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千瓦生物質燃料發電站及年產3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84092
2022-09-15
20頁
228.04KB
1、10萬千瓦生物質燃料發電站及年產3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目 錄第一章 項 目 概 況第二章 項 目 背 景第三章 市 場 分 析第四章 建設規模及產品方案第五章 生產技術及主要設備第六章 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第七章 社會、經濟效益分析第八章 結 論第一章 項目概況一、項目名稱10萬千瓦生物質燃料發電站及年產3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工程建設項目二、項目建設地點三、項目實施公司名稱、建設規模、建設時期1、項目公司名稱:新組建2、建設規模:(1)10萬千瓦生物質燃料發電站。(2)年產3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廠。3、建設時期:待定。四、項目性質新建五、項目設計參數由新組建的項目公2、司與xx電力共同擬定第二章 項目背景一、項目提出的理由生物質顆粒燃料是一種清潔、環保型燃料,廣泛應用于火電廠、陶工燒制、磚瓦廠、冶煉化工以及氣化爐等使用圓柱煤和塊煤的領域,適用于民用爐具、工業鍋爐、集中供熱、火力發電站等使用。利用生物質資源進行的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沼氣發電等等。新疆是全國的產棉大省,近年來林果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新疆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擁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資源 , 日照時間長,積溫多,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新疆現有耕3、地 406.3 萬公頃以上,林地面積 677 萬公頃以上。已形成了棉花、糧食、甜菜、林果和畜牧等優勢主導產業。目前,新疆的棉花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 1/3 以上,世界總產量的 8%以上。新疆已成為中國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加工番茄生產基地 , 重要的畜牧業和甜菜糖生產基地。農業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基礎產業,具有突出的資源優勢和巨大的開發潛力。兵團有耕地面積107.28萬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1.65萬公頃。兵團農業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水利等基礎設施完善,己初步形成了規范化的現代的大農業體系。兵團生產的農牧產品品種多、單產高、質量好、商品率高,主要經濟作物單產水平均居全國前列。兵4、團棉花總產占全疆二分之一,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近幾年新疆加大林果業的發展,新疆的特色林果基地初具規模,2007年我區林果面積達到1130萬畝(兵團1300萬畝)的規模,占自治區耕地面積的1/4。特色林果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建成了以杏、葡萄、核桃、香梨、石榴、紅棗、蘋果、巴旦木等為主的特色林果主產區。因此,新疆地區有豐富的秸稈、樹枝資源。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通常指棉花、小麥、水稻、玉米、油料、甘蔗、豆類、薯類和其它農作物在收獲籽實后的剩余部分。現在,農民對秸稈處理方式最直接的就是在田間大量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和消防安全問題危害巨大。還有一部分作養畜、積肥還田處理,但是,5、還田后的秸稈不易腐爛,影響下茬播種質量。建設“年產3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工程”項目,將充分利用新疆的農業資源,使農業產品產生的副產品、廢棄物(秸稈、谷殼、木屑、樹枝、樹皮等)得到充分的再生和利用。通過加工、制造出可以用于火力發電站的生物質顆粒燃料。變廢為寶,從而使農民增收、電廠受益、社會減少環保壓力。二、報告編寫依據生物質能源(又稱綠色能源)是指從生物質得到的能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是優質的石化能源替代品,開發和使用生物質能源,尤其是符合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利用高技術手段開發生物能源,開發生物質液化能源已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部分。能源問題不僅關系到我國經濟的6、快速增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外交戰略,由于對石化能源大量使用可能導致全球關系的惡化和資源枯竭的擔憂,以及對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追求,世界開始將目光聚焦到了包括生物質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2005年2月28日,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鼓勵、支持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2006年8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財政部頒布了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作為扶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著力點,并將生物質能源列為第1號扶持對象。這主要是因為它運用范圍廣、地域局限小以及其對石油的直接替代性。200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稱7、,預計實現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任務,將需總投資約2萬億元。規劃指出,要逐步提高優質清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同時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是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我國將采取強制性市場份額、優惠電價和費用分攤、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建立產業服務體系等政策和措施,積極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步伐、產業發展和開發利用。2012年3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為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共同制定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其中,第二條明確指出本辦法所稱可再生能源發電是指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和氣化發電、垃圾焚燒和垃圾填8、埋氣發電、沼氣發電)、太陽能發電、地熱能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等。由此,確定了生物質能源與國家電力相配套、相結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三章 市場分析一、市場概況世界生物質發電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世界性的石油危機爆發后,丹麥開始積極開發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稈等生物質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發展。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其中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約4億噸,全國林木總生物量約190億噸,可獲得量為9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約為3億噸。如加以有效利用,開發潛力將十分巨大。 為推動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發展,2003年以來9、,國家先后核準批復了多個秸稈發電示范項目,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實施了生物質發電優惠上網電價等有關配套政策,從而使生物質發電迅速發展。 可再生能源法的有效實施,以兩大規劃制定的近階段和遠景目標作為推動力,國家相關部門,包括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能源局、林業局等,紛紛發布與生物質能源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推動了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當前,我國生物質顆粒燃料產業呈現出快速的發展態勢。在我國生物質顆粒燃料發展中,秸稈顆粒燃料占的比重比較大。由于秸稈顆粒制作工藝簡單,原材料分布較廣,可以實現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近銷售等特點。特別是秸稈發電,電價補貼的優惠政策,使得其發展的較快。 國家先后兩次采取電價10、補貼政策,支持生物質發電的發展。第一次為2006年1月4日,由國家發改委以委頒文件形式下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規定實行政府定價,具體是:“生物質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實行政府定價,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分地區制定標桿電價,電價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05年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加補貼電價組成。補貼電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25元。發電項目自投產之日起,15年內享受補貼電價;運行滿15年后,取消補貼電價。”第二次為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監會的關于2007年1-9月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2008年12月,國家發改委隨后公布了關于2007年1011、月至2008年6月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的通知。兩個通知稱,納入補貼范圍內的秸稈直燃發電虧損項目按上網電量給予臨時電價補貼,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1元。即:對納入補貼范圍內的秸稈直燃發電虧損項目,2007年12月到2008年6月的總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35元。2007-2009年間,共有河北國能成安、河北國能威縣、山東國能高唐、山東國能墾利、江蘇節能(宿遷)、江蘇國能射陽一期、山東國能單縣、河南長葛秸稈八個秸稈直燃發電項目獲得了每千瓦時0.35元的電價補貼。 最近幾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國有、民營以及外資企業紛紛投資參與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建設運營。截至2007年底12、,國家和各省發改委已核準項目87個,總裝機規模220萬千瓦。全國已建成投產的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超過15個,在建項目30多個。可以看出,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發展正在漸入佳境。 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目標,“十一五”內將建設生物質發電550萬千瓦裝機容量,已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也確定了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3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此外,國家已經決定,將安排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及檢測認證等產業服務體系建設。總的說來,合理高效利用生物質能源,將農林廢棄物轉化為高品質的燃料,是改善占總人口80%的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也為創業者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利好市場,13、生物質能發電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為工業鍋爐、集中供熱、火力發電站提供生物質顆粒燃料的企業,將得到飛速的發展,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第四章 建設規模及產品方案一、建設規模 年產3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建設項目,采用公司化運作,旨在利用新疆自治區及新疆建設兵團豐富的農林資源,使農業產品生產的副產品、廢棄物(秸稈、谷殼、木屑、樹枝、樹皮等)得到再生和利用,通過加工、制造出可以用于集中供熱、火力發電站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年產3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建設項目是xx電力擬建1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站的配套工程,項目公司將根據新疆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物質原料資源豐富的產區位置,確定xx電力10萬千瓦生14、物質發電站及年產30萬噸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建設項目的實際建設地點。二、產品方案產品名稱:生物質顆粒燃料原料:秸稈、谷殼、木屑、樹皮、樹枝等生產原理:利用現代生物化學技術,可以模擬天然煤的形成過程,將農作物秸稈等切碎或粉碎后,加溫干燥, 進行煤化反應,讓其具備天然煤一樣的品質,壓縮成型。形狀:3060mm或其他尺寸的棒狀含水量:小于10%制成率:85-90%密度:每立方米一噸以上 燃燒值:3500至5500大卡燃燒殘留物:粉灰含量小于1.5% 燃燒時間:每公斤燃燒時間可達15小時以上排放:燃燒后,C0零排放,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NO2每立方米煙氣含14毫克,SO215、每立方米煙氣46毫克,遠低于國家標準能效:生物質燃料燃盡率可達96,剩余4的灰分可以回收做鉀肥,實現了“秸稈燃料肥料”的有效循環第五章 生產技術及主要設備一、技術來源及技術水平本項目產品生產涉及的主要技術領域包括切片粉碎、高溫烘干、壓縮成型。技術來源于國內生物質顆粒燃料行業的大型機械制造企業-江蘇省XX機械有限公司。技術水平屬于國內先進水平。二、生產工藝流程本項目產品主要的生產工藝流程是:1、顆粒燃料制作:原料堆場破碎工段烘干工段制粒工段成品2、生產工藝流程見下圖:三、主要生產設備單個生物質能電廠(10萬千瓦),用棉花秸稈直燃發電,年需要棉花秸稈30萬噸,為配合電廠順利運行,現擬新建4座,年單16、班產4萬噸棉花秸稈制粒生產線。以下按一座生產線說明為例。本項目所需主要生產設備如下: 1、30Kw壓塊散包機2臺;2、烘干系統2套;3、90Kw寬式粉碎機4臺;4、250KwSZLH800秸稈制粒機4臺(單層調質器);5、冷卻器2臺;6、成品分級篩2臺;7、成品倉4個(每個約40m);8、散裝運輸車;9、蒸汽添加系統1套;10、蒸汽鍋爐及管道系統:自建1噸蒸汽鍋爐供生產蒸汽和生活采暖,廠區內鋪設蒸汽和冷凝水管道約90米,采暖管道(給水和回水)約200米;11、預留顆粒自動打包秤一臺(雙斗快速秤)。總裝機容量:1800Kw左右。設計產能為:每小時生產顆粒16噸,每天生產10小時,一年生產250天17、,年單班產能4萬噸。第六章 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一、建設地點 待定或新疆建設兵團XX師(團場)二、建設條件1、原料供應條件1)農村秸稈(泛指棉稈、小麥、水稻、玉米、薯類、谷殼、甘蔗和其它農作物等)新疆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棉基地。現有耕地 510 萬公頃以上,林地面積 677 萬公頃以上。2011年,新疆棉花總產量342.5萬噸。按棉花“谷草比”1:3計算,2011年,新疆僅棉花產出的秸稈就有1027.5萬噸。2)林木資源(泛指果樹枝、樹皮等)新疆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果面積達到2430萬畝的規模,有豐富的樹枝、樹皮資源。3)輔助材料本項目產品生產所需的輔助材料主要是18、煤化劑,市場供應充沛,可滿足項目生產的需要。2、生產場地、廠房、用地規劃單座時產16噸秸稈制粒工廠,總占地面55余畝,有效占地約40畝,建筑面積大約10000平方米。1)生產車間生產車間采用鋼結構,建筑面積800,地面混凝土硬化,加防潮層(厚度100mm),屋頂采用瓦楞形復合板,加采光帶,墻板白色平紋單板,窗戶高開,采用塑鋼窗,預計20m40m。2)鋼結構成品庫建設鋼結構成品庫一座,建筑面積1680,地面混凝土硬化,加防潮層(厚度100mm),屋頂采用瓦楞形復合板,加采光帶,墻板白色平紋單板,窗戶高開,采用塑鋼窗。預計20m84m,設計雨棚。3)鋼結構原料庫建設鋼結構原料庫一座,建筑面積50019、0,地面混凝土硬化(大門間4m為200mm),加防潮層(厚度100mm),屋頂采用瓦楞形復合板,加采光帶,墻板白色平紋單板,窗戶高開,采用塑鋼窗。預計50m100m,無雨棚。4)曬場建設曬場一個,面積約1600,地面用混凝土進行硬化,加防潮層(厚度100mm)。5)其他基建項目(1)新建電動伸縮門(20米長)并修建門洞;(2)新建門衛室25,2個;(3)新建廁所一座,洗澡間,機修房,備品庫一座;(4)院圍墻750m;(5)自來水立戶及管道鋪設;(6)廠區道路硬化;(7)廠區水暖管道鋪設;(8)廠區排水官網建設。3、配套設施1)本項目所需二臺18米長,30噸的電子地磅(數字)2)本項目所需挖機七20、臺,用于原料喂料。3)廠房內配電需要安裝2100KVA變壓器一臺,不少于1160千瓦時,動力用電。4)辦公、生活區擬建4層,每層800平方米, 磚混凝結構。4、單座廠區總平面規劃圖見下圖:5、布點方案:以上為單座時產16噸生產線規劃,一座電廠需相應配套4條生產線,綜合棉花秸稈收割及運輸距離,以及制成顆粒后運輸到電廠的距離,現規劃4條生產線的布局,如下圖所示:6、運輸 符合硬化公路運輸的基礎條件。第七章 社會、經濟效益分析一、社會效益據有關專家初步統計,規模為0.5萬噸/年的生物質燃料廠的年利潤為100萬元,每燃燒1萬噸生物質燃料可替代燃煤0.8萬噸,減少SO2排放160噸,煙塵排放80噸,CO21、2排放1.44萬噸。同時,燃燒生物質燃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堆放秸稈占地面積大、影響景觀環境、存在火災等不安全因素。 按每年產生植物秸稈1000多萬噸計算,可用于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最少有600萬噸。按照產出比率90%計算,本項目得到推廣應用后,可替代燃煤540萬噸(標煤),這可大大緩解煤炭供應緊張,企業燃煤成本增加的嚴重問題。同時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充分利用新疆秸稈等農業剩余物,提供清潔能源,有利節能減排,促進全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將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二、經濟效益秸稈等生物質能原料本身含S(固體)量極低,不到煤的十分之一,是國際公認22、的清潔能源。生物質能鍋爐SO2(二氧化硫)排放不到煤的十分之一與煤炭比是二十分之一。由于生物質在燃燒過程中排放出的CO2(二氧化碳)與其生長過程中光和作用中所吸收的一樣多,所以從循環利用的角度看生物質燃燒對空氣CO2的凈排放為零。同時由于燃燒生物質減少了秸稈等自然腐爛所產生的CH4(甲烷),進一步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通常認為CH4氣體的溫室效應是CO2的21倍。生物質顆粒燃料具有高效的燃燒過程,能將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和化學未完全燃燒熱損失降到最低,完全解決了鍋爐燃燒不充分產生的黑煙等對大氣的污染問題。因此,在減排CO2成本上,將生物質能作燃料燃燒也是最符合經濟規律的,它是目前最經濟可行的減排C23、O2手段之一。再有,國家先后兩次采取電價補貼政策,支持生物質發電的發展。對納入補貼范圍內的秸稈直燃發電虧損項目,2007年12月到2008年6月的總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35元。2007-2009年間,共有八個秸稈直燃發電項目獲得了每千瓦時0.35元的電價補貼。第八章 結 論通過對本項目從項目背景、市場分析、生產技術、建設條件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本項目是一個將秸稈、谷殼、木屑、樹枝等農業副產品變廢為寶,使農民增收、電廠受益、企業盈利、社會效益巨大的項目。2、本項目主要為火電廠服務,能替代火電廠的燃煤,產品成本低廉,能為公司注入長久的發展動力,能為股東帶來長期而豐厚的贏利。3、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符合國家有關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相關政策、文件,符合清潔環保、可持續發展能源產業的政策要求,為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輕環境壓力作出巨大的貢獻。建議在股東出資到位后,立即實施。 二O一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