; 2.2.5 26、密度繼電器的報警、閉鎖定值、油位等符合規定;電氣回路傳動正確; 2.2.6 六氟化硫氣體壓力正常、無泄漏、微水符合規定,絕緣油質合格。 2.3 隔離開關 2.3.1 安裝牢固,轉動接點無卡阻,聯動閉鎖位置準確無誤; 2.3.2 抽查觸頭狀況,接觸后,觸頭壓力符合制造廠要求,三相同期合格; 2.3.3 相色標志正確,接地良好,符合規定。 2.4 互感器和電容器 2.4.1 安裝試驗合格,記錄齊全、準確; 2.4.2 無滲油、漏氣; 2.4.3 端子接頭連接可靠、正確; 2.4.4 接地連接可靠。 2.5 電纜敷設符合設計和規范規定,且排放整齊、牢固,標識齊全、清晰、正確,電纜防火封堵嚴密、可靠。27、 2.6 接地裝置的接地引線符合A類電氣裝置的接地要求,搭接長度和焊接質量滿足規定。標識顏色符合規定。必要時,對主設備或分區域接地電阻抽測,符合規定標準。 2.7 電氣試驗和繼電保護、遠動、自動化裝置調試記錄,試驗項目應齊全,試驗結果達到標準,繼電保護裝置有整定單,必要時核查個別整組聯動試驗,動作準確、信號正確。 附錄B(規范性附錄)送電線路工程施工單位質量監督檢查內容1、 第一階段: 桿塔組立前階段。1.1基礎混凝土表面平整,工藝美觀,無脹模、蜂窩、麻面、露筋1.2缺棱掉角等明顯缺陷。1.3混凝土強度不小于設計要求。1.4地腳螺栓規格,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1.5 基礎各部位標高、幾何尺寸符28、合性檢查:1.5.1 整基基礎中心位移、標高符合設計及規范。1.5.2 基礎根開及對角線尺寸符合設計及規范。1.5.3 基礎扭轉、標高、各部位幾何尺寸、頂面間高差等符合設計及規范。1.5.4 地腳螺栓露高、根開尺寸,同組地腳螺栓中心對立柱中心偏差符合設計及規范。1.5.6回填土質量符合設計及規范。2、第二階段:導地線架設階段。2.1 檢查直線塔結構傾斜符合設計及規范;轉角、終端塔結構傾斜符合設計預偏值。2.2 鐵塔螺栓匹配使用,螺栓與構件面接觸緊密。2.3 螺栓緊固率、緊固扭力值、穿向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2.4 防松、防卸裝置安裝規范。腳釘規格符合要求,無變形,安裝規范。2.5塔材齊全,型號、29、規格、彎曲度符合設計及規范;檢查塔材外觀質量,表面無刮傷、銹蝕。桿塔焊接質量符合規范要求。2.6相鄰節點間主材彎曲符合規范要求。3、 第三階段:投運前階段。3.1導線相間或二避雷線間距,弧垂允許偏差、相分裂導線同相子導線的弧垂偏差、子導線間距偏差符合規范要求。3.1.1 同一檔內每根導(地)線上接續管、補修管安裝數量、部位應符合規范規定;耐張管、接續管壓接施工符合設計及規范。3.1.2 導(地)線弧垂符合設計及規范。3.1.3 交叉跨越和對地距離符合設計規程要求。3.2附件安裝3.2.1 金具型號、規格、數量、連接符合設計。3.2.2 絕緣子型號、規格、數量符合設計,無破損,臟污。3.2.3 30、開口銷、彈簧銷齊全并開口;懸垂絕緣子串垂直地平面,偏差符合規范;防震錘、阻尼線垂直地平面,安裝符合設計及規范。3.2.4 耐張塔跳線工藝美觀,跳線及帶電體對桿塔電氣間隙滿足要求。3.2.5 間隔棒結構面與導線垂直,安裝距離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3.26 絕緣避雷線放電間隙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3.3 檢查導地線損傷及處理情況。3.4 光纜檢查3.4.1 光纜、金具型號、規格符合設計。3.4.2 光纜開盤測試、熔接,記錄齊全、符合要求。3.4.3 光纜弧垂符合設計及規范。3.4.4 光纜附件安裝符合設計及規范。3.5檢查直線塔結構傾斜;架線后,轉角、終端塔塔頂不應偏向受力側。桿塔螺栓扭力值符合要求。31、3.6 檢查線路外圍環境:對導線安全距離不足的采石場封閉情況;對導線安全距離不足的房屋拆除,協議已簽訂;導線對地及跨越物(含樹木)交叉安全距離等。3.7接地體的規格、埋深及敷設長度不應小于設計規定;接地引下線順直、服貼、美觀,無銹蝕;與接地體連接處質量符合要求;接地電阻檢測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3.8 線路防護設施檢查:3.8.1 保護帽表面平整美觀,不積水,與主材結合緊密,強度符合設計。3.8.2 基礎護坡或防護堤應牢固可靠,整齊美觀。3.8.3 排水溝、擋土墻符合設計要求。3.8.4 線路通道障礙及通信保護處理,符合設計、合同要求。3.8.5 塔腿不等高接地體連接,應有防護措施。3.8.6 塔號、相位、警示標識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