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報告(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584249
2022-09-15
21頁
175KB
1、 XX縣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巖 土 工 程 詳 細 勘 察 報 告二 一 六 年 十 月 正文目錄1、工程概況2、勘察工作2.1勘察方法及工作量2.2勘察依據3、場地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及氣候特征3.1場地地形地貌3.2地質構造3.3氣候特征4、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4.1地層4.2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4.3水文地質5、地震效應6、巖土工程分析評價6.1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地基均勻性與環境工程評價6.2 場地地層性能評價6.3基礎型式6.4基坑工程評價6.5地下室抗浮評價7、結論與建議7.1結論7.2建議1、工程概況湖南天翼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受XX縣公用事業管理局委托,對其擬建的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2、程項目進行巖土工程詳細勘察。擬建工程場地位于XX縣文星鎮西湖漁場,由湖南大學設計院設計,建筑物的主要數據和特點見表1: 擬建建筑物的主要數據和特點表 表1建筑物名稱設計地坪標高0.000(m)地上層數最大荷重(KN/m2)結構類型尺寸(m)高度(m) 鼓風機房、配電間30.402F1800框架結構10.00*34.707.70A/A/O池30.40地下2.75m200剪力墻39.60*60.40二沉池30.40地下2.15m100剪力墻直徑36m污泥回流泵房30.40地下6.60m200剪力墻/框架6.30*10.352.20接觸消毒池30.40地下2.90m100剪力墻18.50*25.003、微孔過濾池30.40地下3.00m100剪力墻/框架13.30*15.055.70加藥間30.401F1800框架結構12.00*27.304.50機修倉庫30.401F1800框架結構6.00*9.004.50設計單位提出的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務要求1、嚴格遵守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市政工程勘察規范CJJ56-2012規范進行勘察。2、鉆孔29個,其中控制性鉆孔13個,一般性鉆孔16個,鉆孔深度應滿足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其它規范的要求。勘察單位可根據場地實際工程地質條件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4、GB50021-2001)(2009年版)要求調整鉆孔數量和位置。控制性鉆孔深度要求鉆至中風化基巖內不小于5.0米;一般性鉆孔深度要求鉆至中風化基巖頂面。若遇軟弱下臥層應穿破下臥層。3、查明場地的地貌特征和氣象水文條件;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展趨勢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的建議。4、查明地質構造、巖土性質、結構分布、埋藏形態、工程特性、地基土的承載力和不良地質作用等并提出整治建議,并對場地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承載力和變形特性以及基坑邊坡穩定性作出評價。5、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水位、變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提供穩定的抗浮水位。6、結合場地地質情況和工程特點,5、除完全可確定為天然地基的情況,可只提供天然地基的相關設計參數外,其余均應提供可能采用的其它類型地基基礎方案(樁基、地基處理等)的設計參數;根據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及建筑物抗震等級,劃分場地類型,劃分場地對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險的地段,必要時應對地層進行液化判別。7、當場地存在基坑開挖、支護、降水問題時,除遵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8節要求外,應分別提供黏土層及砂卵石層滲透系數。8、對需要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系數,并預測建筑物的變形特征。9、當有可能采用樁基礎時,應遵守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9節6、要求;當需要采用抗拔樁抗浮時,提供由抗拔樁抗浮的相關設計參數。本次勘察的技術要求:詳見附件工業與民用建筑詳細勘察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委托任務書和鉆孔平面布置圖。2、勘察工作2.1勘察方法及工作量本工程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場地等級為二級,地基等級為三級,故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本次勘察鉆孔由設計單位布置,共布置鉆孔28個。我公司于年9月21日派遣技術人員進場,勘察測量采用1980年西安直角坐標系、高程系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系統,與設計單位提供的任務書附圖一致。控制點由建設單位提供,點號為:(P1:X=3172737.170;Y=38390233.494;H=27.25;P2:X=31727、607.920;Y=38390072.184;H=28.20)。根據鉆孔平面布置圖現場采用北京博飛3082C全站儀施放。共調進GY-100型油壓工程鉆探設備2臺套進行鉆探作業,采用工程地質鉆探、現場標準貫入試驗、與室內土、水試驗等相結合的勘察方法。鉆探時采用沖擊鉆探和回轉鉆進工藝,鉆進過程各回次進尺、采芯率、孔徑、巖土芯編錄等均嚴格按相關規范要求進行,主要采用的取土器為厚壁敞口取土器,嚴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技術要求進行取樣。現場采用標準貫入試驗對各土層進行原位測試,并記錄測試數據,測試方法和數量符合規范要求,于年9月27日完成全部外業工作時對場地內勘探孔進行了回填。外業完成工作8、量于表2: 完成勘察實物工作量統計表 表2項 目單 位工作量備 注勘察鉆探總進尺米/孔690.50/28采取原狀土試樣并試驗件20采取擾動土試樣并試驗件16地下水腐蝕性分析試驗件2土的腐蝕性分析試驗件2標準貫入試驗次/孔63/16測量定孔位點28鉆孔簡易水文觀測次/孔56/28初見水位和穩定水位各28次說明:1)勘探點坐標系為1980年西安直角坐標系,高程為1985國家高程基準。2.2勘察依據(1) 勘察合同;(2)工業與民用建筑詳細勘察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委托任務書和鉆孔平面布置圖;(3)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9、011);(5)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6)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7)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8)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J50123-1999);(9)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JGJ/T87-2012)等。(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0年版);(11)湖南省建設工程勘察現場見證管理暫行辦法(湖南省建設廳湘建設200915號文)等。3、場地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及氣候特征3.1場地地形地貌場地位于XX縣文星鎮西湖漁場,交通較方便,地理位置較優越。其地貌單元屬于湘江沖洪積洼地,場地現已進10、行人工平整,本次勘察在鉆孔深度內未揭露到基巖。場地現有地形較為平緩,鉆孔孔口絕對標高變化于27.2028.20m之間,相對高差為1.00m。3.2地質構造本區域東靠幕阜山甕江隆起,西至洞庭湖,北進入湖北省蒲坼,南延長沙,呈一北東向展布的狹長斷裂盆地。場地位于盆地構造的西南翼,被第四系覆蓋。巖層走向多為北東,傾向南東,傾角510。區域資料表明,擬建場地附近無較大斷裂構造通過,區域穩定性良好。3.3氣候特征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溫和濕潤,季節變化明顯。冬寒夏熱,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左右。雨量較充沛,降雨時間上分布不均勻,35月平均降雨天數有52.8天,約占全年總降雨天數的35%;夏季降11、水不均,旱澇無定,秋冬雨水明顯減少,年最小、最大降雨量分別為1034.04mm和1751.20mm,平均為1392.62mm。4、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4.1地層本次勘察查明,在鉆探所達深度范圍內,場地地層層序及野外特征描述如下:1)填土(Q4ml):黃褐色,主要成分為黏性土,包含生活垃圾和植物根系,結構較松散,堆積時間不超過一年,未完成自重固結,稍濕。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地內,層厚為4.70m5.20m,層頂高程變化范圍為27.20m28.20m。2)淤泥質粉質黏土(Qal):灰黑色,成分主要為靜水沉積物,含有機質,有腥臭味,切面稍有光澤,無搖振反應,干強度及韌性低,濕。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12、內,層厚為1.50m2.30m,層頂高程變化范圍為22.15m23.30m。3)粉質黏土(Qal):棕黃夾灰白色,含鐵錳質結核,軟塑狀態,無搖振反應,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及韌性低,稍濕。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內,層厚為2.50m3.10m,層頂高程變化范圍為20.25m21.20m。4)中砂(Qal):淺黃夾灰白色,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粒徑大于0.2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左右,顆粒級配良好,飽和,中密狀態。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內,層厚為3.804.10m,層頂高程變化范圍為17.45m18.50m。5)礫砂(Qal):黃色夾灰白色,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粒徑大于2mm的顆粒質量占總質13、量25%50%左右,顆粒級配良好,飽和,中密狀態。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內,本次勘察揭露該層最大厚度為11.20m,具體層厚不詳。各巖土層的分布及變化情況詳見地層統計表、工程地質剖面圖和鉆孔柱狀圖。4.2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本次勘察對各土層作現場標準貫入試驗63次并采取原狀土樣20件、擾動土樣16件、地下水和土試樣各2組作了室內試驗。4.2.1各層土的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見表3: 現場標準貫入試驗成果統計表 表3 指 標地 層標準貫入試驗錘擊實測擊數N (擊)統計頻數范 圍 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修正系數標準值填土13242.80.4110.0830.9592.5淤泥質粉質黏土13242.90.714、600.2600.8702.5粉質黏土15354.10.7430.1800.9173.7中砂11212321.90.8310.0380.97921.4礫砂11242624.70.7860.0320.98224.2注: 1)標準貫入試驗指標未經桿長修正。4.2.2土的物理力學指標數理統計結果見表4:土的物理力學指標數理統計表 表4巖土名稱統計指標含水量W天 然密 度比重GS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塑性指數IP壓縮系數al-2壓縮模量Es內摩擦角()內聚力(C)%g/cm3%MPa-1MPakPa淤泥質粉質黏土統計組數10101010101010101010最大值42.31.782.73 1.205 15、1.08 16.8 0.823.29 15.2 16.0 最小值36.91.712.69 1.099 1.02 14.2 0.63 2.49 9.4 13.0平均值38.9 1.752.70 1.140 1.05 15.6 0.74 2.81 11.6 14.4標準差1.561 0.022 0.013 0.034 0.021 0.830 0.062 0.253 2.0590.966 變異系數0.0400.013 0.005 0.030 0.020 0.053 0.083 0.090 0.177 0.067 修正系數/0.896 0.961 標準值/10.413.8粉質黏土統計組數101010116、0101010101010最大值36.41.882.73 0.988 0.87 15.2 0.525.22 15.8 21.0 最小值33.61.842.67 0.912 0.76 12.2 0.36 3.72 13.3 17.0平均值34.9 1.852.70 0.963 0.82 13.6 0.42 4.62 14.6 18.5標準差0.882 0.015 0.020 0.024 0.036 0.911 0.050 0.495 0.8170.961 變異系數0.0250.008 0.007 0.025 0.044 0.067 0.119 0.107 0.056 0.040 修正系數/0.917、67 0.977 標準值/14.118.2注:1) 表中修正系數,式中正負號按不利組合考慮。4.3水文地質1、地表水本次勘察擬建場地范圍內未發現地表水。2、地下水類型及富水性1)根據勘察結果,場地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孔隙潛水,略具承壓性。孔隙潛水主要分布于中砂和礫砂中,勘察期間測得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為1.40m2.00m,地下穩定水位高程為25.45m26.70m。2)根據地區經驗,中砂的滲透系數為3.610-2cm/s,礫砂的滲透系數為5.4010-2cm/s。根據透水性分析,中砂和礫砂均屬于中等透水地層。3、地下水補、逕、排條件及動態特征孔隙潛水主要受大氣降水和湘江水側向的補給,水量較豐富。18、場地內地下水與湘江水具有連通性,豐水季節接受湘江河水補給,枯水季節向湘江排泄。受氣候變化影響明顯,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為15 m左右。4、地下水質分析本次勘察在鉆孔ZK1、ZK28中采取2件地下水試樣進行了室內水質分析,根據試驗結果,參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有關標準判定:地下水環境類型為類,場地內地下水水質對混凝土結構及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5、土的易溶鹽分析本次勘察在鉆孔ZK3、ZK27中采取2件粉質黏土土試樣進行了室內易溶鹽分析,試驗結果見“易溶鹽分析報告表”。根據試驗結果,參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有關標19、準判定:擬建場地屬類環境類型,場地內土對混凝土結構及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5、地震效應1、抗震設防基本參數根據本次勘察結果,參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及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擬建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地震動加速度為0.12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2、場地土類型及場地類別根據巖土名稱、性狀及經驗值估算土層的剪切波速,從擬建建筑設計地坪標高開始計算覆蓋層厚度與等效剪切波速。根據場地設計地坪標高、填土層厚度,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表4.1.3和表4.1.6綜合判定: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場地類別為類。劃分如表520、。場地土類型及場地類別劃分表 表5巖土名稱各巖土層平均厚度(m)土層剪切波速經驗值(m/s)場地土類型等效剪切波速(m/s)覆蓋層厚度(m)場地類別特征周期填土4.96100軟弱土163.93500.55s淤泥質粉質黏土1.93110軟弱土粉質黏土2.82130軟弱土中砂3.97280中硬土礫砂6.32300中硬土注:1)擬建建筑物鼓風機房、變配電間設計地坪標高為0.00=30.40m;擬建A/A/O池、二沉池、接觸消毒池、污泥回流泵房、微孔過濾池、加藥間、機修倉庫設計地坪標高為0.00=30.40m;現狀區內地面標高為27.20m28.20m。2)上表中等效剪切波速覆蓋層自0.00開始計算;21、3)計算深度d0,取覆蓋層厚度與20m兩者的較小值,取d0=203、液化判別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擬建場地(XX縣)抗震設防烈度為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10g。場地內存在飽和的中砂和礫砂,因此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4.3.4條對ZK1、ZK21、ZK26孔的中砂和礫砂進行液化判別,標貫深度為:中砂(11.3011.60、10.2010.50、11.2011.50);礫砂(18.2018.50、18.5018.80、16.2016.50)。因中砂和礫砂層在地面下約20m深度范圍內,因此按下式計算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 Ncr液化判別標準22、貫入錘擊數臨界值N0液化判別標準貫入錘擊數基準值ds飽和土標準貫入點深度(m)dw地下水位深度(m)粘粒含量百分率,當小于3或為砂土時,應采用3經計算調整系數,設計地震第一組取0.80, 第二組取0.95, 第三組取1.05。中砂和礫砂的標準貫入錘擊數(未經桿長修正)均大于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中砂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分別為:11.08、10.52、10.86;礫砂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分別為:13.32、13.33、12.6),因此場地內存在的飽和中砂和礫砂不屬于液化土層。4、建筑物抗震地段劃分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1.1條,判定擬建建筑場地為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地23、段。6、巖土工程分析評價6.1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地基均勻性與環境工程評價6.1.1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及本次詳細勘察相關鉆探、測試結果,擬建場地無斷裂、褶皺等構造;根據鉆探情況,場地內不存在巖溶、土洞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內未發現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場地無可液化的土層。因此,場地穩定,適宜進行本工程的建設。6.1.2地基均勻性評價按地坪標高整平后:淤泥質粉質黏土厚度為1.502.30m,場地均有分布,分布均勻;粉質黏土厚度為2.503.10m,場地均有分布,分布均勻;中砂厚度為3.804.10m,場地均有分布,分布均勻;礫砂揭露厚度為10.7011.20m,場地24、均有分布,厚度較大,分布均勻。根據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8.2.4條規定結合場地持力層情況,綜合判定場地屬均勻地基。6.1.3環境工程評價擬建場地位于XX縣文星鎮西湖漁場,場地附近無高山,不會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基礎施工宜注意對周邊產生的影響。此外,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場地內未壓覆礦產資源、未遇見放射性物質等有害地質現象。6.2 場地地層性能評價1、填土(Q4ml):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地內,結構松散,強度低,具有高壓縮性,工程性能差,不宜作為擬建建筑物的基礎持力層。2、淤泥質粉質黏土(Qal):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地內,流塑狀態,強度及韌性低,工程性能較25、差,壓縮性較高,不宜作為擬建建筑物樁基礎的樁端持力層。3、粉質黏土(Qal):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地內,軟塑狀態,強度及韌性偏低,工程性能較差,壓縮性一般,不宜作為擬建建筑物樁基礎的樁端持力層。4、中砂(Qal):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地內,中密狀態,強度中等,工程性能較好,壓縮性中等,可作為一般建筑物樁基礎的樁端持力層。5、礫砂(Qal):該層分布于整個擬建場地內,中密狀態,強度中等,工程性能較好,壓縮性中等,可作為擬建建筑物樁基礎的樁端持力層或下臥層。6.3基礎型式1、結合設計提供的擬建建筑物情況及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擬建建筑物基礎形式分析如下:1.1淺基礎(獨立柱基礎):根據本工程特點和26、勘察結果,考慮基底地層承載能力、建筑物變形和需要開挖深度等問題,本工程擬建建筑物不宜采用淺基礎。 1.2樁基礎: 根據場地地層情況及結合類似工程經驗,本工程擬建建筑物鼓風機房、變配電間、A/A/O池、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接觸消毒池、微孔過濾池、加藥間、機修倉庫宜采用樁基礎,以礫砂及以下地層作為持力層。樁基礎形式有預制樁、鉆(沖)孔灌注樁等樁基型式,本工程擬建建筑物建議優先采用預制樁。 1.3成樁可行性分析:a、預制樁:施工方便,成樁快,對環境無污染,但土層的均勻性、密實程度對沉樁影響大,壓樁過程中易出現掉樁、斜樁。底樁應封底,樁芯應用細石混凝土填滿封堵,防止地表水及地下水沿管心滲入樁底,浸泡27、持力層。b、鉆(沖)孔灌注樁:施工速度快、成孔質量效率高、安全性能高、適應性強,但需考慮泥漿排放問題,施工對環境影響大。綜合分析擬建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及擬建建筑物結構、荷載特點,結合建筑物0.000標高及當地類似工程經驗,建議擬建建筑物的基礎選型及持力層選擇方案如表6。 基礎選型及持力層選擇方案表 表6建筑物名稱基礎選型淺基礎樁基礎基礎形式持力層基礎形式持力層 鼓風機房、變配電間/預制樁、鉆(沖)孔灌注樁礫砂及以下地層A/A/O池/預制樁、鉆(沖)孔灌注樁礫砂及以下地層污泥回流泵房/預制樁、鉆(沖)孔灌注樁礫砂及以下地層二沉池/預制樁、鉆(沖)孔灌注樁礫砂及以下地層接觸消毒池/預制樁、鉆(沖28、)孔灌注樁礫砂及以下地層微孔過濾池/預制樁、鉆(沖)孔灌注樁礫砂及以下地層加藥間/預制樁、鉆(沖)孔灌注樁礫砂及以下地層機修倉庫/預制樁、鉆(沖)孔灌注樁礫砂及以下地層2、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有關要求,進行承載力計算時,還應進行變形計算。當擬建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基礎形式或選用不同地層作基礎持力層時,應考慮差異沉降影響,并采取相應的結構措施。同時注意與相鄰建筑物基礎之間的關系和影響。6.4基坑工程評價本工程有2個地下室、3處構筑物為地埋式,需要進行基坑開挖,基坑開挖深度約7米。擬建場地標高變化范圍為27.2028.20m,A/A/O池設計標高30.40m,底板標高229、7.05。二沉池設計標高為30.40m,底板標高27.55。污泥回流泵房設計標高為30.40m,底板標高23.80。接觸消毒池設計標高為30.40m,底板標高為27.50。微孔過濾池設計標高為30.40m,底板標高為27.40m。擬建場地標高見地勘鉆孔平面布置圖,地下穩定水位標高25.45m26.70m,水量中等。根據以上數據,底板標高與場地現狀標高相差14m,因此本工程地埋式基坑開挖施工均為回填區,基坑開挖范圍較小,深度小于7m。根據現有場地情況結合擬建工程特點,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二級,其重要性系數01.0。擬建場地東面緊鄰西湖漁場魚塘;西面為已建污水處理廠廠區,北面為西湖漁場魚塘,距擬建地30、下室約70m;南面為多層居民區,距擬建地下室約40 m。四面坑壁土層主要為填土基坑形成時的回填土,坑底土層為淤泥質粉質粘土。基坑工程施工存在放坡條件時,可采用自然邊坡穩定性放坡,應注意坡面防護;無放坡條件時,建議對基坑坑壁進行噴錨網桿支護等有效支護型式對基坑壁進行支護,以保證施工安全。土方回填施工時,建議以粘性土回填,對回填土進行硬化處理,以保證基坑施工安全。應對基坑支護結構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的計算和進行地下水控制計算和驗算,如抗滲透穩定性驗算、基坑底突涌穩定性驗算等。并應采取帷幕灌漿等有效的堵、止、排水措施,對地下水、地表水進行有效控制。施工時應密切注意基坑邊坡的穩定性,采取措施防止因邊坡31、跨塌而造成損失。基坑支護設計的巖土工程參數和邊坡坡率允許值可參考表7: 支護設計巖土工程特性指標建議值表 表7巖土名稱狀態邊坡坡率允許值土體與錨固體(錨桿)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qsk(kPa)土體與錨固體(土釘)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qsk(kPa)一次常壓注漿二次壓力注漿成孔注漿土釘打入鋼管土釘填土松散1:1.7516251520淤泥質粉質黏土流塑1:1.2016201418粉質黏土軟塑1:1.2535453040中砂中密-70806070礫砂中密-190260130160注:1)上表中土體與錨固體極限摩阻力標準值qsik適用于注漿強度等級M30。2)錨固錨桿應進行基本試驗。6.5地下室抗浮評價擬32、建工程3處構筑物為地埋式且2個建筑物設有一層地下室,場地內地下水主要為賦存于中砂和礫砂中的孔隙潛水,水量中等,地下水的穩定水位高程變化范圍為25.45m26.70m,有關地下水抗浮設防問題建議如下:6.5.1臨時抗浮穩定問題雨季施工時,基坑內匯集大量的地表水可能對荷載尚未施加完畢的地下室造成不利影響,設計和施工應考慮施工期內地下室的臨時抗浮問題。6.5.2基礎施工注意事項1)雨季施工應及時抽排基坑內積水。2)基礎施工中嚴禁集中大量抽排地下水,以免造成地面下沉,管線破壞等不良影響。3)基礎與持力層之間做好地下滲流的處理,基坑施工完結后嚴禁使用砂卵石進行回填,應用粘性土回填并夯實。6.5.3永久抗33、浮穩定問題由于建筑物0.00標高高于場地標高,地下室底板標高大部分與現場地標高相差不大,基坑開挖施工大部分為回填區。場地平整后可能改變場地的水文地質條件,XX縣湘江水位歷史最高洪水位黃海高程為36.40m,因此綜合考慮勘察期間實測水位、場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補給、排泄條件等因素,并考慮到南方地區的降雨特征,建議擬建建筑物均應進行抗浮設計,抗浮水位建議于表8。 抗浮水位建議表 表8建筑物名稱設計地坪標高(m)地下室底板標高(m)抗浮水位建議標高(m)A/A/O池30.4027.0529.05二沉池30.4027.5529.55污泥回流泵房30.4023.8028.00接觸消毒池30.4027.534、029.50微孔過濾池30.4027.4029.40另外,還應注意由于基坑施工中改變場地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條件對工程安全造成的影響。同時注意雨季施工基坑內匯集的地表水可能對荷載尚未施加完畢的地下室造成的不利影響。7、結論與建議7.1結論1、擬建場地所在區域未見新構造運動跡象,未發現影響場地穩定的斷裂構造、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等不良地質作用。該場地地勢較開闊,屬較均勻地基。因此,場地和地基穩定,適宜進行本工程的建設。2、根據水質分析分析結果,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修訂版)有關規定結合場地情況判定,擬建場地屬類環境類型。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鋼結構具微腐35、蝕性。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防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的規定。3、根據土的易溶鹽分析試驗結果(試驗結果見“易溶鹽分析報告表”),參照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有關標準判定:擬建場地屬類環境類型,場地內土對混凝土結構及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4、擬建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為類,該建筑場地為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場地。擬建場地所處區域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25g,設計地震特征周期值為0.55s。宏觀判定場地內無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土層。7.2建議1、綜合分析擬建場地巖土工程地質條件及擬建建筑物結構36、荷載特點,結合設計單位提供建筑物0.000標高及類似工程經驗,建議擬建建筑物基礎型式及持力層選擇詳見表6。2、進行承載力計算時,還應進行變形計算。當擬建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基礎型式或選用不同地層作基礎持力層時,應考慮差異沉降影響,并采取相應的建筑、結構和施工措施。同時注意與相鄰建筑物基礎之間的關系和影響。 3、根據勘察鉆探及巖土特性和物理力學試驗指標,參照相關規范和當地建筑經驗,場地內各地層巖土工程參數取值建議于表9:各地層巖土工程參數建議值表 表9地層編號地層名稱承載力特征值fak (kPa)壓縮模量Es (MPa)抗剪強度重度(kN/m3)c(kPa)()1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結8.08.01837、.02淤泥質粉質黏土/17.43粉質黏土604.511.010.018.54中砂22020*/20.021.05礫砂24025*/2521.5注:1)表9中主要持力層的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建議采用載荷試驗進行復核。2)當基礎置于不同地層上時,須考慮不均勻沉降對擬建建筑的影響。3)帶號為變形模量。4、采用樁基礎時,其樁型樁端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和樁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建議于表10、表11: 預制樁建議表 表10地層編號巖土名稱狀態樁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 (kPa)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 (kPa)99161630301填土松散/負摩阻力系數為0.42淤泥質粉質黏土流塑/2538、2粉質黏土軟塑/454中砂中密4000550065007500655礫砂中密65009000100注:采用表10中指標時,須保證有效樁長6m,當不能滿足此樁長時,應按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考慮。施工前,應做成樁試驗,校核樁端承載力標準值,并獲取施工參數。若需采用特征值時,按標準值的二分之一取。鉆(沖)孔灌注樁建議表 表11地層編號巖土名稱狀態樁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qpk (kPa)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 (kPa)51010151530301填土松散/負摩阻力系數為0.42淤泥質粉質黏土流塑/203粉質黏土軟塑/404中砂中密850110015001900605礫砂中密1500220090注39、:采用表11中指標時,須保證有效樁長6m,當不能滿足此樁長時,應按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考慮。 若需采用特征值時,按標準值的二分之一取。 5、按照規范要求,進行信息化施工管理,對周圍建筑物、地下管線變形、地下水位等進行監測,及時處理監測數據和分析監測結果,將監測結果反饋到設計、施工中,根據監測結果調整設計、施工技術參數,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6、樁基設計及施工時,應注意下列問題:6.1本報告建議的樁端端阻力標準值在施工前應在現場進行靜載荷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作適當調整。6.2樁基工程正式施工前,應在現場試樁,以核實施工條件,核實相應的樁尖標高,核實單樁承載力。6.3樁基設計與施工應參照建筑樁基40、技術規范(JGJ94-2008)和建筑地基基礎技術規范(GB50007-2011)及有關規定執行。7、樁基工程竣工后,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進行樁身質量檢驗。8、基礎施工時,應注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避免產生噪音擾民、污染環境等不文明行為。9、基礎施工時,應注意保護地下市政排水系統及電力、通訊網絡,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相關單位及部門如實反映現場實際情況。10、在基礎施工時注意防止地下水或地表水下滲對地基的軟化,并應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可采用井點降水和明溝排水措施。基槽、基坑開挖到設計深度后應及時澆注混凝土封底,避免對持力層產生不良影響11、加強基礎施工驗樁工作,以便及時發現與解決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巖土工程問題。