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文化館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3643
2022-09-14
27頁
87.50KB
1、文山州文化館建設工程項目建議書第一章 總論1.1 項目概況 1.1.1 項目名稱:文山州文化館建設項目 1.1.2 建設性質:擴建 1.1.3 項目建設地點:文山城區人口密集的地方 1.1.4 項目主管單位:文山州文化局1.1.5 項目承擔單位:文山州文化館電話:2122041 地址:文山縣開化鎮學海路18號法人代表:王瑛(館長)電話:21205181.2 項目編制依據1、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0514號);2、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的若干意見(云發(2006)2號);3、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村公2、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云辦發20091號。4、2011年10月10日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關于文山州民族大劇院及州政府新區規劃建設工作會議紀要。5、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6、文化館建設標準(建標136-2010)。1.3 項目建議書 根據項目建議書編制的有關內容和要求,廣泛收集建筑市場的建筑材料價格數據,并在項目承擔單位提供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建設條件、實施進度、投資估算及社會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和計算,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13、.4 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1.4.1 建設規模 州文化館規模確定為凈用地15畝,總建筑面積8500平方米(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5.1 建筑凈用地:15畝 1.5.2 總建筑面積:8500平方米 1.5.3 建筑高度:不超過20米 1.5.4 綠地率:50%以上 1.5.5 耐火等級:耐火等級為不低于二級 1.5.6 耐久年限:50年 1.5.7 抗震設防烈度:按七度設防 1.5.8 總投資:3185.5萬元1.5.9建設期:2年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備 注一建設用地畝15二建筑面積平方米70002三建筑占地面積平方米3500四室外活動廣場4、平方米1500五綠化面積、道路及停車場平方米5000六建筑密度35七綠化率50八容積率63.3九投資總額萬元3185.5十資金籌措萬元3185.51申請中央及省補助萬元25002地方配套萬元685.5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2.1 群眾文化基本情況和特色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東北和東南與廣西百色接壤,南部與越南接界,土地總面積31456平方公里,國境線長438公里,全州總人口337萬人,居住著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白、仡佬共11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56.6%,境內民族眾多,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全州現有縣級文化館8個,鄉鎮文化站104個,有村文化活動室5、1753個,農村業余文藝隊1400支。州文化館的主要任務就是承擔對全州縣級以下文化館、站和文藝隊的輔導、指導、培訓工作。根據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設成為民族文化強省, 把民族文化發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使之帶動經濟可持續快速發展的戰略部署,建設一批文化基礎設施將成為實現這一宏偉藍圖的基本保證。文山城作為民族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州委、州人民政府加快了以文山城為中心的城市建設步伐,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一座集山、水、田、園、林為一體的新城市區正在崛起。而文化館作為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對于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將起到6、積極的推動作用。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2.1 文化館項目的建設1、從文化資源看,文山是一個邊疆民族自治州,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是祖國西南的重要門戶之一。文山州各族人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壯族的“坡芽歌書”,苗族的長詩金笛,彝族的長詩銅鼓王,瑤族的長詩桑妹與西郎,壯族的壯錦,苗族的蠟染,瑤族的銀飾等,均是民間文學與民族工藝的精品。壯族的三月節,苗族的踩花山,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盤王節,一個節日一個傳說,一個傳說一種向往,體現出各族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執著追求。 改革開放以來,文山州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廣大群眾對社會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一些與社會文化生活密切相7、關的公益事業,卻發展滯后,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要求。文山州文化館始建于1958年(前稱為“文山州群眾藝術館”),自成立以來,一直沿用文山城區“五子祠”作為其活動和辦公場地。建館近50年來,州文化館承擔著全州重大慶典和歷次紀念活動,并配合中心工作,團結和組織文藝骨干,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及各種類型的藝術培訓班的重任,在我州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文化紐帶作用。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和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館的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五子祠”于1985年列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房屋老舊,常年維修,所以文化館常年賴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8、的場所不得不讓出來,目前的狀況是:(1)、辦公用房十分擁擠,幾個人擠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辦公;(2)、業務活動用房緊缺,無法開展正常的培訓輔導等工作;(3)、缺乏活動場地,陣地活動難以開展。落后的文化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要。因此,建設新的文山州文化館勢在必行。 2、從增強軟實力看,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對一個國家,它顯示綜合國力;對一個地區,它體現綜合實力,反映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水平。文化館的建設有利于積極推動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推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加快構建新型文化傳播體系,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3、從區域經濟發9、展看,中國東盟關系的發展壯大很大程度上為開展國際旅游合作創造了機遇。隨著與越南經濟、文化合作的進一步發展,體現了我國擴大開放、加快市場經濟培育、加速走向國際化的步伐強健,同時有利于增加互信,培育共同的市場。這就意味著,將給文山州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一些新的機遇。由于文山獨特的地理位置,東南亞這個市場將由潛在市場轉化為現實市場,也將賦予文山在全國范圍內的特殊地位和獨特作用。4、從經濟社會發展看,文化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文化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化資源、人文環境、民族文化素質,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經濟、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創新、制度創新,沒有文化作為支撐,10、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就沒有后勁,將失去動力。5、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的發展,我館所處的位置被列入了城市規劃需要拆遷的范圍,其拆遷工作將是近期內的事,所以,新建文山州文化館的工作迫在眉睫。6、從公共服務看,繁榮和發展文化事業是生活質量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文化館作為實物型文化載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文化館的建設,是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及素質教育基地建設的需要。2.2.2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建設文山州是個多民族自治州,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經過漫長的發展和演變,孕育出許多特色11、鮮明、具有豐富內涵的優秀民族文化,包括有:傳統節慶習俗、民間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民間工藝、戲劇、曲藝、體育競技等文化。但是,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增強,經濟和社會的急劇變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保護和發展遇到很多新的情況和問題,面臨著嚴峻形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勢在必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建設,符合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精神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建設,是建設文山,宣傳文山,發展文山的需要。文山作為集“老、少、邊、山、戰、窮”于一體的民族自治州,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不甘落后、奮發有為的精神,結合州情實際,繼12、承優秀傳統文化,融匯現代文明要素,激發文化發展活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邊疆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建設,把文山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藝術、民族風情濃縮在展示中心這個宣傳窗口,向文山人民和前來文山考察、旅游觀光的世人進行展出,達到宣傳文山、推介文山、促進文山交流和擴大開放的目的。使世人知道文山是一個文明的地方、是一片開發的熱土,加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快建設與繁榮。第三章 建設內容、建設規模及建設標準3.1 建設內容與規模項目實施分二期完成,一期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建設內容為主體建設項目土建部分;二期建設內容包括多功能廳設施設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群眾文化活13、動廣場及周邊服務設施;觀眾集散、休閑娛樂區(露天民俗文化及小品、綠化、停車場等)及附屬工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館建設設計規范(JGJ41-87)及綜合性文化館的功能需要,文山州文化館將主要由群眾活動部分(觀演廳、多功能廳、展覽廳)、學習輔導部分(群眾文化輔導培訓中心)、專業工作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陳列部分、行政管理部分組成。項目建設分三個建設部分:第一部分為文化館基礎設施:5000 m。一、群眾活動用房:3665 m。1、演藝活動部分1100 m,其中:多功能廳, 400平方米; 觀演廳,700平方米,含舞臺、化妝、燈光音響控制、演員休息室、300座觀眾席、過廳等;2、群眾文化輔導培14、訓1505 m,其中:普通教室4間,60m/間,共240 m;大教室2間,120 m/間,共 240 m;多媒體視聽教室1間,150 m;計算機與網絡教室1間,80 m;美術、書法獨立學習室2間,120 m ;鋼琴房5間,75 m;綜合排練室3間,200 m/間,600 m。3、展覽廳(廊):500 m;宣傳廊30m;4、圖書閱覽及娛樂560 m,其中:圖書閱覽室,120 m;圖書資料檔案室,40 m;老年人活動室2間,160 m;特色文化活動室2間,240 m。二、業務用房:550 m,其中:1、文藝創作: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攝影工作室,120 m;2、錄音工作室、美術工作室、書法工作室15、180 m;群文指導部、農村文化輔導部、少兒文藝指導部、群眾文化研究部140m。3、非遺工作室2間,40 m;非遺檔案室,50 m。4、網絡文化服務機房,20 m。三、管理用房:290 m,其中:黨政辦公室4間,80 m;行政辦公室2間,30 m;財務室,20 m;藝術、文書檔案室30 m;打印室20 m;會議室80 m;接待室30 m。四、輔助用房:495 m,其中:服裝、道具保管室2間,200 m;演出燈光保管室80 m;演出音響保管室40 m;物資保管室60 m;配電房10 m;值班室2間,30 m;車庫75 m。第二部分為室外群眾文化活動面積:1500 m;綠化、道路、圍欄等。第三部分16、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00 m。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分為三大展示區域組成。展示區域以民間傳統文化項目分類分成各特色展廳。1、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展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彝族葫蘆笙舞”展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壯劇”展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坡芽情歌”展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陸孝宗、黃正武、鐘天珍、楊應金、農鳳妹5人展廳計500 m。2、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壯族紙馬舞”、“壯族漁鼓”、“者太鄉者太村壯族傳統文化保護區”、“開化鎮壯17、族紙馬舞之鄉”、“銅鼓舞之鄉”、“壯劇之鄉” 等25個項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展廳計1000 m。3、州級保護名錄以項目類分為民間口述文學展廳、民間音樂展廳、民間舞蹈展廳、民間美術展廳、民間建筑展廳、民間戲劇、民間曲藝展廳、傳統工藝展廳、傳統習俗展廳、傳統文化保護區展廳、傳統文化之鄉展廳、傳統文化傳承人展廳等計500 m 。3.2 建設規模的確定文化館建設規模是文化館建設中極為重要的關鍵問題,規模太小不能滿足功能需求,影響正常工作;規模太大浪費面積、加大投資。因此必須實事求是,按需要與未來發展的預測,合理地確定其建設規模。由于文化館建設設計規范(JGJ41-87)對建設規模沒有具體18、的技術指標要求,故我們根據文化部關于“文化館的評估標準”和文化館建設標準,參照近期國內一些省市和省內一些地市新建文化館的規模,并結合文山州的實際情況,按文化館的使用要求,以50年預計發展,綜合確定建設規模。3.2.1群眾活動部分規模的確定觀演廳、多功能廳是文化館開展各項活動必不可少的文化設施,既可以舉行全州性的群眾文化活動(會議、會演、比賽)等,又可以進行全州性的群眾文藝骨干培訓。觀演廳座位定位以小型的、觀演型為主,300座,含前廳、過道、觀演席、舞臺、化妝間、演員休息室、燈光音響控制室、衛生間等設施共700m2;多功能廳400m2主要用于小型排演、學術交流等。這部分為1100m2。展覽廳(廊19、)含各種藝術展室,包括儲藏間、展品制作間等,考慮到群眾文化的展出活動,均由美術、書法、攝影、根藝盆景等同時展出,故展覽廳(廊)確定為350 m,儲物間、制作間、觀眾休息廳、過道等150 m,共計500 m3.2.2學習輔導部分規模的確定群眾文化輔導培訓中心以培訓全州群眾文藝骨干為主,根據文化館建設設計規范(JGJ41-87)和文化館建設標準的要求進行功能設置。1、綜合排練室3間,每個排練室按30人、每人的活動空間不小于6 m計,每個排練室為180 m、淋浴間20 m,共計600 m。2、多媒體視聽教室1間,150 m、計算機與網絡教室1間,80 m;3、普通教室4間,每間以40人設計,每人1.20、40 m空間,60m/間,共240 m;大教室2間,每間以80人設計,120 m/間,共240 m,合計480 m;4、美術、書法獨立學習室2間,120m ;5、鋼琴房5間,75 m;群眾文化輔導培訓中心的面積確定為1505m;3.2.3群眾娛樂活動、閱覽部分規模的確定這部分主要為群眾休閑、娛樂、學習的地方。設有圖書閱覽室、老年人活動室、特色文化活動室等560m。3.2.4專業工作部分和行政管理部分規模的確定專業工作部分為文化館業務人員進行業務學習、創作和工作的地方。含音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攝影工作室,錄音工作室、群文指導部、農村文化輔導部、少年兒童文藝指導部、老年文藝指導部、群眾文化21、研究部等確定為550m。行政管理部分黨政辦公室、行政辦公室、打印室、財務室、檔案室、會議室、接待室290 m。輔助用房部分為保管室、配電室、值班室、車庫等 495 m。3.2.5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部分規模的確定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目前,國務院公布的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山州就有4個項目, 5名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5項,代表性傳承人44名。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58項,代表性傳承人152名。為了使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同時讓廣大群眾了解和認識文山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對這些保護項目進行實物、音像等的陳列是十分必要的。22、158 個項目,152名代表性傳承人,共計310項。每個項目確定4.0 m2的陳列空間,所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部分規模確定為1200 m2;按11種民族建11個傳習館,每個館70 m2計,確定為800 m2。以上共計2000 m2。3.2.6文化館總面積的確定 根據以上所述,擴建的文化館由群眾活動用房3665 m2、業務用房550 m2、管理用房290 m2、輔助用房495 m2四個部分組成,建筑面積為5000 m2;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陳列部分2000 m2;室外群眾文化活動廣場1500 m2;合計為8500 m2。3.2.7 用地規模文化館建設設計規范(JGJ41-87)中對總平面布置提出23、下列要求:1、新建文化館宜有獨立的建筑基地,并應符合文化事業和城市規劃的布點要求。2、功能區分明確,合理組織人流和車輛交通路線,對喧鬧與安靜的用房有合理的分區與適當的分隔;3、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應設兩個出入口。當主要出入口緊臨主要交通干道時,應按規劃部門要求留出緩沖距離;4、在基地內應設置自行車和機動車停放場地,并考慮設置畫廊、櫥窗等宣傳設施;5、文化館庭院的設計,應結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區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活動場地、綠化、建筑小品等,創造優美的空間環境;6、除當地規劃部門有專門規定外,新建文化館建筑的基地覆蓋率不宜大于40%; 7、文化館的建筑設計,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文化需求和24、民族文化傳統等因素,在滿足當前適用需要的基礎上,適當考慮留有發展余地。根據上述相關規范要求,參照國內文化館建設經驗,考慮到文山州文化館建設需滿足的基本條件:(1)觀演廳、多功能廳的建設,考慮到使用功能的全面性、靈活性、人員疏散等情況,應為獨立占地建設,用地規模在1500m2左右;(2)群眾文化輔導培訓中心是館內噪聲較大的建筑設施,應布置在離開其它建筑一定距離的適當位置,其建設不宜超過4層,排練室的室內凈高應滿足5米的要求,教室的室內凈高應滿足3.7米的要求,用地規模應在500 m2左右;(3)展覽廳(廊)部分的用地規模應在600 m2左右;(4)專業工作和行政管理部分用地規模為300 m2左右25、;(5)室外群眾文化活動場地用地規模為1500 m2;(6)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部分的用地規模應在2500 m2左右;(7)停車場地按建設用地總面積8%規劃建設;(8)從方便觀眾,服務社會出發,綜合服務區用地要有保證,設置齊備的觀眾服務設施是振興文化館事業、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能更好的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9)消防安全要求各建筑個體之間要留有一定的緩沖地帶;重點防范區域觀演廳、多功能廳、培訓中心、展覽廳(廊)、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區道路要保障消防車輛的駛入。根據文化館建設標準,州文化館所處的地域,屬于中型館建設,建筑面積為4000 -6000 m2,我們取5000 m2;室外活動場地900-126、500 m2,我們定為1500 m2;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屬于新建的項目,尚無標準可循,我們是根據我州非物保護工作的需要來確定的。以文化館未來50年以上的預計發展,應留有一定的發展建設用地。因此,文化館凈用地規模應在15畝以上。3.2.8 項目選址及周邊環境項目選址在州博物館東南側臥龍大道旁,毗鄰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西面為文山州博物館,附近規劃有文山州民族大劇院、會務中心,住宅小區林立,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文化館建于此處,有利于城鎮居民、公務員等廣泛參與活動。第四章 公用工程與專用設備4.1 公用工程 4.1.1 給排水 (1)給水 新館擬由城市自來水管網供水,主要供給日常生活用水,保證新27、館的各項用水需要。建消防水池保障新館空調冷卻補充水及消防用水。新館西側有盤龍江流過,其他用水,必要時江水可以利用。 (2)排水 采用雨、污水分流系統。屋面雨水經管道系統收集后,再匯集地面雨水可以自流排如盤龍江,或經沉淀處理后,用作園林澆灌、清洗車輛等。 生活污水按環保要求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送污水處理場進行處理。工藝廢水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時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4.1.2 供配電及電氣工程 (1)供配點 新館為大型公共建筑,防盜、照明、消防、通訊、電子計算機等系統的電源,不能間斷。用電負荷為一級特別重要負荷,為保證供電的高度可靠性,要求兩路獨立的雙電源雙回路供電。 (2) 照明 低壓采用328、80/220AC,三組五線制(TNS)配線。設工程照明、事故照明、疏散照明、安全出口指示燈和建筑物泛光照明。 多功能廳配置舞臺演出燈光照明。 (3)防雷接地 建筑防雷為建筑物二類防雷等級規范設計。 采用綜合接地系統,綜合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設置總等電位及局部等電位聯結系統。 4.1.3 通風及空調 根據文山的氣候條件,不設置中央空調系統。新館的公共活動區、陳列展覽區、多功能會議廳,休息廳等大空間采用機械通風,以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度。 廚房、衛生間設置局部排風系統。 4.1.4 交通與通訊 (1)交通 館內設環路和廣場作為消防通道和人流集散地。并做好無障礙設計,方便殘疾人和車輛進入館區;設置停車庫29、區,可供80輛小轎車和自行車的停放。大客車的停放可在市民廣場上解決。 (2)電訊 埋置通訊光纜,流出接口引入館內。待可研階段與通訊部門商簽接線協議。商定話線數量。 4.1.5 安防系統 (1)安防監控系統包括:門禁管理、報警系統、巡更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各相應子系統通過網絡互聯,統一報警模式,在同一操作平臺工作,成為一個安防監控管理系統。 (2)防盜報警子系統在文化館的外圍區域、多功能廳、群眾文化輔導培訓中心、陳列展覽廳及其出入口、通道等防區,設不同的報警系統。即:周界報警系統,視頻移動報警系統,空間報警系統,聲控報警系統。實現對布防區域的自動監測管理。 4.1.6 火災報警和消防聯動系統30、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包括消防控制中心和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消防聯動包括應急廣播系統、自動滅火系統、自動噴淋系統、防排煙系統、專用通訊系統、應急照明、電梯控制、出入口控制等連動控制。第五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5.1 投資估算一、建筑材料價格實際以購進工地價格為準。本次項目建議書按目前市場價格而定。二、征地費本建設項目屬于政府投資文化建設項目,整個項目所需土地15畝,建設用地由政府行政劃撥。故本項目建議書對土地征用費只按11萬元畝計算土地補償金。三、建設工程直接費造價參照云南省現行建筑安裝工程造價計價依據和文山州現行建筑市場價格,以及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工藝等綜合考慮。四、工程建設招標代理費根據相關取費31、標準,按建安費的1.0計算。五、建設單位管理費根據相關取費標準,按建安費的1.5%計算。六、工程勘察設計費根據相關取費標準,按建安費的3.0%計算。七、施工圖審查費按工程勘察設計費6.5%計算。八、工程建設監理費根據相關取費標準,按建安費的2.0%計算九、標價審查費根據相關取費標準,按建安費的0.3%計算十、工程結算審查費根據相關取費標準,按建安費的0.2%計算十一、工程實體檢測費根據相關取費標準,按建安費的0.4%計算十二、消防實體檢測費根據相關取費標準,按建安費的0.3%計算十三、環評影響咨詢(編制與評估)費根據相關取費標準,按建安費的0.15%計算十四、人防異地費申請減免。十五、市政建設32、配套費可申請減免。十六、預備費用預備費用按建安費用與工程其他費用之和的3計算。5.2.投資估算一、投資估算范圍1、建安工程費,包括群眾活動用房、業務用房、管理用房、輔助用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特色展廳用房及室外附屬工程。2與本項目有關的其他工程費用。 二、建設投資估算依據1、建筑方案設計主要工程量。2、國家和云南省相關政策規定。參照云南省計劃委員會投資處、云南省經貿委技改處、云南省建設廳標準定額處、云南省統計局投資統計處聯合編制的云南省房屋建筑工程造價資料,結合類似工程指標綜合加權估算。參照2003版云南省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依據造價綜合指標估算。參考文山州2011年近期建設工程材料價格33、信息綜合估算。3、其他費用根據有關規定按項目實際進行估算。三、建設投資估算經初步估算,本項目工程建設總投資3185.50萬元。其中:1、土建工程投資2440.00萬元。(詳見下表):建筑工程造價估算表序號建、構筑物名稱單位建筑面積(平方米)單價(元/平方米)費用合計(萬元)備注一建筑工程費(含裝飾裝修)1群眾活動用房m23665300011002業務用房m255025001383管理用房m22902500734輔助用房m249525001245特色展廳用房m2200027755556室外附屬工程450合計24402、工程建設其它費220.70萬元。詳見下表:工程建設其它費用估算表 單位:萬元序34、號費用名稱計算依據費率或標準總價1工程建設招代理標費建筑工程費1.0%24.402建設單位管理費建筑工程費1.5%36.603工程勘察、設計費建筑工程費3.0%73.204施工圖審查費設計費6.5%4.755工程建設監理費建筑工程費2.0%48.86標價審查費建筑工程費0.3%7.327工程結算審查費建筑工程費0.2%4.888工程實體檢測費建筑工程費0.4%9.769消防實體檢測費建筑工程費0.3%7.3210環評影響咨詢(編制與評估)費建筑工程費0.15%3.6611市政建設配套費按政府規定可申請減免0.0012人防易地費按政府規定可申請減免0.0013工程建設其它費合計220.70注建設35、單位管理費包括:合同契約公證費、工程咨詢費、審計費、業務招待費、排污費、竣工驗收費等。3、預備費:包括基本預備費和漲價預備費。按有關規定以建筑工程費、工程建設其它費之和的3%計(主要用于不可估計的費用和設計變更修改增加的費用等),即:(2440220.70)3%79.80萬元.4、該項目建設所需土地屬政府行政劃撥,故本項目建議書對土地征用費只按11萬元畝計算土地補償金。即:1511萬元畝=165.00萬元故土地征用補償金為165.00萬元。5、設備購置費根據設備購置清單估算,設備購置費為280.00萬元(詳見設備購置清單估算表)6、項目建設總投資3185.50萬元。詳見下表:項目建設投資匯總表36、序號項目名稱總價(萬元)1土建工程費24402工程建設其它費220.703預備費79.804土地征用補償金1655設備購置費280合 計3185.505.3.建設資金來源文山州文化館建設項目工程總投資估算約為3185.50萬元。本項目為政府投資文化建設項目,根據相關精神。所需資金來源如下所示:1、申請上級中央、省級財政項目建設資金補助2500萬元,占總投資的78.48;2、地方政府配套補助資金685.50萬元,占總投資的21.52。第六章 項目效益評價 新建的文山州文化館是文山城區公共建筑之一,其特色風貌的造型,既體現和發揮了文山的全州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又對進一步擴大文山對外形象、加強對外37、交流特別是對東南亞有積極作用。 新館建成后對于詮釋文山輝煌的歷史、繼承燦爛的文化、展示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傳播文山及少數民族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將發揮積極作用。 新館的建設是為了發展文山州群眾文化的迫切需要。對于擴大文化交流,促進文山群文事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新館建成后可創造高品位的文化休閑環境,更好地為文山和全州人民服務,成為文山與省內外、國內外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 新館的建設符合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符合西部大開發要重視西部文化和云南省提出的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要求,因此新館建成后,必將為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和文山的經濟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為方便觀眾在市城管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下,新館可興辦一些餐飲、文化用品商店等服務設施,既增加就業機會,又為新館創造一些收益。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