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公司渣庫選址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報告(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583746
2022-09-14
20頁
162.50KB
1、湖南省xx有色金屬公司渣庫選址(初步)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目 錄一、概述(一)工程概況(二)勘察目的與任務要求(三)勘察方法、工程布置及完成的工作量(四)本次勘察執行的技術標準(五)勘察質量評述二、場地工程地質條件(一)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二)地質構造(三)各巖土層工程地質特征(四)氣象與水文地質條件(五)不良地質作用三、場地巖土工程評價(一)巖土層參數的統計分析(二)巖土層參數的確定(三)各巖土層工程特性評價(四)水文地質條件評價(五)不良地質作用評價(六)環境地質評價(七)地震效應評價(八)穩定性、適宜性評價四、結論與建議圖件:1、圖例2、勘探點平面布置圖3、基巖面等高線4、工程地質剖面圖5、2、鉆孔柱狀圖附表:1、勘察點一覽表2、土工試驗成果統計表3、標準貫入測試成果表5、巖石室內試驗成果報告6、注水試驗成果表7、壓水試驗成果表8、水質分析報告附件:勘察任務委托書標準貫入試驗成果表工程名稱:湖南省xx有色金屬公司渣庫選址(初步)勘察共1頁第1頁巖土名稱試驗點編號試驗孔深(m)觸探桿長(m)桿長校正系數錘擊數N63.5(擊/30cm)校正后錘擊數N63.5(擊/30cm)地基承載力(kPa)粉質粘土ZK113.353.655.00.922119.0512ZK212.052.353.01.001212.0310ZK311.651.953.01.001414.0348ZK411.551.83、53.01.001313.0325ZK511.451.753.01.0088.0210ZK712.152.453.01.001515.0370ZK812.652.953.01.001414.0348ZK1013.453.755.00.921312.0310ZK1112.652.954.00.921312.0310ZK1611.451.753.01.001414.0348ZK1713.253.555.00.921312.0310ZK1912.953.255.00.921110.0258ZK2713.153.455.00.921110.0258ZK2813.053.355.00.921413.034、25ZK3311.952.253.01.001212.0310ZK3411.651.953.01.001313.0325ZK3713.053.354.00.921312.0310ZK3813.153.455.00.921110.0258ZK3913.253.555.00.921210.0258ZK4613.353.655.00.921312.0310核對:制表:標準貫入試驗成果表工程名稱:湖南省xx有色金屬公司渣庫選址(初步)勘察共1頁第1頁巖土名稱試驗點編號試驗孔深(m)觸探桿長(m)桿長校正系數錘擊數N63.5(擊/30cm)校正后錘擊數N63.5(擊/30cm)地基承載力(kPa)粉質粘5、土ZK4713.453.755.00.921211.0295ZK5212.152.454.00.921110.0258ZK5613.253.555.00.921413.0325ZK5711.651.953.01.001313.0325ZK5811.752.053.01.001010.0258ZK5911.852.153.01.001212.0310ZK6011.551.853.01.001111.0295核對:制表:注水試驗成果表工程名稱:湖南省xx有色金屬公司渣庫選址(初步)勘察共1頁第1頁孔號巖土名稱注水段位置(m)穩定時間(h)穩定流量Q(m3/d)水頭高度(m)滲透系數(cm/s)平均6、滲透系數(cm/s)日 期ZK1粉質粘土02.480.0092.41.2810-75.110-709.3.4ZK11粉質粘土04.080.00124.05.210-709.3.1ZK27粉質粘土03.080.00713.05.3410-709.3.7ZK30粉質粘土03.480.00833.46.310-709.3.8ZK46粉質粘土03.080.00853.08.1510-709.3.4ZK56粉質粘土04.680.00954.64.2210-709.3.4核對:制表:湖南省xx有色金屬公司渣庫選址(初步)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一、概述(一)工程概況湖南省xx有色金屬公司擬在湖南省資興市北江工7、業園(高碼鄉上洞村)興建鉛冶煉及綜合利用工程,由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設計,其中渣庫(堆場)擬建在廠區的西南部,距鯉魚江鎮居民集中居住區3公里,主要由水淬堆場1個(設計標高143.50m)、材料堆場3個(堆場1設計標高143.00m,堆場2設計標高143.00m,堆場3設計標高142.50m)、廢渣堆場1個(設計標高142.50m)組成,占地面積約10000m2,我院受湖南省xx有色金屬公司的委托,對擬建場地進行了初步勘察。(二)勘察目的與任務要求勘察的目的在于查明場地巖土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為渣庫(堆場)的選址、地質環境的評價、初步設計、提供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具體技術要求有:8、1、查明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評價與整治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和整治方案建議。2、查明建筑物范圍各層巖土的類別、結構、厚度、坡度、工程特征,計算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和承載力。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判定環境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對深基坑開挖(包括挖孔樁)提供穩定計算和支護設計所需的巖土技術參數;論證基坑開挖,降水等鄰近建筑物的影響。(三)勘察方法、工程布置及完成工作量我院受湖南省xx有色金屬公司的委托,于2009年2月25日至2009年2月8日組織了三臺150型鉆機對擬建場地進行了野外勘探工作,本次勘察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以及所需達到的勘察目的,結合工程特征9、,我院采用以機械巖芯鉆探為主,結合野外踏勘、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現場水文地質測試等相結合的方法。鉆孔數量、鉆探深度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20012001)以及工程特點來確定,鉆孔位置及標高由的平面規劃圖通過已知坐標點用全站儀確定。本次勘察共布置了64個鉆孔,其中12個孔由于未完成征地和受地形地貌條件的限制未鉆探,實際鉆探52個孔,實際完成工作量如下:1、鉆孔數量52個,總鉆探進尺450.70m。2、取原狀土樣18組,進行了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3、取巖樣6組,進行了巖石抗壓強度試驗。4、取水樣2組,進行了地下水的腐蝕性分析。5、進行了孔內標準貫入試驗27孔27次。6、注水試驗6孔6段。壓10、水試驗6孔6段。7、測量地下水位52次。(四)本次勘察執行的技術標準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4、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0362001);5、工程地質鉆探標準(CECS2402008);6、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7、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8、上游法尾礦堆積壩工程地質勘察規程(YBT1186);9、水文地質手冊;10、勘察任務書(資興市環保局);11、建筑物總平面圖12000(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五)勘察11、質量評述本次勘察采用全站儀布設孔位,共布置鉆孔64個,最大孔距50.00m,線距50.00m,土層巖芯采取率達90%以上,灰巖采取率80%,鉆孔深度進入完整灰巖4.00m以上,量測地下水位均在鉆探完工24小時后量測。本次勘察取原狀土樣18組、巖樣6組,地下水樣2組、進行了孔內標準貫入試驗27孔27次,水文地質測試均按照相對規范執行,鉆孔深度等各項指標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勘察質量可滿足初步勘察要求。二、場地工程地質條件(一)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資興北江工業園(上洞村),在鯉魚江的北西3公里處,擬建場地位于廠區的西南部,為低山丘陵地貌,標高在133.00165.00m,呈四周高中間低的微型12、盆地地貌。位于擬建場地的東南角,山丘坡度在530。(二)地質構造該場地位于南嶺東西面構造帶的北緣,華南褶皺帶之湘東燕山褶斷帶中,屬于湘東南新華夏構造系,是騎田嶺郴縣永興新華夏構造帶的組成部分。主要的構造帶走向為北北東向,構造類型表現為區域褶皺或斷裂的組合。根據區域地質資料表明,該場地內無大的活動性構造帶分布,屬相對穩定區域。(三)各巖土層工程地質特征根據鉆探揭露,場地內自上而下分為第四系耕填土(Q4ml)、第四系坡殘積(Q4 el+dl)粉質粘土、石炭系巖關階組灰巖(Cy),現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耕填土(Q4ml)耕填土:灰色、灰黃色,軟可塑狀,主要由粘性土組成,含大量砂粒、植物根系、13、腐植質。該層主要分布在標高137.00以下的低洼地帶,層厚0.301.50m,平均厚度1.00m,層底標高在131.00142.57m。2、第四系坡殘積土(Q4 el+dl)粉質粘土:棕黃色、黃色,硬塑狀,主要由粘粉粒組成,含515%的風化砂巖碎石,土體結構緊密。該層各孔均有揭露,層厚在1.106.90m,平均厚度3.33m,層底標高在130.37149.62m。3、石炭系巖關階組灰巖(Cy)灰巖:灰色、深灰色,中風化,隱晶質結構,塊狀構造,巖石堅硬致密,巖芯較完整,巖芯呈塊狀、短柱狀、柱狀為主,少量碎塊狀,一般節長在1035cm,部分基巖面有溶蝕現象。該層未揭穿,基巖面埋深在2.206.9014、m,基巖面展布標高在130.37149.62m,起伏較大,詳見基巖面等高線圖。(四)氣象與水文地質條件1、氣象本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春夏多雨,秋季多陣雨,冬季干旱、寒冷。據郴州市氣象局統計資料(19602002年),歷年最大月降雨量585.8mm(1999年8月),歷年最大日降雨量295.3mm(1999年8月12日),年平均降雨量1578.0mm,暴雨及大暴雨出現在夏秋季的68月份,出現率極低,一般年內出現12次,最大暴雨強度24mm/h;風向主要為東北風,瞬時最大風速18m/s。2、水文地質測試a、注水試驗根據相關規范,對ZK1、ZK11、ZK27、ZK30、ZK46、ZK56號孔的15、粉質粘土層分別進行了各1段,共6段注水試驗,測得粉質粘土層平均滲透系數為5.34107cm/s,為不透水層。詳見注水試驗綜合成果表。b、壓水試驗根據相關規范,對ZK1、ZK11、ZK27、ZK30、ZK46、ZK56號孔的粉質粘土層分別進行了各1段,共6段壓水試驗,測得灰巖的平均滲透系數為4.57105cm/s,為半透水層。詳見壓水試驗成果表。3、水文地質條件勘察區無江、河分布,亦無重要的水利工程設施,但在規劃建設用地區中部有一小山塘,蓄集大氣降水,距耒水河(東江)約3公里。場地區內地表水匯水面積約為0.5km2。本場地地下水主要為潛水,主要埋藏于耕植土、粉質粘土以及灰巖的巖溶溶隙和裂隙中,主16、要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以蒸發排泄為主。施工期間測得各孔穩定水位埋深在04.80m,最大水力坡度在6,有向場區中部低洼地段徑流匯集趨勢。(五)不良地質作用根據現場踏勘和鉆探揭露,本場地的主要不良地質作用有:巖溶、邊坡失穩、地基不均勻沉降。1、巖溶:由于本場地基巖為灰巖,為可溶性巖。在施工鉆探中雖然沒有揭露有溶洞、溶槽等巖溶現象,但基巖面部分鉆孔有溶蝕現象,因此,有發育大型溶洞的可能性。2、邊坡失穩:由于在場地的西側、東南角,由于場地的整平到143.00m的標高將形成5.0015.00m的切方邊坡,因此,有產生滑塌、整體滑坡等邊坡失穩的不良地質現象。3、地基不均勻沉降:由于堆場設計標高在142.017、0143.00m,而現狀場地標高在135.00165.00m不等,因此,地洼部分將填筑7.008.00m填土,而開挖部分將有粉質粘土和基巖裸露。因此,堆場地基巖土層力學性質變化大,容易產生地基不均勻沉降。三、場地巖土工程評價(一)巖土層參數的統計分析1、耕植土、粉質粘土的室內土工試驗結果見附表2、土的基本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值見下表1:耕填土的基本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值 表1-1指標項目統計件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標準值天然含水量W(%)628.822.425.32.5600.11427.7天然濕密度Pd(g/cm3)62.071.851.990.0760.0382.0土粒比重Gs18、(g/cm3)62.742.712.730.0120.0042.74孔隙比eo(%)60.8620.6370.7190.0920.1270.791液限WL(%)643.727.836.75.4670.14941.2塑限WP(%)626.817.122.13.1900.14424.74塑性指數Ip621.712.817.33.2140.18514.7液性指數IL60.570.080.240.1850.7730.39壓縮系數aV1-2(Mpa-1)60.430.260.340.0630.1860.39壓縮模量ES1-2(Mpa)66.04.15.00.8620.1724.3內摩擦角(度)620.519、14.017.02.3800.14015.0凝聚力C(kPa)637617.611.7250.6668.0粉質粘土的基本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值 表1-2指標項目統計件數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標準值天然含水量W(%)1231.220.525.83.4610.13427.6天然濕密度Pd(g/cm3)122.101.932.000.050.0252.02土粒比重Gs(g/cm3)122.762.712.730.0160.0062.74孔隙比eo(%)120.8570.5720.7090.1000.1410.761液限WL(%)1250.430.340.96.3710.15646.2塑限W20、P(%)1228.019.824.22.2410.09326.1塑性指數Ip1223.410.516.74.3280.25916.5液性指數IL120.3600.100.1031.0270.18壓縮系數aV1-2(Mpa-1)120.390.190.300.0500.1650.34壓縮模量ES1-2(Mpa)127.84.75.70.9110.1604.9內摩擦角(度)1021.39.716.73.6470.21814.6凝聚力C(kPa)1039619.410.0690.519142、粉質粘土的標準貫入試驗(N63.5)成果表見附表3,校正后錘擊數統計值見下表2:粉質粘土標準貫入試驗校正后錘21、擊數統計值表 表2巖土名稱統計數錘擊數標準差變異系數區間值平均值標準值粉質粘土27(8.019.0)12.12.11811.40.1753、巖石單軸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見附表4,其統計計算設計參數建議值見下表3:巖石單軸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統計表表3巖石名稱統計數巖石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差變異系數平均值標準值灰巖638.827.413.80.356(二)巖土層參數的確定1、耕耕土、粉質粘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建議值見表4:耕耕土、粉質粘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建議值表4項目耕填土建議值粉質粘土建議值天然含水量W(%)27.727.6天然濕密度Pd(g/cm3)2.02.02土粒比重Gs(g/cm3)22、2.742.74孔隙比eo(%)0.7910.761液限WL(%)41.246.2塑限WP(%)24.7426.1塑性指數Ip14.716.5液性指數IL0.390.18壓縮系數aV1-2(Mpa-1)0.390.34壓縮模量ES1-2(Mpa)4.34.0內摩擦角(度)15.010凝聚力C(kPa)8.08.0注:耕植土層壓縮模量、內摩擦角、凝聚力力學參數參考室內土工試驗結合當地經驗確定。2、綜合野外鑒別、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結果,結合本地區建筑經驗,依照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等有關規范,各巖土層承載力特征值見下表5:各巖土層承載力特征值表表5巖土名稱巖土試驗標準貫入試23、驗經驗值建議值耕植土220220土體結構松散且不均勻,性狀變化大,不宜提供粉質粘土230310200200灰巖灰巖飽和抗壓強度的標準值為27.4MPa(三)各巖土層工程特性評價1、耕植土:層薄,性狀變化大,零星分布,承載力較低,不宜作為地基基礎持力層。2、粉質粘土:承載力較高,但層薄,不可做為建筑物的持力層,但可作為堆場的地基持力層。3、灰巖:分布較為穩定,承載力較高,是理想的擬建建筑物地基持力層。(四)水文地質條件評價1、地下水腐蝕性評價據ZK7、ZK16號孔取地下水樣進行水質分析,本場地地下水類型為HCO3Ca2+型,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判定: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弱腐24、蝕性,對鋼材具有弱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不具有腐蝕性。2、地下水富(透)水性評價根據注水試驗表明,粉質粘土層的平均滲透系數為5.34107cm/s,含水性不豐富,透水性差,為相對隔水層。根據壓水試驗表明。灰巖的平均滲透系數為4.57105cm/s,透水性相對較強,含水性較豐富,為半透水層。3、水文地質評價由于粉質粘土層分布較薄,最薄只有1.10m,平均只有3.33m,其滲透系數為5.34107cm/s,達不到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防滲要求,因此,在填方區盡量采用防滲性較好的粘性土,必要時設置人工防滲材料。(五)不良地質作用評價根據現場踏勘和鉆探揭露,本場25、地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為:巖溶、邊坡失穩、地基不均勻沉降。1、巖溶:由于本場地基巖為灰巖,為可溶性巖。從鉆探表明,巖溶發育一般,但有發育大型溶洞的可能性,而基巖面埋藏較淺,一旦發育有大型的溶洞,有產生地表坍塌的可能性。因此,建議在詳細勘察階段進行物探工作,測定巖溶發育的范圍、規模以及分布特征,為設計提供詳細依據。2、邊坡失穩:由于在場地的西側、東南角,由于場地的整平到143.00m的標高將形成5.0015.00m的切方邊坡,有產生滑塌、整體滑坡等邊坡失穩的不良地質現象。因此,需進行的治理,建議在有產生邊坡失穩的地段采用按11.0011.50放坡處理,并用重力式擋土墻支護,以及做好坡體的截排水工作26、。必要時對邊坡進行詳細的邊坡勘察3、地基不均勻沉降:由于堆場設計標高在142.00143.00m,而現狀場地標高在135.00165.00m不等,因此,低洼部分將填筑7.008.00m填土,而開挖部分將有粉質粘土和基巖裸露。因此,堆場地基力學性質變化大,容易產生地基不均勻沉降。建議在填筑低洼部分時,先對軟塑狀耕植土清除,然后采用優質粘性土分層輾壓夯實,同時在堆場四周設置截排水溝,以免地表水集中向堆場中部匯集。(六)環境地質評價本場地現狀未發現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區、地表塌陷之類的地質災害,因此,地質災害危險性為小級。但隨著工程的建設,在開挖區域有產生滑坡、滑塌等地質災害,在填土區有產生地基27、不均勻沉降、塌陷等地質災害。因此,預測地質災害危險性為中等級。(七)地震效應評價根據國家地震局編制的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以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附錄A“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的說明,資興市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特征周期為0.35s。根據國家地震局編制的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資興市地震基本為6度,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場地區域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為相對穩定地塊。參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的有關規定,擬建場地地基巖土層耕植土為軟弱土,粉質28、粘土為中軟土,灰巖為較硬巖,工程建成后填土厚度達到7.008.00m,因此,場地類別為類。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有關標準,整個場地可劃分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八)穩定性、適宜性評價根據區域地質資料表明,該場地內無大的活動性構造帶分布,屬相對穩定區域。從現場勘察結果,場地內地層結構相對較為簡單,場區內及周圍未發現崩塌、采空區、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為巖溶、地基不均勻沉降、由開挖引起的邊坡失穩。從鉆探結果表明,巖溶發育一般,對場地的影響較小;地基不均勻沉降在采用合理的填筑方式后,對工程影響較小;由開挖引起的邊坡失穩在選用合理的支護方式后,對建筑物的穩定性及安全使用不構成影響。因此場地穩29、定性較好,適宜擬建建筑物的建設。四、結論與建議1、本場地工程建筑物等級為二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地基巖土層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綜合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2、場地內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建筑物應按6度設防,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特征周期為0.35s,擬建場地地基巖土層耕植土為軟弱土,粉質粘土為中軟土,灰巖為較硬巖。場地類別為類,工程建成后填土厚度達到7.008.00m,對抗震設計為不利地段。3、據ZK7、ZK16號孔取地下水樣進行水質分析,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弱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不具有腐蝕性,對鋼結構具有弱腐蝕性。4、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a、在堆場四周設置截排水溝,以免地表水向堆場匯集。b、在土方開挖后,應及時的對切方邊坡進行放坡并支護治理。c、對填方區在清除軟塑狀耕植土后,應分層輾壓夯實。d、由于粉質粘土層分布較薄,最薄僅到1.10m,平均只有3.33m,其滲透系數為5.34107cm/s,達不到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防滲要求,因此,在填方區盡量采用防滲性較好的粘性土,必要時設置人工防滲材料。5、建議:a、在詳勘階段對整個場地進行物探工作,以圈定巖溶發育的平面分布位置、發育規模、發育特征;b、在下階段重點針對本期鉆探未完成的區域以及有產生邊坡失穩的區域進行詳細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