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總部大廈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監理實施細則(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3520
2022-09-14
11頁
28KB
1、臺商總部大廈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監理實施細則 編制: 審批: 目 錄一、組織措施.3二、管理措施.3三、合同管理措施.4四、技術措施.41、鋼筋砼現澆樓板裂縫.42、墻面抹灰裂縫.53、外墻保溫飾面層裂縫、滲漏.54、外窗滲漏.65、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地面滲漏.76、屋面滲漏.87、衛生間局部等電位聯接做法不規范.88、電器暗配管不通,管內穿線“死線” .99、戶內配電箱安裝及配線不規范,存在安全隱患.910、地漏安裝不規范,水封深度不深.10臺商總部大廈工程由廈門富灃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岳陽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廈門協建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監理;由于住宅工程質量通病是住宅工程中極易出現2、的質量問題,通病的防治工作又牽涉設計、業主、監理、施工等有關各方及各施工階段,解決好質量通病的防治成了各方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為保證在施工過程中有效的進行質量控制,克服質量通病,我方制定了以下措施及制度。一、組織措施成立質量通病防治小組,小組名單如下:防治小組的權限、責任、范圍1、質量通病防治小組的權限:防治小組發現施工方為按監理方、建設方批準的質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責令施工方限期整改的權利;如沒有整改到位,有權進行經濟處罰甚至要求返工、整改。2、質量通病防治小組的責任:盡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質量通病。3、質量通病防治小組的負責范圍:對施工方提報的專項施工方案審批后,按方案進行施工過程3、控制,做到不留死角,施工前做好交底,各工序、檢驗批報驗做好專項檢查記錄。二、管理措施1、工程開工前,編制質量通病防治措施,對所有監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增強監理人員的質量意識;2、裝飾裝修工程必須做到“方案指路,樣板先行”,樣板間(樣板墻)必須經監理、業主認可后方可大面積施工。3、建立好旁站、巡視、平行檢驗記錄制度。三、合同管理措施為了做好防治工程質量通病工作,確保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認真落實。四、技術措施1、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防治措施:a、現澆板的混凝土應采用中砂。b、混凝土應采用減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對混凝土收縮影響小的外加劑,其減水率不應低于8%。c、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4、筋保護層的厚度。陽臺、雨篷等懸挑現澆板的負彎矩鋼筋下面,應設置間距不大于300mm的鋼筋保護層墊塊,在澆筑混凝土時保證鋼筋不移位。d、現澆板澆筑時,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二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兩次壓抹。e、現澆板澆筑后,應在12小時內進行覆蓋和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小于7天;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f、現澆板養護時間,當混凝土強度小于1.2MPa時,不得進行后續施工。當混凝土強度小于10MPa時,不得在現澆板上吊運、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減輕對現澆板沖擊影響。g、支撐模板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邊支撐立桿與墻間距不得大于35、00mm,中間不宜大于800mm。根據工期要求,配備足夠數量的模板,保證按規范要求拆模。h、施工縫的位置和處理、混凝土的澆筑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執行。2、墻面抹灰裂縫內抹灰質量通病防治措施:a、抹灰打底前基層必須清理干凈,提前一天澆水濕潤;抹罩面灰前必須將表面灰塵清理干凈。b、基層必須甩毛,甩毛厚度應均勻一致,基層甩毛后應澆水養護,強度達到手掰不動為合格。c、在兩種不同基體交接處,電線導管設槽處,應采用鋼絲網抹灰做加強處理,加強帶與各基體的搭設寬度不應小于150mm。d、煙道抹灰、凹進墻體的消防箱背面抹灰均必須全墻滿掛鋼絲網。e、內墻面抹罩面灰應從至上而下進行,不得逆向施工。f、移動6、里操作架時應注意不要損傷墻面,對工人加強教育,不得在已抹完灰的墻面上亂涂亂畫。g、墻、柱陽角處應抹成圓弧形,按要求做1:2水泥砂漿護角,其高度不應低于2m,每側寬度不應小于50mm。3、外墻保溫飾面層裂縫、滲漏通病表現形式:飾面層易出現開裂,外墻易產生滲漏治理主要措施:a、抹灰前應先堵好架眼及孔洞,封堵應由專人負責施工,施工、監理單位應對孔洞封堵質量進行專項檢查驗收,并形成隱蔽工程驗收記錄。b、封堵腳手架眼和孔洞時,清理干凈,澆水濕潤,然后采用干硬性細石混凝土封堵嚴密。c、粘貼聚苯板外墻保溫用工具鋸齒涂抹,涂抹面積應達到100%,點框法粘結面積不小于50%。d、涂料飾面時,采用EPS板做保溫層7、,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時,宜采用以粘結為主,錨栓固定為輔的粘錨結合的方式,錨栓每平米不宜少于3個。e、保溫板之間應拼接緊密,并與相鄰板齊平,膠粘劑的壓實厚度控制在3-5mm,貼好后應立即刮除板縫和板側面殘留的膠粘劑。保溫板間殘留縫隙應采用阻燃聚氨酯發泡材料填縫,板件高差不得大于1.5mm。f、門窗洞口上部和突出建筑物的裝飾腰線、女兒墻壓頂等有排水要求的外墻部位應做滴水線。g、門窗洞口四周聚苯板不得拼接,應采用整板切割成型,拼縫離開角部至少200mm。h、耐堿網格布粘貼時,洞口處在其四周各加貼一塊長300mm、寬200mm的45斜向耐堿玻纖網布;轉角處兩側的耐堿玻纖網布應互繞搭接,每邊搭接長度8、不應小于200mm,或可采用附加網處理。i、在外墻保溫系統的起始和終端部位的墻下端、檐口處及門窗洞口周邊等部位應做好耐堿玻纖網的反包處理。j、需穿透外墻保溫層固定的管道及設備支架等,其與保溫層結合的間隙應采取可靠措施做防水密封處理。k、外墻施工完后,建設單位應組織參建單位對外墻進行淋水試驗,淋水持續時間不得小于2小時,并做好檢查記錄。4、外墻滲漏防治措施:a、外窗安裝前應進行抗風壓、氣密性、水密性三項性能的見證取樣檢測。b、外窗框安裝固定前應對預留洞口尺寸進行復核,用砂漿刮糙處理時確定外框與墻體間隙。c、外窗安裝應采用鍍鋅鐵片連接固定,其厚度不應小于1.5mm,寬度不應小于20mm,固定點間距9、:轉角處180mm,框邊處不大于500mm。嚴禁用長腳膨脹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門窗框。d、外窗洞口應干凈、干燥后施打發泡劑,發泡劑應連續施打,一次成型,填充飽滿,溢出門窗框外的發泡劑應在結膜前塞入縫隙內,防止發泡劑外膜破損。e、外窗框上側、左右兩側應留5mm寬、5mm深的打膠槽口,底框應座于高1015mm的臺階上,窗臺內外高差20mm。f、打膠面應干凈干燥后施打密封膠,且應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膠。嚴禁在涂料面層上打密封膠。5、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地面滲漏通病表現形式:管根、墻根、板底等部位易出現滲漏治理主要措施:a、有防水要求的房間樓板混凝土應一次性澆筑,振搗密實。樓板四周應設現澆鋼筋混凝土止臺,高度不小10、于120mm,且應與樓板同時澆筑。b、防水層應沿墻四周上返,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管道根部、轉角處、墻根部應做防水附加層。c、管道穿過樓板的洞口處封堵時應支設模板,將孔洞四周澆水濕潤,用高于原設計強度至少一個等級的防滲混凝土分兩次進行澆灌、搗實。管道穿樓板處宜采用止水節施工法。d、對于沿地面敷設的給水、采暖管道,在進入有防水要求房間處,應沿有房間隔墻外側抬高至防水層上返高度以后,再穿過隔墻進入衛生間,避免破壞防水層。e、地漏安裝的標高應比地面最低處低5mm,地漏四周用密封材料封堵嚴密。門口處地面標高應低于相鄰無防水要求房間的地面不小于20mm。f、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內穿過樓板的管道根部應設置11、阻水臺,且阻水臺不應直接做在地面面層上。阻水臺高度應提前預留,保證高出成品地面20mm。有套管的,必須保證套管高度滿足上口高出成品地面20mm。g、防水層上施工找平層或面層時應做好成品保護,防止破壞防水層。有防水要求的房間應做二次蓄水試驗,即防水隔離層施工完時一次,工程竣工驗收時一次,蓄水時間不少于24小時,蓄水高度不少于20-30mm,并形成記錄。6、屋面滲漏通病表現形式:屋面細部處理不規范,易產漏水、滲水防治措施:a、基層必須充分干燥后,方可施工層。b、分隔縫應上下貫通,鋼筋網片在分隔縫處斷開,縫內不得有水泥砂漿粘結。在分隔縫和周邊縫隙干凈干燥后,用與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層處理劑粉刷,待基表12、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層應填背襯泡沫棒,分隔縫上粘貼不小于200mm寬的卷材保護層。c、保溫層排氣道應縱橫交錯、暢通,排氣口應設置在不易被損壞和不易進水的位置。d、砼防水保護層做完后,保水養護不少于14d。e、屋面上人孔、變形縫、出屋面管道、井(煙道)、屋面雨水孔等節點嚴格按設計及國標GB50207-2002執行。7、衛生間局部等電位聯接做法不規范通病表現形式:等電位聯接做法不正確或局部漏做,不能起到等電位保護作用。治理主要措施:a、樓板內鋼筋網應與等電位聯接線連通。b、等電位聯接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m m2銅芯軟導線,導線壓接應采用接線端子并搪錫處理,壓接螺絲應為熱鍍鋅材料,13、彈簧墊圈、平墊圈應齊全,并壓接牢固。c、等電位箱內端子板材質及規格應滿足設計要求,表面應進行搪錫處理。d、衛生間等局部等電位聯接施工完成后,應全數做導通測試并形成記錄。8、電器暗配管不通,管內穿線“死線”通病表現形式:電線導管出現扁折、斷開、不通,造成導線絕緣層損壞,造成電器不通或跳閘治理主要措施:a、塑料管及配件的壁厚和外觀質量應符合建筑用絕緣電工套管及配件JG3050的要求。b、導管敷設后引出地面部位、轉彎部位應及時采取防止導管扁、折、斷開的措施,配管接口部位應增加防止斷裂的加固措施。c、導管敷設后在管口端用拉動法檢查鐵絲引線應靈活,否則應整改或返工。d、配管施工完成檢查驗收合格后,應對管14、口采取可靠措施封堵。e、管內穿線應在抹灰完成后進行,穿線時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線管內無積水或雜物。f、穿線時應在管口上套護口帽,防止導線劃傷,杜絕先穿線后套護口的做法。配管內導線總截面積不應大于管內截面積的40%。9、戶內配電箱安裝及配線不規范,存在安全隱患通病表現形式:配電箱安裝高度不符合要求,進線保護管管口位置不規范,箱、盤內配線壓接不牢固;多股線隨意剪芯線、搪錫處理差;回路標示不清;漏電保護開關動作不靈敏。治理主要措施:a、配電箱下沿距地高度不應低于1.5m,如不能滿足時應采取防護措施。b、照明箱(盤)內,應分別設置零線(N)和保護地線(PE線)匯流排,零地排截面應大于零、地線最大截面積,15、零線和保護地線經匯流排配出。c、電線(纜)保護管進入箱、盤時,應按對于的開關、設備位置布置管口的排列順序。d、導線應連接緊密、壓接牢固、不傷芯線,不得剪去線芯。同一端子上導線壓接不多于2根,且導線截面積相同,防松墊圈等配件齊全。PE、N匯流排導線應按順時針壓接。e、開關回路標示應齊全,編號對應。f、配電箱內漏電開關應逐一進行測試,并形成記錄。10、地漏安裝不規范,水封深度不足通病表現形式:地漏標高控制不準確,地面坡度不符合要求,排水不暢;地漏水封深度不足,有害氣體外泄治理主要措施:a、施工前應根據基準線標高及地漏所處位置并結合地面坡度要求確定地漏安裝標高,保證地漏安裝在地面最低處,地漏頂面應低于地面面層5mm,水封深度應不小于50mm。b、已安裝完畢的地漏應采取有效保護措施防止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