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種鵝現代養殖示范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584191
2022-09-15
18頁
44.04KB
1、新疆xx團種鵝現代養殖示范工程項目建議書農二師二十七團種鵝養殖示范工程新疆xx團地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部,位于焉耆盆地中心,開都河下游,橫跨焉耆、博湖兩縣。314國道、烏庫高速公路和南疆鐵路縱穿團場腹地。團部開南鎮距烏魯木齊市420公里,距庫爾勒市40公里,距焉耆縣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經過50年的開發和建設,昔日的荒堿灘現已成為農、林、牧全面發展,工、交、建、商、服綜合經營的現代化國營農場。二十七團現有總人口1.5萬人,職工2453人,離退休人員2987人,干部342人。學生1800人。農區土地面積1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萬畝,人均耕地面積4畝,山區草場28萬畝,林地面積1.2萬畝,林2、果面積0.23萬畝,湖區水面1.6萬畝。主要種植作物有小麥、水稻、甜菜、番茄、辣椒、啤酒花、籽瓜等。團轄農林牧副、工交建商、科教文衛等企事業單位20個,是兵團級扶貧團場。一、 鵝產業發展成就與特色鵝是一種陸養草食水禽,今年來,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不飽和脂肪含量、無污染,具有藥用、食療的功效,被人們稱之為綠色、安全食品,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國際,國內市場鵝產品的需求量缺口較大,市場前景廣闊。因鵝銷售市場嚴重不飽和,使項目區散養鵝的職工收入十分可觀,2006年農二師天湖鵝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成立更是帶動了二師商品鵝養殖業,優化產業結構,拓寬勞動力就業渠道,使團場增效,職工增收,在充分調查市場3、認真考證師現有資源的基礎上,2006年,農二師提出在“十一五”期間發展300萬只鵝的產業規劃,使農二師的鵝產業發展步入正式軌道。據統計,2007年,焉耆墾區8個農牧團場鵝養殖大戶達到532戶,養殖數量達到30萬只。其中有22萬只由27團天湖鵝業加工成分割產品銷往全疆。產品主要有鵝掌、鵝翅、鵝頭、鵝內臟、白條鵝、鵝毛、鵝絨等。隨著團場不斷的招商引資,我團又開發出風干鵝、鹵鵝等產品、鵝絨加工廠也已開始建設。2008年,27團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扶持鵝養殖大戶發展養鵝,目前團場已有10000只左右的鵝養殖大戶10家。為滿足項目區鵝產業發展,今年,27團新建一加工能力100萬只鵝的鵝肉分割廠,一儲藏能力4、1200噸的鵝產品冷庫,使項目區鵝產業發展在加工企業龍頭的帶動下得到蓬勃發展。項目區從05年開始進行團場自身繁育體系的建設,經過三年來的實踐,選育出適合本地繁育的父母代種鵝,現有四川白鵝、天府肉鵝、霍爾多巴吉鵝三個主要品種,05年團場從四川引進天府肉鵝父母代種鵝2000只,08年團場從內蒙通遼引進霍爾多巴吉種蛋3萬枚,孵化出種鵝1.6萬只。09年種鵝養殖規模達到25000只。二、 鵝產業項目有關情況1、 示范名稱農二師二十七團種鵝養殖示范工程2、 示范項目的必要性與可行性2.1項目建設背景農二師27團位于焉耆盆地中部,境內有一河一湖(開都河、博斯騰湖)和獨特的冷涼氣候,具備鵝業發展的氣候、水、5、草資源優勢。2005年,27團建立了農二師第一家鴻遠草鵝分割肉廠,帶動了27團的鵝業發展。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鵝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使團場增效,職工增收,在充分調查市場的基礎上,2006年,又改制成立了天湖鵝業開發有限公司。根據二師規劃,結合自身實際,2006年27團鵝業發展全面啟動。按照統籌規劃、規模發展、精細養殖、環保加工、訂單銷售的原則,始終堅持種群發展與規模養殖相結合;大戶養殖與散戶養殖相結合;階段養殖與常年養殖相結合;專業養殖與農工養殖相結合;集中養殖與分散養殖相結合的養殖模式,抓住養殖關鍵環節,在養殖上已實現“75325”的目標,即:養殖75天,單只重3.25公斤。經過近幾年的發展6、,27團鵝養殖已全面起步,產業化雛型已基本構成,現已建成集種鵝養殖、品種繁育、鵝苗孵化、飼料加工和集中收購屠宰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已成為全疆最大規模的鵝養殖基地。2009年,團場已建種鵝場個,擁有臺孵化機的孵化場個。20萬只鵝養殖基地1個,1萬只養殖大戶10家。在團場鵝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商品鵝飼養規模的不斷擴大,種鵝的養殖已成為制約鵝產業發展的瓶頸,現有的種鵝場已不能滿足鵝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商品鵝的要求。建立良種鵝繁育基地被提上團場鵝業的發展日程。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項目建設對加快農二師鵝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建立以27團鵝核心群為核心各養殖大戶進行種鵝養殖、擴繁各團場為種鵝繁7、育場的三級種鵝養殖基地建設,將使項目區目前大量商品鵝苗依靠從四川空運這一制約二師鵝業發展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從而使二師鵝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得到快速發展,對提高二師鵝產業化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項目建設對調整團場產業結構,提高團場經濟實力,促進農工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種鵝是生產的源頭,其質量直接決定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建立良種鵝繁育基地有利于項目區鵝產業科學有序的發展,有利于養鵝戶對良種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商品鵝的質量。通過項目建設,可使二師各有關團場的鵝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有利于促進團場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團場勞動力轉移,拉動團場經濟發展,達到團產增效,職工增收的目的。(3)本項目的建設,是8、提高項目區商品鵝養殖和加工產品質量的必要手段,是提高項目區禽類整體生產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基本保證。項目區職工鵝養殖長年以來散養為主,鵝品種雜,產出少,附加值低,從四川購進商品鵝苗又增加了養殖成本,因此,引進優良種鵝,建立自身的繁育基地成為鵝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項目區商品鵝養殖和加工產品質量的必要手段,是提高項目區禽類整體生產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基本保證。(4)對新疆兵團農區畜牧業發展具有示范帶動作用。兵團畜牧業確定了突出發展農區畜牧業。每年兵團在畜牧業上的項目和投入也不少,總把畜牧業看作從屬、服從地位,沒有找到畜牧業發展的增長點。本項目的實施意義在于通過對兵團農區“企業+農戶”9、和“養殖+加工”的思路,促進養殖戶、畜牧產品加工單位有機結合,為兵團農區畜牧業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3、示范地點農二師二十七團種鵝養殖示范基地建設地址址選在27團原工三團老團部,用地面積滿足要求,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地緣優勢明顯。距巴州首府庫爾勒市僅31公里,距焉耆縣城19公里。緊臨和庫高速公路、314國道交通便利,通訊便捷。供電電網相連,電力供給有可靠保障。項目區緊依相思湖,有20000m2水域面積,800多畝土地,充足的水域面積和土地為項目區發展種鵝養殖提供了基礎條件。4、示范目標和輻射帶動效益二十七團不斷加強養鵝小區建設,完善養殖管理制度,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推進鵝養殖方式轉變。在商品鵝養10、殖方式上,二十七團始終堅持種群發展與規模養殖相結合;團場養殖和地方縣鄉養殖相結合;種草養鵝和生態放養相結合;大戶養殖與散戶養殖相結合;集中養殖與分散養殖相結合;基地示范養殖與大棚養殖相結合,引導鼓勵職工,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發展養鵝。我團水管站6戶職工利用周邊豐富的水草資源和寬闊的河灘優勢,今年每戶養殖商品鵝600只,效益明顯,每只平均體重3.5公斤以上,獲純利潤6元。我團還積極利用焉耆縣鄉豐富的水草資源,建設自己的養殖基地。2009年與焉耆縣簽訂了10萬只草鵝養殖訂單,庫爾勒、尉犁、博湖、和靜、和碩、若羌等周邊縣、市也都紛紛來我團簽訂草鵝養殖合同,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人們的生活水11、品的提高,對食品的要求已由過去的單純追求數量轉變為追求質量,食品安全保健成為人們食品消費的新標準,安全食品、健康食品受到了關注和認可,是有質量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提升商品鵝質量,把“天山草鵝”打造成新疆品牌,促進職工養鵝增收,企業增盈,我團根據龍頭企業的生產實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有步驟地推進標準化生產,打造全團知名的綠色商品鵝生產示范基地。我團在2007年6月就申請注冊了“天山草鵝”作為我團內各類產品的商標,對“天山草鵝”實行統一商標、統一生產標準、統一防疫、統一包裝、統一組織銷售的五統一領導和服務。通過基地建立、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應用、五統一領導服務使所產鵝系列產品達優質無公害及綠12、色質量標準。為提高其知名度,二十七團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優質農產品評比展銷,2007年出成功地舉辦了農二師首屆“天源杯職工賽鵝會”。由于我團養殖的商品鵝質量優,鵝產品得到了客戶的親睞,贏得了較為廣闊的市場。2009年,我團天湖鵝業已經與庫爾勒“湘鵝莊”達成了年消費100噸的銷售合同,與南京、無錫客戶達成了分割兩光鵝300噸的銷售意向,2008年的消費大戶米泉“呂氏大盤鵝”每年消費100噸左右的白條鵝。鵝胗、鵝腸、鵝心、鵝肝等副產品銷往重慶、成都等地。在延伸鵝產業鏈上,為增加鵝的附加值,我團與內地知名廠家合作,又引進羽絨加工廠項目,合作開發風干鵝等鵝系列食品。為做大這一產業,二十七團養鵝二十七團13、將繼續發揮項目帶動、大戶帶動的作用,努力為養殖戶提供優質禽苗,提供好技術服務,到2010年,我團計劃建設年2萬只肉鵝養殖基地5個,發展1萬只大戶50戶,輻射焉耆墾區5個團場及周邊縣鄉養鵝。三、 建設內容1、建設內容為達到建設目標的要求,依據現有設施條件,新建農二師良種鵝繁育基地,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以下內容:(1) 種鵝養殖基地:新建種鵝舍4210.4m2,脫溫室2500 m2,運動場3927.03m2,戲水池3600m2。(2) 引進天府肉鵝父母代種鵝5000只。(3) 疫病防治中心:新建,建筑面積301.79m2。(4) 疫病防治設備35臺套。(5) 孵化設備30臺。12項目實施進度擬建項目建14、設期預計:2010年4月初以前完成項目前期工作,2010年7月中旬開始施工,2011年7月底建成竣工驗收,8月初投入使用。項目實施過程包括五個階段,即實施準備階段,方案設計、招標及施工準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具體計劃如下:(1)實施準備:包括建設、方案的確定、項目評估審批,計劃在2010年7月初完成,全面落實各項建設條件,初步確定建設資金來源。(2)施工圖設計:根據項目的批復,立即開展施工圖設計工作,計劃在2010年7月下旬前完成。(3)招標及施工準備(設備):根據項目方案設計,開展土建工程招標,同時進行施工準備。計劃在2010年8月上旬完成。(4)工程竣工:各項工作進入全面施工,計劃20115、1年7月中旬完成。(5)竣工驗收:2011年7月下旬安排竣工驗收后工程交付使用。項目實施進度安排表12-1:項目實施計劃進度安排表表12-1序號項目名稱2010年2011年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前期準備2施工圖設計-3工程招投標4工程竣工、設備購置(安裝)5竣工驗收1.3投資預算農二師二十七團種鵝養殖示范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為426.85萬元,其中:建筑安裝工程費用244.6萬元,設備購置費用118.47萬元,種鵝購置費用20.8萬元,其他費用38.88萬元,基本預備費3.86萬元。14.3資金籌措擬建項目總投資436.85萬元,擬申請國家投資資金341.416、8萬元,占總投資比例為80%;團場配套資金85.37萬元,占項目總投資比例為20%。2012年種草養鵝項目實施方案 項目摘要項 目 名 稱:*鎮2012種草養鵝項目項目建設單位:*縣*鎮人民政府法 人 代表項目責任人項目編制人項目內容及規模:實施冬閑田土種草250畝,養鵝3200只項目投資:總投資10萬元其中: 1、育雛室建設:(1)飲水器50個10元500元(2)飼槽50個10元500元(3)飼料8批417斤1.5元5000元(4)藥品3000元(5)供暖1500元(6)人工4500元小計:15000元2、購鵝苗:3200只25元80000元3、購種草:250畝20元/畝5000元項目建設地17、點:*鎮臘白、城中、中寨、比富、筆架五個村項目目標:利用冬閑田土種草250畝,養鵝3200只。純收入3.2萬元。*縣*鎮冬閑田土種草養鵝項目實施方案一、項目建設的背景及必要性(一)、項目區基本情況*鎮地處麻江縣東南部,距*縣城37公里,距*市區43公里,是*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鎮境內交通便捷。規劃區境內海拔800米以下,屬低山丘陵地貌,起伏不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年均氣溫在15.9 16.3 之間, 7.2 以下低溫為870.71409.4小時,日照時數為953.31215.1小時,光照和熱量條件好。年降雨量為11901550毫米,無霜期294315天,平均相對濕度為80。全鎮土地面積2218、2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7248.5畝,其中田17247.5畝、土10001.3畝。農民人均占有耕地0.76畝。全鎮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11年末全鎮有8825戶、36588人,其中農業人口35689人,占全鎮總人口的97.5%。2011年,全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1萬畝,總產750萬公斤,其中玉米0.7萬畝,產量315萬公斤。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山區農業鎮,是以農業生產為主體的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有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12個,占全(鎮)總村數的70%。2011年貧困人口14496人。人均糧食346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467元。2011年,嚴重的夏季伏旱,給我鎮農業生產特別19、是糧食生產造成較大損失。為保持我鎮經濟社會實現較快發展,響應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農業減產不減收的目標。我鎮制定了加快畜牧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彌補種植業經濟損失的措施,其中利用冬閑田土開展種草養鵝1000只試驗,每只純收入在10-15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種植業損失畜牧業補的有效途徑。因此,農戶對種草養鵝的積極性特高。(二)、項目建設必要性*鎮是農業鄉鎮,養殖業一直是我鎮農業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養殖業結構不合理,且飼養方式落后,一直制約著我鎮養殖業的發展,為了盡快適應當前養殖業的新形勢,充分發揮我鎮養殖業的傳統優勢,進一步推進畜牧產業快速發展,充分發揮畜牧業在建設社會20、主義新農村和促進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2012年我鎮計劃實施冬閑田土種草養鵝3200只,按每只純收入10元計,3200只鵝純收入3.2萬元,為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實現較快發展。鵝適應性強,它以吃青飼料為主,生產設施簡單,養殖成本低。豬、雞、鴨等畜禽的飼養成本中飼料約占70,而鵝可利用廉價的青飼料,故生產成本中飼料僅占50。鵝的疾病少,藥物費用低,且養鵝可與林、果、漁生產結合協調發展,可形成良性生態循環。鵝是一種以吃青飼料為主的大型水禽,作為健康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價格也較適中。鵝肉受到人們喜愛,尤其受到南方人的青睞。鵝肉的營養價值較高,其蛋白質含量為22.3,比牛肉、羊肉都高得多。鵝21、肉中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有益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同時,鵝肉具有藥用、食療功能。由此可見,鵝市場發展潛力大,前景非常廣闊。我鎮群眾一向有利用冬閑田土種草養殖畜禽的習慣,隨著我鎮利用冬閑田土種草力度逐年加大,能滿足養鵝生產所需的優質青綠飼料,可為養鵝的發展提供豐富的飼料保障。因此,種草養鵝是值得推廣的種養結合模式。二、項目實施地點的選擇項目實施地點選擇在*鎮境內種草極積性高、交通和水源都較好的臘白、城中、中寨、比富、筆架五個村來實施。三、項目建設的時間規模及內容1、時間:2012年9月中旬-2012年12月。2、規模:種草250畝,養鵝3200只。3、建設內容:全鎮5個冬閑田土種草養鵝項目點,每個22、項目點30戶以上,戶均種草1.5畝以上,養鵝20-30只。四、技術方案1種草技術培訓。集中或現場指導農戶進行牧草種植、管理及利用技術,儲備青料,為養好鵝打下基礎。2鵝苗的育雛。引進優質四川白鵝苗,由*鎮農服中心技術人員指導進行3-6天的網上育雛,并進行小鵝瘟高免血清注射,然后發放給農戶飼養,并對農戶進行平面育雛指導。從而確保養殖的成功。五、項目進度安排1、2012年9月中旬撒播草種。2、2012年9月20-30日育雛室的準備。3、2012年10月上旬開始育雛,分8次育雛,每次400只,每10天育一批,到2012年12月底結束。六、資金概算及籌措1、育雛室建設:(1)飲水器50個10元500元(23、2)飼槽50個10元500元(3)飼料8批500斤1.5元5000元(4)藥品3000元(5)供暖1500元(6)人工4500元合計:15000元2、鵝苗:3200只25元80000元3、種草:250畝20元/畝5000元總合計:10萬元4、資金的籌措方式:每戶農戶自籌資金500元建設圈舍及保溫設施,向上級申請畜牧業產業化項目省財政資金10萬元。七、項目管理(一)、組織管理項目統一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管理。為使種草養鵝項目能夠順利實施,成立種草養鵝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領導組長由*鎮人民政府鎮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農業副鎮長*擔任,負責組織協調。技術組組長由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擔任,成員由鎮農業服務24、中心*、*、*、*和項目村主任*、*、*、*、*組成。負責種草養鵝的宣傳培訓、鵝苗發放、養鵝(種草)技術指導和實施等。做到職責分明、措施到位,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二)資金管理嚴格按照縣財政局制定的農業結構調整示范項目管理辦法的要求,由*鎮財政所統一管理項目資金,憑票據報銷。項目經費主要用于對養殖農戶的鵝苗調運和補貼、技術培訓、鵝苗的育雛 、購買草種等補助。認真組織實施,嚴格項目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嚴禁挪作它用,并在項目安排上向計生先進戶傾斜。八、效益分析(一)經濟效益:利用冬閑田土種草養鵝3200只。按每只純收入10元計,3200只鵝純收入至少3.2萬元,增加了我鎮養鵝戶的經濟收入。(二)社會效益:利用冬閑田土種草養鵝,在不影響主導產業的前提下,把養鵝作為一個重要產業來發展,符合我鎮大部分村的產業發展戰略,是發展畜牧養殖主導產業的有益補充,對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牧民收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三)生態效益:養鵝既增加農民收入,又保護環境,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