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湖橋、西門橋、南門橋地基與基礎分部工程驗收質量自評報告(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83971
2022-09-15
12頁
130.04KB
1、江西省省級黨政機關搬遷置換項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二標段)楓湖橋、西門橋、南門橋地基與基礎分部工程驗收質量自評報告編 制: 復 核: 審 批: 日期:二一三 年 九 月十六 日楓湖橋、西門橋、南門橋地基與基礎分部工程驗收施工質量自評報告一、工程概況1.1 項目概況江西省省級黨政機關搬遷置換項目位于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紅角洲片區前湖臥龍山地塊,距南昌市舊城核心區約6km,距紅谷灘中心區約4km,是南昌市主城區近期重點建設區域之一。本工程主要包括臥龍路(豐和大道以西段)和楓湖路兩條道路工程、楓湖橋、西門橋和南門橋等三座橋梁工程、道路排水工程及沿線附屬的照明、交通和綠化等工程的施工。臥龍大道西起學府大道,2、經規劃一路、規劃二路、楓湖路、規劃三路、廣場西路、廣場東路、規劃四路、豐和南大道、紅谷南大道,東至贛江南大道,全長約3.8km,道路等級為市政主干道,設計速度40km/h,本施工標段施工范圍為學府大道至規劃四路段及沿線交叉口,起訖樁號為K0000K2200,全長2.2km。楓湖路西起學府大道,向東至環湖路后線路向南偏轉,經規劃一路、規劃二路(西門路)至臥龍大道。全線分為A、B兩段,A段為東西走向,長205.185m;B段線路近似南北走向,長1380.788m,總線路長1585.973m,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道,設計速度40km/h。臥龍大道全長2200m。本工程施工線路全長共約3.8km。本工程3、建設單位是江西省省級黨政機關搬遷置換項目籌建指揮部,由江西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代建,監理單位是江西中昌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設計單位是南昌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和江西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地質勘察單位是江西省勘察設計研究院,監督單位是江西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局,施工單位是廣東省基礎工程公司。楓湖橋橫跨前湖,組跨為25m40m25m三跨剛構橋,橋長90m,橋面寬32m,瀝青混凝土路面。西門橋上部結構為跨徑20m普通鋼筋混凝土剛構橋,半幅橋面寬14.49m,南門橋為人行道,東側和西側橋寬均為8m,上部結構為組跨320m普通鋼筋混凝土箱型截面連續梁。本次驗收為楓湖橋、西門橋和南門橋三處橋梁的地基基4、礎子分部工程驗收,包括橋梁的工程樁、承臺、擴大基礎驗收。1.2 施工環境橋梁施工場區地處贛撫沖積平原邊緣地帶,楓湖橋跨越前湖一條連通水渠,西側為沖積平原地形,東側為崗地,植被發育。南昌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本場區多年平均氣溫為17.5,79月為高溫期,極端最高氣溫為43.2,12月翌年2月氣溫最低,極端低氣溫為9.9,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45毫米。最大年降水量為2356毫米,最小年降雨量為1046毫米。1.3 地質情況根據鉆孔揭露的巖土層,橋位區場地底層結構上部為第四系人工填土層、第四系全新統沖積層、第四系中更新統殘積層、下部為第三系新余群泥質粉砂巖。(一)覆蓋層(15、)、素填土:棕紅色,稍濕,成份主要為粉粘粒,該層土質不均勻,結構松散,為新近回填土而成,工程性能差,厚度不均勻,厚度變化較大,揭露層厚0.86.3m,平均厚度4.25m,層底高程14.7420.86m。(2)、淤泥質粉質粘土:青灰色,濕飽和,軟塑狀,略具有腥臭味,成份為粉粘粒為主,見有少量有機質及粉細砂,稍有光澤,干強度及韌性較高。該層僅見于跨前湖連通渠段,揭露層厚為0.50.7m,層底埋深0.51.3m,底層標高16.5817.44m(3)、粉質粘土:棕紅色、褐黃色,以可塑狀為主,局部為硬塑狀,成份以粉粘粒為主,刀切面較光滑,稍有光澤,干強度及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中壓縮性土。揭露層厚為1.6、59.0m,層底埋深1.59.0m層底標高為13.928.7m,含水量21.346.8,平均含水量30.66,主要分布在楓湖路B線。(4)、全風化泥質粉砂巖:紫紅色、灰黃色,風化劇烈,巖芯呈可硬塑土狀,以粉粘粒為主,刀切面較光滑,稍有光澤,干強度及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中壓縮性土。揭露層厚為1.14.2m,層底埋深2.69.4m層底標高為13.126.6m。(二)基底(5)、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分布較廣泛,承載力特征值300500kPa。(6)、中風化泥質粉砂巖:分布較廣泛,天然飽和強度極限抗壓強度為6.62MPa。(7)、微風化泥質粉砂巖:分布較廣泛,天然飽和強度極限抗壓強度為10.55MPa7、。楓湖橋線路中心線跨越水域寬度為170m,水深均約4m,低流速,主要接受雨水補給。場區內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和基巖裂隙水。上層滯水主要賦存于人工填土層,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補給,與地表溝、湖等水體有一定的水力聯系,具有補給快,排泄快,徑流途徑短等特點。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塊狀強風化層、中風化層的風化裂隙及構造裂隙中,無微承壓,由于基巖的不均勻風化,裂隙的連通性差,儲水空間有限,富水性差,水量貧乏。根據地勘報告中的土質、水質分析報告,場地土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有微腐蝕性;上層滯水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有微腐蝕性,8、對鋼結構具有微腐蝕性。1.4 基礎工程概括楓湖橋和西門橋基礎均為直徑1.2m鉆孔灌注樁,南門橋為擴大基礎。楓湖橋設計樁基共48根,西門橋共20根,楓湖橋樁基設計嵌入微風化泥質粉砂巖不少于1m,樁底沉渣厚度不超過5cm。西門橋設計單樁承載力為4000kN,沉渣厚度不超過5cm,楓湖橋工程樁樁身混凝土均采用C25水下混凝土,西門橋工程樁樁身混凝土均采用C30水下混凝土,樁身均采用HRB335和R235鋼筋,樁基施工均以樁端嵌巖深度和樁長作為終孔控制要素。楓湖橋、西門橋承臺及南門橋擴大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均設計為C30,承臺下設10cm厚C15素混凝土墊層。基礎工程施工混凝土數量如下:橋區部位混凝土9、強度等級數量單位備 注楓湖橋樁基礎C25水下1134.5C15累計146.6C25累計1134.5C30累計1082.7承臺C30627墊層C15105西門橋樁基礎C30水下317.5承臺C30195墊層C1527南門橋擴大基礎C30260.7墊層C1514.6基礎工程數量匯總表分項樁徑(mm)數量(根)承臺基礎擴大基礎施工起訖時間楓湖橋1200486-西門橋12004-楓湖橋-8橋梁樁基礎于2013年1月17日開始施工, 2013年5月30日完成楓湖橋最后一座承臺混凝土澆筑,完成本標段橋梁地基基礎施工。二、施工記錄、驗收資料執行標準、規范及使用參考資料情況2.1 江西省省級黨政機關搬遷置換項10、目市政道路工程楓湖路橋涵工程施工圖設計及圖紙會審意見2.2 施工合同技術條款2.3 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2.4 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 50107-2010)2.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 (JGJ 55-2011)2.6 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 50164-2011)2.7 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 18-2012)2.8 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 107-2010)2.9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2.10 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2-2008)2.11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202-20022.11、12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2010版) GB 50204-20022.13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土建分冊)(JTJ F80/1-2004)三、地基基礎分部工程合同完成情況及主要設計變更自進入施工以來,我司嚴格履行施工合同條款要求,根據業主場地移交情況、按質量完成橋梁地基基礎分部工程施工任務。現已完成了沖孔灌注樁基礎68根,承臺(擴大基礎)18個。地基與基礎施工過程中未發生設計變更。四、地基基礎施工方法及重點、難點控制項目部嚴格按照指揮部、代建部、監理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把握質量關。組織成立質檢部門,從施工、自檢、到通知監理工程師檢驗,實行三級檢查,做到在施工過程中控制好工程12、質量。4.1 樁基礎主要施工方法 護筒埋設本場區不存在土溶洞或裂隙較發育等不良地質,樁基埋設護筒高2.02.5m,護筒高出地面4050cm,埋入土中不少于1.5m。通過拉十字線的方式保證樁基施工鋼護筒中心和樁中心重合,用粘土將護筒四周回填密實,避免施工過程中護筒產生移位和漏漿。 泥漿比重控制在鉆孔過程中,嚴格控制泥漿各項指標要求,定期測試泥漿指標,按地質層要求控制好泥漿各項指標,泥漿指標控制在以下范圍內,滿足施工規范要求。沖孔位置泥漿性能指標泥漿比重粘度(s)含砂率(%)膠體率(%)酸堿度PH亞粘土層1.051.151622496810細砂層1.21.451928498810清孔1.051.113、51822298810本工程選用大功率的泥漿泵,設置較大的泥漿池,保證泥漿能循環到孔底。通過泥漿的連續循環,利用泥漿泵將儲漿池內比重在1.2以下的泥漿送至孔底,經與孔底濃漿混合后,從孔口流回泥漿池并帶出鉆渣。 清孔沖孔達到設計認可的終孔標高并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后,開始清孔,本工程樁基清孔均采用正循環換漿法,并采用旋流器輔助清孔,加快了清孔進度,提高了泥漿質量。清孔后孔內泥漿的各項指標及沉渣厚度均符合施工規范及設計要求。 鋼筋籠的制作和吊放鋼筋籠加工制作嚴格按照設計要求,主筋采用10d搭接焊,箍筋與主筋采用梅花點焊,主筋與加勁箍100%點焊牢固。由于鋼筋籠長度較長,因此鋼筋籠采用分節加工制作,經監14、理工程師驗收后用汽車吊分節安放。 鋼筋下放到最后一節時,根據標高在籠頂設吊筋固定在護筒上,要根據測量提供的樁位護筒的偏差值,嚴格控制好鋼筋籠中心平面位置和籠頂標高。本工程的鋼筋籠制作、安裝經自檢及監理工程師驗收均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4.1.5 水下混凝土灌注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樁基施工的關鍵工序。砼下料采用300mm導管,導管使用前和使用過程中定期進行水密性和承壓性試驗,并檢查防水膠墊完好。灌注前應檢查孔底沉渣情況,一般的將清孔結束到開塞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時間間隔控制在4小時以內,如下放鋼筋籠時間過長,孔底的沉渣要進行二次清孔, 取保樁底沉渣厚度滿足設計要求。灌注前將導管下放至距孔底約3040cm,15、灌注前先測試混凝土坍落度情況,保證混凝土坍落度在1822cm范圍之間才可進行灌注(灌注過程中進行不定期抽檢混凝土坍落度情況),開塞前保證儲料斗滿足第一批混凝土灌注后導管埋體13m,灌注過程中將導管埋深控制在26m范圍以內,灌注后混凝土面高出設計樁頂高程0.81.0m,各項施工指標均滿足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根據樁基礎施工完成后的數據統計,楓湖橋樁基礎擴孔系數平均值為1.24,西門橋為1.21。4.2 承臺和擴大基礎主要施工方法針對本工程施工場地特點,結合地質勘查報告給出的地質土層情況,橋梁承臺基坑按0.671的坡度放坡開挖基坑。 承臺和擴大基礎施工程序為:基坑開挖樁頭鑿除澆注墊層混凝土樁基檢測測16、量放樣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護模板拆除基坑回填壓實。開挖和基底處理基坑采用機械開挖,采用自然放坡的方法,坡率在0.751.0,基坑底邊距承臺邊緣線最小距離為1.0m,并沿坑底周邊設30cm20cm排水溝。基坑開挖深度不大,故采取一次開挖到底的方式,從一側向另一側挖掘施工。基坑開挖后,鑿除樁頂松散層。然后進行基坑地基處理,首先采用人工初平施工方法對基底進行換填和夯實。地基土處理好后澆注C15素混凝土墊層,對承臺的基底,采用夾砂碎石進行基底的處理。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墊層混凝土澆注和樁基檢測合格后,在墊層面放出承臺大樣,進行鋼筋安裝。承臺鋼筋在固定的鋼筋加工場內開料加工,然后運至現場進17、行安裝。承臺鋼筋安裝過程中,進行樁頭箍筋的安裝、地梁鋼筋安裝、框架柱縱向鋼筋的預埋安裝和防雷接地網的連接。對車站范圍樁基礎,須進行車站主體結構地梁和框架柱鋼筋的預埋安裝及接地連接。承臺和地梁均采用木模板施工,采用6cm8cm的木楞和對拉桿進行加固,對集水井等坑井模板安裝時,采用止水對拉桿進行固定。 基礎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注前,應對模板、鋼筋、預埋件等進行檢查。混凝土送到現場采用直卸方式施工,受到施工場地限制時,采用吊車調運卸料。混凝土澆注過程采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混凝土的分層振搗,振搗分層厚度不大于50cm。混凝土澆筑后,12小時內即進行麻袋覆蓋和灑水養護。五、地基基礎分部工程質量評價5.1 成18、樁檢測和地基承載力檢測情況楓湖橋和西門橋樁基施工完成后進行基坑開挖,待樁身混凝土強度達到檢測要求齡期后進行基樁檢測,齡期一般不少于21天。本標段基樁全部采取基樁聲波透射法試驗檢測呈樁質量情況,對楓湖橋3-7#樁基進行自平衡靜載試驗進行樁基承載力檢測,具體檢測方法、數量、頻率、檢測結果和檢測單位統計詳見下表:楓湖橋成樁質量檢測統計表基樁數量(根)48小計檢測比例%檢測單位檢測方法超聲波類樁484848100100江西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類樁0合計類樁48100%/類樁00/西門橋成樁檢測統計表基樁數量(根)20小計檢測比例%檢測單位檢測方法超聲波類樁202020100100江西省建設工程質量檢19、測中心類樁0合計類樁20100%/類樁00/5.2 原材料檢測統計鋼筋力學性能工藝性能檢驗以鋼筋進場批次數量按規范要求抽取組數送檢;鋼筋焊接接頭檢驗按規范要求抽取組數送檢。鋼筋出廠質量證明書齊全,取樣送檢均有見證記錄。具體檢測數量與檢測結果詳見下表:鋼筋原材料、焊接質量檢測統計表序號材料名稱數量(t)(個)批次規范應檢組數實測組數CMA見證取樣送檢其中監督抽檢組數抽檢率合格率組數抽檢率合格率1鋼筋原材50821212121100%100%-2鋼筋焊接360012121212100%100%-5.3 混凝土質量統計每根樁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時取樣留置砼試件,并各送檢試件做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具體檢測20、數量與檢測結果詳見下表:楓湖橋混凝土質量統計表分 項設計強度規范應檢總數實測總數合格率平均值(Mpa)標準差最小值(Mpa)其中CMA見證取樣送檢其中監督抽檢組數抽檢率組數抽檢率樁C25838310031.451.52983100%-承C307710037.36/377100-墊C154410020.9/18.744- 西門橋混凝土質量統計表分 項設計強度規范應檢總數實測總數合格率平均值(Mpa)標準差最小值(Mpa)其中CMA見證取樣送檢其中監督抽檢組數抽檢率組數抽檢率樁C304040100303.5830.432188.4%4211.6%承C304410037.08/36.44100-墊C21、153310019.3/18.83100- 南門橋混凝土質量統計表分 項設計強度規范應檢總數實測總數合格率平均值(Mpa)標準差最小值(Mpa)其中CMA見證取樣送檢其中監督抽檢組數抽檢率組數抽檢率承C30111110037.05/35.511100-墊C157710020.6/18.77100- 六、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的抽查和檢測情況序號安全和功能檢查項目份數核查意見及結果1預拌混凝土試塊強度統計、評定記錄6符合要求、合格2樁基檢測報告1符合要求、合格2地基承載力檢測試驗報告2符合要求、合格七、質保資料審查情況序號資料名稱份數核查意見1圖紙會審、設計變更、洽商記錄3完整2工程定位測量、放線記22、錄76完整3原材料出廠合格證書及進場檢(試)驗報告21完整4施工試驗報告及見證檢測報告159完整5鋼筋焊接檢測12完整6隱蔽工程驗收表76完整7預拌混凝土合格證明文件76完整8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18完整八、地基基礎分部工程驗收資料準備情況和資料整改8.1 地基基礎分部工程驗收資料編寫、整理、歸檔、立卷由于本次分部驗收是地基基礎分部工程,為隱蔽分部工程,驗收準備工作主要是樁基礎和承臺資料的整理、歸檔和立卷。施工過程中現場督促班組做好鉆(沖)孔樁成孔施工原始記錄,成孔后及時按施工原始記錄編寫電子版資料,根據承臺施工的工序做好各檢查證,施工記錄表和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護壁泥漿質量檢查記錄表按每天23、測試的數據真實填寫;(鉆)沖孔樁隱蔽驗收記錄、混凝土灌注樁鋼筋籠制作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鉆(沖、挖)孔樁鋼筋籠安裝隱蔽驗收記錄按監理工程師現場驗收數據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表、灌注樁水下混凝土灌注檢查證、混凝土坍落度檢測記錄表數據均由施工現場采集填寫。土方開挖工程質量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鋼筋加工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鋼筋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現澆結構模板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混凝土施工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模板拆除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現澆混凝土結構外觀及尺寸偏差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土方回填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表均按監理工程師現場驗收數據填寫,土方開挖檢24、查證、基坑檢查證、墊層混凝土檢查證、鋼筋制安檢查證、現澆結構混凝土澆筑記錄表、坍落度檢測記錄表、混凝土養護情況記錄表、承臺及地梁成品檢查證等數據均由施工現場采集填寫。地基基礎資料填寫真實有效,資料編寫基本能做到與施工進度同步,并及時完善簽名手續后報監理工程簽字確認。樁基礎分項工程資料整理按照指揮部關于工程檔案管理的通知整理歸檔并立卷。8.2 地基基礎分部工程整料自檢和整改情況驗收前項目部組織人員對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資料進行了系統的檢查,檢查存在問題主要有小部分資料打印和簽字手續不規范、部分資料缺項和份數不夠等。項目部根據自檢情況有針對性開展整改工作,對不規范的部分資料進行按原資料內容重新打印并完25、善簽字手續,確保施工資料的準確、真實和完整;對部分缺項的資料積極聯系相關部門及時補充(如商品混凝土資料),并進行整理歸檔;份數不夠的部分資料按已有的原件資料補充夠所需要份數,并完善簽字蓋章。現資料整改已完成,地基基礎分部工程資料完整。九、地基基礎分部工程質量評定情況工程樁基施工(鉆)沖孔樁隱蔽驗收記錄、混凝土灌注樁鋼筋籠制作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鉆(沖、挖)孔樁鋼筋籠安裝隱蔽驗收和混凝土灌注樁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土方開挖工程質量檢驗批質量驗收、鋼筋加工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鋼筋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現澆結構模板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混凝土施工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模板拆除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現澆26、混凝土結構外觀及尺寸偏差檢驗批質量驗收、土方回填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等分項工程質量自檢合格率達到100%,一次性通過監理工程師驗收達到100%,具體詳見下表:子分部工程質量評定匯總表子分部工程名稱分項工程名稱檢驗批批次分項評定意見子分部評定意見地基基礎子分部鋼筋籠制作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68合格合格混凝土灌注樁分項工程質量驗收68合格土方開挖工程質量檢驗批質量驗收10合格鋼筋加工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10合格鋼筋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10合格現澆結構模板安裝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10合格混凝土施工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10合格模板拆除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10合格現澆混凝土結構外觀及尺寸偏差檢驗批質量驗收10合格地基與基礎各分項工程質量通過自檢合格,分部工程質量自檢評定合格。 江西省省級黨政機關搬遷置換項目市政道路工程 施工(二標段)項目經理部 二一三 年 九 月 十六 日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50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