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塊開發項目工程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報告(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3357
2022-09-14
10頁
141.50KB
1、揚州花園置業有限公司“721”地塊開發項目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目 錄文字部分頁號 1前言11.1 工程概況11.2 勘察目的和任務11.3 依據技術標準12 勘察工作實施22.1 勘察方法22.2 勘探點實地定位及高程測量22.3 勘察工作量布置22.4勘察完成工作量2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33.1地形、地貌33.2場地土層分布34場地水文地質條件34.1場地水系及氣象34.2場地地下水44.3場地地下水與土的腐蝕性評價45 巖土參數的統計與選用45.1巖土參數的統計45.2土層參數選用45.3土層物理力學指標45.4 地基土承載力及變形參數56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56.1場地穩定性、均勻性與適宜性2、評價56.2 場地地基的地震效應66.3 地基土的分析與評價66.4 地基基礎方案66.6設計與施工的建議77 結論與建議77.1結論77.2 建議7圖表部分表格標準貫入試驗分層統計表靜探分層統計表圖件 圖號1、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表12、勘探點平面位置圖23、工程地質剖面圖363 4、鉆孔柱狀圖64905、靜力觸探單孔曲線柱狀圖、圖例911196、土工試驗成果報告表1201247、綜合壓縮試驗曲線圖1258、綜合顆粒分析曲線圖126 - 2 -揚州花園置業有限公司“721”地塊開發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工程編號:2012-06-06 )71前言1.1 工程概況受業主揚州花園置業有限公司委托,3、我單位承擔了“721” 地塊開發項目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該開發項目位于揚州城北區,花園路東側、太平北路西側、古運河南側。該開發項目地塊分A、B、C、D、E五個地塊。A區:規劃建筑22棟(1536編號),611層,地下車庫46741平方米,車庫底面標高擬定6.80米,分為東西兩車庫(2、3車庫編號);B區:規劃建筑3棟(3739編號),311層,地下車庫4722平方米,車庫底面標高擬定6.80米(4車庫編號);C區:規劃建筑14棟(114號),23層,地下車庫3856平方米,車庫底面標高6.80米(1車庫編號)。D區、E區為道路、綠化、公共用地。場地原為群發化工廠區,現已拆除,地形較平坦,交通方4、便,見建筑物與勘探點平面位置圖。建筑最大高度36.00米,最大柱間距4.50米,單柱最大軸力設計值約為2000KN。結構類型:框架、磚混結構,基礎形式:垡板基礎。本次勘察階段為詳細勘察。該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三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地基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本工程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據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第3.0.2條、4.0.3條第二款,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該建筑物變形特征預測為上部建筑物荷載的差異及地基土軟硬差異引起地基壓縮沉降量的不同,進而引起地基的沉降差或建筑物開裂傾斜。 本次勘察采用北京坐標系,黃海高程,高程引測點在場地中原5、群發化工傳達室室內地坪上,標高8.40m,擬采用天然地基及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垡版基礎。1.2 勘察目的和任務本次勘察為巖土工程詳細勘察階段,其目的旨在查明擬建場地勘探深度內的地基土分布規律、工程地質特征及其主要物理力學性質和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對地基穩定性和均勻性作出評價,為地基基礎設計及基礎施工提供地質資料和巖土參數。根據規范和委托方提出的詳細勘察要求,本次勘察的具體任務為: (1)查明場區地形地貌,場內地層結構、類別、分布、厚度及特征,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2)查明場地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和巖土參數。(3)查明場地地下水類型和埋藏條件6、,提供地下水位及變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提供場地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和地基變形參數。(5)對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作出評價;劃分場地類別,對可能液化的砂性土進行液化判定。(6)據建(構)筑物特點和場地地質條件,提出經濟合理的基礎設計方案和設計施工所需巖土技術參數,并提出基坑支護與開挖設計方案和所需巖土技術參數。對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1.3 依據技術標準(1)擬建物總平面布置圖(業主提供)(2)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009版)(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5)土7、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6)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8)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 J220-2002)2 勘察工作實施2.1 勘察方法2.1.1 鉆探使用GXY-1及SH-30型鉆機及配套設備,采用機械回轉鉆進、套管與泥漿結合護壁的施工工藝,開孔直徑130mm,終孔直徑110mm,施工現場技術人員跟班作業,現場指導,控制每一回次進尺,并即時進行地質編錄、鉆探記錄。2.1.2 取樣本次勘察布置了部分取土、標貫孔,嚴格控制原狀土樣的取樣質量。要求標貫間距2.0m左右,主要土層每層取樣數量應68、個,對淺部軟土采用靜壓法薄壁取土器取樣,對一般粘性土和砂性土采用重錘少擊法對開式取土器取樣。所有樣品均現場標識,并采取防曬、防震、防失水措施,及時送檢測中心試驗。2.1.3 原位測試本次勘察原位測試采用標準貫入試驗和靜力觸探兩種方法。(1)標準貫入試驗用于判別飽和砂性土的地震液化;判定地基土密實程度,并按地區經驗確定承載力。進行試驗時,要求在砂(粉)土層中試驗間距不超過1.5米,粘土層中2.0m左右,主要土層中試驗次數應6次。試驗時采用42mm觸探桿、錘重63.5kg(自由下落,落距76cm)。先用鉆具鉆至試驗位置以上15cm處,將貫入器打入土層15cm(不計擊數)后,記錄每打入10cm的錘擊9、數,累計打入30cm的錘擊數為標準貫入擊數。當土層堅硬、密實,未到30cm即達50擊時,記錄擊入深度并終止試驗,并按有關公式換算為相當于入土30cm時的標準貫入擊數。(2)靜力觸探本次靜力觸探采用手搖靜力觸探,單橋探頭,探頭在測試前進行了率定。測試采用連續貫入,貫入速率1.2m/min左右,每10cm采集一次應變值,探頭率定系數2.8483,記錄儀型號為LMC-J110。2.1.4 土工試驗土工試驗按照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進行。試驗項目:粘性土為含水量、重度、液塑限、常規壓縮、直剪快剪等試驗項目;砂土做顆粒分析等試驗項目。含水量采用烘干法、密度采用環刀法、液限采用710、6g瓦氏圓錐儀法、塑限采用滾搓法。壓縮試驗采用快速法。抗剪強度試驗:采用直剪快剪法。2.2 勘探點實地定位及高程測量勘探點實地定位由我院測量技術人員根據業主提供的總平面設計圖,根據甲方提供的控制點,用GPS放出,所有勘探點的實地位置是根據勘探點與控制點的相對位置尺寸測放??碧近c孔口高程是在勘探點定位的同時采用水準儀實測。本次勘察采用北京坐標系,黃海高程,高程引測點在場地中,群發化工傳達室室內地坪上,其高程8.30m,。2.3 勘察工作量布置2.3.1勘探點的布置勘探點由我院根據業主提供的建筑物總平面位置圖和擬建建筑物的性質,按中等復雜地基,樁基要求布置,沿建筑物周邊線及柱軸線布置。場地范圍共布11、置268個勘探點。其中機鉆孔98個,靜力觸探孔170個;各勘探孔布置詳見“建筑物與勘探點平面位置圖”。2.3.2 勘探點深度的確定(1)勘探點深度自天然地面起算。(2)勘探點深度是根據場地地基條件,建(構)筑物結構荷載,按天然地基及樁基和復合地基確定??咨?5.045.0米,滿足設計要求。2.4勘察完成工作量2.4.1外業勘探工作量我院于2012年6月20日進場,投入兩臺SH-30型、兩臺GXY-1型工程鉆機和2臺單橋靜力觸探,于2012 年7月16日完成野外作業。具體完成工作量見表1。表1序號工作項目單位完成工作量備注1測量定點點268孔位及高程采用GPS測放2機鉆孔孔96進尺3850m觸探12、孔172進尺6695.0m3取樣原狀樣筒1504擾動樣筒5測試標貫點次22332.4.2室內試驗工作量 室內土工試驗與野外勘察同期進行,于6月25日完成全部土工試驗工作,并提交了試驗成果報告。具體完成工作量見表2。表2序號工作項目單位完成工作量備注1常規組1502壓縮項1500.050.4壓力范圍6個0.8MPa壓力范圍3直剪快剪天然組1374直剪固快組165顆分次46篩分、密度計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3.1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揚州城北區,花園路東側、太平北路西側、古運河南側。原為群發化工廠區,現已拆除,自然地形較平坦,因拆除廠房堆積建筑垃圾,使得場地稍有起伏。交通方便。地貌單元隸屬于長江級階地13、平原地貌。3.2場地土層分布根據野外勘察揭露、現場測試及室內試驗成果分析,勘探深度范圍內巖土層自上而下描述如下:層雜填土(Q4ml):表面以建筑垃圾為主,松散,不均勻,垃圾直徑從幾厘米至幾米不等,下部為粉土及塊石及原建筑基礎,有一定化學污染,局部有刺激性化工氣味。厚度:1.104.50米,平均2.49米,層底標高:3.307.54米,平均5.80m;層底埋深:1.104.70m,平均2.49m。層粉土(Q4m)::灰、灰黃、灰黑色,中密,很濕,切面無光澤,搖振反應中等,干強度低,韌性低。偶夾軟塑灰黃色粉質粘土,局部有刺激性化學氣味。該層土因原廠房施工原因,場區內部分分布,部分確實,厚度:0.414、02.80m,平均1.52m;層底標高:3.525.82m,平均4.59m;層底埋深:2.404.50m,平均3.69m。層粉砂夾粉土(Q4m)::灰色,中密,飽和,顆粒由石英、長石及云母片組成,顆粒呈亞圓形及次棱角狀,分選性一般,級配一般,粉土中密,很濕,切面無光澤,稍有搖振反應,低干強度,低韌性。該層土場地內普遍分布,厚度:3.006.60米,平均4.68米,層底標高:-1.301.45米,平均0.01m;層底埋深:6.009.70m,平均8.28m。-1層粉質黏土(Q4l)::灰、灰黑色,軟塑,切面無光澤,無搖振反應,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該層土只在場地西北角分布,其分布范圍在1、2、315、4、5、6、15、16、17、18、21號樓及A區地下室(編號2號地下室)西北角及北邊沿區間,西部15號樓處最深,達23.5米,向東逐步變淺并消失,為古沖溝分布,分布范圍內其土層層底坡度較大。厚度:0.5015.0米,平均5.83米,層底標高:-15.27-1.15米,平均6.01m;層底埋深:9.3023.501m,平均4.40m。層粉質黏土(Q4m):黃、褐黃色,硬塑,切面光滑,無搖振反應,高干強度,高韌性。該層土場地內西北角因古沖溝分布原因而較薄,其它部位普遍分布。厚度:0.8015.9米,平均10.24米,層底標高:-15.84-9.29米,平均-11.71m;層底埋深:17.50216、4.50m,平均20.00m。層粉質黏土(Q4m):黃、褐黃色,硬塑,切面光滑,無搖振反應,高干強度,高韌性,偶夾塊狀鈣質結核,結核直徑約5厘米。該層土該層本次鉆探未鉆穿,最大揭露厚度27.50米。場地地層的分布情況詳見附圖工程地質剖面圖。4場地水文地質條件4.1場地水系及氣象場地地下水蘊藏豐富,屬孔隙潛水。場地地處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寒夏熱和雨熱同步等特點,但也常出現春寒多雨、梅雨集中、臺風暴雨、颶風冰雹、低溫霜凍等災害性天氣,累年平均降雨量1033.2mm;累年最大年降雨量1645.1mm(1991);累年最大月降雨量533.0mm(1991.07)17、累年最大日降雨量214.2(1972.07.03)蒸發量(mm)累年平均蒸發量1423.8mm累年最大年蒸發量1768.2mm(1978)。地下水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及地表水的入滲,排泄主要為大氣蒸發及植物蒸騰作用。場地原為化工企業,土層及地下水有一定的污染。場地北側為古運河,河水位標高約4.00米。4.2場地地下水4.2.1場地地下水類型及水位本次勘探深度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孔隙潛水,由填土、粉土及粉砂構成含水層。勘探期間為豐水季節,初見水位埋深一般在1.501.80米(標高6.50m)之間,穩定水位埋深一般在1.401.60米(標高約6.70m)之間,地下水水位隨季節變化有0.8m左右的升降幅18、度。本地區歷史最高洪水位8.16米(黃海高程),場地歷史最高地下水位標高約7.50m隨著降水而變化,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反應敏感,水位變化大,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在埋深1.2米左右,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在埋深0.80米至1.00米左右,呈冬季向夏季漸變高的趨勢。地基基礎設計水位、抗浮設計水位均可按標高7.00m米考慮。4.2.2土層滲透性評價層耕土層滲透性一般強,富水性較好;、層粉土、粉砂透水性強,富水性好,給水性快。第、層為透水層,滲透系數經室內試驗為層:垂直6.0210-4,水平1.5710-4cm/s;層:垂直4.3010-3,水平1.5910-3cm/s,層以下為隔水層。4.319、場地地下水與土的腐蝕性評價4.3.1場地地下水腐蝕性評價擬建場區為濕潤區,上部土層為飽和的強透水層,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 50021-2001 2009版附錄G.0.1判定場地環境類型為II類,且具長期浸水和干濕交替。因場區內原為化工生產區,業主很是重視,為此專門委托專業單位對場區進行化學環境及腐蝕性進行評價,具體評價結論及防腐措施詳見專業單位的評價報告。4.3.2場地土的腐蝕性評價因場地內原化工生產區,層粉土經長期淋濾作用,其土層已被污染,業主擬對該層土采取挖除措施。5 巖土參數的統計與選用5.1巖土參數的統計土層劃分以地質單元相同、物理力學性質相近為原則。土層參數統計時,按土層性質進20、行分類統計。各項物理力學指標的平均值采用算術平均法計算。標準值采用平均值乘以統計修正系數。如指標樣本數不足6組時,只給平均值,不計算標準值。數據統計方法用三倍標準差法,按工程地質亞層作為統計單元,對單元體內各項指標逐項檢查、分析,剔除個別異常數據,然后由微機進行數據統計,提供各工程地質亞層主要指標的范圍值、樣本個數、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統計結果詳見附件 “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指標統計表”。統計修正系數公式為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009版)14.2.4-1、14.2.4-2:k=rsm、 rs =1(),式中正負號按不利組合考慮。5.2土層參數選用評價各土層性狀的指標,21、如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孔隙比、液性指數等選用平均值。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計算需要的巖土指標,如土層壓縮性(土層壓縮系數、壓縮模量)選用平均值。按承載力極限狀態計算需要的巖土指標,如土層抗剪強度指標(直剪快剪、直剪固快)選用標準值。土層原位測試指標:標貫試驗擊數取標準值,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取標準值。5.3土層物理力學指標5.3.1土工試驗指標平均值 表3層號土層名稱W(%)(KN/m3)eIpILa1-22粉 土34.318.70.8959.500.930.513.603粉砂夾粉土26.119.00.7360.1710.504-1粉質粘土35.518.30.98413.200.940.522、93.204粉質粘土26.519.00.78715.10.220.1810.25粉質粘土24.619.20.74516.00.090.1017.15.3.2土工試驗強度指標 表4層號土層名稱直剪快剪平均值直剪快剪標準值直剪固快平均值直剪固快標準值c(kPa)(度)c(kPa)(度)c(kPa)(度)c(kPa)(度)2粉 土8.713.07.97.521.018.819.017.03粉砂夾粉土5.029.84.629.31433.31332.74-1粉質粘土232.521.02.14粉質粘土7616.673.616.05粉質粘土9622.593.721.75.3.3 現場原位測試指標 表5 層23、號土層名稱標貫試驗擊數平均值N(擊)標貫試驗擊數標準值N(擊)單橋靜力觸探平均值ps (MPa)單橋靜力觸探標準值ps (MPa)實測值修正值實測值修正值2粉 土10.910.610.810.53.8703.7063粉砂夾粉土15.613.915.413.77.7337.6734-1粉質粘土1.41.11.31.01.0431.0124粉質粘土14.110.613.910.52.8702.8395粉質粘土24.514.824.314.74.6704.6075.4 地基土承載力及變形參數據相關規范,分別按強度指標理論計算、物理力學指標及原位測試指標確定各承載力特征值,最后再結合地區經驗綜合確定場24、地各土層承載力特征值建議值,其結果見表6。承載力特征值綜合確定一覽表 表6層 號土層名稱不同方法確定的地基承載力(kPa)地基承載力承載力特征值的建議值fak(kPa)地 方 經 驗理論公式計算室內土工試驗靜力觸探標準貫入試驗2粉土10012090.8803粉砂夾粉土200180215.61504-1粉質粘土1201007081.6704粉質粘土2502902701905粉質粘土300470360300分層各級壓力下的孔隙比 表7層 號土層名稱050kPa100kPa200kPa300kPa400kPa壓縮模量Es1-2建議值(MPa)2粉 土0.8860.8000.7480.6960.66225、0.6553.63粉砂夾粉土0.7360.6650.6380.6180.6030.59210.54-1粉質粘土0.9840.9030.8530.8150.7950.7823.24粉質粘土0.7870.7680.7520.7400.7250.72510.25粉質粘土0.7450.7250.7150.7030.6950.69017.16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6.1場地穩定性、均勻性與適宜性評價6.1.1區域穩定性根據揚州地區地震地質圖,場地范圍及鄰近無影響穩定性的斷裂破碎帶通過。場地所屬區域不存在淺埋的全新世活動斷裂,揚州地區地震活動水平屬中等偏下,屬地殼活動穩定區。6.1.2場地不良地質作用(1)場26、地及周圍未發現有影響地基穩定性的滑坡。(2)場地勘探深度內未發現巖溶、土洞等影響場地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3)場地西北角有一古沖溝分布,位置詳見建筑物與勘探點平面位置圖。(4)因場地原為化工生產廠區,土層受一定污染,承載力受其影響偏低。根據上述分析,場地區域穩定性好,場地內對建筑物穩定有影響的不良地質作用不發育。自然條件下場地是穩定的,可進行工程建設。6.2 場地地基的地震效應6.2.1建筑場地類別劃分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揚州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擬建物抗震設防類別乙類。場地位于長江下游級階地平原地貌單元之27、上,地基土中分布較好,局部有軟弱土。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表4.1.1,建筑場地屬對抗震不利地段。場地土層經選擇性波速測試計算得:等效剪切波速28-3、38-2、15-1、6-6分別為220.4 m/s、213.0m/s 、136.5 m/s 、210.6m/s,具體測試曲線及報告詳見后附波速測試報告。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場地覆蓋層厚度大于50m,小于80m,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判定,建筑的場地類別為類,特征周期值045s。6.2.2場地地基的液化判別揚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按規范要求應進行飽和砂土的液化判別。按規范進行20m深度的砂土液化判別根28、據鉆探結果,場地內埋深20m以上有層粉土、層粉砂。按規范要求,選取3-1、6-1、8-1、1-4、15-1、29-4、18-1、33-1、20-1、36-6、37-1、38-2孔作液化判別,判別結果均為不液化土層。6.2.3 軟土震陷評價 經勘察,場地范圍內-1土層為飽和軟弱土。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10)第4.3.11條規定:8度(0.3g)和9度區時須判定震陷特性,場地-1土層為層厚5.83米的軟弱粉質粘土:揚州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0.15g),且擬采用復合地基,已經消除了震陷影響,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條文說明表5.5,可不考慮地震作用下軟土29、層的震陷影響。 6.3 地基土的分析與評價根據勘探及土工試驗,層雜填土,均勻性差,厚度變化大;粉土,屬高壓縮性,低強度地基土,且有一定程度污染,場地內部分分布,部分缺實,不宜作為擬建建、構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層,滲透性強;層粉砂,屬中等壓縮性,中等強度,場地內普遍分布;-1層粉質粘土只在西北部局部分布,高壓縮性,強度低,層底坡度較大,屬不均勻地基;粉質粘土屬中等壓縮性,中等偏高強度,場地內普遍分布,只是在局部-1層土分布較深位置處其厚度較??;層粉質粘土屬低壓縮性,高強度,場地內普遍分布。 根據本次勘察揭示的土層情況,擬建場區地層除西北部局部分布-1土層外,其它部位除上部、層土工程性質差,強度低,、30、地層分布較穩定、物理力學性質較均勻,屬均勻地基。6.4 地基基礎方案根據擬建工程特征及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大部分可采用挖除、土層以層粉砂作為建筑物天然地基土,建議挖除深度達標高4.00米較為適宜,因場地中有部分舊廠房基礎埋深度最低在標高4.00米左右,且業主從考慮場地土被污染深度角度出發,控制場地挖除土深度在標高4.00米處也相宜;西北部層粉砂下存在新近淤沉積的軟弱粉質粘土下臥層,在1、2、3、4、5、6、15、16、17、18、21號樓及A區地下室(編號2號地下室)西北角及北邊沿區間分布,厚度不等,變化大,層底坡度陡,作為下臥層,須作處理后方可做為建筑物地基基礎持力層及下臥層,設計人員擬采用水31、泥攪拌樁復合地基。6.4.1 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設計參數表8。 表8土 層-1樁周土側阻力特征值qsii(kPa)151018樁端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qp(kPa)190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通過現場靜載荷試驗確定。其設計、施工、檢測應符合有關規范、規程的要求。根據該場地的地質條件,判定該水泥攪拌樁在軟土厚度較深且較厚時,其成樁質量好,攪拌容易,但到軟土厚度較薄處有入土攪拌困難現象,場地施工條件較好;水泥攪拌樁施工方便,施工時對周圍無噪聲污染及泥漿排灌困難。但施工前須將上部雜填土及舊建筑物基礎清除干凈后才可進行施工,以保證攪拌深度、質量達到設計要求。6.5基坑開挖與設32、計場地內A、B、C區均有半地下車庫,且擬將層土挖除,則基坑深度應達4.0米左右,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二級,但場地周邊開闊,均無重要建筑分布,B區西側有居民住宅分布,但最近距離也有8.0米,故建議施工時采取井點降水措施后按1:1比例放坡開挖,但因場地分布范圍較大,應注意各分部施工前后的銜接關系,安排好基坑開挖之間的順序,避免相互間的影響。如要做基坑支護,則設計參數見表9。表9層號重度(kN/m3)17.319.0內聚力Cq(kPa)21.014.0摩擦角q(度)18.833.3滲透系數(cm/s)垂直6.02E044.30E03水平1.57E-041.59E-037 結論與建議7.1結論(1)勘察33、場地地貌類型為長江下游級階地平原地貌地貌類型,擬建場區地層上部、-1層土均勻性差,工程性質差,強度低,場地大部地區、地層分布較穩定、物理力學性質較均勻,屬基本均勻地基;唯西北部分布有軟弱粉質粘土下臥層,其范圍在1、2、3、4、5、6、15、16、17、18、21號樓及A區車庫(編號2號地下室)的西北角及北邊沿區間,A區西部15號樓處最深,勘探點15-1處達23.5米,向東至6、7號樓及18、19號樓間逐步變淺并消失,A區車庫的西北角及北邊沿分布厚度較小,最厚1.5米,見79號剖面左側。軟弱粉質粘土下臥層平面分布范圍見建筑物與勘探點平面位置圖中曲線示意標注部分。此軟弱粉質粘土下臥層為古沖溝沖淤積34、土層,分布范圍內其土層層底坡度較大,此范圍內屬不均勻地基。場地范圍及鄰近無影響穩定性的斷裂破碎帶通過。場地所屬區域不存在淺埋的全新世活動斷裂,屬地殼活動穩定區。不良地質作用不發育,場地在自然條件下是穩定的,適宜工程建設。(2)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揚州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建筑的場地類別為類,設計特征周期值0.45s。屬對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3)場地淺部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擬建場區為濕潤區,上部土層為飽和的強透水層,場地環境類型為II類,且具長期浸水和干濕交替。因場區內原為化工生產35、區,業主很是重視,為此已專門委托專業單位對場區進行化學環境及腐蝕性進行評價,具體評價結論及防腐措施詳見專業單位的評價報告,建議設計人員根據業主提供的專業評價結論,采取相應的防腐蝕措施。場地土經長期淋濾作用,層粉土已被污染,業主擬對該層土采取挖除換填措施。地基基礎設計水位、抗浮設計水位均可按標高7.00米考慮。7.2 建議(1)根據擬建工程特征及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設計擬采用方案,擬建建筑物場地除西北部存在軟弱下臥層部分外,其它大部分均可采用挖除、土層以層粉砂作為建筑物天然地基土,建議挖除深度達標高4.00米較為適宜,A區地下室西北角及北邊沿區間有較薄的軟弱粉質粘土下臥層分布,地下室如采用天然地基垡整板基礎,建議對該部位上部結構采取加強剛度的措施。(2)西北部1、2、3、4、5、6、15、16、17、18、21號樓因層粉砂下存在新近淤沉積的軟弱粉質粘土下臥層,且厚度不等,變化大,層底坡度陡,作為下臥層,須作處理后方可做為建筑物地基基礎持力層及下臥層,建議采用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3)因土層富含地下水,地下水位較淺,基坑開挖時應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建議采用井點降水措施。(4)基礎施工時,請聯系驗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